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工具和机械》教案
【导语】认识机械指的是利⽤⼒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被⼈们习惯地称为⼯具。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使⽤⼯具》 学习⽬标: 1、通过教学,使学⽣明⽩什么是⼯具,⼯具在⽇常⽣活中的运⽤。
2、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具效果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具。
3、通过学习使学⽣意识到⼯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事情,恰当地选⽤⼯具和机械可以提⾼我们的⼯作效率。
培养学⽣善于动脑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选⽤不同⼯具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科学活动记录表;剪⼑、螺丝⼑、开瓶器、⽺⾓锤、⼩⼑、镊⼦、⽼虎钳(教师);图钉铁钉、⽊螺丝钉。
教学过程: ⼀、导⼊课题 同学们,在⽇常学习中,这些事情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 1、做作业时削铅笔怎么办?(⽤⼩⼑或铅笔⼑) 2、做饭时把菜截断怎么办?(⽤菜⼑) 3、把纸剪成纸花怎么办(⽤剪⼑)…… 象上⾯所⽤的⼩⼑或铅笔⼑、菜⼑、剪⼑……这些物品叫做⼯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个新的内容――使⽤⼯具(板书课题) ⼆、探究新课 (⼀)认识⼯具1、我们⽤过什么⼯具?看书P2页在书中寻找出现的⼯具,把⼯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第⼆页的表格内。
2、抽学⽣汇报⼯具名称和作⽤: 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 锤⼦:可以定钉⼦、拔钉⼦等改⼑旋转⽊螺钉 剪⼑可以纸等裁剪物品钳⼦:可以剪断电线等物品 ⼩⼑:可以裁断纸等物品开瓶器:打开啤酒瓶等物品…… 3、教师⼩结:同学们对⼯具的使⽤⽐较熟悉,能结合到现实⽣活来完成很好希望⼤家继续努⼒ (⼆)、选⽤什么⼯具好 1、⽼师这⾥有⼀颗铁钉⼦和⼀颗⽊螺钉,你⽤什么⼯具可以把铁钉⼦和⽊螺钉定⼈⽊料中?(学⽣⼩组演⽰,教师在旁边指导) 2、⼩结: ①选择锤⼦把铁钉⼦定⼈⽊料中 ②选择⽊螺⼑把⽊螺钉璇⼊⽊料中 ③也可以⽤锤⼦把⽊螺钉定⼈⽊料中,但是没有⽊螺⼑⽅便。
思考:如果要把上⾯的钉⼦从⽊板中取出来,该选择什么样的⼯具⽐较好? 分组发⾔共同评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内容。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通过前面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
2.难点: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关内容。
2.课件、教案、学生活动材料。
3.教学视频、图片等辅助材料。
4.小组讨论的场地和设施。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板书,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同时,展示生态系统的实例,如森林、湖泊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其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复习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和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科学知识(20分钟)1. 复习六年级上册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提醒学生复习和整理各个单元的笔记和习题。
二、科学实验(30分钟)1. 布置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探究光的传播、测量物体温度、制作发电机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
三、解决问题(15分钟)1. 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如为什么人会流汗、为什么闪电会打雷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提出假设来解答问题。
3. 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学生回答问题并给出解释。
四、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对学生参与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3.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板书设计: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全册完整教案及反思(更新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教学设计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4.1各种各样的能量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能量能使物体动起来;能量有很多种形式,声、光、电、热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生活经验、资料和实验来认识能量,了解周围存在的能量和形式;经历光、热、声是否是能量的探究过程;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能量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地从事有关能量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研究能量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2、难点:认识食物. 燃料中的能量。
三、【教学准备】实验用的大烧杯、圆底烧瓶、橡皮塞、开水、塑料杯、线、一小截火柴棍等;图片资料或课件等;事先也可让学生收集有关能量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听到“能量”这个词时,会想到些什么?(由于学生们先前已经接触到能量的一些知识,因此对能量的概念会有自己的解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地板书几个关键词。
其中学生们可能会想到:能量会使物体动起来。
教师暗示将“能使物体动起来”作为能量存在的标准,但不必强调)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具有太阳能,食物给了我们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同学们还知道一些其他能量,看来对能量的认识还不少,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能量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能量。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深入地研究能量。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板书)(二)认识哪里有能量1、谈话:刚才同学们听到“能量”这个词时,就想到了那些有“力量”的东西,它们能使物体动起来。
那么风、流水、电、汽油能使什么动起来呢?教师出示书本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物体是什么使它们动起来的?教师小结:风、流水、电、汽油等都能使物体动起来,它们都具有能量(简称“能”)。
风和流水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
汽油具有的能量叫化学能,它燃烧时即发生化学变化时,才释放出它的能量。
2、讨论:热、光和声音是能量吗?(1) “能量能使物体动起来!”先让学生再一次明确能量的判断标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7 能量从哪里来》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科学 教科版 六年级 上册123学习目标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来的。
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换,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逻辑推理思考问题。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乐于探索生活中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
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做出相应的判断。
4我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多种多样的能量形式,你们能说说有哪些吗?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电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能量无处不在,而且时刻在发生转换,那么能量从哪里来呢?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能量之间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呢?能量之间通过适当的装置进行转换。
