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摘要】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
相对过剩人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摘要】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
相对过剩人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一、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及其形式马克思“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即随着资本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就会出现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从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通常有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和停滞的过剩人口.流动的过剩人口是指临时失业的工人,这种形式在城市和工业中心最为普遍。
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农业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是指现役劳动军中就业极不固定的人。
主要包括在家内劳动中替工厂主和包买商干活的城乡劳动者。
(二)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它的可变部分即合并于总资本的劳动力的绝对量也会增加,但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小。
不仅追加资本所能吸收的工人越来越少,而且原有固定资本的更新,新技术和机器设备的采用,又使越来越多的工人被游离出来。
在这两种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要吸收与以往一样多的工人,都要求以递增的速度加快积累。
而这种不断加快的积累以及与其伴随而来的资本集中,又成为使资本构成发生新的变化的原因,从而成为可变资本再次迅速减少的原因。
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加快,而且比总资本本身的增长还要快,因而不能吸收全部待业人口。
这是造成相对过剩人口的真正原因。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就社会总资本来说,资本积累的运动是周期性地变化的。
在经济繁荣时期,积累会扩大,可以大量地吸收工人;在经济危机时期,积累会缩小,从而大量的排斥工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资本的积累过程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 2.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 3.掌握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和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 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再生产 把生产看作不断重复、不断更 新的过程。那么生产过程,也就是再生 产过程。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在资本主义的生 产关系下,生产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 断重复。
将获得的1000m,分成两部分 500用于消费,500用做追加资本, 假如C V例不变,按4:1 m’=100% 则第二年投入生产的是
4400C +1100V 到年末 4400C +1100V +1100m=6600
结论
(1)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是工 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既 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是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扩大。
积累规模越大; 其次,在积累率既定,一切决定剩余价 值总量的因素,都影响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
劳动生产率水平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所用资本,生产中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
所费资本,实际消耗的资本)
预付资本总量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 相对人口过剩
仍然是4000C 1000V ...... 到第六年初的时候 仍然是4000C 1000V 此5000非彼5000
从简单再生产中可以看到:
第一 V和m都是工人创造的 第二 C也是工人创造的 第三 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本生产 剩余价值的需要
二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 生产的源泉
主义再生产周期运转的需要 (2)形成对在业工人的强大压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资本积累)【圣才出品】
第4章资本积累一、名词解释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答: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
在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不仅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和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也就是说,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雇佣工人,总之,就是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再生产出来了。
因此,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有:①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②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预付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③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本家,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答: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资本追加到生产上,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
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着再生产。
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一方面在资本家手中集中了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和资本财富,另一方面则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口转变成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他们在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下,生活状况越来越贫困化。
随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日益加深。
3.资本积累答: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
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本身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通过对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不断地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积累主要是靠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进行的,这里的剥夺不是赤裸裸的,而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和发展趋势。
4.资本有机构成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一般用c∶v表示。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 28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还有一些属于赤贫,需要社会救济的人们。他们由三部分人组成:
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低下的人;
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及其子女;
流浪者或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产资料和劳动力,需要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 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10 —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驱使资本家进行扩大再生产出于两重原因:
第一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
潜在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
1
2
3
— 27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一类是因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 而发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人口,
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 中,还存在着其他 两类的失业人口:
— 31 —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1.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含义
伟大的马克思
无产阶级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由于不占有生产 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这种经济地位。
