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苏科版
2. 熔化和凝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 熔化和凝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现象。
2.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
3.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实验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5.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
2.教学难点: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8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固态物质的性质及表征方法。
2.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
3. 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1:将石蜡块放置在温度计上方,温度计的刻度盘朝上,观察石蜡块的状态变化。
记录石蜡块变化的温度。
2.实验2:将水放在一个装有温度计的烧杯中,用烧杯夹夹好温度计,在热板上进行加热,同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对比石蜡和水的状态变化,讨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5. 练习(15分钟)通过讲解案例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理解。
6. 安全知识(7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正确的解决方式,并告知学生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研究能力。
但教师应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限制学生进行危险实验操作。
同时,教师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合理时间分配,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不要比赛,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与凝固》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与凝固》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关系。
3.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熔化与凝固》三、教学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实验中观察并准确判断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实验物品:水、冰块、香皂、蜡烛等。
–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六、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熔化与凝固》这一主题,并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目标。
2.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吗?步骤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过程1.教师通过实验展示水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2.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熔点和凝固点。
步骤三:实验操作1.教师分发实验用具和实验物品。
2.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关系。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提出新的问题或实验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实验能力。
步骤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提出相关练习题。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相关知识。
七、教学评价方法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和练习题来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是根据《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与凝固》的教学内容做的导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 (2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才学物理不久,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都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提问: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先说熔化,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呢?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怎样的呢?老师这里有两种固体,一个海波,一个石蜡,我们来用实验探究一下他们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进行实验,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各实验仪器的用处及注意事项。
知识讲解: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的固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候的温度晶体熔化特点:师:通过我们刚的出来的图像我们发现,海波跟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有些差异,让我们来进行比较一下。
帮助学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学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和条件。
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加热认识晶体熔化曲线逆向思维法: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以及危害。
与学生一起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曲线。
引导学生由熔化过程思考凝固过程,并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提问: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和危害有哪些?温A B CD板书设计: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 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说课稿1. 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存在的两种状态,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探究其中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发现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特点。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征;•教学难点:探究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特点。
3. 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与引入通过观察一个冰棒的融化过程,引导学生回忆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并与融化冰棒的现象联系起来。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融化和凝固的现象。
(2)探究熔点和凝固点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感受一片冰块的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当冰块升温到一定温度时,开始融化,即熔化。
让学生记录下这个温度,并称之为熔点。
随着升温继续,让学生观察到水的凝固过程,并记录下这个温度,称之为凝固点。
(3)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以下规律:•物质熔点为固体转化为液体的温度;•物质凝固点为液体转化为固体的温度;•熔点和凝固点的数值相等。
(4)例题练习提供几个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的数值,让学生判断该物质是属于熔化还是凝固过程。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不同物质来说,熔点和凝固点是否相同。
带领学生探究熔点和凝固点与物质的种类和性质有关的问题。
(6)小结与反思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并引导他们思考熔化和凝固对于物质的意义和应用。
4. 教学资源准备•冰块•温度计5. 板书设计•熔化:固体转化为液体的过程;•凝固:液体转化为固体的过程;•熔点和凝固点: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6. 参考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3熔化和凝固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经常会看到水管冻裂的现象,这是由于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体积膨胀导致的。
同样,在夏天,我们吃冰淇淋时,冰淇淋会在嘴里熔化成液态。
这些现象都是物态变化中熔化和凝固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现象。
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熔化的概念,指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
(2)讲解凝固的概念,指出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
(3)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现象。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有关熔化和凝固的拓展延伸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八班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试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试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头1分钟观看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索: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试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留意事项:(1)留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肯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汲取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汲取热量,温度上升。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肯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连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连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连续熔化?八班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第3课时)教案苏科版
熔化和凝固
⑴了解晶体的凝固点;
⑵了解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凝固点;