太阳如何传递能量给植物?太阳的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传递给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储存起来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至此太阳能就转化成了生物能。
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
1阳光在植物的生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阳光可以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参照食物链,描述太阳为我们提供能量的过程。
太阳能经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后,会以生物能的形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一级一级传递。
例如,小鹿吃草,小鹿消化掉的那部分草的能量就被小鹿储存起来了;狮子吃小鹿,狮子消化了的那些食物能量就被狮子储存起来了。
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太阳能,由此说明太阳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结论: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生物活动需要能量,用电器工作需要电能,那么电从哪里来呢? 电能从哪里来的。
2动手做一做,用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
动手做一做,用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
手摇发电机发电,能量是如何转换的?用手摇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小灯泡发光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两个接线柱齿轮手摇发电机像什么?摇柄小电动机能发电吗?手摇发电机的构造与小电动机是相似的实验验证小电动机能发电吗?将小电动机连接到电路里,转动小电动机,观察小灯泡能否被点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使用工具》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工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具准备:科学活动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图钉铁钉、木螺丝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这些事情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1、做作业时削铅笔怎么办?(用小刀或铅笔刀)2、做饭时把菜截断怎么办?(用菜刀)3、把纸剪成纸花怎么办(用剪刀)……象上面所用的小刀或铅笔刀、菜刀、剪刀……这些物品叫做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使用工具(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一)认识工具1、我们用过什么工具?看书P2页在书中寻找出现的工具,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第二页的表格内。
2、抽学生汇报工具名称和作用: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锤子:可以定钉子、拔钉子等改刀旋转木螺钉剪刀可以纸等裁剪物品钳子:可以剪断电线等物品小刀:可以裁断纸等物品开瓶器:打开啤酒瓶等物品……3、教师小结: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比较熟悉,能结合到现实生活来完成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二)、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一颗铁钉子和一颗木螺钉,你用什么工具可以把铁钉子和木螺钉定人木料中?(学生小组演示,教师在旁边指导)2、小结:①选择锤子把铁钉子定人木料中②选择木螺刀把木螺钉璇入木料中③也可以用锤子把木螺钉定人木料中,但是没有木螺刀方便。
思考:如果要把上面的钉子从木板中取出来,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好?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三、完成教材3页三项任务应该选择的工具1、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一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小达人课时一了解牙齿教学目标1.了解牙齿的构造和牙齿的作用;2.认识并掌握正确的牙齿清洁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理解牙齿的构造和牙齿的作用;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由学生们在班级展示牙齿的知识;2.生活中的经验:红糖能够让牙齿变黄,口香糖对牙齿的影响;(课前教师将弄好实验)3.了解牙齿的构造;模拟实验,使用鸡蛋壳模拟牙齿,观察不同条件下牙齿的变化;4.牙齿的作用;通过图示和贴画,让学生们认识到牙齿的不同功能;5.正确刷牙方法;观看视频和配合展示,让学生们模仿正确的牙齿清洁方法。
教学过程1.开音视频,简单介绍今天的课程,引出问题为“大家有没有觉得牙齿很有用的?”技巧性问问题,让学生们提高参与性。
2.口语题,让学生们在班级展现牙齿的知识。
3.介绍实验结果,分析饮食、刷牙和健康等方面对牙齿的影响。
4.介绍牙齿结构的好处和功能,让学生们模仿。
5.明确牙齿宝贵的地位,告诉学生们牙齿健康的必要性。
6.将视频播放并展示牙齿清洁方法,让学生们模仿。
教学心得科学课的设计,要注重多方面的思考。
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十分重要。
透过实验让学生们自我思考“我该如何保护我的牙齿?”引导学生们了解牙齿神奇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们对此课程的持续关注度受到不严重的控制。
第二单元物理小猎人....第三单元化学小魔....第四单元天文小博弈者....第五单元地理小探险家....第六单元科技小制造者.....。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资料和探究问题,能够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2)通过演示实验,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大自然和人类选择并改变着生物的演示实验和科学结论。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实验演示法【课前准备】动物图片、球形烧瓶、玻璃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动画片:《恐龙世界》。
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可是为什么恐龙会在地球上消失呢?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青蛙的去与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只青蛙,你们认为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大家知道小猫吧?那么青蛙是不是如同猫妈妈和猫爸爸生出不同花色的小猫一样,生出的青蛙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呢?(青蛙的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继续通过图片资料来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变化图第一排:两只生活在绿色田野中的皮肤上带有条纹的绿色青蛙雌雄交配,生育后代,它们后代的肤色一般表现出四种不同的性状。
第二排:一只鸟在吃它们后代中的黄色青蛙,描述的是由于生活在绿色的田野中,黄色与周围的绿色有较大的差别,很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
第三排:不同肤色的后代青蛙,一只鸟在吃绿色青蛙,表示环境由田野变成沙漠,绿色青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留下的多是黄色青蛙。
说明:由于环境的变化,青蛙的体色也在变化,与环境相适应。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青蛙的选择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也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2023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优选3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优选3篇)〖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第【1】篇〗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科学。
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
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宝贵的能源、太阳家族和海洋能源。
