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强项令》学案2(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强项令第课时教案语文版7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强项令第课时教案语文版7

26.强项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采取合作、讨论等形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难点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与“执法”不同;古今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1播放多媒体贪官“李真伏法记”通过“贪官李真”的录像,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

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会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使表现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参与学习兴趣和热情。

结合现实,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加以拓展,认识到“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复述课文3、那么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遇到疑难,可相互讨论。

(二)新课诱思导学出示课件展思考题,学生直观、形象的参与学习。

采取合作讨论等应引导学生紧紧把握住董宣人物的事迹,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从这些事迹中显现出来的。

例如: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等等。

分小组讨论1光武帝对董宣前后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此题使学生通过对刘秀的前后态度的对比分析,理解秉公执法的意义)2董宣为什么要“大言数主之失”?3课为什么称董宣为“强项令”?4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思考回答:因为刘秀发现,董宣死后,是用布做的被子盖尸体,只有妻子和儿子在相对哭泣,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家境非常贫困,由此可知,董宣生前非常廉洁。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6强项令》word教案 (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6强项令》word教案 (2)

强项令目标解析知识与能力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

2、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重点1、理解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难点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与“执法”不同。

教学突破点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采取合作讨论等形式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古今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包拯》一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包拯这一人物,我们对他曾做过怎样的评价。

积极发言。

(发言应尽可能全面)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这样一篇传记,看看他与包拯有哪些相似之处,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领悟学习本文时要与前一篇课文从内容与写法两个角度做对比。

二、指导初读1、请先自读一遍课文。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标注生词读音。

2.请互相讨论自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教教师。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质疑问难。

3.小组讨论,共同翻译课文。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集中疑难,质疑,解疑。

三、验收效果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掌握下列字音:晔、圉、骖乘、敕、绶(2)解释加点生字词。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

C.将何以理天下乎?D.使宣叩头谢主,……。

E.赐钱三十万。

…… F.由是搏击豪强,……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与《包拯》一文有何不同?不要求学生翻译课文,说出故事大意即可。

与前文对比也不要求细致周到,说出:本文是重点记叙一件事,来突出董宣的精神。

前文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人物。

3、那么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强项令》。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对话和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课文的背诵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强项令》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理解和翻译。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3. 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强项令》的文本。

2. 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讲解工具。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强项令》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学习和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对话和情景。

(2)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探究学习(1)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思考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行交流和讨论。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的背诵和默写。

(2)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景和人物形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强项令》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抓取关键词、句子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坚持正义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强项令》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深入剖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提问、讨论、分析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考。

3.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强项令》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实际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26 强项令_教案

26 强项令_教案

26. 强项令教学目标1.学习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和品质。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教会文言字词的集纳梳理,引导学生从上下文和课本注释着手揣摩字词的意思,并逐步积累文言词语:特征、数、格杀、被、谢、顿、悉、卒、妻子。

4.引导学生用现代法制的眼光,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帮助学生树立现代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

教学难点对文中重点文言词句的分析、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秉公执法者的故事,他就是强项令——董宣。

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这个故事。

二、简介范晔及其《后汉书》方法: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介绍相关知识;重点知识当堂记忆。

三、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给下列字注音(出示幻灯片):晔、圉、骖乘、敕、垂、袍、斛、绶、臧2.教师范读课文。

读时,要求学生注意句读。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4人一组,找出相关内容:人物(含身份)、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小组交流。

四、把握文章内容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一件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突出了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讨论后明确:故事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

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文章的中心是突出表现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五、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1.教师点拨。

重点词语:特征、数、乃、谢特征:特例征召。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乃:才。

谢:认错。

重点句子:欲何言?(想要说什么?)将何以理天下乎?(将凭借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学生理读。

请学生边读边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①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匿、得、及、格杀、即、乞、纵、楹、被、谢、强、顿、据、臧、敕、悉、班、卒、临视、敝、葬。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26强项令》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26强项令》word教案 (2).doc

强项令目标解析知识与能力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

2、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重点1、理解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难点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与“执法”不同。

教学突破点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采取合作讨论等形式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古今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包拯》一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包拯这一人物,我们对他曾做过怎样的评价。