中常见,但凝固过程的规律,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本节采用逆向思维来进教学资源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象利用“逆推”
讨论蜡烛块和冰块在冷却时将会出
师:学生讨论出物质在凝固过程的状态师:和物质熔化过程一样,不同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也不一样(教师板
凝固成晶体温度不变)
件:放热
图所示,
( )
.全部凝固 C.一
)一般来说,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保
品可以保鲜
把塑料颗粒熔化后制作塑料盆
柏油路变软熔化和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
苏科版熔化和凝固备课
家在课堂上做实验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利用冰箱来探究 水的凝固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 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称为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液体在凝 固时都会放热。 [板书]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请大家推测石蜡与水的凝固图象。 [板书] 熔融状态的晶体的凝固条件: ① 加热使晶体温度达到熔点 ③ 继续吸热 1.请大家仔细观察熔点表,分析一下白织灯的灯丝为什么用 钨来做? 2.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物的温度为什么是 0 ℃? 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大家自阅课 本。 五:教后感
熔化(吸热) 固态 液态
五、板书 设计
凝固(放热)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让各组模仿教师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安装好给石蜡和冰加热的装 置。 2.将石蜡放入烧杯中加热 20S 后,让学生用手捏石蜡,说说有什 么感觉。 3.将冰放入烧杯中加热 20S 后,让学生用手捏石蜡,说说有什么 感觉。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对第 2 个问题,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认为石蜡与冰在熔化过 程中具体在哪些方面可能会有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问题: 我们现在能解决前面提出的哪个问题? 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 有的问题作为初中同学是可以在课堂上 通过科学探究找到答案的,而有些问题在课堂上暂时无法探究,但 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来寻找答案。 石蜡与冰加热后为什么会出现不同 的情况,暂时我们还无法探究清楚。 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实验时需特别关注的问题: 1.冰和石蜡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2.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 变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特别提醒: 1.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 固体中。研究冰块熔化过程中,要等到插入冰块的温度计示数不怎 么变化时再开始加热冰块。 2.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固体的温度,并观察固体的状态。直到固 体全部熔化完后 5min 为止。每组的二位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 学读数,并观察物体的状态;第二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教师给每组分发自制的冰, 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并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固体熔化的规律 1.引导学生对比哪些变化是相同的,哪些变化不同。 2.教师教授学生将记录的温度数据绘制成图像 师:请同学们观察冰与石蜡熔化的温度图像,大家可以发现她们各 有什么特点? 师:像冰这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叫熔点。而象松香这样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除石蜡 外,玻璃、沥青等物质也是非晶体。 [板书] 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 ① 加热使晶体温度达到熔点 ② 继续吸热。 液体在凝固的时候有些什么规律呢?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熔化和凝固【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课件+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A. 一直对外放热
B. 先熔化再液化
C. 温度保持47 ℃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 一直处于液态
1234
3. [2024·郑州期末]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少量-2 ℃的冰放入
0 ℃装满水的烧杯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水的多少不变
B. 有少量冰化成水
C. 有少量水结成冰
。
1. 晶体熔化后再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 作 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 相同 ,非晶 体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2. 凝固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 放 热,但温度 保持
不变 。
(2)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 放 热,且温度 不 断降低 。
3. 晶体凝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三节 熔化和凝固
目 01 知识梳理
CONTENTS
录
02 随堂检测
1. 晶体熔化后再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
作
。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
,非晶
体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2. 凝固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
热,但温度
。
(2)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
热,且温度
凝固点为0 ℃的某种液体后,将试管转移到-15 ℃的冷源
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该液体逐渐凝固。下列选项中,液体
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图像符合以上实验过程的是(
)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C
D
1234
4. 在观察晶体熔化凝固现象时,小明用试管装入温度为25 ℃、 凝固点为0 ℃的某种液体后,将试管转移到-15 ℃的冷源 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该液体逐渐凝固。下列选项中,液体 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图像符合以上实验过程的是( B )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苏科版2、3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图像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通过活动,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研读课本,独立完成“自主学习”。
2、用红笔标记出重点、难点、疑点。
3、带有★的题是有难度题,带★★的题是选做题。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1、物质从变为的现象叫做熔化,物质从变为的现象叫做凝固。
熔化热,凝固热。
2、固体分为和,他们的区别是。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叫做,同种晶体和相同。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合作探究一:1、探究海波固体熔化特点视频演示:海波熔化过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结论: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熔化的条件:熔点:2、探究蜂蜡固体熔化特点视频演示:蜂蜡熔化过程(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结论:非晶体熔化特点: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大致图像:老师在你身边注意:凝固时熔化的逆过程,请反向思考问题。
合作探究二:探究液体凝固的特点结论:液体凝固的特点:液体凝固的条件:画出晶体和非晶体凝固的大致图像:合作探究三:熔化和凝固的应用阅读课本41页图2-31、2-32、2-33、2-34你还能举出有关熔化和凝固的应用的实例吗?说出下面物态变化名称。
(1)食品冷冻保鲜(2)用冰袋给高温病人降温(3)塑料盆的制造(4)用玻璃液轧制玻璃板【我的知识网络】熔化热熔化晶体熔化条件:① ② 熔化和凝固熔化特点:晶体非晶体凝固凝固热晶体凝固条件:① ② 凝固特点:晶体非晶体【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1、熔化过程____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热,温度____,这个温度叫晶体的____;同种晶体它的____和____相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____,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 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学设计:2.3熔化和凝固
一、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2.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3.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4. 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2. 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难点: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各种晶体和非晶体材料、温度计、加热设备等)。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棍融化、冰雪融化、晶体熔化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
(2)讲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3)讲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3. 实验演示:(1)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计算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讲解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如加热功率、材料种类等。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2.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3.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4. 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熔化和凝固现象。
答案:如冰雪融化、冰棍融化等。
2. 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案:如加热功率、材料种类等。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第3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第3节熔化和凝固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第3节熔化和凝固。
