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高考复习1)

合集下载

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2、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 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 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5、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6、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

这个新制度是()A.封国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实行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实行刺史制8、.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秦汉时期是古代史考查频率比较高的时期。相对集中在政 治、经济。 考查内容:①侧重考查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②考查 秦汉王朝开创的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或在后世的变迁。 考查方式:从史料形式上看,既有文字,也有图片和表格;从命题立 意上看,凸显核心素养,重视方向引领。 考查趋势:命题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考查考 生解
一、秦的统一
1.条件
社会基础: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
客 区间联系加强。
观 条
民心:人民渴望统一
件 思想基础: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韩非
子)
秦国:实力最强
主观条件: 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2.过程——扩大和巩固疆域
1)灭六国,建立秦朝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 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定都咸阳,建立秦 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
A 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发50万人守五岭,与当地人民杂
居。这印证了当时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
B.人口结构分布合理
C.经济文化重心逐步南移
D.官僚政治制度完善
解析:由材料可知,秦朝政府通过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加强了对地方和人
民的管理和控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选A项;“分布合理”不符
课前回顾
课前回顾 1.写出西周宗法制的特点。 2.写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1.写出西周宗法制的特点。 2.写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 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
①经济上: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消极:②政治上: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 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③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禁锢了思想。
“夏商周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 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 覆灭?
柳宗元认为“周之失在于制,不在政;秦 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发展③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长远利益 ④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起
了积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古人对秦朝统治短暂原因的分析,最符合实际的是 A、“四维(礼仪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B、“(亡于)六王(六国)之后(代)也” C、“失之在政,不在于制(制度)”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如何评价“挟书律”“焚书坑儒”?
实质:思想专制
危害:破坏了文化,激化了社 会矛盾,是秦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因 素。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①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积极: ②对秦朝: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 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 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土世袭
派遣
从中央和地方的 关系看其影响
从中央管理地方 的核心差别看郡
县制要义
地方容易出现 地方服从中央,
割据
加强了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
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 治取代贵族政治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最高统治者


三公九卿
中央行政机构


郡 中

地方行政机构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0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0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自主学习
一、秦的统一 1.统一的原因和条件 (1)政治基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使众多小国被大国吞并, 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2)社会基础:各国变法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 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3)民心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民 渴望统一。 (4)经济基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了其他国家,为统一准备了 条件。 (5)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6)主观因素: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探究] 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异是什么,这反映了怎样 的政治发展趋势?
答案:差异: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中央管控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代形 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趋势:反映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趋势。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易错辨析] 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早在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上已不再进行分封,而是改为设置郡、 县;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各 地。因此,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使秦国力增强,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 ②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起了重要作用。 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 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影响: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 化。
随堂训练
1.[上海高考]《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 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件—2024届 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1一轮复习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件—2024届 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1一轮复习

丞相:百官之长//行政中枢
2、中央行政:三公九卿制 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掌文书、最高监察官
3、地方行政:
+乡里基层管理
特点:①主要官吏中央任命 ②不得世袭 ③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 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官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从秦惠文王始设相到秦朝灭亡的 百余年间,担任秦相要职的共24人, 其中国籍可考者17人中,16人是以 “客”的身份任相的。
--陈怀健《秦用客与客奔秦述论》
唯有能解燃眉之急的法家才能受到秦王所重视,成为其 一统天下的思想武器。--张少斌,许亚刚《秦统一中的文化因素》
3、地方行政:
特点:①主要官吏中央任命 ②不得世袭 ③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影响:①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②有利于大一统的国家治理
二、秦朝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一)政治上:1、皇帝制 2、中央行政:三公九卿制
3、地方行政:郡县制
4、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国故地与关中之根本相距遥远, 如不封王治理,中央政府鞭长莫

及,无法镇抚,主张分封。

廷尉李斯认为:西周分封以
线
至天下分崩离析,今重归一统, 理当推行郡县,对皇室诸子和功 臣厚加赏赐,使他们富足尊贵, 便于国家驾驭控制,才是安定天图
二、秦朝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一)政治上:1、皇帝制

