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技巧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方法初探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方法初探

教改教研新教师教学函数公式的内容,还有就是三角函数主要在什么地方进行应用的基础性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减退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组,这样学生就可以对导学案中比较困难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良好的讨论,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效提升。

此外,由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十分的抽象与枯燥性,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营造养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在课后使用高中数学导学案通常在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想要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都需要通过进行大量练习题的训练实现,但是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课堂上基本上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促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与应用。

因此,在数学课堂结束以后,教师要能够使学生进行导学案检测题的训练与学习,从而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课后作业。

在进行一定的课后检测之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漏点与盲点也到有效的纠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也就得到有效的提升了。

但要注意的是,因为高中数学导学案的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不同,其必须要有较为灵活的评价环节,比如在课后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而更为多元化与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价,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总结总而言之,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在高中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手段,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其出现应用形式化且单一化,或学生不重视的情况。

要根据高中数学的学科特征,依照导致案制定的探究性、指导性及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对更加科学、合理的导学案进行有效的制定,并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及课后进行充分有效的应用,从而将导学案所具有的促进教学效率及质量提升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1]陈霞.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9):21.[2]李文磊.浅析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5):91.[3]马雪萍.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93.作者简介:魏海江,男,汉族,甘肃成县人,1984年2月出生,就职于成县陕西师范大学成州中学,高中数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证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此,在教案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以下是一些建议。

1.建立实验目的: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前,要确保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并明确其要达到的实验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分享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明确实验目的。

2.选择适当的变量:在实验设计中,学生需要选择适当的变量来研究和操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帮助他们确定其他可能的控制变量。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哪些变量是可以操作的,哪些是无法控制的。

3.提供实验设计指导: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设计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指导内容可以包括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实验变量的选择、实验步骤的编写等等。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验设计的示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4.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实验设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实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不同、有创意的实验设计方案。

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分享想法,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创新思维。

5.强调实验过程的关键性:实验设计不仅仅是指实验方案的设计,还包括实验过程的设计。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实验误差、如何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如何预测实验结果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讨论和模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过程的关键点。

6.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实验设计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不同可能性的评估和比较,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析并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提出改进的建议或争论。

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设计的逻辑和合理性。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需要教师在教案中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变量、探索创新思维、强调实验过程的关键性,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及创新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及创新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及创新初探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实验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科学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科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的可能性,以期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改进传统实验设备小学科学实验通常使用的实验设备相对简单,但是很多传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玻璃试管在使用时容易破碎,不安全;实验器材及容器的尺寸和形状不够多样化,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实验需求。

可以在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上进行改进,采用新型材料来替代玻璃,如塑料、陶瓷等,既安全又环保;对实验器材的尺寸和形状进行设计创新,使之更加符合实验的需求,提高实验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传统的实验方式存在着“老师做,学生看”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

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设计与科学实验相关的虚拟实验场景,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在保证实验效果的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引入跨学科实验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如物理与化学、化学与生物等。

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可以引入跨学科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引入数学元素,让学生在测量和计算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化学实验中引入生物元素,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生命的神奇。

通过跨学科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引言: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思维方式。

而实验设计则是实验的核心,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

一、培养学生对实验设计的认识和意识首先,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实验设计的认识和意识。

学生需要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重要性和意义,了解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的实验设计和其带来的重大发现,激发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建立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学生需要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以规范自己的设计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要求实验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方法简洁明确,要注意实验变量的控制等。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般实验设计的步骤,如确定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等。

三、提供实验设计的案例和范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验设计的案例和范例。

这些案例和范例可以来自课本、科普杂志或者真实的科学实验。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和范例,学生可以了解实验设计的关键要素和技巧,提升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思维训练实验设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包括问题发现能力、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或者个人独立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思维训练。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中的问题,要求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该问题,同时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思路和方案。

五、提供适当的实验设计项目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实验设计项目,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实际操作。

这些实验设计项目可以与课程内容相关,也可以涉及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设计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实施过程。

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科学研究是指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方法,探究自然界、社会现象、人类心智等问题的活动。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实验设计。

