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分析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整体分析: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包括以往所讲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在不同阶段的重要内容及演变过程,认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1)主题与意义: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的大致过程以及主要特点,从而让学生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宏观上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理解中国古代人民在政治文明领域的建树和贡献,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的政治智慧。
(2)线索与重点:本专题在讲课中,明显要突出一条主线和抓住两个重点。
这一条主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如白钢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一书中明确指出:“(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的特征之一,是君主专制主义。
两千年间,无论是统一王朝的皇帝,还是割据一方、南面称孤的国君,都奉行专制主义原则,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传统的政治制度特征之二,是中央集权”。
两者合起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秦朝以后,两千多年我国政治制度基本沿袭下来。
因此,教师在讲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一定要把握这根主线,讲清这根主线,就达到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这一专题设置方面的要求了,也为讲授本专题后面的内容奠定了基础,为进行课标中所特别提到的“谈谈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的高中第一堂课堂讨论做了充分的准备。
明确了本专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条主线,在讲本专题内容时所应明确的重点也就十分清楚了。
本专题的两个重要知识点:一是“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演变,也才能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史晓亮一、课程标准分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它上承夏商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下启从汉至清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因此从结构上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课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重要的一页,也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块:一、秦始皇的统一,二、百官公卿,三、郡县制。
从内容上,本节主要介绍新制度的内容特点,理论性很强,新的概念短期内不易被绝大多数学生完全理解。
三、学情分析学生为河北正定中学(东校区)高一年级5、6班。
正定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5、6班又是重点班级,学生基础较好,初中历史掌握得比较好。
关于秦朝统一的内容,他们都非常熟悉。
四、教学目标(1)了解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皇帝称号的由来、秦朝中央官职的主要构成以及郡县制的建立。
(2)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皇帝制度的特点等。
(3)能够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形式展现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部分史料的展示并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初步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
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使学生渐渐掌握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郡县制产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的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认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理解及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六、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图示法。
PPT上有文字、地图、图片和史料。
运用讲授法主要讲授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
多媒体教学法配合讲授法的运用。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材分析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材分析1. 教材出处《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
2. 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专题六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因此,理解掌握本专题内容很重要。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喝多中国古代政治得失的思考和对今天的反思。
3.具体内容分析六王毕,四海一1.秦灭六国。
2.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3.南征百越,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4.修“五尺道”收复西南夷地。
5.秦统一的意义: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海内为郡县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1.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2.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由此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1.皇帝制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在这种制度下,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皇帝所说的话就是法,是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与行为规则,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
皇帝实行独裁统治,总揽一切大权,所谓“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①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史料分析等工具,对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份关于秦汉政治制度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体现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针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深入探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国家统一?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从秦汉政治制度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过渡到汉朝,讲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如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等,突出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国家统一和发展中的作用;
-秦汉政治制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通过展示秦汉时期的文物、图片等资料,引发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的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秦汉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
2.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
-利用案例教学,以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为例,分析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
-采用比较法,将秦汉政治制度与之前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凸显其创新性和历史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讨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洞察力。
3.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2.布置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探究:
(1)采访身边的亲友或长辈,了解他们对秦汉政治制度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采访心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进对秦汉政治制度的了解。
(2)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秦汉政治制度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人物,编写一部历史短剧,进行课堂展示。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方法层面: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秦汉政治制度。具体包括:
(1)通过比较秦汉政治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2)运用分析法,剖析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运用归纳法,总结秦汉政治制握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续学习秦汉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2.讲解汉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察举制、尚书省等,分析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汉朝政治制度的发展,认识秦汉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变革。
3.分析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中央集权制度的奠定、地方行政体制的完善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历史文物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力,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3.布置预习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改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收集两汉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分析其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难点:
(1)理解秦汉政治制度中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展示几张有关秦始皇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了这几张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了吧?生:秦始皇。
师:对,秦始皇这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板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授新课】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1、由分裂走向统一用PPT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以及它灭六国的顺序。
(注意战争方式远交近攻)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始皇灭六国,结束割据以后,他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了呢?生:不是。
师: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下秦始皇是怎样扩大秦帝国的范围的!!2.秦的疆域(板书)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我请同学说说看秦始皇是怎么扩大秦朝的版图和加强边防的。
生:(略)师:一是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展示长城和直道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展示几张有关秦始皇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了这几张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了吧?生:秦始皇。
师:对,秦始皇这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板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授新课】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1、由分裂走向统一用PPT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以及它灭六国的顺序。
(注意战争方式远交近攻)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始皇灭六国,结束割据以后,他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了呢?生:不是。
师: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下秦始皇是怎样扩大秦帝国的范围的!!2.秦的疆域(板书)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我请同学说说看秦始皇是怎么扩大秦朝的版图和加强边防的。
生:(略)师:一是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展示长城和直道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班级
所需课时
1
授课时间
第一周
教学要求
1.理解秦的统一。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
3.理解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职权。
4.知道郡县制出现和推广的史实,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的涵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含预习、新授、课堂训练、作业等)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给,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个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个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3、“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表达的政治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 C.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
(五)如何理解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影响?
