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级手术备案表
手术分级和手术医师分级管理制度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分级和手术医师分级管理制度一、手术分级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注:微创(腔镜)、介人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根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认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且执业地点在我院。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
博士生从事临床工作1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怔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开展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手术分级和手术医师分级管理制度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分级和手术医师分级管理制度一、手术分级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注:微创(腔镜)、介人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根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认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且执业地点在我院。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
博士生从事临床工作1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怔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开展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研项目手术:(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牌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牌一、总则为了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率,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各类手术,包括但不限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等。
三、手术等级分类1.一级手术:指术前检查简单、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处理简单的手术。
2.二级手术:指术前检查较为复杂、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术后处理较为复杂的手术。
3.三级手术:指术前检查非常复杂、手术操作非常复杂、术后处理非常复杂的手术。
四、手术分级管理程序1. 术前评估:患者在手术前应接受临床评估,根据手术等级进行分类,并确定手术的级别。
2. 手术协商:医疗团队应充分协商,确定手术计划、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3. 手术备案: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备案,记录手术相关信息,包括手术等级、手术前评估、手术过程记录等。
4. 手术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安全管理,规范手术操作流程,确保手术安全。
五、手术操作规范1. 手术前准备:医疗团队应检查手术设备、材料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2. 手术操作技术:医疗团队应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3. 术后处理:医疗团队应及时处理手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确保患者恢复。
六、手术质量评价1. 手术质量评价: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质量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不良事件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七、手术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医疗团队应加强手术风险识别,提前判断可能存在的风险扩大。
2. 风险控制:医疗团队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3. 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八、手术后综合管理1. 术后随访:医疗机构应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2. 康复护理:医疗团队应提供细致的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3. 再次手术: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安排再次手术。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完整版】一、说明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情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申报调整其手术范围申请,由院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议后确认。
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
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危及生命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二、手术分级标准1.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例如:体表肿物切除术、清创缝合术、包皮环切术等。
2.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一般、有一定风险的各种手术。
例如:疝修补术、单纯胆囊切除术、四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等。
3.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风险度较高的各种手术。
例如:肺叶切除术、胃癌根治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
4.四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风险度高的各种手术。
例如:心脏直视手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肝移植手术等。
三、手术医师分级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3.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4.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1.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2.二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审批。
3.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风险手术需经医务科备案。
4.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医务科备案,必要时提交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五、手术分级管理流程1.术前评估-手术前,主刀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等。
医院手术分级及医师授权管理制度
(已述)
6.2质量评估
(已述)
6.3持续改进
(已述)
七、信息管理
7.1信息记录与保存
(已述)
7.2信息共享与利用
(已述)
八、法律责任
8.1医师法律责任
(已述)
8.2医院法律责任
(已述)
九、跨科室协作
9.1协作原则
跨科室协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患者利益优先;
(2)资源共享、互补优势;
(3)明确责任、分工协作;
8.2医院法律责任
医院应加强对手术分级及医师授权管理制度的执行,确保医疗安全。如因管理不善导致医疗事故,医院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九、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医院各部门、科室应认真贯彻执行。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本制度解释权归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一、手术分级
(已述)
二、医师授权
3.5质量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手术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监督管理
4.1监督机构
