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合集下载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 第十二章 第二讲 中国的人文地理.doc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 第十二章 第二讲 中国的人文地理.doc

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十二章第二讲中国的人文地理一、选择题下图所示为我国三个平原地区。

读图回答1~2题。

1.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光照丰富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2.B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荒漠化B.荒漠化、盐碱化C.盐碱化、酸雨 D.酸雨、水土流失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C位于东部季风区,但雨季短,B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三者的共性是光照丰富。

第2题,B平原为宁夏平原,过度开垦容易造成荒漠化,大水漫灌容易造成盐碱化。

答案:1.A 2.B能源化工“金三角”正成为西部腾飞新引擎。

能源化工“金三角”范围包括宁夏宁东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陕西榆林地区,以及与该地区资源开发相关性极强的陕西延安地区和甘肃陇东地区。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能源化工“金三角”的区位优势是( )①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③科技先进④综合开发优势明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能源化工“金三角”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水资源短缺B.劳动力不足C.国家政策D.农业基础薄弱解析:综观全局,能源化工“金三角”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综合开发优势明显,但此地不具备科技优势。

以宁东—鄂尔多斯—榆林为依托的能源化工“金三角”经济区的优势在于能源丰富,劣势在于水资源短缺。

答案:3.C 4.A(2012·长沙联考)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在全国所占百分比(%)比较表。

读表回答5~6题。

地区铁路水路公路①20.90 2.80 14.60②14.50 27.70 15.20③10.40 10.80 19.10④9.70 0.60 7.905.③地区是( )A.黄河中游B.长江中游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6.①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A.木材B.煤炭C.粮食D.铁矿解析:第5题,③地区的铁路和水路运输所占比重都较小,而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公路所占比重最大,这最可能是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的西南地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选择题(2019·遵义调研)世界上的风电场多建在陆地上,而英国却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如图是英国海上风力发电场景观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说法与英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原因不相符的是()A.海上风能平稳B.降低投资成本C.岛国海岸线漫长D.减小土地利用压力2.一般而言,海上风力大于陆地,原因是海上()A.气压低B.气温高C.摩擦力小D.气压梯度力大3.英国风电场所在海域,风力发电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改变大气环流B.改变大气降水C.干扰海上航运D.干扰GPS定位解析:1.B 2.C 3.C第1题,风能属于清洁能源,英国位于盛行西风带,常年吹偏西风,加上海上风能平稳,有利于海上风电场建设;海上风电场建设要克服海水的侵蚀等问题,投资成本高;英国为岛国,海岸线漫长,海洋空间广阔,有利于海上风电场建设;在海上发展风电可以减小土地利用压力。

第2题,海洋下垫面单一;而陆地的下垫面高低起伏,加之植被分布等因素,导致风在陆地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等的情况下,风在海洋上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风力大,故C项正确。

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海洋在不同季节和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气压有时高于陆地,有时低于陆地,故A项错误;海洋和陆地在不同季节和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气温各有高低,故B项错误;海洋上的气压梯度力不一定大于陆地,故D项错误。

第3题,英国在海上进行风力发电利用的是盛行西风,并没有改变大气环流,故A项错误;海上风力发电对大气降水没有影响,故B项错误;在海面上建设了风力发电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上航运,故C项正确;海上风力发电场对GPS定位没有影响,故D项错误。

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

读大庆市地图,回答4~6题。

4.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特点是()①带状分布②分散分布③居采油区④靠近铁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A.石油储量丰富B.国内市场庞大C.铁路交通便利D.科技力量雄厚6.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城市的转型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①利用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4.C 5.A 6.A第4题,读图可知,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比较分散,图示城区分布在采油区且都靠近铁路。

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跟踪训练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跟踪训练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跟踪训练: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十三五”规划中产业发展方向示意图。

完成1、2题。

1.该区域降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的主要原因是①环境污染严重②劳动力短缺③矿产资源枯竭④经济效益低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2.该区域按“十三五”规划发展,可以①缓解就业压力②有利于科技文化发展③优化产业结构④加快高耗能产业转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地调整。

