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合集下载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点清单] 1.西周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内容⎩⎪⎨⎪⎧对象: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

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影响⎩⎨⎧①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通过层层分 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消极: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崩溃: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 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

特别强调 西周后期,分封制遭破坏;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中“封国”是分封制的表现。

后世历代帝王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为侯,只是皇家特权的彰显,已不再是分封制度。

1.西周分封制春秋时浙江分属吴、越两国。

这一区域在春秋战国以前为越人聚居地, 也是越国的本部所在地,又曾被吴国占领,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战胜吴国。

2.西周宗法制⎩⎪⎪⎨⎪⎪⎧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内容⎩⎨⎧①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也是政 治上的最高领袖。

②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

③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影响⎩⎪⎨⎪⎧①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整体把握】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直观识记】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史论共识】 早期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通过对土地、人口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形的统关键提示 (1)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大小宗等级森严、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宗法制记忆的几个关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

课后限时集训(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长沙模拟)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 )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C[材料表明周天子通过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的方式,使周人使用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包括偏远的楚或吴、越之地,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

]2.(2019·河南六市联考)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 )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A[依据所学知识,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而商朝的灭亡使西周意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因此才会有早期的民本思想,借此巩固王权,故A项正确;西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地位,不会提升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民心向背才是根本”可知是民本思想,而主权在民思想指一个民主的政府必须把权力完全交到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手中,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周时期注重民众的力量借此巩固王权统治,而非强调摆脱宗教神权的控制,故D项错误。

]3.(2019·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左传》记载,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

晏婴献策回答:“唯礼可以已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这表明先秦的“礼”是( )A.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C.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D.强化等级秩序的手段A[材料“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反映了礼制有利于稳定社会、治国安邦,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维护宗法分封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强化等级秩序,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

课后限时集训 (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色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时间: 40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共48 分)1.(2019 ·湖南长沙模拟 ) 西周时,周天子常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散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第一流传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宽泛流传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确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沟通比较屡次C[ 资料表示周天子经过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散发给各地诸侯的方式,使周人使用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包含偏僻的楚或吴、越之地,为华夏文化的形成确定了基础,故 C 项正确。

]2.(2019 ·河南六市联考) 占卜在商代据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以为天数是不行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基层公众的政治地位C.确定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挣脱了宗教神权控制A[ 依照所学知识,商代洋溢着神权色彩,而商代的消亡使西周意识到“天数靡常”,看到了公众的力量,所以才会有早期的民本思想,借此稳固王权,故 A 项正确;西周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地位,不会提高基层公众的政治地位,故 B 项错误;据资料“民心向背才是根本”可知是民本思想,而主权在民思想指一个民主的政府一定把权利完整交到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手中,故 C 项错误;资料主要重申的是西周期间侧重公众的力量借此稳固王权统治,而非重申挣脱宗教神权的控制,故 D 项错误。

]3.(2019 ·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 ) 《左传》记录,公元前 516 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

晏婴献策回答:“唯礼能够已之”,若行礼法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医生不收公利”。

这表示先秦的“礼”是()A.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C.保护宗法分封的工具D.增强等级次序的手段A[ 资料“若行礼法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反应了礼法有益于稳固社会、治国安邦,故 A 项正确;资料没法表现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波及保护宗法分封的问题,故 C 项错误;资料也没有反应增强等级次序,故D项错误。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郡县制 ①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县” 隶属于郡,县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②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 得世袭。 ③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2)弊端: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 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向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例题】 (2011· 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解析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最高执政权力传给各自的嫡长 子,并世代相袭。而郡县制用“皇帝任命制度”取代了分封制的 “等级世袭”制度。 答案:D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4.意义:“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 了基本格局。
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是实施暴政,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并非是由
实行中央集权制所致。相反,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封建统 治,是中国古代两千多年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人民版2021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人民版2021

课后限时集训(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人与商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除了战略上的布局,还重新创立了一套占卜系统,即周易。

