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上)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川教版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
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
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
“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历史上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诽谤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
)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
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期间的重要事迹。
2. 使学生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文治武功。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汉武帝的生平简介:出生背景、继位时间等。
2. 政治方面的文治武功: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选拔贤能等。
3. 经济方面的文治武功:开辟丝绸之路、改革币制、减轻赋税等。
4. 文化方面的文治武功:尊儒术、创办太学、推崇文化发展等。
5. 军事方面的文治武功:反击匈奴、扩大疆域、加强边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文治武功。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汉武帝的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文治武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政治方面的文治武功: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选拔贤能等。
3. 讲解经济方面的文治武功:开辟丝绸之路、改革币制、减轻赋税等。
4. 讲解文化方面的文治武功:尊儒术、创办太学、推崇文化发展等。
5. 讲解军事方面的文治武功:反击匈奴、扩大疆域、加强边防等。
6.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理解和看法。
7. 总结课程:强调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汉武帝文治武功的了解。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文治武功,分析各自的特点和成就。
2. 探讨汉武帝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如丝绸之路的作用、推恩令的影响等。
3. 研究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如民族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学习主题 同一国家的建立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川教版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教学目标:
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收复边疆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
难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因此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的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三、设情激趣:
秦朝并未像秦始皇想象的那样传千万世,仅仅持续了十几年就被一个新的朝代所取代---汉朝。
那么汉朝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谁统治时期国力最为强盛呢?他又是采取的什么措施呢?
四、自主探究:
探究1: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点拨1:各家学说同时存在,必然会扰乱人们的思想,妨碍“大一统”的实现。
探究2:汉武帝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王国问题的?
点拨2:经过推恩令,各王国逐步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与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汉武帝更是感恩戴德。
就这样,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半寸土地,就这样轻而易举而又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
探究3:汉武帝对边疆的开发有哪些成就。
点拨3:设置“河西四郡”加强对南岭以南地区的管理,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统治之下。
五、成果展示:
六、拓展延伸:
讲述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
七、课后反思:。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 川教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本课讲述的主要是秦末农民起义后,汉王朝建立后,汉武帝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推崇儒学、创办太学,颁布推恩令,北击匈奴,南诛百越,东并朝鲜,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
汉武盛世成为中国历史的三大盛世之一,汉武帝首创的国号也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的称谓。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学会评价汉武帝。
(三)情感目标:儒家思想从西汉开始,成为封建社会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乃至现在中国影响深远。
二、教学设计理念根据中心历史人物教学法,通过讲述汉武帝的丰功伟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武帝16岁继位,年纪比初一学生略长,通过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的措施使得我国封建王朝迎来了第一个鼎盛时期。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实行‚推恩令‛、开发边疆)。
(二)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及实施。
四、学情分析影视剧《汉武大帝》、《少年天子》、《卫夫子》的热播,司马迁《史记》、丝绸之路等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对此段历史也相对熟悉。
五、教学方法(一)中心历史人物教学法;(二)明暗两线突破法;1.明线: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开创盛世局面所采取的措施(思想文化、经济、政治、军事)2.暗线:少年天子刘彻唯才是举破解治国难题,汉武帝运筹帷幄建树文治武功,实现大一统。
(三)多媒休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以‚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汉族,人口12亿)的称谓是以一个中国古代一个皇帝的国号来命名‛为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汉武大帝》片头曲赏析来导入,引出少年天子刘彻如何凭借文治武功,运筹帷幄,成就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强盛王朝,汉武大帝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夺目。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相关推荐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一、基础知识目标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
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
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
“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历史上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
)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
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学习目标】