专题一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2019年题组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国家组织能力【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

【答案】D2.(2019•江苏高考•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解析】“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生叛乱,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2018年题组1.(2018•海南高考•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郡县制)【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

第3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1史)(通根史版据) 史料主干1点,你真题链可接 以综合提得升 出什么历史结论?— 12 — 皇帝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核心,也是 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 (2)根据史料2,归纳秦朝政权的特点,并简 析三公九卿制度在处理国家政务上有何特点。 特点:“家天下”,家国同治。 特点: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 分别向皇帝负责。
历史(通秦史版汉)是中国历主史干点上第一真个题封链接建“综大合提一升统”时代,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4 —权 政治
制度,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汉承秦制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均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 经济 货币,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 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 思想 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华文化开始走 文化 向世界并与世界交流
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
职都是为皇室所专设,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
强了中央集权。
历史(4()通秦史朝版建)立的这一主干套点从中央真到题链地接方综的合官提升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31袭—, 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构历图史(解通史史版)专制主主义干点和中央真题集链权接 综合提升
— 22 —
历史(通史版)
建立基础
主干点
分真题封链制接 综合提升 血缘关系
郡县制
— 23 —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嬴政,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灭六国、完成统一,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建立后。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答案:D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A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C项: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D项:既然是君主专制,也就不存在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

2019大一轮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历史课件

2019大一轮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历史课件
4.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高考总复习 ·历史 (M)
返回导航
模块一 政治文明历程
主题:秦朝地方政治制度
史料一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____封建之
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____……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B.古代帝王“以文书御天下” C.“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高考总复习 ·历史 (M)
返回导航
模块一 政治文明历程
解析:材料表面反映古代帝王繁重的批阅奏章的工作,实际上反映了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下皇帝集权于一身,“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强 调四海之内都受到中央和皇帝的节制,故C项正确。
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设官分职,不与
古同”可知不是分封制,故B项错误;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与
题干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高考总复习 ·历史 (M)
返回导航
模块一 政治文明历程
高考总复习 ·历史 (M)
返回导航
模块一 政治文明历程
2.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___皇__帝___”称号,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 至高无上的地位。
3.三公九卿制 (1) 三 公 : ___丞__相___ 协 助 皇 帝 处 理 政 事 , 太 尉 主 管 军 事 , 御 史 大 夫 负 责 __监__察__系__统____。 (2)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议政:以“__朝__议____”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备皇帝裁决。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2题)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公经过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

A 选不能体现,CD项说法错误。

2.(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1题)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

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19题类似。

3.(2011年11月德州期中19题)《史记》记载:(秦始皇)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这表明①体现了韩非子的思想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③皇帝行踪神秘化,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④要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8题)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答案】D【点拨】根据材料,天子的印称为玺,用玉来制作,禁止民间使用玉来制印,这些规定和君主比如在服饰样式、颜色、车驾规格等一样,都旨在反映君主为了突出“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严禁老百姓僭越。

02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02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2014年题组1.(2014·天津文综·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2014·山东文综·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4.(2014·四川文综·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2013年题组1.(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2.(2013·浙江文综·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高考复习1) 共28页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高考复习1) 共28页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国并行制;选官制度; 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 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 设置。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过程与特点;中央集权制
(1)知识点表述变化: 原“汉初郡国并行制”
调整为“郡国并行 制”;“汉朝至唐朝 的选官制度”调整为 “选官制度”;“唐 朝三省六部制”调整 为“三省六部制”; “元朝的行省制度” 调整为“行省制度”。 (2)知识点表述变 化:原“中央集权制 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 影响”调整为“中央 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①“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 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②“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 受制于中央。 ③“封建”,是指社会性质和阶级属性。
名师指津:专制是从决策方式上来说的,它和民主相对。 中央集权是从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上来说的,它和 地方割据相对。专制主义随着历史的进步逐步退出历史舞 台,而中央集权一直沿用至今。
2、形成条件:
特 点
(1)经济上: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③
(1)已经考查过 的知识点:唐代 科举制;元朝的
行省制。 (2)命题趋势: 从形式上以选择 题为主;从内容 上着眼于对重要 政治制度概念的 考查和纵向理解 制度的演变;从 方式上常引用有 关史籍文献考查 知识迁移运用。
度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西周
秦朝建立
汉到元发展
明清强化
基于血缘关 系制度的探索

