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要求: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表现;(2)理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原因;(3)探究洋务运动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表格梳理、问题探讨、情境创设等方式学习、认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但也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2)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固守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

学习重点: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特点。

学习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过程:变动一:“瘦死的骆驼”——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合作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谈谈你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含义的理解。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变动二:“挣扎的帝国”——洋务运动的兴起[自主学习一]阅读、梳理教材:[合作探究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叙述了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19世纪六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19世纪末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民国政府统治的前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日、美等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陷入绝境。

本单元教学建议安排3课时。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一人大附中梁月婵【本课分析】鸦片战争后,质优价廉的洋纱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后,逐步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随后,洋布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6题。

【备课资料】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企业前期主要是军事企业,后期由于资金、燃料、运输等问题,兴办的主要是民用企业。

军事企业很明显就能够看到它们与封建势力的关系,而民用企业虽然表面上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实质上依然无法脱离与封建势力的关系,特别是它兴办的目的。

(一)洋务派军事企业的性质一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封建官营企业。

因为(1)这些企业所产生的船舰、枪炮、弹药,概由政府直接调拨军队使用,不计产品价格,更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2)生产经费全由国库按规定支付,企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来的资金内部积累;(3)其兴衰决定于政府拨款的多少,不取决于市场需求或企业的内部管理;(4)从企业管理来讲,每个工厂像一个衙门,大小官吏成群,他们分别掌握经营管理权。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主题内部的知识结构如下:根据上述示意图,我们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纺织分离,这就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洋务运动兴起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而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又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环境下产生与发展的,这就决定其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本主题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下图:由图可知,纵向看,本主题上承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下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横向看,本主题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分析本课纵横古今中外,概念性强,对正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高一学生而言,认知上存在很大困难。

照本宣讲,不但枯燥乏味,也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能让学生在真实感悟中深刻理解历史。

如果在遵循教材所选择、所呈现的基本史实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新情境,将故事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通过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了这样的理解:本课知识的内涵就是“一个变动”。

“变动前”即指鸦片战争中国固守传统经济结构,“变动中”即指自然经济的解体。

“变动后”指自然经济解体影响下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相关材料,设计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悟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的曲折过程和近代中国农村生产生活的变迁,体会近代企业的艰难起步。

二、课程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设计9: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设计9: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点同步解读1.全面认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涵“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洋务运动”是一些开明的官员在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深深认识到外国生产技术的先进性,提出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并确实加以实践的运动。

但是这场运动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其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正处在同治和光绪年间,所以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

洋务运动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更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同时当时正是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因此,可以说当时清政府处于内交外困的窘境中。

为了摆脱内交外困,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开展了30年的洋务运动。

主要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

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特点及其性质: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不参与市场流通,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

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2)创办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是为了满足清王朝的需要而创设,使一些特殊的企业,产品不是商品,不需要经过市场,但是发展到后来,这些军事工业的原料供应、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运输方面产生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从70年代中期又开始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

特点: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

例如,张之洞从英国引进的全套纺织设备。

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教学设计《历史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 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

《考纲要求》: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认知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史实,分析探究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辩证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案教学,采用情景教学、自主学习、分析、讨论、看图、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全面、客观、辩证的认识列强的侵略给中国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变化 让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经济结构的变化 ②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的兴起。

2、教学难点:①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②民族工业的特点;③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学案辅助教时:1课时导入新课:请将下列史实用一段话联系起来(通过图片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应用所学知识。

引入新课)西方国家经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对外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冲击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中国被迫走向近代化。