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级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2 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
1 尊儒学、兴太学。
2 开发边疆。
3“大一统”的含义。
4“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作用的作用。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法、讨论合作探究法、归纳对比法。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时间。
(2)掌握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
(3)理解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运用比较法,分析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
(3)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的贡献与局限。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教学难点:(1)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成就。
(2)如何评价汉武帝的统治,认识其贡献与局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时间。
(2)引发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的成就。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成就。
(2)分析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比较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对汉武帝的统治进行评价,认识其贡献与局限。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加深对汉武帝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思考汉武帝的统治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绘制一幅相关的思维导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
一、说教材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选自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主要讲述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在他的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中国开始以高度的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㈠重点
⒈尊儒术兴太学
⒉开发边疆
㈡难点
⒈“大一统”的含义
⒉“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环节
⒈对楚汉战争及汉初的历史作简要介绍。
⒉抓住教材中对“大一统”的解释: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
⒊引导学生认识太学、儒家经典、博士。
⒋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及经济措施。
⒌利用地图讲解“开发边疆”一目。
在讲述和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是以“巩固统一”为中心,围绕汉武帝的政绩这个关键,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的。
下坪民族中心学校张钰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拓边疆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难点:评价汉武帝【导入】(2——3分钟)同学们看过《汉武大帝》这不电视剧吗?他讲的的是汉武帝的故事。
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也是一个著名的君主,自古以来,著名的君主都是具有伟大功绩的,汉武帝具有哪些功绩呢,他为什么会著名?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伟大的君主。
【新课讲授】(30分钟)师:同学们把书翻到61页,先看一下,本课有几个子目?分别是什么?生: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巩固国家统一;开发边疆师:我们的课题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这三个子目与课题有何关系呢?其实这里的文治指的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治国措施,武功是指军事领域的治国措施。
前两个子目都是讲文治,最后一个子目讲的是武功。
首先我们来看汉武帝的文治。
在讲这个之前,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汉朝的建立。
汉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请同学们在61页找一下,看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生: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师:其实,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
我们书上61页最下面的注释有简单的说明,同学们看一下。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
东汉(公元25年——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
汉武帝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处于西汉时期,也是这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对于汉武帝我们书上61页小字部分有一些简单的介绍,现在请同学们迅速阅读,看看这段主要说明了什么。
汉武帝文治武功教案
《汉武帝文治武功》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汉朝建立的时间及都城;汉武帝在位时创办的学校
2、理解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
3、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理解,为培养学生初步评价汉武帝打下基础,以达到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历史图册理解西汉疆域开发的事实,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理解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汉武帝时期疆域的分析,进行维护祖国统一思想的教育。
2、通过对汉武这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理解“推恩令”的内容和其实施所起的作用。
3、理解开发边疆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如何让学生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3、如何让学生理解“推恩令”的内容和其实施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课件(川教版七上)
汉兴,接秦之獘[bì ],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 [xiǎng],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 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 平准书》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闲,国家无 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边远的地方] 廪[lǐn 粮仓]庾[yǔ 露天谷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 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代开采井盐画像石
左面表现盐井的井架和人们向上提取盐卤的情况;右面为一排盐锅在熬煮盐;中间有 人在担柴为煮盐锅供应燃料。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汉 武 帝 大 一 统 的 措 施 1、思想文化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2、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3、经济上:
统一铸造货币,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汉武帝还采取措施整理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食盐和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国家的财政力量 得到大大充实,也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持。
