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运用中庸
中庸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 企业应用案例
中庸第十二章君子之道企业应用案例中庸第十二章君子之道—企业应用案例导语:《中庸》是一本经典的儒家著作,讲述了君子之道的理念和原则。
这些道德准则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建设和个人修养,如今,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运用于企业管理和商业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中庸》中的君子之道应用于企业中,并给出相关企业应用案例。
【1】中庸第十二章中提到:“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君子之道的核心。
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公司应该重视员工的自我约束以及对规范和伦理的遵守。
某公司在制定政策时,要求员工遵守管理规定,不违反公司道德准则。
这样做可以促使员工保持自律,使企业文化更加积极向上。
【2】《中庸》中还提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表明了在企业领导中,君子之道应具备的品质。
某公司的CEO应该具备高度的知识储备和决策能力,这样才能使整个组织充满信心和势力。
与此他还应该充分展现仁爱之心,关注员工的福利和成长。
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得到激励,工作得到积极认同,并取得良好的业绩。
【3】中庸第十二章还提到:“道者,万物之奥。
”这意味着君子应该追求道德的真理和智慧。
在企业中,如果领导者能够注重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注重员工的道德修养和人性的尊重,那么企业就会形成和谐的发展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某公司树立了以诚信、创新和合作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并将其贯穿于员工的日常行为和决策中。
这样,公司就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并为员工提供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
【4】在企业应用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君子之道的含义,更要将其融入日常实践。
某公司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发展,设立了“君子奖励计划”,以激励员工坚持道德原则和优秀的行为。
这个计划将表现出色的员工进行奖励,并将其当作企业的榜样,让其他员工学习和汲取他们的道德品质。
总结回顾:《中庸》中的君子之道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员工的自我约束和道德规范,培养领导者的知识和仁爱品质,培养积极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企业应用《中庸》中君子之道的具体方式。
中庸与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第13课感悟
中庸与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第13课感悟(实用版)目录1.《中庸》与赢得客户的 72 个机会的关系2.如何通过《中庸》的智慧来突破与客户关系的瓶颈3.《中庸》在实际销售中的应用案例4.从《中庸》中学到的销售技巧和策略正文《中庸》是一部古代儒家经典,它包含了许多关于人性、道德、管理等方面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销售领域,运用《中庸》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客户沟通,提升销售业绩。
本文将从《中庸》与赢得客户的 72 个机会的关系、如何通过《中庸》的智慧来突破与客户关系的瓶颈、以及《中庸》在实际销售中的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庸》与赢得客户的 72 个机会的关系。
《中庸》强调“中正之道”,即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中立、平衡的态度。
在销售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有些客户可能很容易就能成交,而有些客户则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沟通。
如果我们能秉持《中庸》的“中正之道”,就能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时都能保持平衡的态度,从而更好地与客户沟通,提高销售成功率。
其次,我们要探讨如何通过《中庸》的智慧来突破与客户关系的瓶颈。
在销售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提出质疑、客户对价格不满意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庸》中寻找答案。
《中庸》告诉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即在面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不是试图掩盖。
在销售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诚实、谦虚的态度面对客户,就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从而更好地解决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瓶颈。
此外,《中庸》在实际销售中也有许多应用案例。
比如,在客户沟通中,我们可以运用《中庸》的“中正之道”来保持平衡,既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又能保证公司的利益。
在产品推广中,我们可以借助《中庸》的智慧,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吸引客户的注意力,提高产品的销售额。
在团队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中庸》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建立起既能保持团队和谐,又能激发团队创新力的管理模式。
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 “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是一种有关现实生活的处世之道。
“中庸”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价值,其核心内涵是“过犹不及”,寻求适度与合理。
笔者相信给予其现代意义的阐析,将中庸之道与现代组织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必将取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佳果。
“中庸”是一种最高的“德”(《论语·雍也》);按照中庸之道,事情如果超过旧质的一定的限度(“过”),或者达不到其一定的限度(“不及”),都应该无条件地加以反对,只有“中”是最好的,因为把握住这个“中”,就不会走向极端,旧质的稳定性就不会受到破坏了。
谈古引今,古意今用,笔者相信,孔孟的中庸之道,在当代最求双赢的企业管理中亦将有新的篇章。
1.中庸思想的内涵精髓中庸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尚中,具体做法是中正不偏中正不偏主要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把握事物度量的正确性不走极端。
孔子主张:“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意识是说思想激进的人是不顾一切地坚持向前,气度狭窄的人考虑问题主观而不体恤人意。
所以,孔子主张“过犹不及”,“狂”即“过”,“狷”即“不及”,两种状态在相反的方向上脱离标准的“两极”,因而成了名副其实的两端。
按照中庸的思想,只有把握住这两端,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并且,运用好“中”。
