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独董风波
管理层收购案例
管理层收购案例中国证监会2002年12月1日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管理层、员工进行上市公司收购的,被收购公司的独立董事应当就收购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发表意见。
剑南春实施MBO过程(1)基本状况剑南春集团是1996年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12048万元,截至2002年12月31日,剑南春集团总资产285455万元,净资产130920万元。
剑南春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10040.59万股,剑南春集团持有其国有法人股7950.59万股,占79.18%,该公司还包括352万社会法人股和1738万股个人股。
(2)方案实施过程2003年4月,剑南春集团得到绵竹市委同意对其产权制度进行改革,采取“由剑南春集团现有领导层作为经营团队融资控股、职工持股并引入战略投资伙伴”的产权改革方式。
剑南春管理层按政府规定不以国有资产抵押融资,但其骄人的业绩已为通过个人融资收购国有股权打下了坚实基础。
剑南春改制,充分利用了社会中介力量。
为做好清产核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先后受到四川、北京、海南等地的五家中介机构介入改制进程和绵竹市政府多个部门协同监控。
资产评估报告初稿受到各相关监管部门认真审核,交市政府部门反复讨论,并将意见反馈给评估机构。
2003年4月10日,审计评估机构进场,对剑南春集团及下属23家公司进行审计评估。
北京中兴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3月31日,剑南春集团(本部)总资产为200165.74万元,净资产为124439.41万元。
剑南春集团2003年4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间的净利润为1933.18万元,剑南春股份公司实现净利润3442.10万元。
2003年9月,四川华衡评估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报告书显示,截止2003年3月31日,四川剑南春集团公司资产总额为278099万元,国有净资产为120489万元。
在绵竹市国资委主持下,经各方协商,对剑南春集团由于多元化投资形成不良资产做了相应减值处理,同时扣除了应支付职工的各项费用,最终确定剑南春集团国有净资产为92930万元(不包含商标等无形资产),并以这个价格为转让价。
蒙牛与伊利的竞争
蒙牛与伊利的竞争作为中国乳业的第一梯队成员,伊利与蒙牛都位于内蒙古,仅凭这两家企业,内蒙古乳制品的市场份额就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强,其中液态奶更是占到了全国一半以上。
从主营业务收入看,伊利多年来一直牢牢占据我国乳制品行业第一的位置。
然而,近年来,蒙牛在奶源基地建设与扩大生产规模方面与伊利展开了激烈竞争,双方差距日益缩小。
2005年,伊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39.38%,继续雄踞国内榜首。
但这一年,蒙牛的主营业务收入也一举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50.1%,成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第二家百亿元级企业。
两家公司2006年中报则显示,上半年伊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40.17%;蒙牛为75亿元,增长58.7%,其规模已直逼伊利,而在增长速度方面更胜一筹。
抢占鲜奶资源、扩张乳业产能,是伊利与蒙牛今年发展的关键词。
中国乳业正处于蓬勃向上增速显著的初级阶段,因此,对上游资源的争夺以及在上游附近的生产布局,成为乳企竞争力的要害所在。
齐头并进马不停蹄近年,伊利的主业投入明显提速。
2005年,伊利先后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黑龙江肇东、山东济南和安徽合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合计投资约9亿元,这些项目完全投产后将为伊利新增产能约94万吨,新增销售收入约37亿元。
今年,伊利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又在湖北黄冈、新疆乌鲁木齐、石河子和四川邛崃建立新乳品生产基地。
其中,湖北黄冈基地总投资额预计将达6亿多元,主要生产液态奶、酸奶和冷饮,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将高达55万吨;新疆今年也成为伊利产能扩张的重要一环,6月,伊利决定投资约1.7亿元在乌鲁木齐建立酸奶和冷饮等生产基地,9月,又公告投资约2亿元在石河子建立中高档配方奶粉基地,这两个项目投产后,其产能将达12.5万吨;远在西南的四川也开始进入伊利的视野,公司已决定投资3.76亿元在邛崃建立乳品生产基地,年产能高达30万吨。
由于这些项目均已进入建设期,而建设周期又都在15个月以内,因此,2008年均将完全达产,从而为伊利带来约97.5万吨的新增年产能。
郑百文事件、伊利事件、屯河事件
“伊利风波”与尴尬的独立董事伊利股份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主要业务为牛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2004年4月,“伊利股份”的独立董事俞伯伟与公司管理层发生了矛盾冲突。
伊利股份声称,俞伯伟于2002年6月22日股东大会被选举为公司独立董事。
以俞伯伟近亲为法人代表的上海承祥商务有限公司分别于2002年9月4日、2003年3月4日、2003年5月24日与公司签订合同金额分别为130万元、180万元和200万元的咨询项目合同。
对于该笔业务,俞伯伟事先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向伊利股份进行通报并履行相应回避表决程序。
这种行为与其对公司应担负之诚信义务相违,与其作为公司独立董事应具备之独立性相冲突。
因此,伊利股份于6月16日召开临时董事会宣布俞伯伟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
俞伯伟则对临时董事会决议免去其独立董事的程序和理由提出质疑,认为既不合法又缺乏公正。
