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 七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设计(整理的,非表格形式)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空间观念。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的运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空间观念、数感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得到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和解决能力,这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和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数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和数的运算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教学素材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如果你的家是一个正方形,每边长是4米,请问你的家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简单的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的运算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画出一个正方形,测量并计算其面积。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数学广角》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详细讲解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概念、应用及相互关系;第二章“简单的排列组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排列组合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排列组合的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概念和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如学校运动会上的接力比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接力比赛中所有可能的接力顺序。
2. 新课导入:讲解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它们。
3. 例题讲解:讲解两个例题,一个涉及加法原理,一个涉及乘法原理,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两个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两道练习题,巩固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应用。
5. 排列组合教学:讲解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加法原理:逐个相加,得出总数。
2. 乘法原理:逐个相乘,得出总数。
3. 排列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或组合方式,计算所有可能的情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加法原理计算:一个班级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名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2)用乘法原理计算:一个密码锁有4个数字轮,每个数字轮上有6个数字,这个密码锁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密码组合?(3)排列组合题:从5个人中选出3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2. 答案:(1)12名学生(2)1440种密码组合(3)10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理解上的困难。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数学广角》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简单的组合问题》,详细讲解组合的概念和组合的计算方法;第二章《简单的排列问题》,深入探讨排列的意义及排列的计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和排列的概念,能够运用组合和排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组合和排列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组合和排列的意义,掌握组合和排列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组合和排列的实例图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组合和排列现象,如穿衣服、排队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组合和排列的概念,通过实例解析组合和排列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几道组合和排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组合和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2. 内容:1)组合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排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组合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组合和排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a. 从5个不同的数字中,任取3个组成一个三位数,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b. 6位同学站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2. 答案:1)略2)a. 60种 b. 720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组合和排列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计算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组合和排列问题,如:在有限条件下,如何求解组合和排列问题?如何运用组合和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主要讲述了图形的拼组和组合,以及相关的数学问题解决。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拼组和组合,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拼组和组合的方法,学会用简单的图形拼出复杂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拼组和组合的方法,学会用简单的图形拼出复杂的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拼组和组合,以及相关的数学问题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拼图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拼组和组合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拼图、乐高玩具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拼组和组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探讨图形的拼组和组合的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用简单的图形拼出复杂的图形。
3.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数学广角》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排列组合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排列组合卡片、实践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进行“猜数字”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游戏的规则和可能性。
(2)讨论游戏中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引出排列组合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如枚举法、树状图法等。
(2)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排列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排列组合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2. 主要内容:(1)排列组合的概念(2)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3)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枚举法写出从1、2、3中任选两个数字的所有组合。
(2)用树状图法写出从A、B、C、D四个字母中任选两个字母的所有排列。
2. 答案(1)组合:1、2,1、3,2、3。
(2)排列:AB、AC、AD、BA、BC、BD、CA、CB、CD、DA、DB、DC。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排列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接触并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数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七《数学广角教学分析》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分析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初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拟、挑选,体验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运筹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体会运筹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分析本册书安排的“数学广角〞是向学生浸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和以往的义务教材相比,这局部内容是新增的。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如下:1.例1讨论烙饼时怎么合理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2.例2以家里来客人要沏茶的实际素材为背景,提出“怎样安排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在学生设计的多种方案中讨论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3.例3是关于排队论的问题,是研究怎么使效劳对象的等候时间最短的问题。
