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薄弱山区学校走出校本教研的困境
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困惑及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困惑及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已经成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惑。
本文将就这些困惑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帮助农村小学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一、困惑分析1. 资源匮乏农村小学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时常常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包括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实践资源等。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往往难以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2. 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小学教师总体素质较低,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由于地理条件和人才流失等原因,校本教研团队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
3. 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常常因为学生人数少而学科结构不合理,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4. 教研氛围不浓厚农村小学教师教研意识薄弱,教研活动普遍不活跃,教研氛围不浓厚,导致校本教研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二、解决方法1. 加大对资源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
学校也应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扩大教育资源渠道,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2. 强化教师培训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专业成长空间。
3. 调整学科结构学校应适当调整学科结构,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通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4. 打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学校应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组织教研讨论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三、结语校本教研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面对各种困惑,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孙治杭薄弱学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与大多数学校相比,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较差、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高、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学校。
今年我们计划改造的碗山小宁就是典型的薄弱学校,作为薄弱学校如何使薄弱校走向优质、走出困境?结合我校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优质资源配置、重视办学硬件改善两校舍破旧、设施短缺,环境差已经成为我镇村校的一种标志。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政府投入不到位,尤其是在一些边远的小学,由于资金缺使该改造的教学设施得不到改造,该添置的设施得不到添置,该治理的校园环境得不到治理,必然影响学校的发展。
二是政府投入不均衡,表现在资金分配上,重视中心校和大校,忽略一般学校,在评价政策上,倾斜城区、乡镇所在地学校,难顾及边远学校,在教育现代化推进上,先优质学校后薄弱学校,久而久之,就造成今天城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办学硬件悬殊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办学的信誉度降低,优生吸引力减弱。
因此,在办学条件的改善上,一定要强调政府为主的投入机制,让每所学校都能达到最低办学标准,让每所学校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恩惠,真正达到教育的公平,实现社会的公平。
二、借助强校,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资源良性流动两校共有正式教师4名,平均年龄50岁,教师均是民办代教转正,可见,师资力量何等薄弱。
如今现代远教进入课堂,教师难以应用,加之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更谈不上育人特色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校所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文化底蕴薄浅。
优秀青年教师留不住,稍有一点能耐的都去了较优质的学校,学校缺编严重,新老不能相接,师资队伍日趋老化,教学水平难以提高;二是由于学校薄弱,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就学,学生流动与日俱增,学校轨制压缩,同科教师少,教学教研氛围不浓,师资素质得不到大的提高;三是长期以来管理层人员不注重学习,仍采取老一套教学管理模式,没有使教师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薄弱学校如何走出低谷调研报告
薄弱学校如何走出低谷调研报告马刚中心小学校长祝敏一.薄弱学校现状分析薄弱学校的改造问题一直是义务教育普及与提高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它严重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对我国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上的差距,是全面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依法维护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性,促进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的有效措施;是推进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初中,缓解“择校”矛盾,治理“高收费”、“乱收费”的治本之策;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区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了薄弱学校的建设,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一批薄弱学校改变了面貌,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显著成效。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彻底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仍需艰苦的努力。
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校中,或因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或因领导班子力量不强、师资队伍较弱以及生源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学校管理不良,教学质量较低,社会声誉不高,学生不断流失、家长信不过。
这类学校的存在不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均衡发展问题;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这是农村学校实施义务教育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加快薄弱学校建设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
二、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别校长对提升学科教学质量认识不足。
部分学校领导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小学抓考试、抓质量还有种种误解。