好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研究的严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一、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通过良好设计的实验,研究者能够准确地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这对于其他研究者验证研究结论是至关重要的。

2. 排除干扰因素:好的实验设计能够有效地排除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在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结果偏差的因素后,实验结果才能被认为是有效的。

3. 有效验证假设:实验设计能够有效地验证科学假设。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研究者能够得出对假设的判断,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二、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很多种实验设计方法可供研究者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1. 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之一。

在这种实验设计中,研究对象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便比较实验结果的差异。

2. 交叉实验设计:交叉实验设计是一种实验对象自身作为自身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

研究对象在不同条件下多次实验,以确定不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3. 因子设计:因子设计是在实验中考虑多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对多个因子同时进行实验,可以确定各个因子对结果的影响及各因子之间的互动关系。

4. 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是一种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的实验设计方法。

通过将实验对象分成几个不同的区组,便于控制实验条件和减小实验误差。

以上是一些关于科学研究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

好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为进行科学研究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科学老师的实验方案设计

科学老师的实验方案设计

科学老师的实验方案设计随着科技和科学的不断进步,科学实验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学老师需要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科学老师应该考虑的一些关键要素,旨在帮助他们设计高质量的实验方案。

1. 实验目标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科学老师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知识性的,例如理解特定科学原理,也可以是技能性的,例如培养实验操作技巧。

明确实验目标将有助于科学老师确定实验的内容和步骤,以及评估学生实验结果时应关注的关键点。

2. 材料准备科学实验通常需要一系列的材料和设备。

科学老师应考虑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以确保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并能够在预定的情况下顺利进行。

在列出所需材料清单时,应尽量使用常见的和易于获得的材料,以方便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和复制。

3. 实验步骤科学实验的步骤应简洁明了,以便学生理解和遵循。

科学老师可以将实验步骤分为准备、操作和记录三个部分。

在操作步骤中,应指导学生如何操作设备、加入试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提供必要的安全提示。

实验中涉及到的参数和变量的控制也应在此部分进行说明。

4. 结果分析一个成功的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科学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涵盖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可能的误差来源以及对结果的解释等方面。

通过讨论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安全考虑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科学老师必须优先考虑学生的安全。

他们应确保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任何潜在的危险,例如使用化学药品时应注意防范飞溅和吸入。

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实验室外套等,也应在实验方案中列出,以提醒学生关注安全问题。

6. 实验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是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老师可以设计实验报告或简答题、口头演示等等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实验技能。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实施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学生应进行科学实验的背景了解和理论基础的准备。

在进行实验前,学生需要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和所应用的科学原理等相关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意义和目的,并能更好地设计和进行实验。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

起初,可以从简单实验设计入手,让学生通过设计一些基础的实验来熟悉实验的步骤和常用的实验仪器。

随着实验设计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逐渐进行更加复杂、有挑战性的实验设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科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设计,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另外,学生需要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实验设计不仅仅是进行实验操作,还需要学生具备严密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实验现象并找出问题,进一步提升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反思。

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该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反思,分析实验的成果和问题,并能有效地提出改进和探索性的研究方向。

通过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反思,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并逐渐形成科学思维和研究习惯。

最后,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安全保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家庭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兴趣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验资源和学科交流空间,促进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的全面提升。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协作。

通过培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理论基础、逐步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培养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总结和反思实验结果以及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促进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林彩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外国语学校)初中的科学实验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殿堂。

本文将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特点以及对于科学实验根本宗旨的理解,对如何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进行分点阐述。

科学实验教学优化教学实践能力初中生之所以要进行科学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思维。

而在科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实验则是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结论,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科学实验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对于操作性、开放性以及创造力和团体协作力等方面的培养为目标,设置不同的环节,以求达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优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初中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除了对他们的科学知识储备进行提高之外,对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非常地重要。