教材是让学生从6种不同的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4.例4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出对策轮的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与学的建议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拟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2.本单元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展教学。
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简单逻辑推理、鸡兔同笼问题、时间问题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刚刚学习的逻辑推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简单逻辑推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还不是很清楚。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可以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2.三角形的内角和。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三角形物品,如三角板、三角形的玩具等。
3.准备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三角形物品,引导学生对三角形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中的三角形吗?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稳定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三角形物品,分析其特点和性质,并尝试解决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三角形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地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能够绘制一个已知角度的数学广角。
4.掌握基本的角度单位及其换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测量和绘制角的大小。
•难点:掌握角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2.教具:直尺、量角器、练习册等。
3.教学环境:教室,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提问引出数学广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的作用。
#### 2. 概念讲解向学生详细解释数学广角的定义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
####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不同角度的数学广角,并绘制其形状。
#### 4. 默写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角度单位的换算练习。
第二课时
1. 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看学生掌握情况。
#### 2. 深化学习讲解角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角度单位的计算练习,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 4. 巩固提升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角的大小及计算方法,加深印象。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数学广角的概念、测量和绘制角的方法,以及角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小测验。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本学生能够在本节课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数学广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主要内容包括:第四章《简单的周期问题》的第1节《认识周期现象》和第2节《发现周期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掌握周期规律,能运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周期规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周期现象,发现周期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磁性黑板、周期现象的实物(如:年月日、四季、星期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磁性黑板上的周期现象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例1:找出年月日的周期规律。
a.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周期规律。
(2)讲解例2:找出四季的周期规律。
a. 学生观察四季变化的图片,思考周期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找出星期和月份的周期规律。
(2)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规律。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2. 内容:a. 周期现象:年月日、四季、星期等。
b. 周期规律:年月日的周期规律、四季的周期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说明其周期规律。
(2)根据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潮汐、季节变化等。
(2)实际问题:如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某一天是星期几的计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周期现象和周期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周期现象,如经济周期、生物周期等,提高学生运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步骤和方式。
4.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数学广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101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原理,掌握利用排列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小明去商店买饮料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小明有多少种不同的购买方式。
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找出小明买饮料的不同组合方式。
(3)通过例题,讲解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出示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排列与组合的定义2. 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从1、2、3、4四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数字,写出所有可能的两位数。
(2)从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中,任选两种颜色,给一个长方形涂色,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2. 答案:(1)12、13、14、21、23、24、31、32、34、41、42、43(2)6种涂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排列组合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讨论如何安排一周的食谱,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中渗透了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也是新增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例如,例1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例2分析家里来客人需要沏茶时,怎样安排各种事情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在“做一做”中安排了餐厅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能让客人都尽快吃上菜等等;例3安排的是在码头卸货时,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让三艘船总的等候时间最少,接下来的“做一做”是医务室的就诊顺序问题。
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有了丰富的运筹思想,比如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对策论的应用。
