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多过程组合拳新题赏析讲义册子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通用版第二轮复习讲义(精华版)

高考物理通用版第二轮复习讲义(精华版)

高考物理通用版第二轮复习讲义(精华版)第1讲 |应用“三类典型运动”破解电磁场计算题┄┄┄┄┄┄┄┄┄┄┄┄┄┄┄┄┄┄┄┄┄┄┄┄┄┄┄┄┄┄┄┄┄┄┄┄┄┄┄命题点(一) 带电粒子(体)在电场中的运动[研一题]———————————————————————————————— 如图所示,金属丝发射出的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初速度与重力均忽略不计)被加速后从金属板的小孔穿出进入偏转电场(小孔与上、下极板间的距离相等)。

已知偏转电场两极板间距离为d ,当加速电压为U 1、偏转电压为U 2时,电子恰好打在下极板的右边缘M 点,现将偏转电场的下极板向下平移d2。

(1)如何只改变加速电压U 1,使电子打在下极板的中点? (2)如何只改变偏转电压U 2,使电子仍打在下极板的M 点?[解析] (1)设移动下极板前后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 和E ′,电子在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加速电压改变前后,电子穿出小孔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0、v 1因偏转电压不变,所以有Ed =E ′·32d ,即E ′=23E由qE =ma 及qE ′=ma ′知a ′=23a设极板长度为L ,则d =12a ′⎝⎛⎭⎫L 2v 12,d 2=12a ⎝⎛⎭⎫L v 02,解得v 12=v 0212在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知 eU 1=12m v 02,eU 1′=12m v 12解得U 1′=U 112,即加速电压应减为原来的112,才能使电子打在下极板的中点。

(2)因电子在偏转电场中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极板移动前后,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 相等,设极板移动前后,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则有d 2=12a 1t 2,d =12a 2t 2, 即a 2=2a 1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1=eU 2md ,a 2=eU 2′m ·32d解得U 2′=3U 2,即偏转电压变为原来的3倍,才能使电子仍打在M 点。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物理(新高考)第二讲力与直线运动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物理(新高考)第二讲力与直线运动

2.(命题角度3、4)(多选)(2022全国甲卷)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滑块P、Q
置于水平桌面上,二者用一轻弹簧水平连接,两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P,使两滑块均做匀
速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该拉力,则从此刻开始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
( AD )
A.P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2μg
②建立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可以正交分解
力,也可以正交分解加速度。
(3)斜面体与物体组成的连接体问题: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
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命题角度4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深化拓展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典例剖析
例2 (命题角度2)(2022山东卷)某粮库使用额定电压U=380 V,内阻R=0.25
2024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
GAO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第二讲 力与直线运动
目录索引
1 通览 主干知识
2 研学 核心考点
考点一
运动学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分层突破——明要点
命题角度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记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类公式
(2)掌握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五种方法
图像对应的运动中,甲、乙两人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的是( BC )
解析 根据位移—时间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可知甲、乙两人在t0时刻之前
能再次相遇的位移—时间(x-t)图像是B,选项A错误,B正确;根据速度—时间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乙两人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
遇的速度—时间(v-t)图像是C,选项C正确,D错误。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第讲多过程组合拳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第讲多过程组合拳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第21讲多过程组合拳2017新题赏析题一:如图所示,半径R=0.4 m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一个端点B和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0°,另一端点C为轨道的最低点,C点右侧的光滑水平路面上紧挨C点放置一木板,木板质量M=2 kg,上表面与C点等高。

质量m=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点以v0=1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沿轨道滑行之后又滑上木板,当物块从木板右端滑出时的速度为v1=2 m/s,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 m/s2,求:(1)物块刚到达轨道上的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木板的长度。

题二:某校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游戏装置,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在A点用一弹射装置将小滑块以某一水平速度弹射出去,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R=0.1 m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运行一周后自B点向C点运动,C点右侧有一陷阱,C、D两点的竖直高度差h=0.2 m,水平距离s=0.6 m,水平轨道AB长为L1=0.5 m,BC长为L2=1.5 m,小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重力加速度g=10 m/s2。

