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安全事件分析及对策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妇产科护理是医院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涉及孕期、分娩和产后护理等多个环节,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常常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解决,就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至关重要。
1. 患者个人隐私泄露妇产科患者的个人隐私泄露是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由于产妇的生殖器官检查和分娩过程都需要暴露隐私部位,会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问题。
医务人员在处理这些隐私问题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不会受到侵犯。
2. 医疗意外事故妇产科护理中的医疗意外事故也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分娩过程中,患者和新生儿都可能出现突发的医疗意外情况,如宫颈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医疗意外情况,以保障患者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3. 感染控制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感染控制也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易受感染,新生儿也容易受到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消毒、洗手和隔离制度,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4.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但也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药物管理涉及到药物的存储、配药、给药等多个环节,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
5. 产妇情绪管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安抚产妇的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和护理,避免情绪问题对分娩的影响。
2.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医务人员需要接受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处理医疗意外事故的能力。
在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的医疗意外情况,保障患者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4. 规范药物管理制度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做好药品的存储、配药、给药等工作。
在使用药品时要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用药途径,避免药物使用出现差错。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妇产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服务,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有许多安全隐患,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
本文将就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讲解,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
一、产程期间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1、难产风险难产是指胎儿进入产道后,由于生理、力学或其他原因,难以顺利完成分娩过程的情况。
难产可能导致胎儿窒息、死亡甚至母婴双亡。
产妇经常需要接受紧急剖宫产或其他救治措施,需要做好难产突发情况的预案和准备。
防范对策:护士应及时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胎儿的胎心监测以及产妇的体征变化等,发现难产风险,应及时通知医生到场,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援。
2、感染风险产后感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产妇生命危险。
在具有抵抗力下降的产后阶段,如果伤口消毒不彻底、手卫生不良等,很容易导致感染,引起产妇发热、胸痛、腰酸等不适症状。
防范对策:加强患者宣教,使其充分了解产后感染的风险及可能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方式,对伤口、生殖器官、分娩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
3、产妇脱水产妇分娩期间出汗增多、水分流失较快,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出现脱水症状。
轻微的脱水症状会导致气喘、低血压等不适,重度的脱水甚至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心、肺、肾等器官衰竭,威胁孕妇的生命健康。
防范对策:产妇分娩过程要随时补充水分,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孕妇应及时输液。
1、窒息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意外,可能导致脑缺氧、神经系统受损,乃至死亡。
窒息的原因可能是各种因素,如窒息物、窒息位置、呼吸障碍等。
防范对策: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立即进行评估和护理,如出现窒息情况,应立即进行肺复张、吸氧等抢救措施。
2、黄疸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与黏膜发黄。
新生儿由于肝功能不健全,造成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过多的胆红素沉积在皮肤等部位,导致黄疸。
防范对策:在新生儿黄疸高峰期,要密切监测孩子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等指标,严密关注新生儿的黄疸进展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跌倒:妇产科患者中有很多是孕妇或产妇,她们身体较为虚弱,容易发生跌倒事故。
产妇在产后会出现腰酸背痛、无力等情况,需要帮助才能行走。
孕妇因孕期增大的体重和身体不平衡,也容易发生跌倒。
防范对策包括加强患者观察,对有跌倒风险的患者加强监护,配备专门的跌倒预防设施如扶手、坐椅等。
2. 感染传播:妇产科患者多为手术患者,容易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等问题。
妇产科也是一种易感染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等的传播场所。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使用规范的手术器械和消毒液,定期对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增加空气流通。
3. 药物误用:妇产科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容易出现药物误用的情况。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药物的耐受性也有所不同,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防范对策包括:加强对患者药物的教育,明确药物用法、剂量、频率等,减少患者对药物的误解;医护人员对用药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避免药物的重复使用或错用。
4. 误诊误治:孕妇和产妇的生理特点使得诊断和治疗过程更为复杂,容易出现误诊误治。
妇产科患者多为急诊病人,时间紧迫,容易出现医生匆忙行事或因无法全面了解情况而导致错误的诊疗方案。
防范对策包括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其对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案例讨论,确保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5. 呼吸窘迫:妇产科手术患者中有一部分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或心肺疾病,容易出现呼吸窘迫。
产妇由于盆底肌肉的松弛和子宫收缩的刺激,也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护,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保持通气道通畅,及时给予氧气辅助通气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主要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特殊的生理特点等有关。
为了预防和减少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做好患者观察和监护工作,提高对常见病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定期进行培训和知识更新,确保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产科护理是医院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乎到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因此在产科护理中需要极为重视安全因素。