2020年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020年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探究] 上述两则史料反映出秦朝中央官制有哪些特点? 返回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阐述了玉玺的分类 史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 “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 信玺”“天子信玺”①。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 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 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②。秦亡, 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分别说明了六
返回
[系统认知]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征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 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中央 主要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 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 宗正、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2)经过: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3)巩固: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开凿灵渠,平定 岭南;开辟“五尺道”,征服“西南夷”。
1.区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一种决策方式,强调皇帝的专断 独裁,集国家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 权、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 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 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返回
[系统认知] 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
个人 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 权力 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地方 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 权力 集权于中央的郡县 政治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 制度 族到秦朝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权力 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 执掌 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职业官僚掌握

【高考总复习】考点3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高考总复习】考点3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材料三:
诸 侯
图1、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图2、秦朝政府的组织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与西周分封制相比,秦 朝政治制度有何优点?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有利于对防止地方割据,巩固国家统一, 维护社会稳定。
周王
卿 大 夫
诸 侯
周王
卿 士 大 夫
诸 侯
卿 大 夫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 按地域划分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 任免 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 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早 期积 极为 主
1)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2)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3)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4)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5)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体现的是君臣关系) 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 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体现的是中权与地 方的关系) 建立的原因和条件(背景) (1)经济上: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2)政治上:历代统治者维护利益 ,巩固统一的需要。 (3)思想上:法家思想 (4)实践上: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5)历史教训:西周的分封制缺陷 (6)地理因素:大河文明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 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功赋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3)、郡县制
(1)沿革: 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②秦朝:推广到全国
(2)设置:
1)易形成暴政统治和腐败现象,成为 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后期 2)思想文化专制,阻碍科技文化进步 消极 3)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为主 发展,束缚社会进步 4)地方政治自主性、能动性受压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人 以 治治 君 机高 权 构于 为 设法 中 置治 心 完。 , 备 权 , 力 统 高 治 度 网 集 络 中 严 。 密 周 全 。
4、演变历程: 确立——秦朝: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巩固——两汉: 郡国并行制、内外朝制度、察举制
发展——魏晋: 九品中正制
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加强——宋元: 行省制(元) 强化——明清: 废丞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
名师指津:专制是从决策方式上来说的,它和民主相对。 中央集权是从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上来说的,它和 地方割据相对。专制主义随着历史的进步逐步退出历史舞 台,而中央集权一直沿用至今。
特 点 : (1)经济上: ③ 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 ② ①
2、形成条件:
(2)政治上:封建国家巩固统治的需要; (3)理论上: 法家“集权”思想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前221年
封建 社会 初期
封建 社会 鼎盛
封建 社会 衰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发展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
板块结构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宗 分 法 封 制 制 西周 皇 帝 制 三公 郡 九卿 县 制 制 秦朝建立 郡国 内外 三省 行 废丞 设立 并行 朝制 六部 省 相设 军机 制 度 制 制 内阁 处 汉到元发展 明清强化
重难点突破
1.宰相制度的演变
(1)秦汉时期:秦创立到汉削弱相权 秦统一后正式建立丞相制度,丞相作为百官之长,皇帝的第一政治助手,同时 设立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汉承秦制,仍设立丞相,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内 外朝制度,相权受到一定的削弱。 (2)隋唐时期:分散相权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掌决策、审议和政务, 三省同为宰相机构,三省长官也同为宰相。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相权分散,减 弱了对皇权的威胁。
主权在民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集体管理;法律至上
造就了辉煌的希腊文明,雅 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代 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 础,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政 治产物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 隐患。
历史评价
名师指津:正确认识东西方政治文明成果
政治制度的选择是一种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磨合的 结果,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 美无缺的政治制度,他们都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 局限性。对待不同区域的政治文明,都要遵循“把评价对 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的原则。不要产生我 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是“专制”、“腐朽”、“不如西方政 治制度”等片面的认识。
周王是天下共主,诸侯是 嫡长子和庶子有双重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 双方关系 周王的臣属,必修服从周 系,在政治上是等级关系。 王的命令