对策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对策论的方法也是运筹思想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体育比赛中经常会用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鸡兔同笼”、“烙饼问题”等典型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既具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数学广角》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列举、画图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数学广角》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情境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练习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操练和巩固。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如“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故事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问题,如“烙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空间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数学知识的拓展,又有实践操作的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难点: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亲近感。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数学广角的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拓展题。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发他们对数学广角的兴趣。
如:展示一个钟表,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体会数学广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数学广角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广角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数学广角来解释?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学广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广角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使用广角术语描述物体的方位关系。
3.通过活动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方位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广角的概念和特点。
2.学会使用广角术语描述物体的方位关系。
三、教学内容3.1 广角的概念1.引入例子:请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并用简单的术语描述物体的方位关系,如“书桌在黑板的右边”,“窗户在门的对面”。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的描述方式是否清晰准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描述方位关系?3.引入广角的概念:广角是指从某一点出发,能够看到的物体所构成的角度。
广角越大,可以看到的物体范围就越广。
4.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自己伸出手指,画出自己看到的广角范围,然后让学生用几个简单的句子描述所绘制的广角。
3.2 广角术语的运用1.明确广角的正前方、左、右、上、下等术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2.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方位关系。
老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运用广角术语进行描述,如“图中的小猫在桌子的左边,在花瓶的下面”。
3.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学生根据现实场景或图片描述物体的方位关系,逐渐提高难度和复杂度。
3.3 活动训练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派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其他组员为“游客”。
导游通过口头指令引导游客在教室内进行观察、描述方位的活动。
导游应使用广角术语进行指导,游客根据指令在教室内找到对应的物体,并用广角术语回答。
2.情境模拟:创建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描述方位。
例如,模拟迷宫场景,学生需要根据广角术语指引自己的方向,找到迷宫的出口。
3.教学游戏:设计一些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运用广角术语进行描述和计算。
例如,找出教室内某个角落的最大广角范围。
四、教学方法1.情景训练法:通过模拟现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广角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观念,能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培养学生的事件发生可能性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卡片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排列组合问题,如穿衣服、吃早餐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排列组合的概念,通过示例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例题1:从3个红球、2个蓝球中,任取2个球,一共有多少种取法?3. 随堂练习(10分钟)练习1:从4个白球、3个黑球中,任取3个球,一共有多少种取法?4. 知识拓展(10分钟)讲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了解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排列组合的概念及方法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 例题及解答4.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5个黄球、4个绿球中,任取2个球,一共有多少种取法?答案:共有5×4÷2=10种取法。
2. 作业题目:小华有3件上衣、2条裤子,他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答案:共有3×2=6种不同的穿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排列组合的概念和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排列组合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 七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设计(整理的,非表格形式)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一单元数学活动课,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另外也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统筹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
通过模拟现实的教案活动,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教案目标: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案难点分析:本课的难点在于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案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题一:合理安排时间教案目标:1.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案重难点: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难点:理解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
教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饼的模拟图片教案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
1、谈话:“饼”大家吃过吗?烙饼不但好吃,而且还藏着数学问题,大家想知道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烙饼过程中的数学知识吗?(揭题)二、研究烙法A、提出问题、激起求知欲1、现在如果妈妈烙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6分钟)谁来烙一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一单元数学活动课,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另外也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统筹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
通过模拟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分析:本课的难点在于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题一:合理安排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难点:理解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饼的模拟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
1、谈话:“饼”大家吃过吗?烙饼不但好吃,而且还藏着数学问题,大家想知道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烙饼过程中的数学知识吗?(揭题)二、研究烙法A、提出问题、激起求知欲1、现在如果妈妈烙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6分钟)谁来烙一烙。
为什么是6分钟?(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2、如果妈妈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6分钟)谁来烙一烙。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因为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这样同时烙可以节省时间)3、出示信息(二):这时小红走来了,她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