俞伯伟提出,1999年,在他担任亚商咨询副总期间即为伊利股份做咨询业务。
2002年之后,他受聘为伊利股份独立董事,便不直接从事与伊利股份相关的业务了。
他认为,导致其独立董事资格被罢免的真正原因是他对公司国债投资项目的质疑。
但作为独立董事,俞伯伟认为他就国债投资所提出的质疑、声明与报告,是基于独立董事的职责,完全符合公司章程第103条第11项的规定,不存在违规披露问题。
他同时强调,独立董事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
他认为6月16日临时董事会决议审议通过的罢免议案违背了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存在着损害公司和股东权益的风险。
公司业已进行的巨额国债投资属于非理性和非正常的投资,直接威胁到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权益,而且它可能与公司高管层的收购或者挪用公司资金,甚至经济犯罪有关。
俞伯伟说,作为独立董事,他“有理由表示质疑和关注”,并再次强调和坚持“应由独立董事聘请专门的审计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对公司国债投资进行专项审计和合法性调查”。
基于审计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的调查结果,根据章程和指导意见的规定,公司届时应及时召开董事会和临时股东大会,依据审计和律师调查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伊利股份罢免独立董事
伊利股份罢免独立董事2004-06-17 08:26 | 评论 | 分享到:作者:来源:记者洪蔚志绚北京报道独董俞伯伟原拟聘请会计事务所审计公司国债交易伊利股份今日公告,董事会临时会议形成决议,同意将《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关于提请股东大会免去俞伯伟先生独立董事的议案》提交200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免去俞伯伟独董反应不一伊利股份监事会称,经调查核实,2003年以来,由独立董事俞伯伟之主要社会关系担任主要职务的公司,与公司进行了关联交易,且关联交易数额较大。
对于前述关联交易,俞伯伟事先未按照相关规定,向公司进行通报并履行相应回避表决程序。
监事会认为,俞伯伟之行为,与其对公司应担负之诚信义务相违,与其作为公司独立董事应具备之独立性相冲突。
俞伯伟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
故此,监事会一致表决通过《提请股东大会免去俞伯伟先生独立董事的职务议案的决议》。
相关资料显示,此次监事会提出罢免的独立董事俞伯伟,现年44岁,市场营销与国际工商管理博士,曾任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上海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任蓝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据公告,此次董事会应到董事11人,实到董事7人,董事郭顺喜和富子荣因出差未出席会议,委托郑俊怀董事代为表决。
独立董事王斌和俞伯伟均未出席会议。
伊利公司一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罢免俞伯伟独立董事资格原因时说:俞伯伟之主要社会关系“利用独立董事权利,注册了一家公司,跟伊利做了三单业务,总金额是510万,对这我一直不知道。
在上海学习时,他找我,又要做一单200万元的业务。
我就说,我们有过承诺,你不能做咨询业务,于是我就把他否了。
否定以后他就不高兴。
”该负责人表示,伊利独立董事的待遇很高,年薪12万,但“俞伯伟并不满足,还要做项目。
最近,我们监事会调查,将这些情况落实,提出要罢免他。
我想和俞伯伟先谈一下,但他手机不开,他办公室秘书说他回美国了。
伊利股份独立董事风波
(一)独立董事独立性不强
独立董事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就是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只有这样独立董事才 有可能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及时制 止、纠正公司控股股东或公司高管人员损 害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由于我国的 独立董事是由董事会提名,并由股东会选 举产生的,控股股东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手 中的股权优势操纵独立董事的任免,选择 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人进入董事会,因此独 立董事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证。
1
引言
2 伊利股份“独立董事风波”简介 3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现状
5
启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引言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并与 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 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 年代,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是其产生的标志。之后, 中国证监会也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 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二)组织机构不健全
我国立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 包括1/3的独立董事,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经常会 达不到要求的人数。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也是独立 董事难以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当面对类似伊利 股份的情况时,大股东的绝对威慑力与中小股东 冷漠的态度,区区两三个独立董事很难发挥实质 性的影响。有些独立董事为了不落得被罢免的下 场而通常选择冷漠,这也是导致上市公司屡屡做 出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决策时,没能遭到阻止的 根本原因。
