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新学案压强和浮力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第一章:压强的概念和计算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和意义。
学会使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1.2 教学内容压强的定义:压力和面积的关系。
压强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压强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
使用图形和动画展示压强的计算过程。
1.4 教学活动讲解压强的定义和公式。
进行压强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二章: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学会计算液体压强。
2.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
使用图形和动画展示液体压强的计算过程。
2.4 教学活动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公式。
进行液体压强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三章:浮力的概念和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和意义。
学会使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3.2 教学内容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公式:F = ρVg,其中F表示浮力,ρ表示液体密度,V表示物体体积,g 表示重力加速度。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浮力的现象。
使用图形和动画展示浮力的计算过程。
3.4 教学活动讲解浮力的定义和公式。
进行浮力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四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学会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
4.2 教学内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物体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浮起来;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沉下去。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使用图形和动画展示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过程。
4.4 教学活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进行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压强和浮力导学案
本土化“三段六环节”绿色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压强和浮力(第一课时)备课人: (教师导案)(学生学案)本土化“三段六环节”绿色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压强和浮力(第二课时)备课人:(教师导案)(学生学案)达标检测:1.(2009·兰州)如图所示,将一块砖平放、立放、侧放时,它对地面的压强()A.平放时最大B.立放时最大C.侧放时最大D.平放、立放、侧放时,一样大2.(2009·台州)据报道,一个普通农民发明了塑料袋小提手,能防止双手被较重的塑料袋勒得发痛。
使用这种小提手提塑料袋能()A.减小对手的压强B.减小对手的压力C.增大对手的压强D.增大对手的压力3.(2009·哈尔滨)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B.只拔掉b、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水的射程相同,说明同一深度,水的压强相等C.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c孔比a孔水的射程远,说明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D.只拔掉d的孔塞时,观察到有水流出,说明水对容器底有压强4.(2009·义乌)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6帕(760mm汞柱)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D.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5.(2009·娄底)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教学反思:学科组长签字、评价:教研组盖章月日本土化“三段六环节”绿色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压强和浮力(第三课时)备课人:(教师导案)(学生学案)、小明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
物理 压强和浮力学案
压强和浮力第1节压强学习目标:1、学会压强的概念2、掌握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学具准备:一块海绵,一只玻璃杯,两个钩码.学习过程:一、自学阅读1、自学课本P76—P77,“想想议议”和“探究”部分。
方法提示: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比较,图14.1—3 甲、乙乙、丙2、自学检测:通过自学,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因素有关。
课本P76-77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对比说明压力相同时、(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和____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利用身边的海绵,玻璃杯,钩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压强(1)物理学中把______叫做压强,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
变形后F=______,S=______。
(3)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自然平放).(4)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自然平放时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不是物体的底面积)。
(5)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6)练习: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砖的重量约20N,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3m2,计算砖对地面的压强。
四、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根据压强公式P=F/S,要增大压强,可以保持______不变,增大______;保持______不变,减小______;要减小压强,可以保持______不变,增大______;保持______不变,减小______;五、课堂小结六、达标训练1.压强是反映___________的物理量。
物理教案:压强与浮力
物理教案:压强与浮力一、引言在物理学中,压强和浮力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而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的大小。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压强和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性质。
二、压强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压强的公式可以表示为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到的力,A表示受力面的面积。
压强的单位通常为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
压强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时,地面上受到人的重力,由于地面的面积较大,所以人对地面的压力是相对较小的。
而当一个人站在尖锐的物体上时,地面上受到的力集中在一个较小的面积上,由于面积较小,所以人对地面的压力较大。
三、浮力的概念与性质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的大小。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介质以及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除液体的重量。
换句话说,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所施加的向上的压力乘以物体的底面积。
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Fb = ρ液体 * g * V来计算,其中Fb表示浮力,ρ液体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体积。
根据浮力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2.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沉入液体中;3. 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
四、压强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压强与浮力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
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施加的向上的压力就是浮力。
根据浮力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发现浮力与物体所受到的压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所施加的向上的压力会减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
根据压强的公式P = F/A,我们可以将重力重新表示为F = m * g,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压强和浮力》优秀教案集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二.新课教学1.压力①压力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怎样?②压力与重力的关系(结合图10-2画出压力示意图)③演示图10-3实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
力面积有关。
2.压强①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
学生回答总结得出结论(一)课题大气的压强(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难点是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六)教(学)具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
学生用:皮碗(每两位学生一对)。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演示实验;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2、引题:同学们想知道实验中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并要求学生用两个皮碗作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讨论如何操作,拉开皮碗的力更大。
2、师生讨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和挤出的空气的多少。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有关。
3.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3. 浮力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4.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有关。
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大小影响因素;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大小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压强和浮力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大小影响因素。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压强和浮力的原理。
3.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压强和浮力做铺垫。