中庸思想的内在核心在于时中,具体做法是把握中度孔子非常重视“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同时孔子主张把“中”与“时”结合起来。
《礼记·中庸》中提到了“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意思是说君子之所以能够坚持中庸,关键在于君子能够“时中”。
国学智慧在商战中的应用:古为今用的智慧
国学智慧在商战中的应用:古为今用的智慧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而深邃的国学智慧,这些智慧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更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思想瑰宝。
随着时代的变迁,商战已成为现代社会竞争的重要领域,而国学智慧中的许多原则与策略,正逐渐在商战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本文旨在探讨国学智慧在商战中的应用,揭示古为今用的智慧如何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道法自然:顺应市场规律《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思想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在商战中,企业同样需要遵循市场规律,顺势而为。
市场如同自然界一般,有其内在的运行法则和周期性变化。
企业应当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把握市场动态,预测市场趋势,从而制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战略。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盲目扩张和短期行为,以长远的眼光规划未来。
二、和合共生:构建共赢生态“和合”思想是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
在商战中,这一思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市场等方式,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和谐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中庸之道:寻求平衡与稳健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它强调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寻求平衡与稳健。
在商战中,企业同样需要遵循中庸之道,避免极端和冒进。
一方面,企业要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挑战;另一方面,企业又要保持稳健的经营作风,不盲目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而是注重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寻求平衡与稳健,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的步伐和持续的竞争力。
四、诚信为本:树立良好信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6-1.63 中庸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处事准则对企业经营者的影响
中庸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处事准则对企业经营者的影响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人生的最高境界。
中庸不是随波逐流,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是老练圆滑,而是深谙均衡之术,是以和为贵的哲学智慧。
在古代,中庸被当做是至高的道德标准,能解决人世间诸多问题的哲学智慧,同时,中庸之道同样能解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着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方式。
中庸思想对企业经营者决策思维的影响:“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中庸思想的基本思想,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却包含这十分深刻的哲学智慧。
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要从大量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并感悟“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处事准则,才能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所体会。
例如,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人员时,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地违反了企业垂直管理的原则。
企业管理者直接管理最下级的人员,对其发号施令,来表现他的权威型。
有的管理者特意避开部门人事相关负责人了解工作情况,直接找部门副职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
以上做法,不仅会降低企业人员办事效率与指令创达的准确性,还会扩大企业内部矛盾,此时,企业管理者应反思自己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按中庸之道的思路来处理问题。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早年在创办电器公司,由于身体不适,感到力不从心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采用“领班制”管理模式。
他说:只要善于使用领班,就能带动几十人,甚至几百人,从而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
如果紧靠他一人之力,带领的人员数量极其有限。
松下幸之助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实际上相当于把自己的手脚延伸到了领班和员工身上,从而恰当地解决了自身无法实现的问题。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
”以上列举的两个例子,包含了中庸之道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诠释用。
企业经营者只有在管理中反复实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处事准则,才能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和眼界,从而将自己所管理的企业推到新高度。
国学经典《中庸》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
国学经典《中庸》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它强调“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不及”,并提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现代生活中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诚意正心诚意正心是《中庸》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强调人的内心诚实和正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和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诚实和正直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在商业领域,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在政治领域,官员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在人际关系中,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信任关系。