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困惑及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困惑及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部门不断呼吁学校加强校本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环境差等原因,校本教研工作却往往面临着许多困惑。
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困惑及解决方法。
一、困惑1. 师资力量不足在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常常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是本地的农村教师,他们的学历和教学经验相对较低,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研经验。
这就导致了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大的挑战,师资力量不足直接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2. 教学环境差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往往较差,课堂设备、教学资源、实验条件等各方面都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提并论。
教师们往往需要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教师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进行校本教研工作。
3. 绩效评价压力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成为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们面临着绩效评价的压力,需要通过教研工作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们无法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面对绩效评价往往感到无力。
二、解决方法1. 积极引导政策扶持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
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对农村小学的教师进行奖励和资助,鼓励他们参与校本教研工作。
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2. 加强教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可以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和进修培训,提高其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通过教师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从而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3. 提供技术支持在农村小学推广使用教育技术,提供更好的教育技术支持。
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拓宽教学资源渠道,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研活动。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师资队伍建设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教育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
可以通过优化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
二、教学资源配置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经费,用于购买教学设备、教材和图书等教育资源。
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每一所农村薄弱学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教育教学改革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农村薄弱学校的迫切需求。
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加强学科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农村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领导力不足、管理层次低等。
进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
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学校领导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可以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运行和管理。
还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教育合作机制。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进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有效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困惑及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困惑及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校本教研作为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小学在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本文将就这些困惑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法与解决途径。
一、困惑1. 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小学的教师大多来自乡村,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教师们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这给校本教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2. 学校条件欠缺。
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很多学校在教研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短板,难以支撑起高质量的校本教研工作。
3. 教研氛围不浓。
由于师资力量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教师们很难形成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很多教师对于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4. 课程改革的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们对于课程改革的接受度和实施意愿都不高,这给校本教研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二、方法1. 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工作,为农村小学的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2. 校本教研平台建设。
学校可以建设校本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研资源和设施,鼓励教师们利用平台进行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水平。
3. 师资力量培养。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培训班,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意识,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4. 营造教研氛围。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教学观摩活动,鼓励教师们相互学习和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们参与校本教研工作的积极性。
5. 关注教师需求。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研时间和教研内容,充分尊重教师的参与意愿,确保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农村薄弱学校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农村薄弱学校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作者:蒙昭军来源:《广西教育·B版》2009年第12期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定位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因此,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找准弱点及症结所在是根本,寻求突破问题的策略是关键。
