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旨在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理解,以及统计表的制作。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本含义,并能简单地解释图表中的信息。

然而,他们在图表的细节理解和深层次分析方面仍需提高。

此外,学生在此阶段正逐渐形成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绘制和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理解,统计表的制作。

2.难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准备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季节,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一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表中的信息。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利用统计图表示数据,能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另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初步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统计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统计知识,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的统计图的绘制。

但是,对于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利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让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初步知识,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3.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备课方案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备课方案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备课方案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备课方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及绘制条形统计图,认识及绘制折线统计图,求平均数及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是《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学生之前已经在简单的统计活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材主要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及统计过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备内容备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1.经历收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画出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2.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3.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在收集、统计、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培养细心观察、有序思考、全面分析的良好学习品质。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备重难点重点1.会看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

2.会看折线统计图。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难点1.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北师大, 小学数学, 小学生, 价值观, 平均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案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整理的过程,掌握简单的方法,并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体验数据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能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4.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重点
1.能进行数据整理,并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
分析:已知淘气5次分别记住的数字的个数,要求根据每次记住的个数判断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
合作探究:
淘气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不同,不能用某一次记住的个数表示淘气记住数字个数的情况,可以用这5次记住数字的平均数来描述淘气记住数字个数的情况。
方法一:移多补少。
方法二:求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求出5次记住数字的总个数,用5次记住数字的总个数除以次数,就是平
(2)观察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几天蒜苗的整体生长情况是怎样的?
(3)想一想,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
合作探究、汇报点评:
1、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2、组织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认一认,说一说,这幅图是怎样得到的?
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3、探究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横轴、纵轴。
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问题导入:
出示笑笑栽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自学感悟: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平均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平均数》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平均数》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 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课时内容 《平均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 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 批评指正。
2. 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是用“移多补少”的知识解决,有的是通过计 算的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教师:现在,谁能把数字6得出来的原因说一说?
学生:数字9最多,可以把9分给数字4两个,接着再分给数字5一个;数 字7分给另一个数字5一个。 教师:把9、7分给4或5的这个过程,我们叫作“移多补少”。我们 可以用图形表示同学的描述过程。 (课件出示“移多补少”图形)
3. 教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平均数知识解决教材第91页的试一试吗? 小组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小组之间讨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板块三、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认识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 1.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教师:我们也可以利用计算的方法来求淘气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 数,可以先计算出淘气5次一共记住的数字之和,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5+4+7+5+9=30(个)。 教师:淘气5次一共记住了30个数字,平均每次记住多少个数字呢?
学生: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0÷5=6(个)。 教师: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学生:(5+4+7+5+9)÷5=6(个)。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也要 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精选】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优秀教案本单元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

教科书中设计了多个有效的统计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如统计生日活动、统计蒜苗生长情况的活动、统计记数字情况的活动等。

本单元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等表示、分析数据方法的学习,均结合在统计过程当中,以利于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如教科书设计了栽蒜苗活动,并对活动记录分别进行了不同的统计。

结合两个统计过程,教科书分别设计了“栽蒜苗(一)”和“栽蒜苗(二)”,分别学习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科书在统计图表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外,还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第1课时生日【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的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量)。

难点:能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你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板书课题)生齐答:十月一日。

师:那你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可能会说秋季,有的可能会说冬季。

师:为了方便,我们约定: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板书)【探究新知】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是什么季节了吗?你准备怎么调查同学们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汇报。

预设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每人在纸条上写出自己生日所在的季节。

方法二:让不同季节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我们分别数一数。

方法三: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方法四:先收集同学的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再分类整理纸条,收集数据。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认知及应用,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在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面,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训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深化对统计图的理解,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2.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如统计图的样品、数据分析的案例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促销活动的条形统计图、学校运动会成绩的折线统计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信息?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总结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生日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

教学目标: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3、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激趣促学1.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你的好朋友呢?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二、玩中学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2.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4)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3.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4.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5)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生日?三、实践应用我的女儿生日快到,你们说说送给她什么礼物好?(出示书、布娃娃、果冻、鲜花)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1.调查、记录2.汇报、交流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生日3、4、5月是春季6、7、8月是夏季9、10、11月是秋季12、1、2月是冬季条形统计图课后反思:栽蒜苗(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5-87页。