文王按照岐山的地理位置重新排定了八卦的方位,周公做了爻辞,而无须再通过商人的卜骨来安排自己的命运。

这说明( )A.周人对思想的控制更加严密B.周人重视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C.周易比龟甲占卜更有助统治D.周人依靠科学决策夺得了天下B[从“无须再通过商人的卜骨来安排自己的命运”可以看出周人掌握了主动权,故选B项;题干中只是“安排自己的命运”并没有强调对思想的控制,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不必再使用商人的卜骨来安排自己的命运,更侧重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的掌控,故排除C 项;占卜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迷信思想,故排除D项。

]2.(2019·南充二模)春秋以来,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到了战国时,修墓道不用天子批准了,不但中型墓出现墓道,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

这种现象说明( ) A.诸侯已经取代周天子B.血缘关系被打破C.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D.平民地位的提高D[春秋战国以来,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的情形,说明由于经济上、政治上平民地位的提高,“礼”不再是贵族的专利,故选D项;春秋时期虽然周天子的地位受到冲击,但诸侯没有取代周天子,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上平民地位的提高,而不是血缘关系被打破,故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是在秦朝,故排除C项。

]3.(2019·宜宾二模)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

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C.分封破坏,王室内讧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B[由表格信息可知,诸侯国之间出现会盟和相互称王的现象,这与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是相违背的,实质是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受到破坏,故选B项;材料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分封制和森严的等级秩序受到破坏,并不能说明等级制度不存在,故排除A项;诸侯王是分封到地方的势力,诸侯国与周王的矛盾不是王室内讧的表现,故排除C项;分封制受破坏使得社会日益走向分裂动荡而不是统一,故排除D项。

高中历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高中历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黄帝的传说:以战争手段平定四方,安抚万民,分置官员,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3.夏的政治文化(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禹的地位。

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2)夏维持了四百余年的统治后为商汤所灭。

4.商的政治文化: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商代的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二、西周分封制1.分封制实施的前提:武王伐商,占领朝歌,商王朝灭亡。

2.分封制的内容(1)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2)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分封制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4.分封制的崩溃: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三、西周的宗法制1.实质: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内容(1)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2)大宗、小宗及其关系: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诸侯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3)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4.作用: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形象记忆]早期政治制度[概念辨析]封建制度与封邦建国“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相联系,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封邦建国”在先秦时期简称“封建”,指的是分封制,是周王为了巩固统治秩序,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的一种政治制度。

[轻巧识记]宗法制(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
第21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1.新材料——政治礼仪关联的政治制度
(2015· 高考江苏卷)《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
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 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
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 狄仁杰传》
第18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
素。
提示:宗法观念影响下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 乐制度等。
第19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史论形成】
1.宗法制的特点 (1)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第13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史论形成】
1.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 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
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 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第27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法识记]
统一策略与统一顺序
注意识记秦灭六国的顺序以及战国七雄在地图上的位置。 巧记:“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是一样的。(×)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性质主要是奴隶主贵族间的掠夺 战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在性质上更大地体现为地主阶 级的兼并战争、统一战争。
【典例1】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
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 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 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3.西周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5 血缘宗族关系 (2)内容:按照 □ 护政治联系。 6 卿大夫 —士。 (3)关系:周天子—诸侯—□ 分配政治权力,维
(4)影响: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 响。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 中。
1.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 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 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 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 皇室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材料一
(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
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 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 “周亡矣。” ——《史记· 周本纪》
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你如何看待西周分封制瓦解与西周灭亡之间的关系? 尝试解读: (1)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
(2)作用 ①确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有利于统 一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 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提示:根据材料中六枚御玺的名称,可以看出皇帝处于 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 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 秦汉政治
结束
[应用贯通]
1.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 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 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 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 C.保证皇位世袭 ( B.体现皇权独尊 D.震慑割据篡权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 秦汉政治
结束
2.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 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 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 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基点盘查]
冲关提能演练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 秦汉政治
结束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2)内容: ①分封对象: 子弟 、功臣、先代贵族。 ②主要封国:鲁、齐、燕、宋、晋等。 ③诸侯权利:在封国内享有 世袭统治权 。 ④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 军赋 和 力役 。 (3)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保持西周政治文化的 稳定性和 延续性 。 ②消极:后期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 趋于瓦解。