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说明其存在的问题更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更需要找准“弱因”,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问题。
一、解决认识问题,为开展校本教研打下思想基础为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积极性,首先要提高他们改变学校薄弱面貌的信心。
为此,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地认识校本教研问题。
1. 正确认识薄弱学校的后进生问题。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就是要遵循“全心全意依靠教师”这个一般规律。
建立管理机制与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精神和利益需求,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是共性。
然而,薄弱学校在发挥教师作用的过程中又有自身的特点,即个性。
我们开展一年多的课题《薄弱学校校本教研策略研究》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在薄弱学校管理中,要做到依靠教师的关键是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如果教师没有正确地看待教育对象和教育结果,就会产生认识偏差和消极情绪。
比如,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越比越没有信心,却不拿后进生的现在与过去相比,看到其进步;对后进生的缺点越看越多,优点越看越少,从而失去耐心;对后进生只盼其快些进步拿到好成绩,为自己争得名气和面子,但现实又往往使得越盼越没有信心……教师的这些观念和做法,一方面会影响学生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使教师逐渐产生负面心理阴影,即认为“后进生难以炼成正果”,何必枉费心机。
因此,薄弱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积极地引导教师树立“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和有价值”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研究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首要前提”等基本理念,然后将这些认识和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学校教研工作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学校教研工作的困境及解决办法教研工作在普通一线教师中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很多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也比较有限,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
这也导致了教研工作的成果难以出现。
教师们需要更多的专业培训和指导,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如何改进当前教研工作一).提高教师对教研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研观念学校领导需要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和引导,让教师们认识到教研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教研观念,让教师们明白教研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
二).建立健全的教研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教研制度和激励机制,让教师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
同时,也需要加大对教研工作的经费投入,让教师们能够看到教研工作的实际效果,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三).创研形式,让教研工作更贴近教师的真实课堂和思考学校需要创研形式,让教研工作更贴近教师的真实课堂和思考。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教学观摩等形式,让教师们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加强专业引领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从而让教师们更好地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让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教研工作的意义和目的,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
一线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思考及时上传到相应科目的微信群或QQ群。
县教研室和校教研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网络研讨,引导教师进行反思性实践研究,以教研带动教学。
这样,教师们可以发现,教研并不一定要写论文,只要有思考和交流,都属于教学教研。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人人参与教研,可以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切实将教研融入到教学生活中。
同时,鼓励教师采用切合自身实际的方式参与教研,例如“办公室教研”、“年级组教研”、“个人网络教研”等。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师资的短缺、学生的家庭环境等种种原因,导致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呢?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我们应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在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短缺是一大难题。
为了改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和引进优秀的教师。
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培训投入,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以及制定一些激励政策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注重课程建设。
农村薄弱学校通常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存在课程内容单一、质量低下的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重视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深度的学习内容。
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为农村薄弱学校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农村地区,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通常比较复杂,很多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改善教学工作,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要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家庭教育水平的不高,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要重视学校管理和治理。
学校管理和治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善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
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的关键
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的关键我认为基础力量薄弱学校要实现走出困境的局面,势必从以下两个步骤努力:一.分析“弱校”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一所“弱校”的形成肯定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
只有找出原因所在,方能对症下药,走出困境。
