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反衬作用大

合集下载

古诗中情景关系类型

古诗中情景关系类型

古诗中的景、情关系类型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古诗衬托手法的十二种形式

古诗衬托手法的十二种形式

古诗衬托手法的十二种形式新教材中古代诗词篇目大幅度增加,高考古代诗词试题也要求学生真正进入到鉴赏(包括内容和形式)的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给学生提供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然而诗歌作为一门唯美的艺术形式,无论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还是诗歌的艺术技巧,都是十分讲究的。

尤其是诗歌的艺术技巧,经过历代大师的尝试、积累和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在众多的表现手法中,衬托尤其受到诗人的青睐,也留下众多的名篇经典。

为了使被描述的对象更具特色,诗歌中常常用另类事物放在一起陪衬或对照,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这就是衬托手法。

在具体的运用中,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情,诗人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使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如冷暖相衬、动静相衬、乐哀相衬、大小相衬、声寂相衬、收放衬托、正反相衬、明暗相衬、虚实相衬、以景衬境、以景衬情、侧面烘托等等。

本文试着对新教材诗词单元的相关篇目作了一个分类,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以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衬托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一、冷暖相衬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岩震动,清泉叮咚,深林战栗,峰峦抖动。

乌云滚滚,雨点将落;水面蒙蒙,烟雾缭绕。

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

作者极力铺陈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勾画出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而天门一打开,景象就为之一变,天空青色透明,一望无际,太阳月亮一齐大放光明,金楼银台悬空而起,真是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一片暖亮色调。

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二、动静相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使用反衬手法的古诗

使用反衬手法的古诗

使用反衬手法的古诗
反衬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比两个相反或对立的事物,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

在古诗中,反衬手法被广泛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通过对比白天和黑夜、山和水的景象,突出了白日落山时的壮丽景象。

又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这句诗通过对比年老和年少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活力的向往。

此外,反衬还可以用于表达人物性格特点。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诗通过对比国家的破败和春天的美好景象,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总之,在古诗中运用反衬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它能够通过对比两个相反或对立的事物来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诗词中反衬手法例谈

鉴赏古诗词中反衬手法例谈

鉴赏古诗词中反衬手法例谈作者:许浩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1期摘要: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反衬是应用较多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包括:动静反衬、虚实反衬、乐哀反衬、大小反衬、明暗反衬、远近反衬等。

关键词:动静反衬;虚实反衬;乐哀反衬;大小反衬;明暗反衬;远近反衬一、动静反衬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它是指两种“动”的景或境况和“静”的景或境况相互衬托,目的上是突出、强调其中的一种景或境况。

其形式可分为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其中以动衬静是诗人常用的手法。

1.以动衬静梅尧臣的《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本诗写山行情景,颈联写的是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

山野很静,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地饮溪。

尾联自问自答是无人能问,“鸡声”是以声写静。

2.以静衬动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愈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从全诗来看,作者写泉响、鸟鸣采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

二、虚实反衬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

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以虚写来反衬现实,以虚衬实,词人惜别感伤之情越显浓重。

这类诗常见的还有杜甫《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等。

三、乐哀反衬它是指一种景和一种情的相互衬托,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1.以乐景衬哀情诗词中为了突出人的痛苦、哀愁,有时也用令人愉悦的情景来做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人的愁苦之情的意图,以欢悦之景写愁苦之情更加凸显人之愁苦。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8大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8大方法

语文古诗词鉴赏8大方法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初中古诗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初中古诗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运用对比,把初春草色和暮春
最是一年春好处,
对比 该手法能使事物特点突出,形
满城“烟柳”进行对比,突出
绝胜烟柳满皇都。
象鲜明;能强烈地表现作者的
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
以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
这两句诗运用象征手法,用
形象,代表某种概念、思想和 欲渡黄河冰塞川,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 象征
语言精练,内容 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丰富;可以借古 青青。
用典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
喻今、咏史言志,
的感慨。
还可自比。能鲜
运用历史故事:怀 运用典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
明强烈或含蓄曲
旧空吟闻笛赋,到 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表
折地抒发情感。
初中古诗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表现 手法
含义/作用
举例
具体分析
正衬:利用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 事物做陪衬。 衬托 反衬: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 异的事物做陪衬,或以好衬坏, 或以优衬劣,或以喜衬悲等。
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 霜。
蛾儿雪柳黄金缕……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寒鸦”“霜”烘托 出诗人孤寂、悲凉的 思想感情。
结合 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 怜夜半虚前 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
分。其作用是在变化的反 席,不问苍生 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而是为了“问鬼
差中突出事物,形成起伏 问鬼神。 神”,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
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
不能达到此效果。
表现 手法
含义/作用
举例

