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遗传的物质基础

合集下载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知识分享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知识分享
间接作用是使染色体以外的细胞物质发生 变化,再由这些物质作用于染色体引起突变; 它包括碱基类似物的形成及其突变诱发作用, 和电离辐射引起过氧化氢和游离基的产生以及 它们诱发突变。
(二)化学方法
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5溴脱氧尿苷( UBr )、 5-氟脱氧尿苷、2-氨基嘌呤、8-氮鸟嘌呤、亚硝 酸、羟胺、烷化剂(B丙酸内酯和芥子气等)、 亚硝基胍、丫啶橙染料 (丫啶黄、丫啶橙、原黄 素等)、一系列烷化剂和丫啶类结合的化合物、 溴化乙锭等。它们的作用机制复杂而各有差异, 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 如无荚膜炭疽芽 孢苗是半强毒菌株在含50%动物血清的培养基 上,在50%CO2的条件下选育的。
(5)通过非易感动物 如猪丹毒弱毒苗 (GC42 ) 系将强致病菌和株通过豚鼠370代后,又通过 鸡42代选育而成。
(6)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 去除毒力基因或用 点突变的方法使毒力基因失活,可获得无毒力 菌株或弱毒菌株。但对多基因调控的毒力因子 较难奏效。
利用各种生物学的方法可诱使微生物发生 变异,使细菌发生毒力等性状的改变,获得性 能良好的菌株。
1、增强毒力 连续通过易感动物,可使病原 菌毒力增强。有的细菌与其他微生物共生,或 被温和噬菌体感染,也可增强毒力。例如产气 荚膜梭菌与八叠球菌共生时毒力增强;肉毒梭 菌当被温和噬菌体感染时,方产生毒素。
2、减弱毒力 病原菌毒力自发减弱的现象, 常见于传染病流行末期所分得的病原菌株。人 工减弱病原微生物的毒力通常使用病原菌通过 非易感动物、鸡胚等方法。如将禽霍乱强毒菌 株通过琢鼠190代后,再经鸡胚传40代,育成 禽霍乱弱毒菌株。无论自然变异弱毒株或人工 培育的变异弱毒株,均由于DNA上核甘酸碱基 顺序的改变的结果。
3.插入DNA相邻的碱基之间,引起移码突变。 在邻近的两个嘌呤碱基之间插入丫啶染料分子, 可引起DNA复制时碱基增添或缺失的错误,造 成密码子的移码,出现基因突变。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的性质
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质的变性凝固是个不可逆过程造成蛋白质 变性的原因 物理因素包括: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X 射线、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三氯乙酸、乙醇、 丙酮等。 6、颜色反应 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例如在鸡蛋白溶液中 滴入浓硝酸,则鸡蛋白溶液呈黄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含苯环结 构)与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还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对其 进行检验,该试剂遇蛋白质变紫 7、蛋白质在灼烧分解时,可以产生一种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蛋白质.
蛋白质的性质
4、加入电解质可产生盐析作用 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如 果向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 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 这样盐析出的蛋白质仍旧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响原来蛋 白质的性质,因此盐析是个可逆过程.利用这个性质,采用分段 盐析方法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5、蛋白质的变性 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作作用下,蛋白质会发 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 们恢复成原来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性. 蛋白质变性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们 生.
蛋白质合成中的三种RNA
mRNA:是蛋白 质合成(翻译) 过程中的模版, 蛋白质 分子中 氨基酸的排列顺 序,就是由 mRNA 上每3个 相邻的核苷酸形 成的密码子的排 列顺序决定的;
tRNA
tRNA: 的作用 是在蛋白质的合 成过程中 转运 氨基酸,为蛋白 质的合成提供原 料;并可准确识 别 其所转运的 氨基酸在mRNA 上的密码子;
蛋白质的性质
1、具有两性 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 质分子中存在着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质也是两 性物质。 2、可发生水解反应 2 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经过多肽,最 后得到多种α-氨基酸 3、溶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有些蛋白质能够溶解在水里(例如鸡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 成溶液。 蛋白质的分子直径达到了胶体微粒的大小(10-9~10-7m) 时,所以蛋白质具有胶体的性质。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3.模拟制作DNA模型——探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有哪些结构与遗传功能相适应?自然过渡到对DNA分子认识。
为学生提供红绿铝线、药瓶橡皮盖等材料,制作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教师在此时提示学生:制作模型所用的不同颜色的橡皮盖,分别表示DNA分子的不同片段,教师说明不同的片断能够表达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控制着生物表现出各种特征,引出基因的概念,认识基因。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身边的遗传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并总结出遗传的概念。
〈2〉明确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观察分析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和DNA分子的组成,理解每种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恒定的意义。
〈4〉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并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叙述细胞核移植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学生对多利培育过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学生积累记录结论。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观点
学生在师的引导下,回答,得出结论。
让学生以遗传学“专家”的身份,对动画中的内容发表见解,并认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生观察DNA分子模型、模式图
对照模式图,学生制作DNA分子模型。
小组合作活动
小组合作表演
自己尝试按一定次序排成一行,并说明排列的依据。
例如:
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去解答得出结论: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开启学生思维
得出结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
引出染色体这一名词,认识染色体
活动中,学生通过已知的生物知识,推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既降低难度,又利于学生理解