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北师大版(2023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北师大版(2023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整理和解释数据的情况?”比如,我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如何快速看出谁最高、谁最重。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表示和分析的奥秘。
-统计量度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应掌握众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例如,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其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数据整理的技巧:学生在数据整理时可能会遇到分类不清晰、排序不正确的问题。
-难点举例:如何处理包含缺失值或异常值的数据集,保证整理后的数据准确可靠。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这一章节的内容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地思考并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据分析问题。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简明的语言解释数据表示和分析的概念,并通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条形图、统计量等工具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计算统计量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更多的个别辅导和练习。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据的排序、分类以及条形图、统计量的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据表示和分析相关的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条形图、折线图、统计表等方法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各种数据表示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表示和分析数据时,往往容易忽略数据的细节,不能准确地把握数据的特点。

此外,学生在选择表示方法时,往往缺乏判断依据,无法明确各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表示和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条形图、折线图、统计表等数据表示方法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来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使学生意识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条形图、折线图、统计表等数据表示方法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来分析数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据表示和分析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数据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6单元教学指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6单元教学指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教学指导一、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认识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可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再认识作准备。

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中比较重要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二、知识结构教学导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验数据的收集、表示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统计图表的补充和对数据的分析,进而认识统计的作用,掌握分析数据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统计图。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建议一、课时分配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安排教学。

二、教学指导1.本单元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的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并在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与比较。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六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六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

教科书中设计了多个有效的统计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如统计生日活动、统计蒜苗生长情况的活动、统计记数字情况的活动等。

本单元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等表示、分析数据方法的学习,均结合在统计过程当中,以利于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如教科书设计了栽蒜苗活动,并对活动记录分别进行了不同的统计。

结合两个统计过程,教科书分别设计了“栽蒜苗(一)”和“栽蒜苗(二)”,分别学习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科书在统计图表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外,还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第1课时生日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的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量)。

难点:能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师:你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板书课题)生齐答:十月一日。

师:那你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可能会说秋季,有的可能会说冬季。

师:为了方便,我们约定: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板书)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是什么季节了吗?你准备怎么调查同学们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汇报。

预设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每人在纸条上写出自己生日所在的季节。

方法二:让不同季节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我们分别数一数。

方法三: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方法四:先收集同学的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再分类整理纸条,收集数据。

方法五:把大家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涂在格子里。

……教师根据举手的方式实际统计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数据的概念;2.能够正确地表示给定数据;3.能够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重点1.数据的表示方法;2.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教学内容1.数据的概念与种类;2.数据的收集方法;3.数据的表示方法:条形图、饼图、折线图;4.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5.练习题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数据的概念和种类教师先用生动的例子,如统计班级里大家最喜欢的水果种类,然后引出数据的概念,简要解释数据的来源,如何收集数据,以及数据分为数量、质量、时间等种类。

在讲解过程中适当用实例让学生理解。

步骤二:数据的表示方法数据的展示形式是我们更直观了解数据的方式,常见的数据表示方法有条形图、饼图和折线图。

教师对这三种图形分别进行讲解和展示,并且指导学生使用三种方法表示同一组数据。

步骤三:常见数据分析方法平均数调用示例让学生发现数据有高低之分,引出最_平均数_的概念,并通过小组合作,监督下一步计算过程。

中位数较常见于考试,通过几组数据,引导学生通过排序理解并正确地求出_中位数_。

众数通过讲解频率最高的数据点在众数中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_众数_。

(在讲授此步骤时可适当加深练习,增加巩固过程)。

步骤四:学生合作教师利用多种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能够实现有关的学习目标。

总结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对数据的概念、数据的收集和表示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了解并运用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

多个形式多个方式的练习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巩固程度,此外合作学习也是重要的。

练习题1.在美食节上参加了评选比赛,共投票选出5个美食,得票数如下:600, 200, 150, 400, 320。

请用条形图表示其比例关系。

2.下列表格表示了50位乘客在某铁路站台购买特等座、一等座、二等座的人数,请用饼图表示。

| 座位类型 | 特等座 | 一等座 | 二等座 | | — | — | —| — | | 人数 | 3 | 20 | 27 |3.下面列出的是某城市连续3天的最高气温,求这三天的平均气温、中位数、和众数。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4.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让他们在分享自己的数据表示和分析过程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数据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PPT、动画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5.教学拓展:
-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开展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数据分析竞赛等,拓宽视野,提高自身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据背后的信息。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表示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的身体情况。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使用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方法。
4.导入新课: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
-教师讲解数据的概念、作用,以及数据表示和分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态度,让他们明白数据分析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凭空臆断。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学会用数据说话,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通过数据表示和分析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数据的认识已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但在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上,大部分学生还显得较为陌生,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较为依赖他人。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备课方案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备课方案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备课方案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备课方案本单元的要紧内容有:认识及绘制条形统计图,认识及绘制折线统计图,求平均数及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是《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生应该把握的一项差不多技能。