不安全因素一旦出现,不仅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还会对医护人员和医院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对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 医护人员能力不足产科护理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但由于医护人员的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对产科疾病的诊断不准确、处理不当,导致产妇和胎儿出现意外情况。
2. 设备不合格产科护理中所使用的设备如果不符合标准,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产床、婴儿温床、分娩镜等设备如有缺陷或损坏,就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带来隐患。
3. 护理操作不当产科护理中的操作环节繁杂,如果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疏忽大意、缺乏专业技能,可能会造成患者受伤,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4. 医疗纠纷风险医患矛盾的产生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产科护理中医患矛盾若不得当处理,可能会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不良后果。
5. 防范意外事件不足产科护理中的意外事件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医院应当重视防范措施,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6. 工作流程不畅产科护理中的工作流程不畅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疏漏和错误,造成患者的不安全因素。
1. 提升医护人员能力医院应当加强对产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升医护人员的能力。
2. 完善设备管理医院应定期对产科护理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合格、完好,减少设备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3. 严格护理操作规范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护理操作规范,确保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杜绝护理操作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
4. 加强医患沟通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增强医患沟通技巧,尽量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风险。
以上提出的对策只是针对产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一部分,医院在实际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制定更加详细和有效的对策措施来应对不安全因素。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产科病房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专门负责接待产妇以及新生儿,在产科病房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本文将针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讨论。
一、不安全因素1. 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产科病房的家属人数较多,家属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关心是自然的,但有些家属由于担忧或者其他原因,情绪十分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容易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引起不安全因素。
2. 患者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后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且产后出血量比较大,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在出生后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窒息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4. 医疗设备故障产科病房中涉及到很多医疗设备的使用,如果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甚至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造成威胁。
5. 产科病房感染产科病房由于患者众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疫情的发生。
二、应对措施1. 处理患者家属情绪对于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做的是沟通和倾听,了解家属的情绪原因,尽量解释和安抚家属的情绪。
如果情绪无法控制,可以引导家属到专门的咨询室进行疏导。
2. 对产后出血提前预警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分娩后进行积极观察,提前预警。
如果出现出血情况,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必要时进行紧急手术。
3. 提高新生儿抢救技能护理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新生儿抢救技能培训,能够在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下,迅速进行抢救措施,保证新生儿的安全。
4.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产科病房中的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一旦发现设备故障,要及时更换或修复,保证医疗设备的可靠性。
5. 严格控制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产科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保证患者在医院内不会受到感染。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妇产科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负责孕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其工作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决定了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健康,妇产科的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针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一、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1. 对孕妇进行产前评估时,护理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孕期情况和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
在评估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护理人员主观判断不准确导致产前高危因素未及时发现的情况。
防范对策: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对产前评估的重视和深入,避免主观判断影响产前高危因素的及时发现。
建议妇产科建立健全的产前检查和评估机制,确保每一位孕妇都能够得到全面的评估和关怀。
2. 孕妇在孕期可能存在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
对这些患者进行护理时,由于疾病症状的变化和孕妇的生理特点,容易出现护理不到位或者处理不当的情况。
防范对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孕妇妊娠合并症的认识和了解,严格执行医嘱,确保孕妇的用药、饮食和休息等方面符合医疗要求。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护理技能,做好不同疾病症状的护理工作。
3. 产房分娩过程中,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受到了重大威胁。
护理人员在分娩过程中需要随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以防发生突发情况。
防范对策:加强产房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练习,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建议妇产科定期进行模拟演练,让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二、感染控制中的安全隐患1. 妇产科病房的感染风险较高,孕妇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侵害。
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病房的清洁卫生情况,以及病人洗浴护理等各个环节的感染控制。
防范对策:医护人员需要加强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可能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1. 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妇产科护理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包括尿管、导尿管、输液针头等,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为防范此类安全隐患,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掌握正确的器械使用方法,并定期更新知识。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器械的消毒和无菌使用。