古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

 古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

02 古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

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

而以下所讲的则是狭义的表现手法,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外的常用的诗歌表达技巧。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示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赏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

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无尽的情味。

2. 渲染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赏析:杜诗一连出现风、天、猿、渚、沙、鸟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凄清肃杀的特点。

3.烘托。

它是通过景物描写、气氛渲染来表现某种情感、情绪的一种手法。

如《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两个“笼”字渲染出一种迷茫飘渺的气氛,从中流露出诗人迷茫苦闷的情怀,这是非常典型的烘托手法。

◎示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赏析:《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烘托罗敷的美,比从正面直接描写其形貌美在哪里节省笔墨,且更具有艺术魅力。

4、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高中语文 对比与反衬区别

高中语文 对比与反衬区别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来突出环境的幽静。
什么是对比
•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 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 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 加尖锐,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格)。
• 例如 •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正衬
—说明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 寒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反衬
—说明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正衬 衬 托 分 类
反衬
情景和谐交融
乐景衬乐情 哀…景…衬哀情
情景、动静相反
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乐景衬哀情
……
注意
• 通过上面的三个例子,我们可知: • 在对比中,从两者的地位来讲,一般说来,没有明显的主次之
分,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 。
确定了事物的主次,对比与反衬自然也就区别开来了。而对比虽是事物 或情形的正反两个方面,但他们之间是平行并列的,是“平等”的,再 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强烈对比中, 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正反两个方面互相比较,不
对比与反衬,其相同点,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它们之间是相互对 应的。但反衬在于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一般正面为主,反面次之(衬 托部分),具体可分为小衬大,动衬静,乐衬哀,喜衬悲,丑衬美,错

古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古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古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对古诗的写作技巧即艺术手法的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题的难点。

这类考题一是要求判断诗歌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是要求说出此种手法的表达作用,学生对这类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而科学地、系统地总结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不失为解决这一难点的重要方法。

下面是笔者就古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做出的简要总结:直抒胸臆和含蓄委婉直抒胸臆也称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寒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节操。

含蓄委婉是不把自己的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婉曲、象征、比拟、隐语、用典等手段间接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抒情方式。

古诗经常把要抒发的情感,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所描绘的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将依依惜别之情寓于帆影、碧空和长江流水的景物中了。

景与情景指景物,情指人的感情。

出现在诗歌里,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先景后情,情因景生,即触景生情。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不少的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似乎已成常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也有一些诗是先情后景。

还有一些诗,看上去完全写景,而实际上景物里面蕴含着诗人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王国维)]。

以上这些都属寓情于景。

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景,就生什么样的情,如乐景生乐情,哀景生哀情。

但有时,触景生情,生出的情与客观的景截然相反,这种情况叫情景相异。

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较为常见,以哀景写乐情比较少见。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乐景写哀情。

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名句还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

(完整)古诗中表现手法及作用

(完整)古诗中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中考题型:表现手法一、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诗歌中最基本的形象单位是意象。

古诗歌习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且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古诗人喜欢用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杜鹃表示感人肺腑的哀怨凄悲之情,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飘零,阑干代表思念、寂寞和离愁,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

2。

托物言志、托物喻理,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二、描写手法1。

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前一句直接描写了空山的寂寥静谧。

山“空”,是因为杳无人迹。

“但闻人语响”,是用有声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也不会无声。

“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

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连细微的“人语”都“响",更显示了环境的沉寂.作者以动衬静,将“静"表现得很含蓄,更具韵味。

2。

虚实结合。

如杜甫《春夜喜雨》的前三联写的是实景,而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却是虚景,虚实结合,共同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3。

对比。

白居易《卖炭翁》中将卖炭翁与黄衣使者进行对比,揭露了“宫市"的罪恶.白居易《买花》中“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束牡丹的花价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交纳的赋税。

通过数量的对比揭露了官僚贵族买花竞相玩乐,挥霍无度的罪恶。

4.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中考古诗词赏析重点――反衬手法习题练习(精)

中考古诗词赏析重点――反衬手法习题练习(精)

中考古诗词赏析重点——反衬手法习题练习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叫反衬。

例如:①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这句诗用"悬崖百丈冰"衬托"花枝俏",把梅花(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蔑视假马列主义者的精神,形象地表现出来。