启示
尽管“伊利股份事件”的结局是以独立 董事被罢免和主动辞职为结局,但随后公司 的高层管理者被立案审查,不仅让投资者看 到了独立董事的力量,更使人们看到了完善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希望。“伊利股份事件” 为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敲了一记警钟,为了 更好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必须加快制定 出完善的标准化的独立董事制度,使独立董 事真正的在董事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伊利股份巨量跌停事出有因?(附原文)【6】
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伊利股份巨量跌停事出有因?(附原文)【6】权钱交易,巩固个人地位。
自潘刚执掌伊利以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并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大搞权钱交易,笼络各种关系,编制人脉网络,寻求保护伞。
2003年前后潘刚结识了内蒙古自治区原委书记的儿子储惠斌(已携巨资外逃),此后成为储家的常客,并认储父为干爹。
2005年上半年潘靠儲的力量成为伊利董事长。
随后便将伊利的证券业务交给了储惠斌掌控。
潘刚在2006年实行的伊利股权激励,就是在储惠斌一手操纵下完成的。
按照有关规定,伊利的股权激励方案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不予批准。
但他们弄虚作假,由储惠斌上下疏通促成此事。
潘刚用企业的钱为自己获得了4330万股伊利股份,金额高达16亿多元。
储惠斌等人也从中获得了巨额的收益。
潘还在2005年至2006年从伊利给储惠斌挪用二个亿资金供其在内蒙古收购企业使用。
储惠斌外逃后,他在赤峰和乌海的矿业由潘刚继续秘密经营。
伊利每年的广告费都交给有关领导的子弟去承办,为他们提供业务来源和相对更高的收益,潘刚也就顺势借用或盗用他们的名义作为自己的保护伞。
现在伊利同一时段的广告费用比蒙牛等同行企业高出20%以上。
潘刚在伊利常年设立了产品招待部门,大肆送礼搞交易。
每年送礼人数达数千人,金额达数千万元。
背后的秘密交易数额更是惊人。
在企业证劵、大宗原辅材料的招标和基建工程项目等相关业务中,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能看到潘刚亲属参与其中。
还有其他一些管理人员也借机以他们亲属的名义投资包装等企业,产品由企业包销,变相从企业洗钱。
或借小企业退出的机会低价变卖,侵吞企业资产。
穷尽一切手段侵吞企业和国有资产几年来潘刚利用其把持的权利,采取多种手段,大肆侵吞国有和企业资产。
1、伊利集团每年几十亿的广告和市场推广费用,在潘刚的安排下,由他的亲信刘春海(现任伊利集团副总裁)和靳彪(现任伊利集团副总裁)一手把持,进行暗箱操作,提取大量的回扣。
据初步统计,几年来的回扣多达数亿元。
我国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进行利益输送的的几个经典案例
我国上市公司(shànɡ shìɡōnɡ sī)的最终控制人进行利益输送的几个(jǐɡè)经典案例案例一:五粮液的巨额(jùé)资产置换五粮液(000858)于1998年3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shàng shì),是沪深股市著名(zhùmíng)的绩优股,属白酒类食品制造行业,主要从事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上市时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直接持有75%的国有股股份,但授权委托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因此该公司事实上是由政府通过国有独资企业——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
尽管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于2003年6月30日之前聘请三分之一以上的独立董事,五粮液直到2003年7月才聘请独立董事。
根据公司披露的2003年年报,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如下:两名国有资产管理局代表,两名独立董事代表,四名内部董事。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公司的股本结构是典型的“一股独大”,并且控股股东和内部人几乎完全控制了董事会,在董事会中的表决权为75%1。
五粮液在上市时已承诺用募股资金购买集团公司所属的宜宾塑胶瓶盖厂,收购成本为4.12亿。
在2000年年报公布时,五粮液集团公司提出了一份资产置换方案:将宜宾塑胶瓶盖厂与五粮液集团公司所属507、513、515、517和607酿酒车间资产进行置换。
在确定置换价格时,宜宾塑胶瓶盖厂按重置成本法,酿酒车间按照收益现值法。
置换出的资产其重置成本与账面净资产一致,均为3.61亿(评估增值1.98亿元),置换入的资产账面值约为9.02亿,但是其评估升值至20.18亿元,因此置换差额为16.57亿元,由上市公司以现金补1宜宾国有资产管理局和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是一致行动人。
齐。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购入宜宾塑胶瓶盖厂的成本是4.12亿,经营两年后,卖出价反倒降为3.61亿,这令人有些诧异。
[我国独立董事的冷思考]我国独立董事案例
[我国独立董事的冷思考]我国独立董事案例独立董事制度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随后在英国和法国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我国从1997年开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1997年12月,证监会在《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以选择性条款的形式首次引入独立董事,“公司根据需要可以设立独立董事”。