2. 患者跌倒和滑倒:妇产科患者包括孕妇和产妇,由于身体状况的特殊性,易发生跌倒和滑倒。
为预防此类意外,护理人员应将患者转移和行动辅助技巧熟练掌握,并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辅助设施,比如扶手、防滑垫等。
护理人员应始终留意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3. 暴力行为:妇产科患者中可能存在情绪波动大的产妇或家属,他们有时会发生情绪失控、暴力行为等。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和应对能力,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主动与其沟通,并采取适当的安抚和引导方法。
在必要时,应及时寻求其他医疗人员的帮助,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4. 药物误用:妇产科护理中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护理人员需要对药物的性质、用法、用量等进行全面了解,防止因为误用药物而导致患者的不良反应或意外事故。
在药物管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药物配药、核对、注射等环节,在给药前必须确认患者的身份和用药情况,防止药物错误投放和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5. 感染控制不到位: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涉及到手术、分娩等操作,如果感染控制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交叉感染或院内感染。
为了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感染控制措施进行操作,如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勤洗手、消毒器械和环境等。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安全隐患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具体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和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是进一步优化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产科护理是指在孕产妇分娩期间进行的专业护理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产科护士需要密切监测产妇的健康状况,提供专业护理,并及时应对突发状况,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造成风险。
本文将对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1.人员不足:在一些医疗机构中,由于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常常出现人员不足的情况。
人员不足会导致护士的工作负荷过重,容易出现疏忽和疲劳,从而影响护理质量。
2.设备不全:一些医疗机构的产科设备不全,或者设备老化,无法满足产科护理工作的需要。
这种情况下,产科护士可能无法及时进行监测、诊断和治疗,从而延误了护理的时机。
3.医疗环境不安全:产科病房的环境往往复杂多变,存在着感染风险、跌倒风险和其他意外伤害的风险。
医疗环境的不安全性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威胁。
4.信息不畅通:在产科护理中,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流非常重要。
但是在一些医疗机构中,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或者交流机制不畅通,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或者失误的情况,影响了护理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5.专业知识不足:产科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一些医疗机构中,由于培训和教育资源不足,产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可能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护理的质量。
二、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对策1.加强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产科护士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同时可以采取招聘、轮岗等措施,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
2.更新设备设施: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更新产科设备设施,确保其符合最新的技术标准,能够满足产科护理工作的需要。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改善医疗环境:医疗机构应该采取措施改善产科病房的环境,例如加强卫生和消毒措施,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性。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疗意外事故、交叉感染、人员误操作、妇产科设备故障、患者家属冲突及突发事件等。
为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在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对于医疗意外事故,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循规范化操作流程,杜绝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医疗事故。
医院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医疗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操作不当的情况。
交叉感染是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手卫生,勤洗手,使用规范的消毒材料和器具,做好工作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
医院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和消毒工作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规范。
人员误操作也是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正确,避免因误操作造成的事故。
医院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护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
妇产科设备故障也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
为了防止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医院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医护人员要及时上报设备故障情况,并协助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作。
患者家属冲突及突发事件也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医护人员需要保持冷静,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化解矛盾,避免发生冲突事态。
医院管理部门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培训,协助医护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有很多,但只要医院管理部门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摘要】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其中包括电气安全隐患、感染控制不足和药品错误使用等。
这些因素可能危及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护士们应该加强对电气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加强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消毒设施;严格执行药品使用规范,避免药品误用和错误给药。
只有通过提高警觉意识、加强培训和规范操作,才能有效应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
【关键词】产科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电气安全、感染控制、药品错误使用、应对措施、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科病房是妇产科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孕妇在分娩前后接受护理和治疗的地方。
在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可能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威胁。
其中包括电气安全隐患、感染控制不足、药品错误使用等问题。
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应对和管理,可能导致严重的意外事件发生。
对于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孕妇和新生儿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2. 正文2.1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人为因素是产科病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来源之一。
