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 油等矿产资源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 一年两——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旱作农业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
6.地理环境对生活活动的影响
请看课本P4“活动”:
比较内容
差异: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3 土地条件 4 矿产资源条件 5、其他:河流 植被 地形 影响: 1 农业 2 工业
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1) 在中国的位置
1.地理位置差异: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用案例说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 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 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 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 平方千米,1990年年末人口3466万,分别占东北区的 20.4%和34.6%。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开发早期 发展方向 发展水平 区域 不同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商业
工业生产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干旱 区 半干 旱区
半湿 润区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共32张PPT)

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农 业 作为交 通工具被 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稠密的水系成 为交通联系的 天然水道
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适合 种植水稻

期 大规模人
劳动力
口迁移
资源丰富

反 而 成 为 促 进 因
制 约 因 素 变 化
农业生产 精耕细作
课程介绍(三本必修)
研究区域发展, 抓住区域发展核 心问题(见课本 目录)
分析案例,每一 类问题分析方法 一致
地理(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区域的含义
区域 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地球表面空间单位。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一、区域
2、区域的特征
(4)层次性
区域是有等级的,其 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 成部分,又可以进一 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学习思路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2、案例分析
长江三角洲
对比
松嫩平原
2、案例分析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 境的异同
问题: 1、课本描述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发 展的多少个阶段? 2、每个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 农业发展状况如何?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1.开发早期 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必修三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优质课件-公开课

必修三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优质课件-公开课

我我国国东东北北地地区区的的中中部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河00网0~密1布20,0m河m湖众多 400~河60流0m密m度小
水稻土(肥沃)
黑土(肥沃)
水水田田为为主主
旱旱地地为为主主
分散
集中连片
少少,,低低于于全全国国平平均均
多多,,高高于于全全国国平平均均
贫贫乏乏
石石油油等等矿矿产产较较丰丰富富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二 小邹老师
你还记得吗?
1.我国主要地形区有哪些?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高大山脉
2.我国地势特点是什么?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如何划分的?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读划图分回的答 依据:受夏季风影响的强弱
季 风
秦岭—淮河
南方 区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各 地的自然地理差异也很明显。大致以秦岭— 淮河为界,可以再分为“南方”和“北方” 两个亚区。
大致与我国一月0℃等 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 量线相吻合,成为北方 和南方、暖温带与亚热 带、旱地与水田等地理 事物的重要分界。
同:都是 平原!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上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同点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
气候 水文
气候类型
土地
主要土壤 耕地类型
条件 耕地分布 人均耕地面积
矿产资源
都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都是平原地区(地形)
300N附近
430N~480N之间
我我国国东东部部沿沿海海地地区区的的中中 部部,,长长江江入入海海口口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 食商品率高。
【典例示范】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区)局部农业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2)题。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环境的限制,_耕__作__农业发 展缓慢。 2.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丰富的_劳__动__力__资源使其成为 我国粮食生产基地,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主要的_桑__蚕__和__棉__花__生产基地。
【解题思维】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题目(1)

与地名相关的自然要素

地名及图示区域特点的结合

水文、地貌、植被
题目(2) 甲、乙两地区的对比 对比甲、乙两地区的环境特点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解析】(1)选A,(2)选D。第(1)题,以“河”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 与之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 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 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第(2)题,图示甲、乙两地区 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 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 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 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自然环境变化较 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设计人:肖益单位:驻马店市汝南双语学校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区域的含义②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①归纳出区域的主要特征,能用简洁的地理语言表达区域的特征。

②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四、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等六、课型新课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以焦作市的经济发展之路引入新课,随后,教师发问:“循环大课堂,知识大循环,你该怎么做?”学生答:“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活动我当家!”教师发令:活动开始——先抢机会,再赢成绩!1、各小组学生竞争参与导学案中设计的八个活动,即“先抢机会”,能写下答案的就写到黑板上,需要口答的,先写下本小组的序号——抢得机会;2、老师带领学生共同评议各小组的成果,按活动顺序逐一评议并打分(ABCD四个档次)——“赢得成绩”;3、本课小结(视时间和难度而定),老师或者学生总结,之后发放下节导学案。

九、板书设计十、附导学案【汝南双语学校高二地理导学案】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备人:肖益从备人:付松臧莹莹一、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30张)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30张)
殆尽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fāngfǎ)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
长点或个别城镇。 显破坏。
人地关系 基本协调
成长 阶段
区域的中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 区域内的资 已显现出 期发展和 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 源不断消耗, 不协调 成熟阶段 周边不断扩展,形成 环境也受到
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了明显的破 坏。
后期 阶段
区域整体 发展呈现 萎缩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 本地区资源 矛盾加剧 缩状态,区域最先存 的耗竭 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
第九页,共31页。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
(fāz以h长ǎ江n三)的角洲影与松响嫩平原(sōnɡ
nèn pínɡ yuán)为例
地理位置差异 气候(qìhò u)条 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
第十页,共31页。
1、分析两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yìtóng)(注意分
析方法)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 位置
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A土 D.黑土
第二十八页,共31页。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必修三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2张ppt)

必修三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2张ppt)
4. 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差异性)
东东 北北 地平 区原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练习
D 1、下列区域通常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干旱区 B.自然带 C.气候带
D.行政区
B 2、下列各组区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归类的是 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 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 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长江三角洲的年平均气温:14-16°C 松嫩平原的年平均气温: 0-6°C 长江三角洲的年平均气温>松嫩平原的年平均气温 原因:①纬度②海陆位置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 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自南向北递减 原因:夏季风
松:自东向西递减 原因:地形阻挡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 什么是区域? 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一、、区区域域的含义
1、概念
课本P1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一指标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我国干湿地区
综合指标
主要土壤
土地 条件
耕地类型 耕地分布 人均耕地
矿产资源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 理 位 置
气候条件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60 30
气候条件
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 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 ;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我国四大分区
(二)区域的特征 课本P2 第二自然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规划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第三模块提纲挈领的第一单元,是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论部分。

