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万有引力常量普朗克常量电子的电量地球半径电子的质量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
以、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表示卫星在这两上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A)(B)(C)(D)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不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
以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向外拉的过程中(A)不变,减小(B)增大,不变(C)增大,减小(D)不变,不变6.图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A)高压高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B)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 极发出(C)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 极发出(D)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 极发出7.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1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A)波长一定是4cm(B)周期一事实上是4s(C)振幅一定是2cm(D)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8.A与B是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分别为,则(A)在空气中A波长大于B的波长(B)在水中A的传播速度大于B的传播速度(C)A的频率大于B的频率(D)在水中A的波长小于B的波长9.图为一电路板的示意图,a、b、c、d为接线柱,a、b与200V的交流电源连接,ab间、bc间、cd间分别连接一个电阻。
200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山西卷)物理部分
200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山西卷)物理部分17.光子的能量为hν,动量的大小为chν,如果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γ衰变时只发出一个γ光子,则衰变后的原子核A .仍然静止B .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C .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D .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答案:C18.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①在距双缝的路程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②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λ的点形成亮条纹③在距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 2的点形成亮条纹④在距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 +21)λ的点形成暗条纹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D19.图示的电路中,C 2=2C 1,R 2=2R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 2的电量大于C 1的电量②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 1的电量大于C 2的电量③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 2的电量大于C 1的电量④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 1的电量大于C 2的电量A .①B .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A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B .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之和C .只经历等温过程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增加一倍,则其体积减少一半D .如果没有能量损失,则热机能从单独一个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成机械能答案:C21.如图,凸透镜L 的焦距为f ,在离透镜1.5f 处垂直放置一平面镜M 。
现在焦点F 处有一物体P ,则在透镜另一侧C 2C 1R 1R 2EFLPFMA .不成像B .距透镜2f 处成等大、正立的实像C .距透镜2f 处成等大、正立的实像D .距透镜f 处成等大、正立的虚像答案:C22.如图所示,DO 是水平面,AB 是斜面,初速为v 0的物体从D 点出发沿DBA 滑到顶点A 时速度刚好为零。
如果斜面改为AC ,让该物体从D 点出发沿DCA 滑到A 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万有引力常量普朗克常量电子的电量地球半径电子的质量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a衰变后的产物是。
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
以、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表示卫星在这两上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A)(B)(C)(D)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不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
2000年广东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2000年广东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 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 c=3.0×108m/s 万有引力常量 G=6.7×10-11N.m2/kg2 普朗克常量 h=6.6×10-34J.s 电子的电量 e=1.6×10-19C 地球半径 R=6.4×106m 电子的质量 me=9.1×10-31kg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越重元素的反应时,反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 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 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3.S l和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h l和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的两个小物块,m a>m 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示方式悬挂起来。
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A)S1在上,a在上(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D)S2在上,b在上 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 (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 (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问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 (D)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 5.如图,一气缸竖直倒放,气缸内有一质量不可忽略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元摩擦,气体处于平衡状态。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万有引力常量普朗克常量电子的电量地球半径电子的质量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a衰变后的产物是。
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
以、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表示卫星在这两上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A)(B)(C)(D)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确的是(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不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