三、课堂小结(学生概括本节知识结构)
四、课堂练习
1、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以及对秦汉政治制度背后深层次影响的认识不足。为此,我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我将鼓励讨论和辩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针对反思中发现的问题,如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不足,我将调整教学方法,加强重点难点的讲解,并适时提供额外的辅导。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板书设计,确保它始终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认为秦汉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它们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提供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分析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分析[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教学设计】一、前探究(一)、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二)、查阅与本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
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的学习。
三、教学新(一)、“六王毕,四海一”、“六王毕”①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
(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有何意义吗?②展示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教案标题: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政治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2. 理解秦始皇实施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分析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 秦始皇实施的中央集权制度。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
教学难点:1. 分析秦汉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幻灯片或教学展示材料。
3. 相关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秦汉政治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秦汉政治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秦汉政治的了解和印象。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秦始皇实施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统一文字、货币和法律等方面的改革。
2. 解释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
3. 讲解汉朝政治制度的改革,如推行丞相制度、设立太学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秦汉政治家或重要人物,分析他们在推动政治改革和统一中国方面的贡献。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四、思考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如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中国的作用,丞相制度对政治稳定的贡献等。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秦汉政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秦汉政治的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细节和历史事件。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深入探讨秦汉政治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影响。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秦汉政治的相关素材。
2. 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
3. 幻灯片或教学展示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思考拓展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秦汉政治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上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核心内容而展开,教材结构可以分为三大块,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的前提、形成和影响。
2、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活动,比如创设情景,角色扮演和问题辩论等。
活动中教师要正确的“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客观的评价,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问题设计模式为了解——理解——见解。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二课内容。
专题一实际上是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史,它的一条主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如果把第一课夏、商、周时期看成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初具雏形时期,那么第二课秦汉时期可以看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时期。
第二课不仅仅开启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的先河,同时也为后面历朝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和强化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在整个这一章内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1、从认知基础来看:在初中学习阶段或者生活中通过实地参观、各种媒体,学生对秦汉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知识是零碎的,肤浅的,感性的。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衔接好初高中知识,并进一步拓展、深化知识。
2、从学习能力来看: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不同,对初中学生的要求主要掌握“是什么”,侧重识记层面,而对高中学生的要求主要掌握“为什么”,“怎么办”,侧重理解、运用层面,但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欠缺。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从心理特征来看:初中学生活泼可爱,好奇心强,很爱表现,而高中生思维活跃,理性思维增强,沉着冷静,求知欲旺盛,独立性强,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
高一历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
2、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3、了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2、利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
3、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2、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材分析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因暴政短命而亡,但极具开创性,特别是通过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影响深远。
重点: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四、教学方式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合。
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可以略讲,以学生讲授为主。
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材料包括老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增加的史实资料和时事资料,还包括各种图片资料。
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
4、在辩论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件显示] (利用诗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古风》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1课时4页)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和启示。
2.强调秦汉政治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关注政治制度演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政治制度的论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4.过渡到汉朝,讲解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推恩令、科举制度等,以及这些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5.通过对比秦汉政治制度,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秦汉政治制度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
b.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c.你认为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更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1课时4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汉政治体制的基本构成,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理解其在中国封建政治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意义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到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秦汉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短剧、制作思维导图等,提高学生的历史表达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秦汉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培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3.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秦汉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尤其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秀教学案例(1课时4页)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历史问题。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史料、讨论分析,形成小组结论。