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动植物、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无处不在的能量”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太阳家族”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
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
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美丽的化学变化》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7.美丽的化学变化【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总结课,是对本单元学习的梳理和提升。
学生在本课学习中聚焦美丽的化学变化,将从“感受化学变化的美丽”“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及“关注我们的环境”三方面开展探索,从“美丽”视角来进一步梳理化学变化与我们亲密无间的关系。
“感受化学变化的美丽”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观察认识化学变化的动态过程,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并感受变化的神奇。
“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能美化、方便我们的生活。
“关注我们的环境”则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也可能产生“不美好”,人类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变化并不陌生,生活中看见过很多的化学变化,像蜡烛燃烧、燃放烟花、苹果被氧化等现象都是化学变化。
通过本单元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物质变化有了许多新的认识,理解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同时,他们对物质变化也有了更深入、清晰的认识,逐步认识到物质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将紫甘蓝滴入白醋、小苏打、肥皂水的实验,知道紫甘蓝与白醋、小苏打、肥皂水的反应是化学变化,认识到化学变化的美丽。
[科学思维]用举例、分析、概括的方法,认识到化学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方便。
[探究实践]在紫甘蓝和白醋、小苏打、肥皂水反应的实验中,观察并描述反应的过程及变化。
[态度责任]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能关注化学变化和我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认可化学变化对我们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紫甘蓝液体和白醋、小苏打和肥皂水的反应。
[难点]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紫甘蓝、白醋、小苏打、肥皂水,物质变化的视频。
[学生]紫甘蓝、白醋、小苏打、肥皂水。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出示常见的化学变化图,讲述:这些现象都是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同时化学变化也可以很美丽。
教科版小学科学《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材简析】:《桥的形状和结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7课。
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比较各式各样的拱桥。
2.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
3.“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
本课的活动设计意在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加深和拓宽各种结构的知识,让学生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为下一课用纸造一座“桥”培养兴趣和开阔视野。
本课还隐含着这样的一条隐性的线索:桥梁形状与结构不断发展的背后蕴藏着人类针对“跨越江河、湖海、山涧……等障碍的主要建筑——桥梁”的不足而进行改进和创造的历史,桥梁的科学史在本课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生活中所见的桥,特别是江河上的桥,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但这些认识只停留在桥的模样,部分同学能从材料上简单区分桥,少部分同学能区分桥的不同功能。
从结构上区分,是学生的难点,特别是拱桥的不同,学生更是没有留意过。
即使学生平时看到过,但也只是看到过,没有认识到这两种拱桥的不同。
而对于现代化的钢索桥更是没有唤起注意,这些感受只有在比较,体会了后才能获得。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重难点】理解作用在拱桥、拉索桥上的力所产生的效果。
【器材准备】为小组准备:长竹片、粗线。
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展示桥的初印象,渗透桥的功能通过对学生的简单提问,展示学生对生活中的桥的初印象,引出桥的概念。
使学生体会到桥的存在重要性。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到过桥,你觉得什么是桥?预设:(1)架在河流上的建筑。
(2)横跨在大江上的建筑。
(3)连接两岸的建筑。
2、师小结:桥一种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他障碍的建筑。
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说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说课教案.docx20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说课教案斜面的作用说课稿一.说教材斜面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本单元认识的最后一种简单机械。
本课是按照“明确概念比较实验(得出结论)原理应用”的思路编写的。
课文分三部分:1、通过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车上搬运重物的事实,告诉学生什么是斜面。
2、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省力的作用,而且知道坡度越小用力越小;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大用力越大,越费力。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其中“用实验验证斜面是如何省力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注意控制变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方面: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费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可靠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真实记录,用科学的方式思考出斜面的作用,其中小组合作时注重合作和交流.三、说教法、学法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重视学生在实践操作的细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学习中成长。
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合理,适当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既竞争,又合作的精神,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目的.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让学生解决如何把一桶汽油装在卡车上为引子,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概念。
继而问学生用斜面高处搬运重物真得省力吗引出课题。
(二)新课:1、讨论:你用什么办法证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实验中只做一次够吗为什么3、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师边演示边说明)4、小组内实验。
(师巡视)5、汇报:说明了什么(省力)6、从这些数据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根据此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你认为是什么7、这个实验做几次比较准确8、生实验、观察、汇报。
9、小结: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练习:1、画一个盘山公路。