诚意正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
二、修身齐家修身齐家是《中庸》提出的另一个重要思想。
它认为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思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个人的修身是现代人发展自身能力的基础。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齐家是现代人生活的基础。
只有家庭和睦,才能让人们感到温馨和幸福。
治国平天下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目标。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让国家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不偏不倚不偏不倚是《中庸》提出的另一个重要思想。
它认为只有“不偏不倚,不过不及”,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和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思想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商业领域,只有不偏不倚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在政治领域,只有不偏不倚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在人际关系中,只有不偏不倚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信任关系。
《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它的核心思想包括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和不偏不倚。
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诚实守信、修身齐家、不偏不倚,才能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加和谐、平衡和幸福。
我们应该从《中庸》中汲取智慧,把这些思想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
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理念,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中庸之道的内涵中庸之道,最早由孔子提出,主要包括“中”和“庸”两个方面。
其中,“中”指的是均衡、平和、适度的状态,即避免极端和偏激,保持稳定和谐;“庸”则强调恰到好处、适度的行为方式,即避免过度和不足,追求平衡和适中。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平衡与调和,既不偏激,也不盲从,而是寻找到一种合适的平衡点。
二、中庸之道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 经营理念的平衡中庸之道强调平衡,这一思想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企业经营需要综合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包括股东、员工、客户、社会等。
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忽视其他利益,导致企业形象受损;而过于关注员工福利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竞争力。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在各种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找到一个既能满足股东利益,又能兼顾员工和客户需求的经营理念。
2. 领导风格的适度中庸之道中的“庸”强调适度,这对于企业管理者的领导风格有着重要的启示。
过于强势的领导可能会压制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导致团队士气低落;而过于温和的领导可能会导致决策不力,影响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在领导风格上寻求适度,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决策能力,又要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形成合力。
3. 组织文化的平衡中庸之道的平衡思想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中。
企业的组织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体现,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于严苛的组织文化可能会限制员工的创新和个性发展,导致员工流失;而过于宽松的组织文化可能会导致员工行为不规范,影响企业形象。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在组织文化的建设中寻求平衡,既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又要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4. 创新与稳定的平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稳定则是保障企业运行的基础。
中庸之道和企业管理
中庸之道和企业管理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一种以和谐、平衡和稳定为基础的管理理念。
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
本文将探讨中庸之道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中庸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中庸之道强调“克己复礼”,即在个人行为中遵循道德原则并与他人保持和谐关系。
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管理者应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他们应该克制自己的私欲,以利益企业为先,同时要遵守规则和道德准则,建立积极的员工关系。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庸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是基于此。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激励员工为基本原则。
管理者应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潜力,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让员工感到自己的价值和被尊重。
三、平衡的分配和激励政策中庸之道的核心理念是平衡和谐,这一思想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分配和激励政策。
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员工保持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从而提高生产力和效益。
适当的分配和激励政策可以缓解员工之间的竞争,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定和谐。
四、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平衡中庸之道注重平衡稳定,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在企业管理中,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平衡非常重要。
