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古碉

合集下载

走进神奇迷人的“千碉之国”——丹巴

走进神奇迷人的“千碉之国”——丹巴

走进神奇迷人的“千碉之国”——丹巴作者:江福全来源:《老友》2005年第10期世界地理地质权威杂志SPOT称誉这里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最独特的地形地貌”。

这里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历史文化“活化石”的梭坡古石碉群;有闻名全国各藏区的四大神山之一的“墨尔多神山”;还有集雪山、森林、海子、温泉、草甸于一体,人称“童话世界”神奇自然的风光;更有享有美誉的“千碉之国”嘉绒藏寨风情……这,就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

丹巴,是嘉绒藏族风情文化的中心,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大门,东可进入大九寨环线,西可进入香格里拉环线。

大、小金川河在这里交汇,汇合而成举世闻名的大渡河,挟带着康巴汉子的热情与羌藏女儿的温柔向南奔流而去。

数千年前,嘉绒藏族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罕见的石室建筑文化,自古这里便有“千碉之国”的美誉。

据悉,曾经有颗法国卫星拍到一张有五条江河呈辐射状汇合的图片,他们觉得这个汇合处一定不同凡响,便在全世界寻找。

最后,他们找到了这个神秘的地方——丹巴。

五条江河汇集、五座大山环抱、五万多人口、五种不同的方言……在丹巴这片美丽的大地上,群峰高耸,河流湍急,森林密布,草原辽阔,以及众多的冰川、湖泊、温泉等有机地组成了这里独具特色、雄伟绮丽的自然景观。

深厚的文化积淀,秀丽的山水,养育了丹巴一代又一代的玉雕佳丽。

因此,丹巴又称“美人谷”。

这里不仅出美女,而且这里“无处不是景”。

在丹巴的高山峡谷、山川河流、崇山峻岭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华山的险、泰山的雄、黄山的俊、衡山的奇、峨眉的秀、青城的幽,而黄河的激浪险流、长江上游高原的旖旎风光也全都兼容其中。

在丹巴境内深藏着众多造型美观、风貌古朴、鲜为人知的乡土民居。

如此丰富多彩、古朴典雅的乡土民居资源,是中国乡土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

数千年来,这些乡土民居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尤以甲居、布科、梭坡薄角顶、中路等地最为集中和突出。

我们选择了甲居这个嘉绒藏族的村落,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探寻这个神奇美丽的“王国”。

丹巴旅游攻略

丹巴旅游攻略

丹巴旅游攻略丹巴景点介绍丹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风光神奇美丽,“天然盆景”、党岭风光,集雪山、森林、海子、温泉、草甸于一体;墨尔多神山,纳山、水、林、崖、洞108圣景于一炉,是休闲度假、探险旅游、回归自然的最佳去处。

东谷八美,巴郞山以西,让你领略不一样的高原之美,视野开阔,夏季满目翠绿,繁花似锦,而到了10月底则杨树一片金黄。

在清晨和傍晚时分,远处的山峦和田园村寨又在阳光下变换着奇妙的光影魔术。

古碉是嘉绒地区藏民族先民们的建筑杰作,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

丹巴县有“千碉之国” 的美誉,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两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处耸立着无数的古碉建筑。

据资料介绍;鼎盛期的丹巴碉楼不下3000座,一个大的村寨即有百余座。

试想当初在深切河谷两岸,密密麻麻林立的碉群,其气势是何等的壮观!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县境内仅存古碉166座,主要分布在梭坡、蒲各项、中路,其中梭坡84座、蒲各顶29座,中路21座,其余各乡散存32座。

现存古调最早修建于唐代,最迟为清朝增定大、小金川之时。

古碉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历经战争和风雨的剥蚀、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有的久已偏倚,却不倒塌,有的甚至弯曲如弓,自成奇景,其建筑艺术堪称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古碉为片乱石夹泥砌成,棱角笔直,墙面光滑,下宽上窄,面随高度增加而内收。

古碉一般高20余米,最高达50m,内建楼层十余层至二十余层,每层可容纳10余人,每座碉容纳百余至二百余人。

这些古碉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从形状上可分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三角碉。

但以四角碉为主。

从功能上可分为家碉、界碉、寨碉、风水碉、烽火碉、官寨碉,军事防御碉、通讯预警碉等。

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战争期间,由于当地碉堡林立,清军久攻不下,于是将一批俘虏和工匠带到北京香山专门修建这种碉堡以供研究、演习攻击战术,因此至今在北京香山仍然保存着一些同样由片石砌成的古碉而当时的俘虏和工匠也便留了下来,他们的后代在房屋建筑上还保留着部分嘉绒藏族民居的特点.古碉是嘉绒藏族先民高超精湛的片石砌墙技艺的典型代表,曾有历史学者根据林立的碉群,作出了“疑其碉群即嘉良古都”的结论。