学生之前差不多在简单的统计活动中积存了一些体会。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材要紧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及统计过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备内容备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条形统计图,能依照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依照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4.明白得平均数的意义,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1.经历收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能依照数据画出统计图,能依照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判定和推测。

2.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3.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在收集、统计、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培养细心观看、有序摸索、全面分析的良好学习品质。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备重难点重点1.会看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

2.会看折线统计图。

3.明白得平均数的意义。

难点1.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6.4平均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6.4平均数(教学设计)
2. 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教学:在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2.2 教学软件: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如PPT、Excel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平均数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2.3 网络资源:在讲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找到一些关于平均数的新闻报道或文章,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②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平均数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在实际问题中,平均数可以用于计算平均身高、平均成绩、平均年龄等。例如,如果一个班级有10名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40cm、145cm、150cm、155cm、160cm、165cm、170cm、175cm、180cm和185cm,则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0=160cm。
- 平均数是加Biblioteka 的,即数据中的每个值都对平均数有贡献,而较大的数据对平均数的贡献较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平均数的基本原理。
-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发现记录下来,并与同学或老师进行分享和讨论。

新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新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一课时生日学习目标: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3、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二课时栽蒜苗(一)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教学重点:1、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在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条形统计图时。

教学难点:体会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第三课时栽蒜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自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关键:学会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第四课时平均数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的概念2.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3.学会数据的分析方法教学材料1.课本《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班级学生名单3.白板、黑板、彩笔、橡皮4.统计表格模板教学过程导入1.引入班级学生的名单,让学生回忆一下名单中每个人的年龄、身高等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特征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概念讲解1.介绍数据的概念,定义数据为能够被量化和记录的事物或现象。

可以是数字、量、状态等,例如成绩、身高、体重等。

2.引导学生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包括定量型数据和定性型数据。

3.具体讲解定量型数据的特点和表示方法,例如测量时使用的单位,如米、千克、分数、百分比等。

4.具体讲解定性型数据的特点和表示方法,例如颜色、形状、状态等。

数据的表示方法1.介绍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条形图、饼图、折线图等。

2.引导学生理解每种图形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教授制作条形图和饼图的方法,让学生跟随绘制。

4.老师可提供一份学生名单,或班级体能测试的数据,让学生在纸上用所学表示方法练习。

数据的分析方法1.介绍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范围等。

2.分别讲解每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以平均数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平均数,并让学生自己练习计算。

4.老师可提供一份学生的考试成绩单,让学生在纸上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数据的概念,掌握了数据的表示方法和分析方法。

2.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了制作条形图、饼图的方法,以及计算平均数等分析方法。

3.整节课的目标达成后,老师对学生进行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在学习中努力。

课后作业1.继续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制作各种数据表示图形。

2.以班级某类数据为基础,进行一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用报告的方式呈现。

3.布置教师选取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根据所学模型对其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反思1.教师要注意把握讲解进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学生的理解困难或失去兴趣。

2020版【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2020版【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师:如果有哪个小组也遇到了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情况,那就按照你们自己找的 好办法,把你们小组的统计图稍微修改一下。 组内修改,教师巡视。 5 小结,说一说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直观,形象) 三、练习读图,获取有用信息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小调查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比如: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等,请 同学们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附页 3 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六、作业布置:课本 86 页“练一练”1、2、3 题。 七、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第一课时 生日
学习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
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3、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我们在的蒜苗。(板书栽蒜苗)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栽了一株蒜苗,这是老师每隔 3 天观察一次,记录下来的蒜苗生 长情况。(出示表格)
天数/天
3
6
9
12
15
蒜苗高度/厘米 4
6
10
16
17
你能帮助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学生在 111 页上面的格子图制作。
使用人
1
教学内容 课本 85—87 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
性。
过程方法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北师大版)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生日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

教学目标: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激趣促学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你的好朋友呢?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二、玩中学.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说一说。