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三类产业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 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B. 第一产业迅速发展C. 新兴工业比重下降D. 化学工业比重上升4. 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A. 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B. 靠近莱茵河及鹿特丹港,降低运费C. 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D. 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源丰富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据此判断下面小题5. P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A. 濒临海洋,海运便利B. 石油资源丰富C. 铁矿资源丰富D. 煤炭资源丰富6. 该国在新技术革命后,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是A. 由北部向南部扩散B. 由东部向西部扩散C. 由南部向北部扩散D. 向南北两端扩散7. 山西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C. 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近年来枣庄这匹“黑马”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以其独特的转型实践,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枣庄神话”“枣庄奇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33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33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湘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三)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337页)一、选择题(2018·山东潍坊市质检)夕张市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开采优质煤矿,是日本煤矿、煤矿机械以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从1963年起开始衰退。

为此,夕张市试图通过观光、开设主题公园、开发蜜瓜农产品品牌等进行产业转型,可惜没有收到成效,2006年7月宣布破产。

下图示意夕张市位置。

据此回答1~2题。

1.夕张市自1963年开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是( )A.煤炭地位下降和开采成本增加B.军事订单减少和产业结构单一C.新技术兴起,传统工业产品市场萎缩D.纬度高,受低温、寒潮等灾害影响大2.夕张市可持续发展尝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蜜瓜等农产品附加值低B.人口数量急剧减少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产业调整方向失误1.A 2.D[第1题,读材料,夕张市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开采优质煤矿,20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资源量的减少,开采成本提高,加上石油资源的使用,煤炭地位下降,夕张市开始走向衰退,A正确。

第2题,夕张市位于北海道地区,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不适合蜜瓜的种植,A错误;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基本稳定,B错误;人口老龄化现象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无直接关系,C错误;产业调整方向与当地的地理条件不协调,D正确。

]图甲表示我国五个省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重,图乙表示某种能源在全国的开采状况。

读图,完成3~4题。

图甲图乙3.图乙代表的能源是图甲中的( )A.ⅠB.ⅡC.ⅢD.无法判断4.下列关于省区③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②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④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发展能源消耗量大的炼铝工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B 4.D[第3题,读图乙可知该能源生产集中在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可知该图表示的是石油的开采状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课件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课件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C [解析] 第(2)题,20世纪初甲城所在地
区煤炭减少,但并不是枯竭,A项错误;靠 近莱茵河,当地水资源丰富, B项错误; 产 业结构单一,受市场影响大,由于钢铁过 剩,钢铁工业发展受影响,C项正确;劳动 力成本上升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
A.煤炭枯竭
B.水资源少 C.产业结构单一
D.劳动力成本上升
基础自主梳理
3.鲁尔区的新发展
措施 企业集中化、合理化改造 促进经济结构 多元化 调整 工业布局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 。 具体操作 合并钢铁、煤炭企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 新企业布局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对传统企业根据 实际情况实行关、停、并、转 合理布局企业,兴建 环保 企业,植树造林等
考点互动探究
(3)20世纪中后期甲城把高炉厂建到乙城,因 为( )
C [解析] 第(3)题,矿产资源需要从海外
进口,20世纪中后期甲城把高炉厂建到 乙城,乙城位于沿海港口,可以减少运费 ,C项正确。
A.污染小
C.运费低
B.地租低
D.水资源丰富
考点互动探究
探究点二 核心突破 1.一般的分析思路 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
图31-4
考点互动探究
2.具体的分析内容
(1)分析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类型、分布状况:主要是分析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 、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
(2)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
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区域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 行分析。 (3)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衰落经 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或技术落后、 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十章第五讲矿产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十章第五讲矿产

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十章第五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选择题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1〜2题。

二I煤山分和区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水资源丰富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A.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①④解析:由图可知,左图为山西,右图为德国鲁尔区,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此基础上,这两地都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区域特征。

答案:D2•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①植树造林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③完善交通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两地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特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今后可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要结合当地污染严重的问题,积极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答案:B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F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 一缸化锻、蟻铁炼馆诱A电石戎用发111椚金耳他I I I ■I III爲炉吒T * Ifei耳)_何化《部井回收3.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B. ②③C. ③④4.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有(加强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革新,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 对紧缺的矿产资源停止开发,加大对储量丰富的资源的开发力度解析:第 5题,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主要问题为资源与能源的消耗量大,单位GDP 能耗、物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状,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技术和工艺上的改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节约意识,寻找紧缺A.①②D.①④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 水的污染A.①②B . ②③C ③④D . ①④解析:第 3 题,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焦化和二氧化硫等气体的部分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并没有发生转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第5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基础全面梳理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1.区位优势(1)煤炭储量大,经济开发价值高。

(2)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2.发展概况(1)发展成以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等为核心的世界著名重工业区。