四川丹巴介绍

四川丹巴介绍

让视觉在古碉里歇歇脚——四川丹巴介绍秦汉时是西羌领地,唐之后被吐蕃所据。

古称“嘉莫查瓦绒”,吐蕃语中,“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绒”是指河谷,今天的嘉绒藏族就源于这个词。

多年来深藏于横断山脉之中,近几年来才为人所知。

鲜为人知的古村寨在油画般的丛林里若隐若现;造型别致、高低错落的神奇古碉,矗立在充满灵气的山谷之中;壮美的墨尔多神山脚下巴底美人谷让世人惊艳……这片古老土地注定会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朝圣地。

关注:中新网丹巴11月17日电(霍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距“五一二”汶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很近,地震发生后,这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除极少数古碉被震坏以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古碉保存完好。

景点信息地址: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

交通:1、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经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塔公草原、八美草原,行程约15小时,沿途好看又好玩,但此线过康定后需翻过海拔4347米的折多山,建议体质弱的游人选择下一路线。

成都新南门汽车站乘车到康定,7:00—14:00,每小时一班,票价110元,需7—8小时。

康定汽车站转乘到丹巴的汽车,每天8:00一班,票价43元,路程100多公里,需6小时。

2、从成都沿317国道,经都江堰后向西,经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小金县至丹巴,全程345公里,均为一级柏油公路,沿途海拔起伏高度为500—3200—1780米,若不在中间的景点停留,8—9小时可抵达丹巴。

成都白果林汽车站每天6:00有发往丹巴的班车,成都茶店子汽车站每6:30,7:00有两班发往丹巴的班车,票价71元,路程351公里,需10小时。

旅游小贴士最佳旅游时间:每年春季(6月)及夏秋季(9-10月)。

当地气候:丹巴属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2 ,一月均温4.4 ,最热月(8月)均温22.4 ,无霜期316天,年降水量600毫米。

美食推荐:丹巴在饮食上兼有四川风味和藏族风味,有不少川味饭馆,其中冷锅鱼很出名。

丹巴美人谷

丹巴美人谷

丹巴美人谷概述美人谷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古老的康巴地区,大金川、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和大渡河五条河流交汇之地。

康定的汉子,丹巴的美女,是四川省甘孜州最著名的人文景观,康定的汉子雄如山,丹巴的美女美如水;丹巴,一个未开垦的旅游处女地,不仅有奇特的自然风光,更有纯朴、美丽的人文景观,他们还未完全开放,这不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吗?在这里雪山、草原、海子、温泉、大河、藏寨、碉楼、喇嘛寺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样!美人谷不是得自想象,而是产生于时间与空间某种神异的结合,在一片花海中,古老的碉楼倔强地耸立,暗示着时间的悠远。

在丹巴可以寻访到五六千年以前的墓葬群,以及新石器时代遗址。

丹巴境内的墨尔多山是嘉绒藏区最著名的神山。

神山周围被65座山峰环绕,绚丽多姿的景色美不胜收,围绕着这些美景,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许多年前,一只凤凰飞到了墨尔多山,随后化成千千万万美丽迷人的美女,于是墨尔多神山下便成了美女如云的地方,最著名的美人谷代表是旅日川藏歌手阿兰·达瓦卓玛。

大凡“美人谷”的女孩,不管身在乡村还是走出大山,几乎不施粉黛,不用华丽的衣饰去装扮。

她们不怕风吹,不惧日晒,艰苦的体力劳动之余,稍加梳洗,便气韵毕现,曲线天成。

天生的冰肌玉肤似乎永远含烟凝碧;瘦长而丰腴的体态似乎永远婉转有致,劳动的打磨没有使其粗糙、变形,反而更增加了健美的必备要素。

当然,她们并不拒绝盛妆包裹,天生丽质衬以时代包装,更凸现其佳人原质。

丹巴出美人,可能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水土、种族有关系。

丹巴的美女往往小学毕业就被外地各单位预订了,分布在省内外。

美人谷最著名的是距离县城约30多公里的巴底乡邛山村,邛山村有无数漂亮的藏寨相连而成,从巴底乡政府往一条山谷上行10多公里就可到达。

丹巴,新兴的旅游胜地,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中国选美”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雪山、草原、海子、温泉、大河、藏寨、碉楼、喇嘛寺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样,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多,想去的话可要快啊!代表人物阿兰·达瓦卓玛,是一位中国藏族女歌手,活跃于日本流行乐坛,生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美人谷,现为日本音乐公司avex旗下艺人。

散文:寻访丹巴美人谷

散文:寻访丹巴美人谷

散文:寻访丹巴美人谷散文:寻访丹巴美人谷丹巴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或许是第一次听说过,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几千年来如独自闪耀在四川西陲。

她坐落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东大门。

丹巴县城距州府康定134公里,距省会成都368公里。

当她第一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人们是惊叹,从此她有了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之一,人间的天堂,世外桃源,有“美人谷”和“千碉之国”等等称呼。