管理者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措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也要稳定组织结构和内部运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五、倡导诚信与道德行为中庸之道强调诚信和道德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应本着诚信、正直的原则进行管理,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
诚信行为有利于建立企业良好的声誉,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并提升员工和顾客的信任度。
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企业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六、中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庸管理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通过平衡各方利益,中庸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关注短期利益,还注重企业在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的长期影响。
行中庸之道的现实例子
行中庸之道的现实例子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行中庸之道的例子。
中庸之道意味着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过分偏向一方,也不过分偏向另一方,而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折中。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商业领域。
成功的企业家往往能够找到平衡点,不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员工和客户的需求,也不过分关注员工和客户而忽视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他们会注重员工的福利和培养,同时也会重视市场竞争和利润增长。
这种平衡的经营策略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另一个例子是在家庭生活中。
在家庭中,父母需要找到教育孩子的平衡点。
他们既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又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约束和引导。
过分放任可能导致孩子的无纪律和不良行为,而过分严厉则可能使孩子失去自信和幸福感。
因此,父母需要在引导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时,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政府的治理也可以是行中庸之道的体现。
政府应该平衡社会稳定和个人自由的需求。
过度限制个人自由可能导致民众的不满和反抗,而过分宽松则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犯罪的增加。
因此,政府需要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之间寻求平衡。
总而言之,行中庸之道的现实例子无处不在。
无论是商业领域、家庭生活还是政府治理,我们都能看到人们在追求平衡和折中的努力。
这种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问题,取得更好的结果。
中庸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庸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追求平衡和中道的思想理念。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索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研究心得。
一、中庸的基本概念中庸,即“中正之道”,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理念。
它强调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平衡和和谐。
中庸追求的是道德的中正,即不偏不倚,不偏袒一方,而是兼顾各方利益,达到全面平衡。
二、中庸的核心思想中庸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中和”,即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平衡和和谐。
这种平衡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理性与感性、个人与集体、短期与长期等。
中庸追求的是一个既能顾及个体需求又能维护整体利益的平衡状态。
三、中庸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 平衡利益关系中庸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平衡利益关系。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涉及到各种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等。
中庸思想提醒我们,要在各方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不偏袒一方,以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 管理风格的平衡中庸思想还可以指导企业管理者在管理风格上寻求平衡。
管理者既要有决断力和果断性,又要有耐心和谦逊。
过于强调决断和果断可能导致忽视员工的意见和需求,而过于谦逊和迟疑则可能导致决策的拖延和不果断。
中庸思想提醒管理者要在这些对立面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3. 经营策略的平衡中庸思想还可以指导企业制定经营策略时寻求平衡。
企业需要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寻求平衡,既要追求眼前的利益,又要注重长远的发展。
中庸思想提醒企业要在利润和社会责任、市场份额和产品质量等对立面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员工关系的平衡中庸思想还可以指导企业管理者在处理员工关系时寻求平衡。
企业需要关注员工的个人需求和集体利益,既要激励员工的个人发展,又要维护团队的凝聚力。
中庸思想提醒管理者要在个人与集体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员工关系的和谐。
四、中庸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中庸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庸之道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中庸》开宗明义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者理也,理来自于天命,任天理而行就是道,这正是道法自然的思想。
接着又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的七情六欲未发之时就无所偏倚,谓之中,是道之本,人情发出去时又不离天理,谓之和,是道之用,能把中和推于极致,则天地万物各安其份,生生不息。
这样一套思维形成了治理上的“无为主义”,也就是小政府或不干涉人民生活的一套思想,诚如《中庸》的结尾语:“<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所以中庸之道主张,上善的领导是“不显”、“不大声以色”的,甚至是“无声无臭”的。
这样的思想主张限制着权力由上而下的扩张,让人民自我组织,自我成长,自我协调,各安其位,生生不息,并相信这些自我组织会协调出社会秩序。
换成今天的管理来说,中庸之道在权力来源上主张不是由上而下的,而是权力由下而上;所以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构就是网络式组织,由基层的人自组织成各个团体,再让团体相互连结成为网络;这种自组织为主的组织中最强大的激励措施不再是加薪、福利及分红,而是自组织的机会,给人一片空间,完全授权,任其发挥,自我组织。
