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05更衣记 意大利蟋蟀
苏教版语文选修《意大利蟋蟀》ppt课件1
作者简介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英国生物学家达
尔文称他是“难以仿效的观察家”。1879年,
发表《昆虫记》第一卷。到1910年第10卷问世,
历时31年。法尔文学奖候选
人。可惜委员会还未作出决议,法布尔便于 1925年11月去世。
文本解读 文章题目是“意大利蟋蟀”,并不是对这 一昆虫作了全面的描写,它的重点在哪里? 重点介绍了意大利蟋蟀的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
意大利蟋蟀
法·法布尔
《昆虫记》是以大量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报 告材料组成的巨著,共有 10 卷, 220 余篇文章。 主体内容是对昆虫世界的观察和研究结果,同时 也收入了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的文 字。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 以人生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 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字。它的文笔质朴, 别有风趣,读者非常广泛。
意大利蟋蟀具有哪些形体和习性的特征?请
分条概括。
答:①形体修长,体格纤弱,体色苍白。② 在夜间活动。③栖驻在各种小灌木、高高的 草株,悬空生活,极少到地面上来。
意大利蟋蟀的“演技高超”,体现在发声上 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答: ①轻柔缓慢。②曲调带颤音,富于表现 力。③没有惊扰时,叫声始终如一,绝无变化; 只要有动静,叫声就忽远忽近,忽左忽右。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五专题 自读课文 意大利蟋蟀
自读课文意大利蟋蟀对应学生用书P64一、字音辨读1.陶冶.(y ě) 2.纤.弱(xi ān) 3.蹊跷..(q ī qi āo) 4.唧.唧(j ī) 5.鞘.翅(qi ào) 6.媲.美(p ì) 7.氛.围(f ēn) 8.薰.衣草(x ūn) 9.笃耨..(d ǔ n îu) 10.确凿.(z áo) 二、字形辨识1.⎩⎪⎨⎪⎧ 陶y ě 冶 zh ì 治 理 2.⎩⎪⎨⎪⎧ 荆j í 棘 c ì 刺 杀 3.⎩⎪⎨⎪⎧ 胼zh ī 胝 d ǐ 砥 砺4.⎩⎪⎨⎪⎧ ànɡ 盎 然鸳y ān ɡ 鸯5.⎩⎪⎨⎪⎧ 薄m ï 膜 冷m î 漠 6.⎩⎪⎨⎪⎧ xi â 懈 怠ji ě 檞 树 三、词语辨析1.警戒·警诫辨析⎩⎪⎨⎪⎧ 警戒:指警惕防备;特指军队采取防范措施,以防备敌人的各种破坏活动或突然袭击。
警诫:指告诫,使改正。
例句⎩⎪⎨⎪⎧ ①省戒毒所以规范基层大中队建设为重点,科学地设置了管理、教育、卫生、习艺、心理矫治、警戒护卫等20余个专职岗位。
②“明码实价”,既是对闯红灯的行人生命安全的警诫,也是避免在法律的弹性规则面前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的发生。
2.变换·变幻辨析⎩⎪⎨⎪⎧ 变换: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从一种更换成另一种。
多指具体事物。
变幻: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地变化。
多指抽象事物。
例句⎩⎪⎨⎪⎧ ①刘谦的魔术手法不断变换,给我们新奇的感觉。
②面对严厉的调控政策,以及变幻莫测的楼市走向,购房者们的内心颇为忐忑,置业也更为谨慎。
3.震荡·振荡辨析⎩⎪⎨⎪⎧ 震荡:指震动;动荡。
如:经济震荡、时局震荡。
振荡:有两个义项:①振动;②电学上指电路中的电流 或电压 作周期性强弱变化。
例句⎩⎪⎨⎪⎧①欧市7日盘中,欧元及英镑表现均大幅震荡,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聚焦欧洲及英国央行利率决议及特里谢新闻发布会。
语文苏版现代散文选读(意大利蟋蟀)资料
意大利蟋蟀体型修长,体色通常为深褐色或黑色,具有光泽。其头部较小,触角细长,复眼发 达。
生活习性
意大利蟋蟀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常见于草地、花园、农田等地方。它们善于跳跃 和飞行,常在夜间活动,以植物的嫩叶、花蕾和果实为食。