我第一次听说丹巴的,朋友那里得知的,他说丹巴美女如云,石雕如林,文化神秘,是人间的仙境。

从此丹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

我乘坐中巴车从成都出发,途经都江堰、卧龙自然保护区,翻过积雪的巴朗山,四姑娘山,小金。

近8个小时的旅途奔波,虽然时间有些长,但是蓝蓝的天空,油彩花在广阔的田野中盛开,杜鹃花在山上灿烂的笑着,蝴蝶和蜻蜓在空中飞舞着,还不时能听见蜜蜂嗡嗡的采蜜声,伴着哗哗的流水声,如此美丽的风景,让我完全忘却了旅途的疲劳。

沿途的风景是如此的美丽,丹巴自是不消说了,于是我在心里呼唤这美丽的“女儿国”快快的到来,好让我一饱你的万种风情。

丹巴美女谷导游说这次来刚好遇上赶庙会的时候,所以我能遇上许多美女,要不然时很难看到的。

她们美若天仙,一个个皮肤白嫩、相貌端庄、气质高雅。

她们上身着半长衫,腰束美丽的花带,在下装前后穿条围带,后方是一条加宽的围裙,全身颜色以黑色调为主,在饰以红、黄颜色,据说是她们向往自然。

而红、黄色则是她们皇族高贵血统的象征。

头戴帕绣,帕绣四角绣有美丽的花朵,帕绣边上是彩色的图案。

在颈上佩戴上了藏珠。

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她们舞袖红杉,含羞带笑,热扑扑的脸庞艳若桃花,更显美丽。

看着一个个从我身边走过的丹巴美女,我心里子在沉思,沉思为什么丹巴的女子个个如此美丽?1、美丽的传说丹巴出美女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有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许多年前,一只凤凰飞到了墨尔多山,落地后化成了千万美丽迷人的少女,于是,丹巴便成了美女云集之地。

另外传说有东女国和西女国两个女儿国,而东女国就在今天的丹巴。

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1、川西古镇民居: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上里古镇。

2、川西藏寨:甲居蔵寨、梭坡碉楼3、成都:宽窄巷子、博物馆通过对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考察,重点了解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规划、建筑的空间结构布局、建筑材料、建筑细节、建筑装饰等等,并通过实地的考察与生活体验,充分了解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的关系,比较川西民居和川西藏寨与中原民居的差异化并总结其特点。

10月24日从武汉出发10月25日到成都10月26日至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考察10月27-28日至上里古镇考察10月29-30日至新都桥,考察塔公寺、塔公草原等10月31-11月1、2日至甲居藏寨、梭坡碉楼考察11月3、4、5日到成都考察宽窄巷子、博物馆等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四川川西考察日记时间:20xx 年 10月24日地点:武汉——成都的火车上日记内容同学们背着或多或少的行李开始了这次川藏考察之旅,我们的第一站是成都。

面对需要乘坐十九个小时的火车,同学们除了兴奋之外没有任何的倦意。

下午4:50我们坐上了火车。

看着飞速倒退的景色,我才意识到真正的旅行开始了。

时间:20xx 年10月25日地点:成都锦里日记内容坐了n长时间的火车,中午我们到达了第一站——成都。

简单的休息之后,我们去了锦里,一个为清末明初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

青砖灰瓦,还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创意小饰品,使锦里在保有古朴风格的同时增添了些许文艺气质。

成都印象——表面看似“陈旧”的城市,其实是这里的人对生活态度。

多一点对生活“悠闲”的享受,少一点对名利的追求。

时间:20xx 年10 月26 日地点:安仁古镇黄龙溪日记内容乘车早晨到达了黄龙溪古镇,这里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

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拄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

下午到达安仁古镇,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荿薂羇薇艿螃膅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莄肇荿葿莁莅羈丹巴地区古称嘉莫·查瓦绒,简称“嘉绒”,意为藏区四大峡谷之一的东女国气候温和河谷农区的人,习称嘉绒娃,是藏族重要的组成部分。

丹巴县历史悠久,嘉绒藏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民俗风情古朴动人。

众多的文物古迹,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嘉绒藏族,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形式多样的丹巴县锅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绒服饰以及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婚嫁习俗、传统节日、礼仪、丧葬习俗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特色突出的丹巴嘉绒藏族文化。

芇袇薈膃薅蒆薈一、县情简介虿肂羅蚅芈羂袂1、历史背景节蒂袄肀膂蚄蒇丹巴一带隋朝为嘉良夷地,唐属吐蕃,元为土司制,清设章谷屯,民国十五年(1926年)始设丹巴县。

中路古文化遗址及石棺葬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存在,说明大约在5000年以前已有藏族先民们在这一带定居。

历经频繁的战争,今丹巴县境及周邻众多部落居民与吐蕃士兵、移民,因长期的交往而同化、融合,最终形成具有地域和语言特点的嘉绒藏族。

芄肄薇节芁薆膆丹巴是嘉绒十八土司辖地最典型的嘉绒藏族文化的代表区,是嘉绒藏族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之一。

芄荿蒁肃螆羈莂2、区位条件羇蚁薁羆薆薁袂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的东大门,属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成都平原以西的邛崃山脉西坡。