2. 详细内容:(1)熔化的概念、条件及其特点;(2)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其特点;(3)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条件;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特点;2.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铁块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冬季的冰冻、夏季的融化等,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理论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其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如将冰块放入热水中熔化,将铁块放入冷水中凝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
5. 知识拓展:介绍熔化和凝固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钢铁生产、制冷剂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二章物态变化第3节熔化和凝固2. 板书内容:(1)熔化:概念、条件、特点;(2)凝固:概念、条件、特点;(3)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描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其特点;(2)举例说明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3)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2. 答案:(1)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温度升高;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温度降低。
(2)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冬季的冰雪融化、夏季的水结冰、钢铁生产、制冷剂等。
4.3熔化和凝固(课时2熔化、凝固的应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分析竞赛:组织小组间的案例分析竞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生动的PPT课件,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实例图片以及实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2.拓建议:
-阅读科普书籍:鼓励学生阅读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科普书籍,了解物理概念背后的科学故事,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观看科普视频:组织学生观看科普视频,从不同角度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
-自主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实验室进行简单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如制作冰激凌、观察冰融化过程等,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请问这种新型熔炼技术利用了什么原理?
2.这种技术相较于传统熔炼方法有哪些优势?
当堂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B
二、填空题
1.熔化
2.凝固
三、简答题
1.例如:冰激凌制作过程中,将液态的奶油等原料放入冰箱冷冻,实现凝固;冬天将河水结冰,以便于运输。
2.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发布关于熔化和凝固应用的预习资料,包括PPT、科普视频和预习指南,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问题如“举例说明熔化和凝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这些应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启发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通过微信或邮件及时给予反馈。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理解了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以及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对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2.3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 学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三、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01知识管理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__固态__变成__液态__的过程叫熔化.凝固:物质从__液态__变成__固态__的过程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有__固定的熔化__温度的这类固体叫晶体.非晶体:没有__固定熔化__温度的这类固体叫非晶体.熔点:__晶体__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晶体熔化后再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__凝固点__.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吸__热,温度__不变__;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吸__热,温度__升高__.凝固特点: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__放__热,温度__不变__.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__放__热,温度__降低__.02基础题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现象1.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此过程中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B)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固2.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是豆腐里的水先__凝固__后__熔化__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知识点2探究物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3.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靖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__碎冰块__(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靖他们做岀了熔化图像,如图甲、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__不变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在熔化时一直保持__固液共存__状态.(3)根据图像甲、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0__℃,海波的熔点是__48__℃.4.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完成“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时间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min温70 64 59 48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度/℃(1)小明观察到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不变__,__放出__热量.(2)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48__℃.知识点3晶体和非晶体5.下列物质中,具有固定凝固温度的一组是(C)A.松香、萘、冰B.石英、蜂蜡、冰C.水银、食盐、海波D.铁、铜、玻璃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一定会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非晶体熔化时要先变软,然后变成黏稠体,最后变成液体7.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__A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80__℃,该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__3__min. 8.“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其中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C)A.风雨送春归B.飞雪迎春到C.已是悬崖百丈冰D.犹有花枝俏9.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B)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10.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请根据表格中列出的数据回答问题:在温度低于-40 ℃的地区测气温宜用__酒精__温度计.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 78水银-39 35711.物理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上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凝固__;下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熔化__;上述过程说明冰__有__(填“有”或“无”)一定的熔点.12.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BC__(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__吸__(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液__态,在G点是__固__态.(填“固”或“液”)(3)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和凝固点__相同__(填“相同”或“不同”).13.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48__℃,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__4__min,第13 min该物质处于__固__态,此时的室温是__24__°C.1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小明在生活中发现:随着气温升高,放在口袋中的巧克力变软了,以上现象引发了他的猜想:巧克力可能是非晶体.于是他采用图甲的装置进行了以下探究:甲乙(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是为了使巧克力受热__均匀__,而且巧克力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慢__,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__秒表__.(3)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试管中巧克力的状态变化,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4)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32__℃.这个温度值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在体温计上显示.(5)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小明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巧克力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6)若猜想正确,则他所画的图像与图丙中__B__相符.A B C D丙15.在图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不会__(填“会”或“不会”)熔化.。