补充:什么是近代化?现代化:(又叫近代化)表现为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过度:中国是如何开启近代化的呢?其冲击表现为新课讲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变动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板书)合作探究一: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解体的原因表现或影响传统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①男耕女织(耕织结合);②自给自足;③以家庭为单位;变动二:自然经济的解体解体原因: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破坏性和建设性)内因: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展示材料: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教学设计6: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设计6: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知识梳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历史纵横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导学1:鸦片战争后,英国如何对中国实施经济侵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手工业者,英国的经济侵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农民,英国的经济侵略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从根本上说这是怎样的变化?答:倾销商品(洋纱、洋布)、掠夺原料(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破产失业;破产成为流民乞丐、被迫把农副产品投入市场、购买洋纱洋布、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奠定了基础。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策略: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讲授与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知识;
(2)针对难点内容,通过设疑、解答、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3)注重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4)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2)强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3)提出问题:“如何正确看待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成就与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优质课教案_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优质课教案_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材分析】在必修2模块课程中,本课上承本单元《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近代中国的变化就是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产物。

下启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同时,在整个高中历史课程中,本课上承必修1的《鸦片战争》,实质分析的是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制度、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表现,理解外国的经济侵略是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

通过学习能够辩证地看待列强的经济入侵对中国近代化发展起到的作用。

(2)掌握洋务运动的科学概念,认识其作用,并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3)通过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创办的近代民族工业的概况,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原因,理解其发展概况,归纳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且总结其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先学”——课前预习提供预习学案,书面材料、参考书目、网站,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后教”——情境体验式教学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并结合学生发现的问题,充分准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论从史出的治学方法,透过现象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兴办近代工业的一些企业家的事迹,感受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民族危难之时,有识之士为救国自强而不懈奋斗的进取创新精神。

总结早期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得启迪与智慧,激励自己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使学生认识到被动卷入世界潮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教材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本课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中国古代自然经济产生与发展,下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救亡图存运动提供了前提。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通过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已对中国近代政治史有所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指导阅读历史资料与图片,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四、学法指导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重难点1,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2,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七、边讲边练1、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

”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 ) A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B 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C 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D 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所谓的“内外交困”指的是(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表现:a “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 b 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影响:。

第九课完整教案

第九课完整教案

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入: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那么请同学们回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经济成分是什么呢?生:自然经济师:是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居于统治地位,当然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可是这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却十分缓慢,发展缓慢的原因大家还记得吗?生: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师:在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者采用政治手段极力的阻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维护封建的自然经济,使中国的经济逐步落后于西方,随着近代史的到来,中国进入到了被奴役、侵略的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动,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师:请同学们回忆近代中国的起止时间是哪年?生:1840——1949师: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历史进入到近代史阶段,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0页的历史纵横的内容,结合正文部分,分析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有哪些?1、表现:师生互动:(1)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在这样的表现下,证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正在逐渐被打破。

师:那么导致自然经济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原因生:……师:(1)鸦片战争后,大量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总之,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成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最重要的直接原因。

师: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3、影响:师:大量的优质价廉的洋货涌入中国是否给中国农民带来幸福生活?长期依赖自然经济生存的农民在这一巨大的历史变化中束手无策,因而纷纷破产,许多人沦为乞丐或难民,这就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一定的原料,商品市场。

自然经济解体过程是农民又一苦难历程的开始,但我们应当看到这实质上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激烈碰撞后衰落的反应,也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历史进程,因而是历史的进步。

第9课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设计(1)
广州市增城中学单国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主要教学方式:“导——学——练”的教学方式(问题引导——阅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练习巩固)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及自制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四、主体教学板书
(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3、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二)洋务运动——“洋务经济”的出现
1、时间
2、背景
3、主张
4、根本目的
5、代表人物
6、具体实践
7、洋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性
局限性(失败原因)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2、早期企业
3、意义
课堂小结内容小结
1、投影展示动画图表《中国近代经济结
构变动》饼形示意图。

2、展示变化过程的图式:
1、认识中国近代变动
后的经济结构,并认识
到自然经济仍然处于
主体地位。

2、通过图式指出列强
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
更直观
地对本
节课内
容形成
整体性
把握。

教学设计1: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设计1: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知识梳理】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的涌入。

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中国农家的“”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列强操纵中国农副土特产品的出口,减少了他们在农业经济中的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

2、表现:(1)“纺”与“织”分离(2)“织”与“耕”分离3、影响:瓦解了中国的,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二、洋务运动1、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一些官员主张,再不改变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