中国的食盐分海 盐、池盐、井盐。
西汉先后设立盐
官37处,铁官46处,
另在不产铁的地方设 立小铁官收集废铁、 改铸农具。
汉武帝(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即位以后,根据臣下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 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这样层层分封使王国的力量被分散削 弱,加上其他一些措施,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统一货币铸造,盐铁专卖
重 量 实 为 五 铢
西 汉 铜 币 五 不 铢 易 钱 盗 铸 西汉郡国齐国铁官使用的封泥 检验产品的证明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的时代背景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2)掌握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如开拓边疆、加强中央集权等。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
(2)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
(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
(2)汉武帝的武功成就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汉武帝的时代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
(2)组织讨论,分析汉武帝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汉武帝的政治体制改革。
(2)讲解汉武帝的经济改革措施。
(3)讲解汉武帝的文化改革措施。
4. 案例分析:(1)分析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
(2)讨论汉武帝的武功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资料,了解汉武帝的其他方面成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1. 了解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改革。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基本生平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多角度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 汉武帝的生平及其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汉武帝时代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汉武帝政策的影响。
2. 汉武帝文治武功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引起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汉武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丝绸之路、推广儒家思想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5. 深入学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汉武帝文治武功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意义。
6.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分享自己的观点。
8. 作业布置(5分钟)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建议1. 注重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武帝的政策和成就。
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汉武帝文治武功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汉武帝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政治、军事、文化成就,探讨其异同。
2. 研究汉武帝文治武功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其历史意义。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案川教版 精品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目标要求】1.识记和理解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2.能力和方法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探究成果。
培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预习导学】1.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年,西汉的建立者是,(姓名)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2.向皇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是。
从此确立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3.汉武帝在兴办太学,主持教学的是。
4.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了,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问题探究】假如你是一名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西汉王朝采访汉武帝的记者,你可以向汉武帝提四个问题来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你会问哪四个问题?请你设计出四个问题,并试着分析出汉武帝可能做出的回答。
【例题精析】例1.(2018年安徽)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
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大一统”的措施,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在长安办太学,让博士主持教学,招收“弟子员”。
因此选C。
例2.(2018年南京)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解析】B 秦始皇规定以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汉武帝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故选B。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目标要求】1.识记和理解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2.能力和方法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探究成果。
培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预习导学】1.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年,西汉的建立者是,(姓名)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2.向皇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是。
从此确立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3.汉武帝在兴办太学,主持教学的是。
4.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了,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问题探究】假如你是一名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西汉王朝采访汉武帝的记者,你可以向汉武帝提四个问题来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你会问哪四个问题?请你设计出四个问题,并试着分析出汉武帝可能做出的回答。
【例题精析】例1.(2005年安徽)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
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大一统”的措施,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在长安办太学,让博士主持教学,招收“弟子员”。
因此选C。
例2.(2008年南京)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解析】B 秦始皇规定以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汉武帝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故选B。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案