地处大、小金川河下游,大渡河上游。

县境位于东经101°17′—102°13′,北纬30°23′—31°29′之间,总面积达5649km2。

螁莃肆莈螁蚄莄丹巴县公路交通网络较为发达,317国道经卧龙、小金四姑娘山、丹巴县再向西于道孚县八美接川藏线。

丹巴县城到成都345KM,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日隆关)距丹巴县城114KM。

瓦(斯沟)——丹(巴)路沿大渡河向南可达泸定县,刷(金寺)——丹(巴)路则沿着大金川河通向金川县和马尔康。

丹巴县境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除分别沿着县境内三条水系延伸的五条主干公路外,尚有通往各林区、矿山和乡、部分村寨的支线公路3、地质条件膄芅腿袁膁薃蝿丹巴县堪称“地质学天然博物馆”,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地层总厚度达16000余米,境内不同时代和成分的脉岩多达数万条,其中举世闻名的丹巴白云母矿,就产在伟晶岩脉中。

丹巴古碉的历史文化

丹巴古碉的历史文化

丹巴古碉的历史文化作者:冷雅梅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7期【摘要】丹巴县不仅拥有“中国最美的乡村”“中国景观村落”“东女国故都”等名片,还素有“千碉之国”的美誉,由此可看出丹巴碉楼的数量之多。

丹巴的碉楼除了数量庞大以外,其历史沿革、分布状况、造型类型、建筑工艺等都颇具代表性,更重要的是其代表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与棘手的保存问题也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丹巴;古碉;民族;嘉绒【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一、丹巴概况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属川西峡谷的一部分。

任乃强在《西康图经》(地文篇)中载道:“丹巴包括丹东、巴底、巴王三土司,与明正土司属鲁密二十四村,及旧囤地,命名丹巴,集三土司之首字也。

”丹巴1914年以三土司地置,属川边道。

丹巴境内山脉大多呈南北走向,山高谷深,垂直差较大,因此丹巴的气候、物种、语言、民族文化、生产劳作方式等多变。

丹巴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及历史文化都成为其特色的旅游资源。

其中,丹巴的“千碉之国”颇具代表,也是其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学术界众说纷纭的“嘉绒”,即居于丹巴县境内。

“丹巴”藏语意为“山谷岩城”,此地区的藏族,惯称“甲绒娃”,有学者称“甲绒”即“嘉绒”二、丹巴石碉的历史沿革追溯丹巴碉楼的历史,还需放在甘孜州历史大背景之下。

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古羌人中的若干分支,逐渐发展、演变为藏缅语族的各民族。

春秋战国之后,甘青一带南迁的古羌人与甘孜州本地人结合与发展,在康区称为“牦牛种”或“牦牛羌”。

汉代时出现地理概念的名词“徼外”——指这区域内的人民过着原始游牧、以麦为贵的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民族大融合时代到来,甘孜的古羌部落逐渐被同化,分散为附落,从历史上消失。

隋唐时西山诸羌兴起,丹巴为“西山八国”的嘉良夷地内。

《隋书·附国传》:“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国有水阔百丈,并南流。

”藏族学者德吉卓嘎集合岷江上游与大渡河沿岸出土的石棺葬的考古发掘材料,写成《试论嘉绒藏族的族源》一书,他认为嘉绒是《史记》所记载的夷民族的后裔,是以汉代的冉駹人(即戈基人)、隋代的嘉良夷为主体,在唐代吐蕃东进的压力下,融合当地羌人而成的一个族群。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丹巴县嘉绒藏族的历史与文化丹巴地区古称嘉莫·查瓦绒,简称“嘉绒”,意为藏区四大峡谷之一的东女国气候温和河谷农区的人,习称嘉绒娃,是藏族重要的组成部分。

丹巴县历史悠久,嘉绒藏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民俗风情古朴动人。

众多的文物古迹,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嘉绒藏族,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形式多样的丹巴县锅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嘉绒服饰以及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婚嫁习俗、传统节日、礼仪、丧葬习俗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特色突出的丹巴嘉绒藏族文化。

一、县情简介1、历史背景丹巴一带隋朝为嘉良夷地,唐属吐蕃,元为土司制,清设章谷屯,民国十五年(1926年)始设丹巴县。

中路古文化遗址及石棺葬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存在,说明大约在5000年以前已有藏族先民们在这一带定居。

历经频繁的战争,今丹巴县境及周邻众多部落居民与吐蕃士兵、移民,因长期的交往而同化、融合,最终形成具有地域和语言特点的嘉绒藏族。

丹巴是嘉绒十八土司辖地最典型的嘉绒藏族文化的代表区,是嘉绒藏族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之一。

2、区位条件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的东大门,属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成都平原以西的邛崃山脉西坡。

地处大、小金川河下游,大渡河上游。

县境位于东经101°17′—102°13′,北纬30°23′—31°29′之间,总面积达5649km2。

丹巴县公路交通网络较为发达,317国道经卧龙、小金四姑娘山、丹巴县再向西于道孚县八美接川藏线。

丹巴县城到成都345KM,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日隆关)距丹巴县城114KM。