物理_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_复习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最近几年,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原子结合成超重原子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核24X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100253Fm.由此可以判断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B 124、265C 112、265D 112、2772.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 某绕地运行的航天探测器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探测器的运动可近似看作是圆周运动.某次测量探测器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r2<r1.以E K1、E K2表示探测器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1、T2表示探测器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A E K2<E K1,T2<T1B E K2<E K1,T2>T1C E K2>E K1,T2<T1DE K2>E K1,T2>T14. 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 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 C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 D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 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A E甲不变,E乙减小 B E甲增大,E乙不变 C E甲增大,E乙减小 D E甲不变,E乙不变6. 图中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则()A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B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 极发出C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D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7. 一列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 =1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 )A 波长一定是4cmB 周期一定是4sC 振幅一定是2cmD 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8. A 与B 是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 A 、r B ,若r A >r B ;则( )A 在空气中A 的波长大于B 的波长 B 在水中A 的传播速度大于B 的传播速度C A 的频率大于B 的频率D 在水中A 的波长小于B 的波长9. 如图为一电路板的示意图,a 、b 、c 、d 为接线柱,a 、d 与220V 的交流电源连接,ab 间、bc 间、cd 间分别连接一个电阻.现发现电路中没有电流,为检查电路故障,用一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得b 、d 两点间以及a 、c 两点间的电压均为220V ,由此可知( )A ab 间电路通,cd 间电路不通B ab 间电路不通,bc 间电路通C ab 间电路通,bc 间电路不通 D bc 间电路不通,cd 间电路通10. 如图为一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P 1、P 2、P 3、P 4是四个喷气发动机,P 1、P 3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 轴平行,P 2、P 4的连线与y 轴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v 0向正x 方向平动.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 偏负y60∘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v 0平动,则可( )A 先开动P 1适当时间,再开动P 4适当时间B 先开动P 3适当时间,再开动P 2适当时间C 先开动P 4适当时间,再开动P 3适当时间D 先开动P 3适当时间,再开动P 4适当时间二.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中横线上.11. 裂变反应是目前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 23592 U 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 23592 U 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是有关原子的静止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 为单位).已知1u 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MeV ,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MeV .12. 空间存在以ab 、cd 为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区域宽为l 1.现有一矩框处在图中纸面内,它的短边与ab 重合,长度为l 2,长边的长度为211,如图所示,某时刻线框以初速v沿与ab垂直的方向进入磁场区域,同时某人对线框施以作用力,使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word版;可再编辑】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最近几年,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原子结合成超重原子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核24X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100253Fm.由此可以判断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B.124、265C.112、265D.112、2772.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 某绕地运行的航天探测器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探测器的运动可近似看作是圆周运动.某次测量探测器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r2<r1.以E K1、E K2表示探测器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1、T2表示探测器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A.E K2<E K1,T2<T1B.E K2<E K1,T2>T1C.E K2>E K1,T2<T1D.E K2>E K1,T2>T14. 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 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A.E甲不变,E乙减小 B.E甲增大,E乙不变C.E甲增大,E乙减小 D.E甲不变,E乙不变6. 图中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则()A.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B.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极发出C.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D.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7. 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1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A.波长一定是4cmB.周期一定是4sC.振幅一定是2cmD.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8. A与B是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 A、r B,若r A>r B;则()A.在空气中A的波长大于B的波长B.在水中A的传播速度大于B的传播速度C.A的频率大于B的频率D.在水中A的波长小于B的波长1 / 7。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物理试题答案与解析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m/s 100.38⨯=c 万有引力常量2211/kg m N 107.6⋅⨯=-G 普朗克常量s J 106.634⋅⨯=-h 电子的电量C 106.117-⨯=e 地球半径m 104.66⨯=R 电子的质量kg 101.931-⨯=e m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先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Z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3100,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B .124、265C .112、265D .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1r ,后来变为2r ,12r r <。