中国人是最会自组织的民族,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总是“跑马圈地、诸侯经济”特别发达的原因;中国民营经济中也总是充满了创业、中小企业、外包网络以及商帮、地区产业集聚,组织之内则总是有承包、挂靠、子公司、子集团等现象。
而中国人的管理智慧以为上善的领导是懂得“放”的领导,给人空间,才能激发出中国人无穷的生命力与创意。
一流的领导要懂得用人物,能用经营一方的大将,放之千里之外,也能打下一片天下。
二流的领导善于用人才,组成坚实的团队,攻城略地,无往不利。
《中庸》的智慧与启迪: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中庸》的智慧与启迪---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课程前言】《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本课程将为大家分享《中庸》的思想体系,共同探讨儒家学说对现代职场人士自我提升的方法指导,以及对现代企业德政管理的价值借鉴。
【课程对象】企业全员皆可学习【课程目标】1. 帮助学员提升自我职业素养2. 帮助企业全员加强自我管理意识3. 帮助学员领悟个人、家庭、企业幸福之道【课程时间】1-2天【课程大纲】开场语1. 《中庸》其书2. 《中庸》作者第一讲《中庸》之纲1. 教育思想1)自然天性2)遵循天性3)修养道德2. 慎独1)在封闭场合,我们该怎么做?2)在公众场合,我们该怎么做?3)在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中,我们该如何坚守品格?3. 中和1)情绪内部自我消化溶解:中2)情绪发泄出来符合节度:和3)中:修身立德之本4)和:为人处世之道4. 教育理想1)每个人都努力做到:中正平和2)每个人都修养成为:至真、至善、至美第二讲《中庸》之目1. 《中庸》内涵1)不偏不倚2)无过不及3)恰到好处◆聪明的人往往做得太过,普通人又做的不到位◆舜:执两用中4)《中庸》之“中”◆尚中:坚守正中◆时中:抓住时机◆中正:公正无私◆中和:中正平和5)持守中道◆沟通:适可而止◆做事:进退有度◆颜渊:持守中庸◆为人:大智大勇6)孔子论述◆和而不流:与人和平相处但不流于世俗◆中立不倚:坚持实事求是而不偏袒徇私◆不改志向:无论贫贱富贵永远坚持理想◆至死不变:不管风吹浪打始终不改初心◆坚守原则:不被人知道和理解也不后悔2. 道不可离1)道的宏观层面◆普遍性◆广泛性2)道的微观层面◆精微性◆隐秘性3)道不远人◆以人治人:以人固有的天性来管理人◆忠恕之道:尽己为人,推己及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信守诺言4)为己之学◆素位而行:恪守职责,本分工作◆无怨无尤:向内反省,不怨恨他人◆居易俟命:勤勉工作,不贪求其它◆反求诸己:遇到问题先反思自身原因5)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夫妻和睦◆兄弟融洽◆父母安康6)孝德至善◆舜:大德者必受命◆周代圣王:积德累仁◆大孝:继承遗志◆以孝治天下3. 《中庸》之政1)为政之要◆修身为本:每人首先做好自我管理◆仁义礼智:构建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知人知天:懂得人性人心,了解天道规律2)知行合一◆五达道:父子,兄弟,夫妻,君臣,朋友◆三达德:仁、智、勇◆生知,学知,困知:天生就知道,学习后才知道,经历困难后才知道◆安行,利行,勉行:心安理得的去做,为了名利去做,被迫勉强去做3)治国九经◆修身: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和职业能力◆尊贤:尊重人才,提供机会◆亲亲:亲近家人,和睦家庭◆敬大臣:敬重公司重要核心干部◆体群臣:重视中基层干部的培养◆子庶民:关心基层一线员工的诉求◆来百工:招揽各类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柔远人:与客户和竞争对手保持友好协作的关系◆怀诸侯:给予各分公司或加盟商大力的支持4. 诚外无物1)至诚尽己达人而化物◆自我觉醒:真诚应该由内而发◆物我同一:真诚是沟通的第一法宝◆外内之道:真诚的人言行一致,内外相同2)至诚前知:极致的真诚可以感知未来3)至诚如神:极致的真诚有如神灵相助4)至诚无息:极致的真诚永远不会停息◆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5)圣人之诚◆不勉而中:不用勉强就能做到真诚◆不思而得:不用思考就能做到真诚◆从容中道:自然从容就能做到真诚6)凡人之诚:选择良善并恒守坚持7)修诚学习原则◆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锲而不舍5. 至圣之道1)圣人之道◆广博浩瀚:如天之广博◆生养万物:如地之载物◆参赞天地:天地人三才2)圣人之德◆尊德性而道问学:道德与学问缺一不可◆致广大而尽精微:宏观与微观高度统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思想与行为协调一致◆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仁义礼智信融于一身3)圣人之智◆居上不骄:做领导时不骄傲◆为下不倍:做下属时不悖逆◆因时而行,待时而动,进退有度4)圣人之行◆聪明睿知:治理企业◆宽裕温柔:包容大众◆发强刚毅:决断大事◆齐庄中正:笃恭敬业◆文理密察:分辨是非5)圣人之则◆举动:天下的先导◆行为:天下的法度◆言语:天下的规范◆圣人典范:孔子6)圣人之治◆正己化人◆不赏而劝◆不怒而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结尾语1. 天道与人道合一2. 天性与人性合一3. 理性与情感合一4. 外内合一【课堂建议】1. 不迟到,不随意走动,非重要电话不接听,手机静音或关机2. 所有俗务之心都放心,有缘相聚一起学习,共同进德修业3. 课堂中都是同窗好友,无有贵贱亲疏者,我们都是在一起的学习者、分享者。
企业管理要善用中庸之道(职场经验)
企业管理要善用中庸之道(职场经验)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修身处事理念。
孔子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自我教育的核心思想。
中国企业家要想贯彻中庸之道管理思想,就一定要遵循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和管理。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处世、做人的哲学,同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但历代对中庸之道的解释不尽相同,企业管理者要用中庸之道管理企业,就必须知道什么是中庸。
汉语的中字有几种解释,在先秦古籍中就有三层含义:一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
二指适宜、合适、恰好、合乎一定标准。
三指人心、内心,即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庸字的含义也有多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不变,不易之为庸。
一种解释是用,庸就是用、使用。
由于中、庸二字的解释不同,因而对中庸一词的含义解释就不尽相同。
在《四书集注•中庸》中,朱熹如是解释中庸的含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之不及之名。
庸,平常也。
儒家的伦理思想的中庸其实是一个独立的哲学词汇,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中庸的德行已经在民间很少有了。
理学家程颢、程颐重新对中庸诠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程颢之定理。
他们认为遵循天下的正道就叫中,而坚守这正道不改变就叫庸。
因为古人语言的简练及难懂,致使中庸之道众说纷纭。
其实孔子的中庸之道的思想涵义很简单:人要在宇宙中遵守作为人的天性,不走极端,要尊重自然的客观属性,不要违背宇宙间万物的规律,要以人的本性出发,深刻体现仁义的道德伦理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鉴于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必须从以下几点对中庸思想的应用多加注意:1.中庸之道要求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敬畏的主体应该是我们古人的天地观。