因此,在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课堂进行优化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减少演示,增加操作很多初中的科学实验课堂,教师往往会考虑实验教学课堂的时间非常紧凑和宝贵,他们认为,如果让学生自行实验会耽误很多知识讲解的时间,于是大部分的初中科学实验课堂都是教师演示为主,殊不知,过多的演示不仅仅会降低学生积极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师减少协助除了减少演示的频率,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动手之外,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还应该要减少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协助。

很多教师认为,初中生仍然还是处于一个孩子的阶段,在很多实验过程中,他们需要老师的从旁指导。

尤其是在化学课上,有时候,会有一些例如腐蚀类或者是反应类的化学实验,由于不放心,教师往往会给予过多的协助,过多的协助和指导实际上同演示一样,都会降低学生们的自行实践,独立实验的能力。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在课堂上有义务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他们在团队中实践能力的提高。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验教学的有效性谈 几点体会 。

缝 隙中流滴下来 ,但乒乓 球并不上 浮。这时 ,用手 心扪住
下部 瓶 口处 ,立 即见到乒 乓球 向上 浮起 。在乒乓球 浮起 的
瞬间 ,同学们 的心底 也就浮起 了浮力产生 的真正原 因。
4 计应 用性实 验 ,解答 习题知识 。如 在学 习了电功 . 设 率 之后 ,习题 中经 常 会 出现这 样 的题 目 :两 只分 别标 有 “ Z 2 — 0 W”与 “ Z 2 — 0 P 20 10 P 2 0 4 W”字样 的灯 泡 ,串联后 接 在 照 明电路 中 时 ,哪 只灯泡 更 亮 ?学 生 总认 为是标 有
2 计释疑 性实验 ,分析知 识疑难 。如在 “ . 设 电路教 学 中的用 电器短 路 问题 ” ,学生 对这 一 知识难 以理解 和 掌
因此 ,这类实验 可改为探究性 实验 ,实 验时间可放在 知识
教学 之前。
握 ,于是 ,笔者就 在课堂上 向同学们演示 了用电器短路 的
实 验 :当一根导线 并列连接在一 盏正在发 光的小灯泡两 端 时 ,小 灯泡马上熄灭 ,而 当导线 断开时 ,小 灯泡又恢复发

精 心 设 计 课 堂 演 示 实 验 。激 发 学 生 对 实 验 学 习
的 兴 趣
演示实验是 教师进行表 演 ,并引导学 生观察和思 维的 教学双方协调 活动的实验 。它具有特殊 的魅力 ,容易 激发
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 以从 以下几个环节 来 精 心设计课堂演示 实验 : ・
坏 ”这一知识点有 了更 为直观 的印象 。
3 计验证 性实验 ,理解概 念规律 。如在 “ . 设 验证浮力 产 生原 因”时 ,笔者设 计 了如 下演示实验 :取一只塑料 大 饮 料瓶 ,剪去底部 ,倒置成一 只漏斗 ,然 后把一个乒 乓球

实验方法与试验设计

实验方法与试验设计

实验方法与试验设计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用于验证科学假设或解答科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常通过对所研究物体或现象进行操纵和观测,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可靠、可重复的结果,以验证或推翻研究者的研究假设。

在进行实验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并制定假设。

假设是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行为或关系的可能解释。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测试这些假设,并通过实验证据来验证或推翻它们。

选择实验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确定要研究的对象,即要控制和操作的变量。

这些对象可以是人、动物、细胞、物体等。

2.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研究操作或处理的对象,对照组是在研究中不接受处理的对象。

通过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研究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确定处理或操作:确定对实验组施加的处理或操作。

这可能包括给予特定药物、改变环境条件、操作或暴露于特定刺激等。

4.收集数据: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操作,以收集所需的数据。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观察、测量、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5.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得可靠且有意义的结果。

这可以通过使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软件或其他分析工具来完成。

6.结果的解释和推论: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和推断研究假设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通常包括对结果的解释和可能的误差或偏差进行讨论。

试验设计是实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将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方案和步骤。

试验设计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控制误差和偏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试验设计方法包括随机化对照试验、因子实验设计、追踪研究设计等。