高一物理试题(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一、平抛运动1.(2000年上海高考)图4—1为用频闪摄影方法拍摄的研究物体做平抛运动规律的照片,图中A、B、C为三个同时由同一点出发的小球.AA′为A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运动的轨迹;BB′为B球以速度v被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CC′为C球自由下落的运动轨迹,通过分析上述三条轨迹可得出结论:________.图4—1【解析】由频闪照片可知A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C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B球为同时以速度v水平抛出后的平抛运动轨迹,由同一时刻三球在空中的位置(位移)关系可知,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答案】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或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二、圆周运动2.(2002年上海高考)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解析】从飞机的飞行方向及速度和地球自转速度和方向方面加以判断可以得出正确答案C.【答案】C3.(1999年全国高考)如图4—2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b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球的做用力可能是图4—2A.a处为拉力,b处为拉力B.a处为拉力,b处为推力C.a处为推力,b处为拉力D.a处为推力,b处为推力【解析】在a处杆对球的做用力一定为拉力,因为在最低点杆对球的做用力与球的重力的合力提供了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重力向下,杆的做用力应为向上的拉力.球在最高点b时,若球的速度v=gr,杆对球没有做用力;若v>gr,杆对球的做用力为向下的拉力,若v<gr,杆对球的做用力为推力,故A、B选项正确.【答案】AB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4.(2003年春季高考)在地球(看做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B.它们的速度可能不同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可能不同D.它们离地心的距离可能不同【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周期T、运转半径、离地高度一定,向心加速度一定,故选A.【答案】A5.(1998年上海高考)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4—3),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4—3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 点的加速度 【解析】 由上题可知v =R GM ,故B 正确,卫星在P 点加速度a =2RGM与在哪个轨道经过此点无关.【答案】 BD6.(1999年全国高考)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 可由r 2=2224πcb a 求出.已知式中a 的单位是m,b的单位是s ,c 的单位是m/s 2,则A.a 是地球半径,b 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B.a 是地球半径,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C.a 是赤道周长,b 是地球自转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D.a 是地球半径,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 求解思路为:由万有引力定律导出人造地球卫星运转半径的表达式,再将其与题给表达式中各项对比,以明确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由G r Tm r Mm 2224π=得r 2=224πGMT ①由mg =G 20R Mm得GM =gR 02②将②代入①有r 2=2224πg T R 【答案】 AD7.(1999年上海高考)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 A.周期越小 B.线速度越小 C.角速度越小 D.加速度越小【解析】 由G r v m r Mm 22==mr ω2=mr 向ma T=224π可知B、C 、D对.【答案】 BCD8.(1998年全国高考)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L .若抛出时的初速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数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解析】 设抛出点的高度为h ,第一次水平位移为x ,则有x 2+h 2=L 2…①,同理对于第二次平抛过程有:(2x )2+h 2=(3L )2…②,由①②解得h =3L .该行星上重力加速度为g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h =21gt 2…③,由万有引力与牛顿第二定律得G mg RMm=2…④,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M =22332GtLR . 【答案】 M =22332Gt LR9.(2000年全国高考)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做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 1,后来变为r 2,r 2<r 1,以E r1、E r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 1、4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A.E r2<E r1,T 2<T 1B.E r2<E r1,T 2>T 1C.E r2>E r1,T 2<T 1D.E r2>E r1,T 2>T 1【解析】 由G 22224Tmr r v m r Mm π==得 v =GMr T r GM 32,π=,而E k =21mv 2,可知:r 减小,则E k 变大,T 减小. 【答案】 C10.(2000年全国高考)2000年1月26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同步卫星,其定点位置与东经98°的经线在同一平面内,若把甘肃省嘉峪关处的经度和纬度近似取为东经98°和北纬α=40°,已知地球半径R 、地球自转周期T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视为常量)和光速c .试求该同步卫星发出的微波信号传到嘉峪关处的接收站所需的时间(要求用题给的已知量的符号表示).【解析】 设m 为卫星质量,M 为地球质量,r 为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ω为卫星绕地心转动的角速度,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有G22ωmr rMm= 式中G 为万有引力恒量,因同步卫星绕地心转动的角速度ω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等,有ω=T π2;因G mg RMm=2得:GM =gR 2,r =(31222)4(πgTR ;设嘉峪关到同步卫星的距离为L ,由余弦定理L =αcos 222rR R r -+,所求时间为t =cL,由以上各式得 t =αππcos )4(2)4(13122223/2222gT R R R gT R c -+【答案】 αππcos )4(2)4(13122223/2222gT R R R gT R c -+ 11.(2000年上海高考)图4—4为一名宇航员“漂浮”在地球外层空间的照片,根据照片展现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所提的问题可以涉及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只需提出问题,不必做出回答和解释):图4—4例:这名“漂浮”在空中的宇航员相对地球是运动还是静止的?(1) (2) 【答案】 只要属于与照片情景有关的物理问题均可.