校长首先要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深入分析,仔细辨别到底是哪些原因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外部原因一般存在以下三种可能:一是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导向错位,教育资源投入缺乏公平;二是学校布局的不合理,使“弱校”的劣势日益突出;三是经济的发展及环境的影响。
内部原因一般存在这几种可能:一是领导班子方面的原因,教育观念、管理观念落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工作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
班子组合不合理,分工不明确,团结协作精神不强,没有清晰的办学思路,缺乏质量意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执行制度不到位,无长远目标;二是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往往对具体工作应付了事,业务能力不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研究如何去教所面对的学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滞后,只停留满堂灌和知识的传授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些教师在生活待遇等方面与“名校”教师攀比严重,不安心工作;三是学生方面的原因。
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人,必须从以上两个大方面找出原因,针对原因,寻求根本的突破口。
二.找准切入点,有效整改,循序发展在分析原因后,校长应该找准切入点。
一所学校,“人”是关键,所以校长要带领学校走出关键,抓好“人”的因素是根本。
1.严格管理,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
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经常化。
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导向机制。
用正确的办学思想,教育观来引领学校、教师、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
制约机制: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来规范和约束教职工的工作取向。
评价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评价交流,社会参与机制,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对学校的监督评价。
突破校本教研困境的“三破三立”
最近,一位来自云南的蒙老师发微信给我:“李老师,您好!想了解一下,你们学校备课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是如何开展的?有什么具体要求吗?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什么规定吗?我们学校备课组会议大家基本都是走形式,教研组会议大家不爱参加,也不认真备课,只是把大量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抄作业现象严重,学校成绩逐年下滑,希望李老师能给些建议。
”我回复他:“如果教研走形式,停留在浅水区,没有创意,没有新意,将心比心,我也不想参加,因为这样太没意思,浪费时间,慢慢就会滋生应付心态、抵触心理。
备课若无相同主题,无价值认同,无共同目标,没有共同话语体系,或者体系不同层,如何实现有价值的对话?”蒙老师所提问题,在中小学普遍存在。
在我看来,做好“三破三立”,将有助于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
一、破封闭化,立共享心案例:顾老师去某重点中学听陈老师的课,那堂课上得“精彩而不失真,高效而不浮夸”。
于是,顾老师好心地说:“值得到公开课上去露一手。
”出乎意料的是,陈老师却神秘兮兮地说:“上公开课不过是‘作秀’,自己琢磨出一套看家本领,那才是评优晋升的杀手锏,怎能轻易外泄呢?”听罢,顾老师一片惘然。
而我,愕然过后,幡然醒悟,终于解开了某些校本教研活动暗淡无光的困惑。
原来有人藏着“秘密武器”,给自己的“真知灼见”打上了封闭,研讨时就用众人皆知的“正确的话”来应付了事,以让自己在学校的评优评先、晋级晋升或绩效考核中占据优势。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选择了当教师,就选择了高尚。
这就是一名教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如果连经验做法都不愿分享,这样的教师谈何高尚?选择做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分享,通过分享自己的学识和思想助力他人(不仅仅是学生)成长。
换个角度看,所谓的“秘密武器”或“杀手锏”,这样藏着、掖着,就不怕“过期”或“生锈”?和同事分享是“砸自己的饭碗”,还是为自己“打开一扇窗”?评优晋升的“撒手锏”是“秘密武器”,还是同行的专业认可?如果你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别人会乐意和你交流吗?倘若大家都不愿意真诚地分享做法、经验和见解,那么在这样氛围下的校本教研就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基层学校教研活动的困局(3篇)
第1篇一、引言基层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基层学校普遍开展了教研活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基层学校教研活动面临着诸多困局,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基层学校教研活动的困局。
二、教研活动组织困境1. 组织机构不健全基层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导致教研活动的开展缺乏有力的保障。
部分学校教研活动组织者缺乏专业素质,对教研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2.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基层学校领导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教研活动是教师个人的事情,与学校整体发展关系不大。
这种观念导致教研活动在资源配置、时间安排等方面受到限制。
3. 教研活动经费不足基层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导致教研活动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使得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影响了教研活动的质量。
三、教研活动内容困境1. 教研内容缺乏针对性基层学校教研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往往与教育教学实际需求脱节。
部分教研活动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2.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基层学校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以讲座、观摩课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这种形式难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
3.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基层学校教研成果转化率低,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未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这种现象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教师参与困境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基层学校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对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等缺乏深入研究和掌握。
这种状况使得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难以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
2. 教师工作压力大基层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应对各种考核。
这种压力使得教师难以抽出时间参与教研活动,影响了教研活动的开展。
3. 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缺乏兴趣,认为教研活动与自身发展关系不大。
实施小学校本教研的挑战与对策
实施小学校本教研的挑战与对策引言校本教研作为推动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正逐渐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小学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挑战1. 教师参与度不足校本教研的实施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缺乏激励等因素,导致参与度不足。