叫声特点与传播方式
叫声特点
意大利蟋蟀的叫声清脆悦耳,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它们的鸣叫声可以通 过不同的音调和频率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求偶、防御等。
与其他昆虫的比较
与其他昆虫相比,意大利蟋蟀的鸣叫声更为独特和优美。例如,与蝉相比,意大 利蟋蟀的叫声更为柔和且富有节奏感;而与蚂蚱相比,它们的叫声则更为清脆和 响亮。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描述意大利蟋蟀的生活环境和习 性,展现作者对自然界细致入微
的观察和热爱。
通过描写意大利蟋蟀的鸣叫声, 表达对生命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作者对意大利蟋蟀的观察非常细致,不仅描述了它们的外观特征,还详细描绘了它们的生活 习性和叫声。
通过生动的描写,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昆虫世界,让读者仿佛能够听到 蟋蟀的鸣叫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声词,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对意大利蟋蟀有了更加深刻 的印象。
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昆虫人性
作者在描写意大利蟋蟀时,采用了拟人 化的手法,将昆虫赋予了人性的特征。
比如,作者将意大利蟋蟀比作“夜晚的 艺术家”,形容它们的鸣叫声如同“夜 曲”,这使得昆虫的形象更加鲜明、生
动。
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作者让读者更容易 产生共鸣,对昆虫产生同情和理解,从
而更加关注自然和生态环境。
启发读者关注自然,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苏版现代散文选 读意大利蟋蟀
语文苏版现代散文选读(意大利蟋蟀)资料
昆 虫 记
法 布 尔
2
《昆虫记》是以大量富有文学色彩 的科学报告材料组成的巨著,共有 10 卷,220余篇文章。主体内容是对昆虫 世界的观察和研究结果,同时也收入 了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 的文字。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 生感悟于一炉,以人生观照虫性,将 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 美感和思想的文字。它的文笔质朴, 别有风趣,读者非常广泛。
7
活动季节:夏夜,从7月到10月,每天自 太阳落山开始,一直持续大半夜; 形体特征:体形修长,体格纤弱,体色苍 白,周身穿戴几乎都是白色的; 生活习性:的原野上,有时栖驻在各种小 灌木上,有时在高高的草株上,过着悬空 生活; 发声特点:乐曲由一种轻柔缓慢的鸣叫声 构成,听起来是:咯哩——咿咿咿,咯 哩——咿咿咿,带着颤音。如果受到惊扰, 它会改变发声状态,让你无法通过听觉找 到这虫类正在唧唧做声的准确位置。
17
10
说明方法 打比方:例如“两片鞘翅都是干燥的半透 明薄膜,薄得像葱头的无色皮膜。 列数字:从胼胝那里,放射出五条翅脉, 其中两条上行,两条下行,另一条基本呈 横切走向。
11
文本解读
5.下文在介绍意大利蟋蟀的发声方 法时,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明确:先讲了发声的一般方法,即两 只鞘翅的翅膜只有内侧边缘重叠在一 起,两支琴弓,一支在上一支在下, 斜向绞动摩擦,于是支展开的两个膜 片产生了发声振荡。
12
蟋 蟀 的 形 态 构 造
13
雄、雌蟋蟀
14
15
16
然后讲了声音产生变化的原因: 上鞘翅的琴弓在下鞘翅上摩擦,同样, 下鞘翅的侵弓在上鞘翅上摩擦;摩擦 点时而是粗糙的胼胝,时而是四条平 滑的放射状迟脉中的某一条,因此, 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 最后谈了意大利蟋蟀的发声迷惑 人的奥秘:鞘翅高抬,声音响亮;鞘 翅略降,声音转闷。
意大利蟋蟀原文阅读
意大利蟋蟀原文阅读我们这儿见不着面包铺和乡间灶屋间的常客的那种家蟋蟀。
不过,假如说在我们村子里壁炉石板下面的缝隙里没有蟋蟀叫声的话,那么作为补偿,夏夜的田野里却响着美妙的歌声,那是北方所听不到的。