瓦(斯沟)——丹(巴)路沿大渡河向南可达泸定县,刷(金寺)——丹(巴)路则沿着大金川河通向金川县和马尔康。

丹巴县境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除分别沿着县境内三条水系延伸的五条主干公路外,尚有通往各林区、矿山和乡、部分村寨的支线公路3、地质条件丹巴县堪称“地质学天然博物馆”,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地层总厚度达16000余米,境内不同时代和成分的脉岩多达数万条,其中举世闻名的丹巴白云母矿,就产在伟晶岩脉中。

丹巴县藏族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构成

丹巴县藏族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构成

Abstract: Danba, Sichuan is a major inhabited region of JiaRong Tibetan. Based on field survey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this paper takes Danba settlements as research object and applie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ults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such as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nthropology to explor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local s e t t l e m e n t s . Ta k i n g t h e M t . M o - E r d u o as a religious center, a space model of holymountain-public festival venue-villagefarmland-river is established in holymountains of each village. The village’s internal space model is divided into two forms: the chieftain village’s centralized settlement and ordinary village’s non-centralized settlement. Impacts on the space settlements by natural conditions, community history,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analyzed.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ultural Landscape; Rural Landscape; Human Settlement; Traditional Settlement Fund: Sponsor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Central Universities(NO. TD2011-28) and (YX2010-7)

基于藏族聚落乡村特色的城市设计初探——以丹巴县中路乡为例

基于藏族聚落乡村特色的城市设计初探——以丹巴县中路乡为例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54基于藏族聚落乡村特色的城市设计初探——以丹巴县中路乡为例◎蒋青颖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条件的改善,多数藏族地区参与到城镇化的过程中来,与此同时当地聚落特色也因此受到冲击。

本文将以丹巴县中路乡为例,从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出发,对丹巴县中路乡现有资源进行概况总结,提出丹巴县中路乡城市设计的总体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与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相对应的具体城市设计手法,为藏族聚落城市设计提供思路和想法。

关键词:藏族聚落;乡村;城市设计;中路乡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设计模板化、套路化,特别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对自身特色的保留,忽略传统文脉及场所精神的体现,使得原本千姿百态的城镇丧失了各自的特色。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条件的改善,多数藏族地区参与到城镇化的过程中来,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藏族地区的城市设计,保留藏区地域特色,传承民族文化,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

本文试图结合丹巴县中路乡藏区现状,尊重当地自然、人文等客观条件,对当地的城市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二、丹巴县中路乡概况及特色要素(一)丹巴县中路乡概况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的东大门。

中路乡距离丹巴县城9公里,经纬坐标为北纬30°54′,东经101°56′;平均海拔约2200m;村落集中坐落于小金川东坡半山腰处,总人口约2900余人,其中90%以上均为藏族居民。

中路,藏语意为“人和神向往的地方”,以墨尔多山为中心的嘉绒文化为主要特色,被誉为中国独有、世上罕见的美丽村落,曾被国家地理成为“中国最美藏寨”。

(二)自然特色丹巴县中路乡地理位置属于北半球亚热带气候区,由于县境地处岷山、邛崃山高山峡谷地区垂直气候带明显,因此除了低海拔地区保留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外,绝大多数地区仍受制于青藏高原这一整体大环境的影响,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

丹巴旅游超全攻略

丹巴旅游超全攻略

丹巴旅游攻略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美人谷”之称,是嘉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悠久,有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中路、梭坡古碉群;有天人合一,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的嘉绒藏族民居;有新时期时代古石棺群,土司官寨,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内涵丰富丹巴县的嘉绒民族风情,有不同旋律、不同情调、不同寓意的锅庄、嘉绒藏戏、嘉绒藏族多姿多彩的服饰,精彩的弓箭舞及赛马等传统文体活动,有顶毪衫和抢头帕等颇为独特的丹巴嘉绒藏族婚恋习俗,还有特色浓厚的传统婚礼和丧葬习俗。

丹巴旅游景点甲居藏寨藏寨面积约5平方公里,居住嘉绒藏族140余户,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

放眼望去,卡帕玛群峰,象一位慈母敞开宽大温柔胸襟,凭任山寨安然躺在怀中。

丹巴梭坡碉群梭坡乡175座古雕,最集中的是梭坡村,有84座。

藏式民居掩映在浓荫深处,只有一座座古雕拔地而起,在苍茫的暮色中显示着特有的苍劲和力感。

眺望整个梭坡,像凝视一幅很古老的图画,显得那么凝重而又宁静。

美人谷丹巴美女久负盛名,有“美人谷”之称的巴底乡邛山村则是丹巴美女集大成之处。

传说,当年西夏国被蒙古骑兵所灭,大批美女从甘肃逃到这里定居,因此才有了闻名中外的美人谷。

而美女代代不绝大约是受河流、山谷的滋养。

如果只为看美人,在丹巴县城就可以,据说美人谷的漂亮姑娘大多飞出深山了。

牦牛谷其间牦牛河水潺潺,清澈明亮,植被保存完好、品种繁多、林海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奇峰异石如“天然盆景”。