2. 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大小影响因素,结合实验演示进行讲解。
3. 讲解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大小影响因素,结合实验演示进行讲解。
4. 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压强和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压强和浮力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 注重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探讨和实际应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3. 结合课后访谈或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知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讨压强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
3. 开展校园科普活动,如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等,提高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兴趣。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第一章: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压强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
压强的计算:压强= 受力/ 面积。
压强的测量工具:压强计、压力计。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1.3 教学活动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演示压强计和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压强。
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地计算压强。
学生能正确使用压强计和压力计。
学生能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浮力原理及其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的计算:浮力= 排开的流体重量。
浮力的测量工具:浮力计。
浮力的单位:牛顿(N)。
2.3 教学活动讲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演示浮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
学生讨论如何应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地计算浮力。
学生能正确使用浮力计。
学生能应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压强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自行车轮胎气压的调节、船只的载重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压强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其他压强和浮力的应用实例。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调节自行车轮胎气压、模拟船只载重等。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压强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能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压强和浮力的实验探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压强和浮力的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一、教材分析1.1 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压强和浮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和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掌握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2.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压力、重力等基本概念,对受力分析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2 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善于从直观事物中获取信息,对于实验和观察有较高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验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压强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1)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
(2)如何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4.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压强和浮力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2 讲授法:教师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3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讨压强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和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新课教师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5.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压强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5.4 课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6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物理教案:压强与浮力
物理教案:压强与浮力一、介绍压强与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以及其背后的原理,并探索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二、压强1. 概念与定义:压强是一个物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受到的力。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压强 = 力 / 面积2. 单位:压强的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scal,简称Pa)。
3. 压强传递:压力在液体或气体中是均匀传递的,即无论在什么位置施加压力,该液体或气体内所有地方受到的压力一样。
4. 实例展示:通过实验设备演示压强产生过程,并观察不同物体受到外力时的变化。
例如,在一个平衡上放置一个小钉子,然后逐渐增加放置在钉尖上方的重物数量。
学生可以观察到当重物数量增加时,小钉子对支撑面积产生更大压力的现象。
三、浮力1. 概念与定义: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作用力。
它的大小等于所处液体或气体重量的大小。
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该液体或气体对该物体施加向上的浮力,使得物体能够浮在液面或漂浮在空中。
2. 原理与条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完全或部分浸入在静止不动的流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流体的质量。
物体能够漂浮的条件是:其平均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3. 实例展示:制作一个密度不同的模型,在水中观察模型是都会漂浮、沉没还是悬停。
通过调整模型内部材料和形状来改变其密度,进而探究什么样的物质可以浮在水面上,并让学生理解密度对于浮沉行为影响的根本原因。
四、应用1. 潜水艇原理:潜水艇利用调节铁锭(压水舱)中注满海水以改变潜水艇的重力,通过压强和浮力之间的平衡来控制潜水艇在水中的深浅。
2. 高空飞行原理:空气密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高空飞行器需要考虑压强和浮力的影响。
例如,飞机利用翼面产生升力并通过控制气动舵调整飞行姿态,以维持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平衡状态。
3. 浮力在人体中的应用:浮力在人体解剖学中也有重要作用。
九年级物理第14章学案
14.1 压 强 要点梳理一、压力及其作用效果、压力与重力的关系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压力实际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
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2.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3.压力与重力: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压力也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且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其他情况这两个力一般不相等。
二、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1.分别将小桌正放和翻放在泡沫(或细沙)上,对比陷入的深度,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的关系(课本14.1-3图)。
2.正放(或翻放)时,分别比较放钩码和不放钩码时陷入的深度,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
三、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公式:SF p (F= S= ),P 表示 ,F 表示 ,S 表示 。
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
1Pa=1N/m 2。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如用力劈柴;减小受力面积,如将刀刃磨锋利。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如路、桥对汽车的限重;增大受力面积,如铁轨铺在路枕上,房屋的基脚修得较宽。
趣味资料石墨烯发明者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海姆和诺沃肖洛夫于2004年制成石墨烯材料。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仅有一个原子厚。
自那时起,石墨烯迅速成为物理学和材料学的热门话题。
目前,集成电路晶体管普遍采用硅材料制造,当硅材料尺寸小于10纳米时,用它制造出的晶体管稳定性变差。
而石墨烯可以被刻成尺寸不到1个分子大小的单电子晶体管。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浮力教案(2012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章浮力一、浮力(一)认识浮力1.现象探究:探究归纳: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的作用。
2.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3.称重法测浮力:先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力G,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差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即F浮=G-F示。
【例题一】一个重1N钩码,挂在了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N,这时钩码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二)浮力产生的原因位置深度压强压力图示前、后两个面相等相等F前、F后是一对平衡力左、右两个面相等相等F左、F右是一对平衡力上、下两个面上表面深度小于小表面上表面所受压强小于下表面F上<F下F差= F下- F上1.归纳总结: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
注意: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怎样运动,只要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除物体下表面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外),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
2.两种特殊情况:(1)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液体压力为零,则F浮=F上。