高考历史 专题1 第1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的特点及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课后限时作业(一) 人民版必

高考历史 专题1 第1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的特点及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课后限时作业(一) 人民版必

高考历史专题1 第1节中国早期政治制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后限时作业(一)人民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材料不能说明()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C.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D.血缘是连结政治关系的纽带【答案】B2.《史记》中有西周时重要诸侯国受封的记载,其中《楚世家》写道:“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高阳者,黄帝之孙……”材料反映了()A.楚国是西周最早分封的诸侯国B.周天子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统治稳定C.楚之先祖是黄帝之孙,有“大宗”的地位D.西周分封诸侯国以西周的皇族为主3.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中国古代“封建”是“封藩建卫”的简称,意为分封诸侯国,巩固统治,A正确;我们现在所说的“封建”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五个社会形态中的封建社会,B错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建立的,C、D错误。

【答案】A4.祠堂是族人们祭祖的地方,福建农村王姓家族还保持着家族祠堂。

该家族从高至低的辈分排序中,有一组是:怀、宗、维、大,民国元年除夕主持祭祖的是“宗”字辈的王宗烨。

按照宗法制,这个人在“宗”字辈中一定不是()A.小宗B.大宗C.嫡长子D.族长5.《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1-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2011·厦门双十中学模拟)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

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解析】“与商贵族共掌天下”明显不对,排除A项;周公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直到秦朝才建立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排除C、D两项;在异姓诸侯国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其目的是对异姓诸侯国拉拢并控制,故选B项。

【答案】B2.(2011·天门二模)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黄帝时期B.西周C.秦朝D.西汉【解析】所谓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

故选B 项。

【答案】B3.(2011·晋中二模)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解析】解题时抓住“先秦到秦汉”,以此考查四个选项,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 (2011·湖北黄石模拟)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A.夏朝B.西周C.秦朝D.唐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秦朝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可知C项正确。

【答案】C5.(2011·锦州模拟)“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

这一现象出现的制度因素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宗法制的知识。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返回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西周封国内居住着 几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即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军队、殷遗民、 专业技工等,他们同住在一个城市内,谓之“国人”。封地所在 的一些土著族群,其首领及封君与国人相互通婚。还有一些土著 居住在郊野,成为“野人”,他们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在封 国之内还有其他的不同族群。他们构成一个多元的复杂社会,推 动了文化大融合。
返回
②人才的流动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为图强争霸的需要,各 诸侯国 尚贤 思想流行,传统的世卿世禄制被打破,出现许多布
衣卿相,如管仲、苏秦、吕不韦等。各国盛行养士之风,用人唯 才,打破了宗法血缘限制。
③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流行,有计划打压奴隶贵族(如楚国吴 起、秦国商鞅等)、以定额的俸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 户齐民转变等,都在客观上起到了瓦解宗法制的作用。
(5)诸侯权力和义务: 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 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诸 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等义务。
(6)发展演变:
返回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 已经难以考证。史料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 溯源 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 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分封制
了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
姓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
方面
的,是带有阶级等级的宗法制的反映
信仰、 宗法制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促使中国文
观念 化成为伦理型文化。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A组·(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宋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

(周)成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

秦因之。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早期的( )A.中央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王位世袭制D.地方行政制度2.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鲁迅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皇帝制3.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4.《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母贵也。