马克思将无产阶级的贫困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两种表现形式: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 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 级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竞争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动因。资本家为 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第二 扩大生产规模用以增强资本实力。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及启示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及启示就业问题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充分就业常被认为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
本文拟就对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就当前的就业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马克思很早就注重就业问题,他在《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都有有关就业问题的相关论述,其中,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其就业理论的核心。
1、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中直接推导出过剩人口产生的必然性,他说:“剩余价值的第二种形式是相对剩余价值,它表现为工人生产力的发展,就工作日来说,表现为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就人口来说,表现为必要劳动人口的减少”。
生产相同的剩余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从而减少必要劳动人口,这势必会使一部分人口变为过剩人口,成为产业后备军。
在马克思看来,相对过剩人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资本积累过程以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种经济现象。
“对劳动的需求,同总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以递增的速度减少。
”这进一步说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不1/ 9仅受制于资本积累的总体规模,还与资本结构的变化有关,而这一切都与资本的本质——追求利润最大化相关。
因此,马克思得出结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律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
”资本集中是加剧资本积累的重要因素,资本集中同样产生着相对过剩人口。
“集中在这样加强和加速积累作用的同时,又扩大和加速资本技术构成的变革,即减少资本的可变部分来增加它的不变部分,从而减少对劳动的相对需求”。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指出了就业工人人数的减少比可变资本的减少还要快的事实。
“相对过剩人口的生产或工人的游离,比生产过程随着积累的增进本身而加速的技术变革,比与此相适应的资本可变部分比不变部分的相对减少,更为迅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要快于社会总资本的增长速度,因此,失业问题也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影响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有机构成呈现提高的趋势。
分析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在经济周期、产业结构、宏观政策等方面,中国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得出坚持公有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稳健宏观政策调控等措施。
标签:资本有机构成;经济新常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所说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为了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促使生产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其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增大,而可变资本相对缩小,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资本积累,资本扩张的一个必然趋势。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给经济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挑战,引发我们的思考。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内容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它是《资本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的本质可以反映出劳动生产率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市场条件下,随着经济组织技术结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数量的劳动力推动的生产资料就会增加,不变资本的比重上升,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如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积累最初只是表现为资本的量的扩大,但是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它是通过资本构成不断发生质的变化,通过减少资本的可变部分来不断增加资本的不变部分而实现的。
”[1]689-690二、当代资本有机构成的特点(一)发展中国家资本有机构成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出现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无论在经济还是在军事实力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重工业主导经济下,使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比例仍然很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比例失调,不变资本比重相对较大,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原因.1.劳动力商品理论是马克思失业理论的关键。
马克思认为, 在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 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 有权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其二, 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 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也没有其它生活资料来源, 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取生活资料。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亦即资本增殖的根本条件。
正是因为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质, 使剩余价值生产从而使资本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也为资本主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创造了理论依据。
2.直接原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积累最初以资本量的扩大为衡量标准,但是后来,是通过资本构成的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减少资本的可变部分增加资本的不变部分来实现资本的积累的过程的,也就是大机器的使用和技术的改进。
这样,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必然会产生相对人口过剩,因为所需要人去完成的部分工序已经都可以由机器来完成,所以人就失去了人存在在这个岗位上的意义,资本家为了节省成本,就会进行裁员,这样就导致失业的不断扩大。
在农村中也是一样,将先进的机器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必然会导致大批农民失业的现象,产生的过剩人口又会向城市涌入,这又会增加城市的就业压力,从而使工资下降,成全了资本家的剥削阴谋。
3.马克思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促进资本积累的同时, 必然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他指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 ”“资本构成的这一变化……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 即资本的不变组成部分靠减少它的可变组成部分而增加”这充分说明了伴随着资本积累必然会出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会产生永久性的显而易见的工人人口过剩。
4 .周期性失业的规律。
马克思说:“现代工业的整个运动形式来源于一部分工人人口不断地转化为失业的或半失业的人口……社会生产一经进入交替发生膨胀和收缩运动, 也会不断重复这种运动。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学必修课-背诵读书笔记-知识点整理-第八章到结束
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带来剩余价值资本运动:单个资本的运动-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资本运动过程及采取的职能形式;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数量的影响社会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社会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基本比例关系,经济危机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总是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的。
这种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指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则指大于原有生产规模的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表明:(1)可变资本是劳动者自己创造的;(2)经过一定时期后,全部资本都会变成剩余价值的积累物;(3)从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需要的。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例:有一个资本家有资本5000,假定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是4:1(他用其中的4000元购买生产资料,1000元购买劳动力),剩余价值率为100%。