电大遗传学习题库

电大遗传学习题库

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一、选择题1.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试验是()。

A. 对DNA的x射线衍射B. 遗传工程研究C. 细菌的转化D. 豌豆的杂交研究人员通过两个经典试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一个是细菌的转化,另一个是噬菌体的放射性标记。

正确答案是:细菌的转化2. DNA合成前期是()。

A. G1B. SC. G0D. G2细胞周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将它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间期。

在间期,细胞核进行着染色体的DNA复制、组蛋白合成、储备易于利用的能量,并进行细胞生长。

根据DNA合成的特点,又可将间期划分为G1、S、G2三个时期。

G1期为DNA合成前期,合成各种大分子物质和多种蛋白质等,为DNA的复制做准备。

S期是DNA合成期,DNA的含量加倍。

G2期是DNA合成后期,合成某些蛋白质,引导细胞进入分裂期。

一般S期的时间较长,且较稳定;G1和G2期的时间较短,变化也较大。

正确答案是:G13. 在细胞周期中,时间较长的时期是()。

A. SB. G1C. G0D. G2正确答案是:S4. 当细胞核内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时,这细胞处于分裂的()。

A. 前期B. 中期C. 后期D. 末期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但为了便于描述,一般根据核分裂的变化特征,将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

前期:细胞核内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植物细胞的两极出现纺锤丝。

这时每个染色体由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由于这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DNA是复制得到的,DNA序列彼此相同,所以这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彼此相同。

中期:细胞中央形成纺锤体(spindle),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这时染色体卷缩得最短、最粗,且分散排列,所以是进行染色体鉴别和计数的最佳时期。

末期: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染色体的螺旋化结构逐渐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于是在一个母细胞中形成了2个子核;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一个母细胞形成了两个子细胞。

生物的遗传

生物的遗传

25
广东省深圳市西乡中学
生物科组
制作人: 制作人:王 继 2001年3月1日 年 月 日 红

人类基因组是一本蕴藏着生命奥秘,决 定生老病死的"天书",1990年,被誉为生命 "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9年9月,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 因组中心获准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 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 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我国因此成为参 与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随后,随着国家 北方,南方基因组中心的加盟,标志着中国 科学家联合来,向这一生命科学的高峰发起 冲刺. 根据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协作组的约定, 整个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今年6月绘制 完毕. 22
16
第一节 生物的遗传
一,遗传 1.遗传的现象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 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 遗传——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2 .遗传的途径 生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而遗传给后代的. 生殖细胞而遗传给后代的 生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而遗传给后代的. 二,遗传的物质基础 1 .染色体 ——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上含有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叫遗传物质 生物性状的物质叫遗传物质. 染色体上含有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叫遗传物质. 基因——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2.基因 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24
人能活到多大
要不了多少年,人便可以根据"基因图" 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处于最佳的 生命环境中,这样活150岁不成问题.现在, 科学家已经可以拨动人体的生物钟,如果" 生物钟"问题攻克了,人可以活到500岁. 当然,科学的发展要有利于人类的进步, 人类过于追求长寿,对人类本身没有好处. 所以,科学家还要负起人类的整体责任,有 的事不可以做.

