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习题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精)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精)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封国封爵、公侯伯子男”是分封制的产物,这种社会结构的结束是在郡县制实行后。

儒家学者大起恐慌与秦代“焚书坑儒”有关,故选B。

2.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解析:C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以后历朝历代虽有修改但始终没有突破基本框架。

故C项最符合题意。

3.(2012广东期末)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 )①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实行分封制③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③④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图片中的“左丞相”“廷尉”等信息反映的是秦中央官制的设立情况。

综合所学知识判断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既不符合史实,也与材料无关。

4.(2012厦门期末)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九卿的设置用于分管国家与皇家的事务,材料体现出国与家相互交融的特点,故正确选项为D。

5.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2.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3.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此“组织精神”()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问题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官员腐败4.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行省制C.郡县制D.察举制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

为此,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中央集权制B.实行郡县制C.实行三公九卿制D.统一文字6.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

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中书B.皇权逐步加强C.外朝受内朝牵制D.三省已具雏形7.“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8.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郡守—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封建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B.官僚政治和集权政治的践行C.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D.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9.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国家管理制度化B.从人治到法C.礼仪与政治分离D.为民主政治奠基2.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谧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A.导致秦短命而亡B.有利于君主专制C.不利于巩固政权D.更有利于百姓4.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

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

这说明( )A.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B.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C.华夏民族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血缘关系D.国家统一有助于血缘系统一体化的形成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

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6.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7.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一单元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一单元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1.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制度 B.浓重的宗族色彩C.皇帝非常勤政 D.权利高度集中2.贾谊的?过秦论?中总结秦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西汉汲取这一教训而推行的政策是〔〕A.世卿世禄B.与民休息C.独尊儒术D.北击匈奴3.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原始社会 B.商朝 C.西周 D.秦朝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以下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5.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他为可以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A.在“西南夷〞地区开拓“五尺道〞 B.在岭南置郡,实行行政管理C.派蒙恬北击匈奴 D.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6.6.随着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产生与加强,中国古代出现了避讳制度,即要防止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一样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以下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秦朝初年改“正月〞为“端月〞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7.秦始皇的以下活动,客观上具有积极意义的是〔〕①修阿房宫②修驰道③筑长城④开灵渠⑤筑骊山墓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④⑤8.“六王毕,四海一〞。

公元前221年完成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伟业的是〔〕A.夏启 B.秦王嬴政 C.隋文帝 D.元世祖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1.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A.建立刺史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 D.以法治理国家2.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

秦始皇封山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3.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5.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6.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

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②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③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④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7.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

‘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8.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9.秦朝实际负责管理、控制军事的是()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D.皇帝10.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测试 精品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测试 精品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 C.大一统 D.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材料中“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皇帝所用的‘御座’……缩影”体现了帝王的权势和威严,皇权至上。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

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时代”(分封制下)政府和家庭相结合,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在地方上容易形成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则不会形成这种家族地方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故本题选D。

4.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嬴政,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灭六国、完成统一,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建立后。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答案:D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A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C项: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D项:既然是君主专制,也就不存在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

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检测题(含解析)

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检测题(含解析)

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与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这实质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的至髙无上解析:解读题意.由“政月”到“正月”再到“征月”的演变,皆与秦始皇有关.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避讳制度.故 D项正确。

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不符. 故A项错误。

B项不是实质含义。

君权神授意思是君主受命于天.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D2、“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 D.统一货币、度量衡解析题干“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即是废除分封制;“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即是推行郡县制,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故选B项。

答案 B3、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解析:材料“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反映的是分封制走向瓦解,“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的是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专权独断,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分封制走向衰落,但是并未消亡,后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指出中央集权制诞生的必然性,故C项错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的是秦朝皇权至高无上,并非战国时期政治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课件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课件人民版必修

应当是 (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廷尉
【解析】选B。由题干“掌武事”来看,该官职应是太尉,太尉主管军事,故选B。
【补偿训练】 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 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解析】选C。从材料中可知御史大夫的职责为“掌讨奸猾,治大狱”,由此可 知为主管监察。
7.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天下,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制。这
反映出秦朝政治哪一制度的特点 (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统一度量衡
【解析】选A。根据题干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制,得到的 是君主专制之下的皇权至高无上,维护此项特权的是“皇帝制度”,故选A;三公 九卿制度主要是指秦朝中央机构,与“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符,排除B; 郡县制度属于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题干皇权至上不 符,排除C;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统一后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与题干皇权 独尊联系不够紧密,排除D。
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
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宗法制
B.世袭制
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央才能够直接向农民征税。
6.《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某一官职:“……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王朝,定都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练习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练习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练习题1.(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反映了()A.周边王朝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B.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迅速扩大【解析】选C。

秦国统一六国,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结束了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最符合题意。

2、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专用“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解析】选D。

秦始皇兼并了六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故D包含了A、B、C,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样。

”“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的推行C.宗法制的实行D.皇帝制的创立【解析】选B。

从题干中“没有封国封爵”等内容可以判断这是对分封制的否定,A排除,由“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可知C、D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为B。

4、秦统一后,有人提出:“诸专用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该观点实质上是主张()A恢复分封制度B.重建宗法秩序C.全面推行郡县制D.以严刑峻法立国【解析】选C。

秦建立后,朝廷内部出现了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争论。

材料中的观点是不封皇子与功臣,而是通过赋税等重赏他们,即给予经济照顾,认为这样易于控制他们。

故选C。

5.(2017·湖州高一检测)秦始皇平定六国后,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其中位置最南的郡是()A.会稽B.闽中C.蜀郡D.象郡【解析】选D。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同步练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同步练习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练习1.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

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B.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C.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D.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2.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

这说明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C.丞相中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3.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

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编排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