2、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和张之洞为代表。

3、运动内容(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2)、19世纪70年代起,打出“”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3)、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开始筹划海防,建立、南洋、三支海军。

(4)、创办等一批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创办企业(1)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的、李鸿章创办的、左宗棠创办的、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等。

(2)、民用工业主要由李鸿章创办的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和湖北织布局。

5、运动结果: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清军在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6、影响:(1)引进(2)对外国(3)对本国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前提条件:中国社会的逐步解体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2、主要原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在所设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3、发展情况: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其代表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知识梳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原因:。

2.表现:。

3.影响:一方面中国沦为了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也同时瓦解二.洋务运动.背景:。

2.重要目的:。

3.时期:。

(19世纪60-90年代)4.口号:。

5.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

6.活动:①前期兴办以“”为旗号②后期兴办以“”为旗号③筹划④创办新式学堂7.失败标志:8.积极作用:引进了培养了在客观上刺激了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对本国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2.时间:3.分布地区:4.代表企业:【重难点突破】“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

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

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

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第10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考点梳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业完成,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表现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讨论主题: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3.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汇报。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学习心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教师强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注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1.必做作业:
(1)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资料,教师提出问题:“近代中国经历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生思考: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思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外因素,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教师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
(2)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简短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交一份300字左右的思考报告。
2.选做作业:
(1)收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史料,如图片、文字、视频等,制作成PPT或小册子,与同学分享。
(2)选取一个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份500字左右的案例分析报告。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概览]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习目标:1.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表现。

2.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3.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概况以及影响。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易混点)2.从近代化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了解西方侵略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变化。

(重点)3.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民族工业的基本特征。

(难点)[知识梳理]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先后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1)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丝、茶等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3.影响(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二、洋务运动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1)中央:奕。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3.活动4.结局: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1)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的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背景(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人物: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

3.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利川市第五中学_一_年级历史_学科集体备课教案第9_次教案课题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晚清经济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时数 4 主备课人向成龙审核人高一历史组授课时间班第周星期第节课班第周星期第节课课型新授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近代化的起步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含学法指导内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学案9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晚清经济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根据教材归纳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变动之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变动之二洋务运动的出现变动之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生产逐渐走向商品化。

)(一)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如《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开放通商口岸等),向中国倾销工业品、购买农产品,一卖一买,破坏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一织一耕,一要买(布),一为卖(丝、茶等),与市场发生密切之联系。

合作探究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直接、根本原因);2、中国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3、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4、个体小手工业生产落后。

5、资本主义萌芽。

(二)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材料包世臣(1775-1855)《安吴四种》:“淞太利在棉花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淞太布市,削减大半。

”《嘉定县志》:“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自洋布盛行,土布日减,计其新赢,仅得往日之半。

”自主探究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表现:1、“纺”与“织”分离,2、“织”与“耕”分离(倾销商品,传统手工业破产)(第一步:“自纺、自织”的破坏,家庭手工业由自给自足走向破产)3、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掠夺原料)(第二步:个体农业由自给自足走向商品化)4、劳动力的转移归纳提升“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重大标志,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催化剂。

历史必修第9课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历史必修第9课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历史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榕江县民族中学历史教师:江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清楚自然经济的概念,弄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分析洋务运动的内容,如何从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

3、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通过观察地图,明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看图、问题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同时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难的: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法:看图、问题探究、图表法、自学展示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教学视频(1分钟)二、讲授新课(一)、展示本课的课堂达成目标:•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是什么?表现是什么?有何影响?•2、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目的是什么?•4、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内容主要有哪些?•5、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6、如何评价洋务运动?•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和原因是什么?•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及分布是什么?有何特点?•9、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机构发生了哪些变动?(二)、发放本课的导学案,安排12分钟,让同学们在相互讨论中自学完成导学案。

教师利用这个时间辅导学生和在黑板写出本课的板书。

(三)、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预计5分钟)1、向同学们介绍自然经济的含义: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