春季里,阳光灿烂时,田间地头的蟋蟀便唱起了交响曲。
夏日里,在夜阑人静时,则有树蟋蟀,或称意大利蟋蟀在鸣唱。
一个是昼间蟋蟀,一个是夜间蟋蟀,它们平分那美妙的季节。
在前者停止歌唱期间,后者便开始唱起小夜曲来。
意大利蟋蟀没有黑色外套,而且体形也无一般蟋蟀那种粗笨的特点。
恰恰相反,它细长,瘦弱,苍白,几乎全白,正适合夜间活动的习惯要求。
你捏在手里都生怕把它捏碎。
它在各种小灌木上,在高高的草丛中,跳来蹦去,很少待在地上生活。
从七月一直到十月,它们日落时分开始歌唱,一直唱到大半夜,是一场悦耳动听的音乐会。
生活在这儿的人们都非常熟悉这种歌声,因为无论多小的荆棘丛中都有这种交响乐的演唱者。
它们甚至还在粮仓里歌唱,那是因为运草料时把它们夹带了来,使它们迷了路径,无法回返。
这种苍白的蟋蟀习俗神秘,所以谁也不确切地知晓是什么蟋蟀唱出的这么好听的小夜曲的,人们误以为是普通的蟋蟀唱的,可是这个季节普通蟋蟀尚小,还不会歌唱。
意大利蟋蟀的歌声是“格里—依—依”“格里—依一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
你一听就会猜想到它的振动膜是极其细薄而宽大。
假如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的话,它的声音就不会变化,但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
你刚才听见它一直在你面前歌唱,可突然间,你听见的是它在那边二十步开外的地方继续鸣唱,但音量减弱了,你还以为是距离使然。
即使你跑过去,什么也没发现,声音仍旧是从原来的地方发出来的。
还不仅仅如此。
这一次声音是从左边传来的,也许是从右边或者是从后面传来。
你完全给弄糊涂了,无法凭借自己的听觉去辨别蟋蟀到底是在何处呜叫的。
你必须提着提灯,而且要极有耐心,还得小心翼翼,不出任何响动,才能在灯光的帮助下捉到这个歌唱家。
利大意蟋蟀读后感
利大意蟋蟀读后感
以前啊,我只知道那种普普通通的蟋蟀,整天在草丛里“蛐蛐蛐”地叫。
可这意大利蟋蟀,那可真是蟋蟀界的独特存在。
文章里把意大利蟋蟀的叫声描写得那叫一个绝。
就好像它不是在简单地鸣叫,而是在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它的声音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就像个调皮的小音乐家在跟你捉迷藏。
我读着读着啊,感觉自己仿佛就置身于意大利的田野间,周围都是这种奇妙的叫声,一会儿从左边的草丛传来,一会儿又像是从远处的石头缝里冒出来,真的是充满了神秘的感觉。
而且你知道吗,这小小的蟋蟀居然能发出这么复杂又美妙的声音,这让我特别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它就像一个隐藏在草丛里的小艺术家,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舞台,只要有一片小小的天地,就能尽情地演奏。
这让我想到我们人有时候啊,总是追求那些特别高大上的东西,却忽略了身边最平凡又最神奇的小事物。
这篇文章还让我对昆虫的世界充满了更多的好奇。
我就想啊,在那些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角落,是不是还有很多像意大利蟋蟀这样独特又有趣的小生命在悄悄地过着自己精彩的生活呢?它们有着自己的习性,自己的小世界,而我们人类对它们的了解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
昆虫记意大利蟋蟀概括内容
昆虫记意大利蟋蟀概括内容
1. 嘿,你知道意大利蟋蟀吗?它们可神奇啦!就像音乐会的大师一样,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你看,在宁静的夜晚,那“唧唧吱,唧唧吱”的鸣叫声,不就是它们在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吗?那声音清脆悦耳,真是让人为之陶醉啊!
2. 哎呀呀,意大利蟋蟀真的很特别呢!它们生活的世界就像是一个奇妙的音乐盒。
它们怎么就能发出那么好听的声音呢?难道它们有什么秘密的乐器不成?每次听到它们的叫声,我都好想知道它们在唱些什么呀!
3. 哇塞,意大利蟋蟀可是昆虫界的歌唱家啊!你想想,它们在草丛里欢快地歌唱,这场景多有意思。
好比我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它们也在用声音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呢。
它们的鸣叫难道不是对生活的热爱吗?