《2.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2.3熔化和凝固》。
本节主要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2.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4.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难点: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方法,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晶体和非晶体样品、温度计、加热器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冰雪融化成水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熔化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熔化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阐述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2)介绍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3)讲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3. 例题讲解: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4. 随堂练习:(1)根据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判断下列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冰、铁、石蜡、玻璃;(2)计算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并解释原因。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熔化和凝固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导致道路结冰、晶体材料的加工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2.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4.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说明理由:冰、铁、石蜡、玻璃;2. 计算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并解释原因;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熔化和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苏科版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熔点,会查熔点表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
突破方法: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突破方法:在实验中观察要细致认真,尽可能用纯净的碎冰,不用酒精灯加热,在常温下熔化。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的源头是什么?答:其源头是由各拉丹冬雪消融的点点水滴汇集而成的2、冰能融化成水,冬天水也能结冰,由此看出物质的哪两种状态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变?熔化: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3、提问: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二、熔化、凝固的特点1、实验探究(1)目的: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2)观察:冰和烛蜡熔化过程的温度及状态变化。
(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教材上分别画出冰、烛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实验结论:冰熔化时,温度,需要(吸热/放热)烛蜡熔化时,温度,需要(吸热/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4)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5)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归纳比较(1)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1、温度达到沸点2、吸收热量(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1、温度达到熔点2、吸收热量(3)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1、温度达到凝固点2、放出热量4、晶体熔化特点:认识晶体熔化曲线:/mi n。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 2 节融化和凝结【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能差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变的。
2.知道融化曲线和凝结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1.经过实验研究晶体和非晶体融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术和科学研究的步骤。
2.使学生能够经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办理,理解固体融化和液体凝结的规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课活动,养成学生尊敬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领会沟通合作的重要和成就共享的愉悦【教课重点】晶体和非晶体融化和凝结温度变化规律。
【教课难点】晶体融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课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 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多媒体等。
学生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 5 组。
【教课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课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讲解1.物态变化2.融化和凝结——实验目的——提出问题——猜想假定【活动情境设置】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取出的冰,一会儿就变为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为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销声匿迹。
这是为何呢?固态、液态随和态是物质常有的三种状态。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物质不一样状态之间的转变 ----- 物态变化。
同学们猜一猜,固、液、气之间可能有哪些状态之间的转变呢?【提出问题】1.冰融化成水需要什么条件呢?不一样的物质融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呢?2.跟着什么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3.什么是物态变化?【总结并过渡】先研究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那么,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什么变化?2.液态到固态又叫什么变化?联合生活中冰的融化过程,想想,冰的融化需要什么条件,不一样的物质融化时温度将会如何变化?【实验目的】研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一样物质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同样吗?【猜想假定】1.不一样物质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可能会高升?2.不一样物质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可能会保持不变?多媒体展现学生察看、思虑、议论固态、液态随和态是物质常有的三种状态。
(新)苏科版物理八上《熔化和凝固》公开课(教案)推荐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教师: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刚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物态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1.根本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晶体熔化过程(1)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观察、思考、交流激情引趣,引出探究的课题。
二、探究新知自然界中的各种金属、冰、海波、食盐、石英、萘等物质都是晶体。
(3)晶体熔化图象:①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②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一定的熔点〕。
③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④B点:物质到达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4)晶体熔化的条件:①到达熔点;②继续吸热。
(5)热传递的条件:存在着温度差。
(6)热传递的方式:高温物体传递至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高温局部传递至低温局部。
(7)会查熔点表。
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钨 3 410铁 1 535钢 1 515灰铸铁 1 177铜 1 083金 1 064铝660铅328锡232萘80.5海波48冰0固态水银-39固态甲苯-95固态酒精-117固态氮-210固态氧-218固态氢-259根据熔点表上的信息,在我国寒冷地区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为什么?3.非晶体熔化过程(1)特点:不断吸热,温度持续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冰化成水和水结成冰引入熔化和凝固,引导学生关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尤其是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使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方法、如何实现熔化时均匀吸热以及凝固时均匀放热、如何选择器材探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实验探究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进行分工合作。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3.通过探究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4.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像这种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5.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的规律。
难点:
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突破:
本节课最关键的是实验要成功,数据记录准确。
教师有效组织实验探究,获取第一手的学习资料,并对实验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讨论,从而突破重点,分化难点。
教学准备:
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热水一杯、冰块、温度计、浓盐水、蜡的熔化装置、冰的熔化装置。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