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 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统 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统 治。但地方权力过大,容 易造成地方割据。 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保证了贵族在政 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 的脱节和稳定,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加强了与地方的联系。
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 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 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 矣。”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 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 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 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 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四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发出“周亡矣” 的感叹是因为周幽王违背了什么制度的什么原则(2分)
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1节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和宗法制
不同点 目的 分封制 宗法制
扩大统治区域,巩固周王 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 室统治。 护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内容 广建诸侯,服务于天子。 嫡长子继承制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 治权,但要服从天子的命 下级贵族服从上级贵族,全体 权利义务 令,定期向天子朝觐述职 贵族服从于周天子。 和朝贡,要派人服力役, 派兵随周天子作战。
3.古代选官制度
夏商周 世官制 西汉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明清 科举制
血缘等级
贵族子弟世族为官
品德
官吏查访推荐
门第
品评官评定授官
才学
考试选官
归纳: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强化皇权(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 董仲舒用新儒术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空前加强。 (2)改革中央机构(核心: 分权):秦始皇设三公九卿,隋唐完 善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代废丞相,清设军机处, 中央机构的改革都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3)调整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核心: 分权): 秦汉 时确立郡县制,北宋将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 度等。
思维拓展
比较古代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 政治制度 形成条件 核心 特点 古代希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民主政治
自然地理;经济条件;政治条件
皇权至上
皇权不断加强;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经 济文化发展,造就古代灿 烂文明但集权压抑了创造 力、民主意识,后来严重 阻碍社会进步
(2)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断削弱:通过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分 散或收回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格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强化。 4.四个主要特征:君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地方服从 于中央,地方缺乏独立性;思想控制不断加强,统治者借助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 统治;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3、内容:
(1)皇帝制度 (特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权独尊) (2)中央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 (演变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3)地方政治制度 (郡县制度、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 (演变趋势: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 ) (4)选官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中央逐渐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5、影响:
积极影响:(封建社会前前期) ①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 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 ②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加强民族交 流.防止分裂割据; ③经济上: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 ④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 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 ①政治上: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 使政治黑暗,腐败。 ②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思想文化: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 发展受到抑制,也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基于血缘关 系制度的探索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 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 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 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 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剑 桥大学凯恩斯学院院长李约瑟博士研究 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 同时代的欧洲。
(1)已经考查过 的知识点:唐代 科举制;元朝的 行省制。 (2)命题趋势: 从形式上以选择 题为主;从内容 上着眼于对重要 政治制度概念的 考查和纵向理解 制度的演变;从 方式上常引用有 关史籍文献考查 知识迁移运用。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考点说明
核心考点 知识点说明
与2011年相比知识点 增删情况 2011年江苏已经 考查过的知识点 及2012年命题趋 势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知识点表述变化: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原“汉初郡国并行制” 调整为“郡国并行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 制”;“汉朝至唐朝 (2)秦中央集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的选官制度”调整为 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选官制度”;“唐 朝三省六部制”调整 (3)汉到元政 郡国并行制;选官制度; 为“三省六部制”; 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 “元朝的行省制度”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 调整为“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 (2)知识点表述变 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 专制的加强 化:原“中央集权制 设臵。 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影响”调整为“中央 (5)古代中国 过程与特点;中央集权制 集权制度的影响”。 政治制度的特点 度的影响 (1)西周时期 的政治制度
郑、陈等。
(2)中国许多地名的简称也起源于西周的封国名称,山东(鲁)、
山西(晋)。
(3)宗法制的影响更为深远,如中国的尊祖敬宗、渴望亲情的传统 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的习俗等。
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①“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 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②“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 受制于中央。 ③“封建”,是指社会性质和阶级属性。
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 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 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