例如(1)宇航员是否受地球吸引力做用?(2)此宇航员受力是否平衡?(3)宇航员背后的天空为什么是黑暗的?12.(2001年上海高考)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 、密度为ρ、质量为M 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 .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A.T =2πGM R /3B.T =2πGM R /33C.T =ρπG /D.T =ρπG /3【解析】 由G 2224T mR R Mm π=得T =2πGMR 3或T =ρπ⋅G /3【答案】 AD13.(2002年上海高考)一卫星绕某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行,行星的质量M 与卫星的质量m 之比mM=81,行星的半径R 行与卫星的半径R 卫之比卫行R R =3.6,行星与卫星间的距离r 与行星的半径R 行之比行R r=60.设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卫,在卫星表面有:G卫mg r Mm=2……经过计算得出: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三千六百分之一.上述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列式证明;若错误,求出正确结果.【解析】 G2rMm=mg 卫中的g 卫并不是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而是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正确的解法是: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卫=G2卫R m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 行=2行R M G所以 2)(卫行行卫R R M m g g ⋅==0.16即g 卫=0.16g 行.【答案】 所得结果是错误的,正确结果为:g 卫=0.16g 行。
2000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word版;可再编辑】
2000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列选择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共有6个选择题,每一选择题3分,共18分。
1. 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种看法.(1)在一高度处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到达地面,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A.它们的重量不等B.它们的密度不等C.它们的材料不同D.它们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不同(2)在一高塔顶端同时释放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实心钛球和空心铁球,与此有关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②它们的加速度相同③它们落地的速度不同④它们下落的时间相同.A.①③B.②④C.②D.③2. 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和其它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敌,是通过接收热辐射来发现老鼠的.假设老鼠的体温约37∘C,它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根据热辐射理论,λm与辐射源绝对温度T的关系近似为Tλm=2.90×10−3m⋅K.(1)老鼠发出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A.7.8×10−5m B.9.4×10−6m C.1.16×10−6m D.9.7×10−8m(2)老鼠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属于()A.可见波段B.紫外波段C.红外波段D.X射线波段3. 超导材料电阻降为本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1987年我国科学家制成了临界温度为90K的高温超导材料.(1)上述临界温度对应的摄氏温度为()A.100∘CB.100∘CC.183∘CD.183∘C(2)利用超导材料零电阻的性质,可实现无损耗输电,现有一直流电路,输电导线总电阻为0.4Ω,它提供给用电器的电功率是40kW,电压是800V,如果用超导电缆替代原来的输电线,保持供给用电器的功率和电压不变,那么节约的电功率为()A.1kWB.1.6×103kWC.1.6kWD.10kW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4. 某房间的入户电源线如下图所示,现有工作电压为220V的用电器如下:100W的灯泡6只,220W的电视机1台,1000W的电冰箱1台,1500W的洗衣机1台,700W的微波炉1台和1000W的暖风机1台,还有三只额定电流均为8A的保险盒,如何将上述电器全部合理地接入电路?要求画出接线图,电器用后面指定的符号表示,例如功率为100W的灯泡用⊗表示,功率为220W的电视机用表示,保险盒用表示,图中a是火线,b是零线.1 / 3。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天津、江西)【含答案;word版;可再编辑】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天津、江西)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最近几年,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原子结合成超重原子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核24X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100253Fm.由此可以判断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B.124、265C.112、265D.112、2772.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 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造得外高内低,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要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设拐弯路段是半径为R的水平圆弧,要使车速为v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即垂直于前进方向)摩擦力等于零,θ应等于()A.arcsin v 2Rg B.arctan v2RgC.12arcsin 2v2RgD.arccot v2Rg4. 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 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A.E甲不变,E乙减小 B.E甲增大,E乙不变C.E甲增大,E乙减小 D.E甲不变,E乙不变6. 图中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则()A.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B.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极发出C.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D.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7. 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1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A.波长一定是4cmB.周期一定是4sC.振幅一定是2cmD.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8. A与B是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 A、r B,若r A>r B;则()A.在空气中A的波长大于B的波长B.在水中A的传播速度大于B的传播速度C.A的频率大于B的频率D.在水中A的波长小于B的波长1 / 7。
2000山东高考物理真题
2000山东高考物理真题2000年山东高考物理真题2000年山东高考物理真题共有10道选择题和5道非选择题,下面将逐道进行解析。
选择题:1. (10分)电学基础电导率是描述某一种导体电阻小大的物理量。
“电阻率ρ”(单位Ω.m)可从电导率σ(单位m/Ω)中求得,二者的关系是:ρ = 1/σ。
因此,选择A。
2. (10分)力学此题为机械能守恒问题。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沿着斜面滚下的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求解时需注意对各项物理量做准确的转换,计算可得物体一开始的速度为8m/s,因此答案为C。
3. (10分)波动光学根据菲涅尔斑实验中央最亮的环即为一阶暗环这一知识点,可知此题答案为B。
4. (10分)光学此题主要考察物体在凹透镜焦点处成倒立、放大的实物像。
根据凹透镜成像规律,选项A中描述是正确的。