《第三学习主题第3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案课题课型使用者上课时间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2记住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3理解“独尊儒术”的作用。
4理解“推恩令”的作用。
5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阅读、小组交流、听教师讲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教学进程:【导】秦始皇成立了统一的国家。
但秦朝二世而亡的结局说明统一国家尚未巩固。
巩固和进展统一国家是汉代统治者必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
汉武帝在增进统一国家的巩固和进展方面,有哪些作为呢?【学】1学生阅读导语。
2学生弄清本课学习目标。
(教师展现本课学习目标,学生阅读)3学生围绕本课学习目标,自学一遍。
(结合教材,完成《同步练习》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知识预览台)4记住汉代成立的时刻及西汉都城5写写汉武帝的姓名。
6记住汉武帝在都城开办的学校。
7阅读p62小字,明白王国问题.8了解汉武帝整理财政的方法.【议】1依照“大一统”思想的含义,分析提倡“大一统”思想的目的。
2明白得“独尊儒术”的作用。
3想一想“推恩令”的作用.4明白得汉武帝开疆拓地的阻碍。
【练】:1评判汉武帝的历史功绩.【练】:课后作业《同步练习》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课堂小比拼.板书:第11节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后反思:一、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三、解决王国问题“推恩令”四、汉武帝开疆拓地。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word教案 (11)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学习目标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列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措施。
2、评价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二、预习准备1、公元前年,建立西汉,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思想上:汉武帝采用的建议,从此确立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并在兴办太学。
(2)政治上: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了,并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使得到彻底解决。
(3)经济上:统一,盐铁专营,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4)军事上:汉武帝在打败匈奴之后,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管辖从今甘肃至一带辽阔地区;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以南地区(包括海南岛)的管辖;把“”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三、学习内容(一)预习交流(二)导入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在这首诗词中出现了五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统治者: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匡胤以及统一蒙古草原的铁木真。
我们已经了解了“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今天我们来学习与“秦皇”相提并论的“汉武”—汉武帝。
(三)汉朝的建立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第61、62页内容,在教材中圈出知识点、思考回答问题:(1)汉武帝的名字是什么?而汉朝又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儿?(2)根据教材小字部分说出汉武帝接受了哪些教育?这些教育对汉武帝产生了什么影响?(3)汉武帝即位之后,为了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非常重视人才,那么汉武帝又是怎样寻找人才的呢?在推荐上来的人才中,汉武帝对董仲舒尤为赏识,这是为什么呢?请在教材中找出答案。
(四)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汉武帝上台后,面临了如下四个重大问题,如果你是统治者,你将采取什么方法应对?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请代表发言交流。
(1)①想一想:思想上儒、道、法、墨等众多学派并存,如何统一思想?②议一议:汉武帝的统一思想的措施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2.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探究成果。
3.培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1.尊儒术,兴太学。
2.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1.“大一统”的含义。
2.“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识汉武帝: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人,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跟我一起来。
猜猜看,他是谁?(课件显示:汉武帝像)生A:秦始皇。
生B:汉武帝。
生C:刘邦。
(播放:汉武帝简介Flash动画)师:原来他是——汉武帝。
汉武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他统治时期,国家的状况怎样?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回到汉朝,走近汉武帝。
(课件显示:本课题目——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师: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课件显示:逐字现出汉武帝幼年时的情况:“汉武帝,名刘彻……从此,如何治理国家便成为他日夜考虑的首要问题。
”)(谈话法)师:汉武帝姓甚名谁?生:刘彻。
师:他是哪个朝代的皇帝呢?生:汉朝。
师: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是何时建立的?生:刘邦,公元前202年。
师:少年时的刘彻喜欢什么?生:读书,打猎。
师:读书和打猎对汉武帝的将来有什么影响?生:读书使他带有文人的气质,狩猎有助于他坚强性格的形成。
师:少年时的努力,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汉武帝就是最好的证明。
汉武帝继位时年仅16岁,作为一位少年天子,他肩上的担子是非常沉重的。
虽然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等几位皇帝使国力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刘彻继位时,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二、走近汉武帝:(课件显示“找一找:1.汉武帝继位之初,在思想、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上面临着哪些问题?2.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师:我把同学们分成两个组分别看书、思考两个问题,,第一组承包第一个问题,第二组承包第二个问题。
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找得又快又好!(学生先看书,再讨论,老师同时在教室走动,巡视学生的讨论情况。
)师: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报告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A:思想不统一的问题。
生B: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
生C:经济问题。
生D:匈奴的威胁。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展示课件,并启发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师:谢谢第一组同学的精彩回答。
请第二组同学告诉我们汉武帝分别采取了哪些对策?生A:尊儒术,兴太学。
生B:推恩令,夺爵。
生C: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生D:解除匈奴威胁,开发边疆。
师:第二组的同学回答干净利落,同样很精彩。