企业家一定要从客观规律出发,不要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注意社会、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一定要摒弃人定胜天的理念,如今的环境污染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过度发展其实就是违背规律的表现。
申论中庸之道作文
申论中庸之道作文
中庸之道,即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强调的是情理兼备,克己复礼,以及尽职尽责。
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发展,中庸之道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准则。
在不同的领域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中庸之道来解决问题,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政治层面,中庸政治可以实现国家的平衡与稳定。
作为一种折衷的方式,中庸政治避免了极端的施政策略,使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
并且中庸政治注重民生,强调人民的权益,努力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这种政治方式能够避免极权主义的危险,使国家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在经济领域,中庸之道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庸的商业道德要求企业要利润与社会责任相平衡,既追求经济利益,又尊重社会公平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应该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不使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而应该注重长远发展与社会效益。
在个人生活中,中庸之道也是一种正确的生活哲学。
中庸要求个人要克己复礼,坚守底线原则,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
同时,中庸也鼓励个人做到有度,避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或个人欲望,保持心态平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完善。
总而言之,中庸之道是一种寻求平衡与和谐的准则,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个人生活中,中庸之道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只有在中庸之道的引领下,社会与个人才能实现持久、稳定的进步与发展。
中庸思想对现代商业伦理的影响与引导
中庸思想对现代商业伦理的影响与引导中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中庸思想对现代商业伦理的影响与引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庸思想对现代商业伦理的影响1. 和谐发展:中庸思想强调“中”、“和”之道,主张在商业活动中追求和谐发展。
商业伦理的核心是平衡利益关系,中庸思想提倡在商业活动中追求各方利益的平衡,避免利益冲突和矛盾的产生。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商业才能健康发展。
2. 诚信经营:中庸思想强调诚信为本,主张在商业活动中坚持诚信经营。
商业伦理的基础是信任,只有建立起诚信的商业关系,才能够长久地发展。
中庸思想对商人提出了高标准的道德要求,要求商人诚实守信,不欺诈顾客,不偷骗竞争对手,以诚信赢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
3. 公平公正:中庸思想注重公平公正,主张在商业活动中追求公平公正的原则。
商业伦理的基石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中,市场才能够有效运行。
中庸思想要求商人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不操纵市场价格,不垄断市场资源,以保障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二、中庸思想对现代商业伦理的引导1. 价值观引导:中庸思想提供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引导商人树立正确的商业价值观。
中庸思想强调“仁”、“义”、“诚”等价值观念,要求商人在商业活动中追求利他主义,注重社会责任,遵循道德规范。
商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追求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 行为规范引导:中庸思想提供了一种正确的行为规范引导,引导商人遵循正确的商业行为规范。
中庸思想要求商人遵守道德规范,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获取个人利益,不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不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
商人应该遵循中庸思想提出的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以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3. 管理理念引导:中庸思想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管理理念引导,引导商人实施正确的商业管理。
中庸思想主张“中正”,要求商人在管理中追求中正之道,避免极端和偏激的管理方式。
中庸与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观后感60课
中庸与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观后感60课【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中庸之道1.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处世哲学,主张做事要适中,不偏不倚,不超越底线。
2.如何在商业交往中运用中庸之道,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过于热情或冷淡,避免过于强势或软弱。
3.中庸之道的核心在于尊重他人,以和为贵,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二、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1.课程介绍了72个机会,旨在帮助销售人员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2.这些机会包括: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建立信任关系、关注客户个人情况等。
3.销售人员需要关注这些机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等,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正文(篇1)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处世哲学,强调做事要适中,不偏不倚,不超越底线。
在商业交往中,如何运用中庸之道,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过于热情或冷淡,避免过于强势或软弱。
中庸之道的核心在于尊重他人,以和为贵,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的课程中,介绍了72个机会,旨在帮助销售人员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这些机会包括: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建立信任关系、关注客户个人情况等。