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

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

3. 溶解温度(Tm)或熔点:
Tm=TA260=1.185
4.复性:变性的DNA恢复到天然DNA .复性:变性的DNA恢复到天然DNA 复性条件: (1)足够的盐浓度:消除磷酸基静电斥力; )足够的盐浓度:消除磷酸基静电斥力; (2)足够高的温度,但不能太高,一般比 Tm低20-25ْْC。 Tm低20-25 5.杂交:复性DNA中,如果两条链的 来源不同,就叫杂交。
6. Cot曲线: Cot曲线:
k:二级反应常数,取决于阳离子浓度、温 度、片断大小和DNA分子序列的复杂性。 度、片断大小和DNA分子序列的复杂性。 DNA分子序列的复杂性值定义为:最长的没 DNA分子序列的复杂性值定义为:最长的没 有重复序列的核苷酸对的数值,例如: ATATAT:其X值为2; ATATAT:其X值为2; (AGCT)n其 值为4; (AGCT)n其X值为4; 没有重复序列的含有105核苷酸对的DNA 没有重复序列的含有105核苷酸对的DNA 分子其X值为105。 分子其X值为105。
原因:
是由于碱基堆集力的大小不同 : 从嘌呤到嘧啶的方向的碱基堆集作用显著地 大于同样组成的嘧啶到嘌呤方向的碱基堆积 作用。
Tm: 5’ GC 3’ 3’ CG 5’
>
5’CG 3’ 3’GC 5’
思考题:
1. 2.
纯蒸馏水中的DNA在室温下就会变性,为什 纯蒸馏水中的DNA在室温下就会变性,为什 么? 大肠杆菌染色体的分子量大约是2.5x 大肠杆菌染色体的分子量大约是2.5x109Da, 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是330Da, 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是330Da, 两个临近核苷 酸对之间的距离是0.34nm, 酸对之间的距离是0.34nm, 双螺旋的螺距是 3.4nm, 请问: 请问: (1) 该分子有多长? 该分子有多长? (2) 该DNA有多少转? DNA有多少转? 2.5x109Da/(330x2)=3.8x106=3800kb 2.5x Da/(330x2)=3.8x 3.8x106x 0.34nm=1.3x106nm=1.3mm 3.8x 0.34nm=1.3x 3.8x106/10=3.8x105(转) 3.8x /10=3.8x10

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五第1讲遗传的物质基础

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五第1讲遗传的物质基础
32P 31P 32P、31P 35S 32S 32S 14C、3H、18O、15N 12C、1H、16O、14N 14C、3H、18O、15N
12C、1H、16O、14N
2.DNA和RNA的比较: 区别 DNA RNA
结构
分布 鉴定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主要在细胞核中 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单链
主要在细胞质中 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R型
R型、S型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标准解答】选C。艾弗里和其同事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 验中,只有向培养皿中加入S型菌的DNA时才有R型菌转化为S型
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不是遗传
【标准解答】选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对35S标 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则噬菌体的外壳不会从
大肠杆菌上脱落,所以沉淀物中会有较强的放射性;而 32P标记
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中的噬菌体释 放出来,使得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强。
【拓展提升】
1.噬菌体亲子代个体与细菌之间的同位素标记关系: DNA特有元素 蛋白质特有元素 DNA和蛋白质共有元素 噬菌体 细菌 子代 噬菌体
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较强放射性

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 较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
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 较强放射性

遗传的物质基础ppt课件

遗传的物质基础ppt课件
1.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控制的? 是由含有细胞核的假根部分控制的
2.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伞藻的形状与含有细胞核的假根部分有关,在细胞核中含有 控制伞帽形成的遗传物质。
03 学习活动 小资料:小羊多莉的身世
细胞核
A
卵细胞
无核卵细胞