护士工作繁忙,容易出现疏忽或疲劳,导致操作不规范或错误,增加了患者发生意外的风险。
设备不合格或操作不当也是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一个重要不安全因素。
产床、婴儿温箱等设备如果维护不当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产科病房的安全。
如病房卫生不到位、空气不流通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增加患者的健康风险。
医疗过程中的药品错误使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护士在给患者用药时,如果出现药品选择错误、剂量错误等情况,都可能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妇产科护理是一项专业的护理工作,涉及到孕妇、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引发了很多不良事件。
本文将分析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短缺:妇产科病区人员短缺导致了护士工作负荷过大,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
缺乏经验的护士在处理复杂情况时,容易产生不当操作和判断错误。
2. 设备不足:妇产科病区常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但由于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容易导致安全隐患。
3. 病患特殊性: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其护理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和经验。
在孕妇的产前检查中,需要检测孕妇及胎儿的生命体征和胎儿发育情况;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需要及时判断并应对各种并发症。
如果护士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4. 沟通不畅:妇产科病区医护人员众多,包括产科医生、儿科医生、护士、助产士等。
但由于工作繁忙或专业背景不同,相互之间的沟通不畅。
这样就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增加了医疗错误的风险。
为了保障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需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提供系统的、专业的妇产科护理培训,提升全体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培养护士对妇产科患者的了解和了解常见并发症的能力,增加处理紧急情况的经验。
2. 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设施:为妇产科病区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设施,满足护理工作的需求。
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新和更新。
3. 增强团队合作: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机制,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定期举行会议和研讨会,推动信息的共享和学习交流。
在紧急情况下,要有明确的指挥和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4. 加强问诊和沟通技巧培训: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细致全面的问诊,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
加强沟通技巧培训,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使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和准确。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9篇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9篇第1篇示例: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涉及到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是妇女健康的守护者。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好相关管理,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一、风险分析1. 传染病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等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护士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正确使用防护用具,避免受到感染的风险。
2. 外伤风险: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产伤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并避免二次伤害。
产后患者也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护士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3. 患者家属情绪风险:妇产科疾病往往伴随着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波动,护理人员需要妥善处理与家属的沟通,及时解决矛盾,避免因情绪问题导致不良后果。
4. 职业暴露风险:长期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可能会受到职业暴露的影响,如辐射、化学品接触等,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体检,减少职业健康风险。
二、管理措施1.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护理人员了解职业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加强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使用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具,避免接触传染源,减少感染风险。
3. 定期培训和考核:医院应定期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4. 加强沟通协作: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及时传递关键信息,预防和解决危机事件。
5. 规范操作程序:妇产科护理工作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避免因个人主观因素导致工作失误或事故发生,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产科病房是医院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部门,它主要负责孕妇的产前、产后及产中护理工作。
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护士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以保证孕妇及新生儿的安全。
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显得非常重要。
一、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1. 孕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危险在产科病房中,孕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是首要的。
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难产、产后出血等危急情况,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窒息、窒息等严重情况,这些都是产科病房中存在的风险。
2. 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产科病房中需要使用许多医疗器械,如产床、产钳、胎心监护仪等,如果使用不当会对孕妇及新生儿造成伤害。
3. 感染防控风险产科病房中孕妇及新生儿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因此感染的防控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
4. 心理健康风险在分娩过程中,孕妇及家属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关注,过度焦虑、紧张等情绪会影响到产妇的分娩过程及产后恢复。
5. 护理操作不当风险在产科病房护理中,护士需要进行许多护理操作,如分娩辅助、产后护理等,如果操作不当会对孕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 加强监护,及时处理危急情况产科病房应加强监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护机制,对孕妇及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定期检测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产科护士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加强宣教产科病房护士应加强自身的感染防控意识,规范操作流程,保证清洁卫生,减少感染的发生。
对于孕妇及家属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宣教,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4. 重视心理护理,关注家属情绪产科护士需要重视孕妇及家属的心理健康,及时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提供温馨的护理环境,帮助他们排解紧张、焦虑情绪。