如果十月底或11月初到这里,有红叶,那景色相当灿烂。

中路藏寨历史悠久的古碉楼,古朴隆重的成人仪式,形式多样的锅庄舞,庄严肃穆的古藏戏,华美艳丽的嘉容藏服,妙趣横生的顶毪衫习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香脆可口的火烧馍馍,所有的这些又是如此活色生香。

敬天畏神的中路人是藏传佛教的虔诚信徒,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随处可见。

党岭或许是因为这里海拔较高的原因,每年10月上旬,党岭景区便笼罩在迷人的秋色之中,党岭温泉共两处,均位于党岭村南约4公里,温泉水终年不断,昼夜流量最高达3000余吨。

千碉之国 童话丹巴

千碉之国 童话丹巴

千碉之国童话丹巴作者:行走的强子来源:《远方的家》2015年第05期在四川甘孜峡谷地带,有这样一个深藏于横断山脉中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这里是历史上的东女国,这里有神秘的藏寨、古老的碉楼、壮丽迷人的风光、无限神秘的美人山谷、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这里就是素有“干碉之国”美誉的童话丹巴。

从丹巴回来已有一段时间,但当回归到拥拥攘攘的都市生活中,心就会不由自主地飘到那里,飘到那些自然淳朴的藏寨。

有人说,丹巴的美丰富而出乎想象,如一场奔来眼底的盛宴,让人目不暇接。

只有走进了丹巴,真正融入其中,才能从内心里感受她的美。

甲居藏寨,养在深闺人未识来之前就听驴友说,丹巴有四寨不得不去:甲居藏寨、梭坡寨、中路寨,当然还有美女如云的美人谷。

每一个寨子都各有特色,风景不一,因此,刚到丹巴,我们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有着“藏区童话世界”美誉的甲居藏寨。

从丹巴县城出发,沿着盘山路,行车大约四十分钟,当眼前的大河变成了小溪,我们终于来到了恍若童话世界的甲居藏寨。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这样评价甲居:丹麦是北欧的童话,而甲居藏寨则是中国的童话。

甲居在藏语里是“百户人家”的意思,甲居藏寨意思就是有百户人家居住的寨子。

但在我看来,甲居更像是甲级居所的意思,这里青山绿水,远离尘嚣,不是甲级的居所,那还能是什么呢?寨子完好地保持了丹巴的古寨风格,旧称碉楼寨房。

当地老人告诉我,碉楼和寨房,原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风格建筑,在时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

碉楼寨房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的,一侧还配有厢房。

但不论房屋和厢房如何建造,顶层外缘都环围着黄、黑、白三种色带,形成了甲居藏寨的一大特色,远远望去,甚为美丽壮观。

近年来,为了方便游人观赏寨子的全貌,当地在寨子的至高点修建了简易观景平台。

清晨,我们一行人跟着客栈主人兼导游格玛来到观景台,放眼望去,一座座红白相间的藏式小碉楼点缀在青山绿树间,像极了童话故事里的小屋。

丹巴

丹巴

嘉绒风情----丹巴印象丹巴县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的东大门, 距成都348公里。

2001年法国SPTO卫星从十万米高空拍下了一张神奇的地形地貌图,5条河流,5座大山构成了一朵梅花在地球上旋转,这朵地球之花就是丹巴。

丹巴地区古称嘉莫。

查瓦绒,简称“嘉绒”,是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丹巴县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神奇美丽:天然盆景牦牛河谷、天堂般的党岭风光、享誉藏区的墨尔多神山;民俗风情独特:独具特色的嘉绒藏寨民居、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一群群古碉、风格迥异的锅庄舞、独特的美人谷女国风情。

这一切无不在诉说着古老的历史,传承着嘉绒文化的无穷魅力。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中国选美”中,丹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

在丹巴,人们都将其居住的村落称为寨子,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寨子由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组成。

一幢一幢外形美观,风格统一的寨房依着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其中,甲居藏寨,号称中国最美的山村之一。

甲居,藏语意指“百户人家”,这个村寨有175户人家,全部建在高山坡上。

一户人家住一幢寨楼。

一般寨楼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远离群楼,孑然独立。

甲居民居的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

在二层以上的墙体刷白色或墙体原色与白色相间。

整个建筑物外形犹如虔诚的佛教徒盘腿正襟危坐颂经姿态。

造型独特、别致,极富层次感,且色彩明快、鲜艳,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等互为衬托,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每年春节前夕,寨房主人们依照传统习俗,对房屋外墙粉刷一次,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喜庆,黑色代表避邪,经过这样的粉刷,百年老屋不断焕发出新姿。

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伴着时有时无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随之展示在你的眼前。