(2)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
【例题二】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水中A.F1 B.F2 C.F3 D.F4【例题三】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部分,现在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 B.b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C.c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 D.d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三)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探究:实验序号实验目的控制变量图示现象分析1 探究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同一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密度相同两种情况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根据F浮=G-F拉,所受浮力相同,与深度无关2 探究浮力大小与浸没在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液体的密度相同,同一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两种情况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根据F浮=G-F拉,两种情况所受浮力不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 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同一物体两种情况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根据F浮=G-F拉,物体在水喝酒精中所受福利不同,说明物体受到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4 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物体的体积相同,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两种情况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相同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2.归纳总结: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液体密度不变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反之亦然。
压强和浮力教案讲义
压强和浮力教案讲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3.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影响压强的因素3. 浮力的产生原因及计算公式4. 影响浮力的因素5.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浮力的产生原因、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压强和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应用。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压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巩固压强的概念。
4. 引入:通过讨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5. 讲解: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6.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浮力的概念。
7. 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附件:1. 压强实验:使用U型管、金属块等器材,观察金属块在U型管中产生的压强。
2. 浮力实验:使用浮力计、物体等器材,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压强和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压强和浮力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压强和浮力概念、实验过程和应用实例的课件。
2. 实验器材:准备压强实验和浮力实验所需的器材,如U型管、金属块、浮力计、液体等。
压强浮力教案
压强浮力教案教案标题:压强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计算压强和浮力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并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实验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出浮力的概念,并与压强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验证浮力的存在,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浮力的大小。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压强和浮力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对于船只、潜水艇等物体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实例,拓展学生对于浮力的应用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压强和浮力的重要性及应用。
四、教学手段:1. 实验器材:水槽、不同重量的物体、测量工具等。
2.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应用。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内容。
2. 练习成绩:通过练习题的成绩评定学生对于压强和浮力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同时,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影响压强的因素3. 浮力的产生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5. 物体的沉浮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浮力的产生原因、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压强和浮力的综合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压强和浮力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和浮力的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及计算公式。
3. 实验演示:进行压强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原理。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如船舶设计、建筑结构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和浮力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医学、环保等。
七、课程思政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
2. 教育学生珍惜资源,关爱环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2012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压强与浮力.
2012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压强与浮力【课标导航】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了解液体内部有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连通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大气存在有压强,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要点导学】一.知识要点1.垂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压力的有关。
2.物体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其计算公式为,压强的国际单位是,简称为,符号为,1Pa= N/m23.在压力不变时,增大作用面积,可以压强,减小作用面积,可以压强;在作用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可以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压强;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又减小作用面积,可以大大地压强。
4.液体由于,对盛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计算公式是:。
5.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内盛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6.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叫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的存在;实验能够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它的大小为P0= Pa;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Pa。
7.气体或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是: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
其主要应用有:。
8.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力叫做浮力。
9.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公式为:F浮=G排= 。
10.物体的浮沉条件:①对于最初浸没在液体内部静止的物体,受到重力、浮力作用。
压强和浮力复习学案
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九年级物理科讲学案课题压强和浮力复习课型复习课课时2课时主备人韩巧红辅备及学案使用人初三组使用时间2012、8.关于连通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连通器中,若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相平B.连通器中,液面的高低与容器的形状有关C.只要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都属于连通器D.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在同一水平面的压强均相等【考点三】大气压强1.(镇江)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A B C2.(常州市)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A.往水银槽内多加一些水银B.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C.换用内径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D.玻璃管中混进了少许空气3、把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浸入水槽中,按照图那样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以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其内部().A.是真空的B.有水,但不满C.充满水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第二课时浮力与浮沉条件一、基于课本,基础回顾(先独立、快速填写;然后针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一)浮力1、浮力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称为_____。
2、浮力方向:_____________3、施力物体:________或________4、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向下的压力。
5、影响因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6、浮力计算(1)原理法: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______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 =_____=_____________。
式中ρ液表示___________,V排表示___________(2)复称法:F浮=G–F(如图)。