5. 规范护理操作,确保安全产科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准确,尽量减少操作中的风险。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产科病房是专门用于孕产妇和新生儿护理的重点部门,因为孕妇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需求与一般患者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产科病房的护理风险较高,需要医护人员时刻保持警惕,以防不测事件发生。
本文将针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一、风险分析1. 孕妇自然分娩的风险:产房护理中,自然分娩是最常见的情况。
由于自然分娩的过程较长,孕妇在分娩时可能会出现产程延长、宫缩功能不全、胎位不正等情况,导致胎儿窘迫、宫颈裂伤、产后出血等风险。
2. 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剖宫产手术是指通过腹壁切口,将胎儿从母体子宫内取出的手术。
在手术中,孕妇可能会出现手术并发症,如感染、出血、麻醉风险等。
3. 新生儿护理中的风险:新生儿护理中可能出现窒息、突发性心脏骤停、新生儿感染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4. 产后护理的风险:产后妇女容易出现产后出血、产褥热、乳汁淤积等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护理管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二、护理对策1. 产前评估:产科病房护理人员应该对孕妇进行充分的产前评估,包括孕期检查情况、孕周数、孕妇身体状况等,以便及时发现高危孕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密切监测:护理人员应该对产程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宫缩情况、胎心监护、孕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立即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避免进一步恶化。
3. 产程管理:对于产程延长、宫颈裂伤、胎位不正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紧急处理,保证母婴平安。
4. 术前准备:对于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护理人员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术前宣教、皮肤消毒、器械准备、麻醉监测等,以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5. 术后监护:对于剖宫产术后孕妇的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术后出血情况、伤口感染情况、麻醉恢复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是多方面的,需要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加强风险意识,做好护理预防、干预和处理工作。
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分析及防范措施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关乎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安全性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 产科护理工作具有的安全隐患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风险:产科护理工作中,因为孕妇和新生儿健康状况敏感,护理人员容易接触到各种疾病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感染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2)意外伤害:产科护理工作中,因为涉及到孕妇和婴儿的护理,一些不慎操作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3)工作环境安全:产科护理工作需要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环境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比如手术室的清洁及消毒,婴儿的床铺安全等。
(1)孕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产科护理工作直接关乎到孕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必须时刻注意患者的情况,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2)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产科护理工作涉及到许多化验药物、手术器械等,护理人员容易暴露在各种职业危险中,所以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对于产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感染风险的防范措施、化验药物的安全使用、手术器械的操作规范等,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提高感染预防措施针对孕妇和新生儿敏感的特点,加强护理室和产房的空气消毒、设备的消毒管理,加强感染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4. 做好风险评估及防范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等级,进行风险评估,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手术和护理过程的安全性。
5. 确保护理流程的严谨性对于产科护理工作的流程,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严密的审核和执行,减少出现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6. 加强医疗巡查和监管医院管理部门需要对产科护理工作进行加强监管,通过医疗巡查等方式,确保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分析及防范措施产科护理是医院中一项十分特殊的工作,它涉及到妇女和新生儿的安全,因此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感染控制在产科护理工作中,产妇和新生儿的抵抗力较弱,在此期间很容易感染各种病菌。
为了保证安全性,产科护士必须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如规范手卫生操作、消毒器械、定期消毒及医院病原体的监测和控制等。
2. 产妇出血产妇分娩后可能会出现大出血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这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措施,如处理策略、医疗设备就绪等方面的准备。
3. 新生儿异常情况分娩后的新生儿容易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先天性畸形、窒息、低血糖、新生儿传染病等,此时产科护士必须快速反应并处理。
4. 药物安全产科护理涉及到多种药物的使用,需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必须对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有深入了解,在使用过程中做好药品的记录和监测工作,以避免药品误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5. 意外事故产科护理过程中还面临着各种意外事故的风险,如病人误吸或呛咳、宫内窒息、产妇昏迷等。
产科护士必须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预案知识,并时刻保持高度关注度,有效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1. 加强技能培训为了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产科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并不断更新。
医院应该安排专业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制度,对护士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并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升护士的能力水平。
2. 建立追踪管理系统产科护理过程需要对病人及时追踪和记录,以确保安全。
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病人管理系统,在病人入院时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实时记录护理过程,并给予病人必要的指导。
3. 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医院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明确每个操作环节的流程和规定的操作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
并督促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工作,降低错误操作、药物误用等风险。
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分析及防范措施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照料新生儿和产妇的工作。
在这个工作中,护士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因此保障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潜在的传染病风险:由于产妇和新生儿可能携带各种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2. 劳动强度大:产科护理工作需要护士长时间站立、走动,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的各项生活起居和护理需求,劳动强度较大。