丹巴的“千碉之国”之名早在唐代就有记载,全县境内古碉随处可见,尤其在中路、梭坡更为密布。

新整理赞美丹巴藏寨优美段落 描写丹巴藏寨景色的好句子

新整理赞美丹巴藏寨优美段落 描写丹巴藏寨景色的好句子

赞美丹巴藏寨优美段落描写丹巴藏寨景色的好句子赞美丹巴藏寨优美段落描写丹巴藏寨景色的好句子第1段:1.美丽的甲居藏寨,漫山遍野的桃花绽放,白色的房子上,五色经幡飞扬,从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片净土,村子藏在世外犹如彼岸,独享人间快乐。

丹巴藏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藏民有显著的不同,他们不像其它藏族一样生活在高海拨地区,丹巴的海拨仅为2000米左右;丹巴藏族也不像其它藏族一样靠游牧为生,而是更像汉族靠农耕为生,所以他们的藏寨才修得如此漂亮;丹巴出美女,丹巴女孩浓眉大眼、笑容甜美,每当我端起相机面对一张张美丽的面孔时,她们妩媚一笑,深色瞳孔如清澈海底,诱人纵身而跃。

2.丹巴县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旁,与道孚、康定县和阿坝州小金、金川县接壤,全县总全面积5649平方公里,辖一镇十四乡,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15个民族共5.7万余人。

丹巴县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等汇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发源或流径处素有岩巅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称。

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落棋布,森林无边无际,当地藏民族把这种特征括为山顶积雪皑皑,山腰树林葱葱,山脚海子粼粼。

是一个深藏于横断山脉中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壮丽迷人的风光、无限神秘的美人山谷、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独具一格的古石碉楼、多姿多彩的风情,惊现出丹巴的神奇和美丽。

3.丹巴藏寨,在中国最美的古镇古村中,丹巴藏寨名列第一。

丹巴,西距成都348公里。

在当地,人们都将其居住的村落称为寨子,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寨子由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组成。

一幢一幢外形美观,风格统一的寨房依着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与周围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的乡村画卷。

4.丹巴以藏寨、碉楼、美女著称。

康定的汉子,丹巴的美女,这些美丽的姑娘据称是古西夏皇族后裔,据史书记载,西夏王朝灭亡时,有大批皇亲国戚、后宫嫔妃从遥远的宁夏逃到山美水秀的丹巴,故而也有丹巴美人谷。

带你走进中国58个最美的古村落(南方篇)

带你走进中国58个最美的古村落(南方篇)

带你走进中国58个最美的古村落(南方篇)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最小的社区单位,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而古村落更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地不断加快,乡村村落以及它所附有的历史价值、文化特性已经或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瓦解和消失。

与此同时,那些数量很少的幸存至今的古村落却已然成为稀缺的旅游资源。

回归本真,回归乡情,业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向往与追求。

古村落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中国居民旅游的新热点。

因为头条号对文章篇幅(正文字数和图片数量)的限制,所以本专题分为北方篇和南方篇同时发布。

接下来,就让我继续来为你介绍中国南方43个最美的古村落吧(排名不分先后):第四十三位:章堰村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

始建于北宋时期。

以市河章堰泾两侧,尤其是北侧老街及西街为核心地带。

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民居主要集中在这一片。

在市河章堰泾及支流上还横跨着三座古桥:金泾古桥、汇福古桥、兆昌古桥。

明清时期,章堰商业盛极,商家百余,门类齐全,各业兴旺。

民间素有“金章堰,银重固”之说。

前不久,著名的意大利设计网站Designboom发布了全球“十佳博物馆及文化中心”榜单,中国共有4家上榜,以老房子里“长”出新房子为特色的章堰文化馆位列其中。

第四十二位:莫洛村位于四川省丹巴县梭坡乡。

属于丹巴嘉绒西藏。

古时是东女国的中心地区。

至今还保存了众多的女国时期古碉建筑,分为家碉与寨碉两种。

寨碉从功能上还可以划分为界碉、烽火碉、要隘碉和风水碉等。

当年红军长征北上途中,曾在这里驻扎。

第四十一位:迤沙拉村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

始建于明朝时期。

历史上是古南丝绸之路拉乍古渡的一个驿站,因长期的多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独具特色、蜚声中外的理泼民俗文化、建筑文化、谈经古乐。

是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中国第一彝族自然村”。

主要景点有:彝族山寨、古驿道、诸葛大营等。

丹巴古碉导游词

丹巴古碉导游词

丹巴古碉导游词
丹巴古碉,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境内,是一座保存完好、历史悠久的古代民族建筑。

游览丹巴古碉,可以了解藏族建筑文化,感受古代建筑精华,领略藏区神秘的文化气息。

丹巴古碉建于明末清初时期,它高7层,其中3层为石碉,4层为土碉,结构密实,极为坚固。

整个建筑高约48米,是一座典型的气派庄严,造型古朴的综合性建筑。

在古代,碉堡是藏族士族以家族为基础所建的一种文化传承载体,既是藏族人民安身立命的居所,也是他们履行宗教信仰义务的场所,古碉更是蕴藏着丰富的藏族文化。

古碉内部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碉楼中央的“大藏经堆”,是藏经、经书等文物的集中地,供人观看。