第一年生产结果为: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再假定资本家将500M用于个人消费,另外500M转化为资本,按原来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4:1的比例,合并到原有资本中去。
则第二年:资本总额为5500,其中不变资本4400C,可变资本1100V,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假设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则第二年的生产结果为:(4000+400)C +(1000+100)V +1100M =6600(2)资本积累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的规模,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
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和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相对人口过剩和失业。
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表明在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而可变资本部分则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劳动力对资本的供应绝对增加,形成了相对人口过剩。
(2)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等量资本中用于可变资本的部分缩小,即剩余价值减少,从而降低利润率;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发生在一切生产部门,从而带来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第4章 资本积累
本章重点问题
1、资本积累的原因和实质,影响资本积 累的因素; 2、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4、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原因与形式。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一)生产与再生产 1、再生产的定义 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 2、再生产的类型
再生产
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 复进行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 复进行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简单再生产
前提和基础
继续和发展
扩大再生产
3、再生产的内容
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 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 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实质:暴力剥夺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问题:消灭改造生产资料私
有制,建立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国家基本建设 投资。
三、资本积累的作用
资本主义积累作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产品成倍增长, 但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日益集中在少数 大资本家手中,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积累与积聚的关系:积累是积聚的基础, 积聚是积累的直接结果。
2、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存在的规模较 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
吞并
方
式
联合
杠 竞争 杆 信用
3、资本积聚与集中的关系
(1)联系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相互加强,资本积聚为资本集中创造条 件,资本集中也必然加速资本积聚。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填空
1、资本主义再生产是
《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当前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和解决思路
《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当前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和解决思路摘要: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对研究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正确把握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有助于我们从总量和相对量两个角度理解当今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方法,即转化一般劳动力为技术人才、发展密集型产业关键词:马克思人口理论;失业;相对过剩人口;就业一、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原因1、资本积累是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在市场竞争中,资本的所有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们总会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地使用机器去替代人工,以此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也就是说,资本家在追求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总会不断地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即固定资本相比于可变资本的占比越来越多。
而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可变资本相对量的不断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日益减少,其最终不可避免地就会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从而形成马克思所论述的相对过剩人口。
2、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推动因素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决定了机器的广泛应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1]。
由于在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中,对剩余价值的不断追逐使得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这就意味着资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较大的需求,因为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资本才能不断提高其有机构成,从而使得其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大量劳动力被新机器、新技术所替代。
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推动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而使得相对过剩人口不断扩大。
1.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过剩人口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流动的过剩人口,指那些时而被排斥、时而在更大的规模上再被吸引的处于不稳定流动状态的劳动者。
失业原因
失业定义1.广义: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
两者无法相互结合,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2.狭义:劳动者在有能力工作并却是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3.实质:一个人有能力工作,又积极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状况。
失业原因1.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技术进步导致结构性失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即机器设备投入比例不断扩大,而劳动力投入比例相对减少。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在预付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相对减少,意味着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
2.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日益增加①技术的进步和机器的广泛使用,生产操作对劳动者体力要求降低,导致大量妇女儿童加入劳动大军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小生产日益分化,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入劳动大军③资本积累基础上形成的激烈竞争使中小资本家破产,需另谋职业。
3.相对过剩人口中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参与率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日益增加。
4.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①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②高素质人才如大学生研究生眼光甚高,出现不愿意到底层就业,眼高手低的情况。
5.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呈现着劳动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
6.就业机制不健全,政策不完善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就业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完善,没有完全适应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来说,我国的宏观调节手段单一,做法简单,思路不开阔,并且,政府在劳动保障体制完善方面做的不够到位。
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时候,一些政府出现了滥用职权的行为,没有真正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没有为市场调节留出充分的空间。