积极发言。

(发言应尽可能全面)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这样一篇传记,看看他与包拯有哪些相似之处,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领悟学习本文时要与前一篇课文从内容与写法两个角度做对比。

二、指导初读1、请先自读一遍课文。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标注生词读音。

2.请互相讨论自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教教师。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质疑问难。

3.小组讨论,共同翻译课文。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集中疑难,质疑,解疑。

三、验收效果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掌握下列字音:晔、圉、骖乘、敕、绶(2)解释加点生字词。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

C.将何以理天下乎?D.使宣叩头谢主,……。

E.赐钱三十万。

…… F.由是搏击豪强,……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与《包拯》一文有何不同?不要求学生翻译课文,说出故事大意即可。

与前文对比也不要求细致周到,说出:本文是重点记叙一件事,来突出董宣的精神。

前文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人物。

3、那么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强项令》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word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6-强项令》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word版

精选初中语文试题试卷教学设计资料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6. 强处令》导教案语文版一、学习目标:1、知道文言词语:特色、数、格杀、被、谢、顿、悉、卒、老婆的意义;2、学习董宣不畏显贵、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精神;3、学习正面和侧面描绘人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虚词以、之的意思;2、建立现代法制观点。

三、学习时间: 2 课时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范晔( 398— 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有名史学家、文学家。

宋左光禄医生范泰之子。

曾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和尚书吏部郎。

政界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乐律。

”任宣城太按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对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达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北宋时,人们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日《后汉书》。

范晔所写纪传,笔势纵放,词句绚丽凝练,颇具骈词句法,此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真实动人。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范滂传》等。

尤善于论赞,如《皇后纪论》、《二十八将传论》、《宦者传论》皆为名篇。

又于纪传中收录大批政论、辞赋、使该书兼具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另其《狱中与诸甥侄书》一文,自述写作甘苦,提出文章“以意为主,以文传意”的主张,反对“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的形式主义。

他是南朝时较早注意声律、文笔问题,拥有进步文学主张的作家之一。

(二)题目讲解董宣是东汉(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恩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处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愿低头的县令。

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势力,不单博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相信,敢于勇敢任用他,并且也遇到当时人们的歌颂。

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苛吏传记》,流传到现在。

(三)有关资料《后汉书》是一部记录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册。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强项令(第二课时)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强项令(第二课时)导学案

一、知识链接关于传记文学:司马迁以人物为中心来创造《史记》这部伟大著作,从而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典范,而其中的人物传记也开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史记》对中国后世小说、戏剧创作有明显影响,其中历史人物传记的表现手法,不仅为文言小说,也为宋元以后兴起的通俗小说所吸收和发展,对形成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1、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归纳董宣的性格和品质。

2、学习用人物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对表现人物品格的作用。

3、培养公正、廉洁的品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三、新知预习1、课文第一段主要叙述了董宣严格执法的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并依据课文填写下列内容。

○1事件起因:○2事件发展:○3事件高潮:○4事件结局:2、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本段大意。

四、探究演练1、董宣在执法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性格和品质?请从文中举例说明。

2、文中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3、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变化?4、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五、拓展提升常言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指出了不作为者最好的出路,当然,古今中外好官比比皆是,请举出一个敢于为民做主的好官,并对他(她)的事迹作简要介绍。

六、知识整理与反思七、成果检测1、解释下列多义词。

因因匿公主家因格杀之令威不能行一令乎?帝令小黄门持之数大言数主之失有大麦数斛被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以将何以理天下乎?葬以大夫礼乘而以奴骖乘敝车一乘2、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宁死不从?(用文中原话回答)3、文中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配套练习二套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一、积累运用(共34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元勋.(xūn) 小楷.(kǎi) 污秽.(huì) 鲜.为人知(xiān)B. 殷.(yān) 红诘问(jié) 孤孀.(shuānɡ)气冲斗.牛(dòu)C. 狂澜.(lán) 浊.流(zhuó) 愧怍.(zuò)契而不舍(qì)D. 哽.咽(ɡěnɡ) 嗥.鸣(háo) 长.(chánɡ)毛仰之弥.高(mí)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货物运载为主的飞船,一次能装载6吨多物资。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强项令》全文。