供卵细胞母羊
C


多莉 B

代孕母羊
遗传信息存在于哪里?
03 学习活动
一、遗传的控制中心
观察思考
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 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帽呈伞形
帽呈菊花形
伞藻A
伞藻B
03 学习活动
伞藻A 伞藻B
03 学习活动
伞藻A
伞藻B
移接体长出了伞形的帽
将伞藻B的伞柄切下移接到伞藻A的假根上
03 学习活动 一、遗传的控制中心
胚胎
供核母羊
乳腺细胞
细胞核
03 学习活动
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后,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细胞核中有许多 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
03 学习活动
所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是相同的吗?
小鼠体细胞内有20对染色体
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
03 学习活动
所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是相同的吗?
03 学习活动
基因 1
基因 2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03 学习活动
生物体
细胞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你能否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呢?
03 学习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07遗传变异-1遗传的物质基础

07遗传变异-1遗传的物质基础

是一种现实性(具体性状)。
变异(variation):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 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 变。
特点:
a.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出现; b.性状变化幅度大; c.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饰变(modification):是指外表的修饰性 改变,指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 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质粒还有重组的功能,可在质粒与质粒间、质 粒与染色体间发生基因重组。


典型质粒


F质粒、F因子、致育因子、性因子 R质粒、R因子、抗药性质粒 Col质粒、大肠杆菌素质粒、大肠杆菌素因子 Ti质粒、诱癌质粒、冠瘿质粒 Ri质粒 mega质粒、巨大质粒 降解性质粒

真核生物的细胞核是有核膜包裹、形态固定的真 核,核内的DNA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在光 学显微镜下能见的核染色体;
原核生物只有原始的无核膜包裹的呈松散状态存 在的核区,其中的DNA呈环状双链结构,不与任何 蛋白质相结合。 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和原核生物的核区都是微生物 遗传信息的最主要负荷者,被称为核基因组、核 染色体组或简称基因组。
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的意义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 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为育 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遗传:指的是发生在亲子间即上下代间的关系, 即指上一代生物如何将自身的一整套遗传基因稳 定地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 具有极其稳定(保守)的特性。


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

(一)经典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感染实验 (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一、教案背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遗传使得物种稳定、世代相传,变异使得生物界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已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二、教学课题:《遗传的物质基础》三、教材分析:本节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个层次描述了遗传物质的结构、成分、作用。

本节涉及的名词比较多,有遗传、染色体、DNA、基因等。

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栏目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控制中心,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教材紧接着描述了染色体、DNA、基因的有关知识,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自学法、分析讨论法、小组合作等。

五、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1.明确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重点: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难点: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说出DNA的结构。

(二)导学内容:1、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1).阅读课本73页第一段,搞清“遗传”一词的意思是什么,并请举例说明。

(2).观察课本伞藻嫁接实验,思考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控制的?②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跟踪巩固:(1)生物学上,,叫做遗传。

(2)伞藻嫁接实验表明,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中,即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细胞的哪一结构决定的。

()A.细胞壁B.细胞膜C. 细胞质D.细胞核拓展应用:科学家将棕鼠体细胞的细胞核物质注入已被抽去细胞核的黑鼠卵细胞内,激活后,移入白鼠的子宫内,该细胞发育成的幼鼠的体色是怎样的?为什么?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请读课本74页第二段并结合图4.4-2,了解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如何存在的?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填空:(1).染色体是细胞内存在着的一些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高三生物复习课件:专题四 第1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高三生物复习课件:专题四 第1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 分子中,其中有 2 条是最初的母链,剩下的都是后来合
成的子链。 ②在 DNA 复制过程中,若 DNA 分子中某一种含氮碱基 为 a 个,则此 DNA 分子复制 n 次后,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 苷酸数为 a(2n-1)。
【典例 1】(2012 年韶关一模)下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中心法
则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中心法则
1.中心法则中各过程的比较:
DNA复制 时 间 场 所 模 板 原 料 DNA转录 生长发育的 连续过程 主要在 细胞核 DNA的 一条链 4种核糖 核苷酸 RNA复制 RNA病毒侵 染宿主细胞 后 宿主细胞中 RNA 4种核糖 核苷酸 RNA逆转录 RNA病毒侵 染宿主细胞后 翻译 生长发 育的连 续过程 核糖体 mRNA 20种 氨基酸