(1)若小滑块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求小滑块在A点弹射出的速度大小;(2)若游戏规则为小滑块沿着圆形轨道运行一周离开圆形轨道后,只要不掉进陷阱即为胜出,求小滑块在A点弹射出的速度大小范围。

题三: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放在长为L=1.5 m的小车左端,车的上表面粗糙,物块与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μ=0.5,直径d=1.8 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且直径MON竖直,车的上表面和轨道最低点高度相同,距地面高度h=0.65 m,开始车和物块一起以10 m/s的初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车碰到轨道后立即停止运动,取g=10 m/s2,求:(1)小物块刚进入半圆轨道时对轨道的压力;(2)小物块落地点至车左端的水平距离。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资料

AB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资料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要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

“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Ⅰ。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有18条定律、2条定理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3滑动摩擦力:F 滑= μN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5浮力: F 浮= ρgV 排 6压力: F= PS = ρghs 7万有引力: F 引=G 221r m m8库仑力: F=K22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9电场力: F 电=q E =qd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课件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PPT课 件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备考高中物理二轮复习,梳理重点知识,掌握物理 公式与应用,解析典型题型,分享解题技巧,并提供实例演练,最后总结与 答疑。
二轮复习重点
力学
运动学、动力学与静力学 的重点知识点和常见题型。
电磁学
电学和磁学的重要定律和 公式,电磁感应等知识点。
光学
光的传播性质,光的反射、 折射和色散等重要概念。
解题技巧分享
归纳总结
总结相似题型的共同特点和 解题方法。
实例演示
通过实际例题演示解题思路 和步骤。
思维导图
使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和 思考题目。
实例演练
实验
计算
通过实验演示物理现象和定律。
运用公式进行物理计算和题目 求解。
模拟
利用模拟软件模拟物理场景和 实验。
总结与答疑
对本堂课涉及的知识点和技巧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疑问。
物理公式及应用
1 牛顿第二定律
应用于力学题的分析和解答。
3 折射定律
应用于光学题中的光线折射计算。
2 库仑定律
用于计算电磁力的作用等。
4 焦距公式
计算光学成像的焦距及物像距离。
典型题型解析
1
多项选择题
深入解析多项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常
计算题
2
见陷阱。
掌握物理计算题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
项。
3
理论题
解析理论题的思维拓展和答题技巧。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多过程组合拳新题赏析讲义册子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多过程组合拳新题赏析讲义册子

第21讲 多过程组合拳2020新题赏析题一: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轨道由抛物线ab 、圆心为O 的圆弧bcd 和斜杆de 组成,ab 、de 分别与圆弧平滑连接且相切于b 、d 两点,a 点为抛物线顶点,b 、d 两点等高,c 点为圆弧的最低点。

已知a 、b 两点间的竖直高度h =1.5 m ,水平距离x =2.25 m ,圆弧的半径R =0.8 m 。

现将一质量m =1 kg 的小圆环套在轨道上,从a 点以初速度v 0水平向右抛出,小圆环与ab 轨道间恰好没有相互作用力,小圆环第一次到达的最高点P 与a 点等高,小圆环与斜杆de 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μ,其他位置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v 0的值;(2)求μ的值;(3)若将一劲度系数为k 的光滑轻弹簧套在斜杆上,弹簧上端固定在P 点,下端(自由端)恰好在d 点,现将小圆环从a 点以023v 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小圆环压缩弹簧,弹簧的最大压缩量x m =0.2 m ,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212kx (x 为弹簧的形变量),求小圆环经过c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最小值以及k 的值。

题二:如图所示,在高h 1=43m 的光滑水平台面上,放置一下表面光滑、上表面粗糙的薄木板,其质量为M =4 kg ,薄木板右端到A 点的距离为s =1 m ,左端放置一质量为m =0.9 kg 的小物块,质量为m 0=0.1 kg 的子弹以v 0=90 m/s 的水平速度飞来,打到小物块上陷入其中(该过程时间很短)后一起运动,当薄木板右端运动到A点时,小物块从A点以一定的水平速度v1向右滑离平台,并恰好能从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形轨道BC,∠BOC=53°,其圆心O与平台等高,并从最低点C点进入直径为h1的半圆形光滑轨道,sin 53°=0.8,cos 53°=0.6,重力加速度g=10 m/s2。