2、螺丝钉的原理。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应用了斜面(斧头、楔子、引桥等)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外延伸:螺丝钉的螺纹是越多越省力还是越少越省力板书设计7、斜面的作用坡度越小越省力。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2. 教学内容a.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物质的观察和实验3. 教学步骤a.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试管等。
二、第二章教案:地球与宇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位置和结构,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2. 教学内容a. 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3. 教学步骤a.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讲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4. 教学资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气候图表等。
三、第三章教案:生物与环境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2. 教学内容a.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3. 教学步骤a. 引入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4.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生态瓶、观察工具等。
四、第四章教案:人体与健康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2. 教学内容a.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健康的生活方式c. 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3. 教学步骤a. 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c. 观察和实验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4. 教学资源人体模型、健康宣传资料、实验器材等。
五、第五章教案:科学与技术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能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生活中能量的应用等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够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能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深入理解和运用能量的知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培养学生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的概念。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3.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视频或图片。
3.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摩擦生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表现形式?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介绍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等知识点。
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能量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能量在生产、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以及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能量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庭中的能源使用情况,分析能源的转化和转移过程。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05
教学资源与工具准备
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分析
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 学全册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包括 教材内容、结构、重点和难点等
。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确定本学期科学教 学的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相关的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实验、活动 等。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验证所学知识 ,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归纳小结环节设计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加深学生的印象。
重点强调
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强调,让 学生更好地掌握。
布置作业
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 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
备。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针对性
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提供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
03 鼓励性
以鼓励和肯定为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 力。
评价结果运用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 略,提高教学效果。
家长沟通
将评价结果与家长沟通, 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
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 个性化辅导,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
科学知识
涵盖生命科学、物质 科学、地球与宇宙科 学等领域的核心概念
和原理。
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 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
力。
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实验、推理等方式探
究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 趣、好奇心和责任感
。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传授科学知识和原理。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目标本次集体备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我们将采用简单的教学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独立做出决策,不寻求用户帮助。
教学内容1. 矿物的分类和性质- 学生将学习如何对矿物进行分类,并了解不同矿物的性质。
- 我们将使用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矿物的特征和用途。
2. 岩石的分类和性质- 学生将学习如何对岩石进行分类,并了解不同岩石的性质。
- 我们将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
3. 地壳运动与地震- 学生将学习地壳的运动原理,并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危害。
- 我们将通过动画和模型来呈现地壳运动的过程,以及地震的形成。
4. 火山和火山喷发- 学生将学习火山的形成和喷发的过程。
- 我们将使用图片和视频来展示不同类型的火山,并模拟火山喷发的情景。
教学方法- 我们将采用讲解、示范、实践和互动的教学方法。
-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分类实践、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
教学评估我们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结果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评估将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进行。
课堂安排以下是本次集体备课的课堂安排:1. 上课前准备(5分钟)- 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和展示工具。
- 学生整理课桌,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2. 导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3. 知识讲解和示范(30分钟)- 教师讲解矿物和岩石的分类和性质,并展示相关实例和图片。