4. 嘿,你听见过意大利蟋蟀的叫声没?那简直绝了呀!它就像精灵的歌声一样,飘荡在空气中。
难道你不觉得听到它们的声音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吗?就像是被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里。
5. 说真的,意大利蟋蟀太有趣啦!你看它们小小的身体,却能发出那么响亮的声音,这不就像一个小个子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吗?它们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好多惊喜呢!
6. 哎呀,意大利蟋蟀真的是太厉害咯!它们的声音能在夜晚传得很远很远。
这就像我们的话语,有时候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呢。
难道你不想更深入了解它们一下吗?
7. 意大利蟋蟀啊,真是让人又爱又好奇!它们那独特的叫声,总是能吸引我们的注意。
这就好像是它们在召唤我们去探索它们的世界一样。
我觉得它们真的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奇妙礼物!
我的观点结论:意大利蟋蟀真的是非常神奇且有趣的昆虫,它们的声音和生活都充满了魅力,让人很想去了解和探索它们更多的秘密。
利大意蟋蟀读后感
利大意蟋蟀读后感
你看啊,平时咱们看到蟋蟀,可能就觉得是那种普普通通在草丛里蹦跶,时不时叫两声的小虫子。
可这意大利蟋蟀啊,就像是蟋蟀界的“艺术家”。
它们的歌声可不像咱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是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的。
就好像它们不是在随意地瞎叫,而是在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每一只蟋蟀都是小音乐家。
作者把意大利蟋蟀写得可细致啦。
我读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好像趴在草丛边,眼睛瞪得大大的,仔细观察着这些小家伙。
它们的声音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就像在玩捉迷藏似的。
有时候你觉得声音就在眼前,可找来找去却发现它在另一个角落。
这让我想到啊,大自然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这些小小的昆虫就是盒子里的魔法小精灵,总是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而且啊,这篇文章让我对昆虫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昆虫的世界就是弱肉强食,整天忙忙碌碌找吃的、找住的。
但是意大利蟋蟀呢,它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用歌声来传达信息,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许还在互相诉说着今天遇到的趣事呢。
这就像是它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一样,小小的身体里有着大大的能量。
我觉得这篇文章也告诉我们,不要小瞧了身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生物。
它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魅力。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人物,也许在自己的小角落里,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闪光点。
下次再听到蟋蟀叫的时候,我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只是觉得有点吵,而是会想象自己是不是正在聆听一场意大利蟋蟀的专属音乐会呢。
哈哈,这篇文章真的是让我对昆虫界的“歌唱家”有了全新的看法。
意大利蟋蟀原文阅读
意大利蟋蟀原文阅读摘要:1.意大利蟋蟀的概述2.意大利蟋蟀的生活习性3.意大利蟋蟀的繁殖方式4.意大利蟋蟀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5.意大利蟋蟀的保护和控制措施正文:【提纲】详解1.意大利蟋蟀的概述意大利蟋蟀,学名为Podomachla insularis,属于直翅目、蟋蟀科。
这种蟋蟀源于欧洲和亚洲西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意大利蟋蟀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体型较小,成年个体体长通常在10-15 毫米之间。
它们的身体呈长椭圆形,颜色一般为黄褐色或暗褐色。
2.意大利蟋蟀的生活习性意大利蟋蟀主要生活在地表和底层土壤中,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
它们以植物和小型昆虫为食,是典型的杂食性昆虫。
意大利蟋蟀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藏匿于草丛、树叶堆或土壤中。
在交配季节,雄性蟋蟀会通过发出高频率的鸣叫声来吸引雌性蟋蟀。
3.意大利蟋蟀的繁殖方式意大利蟋蟀的繁殖能力较强,每年可以繁殖多次。
它们的繁殖方式为卵生,雌性蟋蟀会在土壤中产卵,每次产卵数量约在20-50 枚之间。
蟋蟀卵孵化时间较短,通常在1-2 周内即可孵化成为幼虫。
幼虫经过数次蜕皮后,最终成为成虫。
4.意大利蟋蟀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意大利蟋蟀在我国的分布广泛,但由于其较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并未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目前,我国对意大利蟋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作用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
此外,意大利蟋蟀还被用于作为实验动物和宠物饲养。
5.意大利蟋蟀的保护和控制措施针对意大利蟋蟀,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保护和控制。
一方面,加强对意大利蟋蟀的生态监测,以确保其种群数量处于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对危害农业生产的意大利蟋蟀进行有效控制。
同时,对于生活在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的蟋蟀,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其种群受到破坏。