随机化对照试验是一种最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

它通过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来减少可能的偏差。

在这种设计中,实验组接受研究操作或处理,而对照组不接受处理,以确定研究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子实验设计是一种试验设计方法,用于研究不同变量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科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科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科学实验设计与探究科学实验设计与探究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家们能够探索并验证各种科学现象,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

一、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实验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明确研究目的:实验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的,即想要回答的科学问题。

研究目的应该具体明确,以便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2.合理选择变量:实验中可能存在多个变量,其中有些是研究重点,有些是干扰因素。

科学家需要合理选择变量,并对其进行控制和调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设计对照组:对照组是实验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通过对照组的设立,科学家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加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

4.重复实验: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科学家通常会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重复实验可以排除偶然误差的影响,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信。

5.数据收集与分析:科学实验的结果需要通过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科学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科学结论。

二、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实验探究方法之一。

科学家通过直接观察、记录和描述事物的特征或现象,以获得科学信息。

2.比较法:比较法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不同条件下的事物进行比较,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比较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找出事物之间的规律和趋势。

3.统计法:统计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获得对整体情况的认识。

科学家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客观可靠的结论。

4.实验法:实验法是科学实验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科学家通过设计实验流程和具体步骤,来验证某种科学假设或探索科学规律。

5.模型法:模型法是一种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事物的方法。

科学家可以根据具体问题构建合适的模型,以帮助理解和解释科学现象。

教案中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技巧

教案中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技巧

教案中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技巧在教学中,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观察则是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针对教案中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技巧进行探讨。

一、科学实验技巧科学实验在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现象、进行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在教案中设计科学实验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 设计清晰明确的实验目的和问题。

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应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确保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2. 确定实验步骤和材料。

在教案中,我们应详细列出实验的步骤和所需材料,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指导进行实验。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要求他们进行详细记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记录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应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结论推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5.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在实验中,我们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观察技巧观察是科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教案中设计观察活动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 确定观察对象和要素。

在教案中,我们应明确学生观察的对象和要素,确保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观察到关键信息。

2. 引导学生进行准确、全面的观察。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并培养他们严谨的观察态度。

3. 培养学生描述和记录的能力。

观察活动结束后,我们应引导学生口头或书面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培养他们的描述和记录能力。

“疑生辩,辩促动”——科学课堂“三让”教学模式初探

“疑生辩,辩促动”——科学课堂“三让”教学模式初探

“疑生辩,辩促动”——科学课堂“三让”教学模式初探发布时间:2022-08-05T05:32:49.259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6期作者:李成陈柯宇[导读] 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而当前教学改革则提倡要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因此,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就显的尤为重要。

李成陈柯宇杭州市紫金港中学,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摘要】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而当前教学改革则提倡要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因此,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就显的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新课标规定及教学实例,对有效地课堂教学“三让”模式进行初步探索:从让学生“生疑”,让学生“争吵”、开口参与“争辩”,让学生“动手”几方面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让学生多疑、让学生多议,让学生多动手,“三让”教学模式也将会是初中学生所喜欢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疑、争辩、动手; “三让”教学模式0 “三让”教学模式的源起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学校教育更应重视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语相信已是家喻户晓,那么对于科学学习更是如此:科学方法就是“渔”,是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之“渔”。

本文为了实现这一初衷,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例,初步摸索出一套简易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让”教学模式,即通过“让学生生疑,让学生争辩,让学生动手”来实现科学课堂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1让学生生“疑”——提出问题,诱发思维学起于思,思起于源。

心理学认为②,“疑”是最容易激发探究反射,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

通过换位思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生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科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仅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

幼儿园说课稿中的科学实验设计

幼儿园说课稿中的科学实验设计

幼儿园说课稿中的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幼儿观察、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幼儿园说课稿中合理设计科学实验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说课中进行科学实验设计。

一、选题与目标科学实验设计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验项目。

在选择实验项目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选择能够引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实验,例如颜色变化、浮沉等实验,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在确定实验项目后,我们需要制定实验目标。