销售人员需要关注这些机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等,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通过学习中庸之道和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商业交往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目录(篇2)一、中庸之道1.解释中庸之道2.阐述中庸之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3.总结中庸之道的意义二、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1.解释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2.阐述如何发现和抓住这些机会3.总结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机会赢得客户正文(篇2)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强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平衡、公正和适度。
用《中庸》思维对待双创
用《中庸》思维对待双创《中庸》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名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在当今社会,双创(双创就是指双创人才,由首次创业和创新创造两项组成)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那么,如何用《中庸》的思维对待双创?本文将介绍《中庸》思想在双创中的应用,探索双创活动中如何运用《中庸》所倡导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实现双创事业的成功和健康发展。
我们来解读《中庸》中关于“中庸”思想的内涵。
在《中庸》中,提到“中”是一种道德修养的境界,即道德之中,行为之正,言语之中正。
它要求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不要偏离正道,处事要把握分寸,不偏激,不极端,不过犹不及,做到“中庸之道,天下一家”。
这种中庸之道,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处世之道。
在双创中,我们可以运用“中庸”的思维方式,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找到平衡点,做出正确的决策。
双创活动中如何运用“中庸”思维?在双创过程中,创业者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包括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中庸”思维,遵循“中庸”之道,不盲目追求扩张和速度,避免盲目冒进或者过度谨慎,而是要把握好平衡点,做到“不偏不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资金管理上,创业者既要确保公司运营的资金充裕,同时也要避免过度融资,导致企业负债过重。
在人才引进方面,既要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又要避免盲目扩大规模,导致用人不当。
在市场拓展方面,既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又要避免过度扩张,导致企业资源过度分散。
在处理创业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可以借鉴“中庸”思维,寻求平衡,做到“偏不偏,利不利,权不权,然而中中”。
双创活动中如何运用“中庸”价值观念?创业者在双创活动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利益冲突和道德考量,此时,我们可以运用《中庸》中的价值观念,来处理这些问题。
《中庸》中强调了“诚”、“中”、“和”等价值观念,提出了“正是中省”,“诚者中”等观点。
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双创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中庸之道的商业运用
论中庸之道的商业运用中庸,就是“中立而不倚”(《中庸》),恪守中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中庸之道就是折中致和,持中秉正,追求中和、稳定、和谐,同时也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告诉人们要修养德行,善于学习,胸怀理想,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境界。
中庸之道是一种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我们不断地学习、修行。
中庸之道也是一个价值标准,人们认为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太强太弱都不行,不可偏激也不能无原则,不惟理论也不惟经验,不宜超前也不宜滞后,而持中秉正,折中致和是最合理的境界。
中庸之道的这种辩证思维在现在商业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一、中庸之道在商业地产中的运用中国商业地产近几年出现了跨越式、激进式的发展,商业物业完全自持者甚少,大部分还是走租售并举的模式,以此来实现快速回笼资金、平衡现金流、分散风险等实际问题。
为什么在中国有如此多的商业地产开发商选择把商铺卖掉?其中很大原因是销售商过于极端,不懂得在经营中使用中庸之道,在商业地产自持与散售之中没有掌握好火候。
相比较来说,自持的商业可以进行目标型招商,即锁定品牌,寻找合适的商家;因此,自持的商业可以有灵活的运营概念;而销售型的商铺虽然没有太多的物业管理,但销售型商业运营无法联动,不能产生互动性营销,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
从经营方面来说,自持商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分析和研究确定项目的定位、不同业态的配比以及不同品牌组合的形式。
但是分散销售基本上很难管控。
因此,有人鼓吹自持商业模式,也有人将商业散售模式“一棍子打死”,商业散售必死吗?其实商业散售在一定条件下依然有成功的可能性,但物业销售的体量不能过大,不要动辄十万八万,最好控制在2-3万的合理规模。
此外销售型物业的楼层高度最好不超过两层,并且不要有太多的室内公共空间。
过多的室内公共空间会产生各种公共能源引发的问题,给将来的运营管理带来麻烦和纠纷。
行中庸之道的现实例子
行中庸之道的现实例子
现代社会中,行中庸之道的现实例子随处可见。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在各种相对立的价值观之间寻求平衡,不偏向任何一方。
以下是几个关于行中庸之道的现实例子:
1. 政治中的中庸之道:在政治领域中,中庸之道意味着寻求各派别之间的妥协和平衡。
政治领袖需要根据不同的政治观点,制定出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政策。
例如,一位政府领导人需要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2. 商业中的中庸之道:商业领域中,中庸之道可以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策略中。
企业需要在追求利润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
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不仅关注经济利益,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
3. 教育中的中庸之道:在教育领域中,中庸之道可以体现在教育方法和课程设计上。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设计出能够平衡知识传授和培养综合能力的教育模式。
同时,教育者也需要在传统知识和现代技术之间寻求平衡,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4. 人际关系中的中庸之道:在人际关系中,中庸之道意味着平衡自我需求和他人需求之间的关系。
一个成功的人际关系需要双方能够相
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同时,也需要在个人的权益和集体的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以维护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中庸之道的现实例子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