2. 教研资源匮乏校本教研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
在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可能因为资源匮乏,导致校本教研难以实施。
3. 教研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在一些学校,教研内容与教学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教研效果不理想。
4. 教研方法单一校本教研的实施需要运用多种教研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可能因为缺乏专业指导,导致教研方法单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研效果。
对策1. 提高教师参与度为了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帮助教师克服教研过程中的困难。
2. 优化教研资源配置学校应该合理配置教研资源,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上级部门应该加大投入,保障校本教研的实施。
3. 强化教研与教学的结合学校应该注重教研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结合,以教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指导教研。
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应该关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4. 多样化教研方法学校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研方法,以适应不同教研内容的需求。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多样化教研方法的能力。
结语实施小学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正视挑战,积极寻求对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教研室薄弱学校帮扶计划
教研室薄弱学校帮扶计划背景在教育领域,教研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它承担着教研工作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任务。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出现了教研室薄弱的现象,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教研室薄弱学校帮扶计划就显得非常必要。
目的教研室薄弱学校帮扶计划的目的是以优秀的学校或教研室为支撑,对薄弱学校或教研室进行帮扶,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研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方法教研室薄弱学校帮扶计划的实施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帮扶学校或教研室在确定帮扶学校或教研室时,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估,并选择与其实际情况相匹配的优秀学校或教研室进行帮扶,以确保帮扶效果。
制定帮扶计划在制定帮扶计划时,需要根据帮扶学校或教研室的实际需求和问题,确定帮扶任务和时间,并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确定帮扶形式在确定帮扶形式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远程指导、现场指导、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校或教研室的需要。
组建帮扶团队在组建帮扶团队时,需要考虑到帮扶学校或教研室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专家或教师组成帮扶团队,以确保帮扶工作的专业性。
实施帮扶任务在实施帮扶任务时,需要团队成员按照计划和方案进行指导和帮扶,对学校或教研室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总结帮扶效果在总结帮扶效果时,需要对帮扶学校或教研室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对帮扶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为今后的帮扶工作提供参考。
结论教研室薄弱学校帮扶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相信,在不断地实践中,这一计划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薄弱学校教研活动需求(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薄弱学校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亟待提高。
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对于薄弱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薄弱学校教研活动的需求,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薄弱学校教研活动现状1. 教研活动开展不足目前,薄弱学校普遍存在教研活动开展不足的问题。
部分学校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导致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限制。
2. 教研内容单一薄弱学校的教研活动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种单一的内容难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需求,也无法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 教研方式落后薄弱学校的教研方式较为落后,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分享和讲座等形式,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支持。
这使得教研活动难以吸引教师参与,也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
4.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薄弱学校的教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难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推广机制。
三、薄弱学校教研活动需求分析1. 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领导薄弱学校需要建立健全教研活动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
2. 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教研活动内容应多样化,包括教学理论学习、教学观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
3. 创新教研活动方式薄弱学校应积极探索创新教研活动方式,如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教研、组织跨校教研等,提高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 加强教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建立健全教研成果推广与应用机制,鼓励教师将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设立激励机制,如评选优秀教研成果、表彰优秀教研个人等,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也谈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也谈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一是外部支持力度弱。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关心和支持较少,在资源投入方面缺乏应有的公平和扶持;上级教育科研部门指导不到位,缺乏针对性、指导性;社会各界帮助不到位;学生家庭支持不到位。
薄弱学校多处于农村,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意识淡薄,难以形成与学校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教育环境。
二是学校内部条件差。
硬件条件差,缺乏基本的办学条件,存在着校园狭窄、校合破旧、现代教育设施设备差、图书资料缺乏等问题;软件差。
其一是教育观念落后。
办学思想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始终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工作重心始终集中在应付考试和提高升学率。