下面再举一些中考习题中出现反衬手法的古诗词。

(一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这是一首吊古之作。

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

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

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

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

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

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

“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

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

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春花却依旧盛开。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 在诗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接触 到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和 “反衬”就是其中两个常用手法,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这两种手法 的区别。
什么是对比?
所谓对比,就是在作品中把 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 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 出来的一种方法。 对比的作用就是为了比出二 者的不同点,使好的显得更 好,坏的显得更坏。
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 表现手法,在作品中为了对 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 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 物从旁陪衬的方法。反衬表 现手法的运用,主次是分明 的。具体有动衬静、乐衬哀 喜衬悲、丑衬美等。
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总之,在古诗鉴赏中,分清是 反衬还是对比,首先整体把握 然后从基本意象入手,具体分 析这些意象是平行并列还是有 主有次,这是区分对比与反衬 的基本做法。
• 练习巩固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
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 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 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 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 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 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谢谢
落任东风。” 的作用是什么?
• 【解析】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
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 木芙蓉。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 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 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 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 “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 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 已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 “着意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 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 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例谈古诗词中的对写手法

例谈古诗词中的对写手法

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有一些这样的作品,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不写自己如何苦思冥想,怎样神损形销,而是从对方下笔,设想亲人朋友面对此情此景会是怎样,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得真切动人,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深切。

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已,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的手法叫“对写法”。

这类诗作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一、悬想对方情景,以衬托自己对对方(妻子、儿女、兄弟等家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表现出门在外的游子节日之夜的思家之情。

一、二句为实写,三、四句为虚写,异于常人之处在于:诗人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重笔写家人如何思念自己。

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夜深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我这个“远行人”吧。

这种“对写”的手法,不仅回应了上文“抱膝灯前影伴身”,而且使思念之情加倍溢出。

在特定的意境中,诗人用此手法让人去想像体会家中人和远行人彼此常常的惦念,读来令人感到情真意切。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运用了这种笔法。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想到的却是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这就比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不能参与更显得深情且富有新意。

二、回忆或设想与对方相聚时的欢乐情景以反衬今日的相思之苦。

杜甫的《月夜》是运用这种写法的典型代表:“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怀妻之作凝注了诗人真挚而深切的情感。

首联不说自己见月忆妻,却说妻子见月忆已,正如幻晓岚所云“入手便摆落现境,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

颔联不说自己看月忆儿女偏说儿女随母看月而不解其母忆父,把悬念儿女、体贴妻子深情婉曲地表达了出来。

第四章 反衬-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

第四章 反衬-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

第四章反衬-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手法简介】什么是反衬呢?反衬是衬托的一种,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事物间相反或相对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运用反衬手法,能突出主体,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反衬手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以丑衬美、以有衬无、以矮衬高、以小衬大、以慢衬快、以闲衬忙、以弱衬强、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哀景衬乐景、以乐景衬哀情……【高考链接】一.(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答案】用山谷的幽静、空旷来衬托(反衬)风声格外响亮,与月色分外之浓。

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静”“彻”分别说静、动,这有动静结合的意味。

“风声彻”衬托出“谷静”“山空”“月色深”,可见运用了衬托手法。

本联写景,从写作角度来说视听兼具,视觉有“月色”,听觉有“风声”。

写景的目的,首先要表现山中景物本身的美好,然后才是为抒情服务。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

(1分)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起兴写起,表明作者访问山家的缘由;(1分)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槐树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

(1分)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1分)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思想内容的能力。

尾联“一遣樊笼累”表明作者当时身份是官员,同时希望辞官不做,获得自由;“唯馀松桂心”,“松桂”本身寓意高洁、坚贞,同时结合标题“山”,表明诗人回归山中(自然)的情怀。

古诗词中反衬艺术手法的运用

古诗词中反衬艺术手法的运用

古诗词中反衬艺术手法的运用作者:顾舟山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04期【摘要】诗歌中反衬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够表现诗歌特殊的意境或诗人独特的情感。

本文从反衬艺术手法的类型、反衬和对比有区别、反衬和正衬的区别三个方面通过比较、举例、分析等方法,来一一探讨古代诗歌中蕴含的衬托美。

【关键词】反衬;类型;区别【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所谓反衬,就是“从反而衬之”,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如毛泽东的《咏梅》,用“悬崖百丈冰”衬托“花枝俏”的梅花,把无产阶级革命者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古诗词创作中,“反衬”这一手法运用非常广泛,目的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或主要情感,利用与主体形象相反或相异的形象从反面衬托、突出主体。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和鉴赏“反衬”这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呢?一、反衬艺术手法的类型1.以衰(兴)衬兴(衰)诗人为了表现兴盛景象、明丽之境、慷慨之情等,往往会通过描写极衰之景,使兴更兴。

或为了表现衰败之境、忧伤之情,用极盛之景,使衰更衰。

如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橘树一直是诗人们讴歌的“嘉树”,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一直为诗人们所赞美。

诗的前两句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因为橙、橘经受住初冬严寒之考验,不仅枝叶依然,还显出盎然生机。