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手术分级及医师授权的监督管理工作。
4.2监督内容
(1)手术分级及医师授权的合规性;
(2)手术质量及安全;
(3)制度执行情况。
4.3违规处理
对违反手术分级及医师授权管理制度的个人或科室,按照医院规定进行处理。
(1)手术分级标准及原则;
(2)手术风险评估与管理;
(3)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与推广;
(4)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
5.2考核
医师授权后需参加相应级别的手术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相应级别的手术。考核内容包括:
(1)理论知识测试;
(2)操作技能考核;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手术分级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1、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2、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3、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4、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依据医师受聘技术职称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规定手术医师资历的级别。
1、住院医师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级别1、一级手术: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完成一级手术;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主持一级手术。
2、二级手术:低年资主治医师,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完成二级手术。
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
3、三级手术: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完成三级手术;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根据实际情况,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四级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4、四级手术:主任医师根据其实际工作能力,可主持四级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5、对资格准入手术,除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获得相应准入资格。
(四)手术审批权限1、常规手术:科室大主任负责审批、确定全科每例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确保医师级别与手术分类相对应,签字生效。
原则上,不批准越级手术。
特殊情况下经科主任同意,但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2、特殊手术、高度风险手术:经科内讨论,科室大主任签字同意,报主管院长审批。
3、急诊手术:夜间、节假日,预期手术级别在值班医师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手术;若属高风险手术或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报科主任审批,并由符合资质的上级医师实施手术;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且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及时到场主持手术时,值班医师在不违背上级医师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根据情况主持合理的抢救手术,等待上级医师到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表格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麻醉病人风险分级(一)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V级ASA分级标准:第一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第二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能代偿阶段;第三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第四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第五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二、麻醉医师级别与权限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
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展开ASA分级1~3级病人的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及部分全麻,气管插管术,初步熟悉颅内手术麻醉、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龄病人麻醉,小儿麻醉,控制性降压,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二)主治医师可独立展开ASA分级2-4级手术病人的麻醉,初步掌握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控制性降压,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三)副主任医师可独立展开ASA分级4~5级病人的麻醉,指导下级医师操作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处置下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等。
(四)主任医师指导各级医师操作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处置各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疼痛门诊疑难病人诊治,展开新项目、极高风险手术麻醉等。
三、授权与再授权办法及流程(一)麻醉医师的麻醉技术准入办法:1、个人填写《XXXX麻醉医师麻醉资格申请表》,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讨论同意后由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疗技术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医务科备案。
2、如医师具备的实际能力超过技术等级,确因工作需要申请越级麻醉资质的,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50例更高级别麻醉后,如实填写《XXXX麻醉医师越级麻醉资格审批表》,报医疗技术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医务科备案。
手术分级管理记录(通用版)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记录本科室年度页脚内容1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总结我院多年来手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的现状,制定了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依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2、主治医师:3、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4、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1、住院医师:可担当一级手术的术者,二、三级手术的助手。
2、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级手术的术者,或在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三级手术的术者,四级页脚内容2手术的助手。
3、副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级手术的术者,或在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四级手术术者。
4、主任医师:可担当三、四级手术术者。
5、上级医师均有权有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检查监督全科手术,以确保手术质量、安全。
(四)手术审批权限1、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越级手术须报医务科审批,四级手术须报医务科和分管院长审批。
2、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目的加强我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我院手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工作。
3.定义3.1 手术分级3.1.1 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获取或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