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能够理解并描述文章的主旨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和复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强项令》,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正义的追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强项令》是《史记》中的一个篇章,主要讲述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悲惨结局。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2 教学资源:使用教材中的课文文本。

使用相关的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楚汉战争的背景,引起学生对项羽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为何被称为“强项令”。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战争中的表现。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4 表达与讨论: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测试的评价标准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关键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结构的分析。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项羽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和报告。

学生可以参加班级或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展示自己对项羽的了解。

5.2 活动目标:通过研究和报告,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和表达能力。

通过参加竞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项羽的案例,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历史影响。

初一语文下册第26课 《强项令》导学案

初一语文下册第26课 《强项令》导学案

初一语文下册第26课 《强项令》导学案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文中找出5个一词多义和5个重点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细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学习董宣的精神。

3..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学习用人物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小组合作,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联系现实生活,了解现代法律。

一、知识链接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宋左光禄大夫范泰之子。

曾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和尚书吏部郎。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骖.( ) 捶.杀( ) 击楹.( ) 震栗.( ) 枹.鼓( ) 诏遣.( ) 数斛.( ) 艾绶.( ) 2.从文中划出这些词语并写出这些词语的意思。

征: 苍头: 因: 匿: 及: 叱:数: 持: 使: 谢: 顿: 悉:班: 格杀: 妻子: 震栗:3.看一看,下面这些词语在不同句子里有什么不同。

(从文中画出来)以、 之、 被、 因、 扣、 乘、 令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重点词的意思。

(1)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2)大言数主之失。

(3)将何以理天下乎?(4)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5)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三、合作学习·探究1.第一段:采用 描写,( )写了第二段:采用 描写,( )写了2.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文中划出来,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变化?我的疑惑3.从文划出描写董宣性格特点的句子,分析董宣是一个怎样的人?4.题目“强”字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谈一谈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5.现实生活中,你认同董宣的做法吗?为什么?近段时间,网上出现了这样一些新闻,某些明星或一些官员的孩子,在遇事时都会口出狂言,我爸或我妈是谁,对此你是怎样看的呢?四、检测反馈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因.格杀之 / 虎因.喜 B.大言数.主之失 / 有大麦数.斛 C.流血被.面 / 唯见布被.覆尸 D.以.刀画地 / 将何以.理天下乎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译文: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B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译文: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

第26课《强项令》讲学稿 2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质疑 )
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学法指导和学习内容 随堂笔记 顺畅朗读课文。

2.归纳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董宣除了具有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优秀品质,文中还写了他其他的美德吗?
总结人物性格特征和品质:
学习文言文,理清课文

意,找出事情的

因、发展、高潮、结局。

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

学法指导和研讨内容(30分钟)
随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训练
学习目标与要求:巩固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开始讨论下边的问题,并及时在讲学稿上记录讨论的结果,展示前请认真阅读展示建议。

研讨1: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展示建议:联系以前所学的正侧面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研讨2:从湖阳公主包庇家奴的行为,说说当时社会的法制状况。

展示建议: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大家可以通过今昔对比进行研讨。

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了解人物形象所运用的手法,并适当了解当时社会的法制状况。

学法指导和训练内容(10分钟)
随堂笔记
1、翻译下列句子。

①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②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③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④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2、湖阳公主包庇家奴,还“即还宫诉帝”,你是怎样看待她的这些举动的?
3、董宣被誉为“强项令”,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他的“强项”的特点。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26 强项令课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26 强项令课
起因(开始至“吏不能得”):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 隐匿主家,官府抓不到。 发展(至“因格杀之”):董宣寻机,斥责公主,格杀 家奴。 高潮(至“终不肯俯”):公主告状,皇帝令董宣谢罪, 董宣死不从。 结局(至“赐钱三十万”):汉光武帝明白了道理,重 赏董宣。 影响(至段末):从此不法之徒都怕董宣,董宣获“卧 虎”美称。
• 晔 yè