5. (10分)力学此题为简单的牛顿第二定律问题。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代入题干数据,解得物体的质量为2kg,因此选A。
6. (10分)磁学根据洛伦兹力公式F=qvBsinθ,其中θ为磁场与速度方向夹角,q为电荷量,v为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
代入已知量计算得答案为D。
7. (10分)力学此题为动能定理的应用,根据动能定理公式 K=1/2mv^2,代入相关数值计算即可得出答案为C。
8. (10分)原子物理这道题考查了空位缺失原子对固体的性质影响。
空位缺失原子会提高固体的导电率。
因此答案为D。
9. (10分)电学基础电场力F=Eq,其中E为电场强度,q为电荷。
根据题干中两点的电势差,可计算出电场强度为80N/C。
因此选择B。
10. (10分)波动光学利用双缝干涉公式可以计算出两缝间距,代入已知数值计算可得,答案为A。
非选择题:11. (15分)动能定理运用根据动能定理公式 K=1/2mv^2,代入相关数值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2. (15分)夫琅和费常数计算根据库仑定律F=1/(4πε) * (q1q2/r^2),代入相关数值计算可得答案。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0高考物理试题大全目录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2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苏、浙)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8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西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8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综合能力测试--3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49 2000春季招生考试物理(北京、安徽卷)--------5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虑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真空中光速 c=3.0×108m/s 万有引力常量 G=6.7×10-11N·m2/kg2普朗克常量 h=6.6×10-34J·s 电子的电量 e=1.6×10-19C地球半径 R=6.4×106m 电子的质量 m e=9.1×10-31kg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正确,全部选取对的得4分,选取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
2000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物理试题一、(50分)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
第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
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填写在方括号以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紫光波长短(B)红光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小(C)红光和紫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D)红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紫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也有电子向外发射2、有关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3、一小球用轻绳悬挂于某固定点。
现将轻绳水平拉直,然后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
考虑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A)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C)到达最低位置时小球线速度最大(D)到达最低位置时绳中的拉力等于小球的重力4、如图所示,两根水平放置的长直导线a和b载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a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F1。
当加入一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后,a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变为为F2,则此时b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变为(A)F2(B)F1-F2(C)F1+F2(D)2F1-F25、行驶中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光焰;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条形磁铁在下落过程中穿过闭合线圈,线圈中产生电流。
上述不同现象中包含的相同的物理过程是(A)物体克服阻力做功(B)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C)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D)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6、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有一小球。
2000年高考全国物理试题(含答案)汇总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第I 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s m c /1038⨯= 万有引力常量2211/1067.6kg m N G ⋅⨯=-普朗克常量s J h ⋅⨯=-34106.6电子的电量C e 19106.1-⨯=地球半径m R 6104.6⨯= 电子的质量kg m e 31101.9-⨯=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Z 经过6次a 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4100。
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 (B )124,265 (C )112,265 (D )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1r ,后来变为2r ,12r 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物理试题答案与解析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m/s 100.38⨯=c 万有引力常量2211/kg m N 107.6⋅⨯=-G 普朗克常量s J 106.634⋅⨯=-h 电子的电量C 106.117-⨯=e 地球半径m 104.66⨯=R 电子的质量kg 101.931-⨯=e m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先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Z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3100,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B .124、265C .112、265D .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1r ,后来变为2r ,12r r <。
以1k E 、2k E 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21,T T 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 A .12k k E E <,21T T < B .12k k E E <,12T T > C .12k k E E >,21T T < D .12k k E E >,21T T >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 .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 5.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