2.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历史讨论等多种方式,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参与感。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紧密有效: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对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和评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大一统政治制度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组织小组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如: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则可以从学习方法、合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材分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的内容,它主要阐述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过渡语:其次,谈谈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参与意识强,但是多数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我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语: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补充:现在应该加上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的统一,掌握“大一统”政体的内容,分析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研析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掌握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得辉煌,认识到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过渡语: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大一统”政体的内容难点:对中央集权制的评价过渡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教法学法教法:通过创设情境,以深化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以激活学生思维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培养自学与合作能力过渡语:下面我将重点阐释我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采用情景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气宇轩昂的秦始皇像和一幅震撼人心的兵马俑。
继而设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秦始皇,拥有如此庞大的纪律严明的军队,你将如何让自己成为千古一帝呢?如此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以主人公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是新课讲授环节。
为体现新课标主旨,我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的篇章。
第一篇章: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此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一统”政体形成的背景,内容较简单。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采用自主探究法,给学生提供线索,由学生结合教材和“秦朝疆域图”自行归纳得出结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以下布局和风格:
1.布局: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列出秦汉政治制度的主要知识点,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汉代政治制度等;中间部分展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右侧列出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成时间轴。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主题为“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一课程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深入解读,也是对秦汉时期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群体主要为高中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征:好奇心强,对历史事件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情境来加深理解。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部分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政治制度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政治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2.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大一统政策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其理论依据是案例教学法,认为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能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分析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分析[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教学设计】一、课前探究(一)、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二)、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课“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
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课(一)、“六王毕,四海一”、“六王毕”①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
(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有何意义吗?②展示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分析
[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教学设计】
一、课前探究
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
“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
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
“六王毕,四海一”
“六王毕”
①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
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有何意义吗?
②展示李白的《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提问:“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是什么历史事件?
③请同学展示收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和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
[过渡]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凭借百万大军,继续开拓边疆,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四海一”
①设问:假如你是秦始皇,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帝国,迫切要做的是什么?说一说秦始皇为达到这一目的采取了那些措施?
②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秦长城的资料。
③图片展示:秦朝疆域图
[过渡]师: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后,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海内为郡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设问: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地方?
地方——郡县制
①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则坚决反对。
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时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为什么?这一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可以重点分析学生建议的依据和原因。
②讨论:统一之后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有不同的意见,你能说说哪些人会主张郡县制?哪些人会主张分封制?他们各自有什么理由?
③图片展示:郡县制的结构示意图
④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过渡]师:为维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哪些机构呢?
中央——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
设问:为维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那些机构?
首创皇帝制度
提问:①皇帝制度的特征有哪些?
②赢政自称始皇帝反映了他的哪些政治意图?
③请思考: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过渡]师:为了加强对中央控制,秦始皇还设立了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
材料展示:三公九卿示意图
小结:
中央集权——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
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
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和影响
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疆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巩固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消极作用
秦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但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
四、小结
师: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作业布置]
风云人物: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
他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和探究的收获,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涉及到古代史内容,学生并不是很熟悉。
在课前我设置了课前探究,由学生课前分组合作找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大家。
在教学中,利用幻灯片设置出一些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
授课的重点放在了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分析上,做到了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太少,如果不了解基本史实,谈何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样,教学中才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相应的预期效果。
我欣喜地看到,采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上图书馆查资料,怎样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初步运用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和探究的方法。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发挥了应有的引导作用。
困惑和展望: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搜集材料,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嫌不足。
新课程的教学提倡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为以师生之间的谈话、讨论等教学形式为主,这会不会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变得薄弱起来?还有,搜集材料所必需的图书和网络等设施的不够完善,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些困难。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否长期坚持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