(2)区内的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都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1.衰落时间0150年代后。

20世纪□2.衰落原因02廉价石油的竞争,鲁尔区爆发煤业危机。

(1)由于□03单一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2)□3.具体表现(2)环境污染严重:酸雨、水污染等严重。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02减少,规模1.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使□01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大幅度□扩大、效益提高。

2.引进和发展□03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04多元化。

3.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

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限制传统产业发展,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

1.资源的开采条件就是开发条件吗?不是。

区域的资源开发条件取决于该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储量、分布、煤种、煤质、开采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开发条件中的一个指标。

2.以前的鲁尔区工业结构有何缺陷?工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低。

假如煤、钢铁工业受到影响,则其余工业“一损俱损”。

3.利用煤炭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燃煤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强温室效应;排放的硫氧化物形成酸雨;排放的大量粉尘、煤烟等污染环境。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2.德国鲁尔区开发的区位优势3.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要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来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影响储存量的因素。

主要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如下表:(2018·海南高考)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017·黄冈质检)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

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C )①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④分布不集中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若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 D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第1题,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技术要求高,投入的成本较高,且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但距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非常近。

由图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较为集中。

第2题,可燃冰是清洁能源,对其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加大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不会延长煤炭生产链。

(2017·马鞍山质检)页岩气是以甲烷为主的新开发的天然气资源,我国四川盆地页岩气储量丰富。

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将混有化学物质和沙子的水注入地下页岩层中,通过高压压裂岩石,同时用沙或其他物质支撑裂口,使页岩破碎释放出气体。

据此,回答3~4题。

3.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有利地理条件是( A )A.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B.盆地地形,易于汇气C.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D.地处西部,地广人稀4.页岩气的大规模投入使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C )A.有利于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B.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C.有利于减轻雾霾的影响D.有利于净化地下水体第3题,由材料可知,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需要将混有化学物质和沙子的水注入地下页岩层中,说明页岩气的开采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河流较多,水源丰富,有利于页岩气开采。

第4题,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属于气态矿物燃料,A、B错。

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矿产资源合理开.

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矿产资源合理开.

提能力、选择题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1〜2题。

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水资源丰富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A .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①④解析:由图可知,左图为山西,右图为德国鲁尔区,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在此基础上,这两地都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区域特征。

答案:D2•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①植树造林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③完善交通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A .①②B.②④C .③④D .①③解析:两地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特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今后可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要结合当地污染严重的问题,积极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答案:B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图完成3〜4题。

F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3.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4•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解析:第3题,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焦化和二氧化硫等气体的部分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并没有发生转移。

第 4题,生产结构的变化,改变了生产方式,只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将增多,加剧了当地大气、 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3.D4.C近十年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增长值长期占工业增长值的 是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 GDP 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可持续发展的基(精)

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可持续发展的基(精)

提能力一、选择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可持续发展。

据此完成1〜2题。

1•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A.生态属性 B .社会属性C .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2. 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A. 增加绿地面积B. 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 .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D.预防和治理污染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系统,材料所给巴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侧重于经济属性。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所研究的范畴中,发展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增加绿地面积,预防和治理污染属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范畴;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答案:1.C 2.C(2010 •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3〜4题。

3. 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A .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C .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 .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4. 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 .小农经营B .集约化程度低C •商品率高D •科技水平低解析:第3题,当地利用冰雪融水灌溉作物,应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因此①为水窖集雨。

种苗培育属于农业技术研发。

作物秸秆经过②用于畜禽养殖,应为饲料加工。

沼气是能源,③应是供暖。

沼渣用于作物种植,④是肥料。

⑤ 进入沼气池,是作物种植的废弃物。

第4题,该园区农业生产是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 其特点是: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自然资源与生态.

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自然资源与生态.