- 学生可以提问和参与讨论。
4. 实践与互动(40分钟)- 学生进行矿物和岩石的分类实践,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
- 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5. 知识巩固与评估(10分钟)- 教师进行简要复习,并进行小测验。
6.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资源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来支持教学:- 矿物和岩石的样本- 电子和纸质教科书- 图片和视频资源- 动画和模型以上是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安排,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教学。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教学设计
7.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材简析】本课以“制作独轮车”为任务线索,以“文字”和“视频”为信息传播形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用不同工具传播信息的差别,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工具在完成任务时带来的便利以及技术对完成任务质效的影响。
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总结、提升,提供了教师评估的内容和机会,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和认识。
聚焦板块,学生先比较书本和电脑提供的信息之间的异同,引发对信息的关注和思考。
探索板块,借助书本和电脑这两种信息传播工具,学生分别获取制作简易独轮车的信息,并依据获取的信息完成独轮车的制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跟信息传播工具接触,从而感受到不同的传播工具所承载的文字和视频会对获取信息产生直接影响。
研讨板块,学生再次交流对“工具和技术”的看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自己的感受使用“省力”“省时”“安全”“灵活”等词语来评价工具的优劣。
拓展板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工具和技术”更多的区别与联系。
【学情分析】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每天我们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也在自我创造出大量的信息,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现在的学生被称之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信息对他们的影响都非常大。
虽然我们每天都被这些信息传播工具所包围,也感受到它们传递信息的一些特点,但有些认知都是片面的,并且缺乏公平比较,如电子工具(电脑)比传统工具(书本)在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中有优势。
当学生真实地参与“制作独轮车”的活动时,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不同传播工具之间的差异。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驱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效果。
科学探究目标●能借助信息传播工具(书本或电脑)获取信息,完成独轮车简易模型的制作。
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合作探索“独轮车的制作”,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知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工具和技术的共同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 利用资料研究问题,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图片,幻灯片
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
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与留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只青蛙,观察图中的两只青蛙,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将你们推测的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用彩笔画出来。
2)为什么绿色的田野和黄色的沙漠中生活的青蛙颜色不同呢?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3)、推测黄色青蛙形成原因:分析图中提供的资料,阅读图下的文字,说说黄色青蛙是怎样形成的?
4).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生物?并说说是怎样形成的?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许多种类的生物都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有人了解这几种狐狸吗?
观察这几种狐狸,它们有什么不同?
2)阅读书中左侧文字: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命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生活在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形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我们能根据生物学家的发现推测这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吗?
3)北极狐狸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它们圆而大的体形真的有利于保温吗?
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
4)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
3、选择改变着生物
导语: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就是环境)改变着生物。
事实上在大自然改变生物的同时,人类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
看书中P86图片,说说人类是怎样把野生的变成家人工培育的?
提问:大家还能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总结: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
三、拓展性活动:
收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生物特征的资料,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青蛙的去与留。
看图,说说黄色青蛙和绿色青蛙的身体特征,根据特征,推测它们的生活环境,这项活动,学生较好理解。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结合图示予以讲解,讲解时要说明背景色彩的变化喻示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由草地变成了
荒漠,随着环境变化,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青蛙能更好地伪装自己保护自己就能避免被天敌消灭而生存了下来的道理。
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出示几种学生说的极地动物图片,如北极熊,企鹅,北极狐,海狮,海豹等,通过观察,来发现它们体形上的共同之处:体形都较大,有厚厚的毛皮及脂肪。
然后将同类不同种的动物进行比较,如将红狐与北极狐比较,将棕熊和北极熊比较,通过图片观察,学生会发现,极地动物的体形真的要比同类其他地区生存的动物要大,要圆,而且附属器官会较小,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很自然会提出这个问题。
通过资料阅读,了解伯格曼法则及艾伦推理。
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这个实验中,三个瓶子分别代表了体形大而圆的极地动物,体形小而圆的动物,体形不圆但大的动物。
按理论而言,应该是大而圆的烧瓶降温最慢,而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实验误差,教师应事先反复尝试几次,选择较为合适的,有一定差异的实验器材才会使实验效果明显些。
这个实验中只需要了解哪个降温最慢就可以,其他两个的快慢比较不需要深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资料库中的“从北极熊想到的”这篇文章,能加深理解。
选择改变着生物。
动物的变化,学生较易理解,尤其对于金鱼是由鲫鱼培育演化而来的较为新奇。
植物的改变,需要强调,并不是偃麦培育成了小麦,而是偃麦和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新品种杂交小麦,同理,稗子与水稻杂交,培育出了新品种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