[名师点拨]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搅
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脱落下来, 离心的目的是将细菌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分开;该实验只能说 明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能说明 DNA 是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 [答案]A
【典例 2】(2012 年茂名一模)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 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 DNA 与蛋白 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
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能够进行的过程有 a、b B.原核细胞 RNA 的合成以 e 过程方式进行
C.c 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d 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D.e 过程参与的 tRNA 最多有 64 种
[名师点拨]RNA 复制和逆转录只存在于某些病毒中,真核 细胞和原核细胞都能进行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RNA 聚合 酶参与转录,不参与翻译,翻译过程中的 tRNA 最多 61 种, 因为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 [答案]A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课件2021--2022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课件2021--2022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伞藻是一类大型的 单细胞 水生绿藻。其结构分为三部分: 伞帽、伞柄和假根,其细胞核位于基部的__假__根__内。
(2)找出伞藻A和伞藻B的特点
伞藻颜色:伞藻A 绿色 ,伞藻B___黄__色______, 伞帽形状:伞藻A 圆形 ,伞藻B 扫帚形 。
伞帽
伞柄 假根
【合作研讨】
1.伞帽的形状是由哪部分结构控制的?
正在分裂的细胞
【合作研讨】结合课本94页图4.4-2和以下图片分析讨论 通常情况下,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中有什么规律?
雌果蝇(4对) 雄果蝇(4对)
女(23对)
男(23对)
规律1.体细胞内的染色体都是 成 对 存在的。 规律2.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_相___同_ 形态____相___似___ 规律3.不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_不___同__ 形态___不__同______

?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染色体的组成:主要包括__蛋_白__质_____ 和 ____D_N__A__ 。
DNA 染 色 体
蛋白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1.侵入细菌内的是蛋白质还是DNA? DNA 2.这个实验能证明什么问题?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质疑解惑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10.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各字母的结构名称:
数量关系: 细胞核内有 多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通常包含一 个DNA分子,
每个DNA分子包含有 许多基因。
【巩固提高】
尝试在图中[1][2][3][4]填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4
3
2
1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5. 能够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

2. DNA的结构和功能。

3.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1. DNA的双螺旋结构。

2. 基因的编码过程。

3. 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

教学准备:1. 染色体模型。

2.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 基因表达过程图解。

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组成和功能。

2. 提问:你们听说过DNA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5分钟)1. 介绍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一种结构,包含了遗传信息。

2. 讲解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3. 展示染色体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染色体的结构。

三、DNA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 介绍DNA的概念: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2. 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长长的链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3. 讲解DNA的功能: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 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DNA的结构。

四、基因的概念和作用(5分钟)1. 介绍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2. 讲解基因的作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五、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5分钟)1. 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通过复制自身,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2. 讲解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DNA上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展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掌握了DNA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了基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遗传物质基础