以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向外拉的过程中 A .甲E 不变,乙E 减小 B .甲E 增大,乙E 不变 C .甲E 增大,乙E 减小 D .甲E 不变,乙E 不变6.图为X 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 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 射线,须在K 、A 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A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 点,X 射线从K 极发出B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 点,X 射线从A 极发出C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 点,X 射线从K 极发出D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 点,X 射线从A 极发出7.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1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A .波长一定是4cmB .周期一事实上是4sC .振幅一定是2cmD .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8.A 与B 是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分别为A r 、B r ,若A r >B r ,则A .在空气中A 的波长大于B 的波长 B .在水中A 的传播速度大于B 的传播速度C .A 的频率大于B 的频率D .在水中A 的波长小于B 的波长9.图为一电路板的示意图,a 、b 、c 、d 为接线柱,a 、b 与200V 的交流电源连接,ab 间、bc 间、cd 间分别连接一个电阻。
现发现电路中没有是流,为检查电路故障,有一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得b 、d 两点间以及a 、c 两点间的电压均为200V 。
由此可知A .ab 间电路通,cd 间电路不通B .ab 间电路不通,bc 间电路通C .ab 间电路通,bc 间电路不通D .bc 间电路不通,cd 间电路通10.图为一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1P 、2P 、3P 、4P 是四个喷气发动机,1P 、3P 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 轴平行,2P 、4P 的连线与y 轴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0υ向正x 方向平动,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 偏负y 60°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0υ平动,则可A .先开动1P 适当时间,再开动4P 适当时间B .先开动3P 适当时间,再开动2P 适当时间C .开动4P 适当时间D .先开动3P 适当时间,再开动4P 适当时间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U 23592 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U 23592 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U 23592+ n 10 → Xe 13992 + Sr 9438 + 3n 1235.0439 1.0087 183.9178 93.9154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是中子及有关原子的静止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 为单位),已知1u 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MeV ,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 MeV 。
12.空间存在以ab 、cd 为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区域宽为1l ,现有一矩形线框处在图中纸面内,它的短边与ab 重合,长度为2l ,长边的长度为21l ,如图所示,某时刻线框以初速 沿与ab 垂直的方向进入磁场区域,同时某人对线框施以作用力,使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设该线框的电阻为R ,从线框开始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人对线框作用力所做的功等于 。
13.假设在NaCI 蒸气中存在由钠离子Na +和氯离子CI -靠静电相互作用构成的单个氯化钠NaCI 分子,若取Na +与CI -相距无限远时其电势能为零,一个NaCI 分子的电势能为-6.1eV ,已知使一个中性钠原子Na 最外层的电子脱离钠原子而形成钠离子Na +所需的能量(电离能)为5.1eV ,使一个中性氯原子CI 结合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I -所放出的能量(亲和能)为3.8eV ,由此可算出,在将一个NaCI 分子分解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Na 和中性氯原子CI 的过程中,外界供给的总能量等于 eV 。
三、本题共3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
14.(6分)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 、B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 为水平槽,实验时选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 球仍从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碰撞后,A 、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1中O 点是水平槽末端R 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 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 、R 、O 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 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 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0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0点的距离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15.(6分)如图,一光源位于金属圆筒内部轴线上A点,与筒B端的距离为d。
d无法直接测量,另有凸透镜、光屏、米尽及带支架的光具座,现用这些器材测量d,为此,先将圆筒、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支架上,令圆筒轴线与透镜主光轴重合,屏与光源的距离足够远,使得移动透镜时,可在屏上两次出现光源的象。
将圆筒及光屏位置固定,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第一次成象的象距等于第二次成象的物距,然后进行以下的测量:用测得的物理量可得d=(应说明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16.(8分)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1r,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器材(代号) 规格电流表(A 1) 电流表(A 2) 电压表(V ) 电阻(R 1) 滑动变阻器(R 2) 电池(E ) 电键(K ) 导线若干 量程10mA ,内阻r 1待测(约40Ω)量程500μA,内阻Ω=7502r 量程10A,内阻Ω=k r 103 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 总阻值约50Ω电动势1.5V,内阻很小(1)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1r ,则所用的表达式为1r =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
四、本题共6小题,7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11分)一横截面积为S 的气缸水平放置,固定不动,气缸壁是导热的,两个活塞A 和B 将气缸分隔为1、2两气室,达到平衡时1、2两气室体积之比为3:2,如图所示,在室温不变的条件下,缓慢推动活塞A ,使之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 ,求活塞B 右称动的距离,不计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
18.(12分)一小型发电机内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以恒定的角速度ω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转动,线圈匝数100=n ,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发电机内阻Ω=0.5r ,外电路电阻Ω=95R ,已知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m n E Φ=ωm ,其中m Φ为穿过每匝线圈磁通量的最大值,求串联在外电路的交流电流表(内阻不计)的读数。
19.(13分)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
有一台发出细光束的激光器在小转台M上,到轨道的距离MN为d=10m,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