这才是赠诗的目的,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再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作者在凭吊六朝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六朝繁华已逝,而台城之柳却依旧枝繁叶茂,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而人世沧桑,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

以乐衬衰,使人不胜感慨。

2.以动(静)衬静(动)以动衬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

诗歌鉴赏的一些技巧

诗歌鉴赏的一些技巧

诗歌鉴赏的一些技巧作者:王景辉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1年第44期在诗歌鉴赏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手法。

要善于抓“题眼”“诗眼”。

“题眼”就是一首诗的题旨。

“诗眼”就是一首诗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

我们切不可轻易放过一首诗后面命题人所给的补注,这些注解或为了方便疏通文句,或为了表明写作的背景,总之,这些注解对诗词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

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

要想把握内容,首先要把握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有山水田园诗,借山水的静谧和田园的悠闲,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歌类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多,其中写景诗多是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借物表达自己的志趣、胸襟或抱负。

首先要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其次要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羁旅思乡诗,主要抒写羁旅之愁,表达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忧愁伤感,真切动人。

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在孩子们所学的古诗中每首诗都是表达作者不同的观点,古诗有也有很多种类别如:描写景色的诗句,表达季节的诗句,表示友情,书写爱国情怀的诗句等等,今天我小学古诗词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分类整理,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明白每首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方便大家学习。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下面具体说说。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张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宝 盒 = I
右 诲 钓反 作甩
江苏射阳县新洋农场中心小学 王宝琪
在我们 学的课本 中 ,有不少古诗巧妙地运用 了反衬 手法。反衬 ,
就是从 反面 或另 一面进 行衬 托 ,即运用 同主要 事物相 反 ,以供鉴 赏。
“ ”。 “ 忧 故人 西 辞黄鹤 楼 ,烟
“ 口 瓜 洲 一 水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京
问 ,钟 山只 隔数重 山 ”。 ( 安 尽 ,唯见 长江 天际流 。 ” ( 白 王 李
石 《 泊船瓜 洲 》 ) “ 山”是 诗 钟
人 的 家 乡南 京 , “ 口” 就 是 京

“ 一水 ”和 “ 只隔 ”来 写三地 别之情。
的足 离 ,似 乎离得 很近很 近 ,接 巨
实 衬虚 “ 火烧 不 尽 ,春 野
着用 “ 明月何 时 照我还 ” ,写 自 风吹 又生 ” 。 ( 白居 易 《 》 ) 草
己要 回而 不能 ,似 乎 家 乡又并 不 这两 句是 实 写春风 中小 草生 长的 近。诗句 以近衬远 ,表达 了浓浓 景 象 , “ ”写 的是小 草 的生命 虚
声 ”相对 照 , “ 六七 里”形容 野
厶 学 褥 立 一 { 签 : }
明衬暗 “ 野径去俱黑 ,江船 火独明”。 ( 杜甫 < 春夜喜雨 > )
“ ” 与 “ ” 形 成 鲜 明 的 对 外的 空旷 ,又是 夜晚 ,周围 自然 明 黑
比。 下着密 密细雨 的夜晚 ,诗人 很 安静 ,突然传 来 “ 四声 ”短 三 推 门远眺 ,外面漆黑 一 片 ,连平 暂的笛 声 ,打破 了沉寂 。这里 以
(送 孟 浩 然 之 广 陵 》 )诗 人 借 “ 花 ” 、 “ 空 ” 等 景 色 描 烟 碧
写 , 写 出 了 自 己喜 爱 春 天 的 感
现在 的镇江 ,南 京在镇 江 以西 ,
两 地 相 隔 约 15 O千 米 。 而 诗 人 情 ,又 以此反 衬诗 人与 友人 的惜
的思 乡之情。
力 。实 中有虚 ,以实衬 虚 ,诗人 “ 铺 横 野 六 七 用 “ 草 野火 ”和 “ 风 ”衬托 “ 春 离
声 衬 静
里 ,笛 弄 晚 风 三 四 声 ” 【吕 岩 离原 上草 ”的顽强 生命 力 ,含 义 < 牧童 》 ) “ 六七 里 ”和 “ 四 三 十深刻隽永。
日里 清 晰 的 田间 小 径 也 看 不 见
“ 笛声 ”反衬 “ 横野 ”的寂静 ,
了 ,唯有江船 上 的渔 火 是那样 的 不露痕迹 ,十分巧妙。
明 亮 。 “ 黑 ”与 “ 明 ”呼 俱 独
喜 衬 忧 这 里 的 “ ” 是 忧
应 ,可见诗 人用反衬 的手 法 ,反 忧 愁 、 苦 闷 的 意 思 。 是 离 别 之 衬春夜的黑暗 ,春雨之繁密。 近 衬 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