政治经济学(论述题精选)
7.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
财富积累,贫困积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尖锐化。
8.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绝对:技术不提高,延长时间——增加剩余时间
相对:时间不延长,技术提高——增加剩余时间
超额:个别追求提高技术,大家追求提高技术,相对产生
25. 市场规则
市场进出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竞争规则
26. 现代企业特征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
27. 当代经济危机
从滞涨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先发生在金融领域,再向实体经济蔓延,从发达国家往新兴国家蔓延。
原因:过度创新监管不力,过分虚拟化脱离实体经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6. 产业资本循环
购买阶段,职能形式货币,为m生产做准备
生产阶段,职能形式生产,生产m
销售阶段,职能形式商品,实现m
17.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需要,社市经发展完善的需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18. 商品经济
社会胡生产,等价交换,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
制度决定体制的特点,决定体制的发展方向。制度的性质特征通过体制反映,体制是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21. 经济全球化新的发展趋势
跨国公司推进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重要表现方式
国际经济协调推动全球化不断加强
22. 外贸政策
关税政策:进口税出口税
非关税政策:进口配额,行政手段,自愿出口限制等
4. 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
内因:逐利性带来的欲望无止尽:加重剥削,扩大生产。内在动力。
第七讲 资本积累与相对人口过剩
五.相对人口过剩
• 揭示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 • 研究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社会后果及对雇 佣工人的影响。 • 相对人口过剩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 本对它的需求而产生的失业人口,是相对 于资本增值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
五.相对人口过剩
• 相对人口过剩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对劳 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劳动力的 供给却在增加。 结果,必然产生过剩劳动力。
G' • G C V M
Pm A
C V M
C V M
Pm A
C V M
一、再生产一般理论
• 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社 会生产的本质) • ☺再生产的内容:物质资料再生产、生产关系再 生产、人口再生产。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 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 再生产的规模: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萎缩 再生产。
第七讲 资本积累与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积累理论
主要问题
• • • • • 再生产一般理论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积聚与集中 相对人口过剩
• 关键词: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 人口过剩、就业
一、再生产一般理论
• 考察对象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 G W --- W' G' • G W --- W'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即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投 入生产过程,使生产规模扩大。 •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表明:资本主义扩 大再生产的源泉是剩余价值。同时,揭示 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资本家通过 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不断扩大自己 的资本。
• 思考: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有没有一般性? b.相对人口过剩与发达国家战后人口增长缓 慢的关系?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词条动态 进入我的百科 您目前的等级是 1 级 您目前的经验值是 28 点 您还需 72 点经验值即可升为 2 级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72308 次 编辑次数:8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2-05-27 创建者:小松博客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碧海风
展开
版本
版本
版本 辛勤贡献者:
IOU_Becks 最新动态 百科新春嘉年华启动:
版本
百科消息: 百科 上线:聚合精彩主题 APP 2012 年度十大科技谣言 百科数字博物馆突破 30 家 百科新增功能维护词条权威 推广链接 小资本投资 白手起家,成功.. 小资本投资,众多小本赚钱生意,多咨询,多留言,多比较,投资千元,..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成的提高。 单个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来实现的。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 剩余价值的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 少数的大资本。资本集中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这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第一,由于资本积累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的,因此它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的资本的重新组合,所以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第二,资本积聚要 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因此增长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第三,对于 增大个别资本来说,资本集中快于资本积聚。 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 快了,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 2、相对人口过剩 1)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劳动力的供给超过百科合作平台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一切商品都通 过一种商品表 现出来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或1两金 ‥ ‥ ‥
1 只 羊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 金或白银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 过金或银表示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或1两金 ‥ ‥ ‥
1两 黄 金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 及其发展趋势: ⑴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 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⑵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 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⑶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 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 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 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工业革 命时期 工人开 始利用 机器进 行生产
法国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粮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自然经济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 的生产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工人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 追求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制;
生产瓦特蒸汽机的工厂
1872年日本横滨的火车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般 商品 生产 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 程的统一。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在21世纪的现代,面对新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有所创新和前进: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 动作出新的界定。 2.深化对科技人员 、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 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 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 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有制
个别 劳动 社会 劳动
具体 劳动
抽象 劳动
使用 价值
价值
商品
社会分工
商 品 经 济 产 生 条 件
社会 分工
社会总劳动 的一部分
社会劳动
矛 盾
私有 制 劳动是生产 者的私事 私人劳动