• 圉 yŭ

• 匿 nì

• 骖乘cān shèng 枹
• 绶 shòu

• 叱 chì

• 箠 chuí 乘
yíng
Cáng(同 “藏”) chì fú
hú bì shèng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
yǔ,地名
特例 征召
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
看待:从中看出光武帝是一个开明,识别、 爱惜人才,知错就改的明君。
四、由湖阳公主包庇家奴杀人的情况, 可看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是怎样的?
可见当时法制不健全,权贵们可以无视 法律,甚至可以草菅人命,并且不受法 律制裁。刘秀起初并不以为然,直到董 宣冒死陈言,才改变了看法,要“圣德 中兴”。
五、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 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乘,家宣奴于夏门因亭为候之,乃驻车叩马,以等刀到画地,大sh言ǔ,数列主举之失,
C叱ān奴s下hè车ng,,陪因乘格杀之停。留主即还宫拉诉住帝,帝用大怒,召大宣声,说欲箠杀
接着
击打
名词作状语,用鞭子
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
“陛下 求
倒装句,欲言何
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 圣明德行 放纵 平民,百姓 倒装句,以何;理,治理 名作动,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强项令》讲学稿1(无答案) 语文版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强项令》讲学稿1(无答案) 语文版

第26课《强项令》讲学稿1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质疑 )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重点句子和课文的大概内容。

学法指导和学习内容随堂笔记 看:知识链接:1、《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

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后汉书》的最大局限就是丢掉了《史记》重视农民起义的传统,对黄巾起义持否定态度。

黄巾起义为东汉末的大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张角弟兄,竟不为立传。

他们的事迹,只附在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僚皇甫嵩的传中。

2、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南朝刘宋时的历史学家。

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读完诗歌,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做:查工具书,阅读知识链接,动手完成学习内容1、2、3、4题。

1.给加点字注音: 叱圉..人( )( ) 骖乘..( )( ) 藏匿.( ) 箠.杀( ) 范晔.( )枹.鼓不鸣( ) 臧.亡匿死( )击楹.( ) 因敕.( ) 2.解释课文语句中的下列字词:特: 征: 乃: 数: 谢: 因: 据: 顿: 悉: 班: 良人: 卒: 妻子: 伤:将何以理天下: 即以头击楹: 宣悉以班诸吏: 以宣尝为两千石: 以刀画地: 行: 何以: 苍头: 以奴骖乘: 欲: 格杀: 不须: 须: 臧: 敝: 敕: 豪强:钱三十万: 由是: 震栗: 3.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26强项令》word教案 (3).doc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26强项令》word教案 (3).doc

26.强项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疏通文意,揣摩人物性格,学习运用正、侧面结合及运用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交流及演评故事等,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公正、廉洁及知错善改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

2、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

三、教学难点:1、古今“法”及“执法”的不同。

2、编、演、评的到位程度。

四、学习准备:1、收集古今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清官事迹。

2、了解现行法律的原则及执法程序。

五、教学过程:(一)互动释疑(疏通文意):1、活动目的:在生生互动中,解决读音、重点词句的理解,培养自主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的习惯。

2、活动方法:小组内充分利用本组力量和工具书,解决读音、节奏,熟读课文小组内相互质疑,尽力解决重点词汇(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和句子翻译班内交流及考问师生复述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3、活动时间:在教师导入并初读课文后进行,约用20分钟完成(第一节课中)。

(二)演评短剧(深入理解)1、活动目的: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塑造手法,了解古今在“法”和“执法”上的不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合作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活动方法:分两大组,各大组分三个小组分别编排古今《强项令》短剧大组内试演评比选优大组内修缮并编排课内展演评论(语言、动作、表情、剧情是否合乎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3、活动时间:第一节课布置,课外指导编排,第二节课中演评,课中约用30分钟。

六、效果测评(第一次活动)1、读准音:强项范晔陈留圉人数主之失臧亡匿死2、释词汇:①一词多义:得以被因行为而之②古今异义:谢妻子特征强项是亡3、译句子:①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②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③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④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七年级语文下册 26《强项令》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6《强项令》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6.《强项令》【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驻车叩马:拉住马车。