其二学校管理水平低下。
其三师资水平差。
表现为教师群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缺乏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教师学历偏低。
其四学生素质差。
文化基础差,问题学生较集中,学生厌学逃学现象严重,流失率较高。
其五学校起点低、历史短、问题多,难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三是办学成效低。
学校规模偏小、师生比例不协调,造成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为学校质量低、管理差、校风不正、社会形象不佳,在社会大众心目中产生了“马太效应”,加重了对薄弱学校的不良印象。
家长对薄弱学校避之惟恐不及,学生转学现象非常严重。
一、用立法的手段改造薄弱学校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注意到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并开始通过颁布教育法案来扶持和改造办学条件、水平较差的薄弱学校。
1965年颁布的《初等与中等教育法》规定:联邦政府必须为低收入的社区学校提供资助和支持。
此后,美国国会曾七次对该法案提出修改意见,以促进美国学校的均衡发展。
90年代美国提出全国教育目标后,薄弱学校问题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公众更加广泛的关注。
1993年,克林顿政府颁布的《学校改进法》提出要通过特殊拨款和专项资助等形式来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布什上台后,于2002年1月颁布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案。
该法案规定了中小学所有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的成绩标准以及与此相应的评估、奖惩机制。
基础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关键
基础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关键基础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关键云阳县故陵小学王素清基础薄弱的学校,要突破发展的瓶颈,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虽然困难重重,但并非无路可走。
突破传统自我,在变革中寻求发展的蹊径,无疑是基础薄弱学校走出办学困境的有效选择。
薄弱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长期以来,优秀师资、优秀生源源源不断流向城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投入倾向城区及区域中心学校,致使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造成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薄弱、师资薄弱、生源质量薄弱。
如何走出困境,吾以为关键在于:1、重视对薄弱学校的投入。
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要在硬件条件和师资上向薄弱学校倾斜,改善办学条件,增添设备设施;力所能及安排新教师,一则给学校注入新鲜“血液”,二则让新教师能肩挑重担,激发潜能走专业发展之路。
2、精选薄弱学校校长。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
增强校长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办学权力和优势,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党政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学校党、政两方面的职能作用。
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教职工的民主管理,调动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重视外因与内因的紧密结合。
对薄弱学校的投入、相关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是薄弱学校得以迅速发展的外因,而加大对薄弱学校以人为本的内涵建设,真正在根本意义上走出困境,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
故而要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学习型学校建设,促使学生综合发展。
4、更新教学观念、深入推行课改。
薄弱学校的教师只有彻底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从全新的角度建立新的教育教学和新课程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学改革和新课程实施。
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选择,也是薄弱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选择。
薄弱学校走出困境之路
薄弱学校走出困境之路摘要:从管理学和管理者的角度去探究“薄弱学校”的含义、成因、表现以及治理薄弱学校的途径。
治理薄弱学校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主体,学校和教职员工是客体,但必须主客体联动,发挥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治理薄弱的重点是:改善软硬环境,以人为本,完善各种规章,建立管理的长效机制。
关爱留守儿童,创特色学校。
关键词:薄弱学校成因表现治理走出困境提起薄弱学校,从管理学和管理者来讲,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但又是不可回避的,它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同一类型的学校中相对地客观存在。
薄弱学校的形成和存在可谓是多方面造成的,产生原因又非常复杂。
一、何为“薄弱学校”薄弱学校是相对好学校而言,指在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差,师生素质相对较低,教学管理不完善和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效益和社会声望低下的后进学校。
其实质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因长期缺乏办学活力和凝聚力而导致教学质量和社会信誉差的学校。
薄弱学校是同类学校的落伍者和后进者。
有的是因为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义务教育标准,有的虽然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但没有达到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社会要求,仍然属于薄弱学校,因此,薄弱概念其实是相对的。
二、“薄弱学校”形成的原因以及表现一是政府投入不足,投入不均衡,导致学校硬件条件不完备,达不到标准,形成薄弱学校。
有的存在活动场地狭窄,无活动场地和体育课程要求的体育器材。
有的无功能室,学生实验、阅读、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等课无法正常开展,学校教师、学生仿佛与世隔绝。
有的师生吃住条件差,或无房可住,甚至危房存在,教师待遇低。
二是管理者低能,管理不到位,或不务正业,形成薄弱学校。
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落伍,干部本身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差。
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人性化。
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领导集体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等缺乏信任,甚至矛盾重重,关系极不和谐。
学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是教职工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良莠不齐形成薄弱学校。
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现状分析及提升方法
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现状分析及提升方法摘要:校本研修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并引导教师进行终身学习。
然而,对于我国农村薄弱学校来说,校本研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积极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促进农村学校更好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现状,并提出几点有效的提升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现状;方法农村薄弱学校中的教师缺乏高质量的专业指导,再加上教师之间相互支持、自我反省不足,这就会增加校本研修的难度。