综上所述,意大利蟋蟀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昆虫,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意大利的蟋蟀-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
意大利的蟋蟀-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篇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现代散文的文体特点;2.把握意大利的地理和文化背景;3.感受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4.理解“生命”的概念,体认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教学散文:《意大利的蟋蟀》2.教学重点1.现代散文的文体特点;2.意大利的地理与文化背景;3.“生命”的概念;4.人与自然的关系。
3.教学难点1.意大利文化的文化特点和精神内涵;2.对于“生命”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探讨。
4.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背景和蟋蟀的生态环境;2.教师讲述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学生独立阅读散文,学习文学作品的相关语言和结构;4.小组合作,对于文学语言和情感的理解与讨论;5.个人分析,就“生命”的概念进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教学让学生参考相关的地图、地理和历史信息,了解意大利的文化和地理背景。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言语描述和总结出所了解的关键信息,从中探讨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学习散文的语言和结构教师让学生独立阅读散文,并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把握文学语言和结构特点,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记录下来。
3. 小组合作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讨论散文的情感和思想,在此过程中需要相互交流和探讨。
4. 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需要在此过程中,把握“生命”的概念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这些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了解到意大利的文化背景;2.学生是否能够把握现代散文的写作风格;3.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生命”这个概念;4.学生是否能够体认人与自然的关系;5.学生是否能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个人想法和看法。
五、教学参考1.《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2.费尔南多·波塞洛《意大利的蟋蟀》,文章出自《当代散文选》,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意大利蟋蟀》教案设计
《意大利蟋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意大利蟋蟀》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培养阅读的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意大利蟋蟀》的作者、故事背景及主题。
通过问题讨论,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讨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期待和兴趣。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意大利蟋蟀》的故事梗概。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2.2 教学内容概述《意大利蟋蟀》的故事情节,突出重要情节和角色。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式。
2.3 教学方法通过分段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梗概。
利用思维导图或故事情节图,帮助学生概括故事内容。
第三章: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意大利蟋蟀》中的主要角色。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意大利蟋蟀》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角色的看法。
利用角色分析表,帮助学生整理角色信息。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意大利蟋蟀》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意大利蟋蟀》所传递的主题思想,如友谊、勇气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的主题。
利用问题讨论和反思,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故事中的价值观。
第五章:创意表达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够通过艺术创作或其他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5.2 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以创意的方式表达对《意大利蟋蟀》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5.3 教学方法提供多种创作素材和工具,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促进交流和反馈。