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 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 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 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观点。 2.马克思劳动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商 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对我国的现实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率(m )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剩余价值(m) 剩余价值率(m)= ────── 它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 度 可变资本(V) 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 分,剩余价值率因而也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 无酬劳动 剩余价值率= ────── = ──── = ──── 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 有酬劳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 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劳动力 成为商 品条件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 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 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二)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 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 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进行资本积累的途径: 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 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 一个重要方式。
劳动者须一无所有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殊性
所生 需产 要和 动的再 时社生 间会产 必劳 要动 劳力
劳 动 决定 力 值商 品 的 价
=
属劳 所动 料需者 的要自 价的己 值生及 活其 资家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 一般 商品 苹果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也 消失 ;
布
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转移到衣服上 .
不变资本
原有价值 转移 价值 量。没有变化。
区分的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剩余价值是由可变 资本产生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 的唯一源泉。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 ( 可变资本 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 =
m m v
)
剩余价值率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过程
购买10斤棉花 ——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 货币表现为2元 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 —— 货币表现为3元
——————————————————————————
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
——
15元
假定工人在6个小时内将10棉花纺成棉纱结果是: 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移来的旧价值——12元
pm G-W A „P„W'-G'
由此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 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 资本主义所有制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
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
得剩余产品(超额利润或利润)。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为维护经济利益上所有制 关系,以法律规章制度形式强制规定对占有物行使权 利的排他性的权利界限。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 产力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 工具为特征的封建生产关 系。 封建社会末期:各类手工 业行会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 纪在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 的途径。
15 世 纪 法 国 的 铁 匠 作 坊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从小商品经济分化
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工人在6个小时内又创造出——3元 —————————————————————————— 棉纱的价值就是—— 15元
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值 40元 生产资料 布4米 8小时 100元 120元 辅料2套 20元
160元
进入生产过程 工 具体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0元 价值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人 200元 抽象劳动: 8小时,创造新价值80元 劳 动 商品价值200元 =120C +40V +40M
抽象劳动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商品的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2.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量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 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的劳动时间
工业革 命时期 工人开 始利用 机器进 行生产
法国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粮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自然经济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 的生产方式。
奴 隶
原 始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社 会
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
社会分工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物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 性,是商品的自 然属性 凝结(或物化)在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 劳动,是商品的社 会属性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 的剩余价值。 工作日(8小时)
0
必要劳 动时间3
3 4
8
剩余劳动时间5
5小时 ﹦ m' = =167% 3小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实现的。
提高全社 会的劳动 生产率 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
价
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统一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在一个商品之 中,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 可,没有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就不 成其为商品。 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互相矛盾、 互相排斥的。
对立 性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价值的表现 形式
交换价值的 基础或内容
价
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劳动
具体劳动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决定 着所有权的性质;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的是经济
关系的意志关系。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劳动产品全为奴隶主占有。
奴隶社会 青铜器广泛使用
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不完全占有农民或农奴;
农民以地租形式遭受剥削。
封建社会 铁器广泛应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 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切商品都通 过一种商品表 现出来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或1两金 ‥ ‥ ‥
1 只 羊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 金或白银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 过金或银表示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或1两金 ‥ ‥ ‥
1两 黄 金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 及其发展趋势: ⑴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 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⑵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 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⑶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 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 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