为了能够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就应该深入分析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现状农村薄弱学校的特点就是办学规模小、学生数量少、师资力量不足,平日里教师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授课、批改和辅导等工作上,几乎很少有时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
同时,教师也很有机会出去外面听课,高质量信息来源通常都是学校的少数期刊和二传信息,难以实现高质量的公开课,想要与教育领域的专家面对面交谈更是天方夜谭,这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仅限于同水平的反复,无法得到有效提升[1]。
此外,农村薄弱学校尚未完全形成校本研修的概念,学校领导没有完善相应的计划,没有意识到校本研究的深度和多样性,使得校本研修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有效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理念更新不及时,并且参与学校教学和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少,降低了教师教学和研究的能力,也影响了教师教学和研究的热情,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和研究氛围不好,对自身的发展必然会造成严重影响。
二、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的方法(一)准确定位研修目标农村薄弱学校在制定校本研修目标时,应综合考虑教育发展需求、教师知识能力以及发展目标等,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师个人规划”“教师质量改进”等研修项目,并通过建立考评体系的方式增强教师危机感,使其能够主动参与校本研修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薄弱山区学校走出校本教研的困境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教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薄弱山区学校更是如此。
但是,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的交错影响,薄弱山区学校遇到了种种困难与挫折,大大降低了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就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生活质量、激发校本教研的兴趣,增加经济投入、提供物质保证,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计划、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增强校本教研的能力等六个方面人手研究,提高校本教研活动质量,从而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薄弱山区学校、校本教研、反思与对策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方式。
它具有下列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本教研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校本教研课题直接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学校既是研究的初始环节,又是将研究所得用于指导具体的工作的终结环节。
校本教研在薄弱山区学校更有针对性、实用性。
(二)校本教研是学校通向教育科研的阶梯。
校本教研是不同于传统教研,教师不再是在教研员面前正襟危坐的听众,而是教研的真正主人。
在根据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的同时,可以形成专题,组建课题组,向教育科研迈进。
山区学校的教师外出培训或交流的机会大大少于城镇教师,校本教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三)校本教研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是教师的日常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校本教研上升到课题研究的层面后,教师如果人人有课题,时时重研究,那么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兴趣、特长,进行设想——实践——再设想——再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促进个性发展,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新时代教师。
而一些业务能力在某些方面存在欠缺的教师,在这种活动中也必将日益成长起来,成为教学的好手。
近几年山区学校有些年轻教师通过积极参与校本教研而快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目前在山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校本教研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从内因看,主要是:1、大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一些年轻教师自卑心理严重,事业进取心不强。
多数中老年教师觉得离退休已不远,不想过得太累2、问题意识有待提高。
大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主次不分,无从进行校本教研活动。
3、大部分教师负担过重,没有充沛的精力进行务实与创新研究。
山区教师经济收入较低、个人生活有许多不便,学校生源差,教育教学事倍功半。
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压力下,大部分教师青春早逝。
④大多数学校缺乏目标、计划、贯彻落实的监督体系。
这样导致了校本教研残缺不全或流于形式。
5、信息技术严重缺陷,极大影响教科研能力。
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撑,许多校本教研活动无法开展或效益很低。
6、校长办学自主权不足,人事制度改革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
(二)从外部看,主要是:1、学校与教师所受干扰太多。
如各级各类各个部门的检查、验收、评比以及各种竞赛牵涉学校大量的精力;地方升学体制制约了校本教研的正确方向。
2、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大大束缚了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
3、校本教研走入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误区。
许多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就是得到继续教育学分与一些所谓的“加分”。
4、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
“白菜炒白菜还是白菜”。
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校本教研活动得不到应有的升华。
④不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标准扼杀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为了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有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提出以下反思与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生活质量,激发校本教研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由教育教学的决定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帮助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基于终身学习的校本教研对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是双赢的。
薄弱山区学校的教师处在极其艰苦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下,只有满腔热情,心中时时、处处装着学生,想着教育事业,才能战胜困难,过得更精彩。
如我校的数学教师徐某总是笑对清贫人生,笑对山区教育,笑对调皮学生。
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校校长也应该尽量关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
枫林中学潘校长处处为教师的福利待遇与精神生活着想,使全校教职工感觉到无比的温暖,老中青教师都各尽其力,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增加经济投入,提供校本教研的物质保证实践证明,教研经费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山区校本教研顺利发展的瓶颈。