追求中庸之道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平衡,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中庸与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第13课感悟
中庸与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第13课感悟以中庸与赢得客户的72个机会第13课感悟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在商业领域中,赢得客户是每个企业和个人都追求的目标。
而要赢得客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商业智慧和策略,中庸便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取得成功的态度和方法。
中庸,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哲学,意为均衡、中间的道路。
在赢得客户的过程中,中庸思维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13课中提到的72个机会,也是我们在接触客户时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和机遇。
通过将中庸的态度应用在这些机会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客户建立关系,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在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中庸的态度。
即既不过于谦虚自卑,也不过于自大傲慢。
与客户交流时,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起互信的关系。
在面对不同的机会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处理。
中庸思维告诉我们,不要过于偏激和极端,要在不同的机会中找到平衡点。
例如,在与客户进行谈判时,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要考虑到客户的需求,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只有在平衡中找到最佳的策略,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的青睐。
中庸还要求我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和情绪。
在与客户交往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而面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镇定的心态,不被情绪所左右。
只有在平稳的心态下,才能更好地应对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同时,还可以展现自己的专业和成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
在赢得客户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细节和真诚。
中庸思维告诉我们,要在细微之处展现真诚和关怀。
例如,在与客户交流时,要注重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意见,积极回应客户的问题和反馈。
同时,还要尽量做到言行一致,不言而信,以真诚的态度与客户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
中庸也要求我们在赢得客户的过程中保持谦逊和学习的心态。
无论我们在业界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自满,而应保持谦虚的态度。
只有持续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商业地产运营之道:自持与散售并举的中庸之道
2013-11-15 09:47:00
中国商业地产近几年出现了跨越式、激进式的发展,商业物业完全自持者甚少,大部分还是走租售并举的模式,以此来实现快速回笼资金、平衡现金流、分散风险等实际问题。
为什么在中国有如此多的商业地产开发商选择把商铺卖掉?原银泰置地副总裁王锐先生认为无外乎四个原因。
首先,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资本运作能力不强,只能通过销售一部分物业以回笼资金。
其次,很多从住宅地产转型到商业地产的企业,没有深刻理解商业地产的根本,也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做住宅的惯性思维来做商业地产,楼盖好了就卖。
第三,国家宏观调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住宅的严厉调控,导致很多房企资金回笼放缓,企业别无出路,只能通过卖商铺的方式来平衡现金流。
最后一点,商铺地产难挡投资者热情。
商铺建造周期短,售价往往容易被炒高,加上社会的很多闲散
资本无处投资,并受地皮保值的观念影响,最终这些资本流向商铺。
商业地产自持与散售之争由来已久,孰优孰劣,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可以定论。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真正明白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别。
自持与散售的模式不同由此带来招商的差异。
自持的商业可以进行目标型招商,即锁定品牌,寻找合适的商家;而销售的商业招商则有点“信马由缰”,招到的商家并不一定是你喜欢或者想要的。
自持的商业物业管理水平和标准都会持续上升,这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销售型的商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物业管理,主要靠商家自己维护。
自持的商业可以有灵活的运营概念,但销售型商业运营无法联动,不能产生互动性营销。
从经营方面来说,自持商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分析和研究确定项目的定位、不同业态的配比以及不同品牌组合的形式。
但是分散销售基本上很难管控,从业态配比、品牌组合上来说都是如此。
那么返租呢?王锐调侃返租无异于“吸鸦片”,不能解决积压的矛盾。
只是当下这个阶段感觉比较轻松和舒服,但是治标不治本,病根没有被解决,有一天还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很显然,销售型商业地产项目有很多先天缺陷,目前真正成功的也很少。
因此,有人鼓吹自持商业模式,也有人将商业散售模式“一棍子打死”,商业散售必死吗?王锐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商业散售在一定条件下依然有成功的可能性,但他表示,物业销售的体量不能过大,不要动辄十万八万,最好控制在2-3万的合理规模。
此外他还给出了其他一些建议。
销售型物业的楼层高度最好不超过两层,
并且不要有太多的室内公共空间,由于业态的特殊性,很难把客流导向三楼以上的楼层,会造成经营户的压力。
过多的室内公共空间会产生各种公共能源引发的问题,给将来的运营管理带来麻烦和纠纷。
同时,自持物业和销售型物业在物理结构上要相对独立。
“既然你要卖掉这些商铺,不想承担固定回报的责任,那你一定要把地块当中,我认为是商业最好的地段来布局可销售型物业。
”他认为这样才能让客流量自然导向,让销售型物业能够自我生存下去。
散售的风险已经不言而喻,让投资客血本无归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散售模式。
事实上,不是所有散售项目都死掉了,也不是随便哪个项目靠REITS支持走持有商业地产的道路,极端的道路都是走不通的。
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开发商而言,一方面坚持以运营为导向的商业地产操作模式,处理好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关系,坚持统一的经营权,引入专业团队专业化运作,获取商业地产的长期收益,另一方面通过散售商铺化解现金流压力实现商业地产的短期收益,把握好运营导向和销售导向的平衡点,从杀猪走向养鱼,才是中国式商业地产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