从体现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方面,涵盖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大部分,不仅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理论基础,更包含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

教材开篇就提出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阐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重要技术与方法,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球正成为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3S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模块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从教材内容选取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一,了解区域的含义,通过内容提要来阐述区域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

第二,以两个不同区域,即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比北方地区快?”引发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思考;
2.实例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具备了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
1.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
2.了解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
3.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对地理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不足,难以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2.对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影响分析效果;
1.布局: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主题栏,包括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等关键词;右边为内容栏,详细展示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案例等。
2.主要内容:板书将突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关键因素,并以箭头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风格:板书采用简洁、清晰、层次分明的风格,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识别。
1.学生课堂参与度;
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反馈意见。
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板书设计,使之更加符合学生需求;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课堂互动质量。
本节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期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也为后续学习区域发展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1.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1.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课时案例研究:地理环境与民居第三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一些具有明显地理环境差异的照片、图片,可以是自然环境的差异,也可以是人文环境的差异,便于上课时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导入新课师(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具有显著地理特征差异的景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差异,那么请同学们推测这三幅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地区的景观,并且人类的活动会有什么差异?下面就请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问题探究。

课件展示:(方法引导:科学的探究过程是指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具体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证据、证明观点、交流观点、形成新观点、产生新问题。

)师(提出假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生三幅图大致反映了我国中纬度从西向东的自然景观,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地 制宜 因时 制宜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
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如何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条件
地 理 环 境 差 异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业 工业 交通 人口 科技 ……
实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嫰平原的比较
生产活 动
长江三角洲 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其 商业贸易发达、轻工 业发达、通过发达得 海陆交通引进原料发 展重工业,是我国最 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 资源和周围丰富的煤 炭资源,发展重化工 业,成为我国的重化 工业基地。
工业
城市和 人口 交通运 输
人口密度高、城市密 人口密度较低,城市 集、城市发展历史悠 发展历史较短 久 内河、海运、陆运、 内河、陆运发达(铁 空运发达 路网稠密)
区域 的发 展受 当地 当时 的地 理环 境影 响
不同区域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 同,故其发展特点、水平、方向 等也有所不同 同一区域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 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会有所 不同,故其发展特点、水平、方 向等也会有所差异。
地理 环境
区域 发展
空间 上 时间 上
不同区域 的差异
不同阶段 的变化
1.地理位置差异
2.气候条件差异
温带
亚热带
3.土地条件差异
南 方 水 田 水 稻 土
北 方 旱 地 黑 土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对比——地理环境差异
长江三角洲
共性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地 理 气候条件 环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①都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30°N附近,东部 位于43°N~48°N, 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 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 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 热组合好 温带季风气候,水热组 合不如长三角
一.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 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阴山
第 一 阶 梯
第 二 阶 梯
我国三大阶梯
干旱
半湿润
半 干 旱
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西 部 地 带
中 部 地 带
东 部 地 带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C.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练一练 2.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
同期,原因是( C ) 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
巩固练习:
2.松嫩平原是我国很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 约因素是( C ) A 水源不足 B 地形崎岖 C 热量不足 D 土壤贫瘠
①多为水田,水稻土 ①多为旱地,黑土 ②较为分散,人口稠密 ②集中连片,人口较少 人均耕地多 人均耕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矿产条件
自然差异: 1 地理位置 影响 2 气候条件 3 土地条件 4 矿产资源条件
人 们 生 产 和 生 活
农业 工业 交通 商业 城市 建筑 ……
水 田 耕 作 业
旱地耕作业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松嫩平原上的玉米、大 豆、春小麦
2.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耕作 方式 农 业 主要 粮食 作物 松嫩平原
水田耕作业
水稻(主)、油 菜、棉花等作物
旱地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 大豆等作物
作物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熟制 其它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发展畜牧业 农业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练一练
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地球表面客观存在不受人为因
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练一练
2.关于我国湿润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3.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 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 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 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 的地理位置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 式的影响。
学习思路
什么是区域? 为什么要研究区域? 怎样研究区域? 因地制宜开发区域资源,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区域差异,找出区域优势, 制定发展方向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北 方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 檐窄 墙体严实厚重 ,房屋高度与进深 ,建筑成本高 小且楼间距大 太阳高度大,光照 降水多。 气温高,季节 强。 屋顶坡度大,房 变化小。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 檐宽 墙体轻薄,建 响小,进深和高度 筑成本低 大且楼间距小
南 方
冰 雕
雾 凇
龙塔
P4 活动
哈尔滨 内蒙古锡林郭 勒 山西太原 江苏南部 雾淞 草原美景 千沟万壑 江南水乡 冰雕 蒙古包 晋祠 古典园林
江西井冈山 云南西双版纳
亚热带森林 热带森林
革命遗址 竹楼
练一练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
同点( D
)
A.都临海洋
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2.特征:
(1)可变性。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 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2)整体性。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3)差异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 人类活动也有差 异。 (4)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 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4.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较,其相 似点与相异点有( D ) ①地势平坦,但海拔高度差异大 ②同属中纬度,但海陆位置差异大 ③湖泊众多,但湖泊性质和类型差异大 ④受季风影响显著,但季风来源差异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较,其相 似点与相异点有( D ) ①地势平坦,但海拔高度差异大 ②同属中纬度,但海陆位置差异大 ③湖泊众多,但湖泊性质和类型差异大 ④受季风影响显著,但季风来源差异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