汉武帝自继位起,就立志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求贤若渴,著名的儒家学者董仲舒得到他的重用。
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思想,请大家结合教材62页上的介绍,思考什么是“大一统”?课件显示董仲舒像,逐字打出“大一统”的含义。
生:“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
万物要一统于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全班齐读。
)(播放关于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片片断。
)师: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崇尚“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而董仲舒认为多种思想并存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于是提出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罢黜”是指“贬低并排斥”,并不是禁止其他学说的存在。
这点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有区别的!那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各抒己见。
)生A:好。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汉武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儒家学派的发展。
生B:不好。
这种办法太专制,缺乏民主,不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不利于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一花独放不如百花齐放。
师:同学们的见解都有一定的道理,谁是谁非,老师不作结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外还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
下面,我们看看在政治方面汉武帝面临的王国问题。
(播放有关王国问题由来的影片片断。
)师生互动:边看影片,边感受刘邦分封同姓王的场景,感受同姓王生活的奢侈,王国实力和中央的对比情况,一起得出结论:王国对中央构成了威胁。
师:在汉武帝之前,汉景帝曾接受晁错的建议,下令“削藩”,即削夺王国的封地,导致了“七国之乱”。
虽然叛乱被平定了,但是国家刚刚恢复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王国问题也没能根本解决。
年轻的汉武帝能行吗?他采用了什么措施?解决得怎样?(请看书63页第二段。
)生: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
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课件显示“推恩令”示意图。
)师:在实行“推恩令”之前,王国是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子孙没有爵位和封地。
汉武帝要求诸王在保留较大一块封地直接控制以外,其余的封地分给其他儿子建立侯国。
于是,一个王国内就建立起许多侯国,王国的力量也就分散、削弱了。
(1)课件显示:“畅所欲言”:“削藩”和“推恩令”这两种解决王国问题的办法哪种更高明?为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生A:“推恩令”高明些,通过它,王国的力量分散了,不能与中央抗衡。
生B:“推恩令”更高明。
因为“削藩”激化矛盾,导致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连晁错自己也丢掉了脑袋。
生C:“推恩令”高明一些,它使得到封地的人对汉武帝感恩戴德,不愿与中央为敌。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
后来,汉武帝还以各种借口取消王后的爵位,即“夺爵”。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酎金”,即祭祀西汉祖先用的黄金,斤两成色不足为由,一口气夺了106位王侯之爵,占当时王侯半数。
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困扰西汉初年许久的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手中迎刃而解,国家的权力集中于汉武帝之手。
师:西汉初年,国家对货币管理和盐铁业的管理较为宽松,私人甚至可以铸造货币,这种局面,对“大一统”极为不利。
(课件显示“西汉钱范。
”)师:为改变这种局面,由国家统一铸币,这就是五铢钱。
“五铢”,重量单位,1铢相当于1/24两。
自汉朝到隋朝,五铢钱基本沿用了700多年。
(课件显示“五铢钱”。
)师:通过统一铸币,盐铁官营这两项措施,汉武帝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特别是打击匈奴,提供了雄厚的财力资源。
而匈奴,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和汉朝关系如何?请看影片。
(播放匈奴和汉朝关系的影片剪辑。
)师生互动:在看影片的过程中,用谈话的方式了解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攻打匈奴的三次战争,冠军侯的功劳和荣誉。
师:为打败匈奴,汉武帝还曾两次派人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和乌孙,你知道这个人是谁?生:张骞。
师:很好。
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学到。
大败匈奴后,汉武帝设置了“河西四郡”管理西北地区,又设九真郡等加强对岭南地区,设益州郡对西南地区加强统治。
通过对边疆地区的开发,西汉的疆域比秦有所扩大,成为了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课件显示汉朝与秦朝疆域对比图。
)(课件显示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对汉武帝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也应该有所了解了。
究竟何谓“文治武功”呢?其实“文治”是指除了军事之外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政策及其成果;而“武功”也就是指军事方面的措施和成果。
辨一辨:请同学们辨别一下汉武帝的各种措施,思考其中哪些属于“文治”,哪些属于“武功”。
生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推恩令”和夺爵;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属于“文治”。
生B:解除匈奴威胁和开发边疆属于“武功”。
师:汉武帝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在他统治时期,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三、评说汉武帝场景设计:假如有一个外国朋友,对汉武帝很感兴趣,却又不甚了解,作为一名中国中学生,你该怎样向这位外国朋友介绍汉武帝才好呢?生A:汉武帝叫刘彻,登基时才16岁,是一位少年天子。
生B:汉武帝重视人才,任用了一个有本事的人——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兴办了太学。
生C:汉武帝用“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使国家在政治上统一起来了。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呢?本主题的主题活动就要涉及到对汉武帝的评价,请同学们在课后预作准备。
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教材第65-66页“学习与探究”。
2. 资料搜集:搜集关于汉武帝的资料,结合课文加深对汉武帝的认识,初步形成对汉武帝的客观评价。
为本主题的主题活动做准备。
自我评述: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所以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注意结合7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力争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实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既是师者,又是学生;既是长者,又是朋友;既是主持人,又是参与者。
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变化着的。
自我反思:1.本节教材主要涉及汉武帝在思想、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评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偏深偏难,且枯燥呆板。
如何化难为易、引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难点。
2.在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活动时,应注意提出的问题深浅合适,以免冷场或流于肤浅;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少数学生垄断发言权,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