2001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意见,希望通过独立董事制度的确立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年8月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在董事会中加入与公司没有利害关系的独立董事,寄望独立董事能从客观、公正的立场监督上市公司经营者的业务有效执行。
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严重问题,从不服处罚的郑百文独立董事状告证监会,到乐山电力独立董事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做专项审计,再到伊利股份独董风波,自从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推广以来,有关独立董事的负面风波不断。
与此同时,从伊利股份和乐山电力,到被严义明作为抨击目标的科龙电器,人们无奈地看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竟然是依靠个人的“良知”,而非有效的制度安排来保障的。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深入的反思。
一、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实施的缺陷就与公司经营者无重大利害关系,而能进行客观、公正的独立监督的设想来说,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其出发点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环境及文化背景,而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在各上市公司中设立独立董事制度,那么要保证其制度有效的实行就值得怀疑了。
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现阶段实施中存在以下的几点缺陷:1、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不强成熟市场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独董制度,在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却遭遇“水土不服”。
这使得过去的5年中,关于“花瓶”的指责一直纠缠着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们。
这种指责并非空穴来风。
《上海证券报》2004年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三分之一的独董在董事会表决时从不说“NO”,35%的独董从未发表过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有分歧的独立意见。
蒙牛伊利诽谤事件案例分析
蒙牛伊利诽谤事件案例分析负责人:童洋(商学院)成员:杨琴,黄萍邓龙(商学院)案例分析大纲:(一)背景及经过(二)具体分析(1)一直以来的冤家—难兄难弟(2)恶性竞争的后果—唇亡齿寒(3)企业文化的缺失—中企蒙羞(三)方略(四)反思(一)背景及经过1 0月19日起,中国内地网络的若干论坛及微博开始流传,伊利集团旗下生产的“QQ 星儿童奶”遭到恶意声誉损害系网络公关公司受雇于蒙牛集团实施的行为。
1 0 月20日下午,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获悉,网上有关伊利“QQ星儿童奶”遭遇恶意攻击一事,经公安机关侦查,系一起有预谋的商业诽谤案。
1 0月22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检察院证实,蒙牛乳业集团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赵宁、郝历平、马野等4人均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1 0月22日,蒙牛发表声明表示:“安勇对伊利及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深表歉意”.声明中称安勇原为伊利的员工,其雇佣网络公关公司进行诽谤行为时未向蒙牛公司请示,属擅自而为,目前蒙牛已将其除名。
1 0月23日,据蒙牛介绍,“未晚事件”是该集团近年来遭遇的诽谤事件,经公安机关查实,2003年到2004年间,伊利集团曾花费超过590万元,雇用北京未晚品牌(国际)传播机构(简称“未晚”),采取收买媒体等方式,广泛制造并传播蒙牛负面信息。
注:牛根生离开伊利后于1999年创立蒙牛集团,随后,在短短的几年内,蒙牛企业飞速发展,成为除伊利外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
(二)分析(1)一直以来的冤家—难兄难弟其实,蒙牛和伊利在很早就已建立了“冤家”关系。
两个企业的争夺战一直没有停止。
(一)渊源蒙牛的创始人就是曾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带着他在伊利的几个同伴,拿着伊利给他们的分红1000万创建了蒙牛集团。
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
公司治理案例5
第五章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案例5-1】“花瓶” 独立董事:状告监管机构“郑百文事件”作为中国股市的标志性事件曾给出了太多悬念—虚假上市、虚增利润、信达收购、三联过户。
其独立董事状告证监会也引发了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第一次全面思考。
郑百文弄虚作假事件披露后,2001年9月27日,中国证监会做出决定:对郑百文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分别处以30万元和20万元罚款;对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全部董事处以10万元罚款。
这在我国证券市场开了先河,使得我国独立董事的尴尬处境被凸显放大:一方面可能成为“摆设”,另一方面又因“摆设”而被市场“打板子”。
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该公司独立董事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了行政复议,要求免除罚款。