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生日?三、实践应用我的女儿生日快到,你们说说送给她什么礼物好?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调查、记录2.汇报、交流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生日月是春季5、47、8月是夏季10、11月是秋季1、2月是冬季条形统计图课后反思:栽蒜苗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5-87页。

教学目标: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空白统计表,空白统计图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二、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出示数据,阳光小组蒜苗第15天生长情况观察数据,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请组长把你们的统计表拿出来。

找到了吗?那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好吗?开始吧!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及时指导。

师:有些小组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他们已经完成任务了,那让我们在心中期待其他小组赶快加油。

我们在等着你们,加油啊!汇报现在大家都完成了,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统计的情况呢?通过观察他们小组的统计表,你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吗?指名说一说。

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

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们小组的蒜苗种植情况呢?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三、引出统计图,并根据实验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观察空白统计图,并提出问题那正好在你们的桌面上老师给你们提前准备了一张统计图,现在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了解一下这张统计图。

学生认真观察,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

通过你们刚才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图设计的格子有限,按照以前所学的统计形式,无法完整的统计出他们蒜苗成长的记录。

小组讨论,寻找解决策略那既然大家都遇到了这个难题,那我们就在小组里先商量一下,遇到的这个问题如何去解决?小组讨论,商量对策。

让学生汇报一下他们小组商量的方法,教师简单评价。

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刚才大家想了出了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

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还要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

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也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也小。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小组商量一下,哪种办法适合你们小组,你们就选择哪种办法来解决,好吗?那开始绘制这张统计图。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利用统计表和方格图,制作统计图。

说说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少。

小组活动,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同学们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师:行动快的小组现在已经在心里为你们加油了,加快速度。

已经完成的小组可以再看看你们的统计图。

考虑一下一会介绍的时候怎么说?介绍小组绘制的统计图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设计情况告诉我们?重点请学生说说是怎么解决格子不够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想出如果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时候,可以在相应的条形上标出数据。

师:如果有哪个小组也遇到了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情况,那就按照你们自己找的好办法,把你们小组的统计图稍微修改一下。

组内修改,教师巡视。

小结,说一说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四、练习读图,获取有用信息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小调查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比如: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等,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附页3中制成条形统计图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栽蒜苗条形统计图能比较清楚地比较各个数据的大小。

选取数量单位大小要合适。

课后反思:栽蒜苗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自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我们在的蒜苗。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栽了一株蒜苗,这是老师每隔3天观察一次,记录下来的蒜苗生长情况。

天数/天3691215蒜苗高度/厘米46101617你能帮助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大家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这些线很曲折,所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二、进行新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再仔细观察,这条线是怎样变化的?正因为折线统计图的这个优点,我们可以对这株蒜苗进行预测,分析它的生长情况:⑴估计这株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⑵预测这株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学习画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呢?下面来观察一下老师是怎样画折线统计图的。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蒜苗生长情况记录,谁能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读给大家听听?能不能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呢?打开数学书111页,在下边的格子图中画出来。

根据你画的统计图说说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好不好?三、课堂练习看来有关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它折线统计图你会看吗?请同学们看屏幕。

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看图说一说,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估计小玲第八天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天?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栽的蒜苗在不断长高,我们的知识也在逐渐积累。

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呢?五、布置作业看屏幕:调查庄河地区最近一周的最高气温,制成折线统计图。

并说明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板书设计:栽蒜苗-------折线统计图天数/天3691215蒜苗高度/厘米46101617课后反思:平均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平均数,会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谈话: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

出示相关数据。

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

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学生分别说。

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垃圾用。

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板书关系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

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活动1:初估平均数。

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

学生面对分散而且毫无规律的数据,迟疑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会大概猜一猜。

但是数据不统一。

“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难?”,“怎样就比较容易估算了?”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学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需求。

“怎么整理?”,这一问题又引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得到根据相同数据及其个数进行整理。

小结: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其实这正是它为什么能广泛应用的原因,那就是用平均数描述问题更全面。

三、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出示要解决的问题学校要给五年级四个班数学竞赛颁奖,奖给谁?比较什么?1班34人平均分87.7分;2班33人平均分89.9分;3班人90.5分;4班35人85.5分如果要给教这两个班的两位教师颁奖呢?颁给那位教师?生交流,师问:哪个更科学公平呢?学生应用计算器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数再比较。

四、回顾总结在统计中应用平均数分析数据,说明问题是很重要的手段,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中的平均数和以往的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平均数÷5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30÷5=6答:这5次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6个。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