遗传物质基础
第一章 遗传与变异
遗传: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的各个个 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的各个个 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遗传
龙生九子,九子不同。—— 变异
思考:
为什么亲代与子代之间会出现遗 传现象呢?
雄性
雌性
新 个 体
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了子 代,从而使子代表现出了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什么是染色体? 2、每种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量是否相同? 3、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有哪些? 哪种成分与遗传有重要关系? 4、DNA分子是怎样的一种结构? 什么是基因? 5、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6、每条染色体通常包含多少个DNA分子? 每个DNA上包含多少基因?
1、什么是染色体?
答案2:由一条子链和它的模板链(母 链)形成一个DNA分子;另一条子链和 它的模板链形成另一个DNA分子 (半保留复制)
特点2
问题3:DNA复制速度快吗?
(多起点复制)
特点3
(准确复制)
特点4
问题4:DNA复制有没有可能出现差错? 有可能,但机率不高
问题5:DNA复制出现差错会导致什么结果? 基因突变 问题6:什么时候最容易出现差错? 细胞分裂时
胸腺嘧啶 T是DNA特有的碱基
尿嘧啶 U是RNA特有的碱基
5’端
DNA的构成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P
H2O
A
T
G G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P P P P
3’端
P
H2O H2O
C
C
P P
T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核生物的rRNA分三类:5S、16S和23S;
3)真核生物的rRNA分四类:5S、5.8S、18S和28S; 4)在人基因组的四种rRNA基因中, 18S、5.8S和28S rRNA 基因是串联在一起的,每个基因被间隔区隔开, 5S的 rRNA基因则是编码在另一条染色体上。
(3)转运RNA(tRNA)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1、前期:细胞两极发出 1、前期:两组中心体发 不 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同 点 2、末期:细胞板形成细 2、末期:细胞膜内陷缢 胞壁分成两个子细胞 裂成两个子细胞 相 同 点
1、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 2、核膜、核仁的变化相同; 3、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完全相同。
(2)RNA自我复制:
某些RNA病毒的繁殖: RNARNA。
(3)DNA指导的蛋白质合成:
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传递
1. 病毒中遗传物质的传递
2. 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 3. 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
1. 病毒中遗传物质的传递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病毒单独存在时无活性,既不能复制核酸,也不 能繁殖后代。只有感染寄主时,才能利用寄主的 全部或部分复制、转录和翻译机器,繁殖后代。 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病毒颗粒识别寄主细胞表 面的专一性受体并与之结合,在寄主细胞表面形 成穿孔,释放核酸到寄主细胞,利用寄主细胞的 复制、转录和翻译机器复制自己的核酸、合成外 壳蛋白,装配成子代病毒。寄主细胞的养分被耗 尽后即裂解。
后进行后随链的合成(先合成冈崎片断,再连接)。
5. 病毒核酸的组成与复制
根据寄主不同: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 根据核酸不同:
DNA病毒 双链DNA病毒(与寄主复制方式一致) 单链DNA病毒(单链结合蛋白与之结合 然后再复制,滚环式复制) RNA病毒 正链RNA病毒(可作mRNA使用) 负链RNA病毒(其互补链可作mRNA使用) 双链RNA病毒 其复制是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进行的
第二节 遗传物质的组成与复制
1.核酸的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
2.核酸复制的一般规律 3.原核生物核酸的组成与复制 4.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5.病毒核酸的组成与复制
6.核糖核酸(RNA)
7.中心法则
1. 核酸的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
(1)化学组成 核苷酸=磷酸+戊糖+碱基
问题:RNA 与 DNA区别 ?
4.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复制速度500~5 000 bp/min
复制步骤(SV40 DNA复制):
特异的蛋白质因子识别复制原点并与之结合,解旋酶 促使负超螺旋状态下的复制原点区域解旋,单链结合蛋白 与单链DNA结合,DNA聚合酶与引物酶结合进来,引发一
个复制叉先导链的合成,再引发另一个先导链的合成;然
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1)1944年,肺炎链球菌的感染实验 2)1952年,T2噬菌体(phage)的感染实验 3) 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感染实验
肺炎链球菌的感染实验
转 化(transformation): 一种生物或细胞接受 了另一种细胞的遗传 物质而表现出后者的 遗传性状或发生遗传 性状改变的现象。
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规律
时 间 期 期 DNA 2N 染色体 2N 染色单体
体 细 胞
0
2N→4N
4N 4N
2N 2N 2N
0→4N
4N 4N 0 0