“一费制”给本已贫穷的薄弱山区学校雪上加霜,最基本的水电费、维修费、旅差费等开支都有困难,校本教研金费自然就成了空中楼阁。
面对这么残酷的现实,以校长为中心的校领导班子应该从多种渠道争取办学经费,使教师能够顺利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枫林中学潘校长的做法特别值得表扬和学习。
他努力争取教育局领导的财政支持,城乡结对学校(欧海塘下中学)的教研经费支援,还想方设法地争取社会各界帮助办学,在部分班级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施。
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节约一些生活开销,用于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
枫林中学数学组的教师自酬五千元人民币作为一个学期的教科研活动经费。
受到全学区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我也深受启发,准备在下学期开学前就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更好地为教科研活动服务。
我的同学朱小平老师(全国著名残疾人新长征突击手)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计划,拓宽校本教研途径(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计划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坚持“理论要上去,行动要下去,教研教改一齐抓,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学为中心,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为抓手。
2.确定内容校本教研应该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山区学校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在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前一定要周密考虑自己的实际办学条件。
比如,我校在2007年度第一学期初根据本校的教学硬件设施、经济条件、师资水平、生源基础等情况,由校长、教学主管领导、各教研组长、课题组长等共同协商而制定具体的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二)拓宽校本教研途径1.常规研究各课题组、备课组、师徒要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进行规范操作。
各课题组、备课组要采取定质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集中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校内研究与校外交流相结合的办法。
师徒结对活动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的性质,师徒知识与能力结构特点,个性与教学风格的差异等情况来确定活动的内容、方式与要求。
2.专题讲坐山区学校在推进校本教研时机遇与挑战同存。
为了解决在教研活动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困惑,可以适时地开展专题讲坐。
主讲者可以是学校主管教研的领导,也可以是某方面有独到见解的教师。
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也可以集中教师进行听网上视频专题讲坐。
要充分利用专家引领的巨大作用,要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
个案研究山区学校在进行校本教研时要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除了对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以外,还要从教材、学生以及教师等方面的细节筛选有价值的切入点,根据本校实际,用“定人、定时、定量”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形成详细记录,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适合本校的教育策略、教学方法,建立问题档案,从而形成《教育教学个案分析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专门教研培训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
山区学校由于教研经费奇缺,所以在选送教师到远地进行专门教研培训时要慎重考虑人选,而且要求培训回来后要进行培训经验总结报告,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教学困难。
在近地举行的教研培训,学校要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教学的好手。
5.编写校本教材进行校本教研,要让教师从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例如,2004年以来,鹤盛中学校本教研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部校本教材《大山的呼唤》已编成使用,学校教研文集、中学生作文集、教师风采、课堂实录等也即将编辑成功。
四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增强校本教研的能力山区学校大部分教师信息技术严重缺陷,极大影响教科研能力。
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撑,许多校本教研活动无法开展或效益很低。
制作电子教案与多媒体课件、学习研究视频案例、上网搜集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教育教学评价档案等都要依靠信息技术支撑。
应利用本校信息技术教师或在信息技术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操作培训相结合,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使绝大部分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增强校本教研的能力。
五强化问题研究意识,走求实、创新之路开展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快速地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发展,有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现行的考试制度与教师评价机制中不合理的因素要尽快地改变,使薄弱山区学校的校本教研早日走出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误区。
使许多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得到继续教育学分与一些评职、评优、评先“加分”条件,更要感悟自身成长的快乐与体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后的喜悦。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只有树立研究意思,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研究,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开创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新路子。
六建立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机制①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克服职业倦怠感,激发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学生成长的快乐感、幸福感。
②减轻教师的压力,让教师从形式主义和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研究、创新之路。
③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离开了教学的研究和离开了研究的教学都是不可想象的。
④加强专家引领,这里所说的专家,既包括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也包括中小学的骨干教师。
二、关于校本教研的途径的探索(一)常规研究学校在调查、分析本校教育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学校的日常教研活动。
例如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提出了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常规教研的构想,即把每学期分为五个学月,每月设计一个研究重点;然后把每一周也分为五个研究日,每天一个学科,每天在学科内探讨研究一个问题,在制度上、学科上、管理上对常规教研进行正确导向。
在常规教研上,课题组倡导教师集中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校内研究与校外交流相结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二)利用专题讲座提升教研活动质量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