”这一做法( )A.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精神实质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5.有学者认为西周封邦建国是为了“控股政权”,其扩充“股份”的主要方式是( )A.采取内外服制B.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C.大封同姓诸侯D.对殷商方国形成包围6.清代有学者说:“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说明了( )A.清王朝继续推行宗法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辅相成C.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D.天子行使大小宗双重权力7.从“周制微弱”到天下“统于秦”,反映出( )A.皇帝制的建立B.分封制的衰落C.郡县制的推行D.宗法制的瓦解8.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C.“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9.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人民版】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

【人民版】2019高三历史一轮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97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D[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强化了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之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先的崇拜”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A[武王分封先代贵族意图得到先代贵族对新政权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B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天下为公的观念,故D 项错误。

]3.《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导学号:62160003】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C.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A[西周的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商族的残余势力,可以得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故A项正确;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这一史实是正确的,但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血缘政治,结论错误,故B项错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史实正确,结论错误,汉朝初期就实行过分封制,故C项错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史实正确,根据这一史实得不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民主的主要含义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限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限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限时规范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

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

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 )A.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B.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D.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解析:选A。

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周朝在夏和商的故地分封了自己的兄弟,这样的方式是为了加强周代的统治,安抚故朝地区,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这一政策,排除;周文王目的在于政治管辖而不是文化独立,故C项错误;D项错在“直接”二字,排除。

2.(2018·广东东莞模拟)周朝揖让之礼分为三种,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面致于前;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这最能反映(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血缘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C.礼乐制度极其复杂和烦琐D.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解析:选D。

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体现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等级关系,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周期揖让之礼”无关,故B项错误;C项表述属于主观臆测,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相符,故D项正确。

3.(2018·河北衡水中学一调)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解析:选D。

据材料“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朝通过血缘分封管理广大国土,说明统一国家初露端倪,故D项正确。

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体制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故C项错误。

尖子生辅导作业: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尖子生辅导作业: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时作业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C.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2.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

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周王室安全 B.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C.王位世袭制 D.嫡长子继承权3.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揭示了( ) A.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4.《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姓与氏都是贵族专有的法权符号 B.姓与氏的区分是为了强化宗族认同C.姓与氏的产生源于分封制的实行 D.姓氏合而为一反映了贵族阶层壮大5.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

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

材料表明A.周幽王违背宗法原则不得人心 B.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正义进步力量C.申侯通过与诸侯联盟展开称霸争斗 D.申侯僭越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6.著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认为,西周是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之所以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智慧,就是要寻根,找到我们文明历史的根”。

第1课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1课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2012年4月4日,这首唱了600年的民谣再次在洪洞县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前响起(下图)。

与这一活动关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世袭制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祖先”“寻根祭祖”,体现了寻觅故土、血肉相连,与宗法制关联最密切,故选B。

A、C、D三项是重要的政治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B2.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如:陈姓,即周武王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许姓源于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许。

以上说明西周分封的对象还包括()A.王族子弟B.功臣C.先代贵族D.平民百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主要对象。

西周分封主要涉及姬姓子弟、功臣及古代帝王的后代。

在题干中涉及舜及神农氏的后代,因此C项符合要求。

答案 C3.《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位次低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

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

答案 A4.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解析时间是“西周时期”、都城的周长从天子到子男是递减的,联系所学知识,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特点。

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课后限时训练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课后限时训练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后限时训练(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B[“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反映的是分封制。

分封制下,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服从周天子命令等义务。

]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B[由“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宗法制,再从“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知基于宗法制的基础上才有了分封制,故选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本身说法错误;D 项对应的应该是郡县制。

]3.下表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B[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依据图示可知与周天子的继位有关且是按嫡长子来继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是按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故B项正确。

A、C、D三项图示中无法体现。

]4.据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是()A.嫡长子继承制B.选官制C.宗法制D.祭祀制C[根据题干中“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所涉及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

]5.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A[王国维认为周朝的政治制度是由嫡长子继承制衍生宗法制度,再按照宗法原则实行分封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长沙模拟)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C[材料表明周天子通过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的方式,使周人使用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包括偏远的楚或吴、越之地,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