(1)师:这时小红放学回来了,你看她说了什么呢。
(出示信息2)问1:现在妈妈要烙几张饼?(3张)那你知道妈妈烙这3张饼的时间最少是多少吗?(设疑)师:有没有比刚才那位同学更省时间的?告诉你妈妈烙只用了9分钟,你想想看妈妈会用什么样的方法?B、合作交流、探究问题分组交流烙3张饼的方案C、交流评价、归纳总结1、得出9分钟烙的方法。
让下面学生再按照这种方法重新烙一次。
2、小结:这种方法每次锅中都有2张饼,不浪费时间。
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
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
3、取名像这种烙3张饼有那么多的数学奥秘?那我们能不能给他取个名字?(快速烙饼法)D、推广应用1、前面我们一起烙了1张、2张以及烙3张的最佳方法。
如果现在烙4张饼,你觉得怎样烙才能最快?需要多长时间2、如果现在要5张,怎么烙?谁来介绍一下方法?(2+3)与(2+2+1)的区别。
3、6张、7张、8张、9张怎么烙呢?E、总结烙法1、从烙2、4、6、8……张饼,怎样烙最快?发现什么?那烙3、5、7、9……张饼呢?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烙双数时,可2张2张来烙;烙单数时,可先2张2张烙,最后剩下3张按最佳烙法来烙。
)F、应用规律1、烙20张饼需要多少时间?60张?73张?2、我们研究的这个规律是在锅里只烙2张的前提下。
那如果锅能同时烙3张,我们这个还可以用吗3、小结:只要我们合理的安排事情,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1、美味餐厅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课件出示图片:这一天餐厅里来了3位客人,每位客人点了2个菜。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说说你的理由。
2、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煎2条鱼,两面各需要煎5分钟,煎熟3条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合理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老师希望大家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时间来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五、拓展延伸智力题:假如这个锅一次能烙10张饼,两面各需要烙6分钟,而现在有15张饼要烙。
请你想一想,最少需要多少时间?课题二:统筹安排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通过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初步体会优化的思想,形成优化的意识。
难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形成优化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工序卡片、水彩笔教学过程:一、观察情景提出问题师:星期天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113页最上边的图形。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师:原来是李阿姨来小明家做客,小明怎样安排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你们帮帮他,好吗?”师:其实啊,合理安排时间可是一门大学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数学广角里去学习一下,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好吗?揭示课题《沏茶问题》——合理安排时间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师:想一想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呢?生1(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师:好。
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要做这么多事。
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的喝上茶呢?师:我们能帮小明想明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用大家的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设计方案。
师:好那组代表公开你们的安排方法?三、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板贴生1、(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共13分)师:当做一件事情,像沏茶这样,步骤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像这样用画箭头图示的方法来表示做事的顺序。
生2、(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洗茶杯找茶叶(共11 分)师:好,还有更快的方法吗?那我们来看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地让客人喝上茶?师:怎么样?我们帮小明节约了多长时间?这3分钟其实就是做什么事情的时间?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明说什么?师小结:在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做的事越多(同时做)所用的时间就越短。
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语言。
板书:同学们刚才这两种方法第二种是因为同时作了三件事所以(节省)时间,所以我们能同时作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师小结:生活当中有许多事都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合理的安排,才能做的有条理、有顺序,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大家看,小明的同学小红近来感冒了,她想吃完药赶快睡觉,你觉得小红应该怎样安排以上事情?(“做一做”课本114页第2题)2、做饭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李阿姨很快就喝上了茶,小红也很快得到了休息,不知不觉中午到了,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饭菜来招待李阿姨。
五、“合理”提升、丰富拓展对下面小朋友的合理安排,大家有何想法。
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红红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师生共识:合理安排不但要考虑节省时间,也要考虑人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六、全课总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帮助小明和小明的妈妈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收获,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七、课外延伸:作业: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的事例呢?同学们互相交流。
课题三:排队论的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形成寻找最优化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与价值,养成良好的习惯难点:理解排队等候时间的总和的意义,运用这种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接下去我先讲个一件事请同学们帮忙解决哦,这里可有数学问题的。
师旁白:一天,小红和小亮做值日,他们俩正好同时(强调读)来到一个自来水龙头前。
小红:我洗抹布只要1分钟时间。
小亮:我装一桶水要5分钟时间。
小红、小亮:我有事,让我先洗(装)吧。
小红:还是让我先洗吧,这样快一点。
师旁白:小亮疑惑不解。
为什么小红先就会快一点呢?师:同学们,小红说的有道理吗?2、讨论后,师:现在他们都感觉自己有道理,那我们帮他们算一算时间吧,好吗?师:这样看来,好象小红说的没什么道理呀,时间长短不是一样吗?师及时指出:是呀,我们在自己完成自己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别的同学的感受,那我们来算一算,如果包含等候的时间在内,一共用多长时间吧。
生:小红先小明后:1+1+5=7分钟。
(师可有意识引导:1×2+5=7分钟)生:小明先小红后:5+5+1=11分钟。
(或:5×2+1=11分钟)师:现在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里的7分钟和11分钟是什么时间?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突破难点:等候时间的总和)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刚才我们遇到的问题,在数学上叫做“排队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阅读教材,初步感受新知1、阅读提纲(1)、例题中的主题图反映的是什么情景?(2)、其中包含哪些数学信息?(3)、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求?2、全班交流,理解题目意思问题1:这是一个码头卸货的场景,有三艘货船来到一个码头,等待调度安排他们卸货。
问题2:已经知道了每艘货舱的卸货时间,还有一点,就是: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
问题3:这题要解决怎样安排卸货的顺序,使三艘船的等候总时间最少。
3、质疑:对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生:等候时间的总和是什么意思?(很可有能学生对此还有疑问,这里要留时间给学生,要让学生都明白题目的意思)三、讨论合作,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1、分组活动安排与要求(1)、同桌2人为一小组。
把货船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命名为:甲船、乙船、丙船。
(2)、2人讨论后写出卸货方案,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3)、算出每种卸货方案的等候时间的总和2、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四、汇报交流,寻找最优化方案1、学生汇报自己的卸货方案,教师按一定的次序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