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B.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C.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D.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4.“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职掌上来说的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事即带有家臣意味。

”这段材料说明,在秦和汉初:A.贵族政治残留明显B.政治体制保留了家国一体的特点C.政治体制尚未建立D.君主专制登峰造极5.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根本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A.生产工具的差异B.政治制度的差异C.人口的迅速增加D.统治者能力的差异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削弱了王国割据的能力B.专制主义高度强化C.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D.王国取得分封子弟的权力7.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8.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训练含解析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训练含解析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1.(2020·安徽安庆二模)《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

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

这说明( )A.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B.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C.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D.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了统一解析:选D。

由材料“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可知,网罗人才的举措,使秦能够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增强实力,推动完成国家的统一,故选D项。

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秦崛起于商鞅变法,排除C项。

2.(2020·山东济宁二模)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在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

下表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

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B.重视引进人才促进了统一大业C.通过笼络人才削弱其他国家D.以重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解析:选B。

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众多被秦国重用客卿的主要事迹,大都涉及秦国的富强和统一六国的计谋,据此可知,这反映出秦国比较重视引进外来人才,以促进其统一六国的大业,故选B项。

表格中所列诸多客卿的主要事迹,不仅涉及秦国的改革,还有统一六国的计谋,排除A项;秦国大量重用客卿,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统一六国的志向,而不仅仅是削弱其他国家,排除C项;通过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诸多客卿的事迹可知,其活动内容与打击本国贵族无关,排除D项。

3.(2021·河南洛阳模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先后五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诸如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等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 ) A.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B.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C.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王朝的灭亡D.消除了关东人民对秦王朝的仇视解析:选B。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1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1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第 2 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练习 )1、秦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举措是A .设三公九卿B.修长城C.推行郡县制D.拟订秦法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给,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应了中国古代政体的实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琐3、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元勋: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国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远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实质上主张A .反对郡县制B .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D.成立中央集权制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粘糊,只需走进历史,不论你能否愿意,也不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议论秦始皇,主假如鉴于他A .开始推行郡县制,增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代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定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取代世卿世禄制5、在议论秦朝消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了然法家思想确有功效的同时,秦王朝也 (从反面 )表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后仍是要依赖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详细是指A. 制天数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推行“德政”C.兼相爱、交相利D.增强中央集权,防备人民抗争6、秦一致后,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专制体系。

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成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情况,命儒士叔孙通拟订新朝仪。

他们都是为了A .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B .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C.确定中央政府的威望 D .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公元前214 年,秦始皇一致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

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

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1.(2019·山东潍坊期末)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是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图二反映的是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两者相比,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秦朝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

2.(2019·衡水中学调研)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反映出()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秦王嬴政的独断专行【答案】 C【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开始”一词不准确,排除;B项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秦王嬴政”的说法本身错误,应该是秦始皇嬴政,而且实际上也是C项的体现,排除。

3.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答案】 A【解析】郡县面积的大小跟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

郡县分的多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需加强管理,故选A项。

4.(2019·福建四地六校联考)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郡守——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

选择题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

这样的划分客观上()A.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 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C. 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D. 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结合所学可知,这样划分是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中“消除”表述有误,不能消除隐患,故A项错误;“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是元代行省制,故B项错误;郡县制是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也包括经济方面,故D项错误。

选择题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 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 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 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 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乡、里、亭是秦朝最基层管理机构,地方推选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担任乡、里、亭的官吏,有利于让皇帝或政府的命令直达百姓,故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A项正确。

材料反映乡、里、亭的官吏由地方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不能体现其它官员也是这种情况,排除B。

材料反映秦朝通过设置乡、里、亭官吏,加强对最基层的管理,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制度继承的信息,而是强调秦朝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排除D。

选择题《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

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

由此可见A. 《史记》的记载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B. 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C. 历史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研究D. 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答案】C【解析】从材料“《史记》记载,陈胜、吴广……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中可以分析出,随着考古发现等新史料的出现,历史研究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都必须”;B项说法错误,错在“更加真实可靠”;D项说法错误,错在“最接近”。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太平盛世,疆域广阔2.《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3.《史记》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

诸此国颇置吏焉。

”该记载描述的是秦朝治理( )A.北方地区B.岭南地区C.西南夷地区D.百越地区4.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于( )A.长安B.建康C.咸阳D.洛阳5.秦朝有三公九卿,还有郡守、郡尉、监御史、县令等官职。

这些官员 ( )A.由皇帝直接任命B.只对上一级负责C.已演变为割据势力D.辅佐皇帝处理政事6.“郡县制的发明……使得过去由于分封制度而结构不稳的国家变得更具有向心力,中央政令更容易贯彻,统一大国的建立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郡县制( )A.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B.保证了地方自主行政C.提高了中央决策的效率D.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7.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8.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柳宗元的观点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9.《史记》中“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10.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1、某博物馆藏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

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A.是大一统王朝B.没有自然灾害C.人民生活富裕D.社会安定团结2、《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A.郡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3、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图一)皇帝信玺(图二)右丞相印;(图三)御史丞印(图四)南郡侯印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5、“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句话说的是()A.夏禹实行“家天下”B.商朝推行宗法制C.周天子分封诸侯D.秦始皇统一六国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7、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裁8、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一.选择题
1.“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官僚制度
D.朝议制度
2.《汉书·贾山传》载:“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4.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
D.首创郡县制
5.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地方行政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自治权
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比封国小
6.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
7.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廷尉
8.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让谁担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A.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缺乏可委如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C.秦始皇为了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9.《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定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
10.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关系最相近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中央官制
D.皇位世袭制度
1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二.简答题(材料略)
1.秦王朝实行郡县制(李斯所谓安宁之术)的特点与影响?
2.皇帝制度的特征与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