求:(1)小物块与薄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及薄木板的长度L;(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C点时和刚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之比;(3)通过计算说明小物块能否到达O点。

江苏专版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第21讲多过程组合拳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江苏专版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第21讲多过程组合拳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第21讲多过程组合拳2017新题赏析题一:如图所示,半径R=0.4 m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一个端点B和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0°,另一端点C为轨道的最低点,C点右侧的光滑水平路面上紧挨C点放置一木板,木板质量M=2 kg,上表面与C点等高。

质量m=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点以v0=1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沿轨道滑行之后又滑上木板,当物块从木板右端滑出时的速度为v1=2 m/s,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 m/s2,求:(1)物块刚到达轨道上的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木板的长度。

题二:某校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游戏装置,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在A点用一弹射装置将小滑块以某一水平速度弹射出去,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R=0.1 m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运行一周后自B点向C点运动,C点右侧有一陷阱,C、D两点的竖直高度差h=0.2 m,水平距离s=0.6 m,水平轨道AB长为L1=0.5 m,BC长为L2=1.5 m,小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重力加速度g=10 m/s2。

(1)若小滑块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求小滑块在A点弹射出的速度大小;(2)若游戏规则为小滑块沿着圆形轨道运行一周离开圆形轨道后,只要不掉进陷阱即为胜出,求小滑块在A点弹射出的速度大小范围。

题三: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放在长为L=1.5 m的小车左端,车的上表面粗糙,物块与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μ=0.5,直径d=1.8 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且直径MON竖直,车的上表面和轨道最低点高度相同,距地面高度h=0.65 m,开始车和物块一起以10 m/s的初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车碰到轨道后立即停止运动,取g=10 m/s2,求:(1)小物块刚进入半圆轨道时对轨道的压力;(2)小物块落地点至车左端的水平距离。

2021届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PPT教学课件_综合考法(二)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

2021届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PPT教学课件_综合考法(二)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

拉力 F 撤去后,圆环与杆间的正压力发生突变,因此,圆环所受摩擦力 的大小也发生突变。
(教学提纲)2 0 2 1 届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获奖课件:综合考 法(二 )力学 中的多 过程问 题(免 费下载 )
[对点训练] 1.在竖直平面内,某一游戏轨道由直轨道 AB 和弯曲的细管道 BCD 平滑连接
(1)F 作用 t=2 s 时圆环的速度大小; (2)2 s 后撤去力 F,圆环继续沿杆上滑的最大距离。
(教学提纲)2 0 2 1 届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获奖课件:综合考 法(二 )力学 中的多 过程问 题(免 费下载 )
(教学提纲)2 0 2 1 届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获奖课件:综合考 法(二 )力学 中的多 过程问 题(免 费下载 )
(教学提纲)2 0 2 1 届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获奖课件:综合考 法(二 )力学 中的多 过程问 题(免 费下载 )
题点 2 多物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 B 车在 A 车前 84 m 处时,B
车速度为 4 m/s,且正以 2 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 B 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以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 12 s 后两车相遇。问 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 间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 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组成,如图所示。小滑块以某一初速度从 A 点滑上倾角为 θ=37°的直轨道 AB,到达 B 点的速度大小为 2 m/s,然后进入细管道 BCD,从细管道出口 D 点水平飞出,落到水平面上的 G 点。已知 B 点的高度 h1=1.2 m,D 点 的高度 h2=0.8 m,D 点与 G 点间的水平距离 L=0.4 m,滑块与轨道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5,sin 37°=0.6,cos 37°=0.8。

2022-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全解多选题课件(重点难点易错点核心热点经典考点)