]2.(2019·河南六市联考)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 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A[依据所学知识,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而商朝的灭亡使西周意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因此才会有早期的民本思想,借此巩固王权,故A 项正确;西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地位,不会提升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民心向背才是根本”可知是民本思想,而主权在民思想指一个民主的政府必须把权力完全交到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手中,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周时期注重民众的力量借此巩固王权统治,而非强调摆脱宗教神权的控制,故D项错误。

]3.(2019·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左传》记载,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

晏婴献策回答:“唯礼可以已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这表明先秦的“礼”是() A.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C.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D.强化等级秩序的手段A[材料“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反映了礼制有利于稳定社会、治国安邦,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维护宗法分封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强化等级秩序,故D项错误。

]4.(2019·山西太原阶段测评)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因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

《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A[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影响。

根据材料中“礼、乐……因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等信息可知,礼乐制度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故选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礼乐制度对社会风俗的作用,排除D项。

]5.(2019·山西孝义摸底)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D[材料中齐国因为盟誓退兵,但这并不等同于盟约对春秋各诸侯都有约束力,故A项错误;齐国是功臣姜太公的封地,鲁国是姬姓贵族周公的封地,故B项错误;此时处于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走向瓦解,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齐国君主下令退兵,说明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尚存在着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故D项正确。

]6.(2018·甘肃兰州一模)“名义上整个帝国是‘王土’,整个帝国里的人都是‘王臣’,但事实上周王所直接统属的只是王畿之地。

王畿之外,封立诸侯国。

周王在畿内,诸侯在国内,各把大部分土地分给许多小封君。

”据此可知,周朝的社会组织()A.相对较为松散B.为历代王朝沿袭C.保证了周朝社会稳定D.是宗法制的核心A[材料“周王所直接统属的只是王畿之地”,诸侯国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周朝的社会组织相对较为松散,故A项正确;西周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瓦解了,故B项错误;分封制带来周朝社会组织的相对松散,不能保证周朝社会稳定,故C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材料分封制不符合,故D 项错误。

]7.(2018·山东烟台一模)(分封制)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

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D.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A[由题干中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说明周天子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力,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并未建立专制集权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分封制下诸侯的出现,并没有体现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故C项错误;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是在秦朝推行郡县制后,故D项错误。

] 8.(2018·山东临沂二模)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

这反映出()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A[由“周郑交质”可知周平王与郑庄公需要靠相互交换质子来互信,说明周天子的权威衰落,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故A项正确;材料中“周郑交质”并不影响王位的继承方式,因而B项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郑国属于同姓诸侯国,郑庄公姬寤生也要求与周平王交质,说明其并没有恪守分封义务,故C 项错误;“周郑交质”说明原来的礼乐制不能规范贵族间道德秩序,故D项错误。

]9.(2019·四川资阳模拟)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

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

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加强中央集权D[材料“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强调了服从中央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并非为了规范官吏从政和树立法律的权威,也不是加强皇权,故A、B、C三项错误。

]10.(2018·吉林模拟)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A[根据材料“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可知,朝议制度有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故A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权至高无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议制度,没有反映中央机构,故C项错误;朝议制度不能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故D项错误。

] 11.(2019·山东青岛调研)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能全面反映“现代化”趋势,故A项错误;处于封建社会的秦朝推行人治,故B项错误;所谓“礼仪政治”,是礼所维护的贵族政治,而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所构建的是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不是“现代化”的体现,故D项错误。

]12.(2019·山东、安徽名校联考)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意为掌管,“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

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和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权力逐渐增大。

这反映出汉代()A.承继秦制,“国”与“家”同构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C.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A[材料“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和饮食起居”“‘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权力逐渐增大”等信息说明汉承秦制,许多官员只为皇帝个人服务,体现出“家国同构”思想,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在隋朝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制约体制”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河南豫北十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

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

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

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

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

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摘编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不得照抄原文)(9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