它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

 (2)识记洋务派代表;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和影响。

 (3)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4)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文资料,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2)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短剧,从表演中得到启示进行问题探讨. (3)通过辩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灵宝二高历史组尹晓玲
一、教材分析
(一)从宏观看
本课上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下启中国百年近代化的历程。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世界潮流对东方农耕文明的冲击背景下,以“变动”为核心,体现经济结构转型的艰难。

(二)从微观看
本课的讲授主要存在四方面困难。

一是教材容量大,需语言精练、大胆取舍、突出重难点。

如洋务与洋务运动概念的区分;洋务运动的主张、失败根源、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条件等。

二是本课概念较多,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

如自然经济、近代化等。

三是经济史内容枯燥,不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培养学生方法和思维难。

如洋务运动的评价要体现一分为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创设情境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等。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存在三大特点:
(一)从认知能力来看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学习方法单一,知识储备不足。

(二)从学生性格来看
高一学生有活力、有激情,但学习仍以“兴趣”为主,对教师要求高。

(三)从教学级别来看
公开课上,学生心理易紧张,能否抓住教学机遇至关重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史实。

2、理解洋务运动、近代化等概念。

3、掌握并运用洋务运动的主张、失败根源、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条件、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体会工业文明的冲击;进而运用教材、材料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外资入侵的双重作用。

2、运用近代化史观解读洋务运动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其对中国经济近代化重要意义;
领悟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探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重点难点
(一)、重点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及知识误区
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二)、难点
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五、教法学法
师生互动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深化
六、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男耕女织,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形象生动,调动学生兴趣。

(二)展示本课课程标准及重、难点
(三)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填空部分(6至8分钟)
(四)新课教学
一、变动一:外商企业的出现
设计意图:展现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冲击,理解“变动”之源。

教学过渡:看教材子目,还有哪些变动?
二、变动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教师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主要原因、表现、影响。

教师点拨:1、外资侵略方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
倾销商品——纺织、耕织分离——非男耕女织
掠夺原料——农产品日益商品化——非自给自足
3、知识误区:开始解体、逐渐解体、统治地位的表述。

教学过渡:外国的入侵,中国出现了很多与“洋”有关的生活用品和政治事件。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三、变动三:洋务工业的出现
设计意图: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故重点突出从内容上反映“近代”的含义,失败根源、影响。

概念辨析
“洋务”和洋务运动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1、背景(内忧外患)、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及主张主张、(中体西用)、
3、活动
教师点拨: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区别,近代指机器生产。

近代企业以获得利润为目的,采用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管理,有多种形式。

4、评价播放《李鸿章晚年自述》结合评价历史事件原则,分小组讨论洋务运动的影响及局限。

(3分钟)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近(现)代化史观
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

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

A 政治上: 民主化、法治化
B 经济上: 工业化、市场化
C 思想上: 科学化、理性化
D 国际上: 全球一体化
E 生活上: 城市化、现代化
教学过渡:洋务运动虽然没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毕竟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在它的诱导下产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四、变动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创设情境:想一想,办厂需要哪些条件?教师点拨:政治环境(制度、政策、政局)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1、落实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穿越时空创设情境:如果你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创办企业,你会选择什么地点?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可以参考哪些企业?将面临什么困难?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分布图,学生归纳2、分布地区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a.经济基础好b.交通便利
c.便于引进机器
d.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3、结合课本P42页历史纵横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地区分布不均衡。

(3)采用机器生产等。

教师点拨:4、民族工业艰难发展原因及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具有双重性。

(五)本课小结:电脑呈现知识结构
知识运用随堂检测:
1.近代中国,自然经济最早解体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明清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 B.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C.受外商和洋务企业刺激 D.洋务运动的诱导
3.小明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

”这家公司的性质是()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4.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

”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5(2016·海南)
材料一:
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曲线图
材料二: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其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源,在此乎?”
1、根据材料一,洋务运动的结局如何?
2、根据材料二,中日学习的内容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三十年后”的强弱之分体现在什么事件?说明了什么?
课后探究: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命运如何呢?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