式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_____,F表示_______(3)漂悬法:F浮=______(适用于漂浮和悬浮两种平衡状态)(二)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二个力的作用:______力和______力。
【K12学习】压强和浮力教学设计
压强和浮力教学设计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的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多媒体展示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与媒体①多媒体与视频②教具:压强计、两头开口的玻璃管、侧壁开口的试管、橡皮膜、玻璃盆、连通器。
教学程序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二、新课教学:液体压强特点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喜欢游泳吗?在游泳池里只要穿上游泳衣就可以尽情嬉戏,到较深海里探险一般要穿上潜水服,而到更深海里去的话则一定要穿上特制的潜水服才行,这是为什么呢?学了今天的课我们就知道原因了。
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①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受不受重力?那么液体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是否有压力?从而产生压强呢?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②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将水倒入杯中时,会不会对阻碍其流动的容器侧壁有力的作用?产生压强?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③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问:既然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么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呢?④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问:那不同深度的液体压强是否相等,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压强又是否相等?⑤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课前例子。
⑥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讲解例题。
⑦介绍生活中承载液体的容器各式各样,视频介绍连通器。
学生观看视频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压强知识的兴趣。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实际问题;3.探究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4.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理解阿基米德原理6.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浮沉..7.了解轮船能够浮在液面的道理,理解排水量的概念,知道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8.掌握求浮力的方法。
压强部分自主学习:一、压力(N)1、定义:叫压力。
2、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个力。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3、重为G的物体在支持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4、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课本P137图8-4 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a、c 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采用了方法。
二、压强(Pa或N/m2)1、定义: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3、公式:p=F/ 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 F:牛顿(N) S:米2(m2)。
⑴该公式适合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计算。
⑵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水平面上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⑶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⑴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不变时,可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等。
减小压强:⑴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不变时,可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
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5、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 F=G 容+G 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三、液体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
2、测量工具: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p= ρgh (1)推导过程:(结合课本P142 图8-20)设想水中一高度为h ,截面为s 的水柱,其上表面与水面相平则有: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说明: A 、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B 、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 :Pa ;g :N/kg ;h :mC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 和液体的 有关。
D 、密度不变时,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如右图:5、F=G F<G F>G6、⑴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首先确定压强p=ρgh ;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 F=G 再用p=F/S ⑵计算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7、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⑴定义:的容器⑵原理: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四、大气压强1、说明:“大气压”与“气压”,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强的存在: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实验。
小实验有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测定: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3×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⑷说明: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5、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银)。
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H+h)cmHg (H-h)cmHg (H-h)cmHg6、标准大气压:把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即1.01×105Pa 的大气压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7、大气压的特点⑴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⑵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8、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课本150图8-43)能发现什么规律?⑴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⑵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的快,高空减小的慢。
9、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10、测量工具:分类: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空盒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高度计。
11、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例】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五、流体压强1、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课本实验151页图8-45、图8-46、图8-47)3、应用:飞机机翼、跑车尾翼、旋转球不走直线、航行的两只船不能靠的太近浮力部分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二、浮力方向: ,施力物体: 。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上浮F 浮 <G F 浮 > G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五、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2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六、浮力的利用: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 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m ρ液4、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七、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①读数差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④F浮=G排 =m排g=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学习反馈1、(2011浙江杭州)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B.F1>F2C.p1<p2D.p1>p22、(2011盐城)今年 4月,水下考古队员从“南澳Ⅰ号”沉船上将明代瓷碗打捞出水面.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A.水只对碗的外壁有压强 B.水只对碗的内壁有压强C.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大 D.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小3.一块石头和一个小气球捆在一起,当把它们浸没在水中并在水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 B.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C.受到的浮力不变; D.受到的浮力先变大后变小4.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可以肯定的是()A.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B.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C.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小D.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大5.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正确的是( )A.浮力增大,ρ1=ρ2B.浮力减小,ρ1=ρ2C.浮力不变,ρ1>ρ2D.浮力不变,ρ1<ρ26、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
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7、把重为5N ,体积为600cm 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 取10N /㎏) ( )A .物体漂浮,F 浮=6N B.物体悬浮,F 浮=5NC .物体漂浮,F 浮=5N D.物体沉在水底,F 浮=6N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