第六章:文学分析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高中语文 5.5《意大利蟋蟀》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5.5《意大利蟋蟀》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Ⅰ、教学目标《意大利蟋蟀》是教育部规划教材(职业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属讲读课文,本课又是单招班的第一轮复习课。
由于本单元的重点是“说明文的语言”,联系前两篇课文重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结合本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特确定如下目标:1.认知目标:⑴了解拟人手法在说明事物时的作用。
⑵体会科学小品语言形象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⑴辨别课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⑵体会课文准确周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并能学以致用。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尝试小品文的写法。
3.情感目标:⑴通过对本文语言特点的体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⑵理解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感情。
Ⅱ、复习内容及重点难点一、复习重点: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列出全文的结构提纲,并标明说明顺序。
⑵体会课文准确周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二、复习难点:⑴体会课文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能够说明表达作用。
⑵看动画,用准确周密的语言写一篇小品文,课后完成一篇议论文。
Ⅲ、教学对象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相对比较弱。
但是,又有一部分学生要参加单招考试,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通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
所以,他们不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解读能力,更需要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本课已在两年前学过,但是遗忘较多,所以必须在总体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而且应该更注重前后内容间的联系。
Ⅳ、教学媒体设计开篇,以课堂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接着用练习的方式分两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最后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用准确周密的语言说明画面内容。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勃发出生动性、形象性、紧密性、多样性的光彩。
高考语文 第27课《意大利蟋蟀》课前预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第27课《意大利蟋蟀》课前预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引人入胜同学们都知道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中有一篇名为《促织》的小说,反映的是明宣德年间,皇宫里风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从民间征收蟋蟀。
华阴县的穷困潦倒、不善言辞的书生成名被奸诈的差役提名征收蟋蟀,他不敢向百姓征收,只好自己去找。
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十多天中,成名挨的板子多达上百下,两股间脓血淋漓。
后来,好容易捉得一只,又被其子不慎扑毙。
他的儿子害怕父亲发怒而投井,夫妻悲怆欲绝。
不料儿子未死,魂魄竟幻化为蟋蟀,且轻捷善斗,成名一家因此而富贵。
小说于怪幻中,对封建社会的黑暗作了深刻的揭露。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家写的一个有关蟋蟀的故事,那你知道外国的昆虫学家怎样写蟋蟀吗?现在,让我们学习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意大利蟋蟀》。
……[课前预案]……一、文本信息1.作品信息《昆虫记》是以大量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报告材料组成的巨著,共有10卷,220余篇文章。
主体内容是对昆虫世界的观察和研究结果,同时也收入了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的文字。
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生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字。
它的文笔质朴,别有风趣,读者非常广泛。
热爱生活的人应该看《昆虫记》,因为可以对世界更加了解也让自己充满爱心和体现大自然的热爱。
2.作家剪影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他是“难以仿效的观察家”。
1879年,发表《昆虫记》第一卷。
到1910年第10卷问世,历时31年。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昆虫世界的秘密。
因此,他被人们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赞美“他的额上理应戴上一顶双层灿烂的皇冠”。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可惜委员会还未作出决议,法布尔便于1925年11月去世。
现在,他的故居和实验室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二、基础知识(一)正字音1.易读错的字静谧.(mì)蹊.(qī)跷.(qiāo)鞘.(qiào)翅褶.(zhě)纹铰.(jiǎo)动媲.(pì)美箍.(gū)住藩.(fán)篱.(lí)蔷.(qiáng)薇.(wēi)盎.(àng)然笃.(dǔ)耨. (nòu) 氛.(fēn)围2.多音字颤.(chàn)音纤.(xiān)维寒颤.(zhàn)纤.(qiàn)夫薄.(b áo )膜 幻觉.(ju é) 薄.(b ò)荷 睡觉.(ji ào ) (二)识字形胼zh ī(胝) qi áng(蔷)薇 草m éi(莓)zh ī(脂)肪 桅qi áng(樯) 倒m éi(霉)(三)释词义1.静谧:安静。