实验目标应该与课程要求和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

例如,我们希望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物体的变化、理解科学原理,那么实验目标应该明确表达这一点。

二、实验设计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兼顾实验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进行科学实验设计。

1.确定实验步骤:将实验步骤简单明了地描述出来,每个步骤之间要有明确的联系和顺序。

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理解和完成实验。

2.准备实验材料: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清单,确保材料的易获得性和安全性。

在幼儿园实验中,材料要尽可能简单易得,并且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安全考虑: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安全。

确保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易碎、易燃或有毒的材料。

在幼儿实验中,要特别注意火源、尖锐物品和化学实验等的安全隐患。

4.引导问题:在实验设计中,合理设置引导问题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互动。

例如,在观察颜色变化的实验中,可以问幼儿:“你们觉得颜色变化是因为什么原因?”或者“有什么其他材料也可以改变颜色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实施与评价在实施实验时,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和观察幼儿的实验过程。

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及时给予积极鼓励和表扬。

同时,教师也要学会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以便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评价。

在评价幼儿的实验成果时,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实验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小学科学实验课(双主.螺旋递进)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课(双主.螺旋递进)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课“双主--螺旋递进”教学模式初探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堂教学都有了崭新的面貌。

在近几年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有效学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已渐成熟,在各级公开课,优质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完善。

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实验课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双主--螺旋递进”教学模式不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实现了新课改理念的有效落实。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离不开理论指导。

1、建构主义和主体教育理论的引导,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建构主义者认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既是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教学动力的巨大源泉。

个人建构是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可推陈出新,不断提高,个人建构因人而异。

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杜布斯(1995)阐述了以下教学原则:教学在内容上必须是面向全面综合的、贴近生活和职业的、可以做整体观察的问题领域,不应该将简单问题作为教学的基础;个人知识建立在自己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上时才应该将学习作为一个主动的过程去理解;主张集体学习和鼓励学习者采取错误探究策略;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的认知角度,情感以及个人的认同是有意义的;学习成绩的评估不允许针对学习结果,而应检查学习过程的进步,并在复杂的学习情境中进行。

主体教育立足于现代教育高度,从哲学角度反思我们的现代教育各种问题;按照教育改革的方向,确立新的教育观念,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寻求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

当然,学生主体并非学生中心,学生主体的主要含义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主体并非排斥教师的指导、引导和启发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伙伴,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

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教师指导的作用应该多一些;对于一些科学实验操作和书写的规范教师有必要予以指导等等。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初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初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

首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注意实验细节,或是没有理解实验原理。

2. 实验设备不足或质量差,影响了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内容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或理解。

4. 实验的安全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容易造成意外事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具体建议如下:首先,要加强对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原理的教学。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要求,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并听从教师指导,注意实验细节。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解实验原理。

其次,要注意实验设备的购买和维护。

学校实验室应该配备齐全、质量好的实验设备,教师应该认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使用安全。

如果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更换或维修,避免影响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提高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在设置实验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取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最后,要重视实验的安全问题。