大藏经堆中有望远镜,可以俯瞰丹巴县城的美丽风景。

此外,碉内还有一些藏族祭祀物品、历史文物等珍贵文化遗产。

游客在古碉内游玩时,千万不能触摸、擦拭或攀爬古物,更不能随意乱扔垃圾,要尊重古碉文物历史文化,爱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丹巴古碉周边,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如蜀南竹海、八角山、喇嘛寺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蜀南竹海是一个知名的竹类资源基地,八角山则是丹巴最高的山峰,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丹巴县。

至于喇嘛寺,则是藏传佛教的一个崇高的圣地,供奉着赫赫有名的“金刚经长老”。

总而言之,丹巴古碉是一个值得游客前来体验的文化旅游胜地。

除了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外,走出碉堡,还能欣赏到大好河山的美景,感受藏族神秘的文化气息。

游客们只需要遵守文物保护规定,尊重古物、爱护环境,就能真正地体验到这份珍贵的藏族文化。

丹巴中路藏寨传统民居建筑研究

丹巴中路藏寨传统民居建筑研究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24丹巴中路藏寨传统民居建筑研究◎邓巍婷摘要:文章实地调研了丹巴中路藏寨民居建筑,总结民居建筑从整体布局到立面造型、空间布局上的特征,同时对比了当地古老民居与新建民居建筑形式,去发掘这些跨越时代的民居共同特征,从而探讨这些特征背后体现的嘉绒藏族文化内涵,以期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中路民居可以通过保持独具特色的建筑特征,来使得嘉绒藏族重要的文化得以延续下去。

关键词:中路藏寨;嘉绒藏族;传统民居;空间特征;文化中路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这里有依山就势布局的传统藏式民居建筑群,其中穿插伫立着历史悠久的古碉群,共同沐浴在阳光下如诗如画的美景被冠以“中国最美乡村”的称号。

中路藏寨是一个嘉绒藏族村寨,其村寨布局形式、传统民居造型、空间都具有嘉绒藏族民居的典型特征,通过对中路藏寨民居建筑的研究可以挖掘出其背后丰富的嘉绒藏族传统文化。

一、丹巴中路藏寨布局特征图 1中路乡区位图图 2 中路藏寨鸟瞰图嘉绒藏族聚落选址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山麓河谷型、山腰缓坡型、山间台地型、山顶高地型[1]。

中路乡位于小金川河谷东岸的平缓台地之上,是属于山间台地型选址,整个中路乡包括基卡依村、克洛依村、呷仁依村等几个村寨,村寨以组为单位依山就势自然地散布于山谷台地之上,选址上具有依山傍水、避风向阳等特征,与大金河对岸的两个村寨遥遥相望。

我在此次调研过程中从1号观景台的位置眺望了当地居民所说中路乡最美的一面并观察了其布局形式,村寨中的民居均是独栋式布局,随着山坡起伏高低错落地散布于良好的植被丛中,且多数民居都在一旁拥有自用耕地农田来满足家庭生活需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独栋式民居较为分散的布局形式。

此外,在整体布局上还有独具特色的古碉楼穿插建造在建筑群中,创造了空间上的制高点,丰富了藏族的空间层次。

二、中路藏寨传统民居特征中路藏寨是一历史悠久的古寨,其中一些住宅仍然完整保留着嘉绒藏族传统民居特征,比如有近700年历史的东坡波民居等。

探秘丹巴石文化

探秘丹巴石文化

. All Rights Reserved.

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远古的人类站在石头上,砍砸石头、打磨石头,用加工过的石头狩猎、耕耘。

从此之后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了新旧石
器的记载,向世人展示自然的奥妙和人生的哲理,人类从此之后才与其他动物真正的区分开来。

1989年至1990年,在丹巴县中路乡罕额依村经初试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出土的石器有打制和磨制的石斧,石刀、石锄、石锤和用水晶石磨制的细碎石器;该遗址上部经碳14测定,其年代为3500~3700年前左右,那时,丹巴境内就有人类就制作石头用具用于生产生活。

丹巴人民制作石器的技艺日趋完善,代代相传,现如今,在丹巴县的村寨里,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还在利用石器烹煮食物、修建房屋、制作器具。

①石磨②石熨斗 ③石灯盏④石三脚




. All Rights Reserved.
丹巴的气候为高山峡谷干热气候,适宜种植黄豆。

为了吃到香甜可口的豆腐,每个寨子至少都有几扇小石磨,一般的小石磨直径为34厘米,两扇石磨厚度在10余厘米。

石磨安放在一木架上,以清楚地看见打磨的痕迹,当地的人们在交易时还在使用这种最原始的称量工具。

笔者做了一次实验,它与现代最精确的称量工具相比每一百斤只有0.2斤的微小误差。

从此也可以一窥丹巴先民
.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