根据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或伦理风险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资源消耗较多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资源消耗多或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手术。
3.2 手术医师及手术权限的要求3.2.1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发〔2022〕18号)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授权制度,根据手术级别、专业特点、术者专业技术岗位和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及培训情况综合评估后授予术者相应的手术权限。
三、四级手术应当逐项授予术者手术权限。
手术授权原则上不得与术者职称、职务挂钩。
3.2.2 手术科室在每例四级手术实施前,应当对手术的指征、方式、预期效果、风险和处置预案等组织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并按规定记录,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3.2.3 开展省级以上限制类医疗技术中涉及手术的,按照四级手术进行管理。
3.2.4 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确需行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时,如现场无相应手术权限的术者,其他术者可超权限开展手术。
3.2.5 对于四级手术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等情形的,应当在发生后3日内组织全科讨论,讨论结果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院医师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医师分级(限指临床)(一)见习医师:医学院校毕业后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
(二)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三年以内者;2、高年资住院医师:取得执业资格三年以上,尚未晋升为主治医师者。
(三)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者)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者。
(四)副主任医师:(取得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者)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五)主任医师:(取得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者)二、手术分类、分级根据手术的风险性、复杂性和技术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Ⅰ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Ⅱ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Ⅲ级手术: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Ⅳ级手术: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各科手术分类、分级目录见附件,各科室只需掌握本科的手术级别。
三、参加手术范围(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Ⅰ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Ⅰ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Ⅱ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Ⅱ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Ⅲ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Ⅲ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Ⅳ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Ⅳ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必须是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第一类医疗技术,并按照我院《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准入管理)及科研项目手术。
医院手术与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与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医师的手术与有创操作管理,确保手术与有创操作安全和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医院实行手术与有创操作分级及医师权限管理制度,对各种手术和有创操作(以下简称“手术”)进行分级,并对开展各级手术的医生实施权限分级管理。
2.分级管理范围包括各类手术、麻醉、腔镜等有创操作项目。
3.“手术”分级原则与程序3.1“手术”分级原则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3.1.1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3.1.2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3.1.3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3.1.4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3.2“手术”分级程序3.2.1开展“手术”的科室,由科主任组织科内医生根据“手术”分级原则对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进行分级,并明确医师开展各种“手术”的技术职称和参与例数的基本要求(具体到每种“手术”),制定《科室手术与有创操作分级表》,科主任签字后,报医教科审核批准;3.2.2经医务科审核批准的,方能生效;3.2.3《科室手术与有创操作分级表》一式2份,交医教科,审批后,1份医教科备案,1份科室存档;3.2.4《科室手术与有创操作分级表》至少每2年更新一次,平时内容如有变动,应随时更新,重新进行审批。
4.“手术”医师分级和权限准入4.1医师分级独立开展“手术”的医师应当为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注册证书》的本院执业医师,经特别审批的除外。
各级医师按照其技术职称和行医年限分为如下级别:4.1.1住院医师4.1.1.1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内;4.1.1.2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
4.1.2主治医师4.1.2.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4.1.2.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2024年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手术分级管理制度l、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师职称承担的责任,实行各级医师分级手术制度。
2、各手术科室应执行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的规定,科室主任根据规定审批参加手术的术者和助手名单。
3、手术时按照已确定的手术人员分工进行,不得越级手术。
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扩大手术范围,可改变预定术式,需请示上级医师,按照医师分级手术范围规定进行手术。
4、如施行越级手术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5、不执行分级手术制度者要追究责任。
实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时,只能选择医疗组(手术小组),不得违反分级手术制度。
6、除正在进行的手术外,上级医师不得未经查看病人病情、会诊,进行必要的术前讨论,以及办理必要的手术手续,而直接参加手术。
7、凡新开展的重大手术、危险性较大的五级手术、破坏性手术、特殊手术和病情危重而又必须进行的手术,除术前要认真进行全科讨论外,应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术者并报医务科和主管院长批准。
家属和病人所属单位负责人不在场的抢救手术,也应履行上述报批手续。
2024年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二)引言: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不同的级别,进行分类管理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术后康复效果以及节约医疗资源。
一、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然而,手术的风险和复杂性也日益增加,导致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二、目标:1.提高手术安全:通过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合理安排手术级别,可以更好地分配医疗资源,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3.提高手术质量:对于高风险手术,通过制定相应的手术标准和程序,可以提高手术的质量和效果。