证监会却做出维持原处罚决定的行政复议决定,认为独立董事应当对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有关上市申报材料、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不能以不在公司任职、不参加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不领取工资报酬或津贴等理由主张减免处罚。
之后,该独立董事向北京市一中院起诉证监会被以“超过法定诉讼期限”为由驳回。
该独立董事不服,提出上诉。
法院却做出终审裁定维持原判。
在这起案件中,该独立董事不服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的主要理由就是对于自己在郑百文公司“董事”身份的认定。
中国证监会认定其担任的是董事,应该对郑百文公司违规行为承担直接责任的董事。
该独立董事则一再宣称自己实际担任的是完全独立于公司管理层、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不拿任何报酬的“独立董事”、“花瓶董事”。
【案例讨论题5】“伊利风波”与尴尬的独立董事伊利股份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主要业务为牛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2004年4月,“伊利股份”的独立董事俞伯伟与公司管理层发生了矛盾冲突。
伊利股份声称,俞伯伟于2002年6月22日股东大会被选举为公司独立董事。
以俞伯伟近亲为法人代表的上海承祥商务有限公司分别于2002年9月4日、2003年3月4日、2003年5月24日与公司签订合同金额分别为130万元、180万元和200万元的咨询项目合同。
制度环境_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_依据伊利股份案例的研究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伊 利 股 份 ) 系 全 国 乳 品 行 业 龙 头 企 业 之 一 ,也 是 国 家 520 家重点工业企 业 和 国 家 八 部 委 首 批 确 定 的 全 国 151 家农业产业化龙 头 企 业 之 一。 伊 利 股 份 于 1996 年 3 月 在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挂 牌 交 易 ,成 为 全 国 乳 品 行 业 首 家 A 股 上 市 公 司 ,同 年 7 月 伊 利 股 份 被 评 为 “30 指 数 股 ”的 样 本 股 。 此 后 ,伊 利 股 份 连 续 入 围 “上 证 180 指 数 股 ”和“上 证 50 指 数 股 ”。 2002 年 初 ,伊 利 股 份 被 和 讯 网 评 为 全 国 10 家 最 受 投 资 者 尊 重 的 上 市 公 司 之 一 。 多 年 来 ,伊 利 股 份 具 有 良 好 的 业 绩 和 高 速 的 成 长 性 ,其 股 票 一 度 成 为 证 券 市 场 公 认 的 蓝 筹 绩 优 股 。 然 而 ,就 是 这 样 一 家 具 有 良 好 外 部形象的公 司 在 2004 年 却 爆 发 了 一 场 对 中 国 资 本 市场影响深远的独立董事风波。
[摘 要]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以伊利股份的“独立 董 事 风 波 ”事 件 为 案 例 研 究 素 材,分 析 了 资 本 市 场 对“独 立董事风波”的市场反应以及是否存在独立董事的声 誉 机 制。案 例 分 析 表 明,目 前 中 国 的 制 度 环 境 和 公 司 治 理 机 制限制了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发挥; 机构投资者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方面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固定的薪酬制度对独 立 董 事 缺 乏 激 励 效 应 ,这 些 必 然 导 致 大 股 东 因 为 不 一 致 的 利 益 而 侵 害 中 小 股 东 的 利 益 。
伊利股份罢免独立董事
伊利股份罢免独立董事2004-06-17 08:26 | 评论 | 分享到:作者:来源:记者洪蔚志绚北京报道独董俞伯伟原拟聘请会计事务所审计公司国债交易伊利股份今日公告,董事会临时会议形成决议,同意将《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关于提请股东大会免去俞伯伟先生独立董事的议案》提交200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免去俞伯伟独董反应不一伊利股份监事会称,经调查核实,2003年以来,由独立董事俞伯伟之主要社会关系担任主要职务的公司,与公司进行了关联交易,且关联交易数额较大。
对于前述关联交易,俞伯伟事先未按照相关规定,向公司进行通报并履行相应回避表决程序。
监事会认为,俞伯伟之行为,与其对公司应担负之诚信义务相违,与其作为公司独立董事应具备之独立性相冲突。
俞伯伟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
故此,监事会一致表决通过《提请股东大会免去俞伯伟先生独立董事的职务议案的决议》。
相关资料显示,此次监事会提出罢免的独立董事俞伯伟,现年44岁,市场营销与国际工商管理博士,曾任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上海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任蓝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据公告,此次董事会应到董事11人,实到董事7人,董事郭顺喜和富子荣因出差未出席会议,委托郑俊怀董事代为表决。
独立董事王斌和俞伯伟均未出席会议。
伊利公司一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罢免俞伯伟独立董事资格原因时说:俞伯伟之主要社会关系“利用独立董事权利,注册了一家公司,跟伊利做了三单业务,总金额是510万,对这我一直不知道。
在上海学习时,他找我,又要做一单200万元的业务。
我就说,我们有过承诺,你不能做咨询业务,于是我就把他否了。
否定以后他就不高兴。
”该负责人表示,伊利独立董事的待遇很高,年薪12万,但“俞伯伟并不满足,还要做项目。
最近,我们监事会调查,将这些情况落实,提出要罢免他。
我想和俞伯伟先谈一下,但他手机不开,他办公室秘书说他回美国了。