1.(2012·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说出A区域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2)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说明危害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

(3)比较D、E两区域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解析:图中A区域为南方丘陵山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为土壤侵蚀,易引发石漠化。

B、C均面临土壤侵蚀,但B地区危害更严重,这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密不可分。

D处森林具有防风护沙、保护农田的作用,E区域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1)土壤侵蚀。

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2)B区域更严重。

原因:地表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3)D区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E区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概括我国A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简要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3)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特大沙尘暴的变化趋势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说明其主要人为原因和治理措施。

解析:第(1)题,A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其自然环境特点应从当地气候、植被、地表径流等方面分析。

第(2)题,沙尘暴路径走向基本与我国冬季风风向相同。

第(3)题,由沙尘暴的定义可知,沙尘暴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应根据原因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地表径流量小。

(2)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盛行西北风。

(3)土地荒漠化。

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垦过牧;不合理灌溉;工矿建设等。

治理措施:退耕还草;合理放牧(控制载畜量);草方格治沙;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矿区恢复植被。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我国公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3高考地理一轮随堂巩固-11.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解析

2013高考地理一轮随堂巩固-11.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解析

一、选择题珍爱环境生态,共享碧水蓝天,向来是备受瞩目的民生问题。

据此回答1~2 题。

1.对大部分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由是() 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日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变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灰尘飞扬,污水四溅D.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2.以下举措能改良生态环境的是()①使用矿物能源,节俭生产成本②踊跃推动城镇污水和垃圾办理、农业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顿等工作③踊跃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家产④加速领土绿化进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分析:第 1 题,从“碧水蓝天”下手剖析可知,“碧水”与水污染相关,“蓝天”与大气污染相关。

第 2 题,使用矿物能源,节俭生产成本,不利于改良生态环境。

答案: 1.D 2.B以下图表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公司鉴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家产构思。

读图回答3~4题。

3.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环境评估,能够看出() A.只有原料的选择切合洁净生产的要求B.只有荒弃物的办理切合洁净生产的要求C.整个生产过程中荒弃物的排放量仍旧很大D.生产的全过程都切合洁净生产的要求4.发展生物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定选择,其长处为() A.可促使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B.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良生态环境C.有益于我国石油能源的出口D.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快发展分析:第 3 题,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从图中能够看出,整个生产过程中荒弃物的排放量降到了最小,生产的全过程都切合洁净生产的要求。

第 4 题,发展生物能源可促使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

答案: 3.D 4.A以下图为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表示图,读图回答 5~ 6 题。

5.图中 a、 b、 c 分别表示()A.居住区、栽种区、乳畜养殖区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栽种区C.栽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栽种区6.以下最能表现该模式特色的是①循环型②高耗费③生态化④可连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分析:第 5 题,从图中能够看出 a 需要水和沼气,排出生活污水,因此能够判断 a 表示居住区; b 需要饲料和饲草,排出粪便,由此能够判断其表示乳畜养殖区; c 需要水、沼渣等,供给饲料饲草,则能够判断其为栽种区。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维训练 9.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湘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维训练 9.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湘

9.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

据此并结合右图回答第1题。

1.20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A.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经济地位不断提高B.很多工厂变为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C.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D.开发本国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解析图中③是第一产业,鲁尔区过去长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经过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80年代后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

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

B项农业地位不可能不断提高;C项应是质量在不断提高;D项中鲁尔区铁矿资源贫乏,为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

答案 A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并形成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

鸡西市在发展非“黑”产业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顺利实现了产业由“黑”变“绿”的转变,“黑”与“绿”的比由过去的82调整为37。

阅读材料完成2~3题。

2.有关鸡西市产业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黑”产业主体是钢铁产业B.鸡西市在产业调整中把第三产业作为重点C.药材开发、生态旅游不属于“绿”产业的X围D.现在鸡西市70%为第一产业,30%为第二产业3.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使夕阳产业重现生机B.在废矿区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筑业等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D.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寻找新产业是唯一出路2~3.解析第2题,鸡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型城市,该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黑”与“绿”的比在下降,说明该市把第三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该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把第三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1~2题。

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水资源丰富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由图可知,左图为山西,右图为德国鲁尔区,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此基础上,这两地都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区域特征。

答案:D2.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①植树造林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③完善交通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两地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特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今后可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要结合当地污染严重的问题,积极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答案:B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焦化和二氧化硫等气体的部分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发生转移。

第4题,生产结构的变化,改变了生产方式,只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将增多,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从而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3.D 4.C近十年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增长值长期占工业增长值的60%以上,尤其是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GDP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此回答5~6题。

5.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A.交通运输压力加大B.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C.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D.耕地面积减小,劳动力短缺6.针对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物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状,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A.加强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革新,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B.对紧缺的矿产资源停止开发,加大对储量丰富的资源的开发力度C.严格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D.加大重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劳动力投入解析:第5题,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所带来的主要问题为资源与能源的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会造成我国目前劳动力短缺问题。