三、手术分级标准:1.手术风险:根据手术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级,包括手术创伤性、手术部位、手术术式、手术并发症、手术难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手术分级管理记录本
手术分级管理记录本科室年份临沂罗庄中心医院目录一、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二、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三、手术分级授权审批表四、手术资质授权申请表五、授权手术考评表六、术前讨论记录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加强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各手术科室和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一、临床手术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将手术分为四级:(一)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
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者。
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者。
可主持三级手术。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医师越级手术管理制度范本
医师越级手术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规范医师开展越级手术的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师越级手术定义本制度所称医师越级手术,是指医师在未取得相应级别手术资格的情况下,擅自开展高于其执业范围的手术。
第三条管理原则(一)严格手术分级管理,医师开展手术应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步积累经验,提高手术技能。
(二)加强医师培训,提高医师手术技能和医疗安全意识,防止越级手术的发生。
(三)强化医疗机构监管责任,确保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第四条医师越级手术的审批程序(一)医师拟开展越级手术的,应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提出申请,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患者病情及风险评估等。
(二)科室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医疗机构负责人审批。
(三)医疗机构负责人审批同意的,医师方可开展越级手术。
第五条医师越级手术的监督与评价(一)医疗机构应设立越级手术监督小组,对医师越级手术进行监督和评价。
(二)越级手术监督小组应对医师越级手术的适宜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师越级手术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第六条医师越级手术的处罚措施(一)医师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越级手术的,一经发现,医疗机构应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警告、暂停执业等活动。
(二)医师越级手术造成患者损害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医疗责任。
(三)医疗机构未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导致医师越级手术发生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本制度解释权归医疗机构。
注:本制度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紧急手术备案与处置制度
紧急手术备案与处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医院紧急手术的安全、快速与高效,提高手术质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的实际情况,订立本《紧急手术备案与处理制度》。
二、备案管理2.1 紧急手术备案1.医院紧急手术必需通过备案程序进行管理,确保操作规范、手术安全。
2.紧急手术备案应包含如下内容:–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紧急手术类型:明确手术的名称及手术部位。
–紧急手术的原因:列举引起该手术的病因及诊断。
–术前准备情况:包含化验结果、影像学检查、患者的病情评估等。
–术前评估:由主刀医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签字确认。
–手术相关资源准备情况:包含人员、设备、料子等。
2.2 紧急手术备案流程1.患者就诊到急诊科,急诊科医生依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初步评估与处理。
2.若经初步评估后发现存在紧急手术的必需性,急诊科医生应立刻将患者转至手术室,并通知相关人员。
3.手术室接收患者后,负责手术室的班次医生应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并确认是否需要进行紧急手术。
4.若确定需要进行紧急手术,班次医生应立刻启动紧急手术备案程序,填写相关手续和文件,并将患者送往麻醉科准备进行麻醉。
5.麻醉科医生收到紧急手术备案的通知后,应立刻进行相应的麻醉准备和评估,并确保患者麻醉安全。
6.手术室护士长应依据紧急手术备案信息,组织手术室人员、准备手术器材和药品等必需资源。
三、手术流程管理3.1 手术室准备1.手术室班次医生应在准备手术中履行以下职责:–确认手术室设备、仪器和药品的正常工作情况。
–检查手术室消毒、洗手液储备等环境条件。
–确认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到位情况。
–确认手术器械和物品的准备情况。
3.2 手术室通知1.手术室班次医生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应立刻通知相关人员:–手术医生:告知手术室已准备就绪,可以开始手术。
–麻醉医生:告知麻醉科已准备就绪。
–手术室护士长:告知手术室护士已准备就绪。
3.3 紧急手术操作1.手术室班次医生应依照紧急手术备案的要求,引导手术医生和护士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分级授权管理规定
手外科手术分级授权管理规定一、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手术医师。
二、科室成立手术授权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师的手术权限管理,管理小组由科主任及高年资主治医师医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科主任任组长,为本科室手术权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三、管理小组定期对本科室的手术医师进行手术权限评估工作,结合每位手术医师的实际工作水平与能力明确其具体的手术权限。
四、管理小组讨论确定医师的手术权限后,填写《手术权限申请表》,经科主任签名确认后报送医务部,医务部将申报情况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申请医师方获得相应的手术权限.审批材料一式两份,一份由科主任保存,另一份由医务部备案。
五、手术医师权限的动态管理。
1、根据手术医师级别变动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科室管理小组将适时组织手术权限的再评估工作,并在履行申请审批程序后,扩大申请医师相应的手术权限。
2、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确定因为一年内手术医师存在医疗过失行为而导致非计划再次手术达到2例者,科室将降低其手术权限一级或限制其部分手术权限3至6个月。
3、手术医师不得超权限实施手术,否则给予通报批评或降低、暂停手术权限3个月至1年等处罚。
4、发生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手术医师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六、手术医师手术权限的再授权机制。
1、被降低、限制手术权限或暂停执业的手术医师,医院将责成本科室的管理小组对其进行考察,考察时间为3个月至1年不等.2、考察期满后,管理小组对被考察医师再次进行手术权限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如管理小组认定被考察医师可以再申请或恢复相应手术权限,需填写《手术权限再授权申请表》,并经申请医师、科主任签名确认后报送医务部。
4、医务部对再授权申请进行审核,并提请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后方可对该医师的手术权限进行再授权.手术准入及有创操作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为了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和手术质量及手术效果,特制定本规定.组织管理第一条成立手术准入管理小组,由院长、业务副院长及有关职能科室,临床科主任组成,其职责如下:1、负责审查、界定手术类别与学科归属2、制定、修订相应手术准入制度及手术评价标准3、按准入制度及评价标准监督检查第二条医院成立手术准入专家组,由各科主任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