意大利蟋蟀阅读答案
意大利蟋蟀阅读答案文章《意大利蟋蟀》的阅读习题及答案:在意大利有我的蟋蟀你们陪伴,我反而能感受到生命在颤动。
意大利板球阅读原文:在南方的夏夜里,原野上,到处听得见一种调式简单重复,然而情致陶冶人心的乐曲,这音乐在北方可难得听到。
春天,在太阳当空的时间里,有交响乐演奏家野蟋蟀献艺;夏天,在静谧宜人的夜晚,大显身手的交响乐演奏家是意大利蟋蟀。
演日场的在春天,演夜场的在夏天,两位音乐家把一年的最好时光平分了。
头一位的牧歌演季刚一结束,后一位的夜曲演季便开始了。
意大利蟋蟀的某些特征与蟋蟀的特征不一致,这反映在它的衣服不是黑色的,身体形状也不是那么笨拙。
它栖息在各种小灌木或高草植物上,生活在空气中,很少落到地面上。
从7月到10月,它每天播放音乐,从日落到午夜。
在一个闷热的夜晚,演出恰巧是一场优雅的音乐会。
乐曲由一种缓慢的鸣叫声构成,听起来是这样的:咯哩——咿咿咿,咯哩——咿咿咿。
由于带颤音,曲调显得更富于表现力。
凭这声音你就能猜到,那振膜一定特别薄,而且非常宽阔。
如果没什么惊扰,它安安稳稳呆在低低的树叶上,那叫场便会始终如一,绝无变化;然而只要有一点儿动静,演奏家仿佛立刻就把发声器移到肚子里去了。
你刚才听见它在这儿,非常近,近在眼前;可现在,你突然又听到它在远处,20步开外的地方,正继续演奏它的乐曲。
你完全糊涂了。
你听不到昆虫鸣叫的确切位置。
在我抓到几只意大利蟋蟀并把它们放进笼子里之后,我能够了解一些球员的情况,他们非常擅长表演,以至于把我们的耳朵弄糊涂了。
两片鞘翅都是干燥的半透明薄膜,薄得像葱头的无色皮膜,均可以整体振动。
其形状都像侧置的弓架,处于蟋蟀上身的一端逐渐变窄。
右鞘翅内侧,在靠近翅根的地方,有一块胼胝硬肉。
从胼胝那里,放射出五条翅脉,其中两条上行,两条下行,另一条基本呈横切走向。
横向翅脉略显橙红颜色,它是最主要的部件,说白了就是琴弓。
虫鸣大作之际,两片鞘翅始终高高抬起,其状宛如宽大的纱罗布船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衣记意大利蟋蟀本课话题——关爱生灵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我的蟋蟀啊,有你们陪伴,我反而能感受到生命在颤动;而我们尘世泥胎造物的灵魂,恰恰就是生命。
正是为了这个缘故,我身靠迷迭香樊篱,仅仅向天鹅星座投去些许心不在焉的目光,而全副精神却集中在你们的小夜曲上。
点评:作者从意大利蟋蟀的鸣叫声里感受到了“生命在颤动”,而这“生命”的颤动其实就是“灵魂”的颤动,体现了作者对生灵的关爱之情。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伊斯特兰小镇被一望无际的森林所环绕,小镇上生活着5 000多名土著印第安人,茂密的森林为他们提供了食物、能源、住所和收入,可是,这一切的安静在2000年被搅乱了。
一个冬夜,一只饥饿的狼偷袭了村庄,吃掉了一个孩子。
一个30多人的捕狼队很快抓住了并决定处死这只狼,为孩子报仇雪恨。
行刑那天,村民围得水泄不通。
即将动手之际,一个叫潘帕斯的年轻人突然从人群中挤出来,嘴里喊着:“先不要动手,狼吃孩子的事肯定有隐情,请给我五天时间调查,调查不出来再下手也不迟。
”经过调查,潘帕斯发现在距离伊斯特兰小镇五公里的地方,有50多名伐木工人每天轮番上阵,将一车车的木材运往城市,而当地政府为了收取赋税,竟然默许了他们的非法行为。
这样,狼的食物链就被破坏了,饥饿的狼不得不出来扰民,甚至到小镇上吃人。
潘帕斯意识到,与其说是狼吃了孩子,还不如说是政府的纵容吃了孩子。
他多次找到政府官员交涉,最终促使官员邀请潘帕斯商议形成决议:伊斯特兰小镇周边的森林由村民自行管理;潘帕斯扩建管理队伍,并以投票的方式决定保护和利用森林的政策,同时建立了6家公司,分别进行木材运输、苗木培植和旅游餐饮等行业。
五年后,森林每年给小镇带来60万美元的收入,其中30%用于植树和防止森林火灾,30%用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其他部分是工人的工资,人们过着原生态的现代生活。
几年后,墨西哥把森林还给土著居民的做法,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墨西哥便把这一模式推广到全国。
后来,潘帕斯建议委员会请判这只狼无罪,很快得到批准。
伊斯特兰小镇把这只狼好好地豢养起来。
他们说,这只狼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值得纪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老子2.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3.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孟子4.我赞同动物均有其权利,如同人类均有人权一样。
这才是扩充仁心之道。
——林肯5.当悲悯之心能够不只针对人类,而能扩大涵盖一切万物生命时,才能到达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史怀哲6.一个国家的道德是否伟大,可以从其对动物的态度看出。
——甘地[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蠲.免(juān)轮廓.(kuò)蹊跷.(qiāo)甬.道(yǒnɡ)褶.纹(zhě)樊.篱(fán)蔷.薇(qiánɡ)繁缛.(rù)胼胝..(pián)(zhī)媲.美(pì) 二、多音字蹊⎩⎨⎧ (qī)蹊跷(xī)蹊径 鞘⎩⎨⎧ (qiào )鞘翅(shāo )鞭鞘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chàn ɡ(怅)惘为虎作chān ɡ(伥) ⎩⎨⎧ 松chí(弛)chí(驰)骋 ⎩⎨⎧ 闪shuò(烁)众口shuò(铄)金 ⎩⎨⎧zī(姿)势zì(恣)意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过渡·过度二者读音相同,但“过渡”是动词,指事物由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过度”是副词,指超过限度。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昨日公布2015年工作要点,今年将出台规范高考加分照顾政策方案,并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陕参加高考的过渡(过渡/过度)政策。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作为一位初出茅庐的歌手,他每次演唱时总是歇斯底里....,充满激情,备受青少年歌迷的欢迎。