驻,停留。

叩,拉住,勒住。

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格杀:打死。

格,击打。

圣德中兴:圣明有德而复兴。

持之:强拉他。

持,挟制。

谢主:向公主谢罪。

谢,认错。

强使顿之:用强力使他叩头。

白衣:平民,百姓。

悉以斑诸吏:全部分发给各位差吏。

搏击:捕捉打击。

豪强:依仗权势欺人的权贵。

妻子对哭:妻子和儿女相对哭泣。

敝车一乘:一辆破车。

葬以大夫礼:按照葬大夫的礼节埋葬了他。

二、相关背景:1、关于董宣生卒年待考。

东汉官吏。

字少平。

某某陈留县人。

曾任某某相。

任某某令时,遇湖阳公主(光武帝X 秀的姐姐)纵奴杀人案。

董宣抓获人犯,处以死刑。

公主诉于光武帝,光武帝大怒,欲杀董宣。

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并欲以头撞柱自尽。

光武帝认为董宣言之有理,免予处死,但要他给公主叩头谢罪。

董宣不从,光武帝命人强使顿首,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光武帝只好不再追究。

董宣因此获得“强项令”的美名。

此事京师震惊,某某由此大治。

年74而卒,皇帝遣使临视,唯见布被覆尸,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皇帝很伤感地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葬以大夫礼。

2、关于作者X晔字蔚宗,顺阳人。

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

他的祖父X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

他的父亲X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X裕的得力助手。

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X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

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X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X义康,被贬为某某太守,X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侯,有人告发他参与了X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版)精品学案:第26课强项令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版)精品学案:第26课强项令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案一、字音字形范晔(Yè).骖乘(cán sh èng)..楹( yíng).枹鼓( f ú).艾绶(ài sh òu)..斛( hú).二、重要词语圉( yǔ).箠( chuí).敕( chì).叱(chì).匿( nì).1.要点词理解( 1)后特色为洛阳令:征召。

.( 2)驻车叩马:逗留。

.( 3)因格杀:击打。

.( 4)强使顿之:叩首。

.( 5)宣两手据地:按,撑。

.( 6)威不可以行一令乎:实行,施加。

.( 7)宣悉以班诸吏:散发。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说( 1)欲箠杀之活用词语:箠解说:名词作状语,用鞭子(打)( 2)布被覆尸活用词语:布被解说:名词作状语,用布被4.古今异义划分( 1)使宣叩首谢.主古义:认错。

今义:感谢。

(2)文叔为白衣时..古义:老百姓,百姓。

今义:白色的衣服。

(3)由是搏击豪强...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是”,古义:此。

今义:作动词,表判断。

“搏击”,古义:捕获,打击。

今义:奋力格斗和冲击。

(4)老婆对哭..古义:老婆和儿子。

今义:男子的配偶。

(5)后特色为洛阳令..古义:特例征召。

今义:能够作为人或事物特色的征象、标记等。

三、作家作品《强处令》作者范晔是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

他和晋朝的司马彪先后撰写达成的史册《后汉书》是一部记录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册,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全书包含十纪,八十传记及八志,记录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1.本文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相联合,令人物质量获得了全面显现,请联合内容简要剖析。

点拨:第 1 段记述“董宣执法”的故事,是正面写董宣,董宣找准机遇,“ 格杀”家奴,面对皇帝宁死不屈,表现了他不畏强权、公正不阿、秉公执法的质量,为课文的要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项令》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结构。

2.分析董宣形象,学习精神品质,分析写人方法。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模块二:交流研讨特征:古义
)宣两手今义—
古义—
妻子:古义—
宣尝为二千石
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看模块三:巩固内化
课题:《强项令》课时:第2课时
模块四:当堂训练
1、细读选段,用自己的话按要求填空。

(1)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件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件的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件的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①表明董宣是一个___ ___的人;②表明董宣具有___ ____的精神。

3、“宣悉以班诸吏”说明了什么?
4、文中光武帝是怎样一位君主?
5、提高能力
(1).本文重点叙述了董宣之事,以及面对皇威痛陈的重要性,宁死不向公主的故事。

表现了董宣、的精神。

(2).从描写人物的角度看,课文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否删去?
(3).古人写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①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②因敕:“强项
..令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