4N 2N
4N 2N
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规律
4N
染色体变化规律 DNA体变化规律
2N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特点:
有: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无:染色体、纺锤丝的出现
2. 有丝分裂 (mitosis)
1)有丝分裂的过程
–有丝分裂包括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细胞质分 裂。通常有丝分裂主要是指核分裂,特别是在遗传学中更 主要讨论细胞核分裂 –Cell cycle: 细胞周期—指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 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 –细胞周期由间期和分裂期组成 Interphase 间期也叫静止期,可再细分为G1期、S 期和G2期三个阶段 分裂期可以人为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2. 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
通过生长和繁殖来实现 细胞分裂:二分裂(binary fission)和出芽
(budding)生殖
3. 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
生物的繁殖以细胞分裂为基础;对多细胞真
核生物而言,其遗传物质的传递和生命的连
续性也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实现。
细胞分裂的方式可以分为无丝分裂
(2) DNA的一级结构:
A、T、C、G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4n);线形互补双链。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 T(氢键2),C
G(氢键3)。
Chargaff当量规律: 嘌呤和嘧啶的总含量相等,即A+G=C+T。
(3)DNA的双螺旋结构-二级结构
DNA(双链)
主链
碱基对
螺距
大沟和小沟
2. 核酸复制的一般规律
(1)DNA的半保 留复制:
1957年, M.Meselson 和 F.Stahl等用CsCl 密度梯度离心实验 验证了DNA复制 是半保留式的复制
(2)新链合成的方向性:5’→3’
3’游离的羟基为生长点,不断加入新的 游离核苷酸,使新链得以延伸
(3)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Avery(1944):排 除糖、蛋白质、 RNA
证明:DNA是转
化子
T2噬菌体的感染实验
赫尔歇 (Hershey)实验 : 同位素: 32P-DNA* 35S-蛋白质* 结论: 进入菌内的是 DNA 遗传给子代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 (Tobacoo Mosaic Virus)。
联会复合体
只存在于偶线期、粗线期与 联会相联系的临时细胞器
交换
1 2 3 4
染色体:着丝粒 姐妹染色单体:12;34
mRNA; 3)真核生物为一条RNA聚合链,有5’帽子(7-甲基鸟苷) 和3’Poly(A)尾结构; 4)占细胞RNA的5~10%,易被RNA酶降解。
(2)核糖体RNA(rRNA)
1)约占RNA总量的82%。rRNA单独存在时不执行其功能, 它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 装配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均由大、小两种 亚基组成。
DNA双链是反向平行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NA聚合酶只能从5’→3’延伸DNA链
前导链连续合成,后随链以岗崎片段(1000
~2000nt)的形式不连续合成,最后由DNA连 接酶连接
3.原核生物核酸的组成与复制
拟核(nucleoid)
裸露DNA分子
从头起始(复制叉式复制)和共价延
伸(滚环式复制) 复制速度105 bp/min
RNA(单链)
存在部分双链区域
大沟的作用:
大沟宽而深。 一些在遗 传上具有重要功 能的蛋白质在大 沟中识别DNA的 特定序列并与之 结合。
B
A
Z
A-DNA:右手螺旋,大小沟,高盐,旋转一圈11个bp,每一螺旋高28.2Ǻ B-DNA:右手螺旋,大小沟, 10.4 nt / 圈,生理状态DNA。 Z-DNA:左手螺旋,单沟,存在于富含G-C的区域。 直径18 Ǻ,旋转一圈 12个bp,每一螺旋高44.52Ǻ。 C、D及E型DNA:只在实验室条件下存在。
1)约占RNA总量的16%;tRNA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转运 活化了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含70~100个核苷酸残基,是分子量最小的RNA。 3)各种tRNA的一级结构互不相同,但它们的二级结构都 呈三叶草形。
7. 中心法则
(1)反转录:
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NA。 肿瘤、艾滋病: RNADNARNA;基因工程应 用。
6. 核糖核酸(RNA)
RNA的结构:
通常为小分子单链,由A、C、G、U构成。
RNA的分类: (1)信使RNA(mRNA);(2)核糖体RNA (rRNA);(3)转移RNA(tRNA)
(1)信使RNA(mRNA)
1)蛋白质结构基因转录形成的单链RNA,是合成蛋白 质的模板;
2)原核生物为多顺反子mRNA;真核生物为单顺反子
(1)TMV的蛋白质外壳和单螺旋RNA接种:
TMV 蛋白质 烟草 不发病 分离不到 TMV颗粒 TMV RNA 烟草 发病 分离到新的TMV
TMV RNA + RNA酶 烟草 不发病
(2)重组TMV的感染
A=TMV B=HR RNA决定: a. TMV的毒性 b. 子代TMV 的 RNA和蛋白质
第二章
遗传物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第二节 遗传物质的组成与复制 第三节 遗传物质的传递
本章要点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核酸是遗传物质
早在1868年,瑞典化学家J.T.Miescher在细胞 核中分离出一种富含磷的酸性物质,命名为核素 (Nuclein),后称核酸(Nucleic acid)。
复制
分裂
染色体 平均分配
2)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核内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遗传 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打下基础;染色体复制产生
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 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
维持了生物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