(×)请说明理由:“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2)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请说明理由:“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3)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地进行劝导,但这个伤心的孩子心里还是无动于衷....,坚持要退学回家。
(×)请说明理由:“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句中“心里”与“无动于衷”有重复。
[常识·速览][识作者]最后的贵族才女——张爱玲张爱玲(1920—1995),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锳。
其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以散文与小说最为出名。
1943年,因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而一鸣惊人。
此后,在小说与散文创作上都取得极大成就。
其代表作有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更衣记》、《公寓生活杂记》、《谈女人》等。
难以仿效的观察家——法布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他是“难以仿效的观察家”。
1879年,发表《昆虫记》第一卷。
到1910年第10卷问世,历时31年。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可惜委员会还未做出决议,法布尔便于1915年11月去世。
[探背景]《更衣记》写于1943年,全文五千余字,记录了中国时装三百年来的变化。
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及独特的生活阅历赋予张爱玲散文一股强烈而独特的文化气息,古典的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意识的双重渗透,使《更衣记》具备了双重美学。
《昆虫记》是以大量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报告材料组成的巨著,共有10卷,220余篇文章。
主体内容是对昆虫世界的观察和研究结果,同时也收入了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的文字。
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生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字。
他的文笔质朴,别有风趣,读者非常广泛。
[巧识文]科学小品《意大利蟋蟀》是一篇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也叫文艺性说明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兼用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又称通俗科学语体)。
它是根据表达的需要,语言风格生动活泼的一种说明文。
是与简明平实的语言风格相对的一种说明文。
在科学小品的阅读和写作中应注意如下四个方面的情况:(1)语言:准确周密而又生动形象。
(2)说明方法:多采用引用、打比方、举例等。
(3)表达方式:说明中又常常运用形象化的描述。
(4)修辞:多用比喻、拟人、引用等。
[整体·感知]《更衣记》以娓娓道来的笔调,评述了满清、民国多个时期的女装,是一部满清以来服饰变迁“近代史”,同时,又不拘泥于对服饰本身的琐屑描述,而是力图从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写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
文章反映出作家特有的洞察世事的机智,体现了时代的大转变、历史的厚重之感。
《意大利蟋蟀》作为一篇状物散文,作者客观地描述了意大利蟋蟀的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昆虫的感情,并且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文脉·梳理]意大利蟋蟀⎩⎪⎨⎪⎧ 一(1段)活动季节——夏季二(2~5段)⎩⎨⎧形体特征发声特点三(6~12段)⎩⎨⎧ 发声器官② 四(13~18段)倾听鸣唱的感受【答案】 ①强调与时代的关系 ②发声方法[文本·层析]一、阅读《更衣记》,回答问题。
1.第3~6段介绍了清代服饰哪些特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特点:没有什么时装可言,流行着极度宽大的衫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对于穿着有着严格的规律,仅有姑娘的“昭君套”,为阴森的冬月添上点色彩。
社会现实:世界迂缓、安静、齐整,等级制度森严,思想禁锢,社会少有活力。
2.第7段中说“对于细节的过分的注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这反映了时人什么样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反映了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精力。
3.根据课文判断,清代末年,服装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各反映了时代什么特点?请结合课文具体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服装变小、变紧。
(以女装而言,袄子套在身上像刀鞘,紧身背心使女人看上去像一缕诗魂,铅笔一般瘦的裤脚给人“一种伶仃无告的感觉”) 时代特点:政治动乱,社会不靖,社会处于一种“过渡时代”,百姓生活“颠连困苦”。
4.结合节选文段,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爱玲力图从不同时期服饰的特点写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
服装是小,但体现出的是时代的大转变。
5.《更衣记》主要是谈时装的变迁,但文章第14段却谈民国初建立时的社会环境,这样写是不是多余?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多余。
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民国初年的服装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请以民国初年为例,简要分析服装的变化与当时的文化氛围、社会心态变化之间的联系。
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对服饰的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