2022-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全解多选题课件(重点难点易错点核心热点经典考点)
全解多选题
策略1 “排除”“确认”双管齐下——得满分 从高考题来看,14套全国卷46道多选题中只有3道三选题,其余都是 双选题.因此,除非对3个选项有100%的把握,一般情况下都按两个选 项判断即可.如果能确定两个正确的选项或者可以排除两个错误的选 项,则此题即可得满分.此法要牢固地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灵活运用第一讲所讲到的选择题解题8招.
总之,以上三策略是建立在考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解题技 法,是“实力+技法”的组合运用,而不是靠单纯的投机取巧.这三种 策略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融合的.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解题中 多运用、多领悟,从而培养出解答多选题的第六感觉.
典例2 (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中v-t图
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
BD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解析】 根据图像“面积”,t=1 s至t=2 s内乙、甲的位移差与 t=2 s至t=3 s内甲、乙的位移差相等,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为t =1 s,故A、C项错误.可得答案为B、D,这样可节约大量的计算时 间.这类逐项计算比较烦琐的题目,在确认错误选项的前提下,为节省 时间,对剩余的正确选项可不用复核验证.
策略3 依据“选项组合”巧猜测——“撞”满分 由前面的统计表可看出43道双选题中选项的组合方式及次数统计
如下.
组合 AB AC AD BC BD CD 次数 6 9 6 10 10 2
可以看出BC、BD组合频率最高,接下来是AC组合,而CD组合频率
最低.如果进一步细化统计可知,43道双选题中有21道选A,有26道选B, 有21道选C,有18道选D,好像命题人最喜欢拿选项B“做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讲 多过程组合拳2020新题赏析题一: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轨道由抛物线ab 、圆心为O 的圆弧bcd 和斜杆de 组成,ab 、de 分别与圆弧平滑连接且相切于b 、d 两点,a 点为抛物线顶点,b 、d 两点等高,c 点为圆弧的最低点。

已知a 、b 两点间的竖直高度h =1.5 m ,水平距离x =2.25 m ,圆弧的半径R =0.8 m 。

现将一质量m =1 kg 的小圆环套在轨道上,从a 点以初速度v 0水平向右抛出,小圆环与ab 轨道间恰好没有相互作用力,小圆环第一次到达的最高点P 与a 点等高,小圆环与斜杆de 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μ,其他位置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v 0的值;(2)求μ的值;(3)若将一劲度系数为k 的光滑轻弹簧套在斜杆上,弹簧上端固定在P 点,下端(自由端)恰好在d 点,现将小圆环从a 点以023v 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小圆环压缩弹簧,弹簧的最大压缩量x m =0.2 m ,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212kx (x 为弹簧的形变量),求小圆环经过c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最小值以及k 的值。

题二:如图所示,在高h 1=43m 的光滑水平台面上,放置一下表面光滑、上表面粗糙的薄木板,其质量为M =4 kg ,薄木板右端到A 点的距离为s =1 m ,左端放置一质量为m =0.9 kg 的小物块,质量为m 0=0.1 kg 的子弹以v 0=90 m/s 的水平速度飞来,打到小物块上陷入其中(该过程时间很短)后一起运动,当薄木板右端运动到A点时,小物块从A点以一定的水平速度v1向右滑离平台,并恰好能从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形轨道BC,∠BOC=53°,其圆心O与平台等高,并从最低点C点进入直径为h1的半圆形光滑轨道,sin 53°=0.8,cos 53°=0.6,重力加速度g=10 m/s2。

求:(1)小物块与薄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及薄木板的长度L;(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C点时和刚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之比;(3)通过计算说明小物块能否到达O点。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2016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微重力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可以达到10-6g的微重力水平(10-6g其实指的是加速度),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在太空中不是应该引力提供向心力而完全失重吗?微重力的来源之一是“引潮力”。

引潮力较为复杂,简单说来是由于卫星实验舱不能被看作质点造成的,只有在卫星的质心位置引力才恰好等于向心力。

假设卫星实验舱中各点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卫星质心位置下方(靠近地心一侧)的物体微重力方向向上(远离地心一侧)B.在卫星质心位置上方的物体微重力方向向上C.处在卫星质心位置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D.在卫星质心位置上方的物体所受引力大于向心力2.如图所示,甲乙为两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甲弹簧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块;乙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