伊利风波
.1、通过“伊利风波”剖析经理层与独立董事之间矛盾冲突的性质,及其对董事会治理效果和股东价值有何影响?反应的是经理层与独立董事之间的矛盾冲突性质就是大股东利益的经理层和代表中小股东的独立董事之间矛盾。
俞伯伟被罢免的原因主要在于:在公司公告投资国债项目前,独立董事们对其完全不知情。
俞伯伟认为公司进行的巨额投资属于非理性和非正常的投资,基于独立董事的职责,对公司国债投资项目进行质疑、声明和报告,但公司管理层提不出合理的解释,说明董事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力没有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
对董事会治理的效果的影响:对董事会治理效果的影响:股东结构过度集中时大股东有绝对的力量来控制董事会和经理层,独立董事的提名和更替均受到大股东的操纵,流动性不足导致独立董事很难在董事会中对大股东产生制衡,难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对股东价值的影响: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独立董事难以履行其职责,导致大股东控制小股东,股东价值因此没得到合理公正的分配。
2、独立董事质询公司经理层做出的投资决策时正当要求,但却面临被临时董事会罢免的尴尬局面,这反应出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的现状如何?反应出的是独立董事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
管理层是指董事会中的执行董事,经理等其他具体负责公司决策和经营人员。
在我国由于我们对企业改革的核心把握不准,一度认为放权利就等于改革,结果经理们得到了自主权,而国家作为所有者的监督却没有跟上,造成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内部人控制的结果导致了经理层独揽大权,此时的董事会就形同虚设了,公司的权力结构就严重的失衡了。
3、对该公司现在的治理状况你有何看法?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既不等同于英美的一元制的治理结构也不等同于德日的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的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由以下几个机关相互制衡而形成,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直接向股东负责,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执行,董事会下设经理层,负责具体的经营业务,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董事行为以及公司的财务等进行监督。
《伊利独董风波》课件
加强监管的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 明确独董的职责 和权利
加强信息披露, 提高透明度
建立独立董事考 核评价机制,提 高独董履职能力
加强监管机构对 独董履职情况的 监督和检查
提高独董独立性的建议
建立独立的薪酬体系,避免利益 冲突
完善独董的选聘机制,确保独立 性和公正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独董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专 业素养
加强监管和信息披露,提高独董 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事件结果
伊利股份股价下 跌
独立董事辞职
监管部门介入调 查
伊利股份发布声 明,表示将积极 配合调查,并采 取措施维护公司 利益和股东权益。
伊利公司的反应
发布公告:澄清 事实,维护公司 形象
召开股东大会: 讨论事件对公司 的影响和应对措 施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公司治理水 平,防范类似事 件再次发生
积极与监管部门 沟通:配合调查, 争示支持公司管理层的决定 股东大会:部分股东表示反对,认为管理层决策不当 监管机构:对事件进行调查,要求公司提供相关材料 媒体:报道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监管机构的反应
证监会:对伊利股份进行调查, 要求公司说明情况
深交所:对伊利股份进行问询, 要求公司说明情况
对投资者的影响
股价波动:风波可能导致股价 波动,影响投资者收益
投资信心:风波可能影响投资 者对伊利的投资信心
风险评估:投资者需要重新评 估伊利的投资风险
投资策略:投资者可能需要调 整投资策略,以应对风波带来 的不确定性
完善独董制度的建议
明确独董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加强独董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 建立独董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确保其履职尽责 完善独董的薪酬和激励机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伊利股份公司罢免独立董事案的法律分析
伊利股份公司罢免独立董事案的法律分析
独立董事相对于公司内部其他股东有着比较超然的地位,是公司治理制度的有效补充。
他的存在有利于促进董事会的改造,增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有效填补监事会监督的盲区,从而有助于解决公司内部权力结构被内部人控制,或为大股
东变相控制的问题。
同时由于独立董事大部分是经济、管理、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拥有较高的的决策知识,能够使董事会的决策知识更加完整,有助于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从而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极大地保障股份持有者特别是广大中小股东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特有的上市公司结构。
即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企改制而来,国有股所占比例过大,股权高度集中