第6题,针对我国单位GDP能耗、物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状,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技术和工艺上的改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节约意识,寻找紧缺资源和能源的替代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当压缩资源和能源消耗巨大的产业,发展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小的高新技术产业等;仅仅依靠加大劳动力的投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严重的问题。

答案:5.C 6.A 二、综合题7.(2010·山东高考)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 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

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解析:第(1)题,本题的解答要立足于两工业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鲁尔区作为大型传统工业区,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再加上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与鲁尔区对比,沪宁杭工业区的海运优势突出,从劳动力角度看,鲁尔区的优势在于劳动力整体素质高。

第(2)题,本题应遵循传统工业区整治的一般原则,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等方面阐述。

答案:(1)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②海洋运输;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

结合图示,回答1~3题。

1.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3.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解析:第1题,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成,也使该乡镇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就业结构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倾斜;工矿业的发展也需要交通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另外,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也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第2题,坑口电站的建设可以缓解运煤的压力,但会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故坑口电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的郊外。

第3题,煤炭基地在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时,可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答案:1.D 2.C 3.B“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提高煤炭资源储量级别200亿吨,新增煤炭资源量100亿吨,将加大向外输送电能的比例,缓解当地的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4~5题。

4.与直接向外输送煤炭资源相比,山西省向外输送火电的劣势在于()A.减轻交通压力,提高运输效益B.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C.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D.加重山西省的环境污染5.山西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列关于其生态问题与根治措施的分析对应正确的是()A.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把采空区作为西气东输的中转站B.破坏土地资源,引起土壤退化——保存好表土,进行复垦C.大量煤矸石弃之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在煤矸石上面修建厂房D.饮用水环境被破坏——跨流域调水解析:第4题,山西省向外输送火电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具有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等优势,同时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但会加重山西省的环境污染。

第5题,石油、天然气的存放需要密闭的环境,山西煤炭资源的采空区岩层断裂,不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存放;针对土地浪费和土壤退化,应采取复垦等措施加以治理;煤矸石之间的空隙较大,在上面直接修建建筑物容易发生坍塌;跨流域调水不能彻底解决水污染问题。

答案:4.D 5.B(2012·哈尔滨模拟)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

据此完成6~7题。

6.读上表,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甲—天然气乙—煤炭丙—水资源丁—太阳能B.甲—天然气乙—太阳能丙—水资源丁—煤炭C.甲—煤炭乙—太阳能丙—水资源丁—天然气D.甲—煤炭乙—天然气丙—水资源丁—太阳能7.甲类资源丰富区资源开发方向()A.稳定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B.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C.产业全部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D.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解析:第6题,从表中四个省区地理环境判断,新疆地处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光照充足;太阳能、天然气资源丰富。

陕西煤炭资源、天然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矿产能源基地。

四川与广东地处湿润气候区,水资源丰富,但广东矿产缺乏,而四川天然气丰富。

第7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要有计划地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趋向多元化。

答案:6.C7.B能源消费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强度越低,能源效率越高。

读1965~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变化关系图,回答8~10题。

8.有关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正确的是()A.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B.随GDP的增加呈增长趋势C.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特点D.早期快速增长,自1978后年下降,但2001年后略有回升9.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有()①经济结构②科技水平③生产规模④能源结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根据下图判断,我国目前建立能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的关键是()A.发展节水农业、石油农业和精确农业B.将高耗能的工业部门作为节能重点C.提高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例D.降低GDP增长速度解析:第8题,由图示可知,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早期快速增长,1978年后下降,2001年至2005年又略有回升。

第9题,能源消费强度主要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与生产规模的大小没有关系。

第10题,在我国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能耗比例最高,所以建立能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的关键是将高耗能的工业部门作为节能重点。

答案:8.D9.C10.B读下表和图。

完成11~12题。

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11.1978~2008年R河流域()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土壤层变薄C.生物多样性增加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12.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B.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C.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D.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解析:第11题,由表可知,该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面积所占的比重下降,林地、草地面积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因此可推断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加强,故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变小,A不正确;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使水土流失现象减少,故土壤层不会变薄,B不正确;水土流失减少会使河流的泥沙淤积现象减少,故D错;植被覆盖率提高,生物的多样性会增加,C正确。

第12题,露天开采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往往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要做好土地的回填、复垦工作,而地面沉降主要是由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A错;有色金属矿产冶炼工业往往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但不会使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加,B错;应在工厂附近建酸性气体回收厂即硫酸厂,实现循环利用,D正确;矿产开采对水资源的利用较少,故C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