两物块静止时,测得甲乙两根弹簧的长度分别为和。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两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

则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B.C.D.3.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大量的太空垃圾.在太阳活动期,地球大气会受太阳风的影响而扩张,使一些原本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被大气包围,从而开始向地面下落.大部分太空垃圾在落地前已经燃烧成灰烬,但体积较大的太空垃圾仍会落到地面上,对人类造成危害.太空垃圾下落的原因是A.大气的扩张使垃圾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而导致下落B.太空垃圾在与大气摩擦燃烧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进而导致下落C.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将小于万有引力,垃圾做趋向圆心的运动,落向地面D.太空垃圾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其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这种压力差将它推向地面4.为探究人在运动过程中脚底在接触地面瞬间受到的冲击力问题,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落锤冲击地面的方式进行实验,即通过一定质量的重物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地面来模拟人体落地时的情况。

重物与地面的形变很小,可忽略不计,g 取10m/s2.下表为一次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A.重物受到地面的最大冲击力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00m/s2B.重物与地面接触前瞬时的速度大小为2m/sC.重物离开地面瞬时的速度大小为3m/sD.在重物与地面接触的过程中,重物受到的地面施加的平均作用力是重物所受重力的6 倍5.小华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A.建立“点电荷”的概念B.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6.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

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小球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的速度ν、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B.C.D.二、多项选择题7.如图所示是分子间作用力跟距离的关系。

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既有斥力作用,也有引力作用B.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势能最小C.物体中的分子势能总和与物体体积大小有关D.物体间的扩散作用主要是分子间斥力作用的结果E. 物体具有内能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宏观表现8.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A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放置一小滑块。

木板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其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A.滑块的质量为4kgB.木板的质量为2kgC.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D.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9.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均减小B.气体分子之间总没有分子力的作用C.液体难于压缩表明液体中分子总是引力D.当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随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势能增大E. 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时分子间势能最小1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初始时刻小球静止于P点。

第一次小球在水平拉力F1作用下,从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θ<90o),张力大小为F T1;第二次在水平恒力F2作用下,从P点开始运动并恰好能到达Q点,在Q点时轻绳中的张力大小为F T2。

关于这两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A.两个过程中,轻绳的张力均变大B.第一个过程中,拉力F1在逐渐变大,且最大值一定大于F2C.F T1=,F T2=mgD.第二个过程中,重力和水平恒力F2的合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三、实验题11.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但设备间超过一定距离时便无法实现通讯。

某次实验中,在甲、乙两小车上安装了某种蓝牙设备,该蓝牙设备正常通选的有效距离为10米。

两车只能沿一条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共完成了两组实验,每组实验两车的起始距离都为d。

两组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

第一组,乙车保持静止,甲车从O点由静止出发,以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发现3.10s后两车不能够再通讯。

第二组,乙车向左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以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甲车仍做上述运动,发现1s后两车不能够再通讯.请完成下列问题,要求所有问题的最终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求甲、乙两车初始距离d.(2)求乙车的初速度的大小.1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A.假设法 B.理想实验法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不全得1分)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在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3)如下图所示是某一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取计数点A、B、C、D、E。

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 0.10s,用刻度尺测量出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21cm,BC=1.83 cm,CD=2.41 cm,DE=3.03 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___m/s2,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__________________m/s。

(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4)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和拉力F的数据后,依照数据正确画出-F图像如图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答题13.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的弧形轨道AB,水平轨道BC=4m。

质量m=1kg的物体从弧形轨道A点无初速滑下,经过B点,最后停在C点,A点距水平轨道高h=0.80m。

(g=10m/s2)求:(1)物体滑至B点的速度大小;(2)BC段的滑动摩擦因数μ;14.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

A、B 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

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d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d时,存在大小恒为F的斥力。

设A物体质量=1.0kg,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物体质量=3.0kg,以速度从远处沿该直线向A运动,如图所示。

若d=0.10m,F=0.60N,=0.20m/s,求:(1)相互作用过程中A、B加速度的大小;(2)从开始相互作用到A、B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物体组)动能的减少量;(3)A、B间的最小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