教师在进行实验前,要详细讲解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不断强调安全意识。

同时,要实行严格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支持。

只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 0 1 3 年第 1 期
第2 3 卷
实 验 教 学 研 究
大气压测量实验 的改进
湖北省英 山县南河镇 中学( 4 3 8 7 0 1 ) 王金 寿
1 实验 改进 的 原 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 P 8 7 估测大气压的方 法是 : 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放在光滑 的水平板 上, 挤出里面的空气 , 用弹簧测力计 钩着挂钩缓慢 往上拉, 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 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 测力计 的读数 , 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设法量 出 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 算出大气压的大小。笔者 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 , 认为这种估测大气压 的方法 存在 3 个 方 面的 问题 。
教学大纲规定 : “ 科学课要密切联系 当地的 自 然条件。 ”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 , 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
学、 爱科学、 用科学的能力。认识科学始于观察, 让学 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科学。如《 水的循环》 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 认识天上 有下不完的雨、 雪, 淋湿的衣服会干, 冬天洗澡窗玻璃 七 会有水珠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 受热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
自然条件 , 通过多种形式 , 使原本生动的科学课 教 学更加丰富多彩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
料的兴趣” 。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 了好
奇, 他们渴望认识科学, 了解科学 , 弄清为什么有的 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 叶, 而有 的却抽 出了新芽 , 动 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 天等 问题 。教 师要充分利
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 , 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 有意识地观察事物。如“ 植物的根” 的实验设计 , 教
师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 的有代表性 的实 验材料 , 让学生在观察、 比较的基础上 , 归纳总结 出
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学生可以通过观察
直接获得知识 , 而 中高年级学生 已初步具备 了观 察事物 的能力 , 且 能 自己动手做一些 实验 。 这时
实验设计 要联系当地的科学条件, 教师要全面了 象 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 注意力 不易集 中, 解当地的科学资源, 做到心中有数 , 进行实验设计方 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 出发 , 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 。 可如鱼得水, 运用 自如。设计“ 植物的生长与环境” 这
类教学实验时, 要安排学生对 当地 的气候资源、 水土 资源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 , 记好观察 日记, 归纳 总结出植物适应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 什 么样的植物适应什么样的土壤种植等有关植物生长 的知识 , 并参考当地 的农作物专家进行种植培训学 习。 如郊区大棚葡萄怎样摘择, 城乡结合部地带新技
第2 3 卷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 0 1 3 年第 1 期
7 实Leabharlann 教学研究 初 探科 学课 堂教学 中实验设计 的技巧
湖 北省 武汉 市碲 口区 东方红 小学 ( 东 区) ( 4 3 0 0 3 0 ) 田 建
科学实验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要符 合现实中的条件 , 要遵循 简约 、 操作性 强 的原则 。 切科学皆来 自实验 , 小学科学就是以实验为基础
力 。教 师在课 堂 教学 中大 部分 时 间是 一 个 引导 者 ,
能力, 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 掌握一定 的劳
动技 能 。
而且活动的课 堂如果没有合理的活动设计与有效 的引导 , 课堂 就 会 出现混 乱 现 象 。 同时 , 受 到 局 限 性与地域性的限制 ,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各 教学 因素进行 一定 的变动 。现就如何做好科学教 学中的实验设计谈几点体会 。
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科学现象, 总结科学
规律,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科学的 世界观, 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3 实验设计要 遵循 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 学生学 的双边活动, 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实验设计 时要充分考虑学 生 的主体地 位 , 让学 生在 学习过 程 中能够 通过 自己 的观察 、 思考、 实验得出结论 , 达到认识身边科学现
2 实验设计要 符合 自身规律

切自 然科学都来自实践 , 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
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 科学课堂也不例外。教师 在教学 时, 要 让学 生充 分感受 到 大 自然 的丰 富多彩 , 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爱好 , 增强学生学科
1 实验设计要 坚持 因地制 宜原 则
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 。如昆虫是小 学 生 常见 的最 易 引起 他 们 兴 趣 的一 类 动 物 。教 师 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 树旁 、 小河边 捕捉各种 昆虫 , 并将各 自 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 课堂 , 进行认真观察、 研究 , 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 同特征 , 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 目的。

术下草莓生长需求等 , 适时组织此类课题探讨, 带领
学生去周边郊 区踏青 ( 要 在注 意安 全 的前 提下 , 最 好
发动家长配合工作) , 这样既采摘了葡萄、 草莓, 又增长
了知识 , 可极大地培养学生 学科学 、 爱科学 、 用科 学的
的学科 。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 握基 础 知识 、 基本方法 , 培 养 学 生 的科 学 技 能 和能
1 . 1 实验误 差很大
一个’ 细索・根等。
3 改进 后 的 实验 方案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顶端, 用橡皮塞堵住注射 器的出口, 将细线系住注射器的活塞 , 然后用 弹簧 测力计拉着 细线 向外作匀速直线运动 , 测 出拉力 F;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 L, 用 注射器上标定的体积 V, 算 出活塞的面积 S , 即可 求 出大气 压 强 P—F L/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