于个别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完全可以支配公司的决策,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中小
股东的利益。
同时由于在所有者—国家处于缺位的情况下,导致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本文选取了伊利公司罢免独立董事的这一典型性案例,重点对独立董事与公司的关系、罢免理由的合法性、罢免结果进行了法律分析,并就如何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依据伊利股份案例的研究
3、建立完善的提名和选举机制,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4、加强独立董事的专业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监管和引导,推动其在公 司治理中的健康发展。同时,学术界和实务界也应继续深入探讨独立董事制度在 公司治理中的最优设计和实践应用,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 鉴。
最后,独立董事在伊利股份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为企业 的决策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在制度环境、公司治理和独立董事三个因素中,独立董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他们不仅需要在董事会中发挥监督作用,还需积极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为公司 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还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 披露质量,加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本次演示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首先,由于案例研究的局限性, 无法完全代表所有企业的情况。其次,本次演示主要了制度环境、公司治理和独 立董事三个因素,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可 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些领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参考内容
独立董事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 治理水平和经营绩效。独立董事在公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常由股东提 名,并独立于公司管理层,能够为公司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并监督公司管理 层的经营行为。
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独立董事能够 有效地监督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行为,防止公司出现内部人控制和腐败现象。其次, 独立董事能够为公司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公司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决 策。此外,独立董事制度还能够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和信誉,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和吸引力。
伊利独董风波
2.董事会设立独立董事同时保留监事会,该格 局不利于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作用。两者职责 重叠,不明确。伊利还出现由非独董控制董 事会利用监事会反对独董。
精选版课件ppt
7
3.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独立董事 权责不对等,没有激励约束机制,无法 调动其聪明才智。)
“伊利风波”与尴尬的独立董 事
精选版课件ppt
1
• 伊利股份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 司,主要业务为牛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 2004年4月,“伊利股份”的独立董事 俞伯伟与公司管理层发生了矛盾冲突。 伊利股份于6月16日召开临时董事会宣 布俞伯伟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公司独立 董事职务。
精选版课件ppt
2. 独立董事质询公司经理层做出的投资决策是 正当要求,但却面临临时董事会罢免的尴尬局 面,反映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公司治 理体系中发挥作用的现状如何?Leabharlann 精选版课件ppt6
• 该案例反应了现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不足, 未能发挥应有的权利制衡作用或发挥作用 有限,究其原因:
1.独立董事由上市公司聘任,影响了其独立性。
4.现行独立董事制度本身存在瑕疵,对独 立董事行使监督权力造成约束。
精选版课件ppt
8
2
冲突导火线:
6月15日,独立董事俞伯伟提出了对伊 利股份国债投资事项应聘独立审计机构 进行审计的建议。
精选版课件ppt
3
俞伯伟被免去原因:
表面原因:发生关联交易
伊利称,上海承祥商务有限公司(俞伯伟近亲 为法人代表)分别于02年和03年与公司签订合 同金额分别为130万、180万和200万元的咨询项 目合同。对该业务,俞伯伟没有按规定向伊利 股份通报并履行回避表决程序。该行为与其对 公司应担负之诚信义务相违,与其作为公司独 立董事应具备之独立性相冲突。因此,俞伯伟 已不适合担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
“伊利事件”的再认识
作者: 陈建萍 朱朝晖
作者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
出版物刊名: 财会通讯:上
页码: 34-36页
主题词: 临时股东大会 独立董事 审计公司 郑俊怀 公司监事会 “伊利事件”
摘要:2004年6月15日,伊利的三名独立董事俞伯伟、王斌和郭晓川发出《独立董事声明》,并要求聘请一家审计公司对伊利股份资金流动、国债买卖交易和华世商贸公司等有关问题进行专题审计,这也是此次“伊利独董事件”的起点。
第二天,伊利召开临时董事会决定免除俞伯伟的独立董事职务。
伊利股份的董事长郑俊怀提议罢免俞伯伟的表决时,只有郑俊怀和杨桂琴两人举手。
于是,郑俊怀决定中断表决,逐个把董事们叫到门外谈话。
再次表决时,多了一个人举手,但依然无法通过。
此时,郑俊怀说,不同意的举手,结果没有人举手。
郑俊怀就此宣布罢免俞伯伟通过表决,随即出了公告:“公司拟提请股东大会免去其独立董事职务。
”然而按照规定,临时董事会要提前1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独立董事参加,但除俞伯伟之外的董事都是在前一天才收到通知的。
因此,临时董事会及其形成的决议作为本年度股东大会的临时提案缺乏应有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监管部门出具了对2004年6月16日临时董事会不符合相关规程的意见,对此公司监事会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撤下了罢免议案,而代之以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罢免议案的议案。
伊利股份:“举报信”之下惊现老鼠仓__
第25期责任编辑:赵迪6月13日,因市场传闻“伊利股份原董事长助理张三林举报伊利高管层采用各种非法手段疯狂敛财,致使国有资产和企业资产严重流失,股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消息而导致伊利股份股价大幅下跌,当天封于跌停板。
6月15日,伊利股份发布公告称纯属捏造,并称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伊利风波尚无最终定论,本刊也将进一步跟踪。
但伊利股份二级市场的走势却十分诡异,在传言当天开盘后的第二分钟,竟然有神秘买盘将该股瞬间拉至涨停板,此后继续下跌至跌停。
图1显示,6月13日伊利股份低开在17.79元,并一度下跌至17元,随后在9点31分,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伊利股份被连续买盘拉起,并一度冲至涨停板,但在涨停板仅成交少量股份后便迅速回落到开盘价附近,此后,一路震荡下跌直到跌停后,全天封于跌停板。
图1:伊利股份6月13日一分钟线走势图我们继续观察伊利股份在6月13日9点31分的成交明细,在19.9元成交不过113手,按照常理,当日低开,投资者的第一感觉是公司出了利空,是继续持有还是卖出,此种情景下怎么可能会在涨停板挂出卖单,更有甚者对应在开盘之初便挂涨停板买入扫货,更是不可理喻。
二者蹊跷成交,唯一合理的解释———这是一笔彻头彻尾老鼠仓!老鼠仓一方看到利空出来大事不妙,便在涨停板挂出卖单,进而动用利益输送方的资金迅速挂涨停板买入成交。
从19.9元成交113手来看,老鼠仓大约在11300股,折合资金22.49万元。
应当说这笔老鼠仓做得并不高明。
也许是急于出货,这笔交易几乎没有任何的遮掩,操纵股价痕迹十分明显。
从当日该股龙虎榜来看,机构以卖出为主,四家机构上榜卖出席位,仅有一家机构买入。
但值得注意是,该买入席位成交金额高达2.45亿元,远远超过单家卖出席位的成交金额。
周三复牌后,伊利股份出现短暂的上涨,周四便再度下跌。
如果该笔老鼠仓没能够在19.9元出逃,至今损失已经超过20%。
我们呼吁,监管部门应当对6月13日9点31分成交的伊利股份账户进行全面清查,将幕后的老鼠仓查找出来,依法严惩!■31伊利股份:“举报信”之下惊现老鼠仓荫本刊记者赵迪图2:伊利股份6月13日9:31成交明细Trend ·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独立董事 权责不对等,没有激励约束机制,无法 调动其聪明才智。) 4.现行独立董事制度本身存在瑕疵,对独 立董事行使监督权力造成约束。
实质原因:对国债投资项目质疑 国债事件
据调查,伊利股份董事长郑俊怀在2002年10月18日的董事 会上曾经问,如果有闲散资金可否进行国债投资。但此次会 议上没有对具体事宜作出任何决议。 2003年,伊利购买了3亿元国债。独董们说,对于此次购 买,独董和多数董事均不知情。直到2004年初,有媒体称伊 利购买国债发生亏损,上交所也提出质疑,伊利才发布公告 承认此事,同时卖掉了2.53亿元的国债。就在此时,多数董 事才知晓原来伊利购买过国债。 令独董们更为生疑的是,在已经发生亏损的情况之下,伊利 又购买了1.54亿元的国债。其报表显示,从2004年3月31日 到4月23日,新购买国债又亏损了1200万元。
俞伯伟被免去原因:
表面原因:发生关联交易
伊利称,上海承祥商务有限公司(俞伯伟近亲 为法人代表)分别于02年和03年与公司签订合 同金额分别为130万、180万和200万元的咨询项 目合同。对该业务,俞伯伟没有按规定向伊利 股份通报并履行回避表决程序。该行为与其对 公司应担负之诚信义务相违,与其作为公司独 立董事应具备之独立性相冲突。因此,俞伯伟 已不适合担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
question
1. 通过“伊利风波” 剖析经理层与独立董事 之间矛盾冲突的性质,及其对董事会治理效果 和股东价值有何影响? 2. 独立董事质询公司经理层做出的投资决策是 正当要求,但却面临临时董事会罢免的尴尬局 面,反映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公司治 理体系中发挥作用的现状如何?
• 该案例反应了现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不足, 未能发挥应有的权利制衡作用或发挥作用 有限,究其原因: 1.独立董事由上市公司聘任,影响了其独立性。
“伊利风波”与尴尬的独立董 事
• 伊利股份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 司,主要业务为牛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 2004年4月,“伊利股份”的独立董事 俞伯伟与公司管理层发生了矛盾冲突。 伊利股份于6月16日召开临时董事会宣 布俞伯伟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公司独立 董事职务。
Hale Waihona Puke 突导火线:6月15日,独立董事俞伯伟提出了对伊 利股份国债投资事项应聘独立审计机构 进行审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