3. 冲突与暴力:部分患者因为产痛或情绪波动可能会产生冲突和暴力行为,护士在工作中面临受到伤害的风险。
4. 患者隐私保护: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接触患者的隐私部位,需要妥善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否则可能涉及患者投诉或法律风险。
5. 重复劳动:护士需要不断重复进行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可能会导致护士产生疲劳和工作失误。
1. 个人防护措施:护士在进行产科护理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劳动保护:医院应该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疲劳带来的工作失误和事故风险。
3. 安全意识培训:医院应该加强对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护士对传染病、劳动保护、冲突与暴力以及患者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紧急情况处置: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规范产科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保证护士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减少伤害风险。
5. 工作质量监控: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对护士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和改进护士可能存在的工作失误和不规范操作。
6. 患者隐私保护:医院需要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和患者隐私保护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完善患者隐私保护的工作机制,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浅析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对策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母婴的健康与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本文针对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旨在进一步保证护理安全。
一原因分析1产科护理工作风险性较高随着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开展,住院分娩率的提高,产科住院人数的增多与产科工作人员增加比例相差甚远。
此外,由于分娩过程的特殊性,产科工作急,产妇情况变化快,工作预见性难,易造成工作忙乱、态度急躁、解释不细致、处理不及时及记录不完善,而且分娩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产妇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易产生对医护人员工作的误解和不满。
2妊娠分娩过程危险性较高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产科护理的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妊娠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存在不可预测的危险。
如孕产妇的生理、病理因素,胎儿自身因素,自然社会因素,人为因素等均可导致意外的发生。
产科意外后果严重,有时造成的远期后果不可弥补,如:产后大出血、抢救不及时造成席汉综合征或为挽救生命时切除子宫造成重要器官丢失、产科原因造成的脑瘫等。
3专业护理人员不足以及人才的流失由于专业护理产科工作技术性强、工作压力大、工作繁重、风险大、夜班多、待遇低加上社会“重医轻护”思潮的影响等因素,使不少助产人员离开了妇产科护理队伍。
因此,引起了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超负荷工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给助产士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体力精力透支,身心疲惫,导致助产士对工作的行为和态度发生了改变,出现脾气暴躁、易怒等不良情绪,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降低,职业效能降低,极易出现护理的不安全结果。
已有文献报道,护士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执行医嘱时易造成张冠李戴、顾头不顾尾等。
4护理人员责任心缺乏与技术水平不过硬产科护理的服务对象有急诊患者、手术患者、妊娠合并症患者及新生儿等。
这就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要具备急诊科和外科护士的“急”、内科护士的“细”、儿科护士的“暖”,而产科护理工作的繁琐、细碎,易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如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没有高度责任感,有章不循;技术水平不过硬,临床经验不丰富,也就容易使护理过程问题的出现。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妇产科护理安全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设备不规范、人员操作不当、病人因素以及医院管理不到位等方面。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如规范设备使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病人安全意识以及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文章强调了解决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性,强调了加强管理、持续关注、确保妇产科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妇产科护理安全的重视,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防范措施、设备规范、人员操作、病人因素、医院管理、培训、安全意识、管理制度、解决重要性、加强管理、持续关注、确保安全。
1. 引言1.1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是指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导致患者受伤或感染的潜在风险和危险因素。
这些隐患可能源于设备不规范、人员操作不当、病人因素以及医院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
在妇产科护理中,设备的合理使用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如果设备存在质量问题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患者意外发生。
人员操作不当也是导致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医护人员要接受系统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意识。
病人因素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患者的自身健康状况和合作意愿直接影响到护理过程的安全性。
医院管理不到位也会加重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风险,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对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防范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需要规范设备使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病人安全意识以及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执行,才能有效解决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正文2.1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可以分为设备不规范、人员操作不当、病人因素和医院管理不到位等几个方面。
设备不规范是造成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 陈书人,王跃建,杨智才,等.应用精益管理优化门诊流程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30-432.2 林曼霞,安辉,周晨春.实施多元化服务提升门诊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15-116.3 邓光璞,郭石林,何丽英,等.某医院门诊一站式服务的探索与成效﹝J﹞.医学与社会,2011,24(2):30-32.4 方孝梅,蒋飞,杨婷,等.精益管理在门诊流程改善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77-78.5 顾跃英,徐雪珍,吴勇萍,等.推行门诊引导单优化诊疗流程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2):128-129.6 李亚,杜蒙蒙,黄晓平,等.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关系﹝J﹞.医学信息,2010,23(10):3523-3525.(本文编辑:牛铁兵)产科护理安全事件分析及对策刘碧銮ʌ摘 要ɔ 目的 分析产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为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㊂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2~2013年我科上报的94例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㊂结果 产科护理安全事件前四位为产妇信息填写错误㊁标本采集送检迟缓㊁产包器械准备不足㊁婴儿手腕带丢失㊂主要原因为风险意识淡薄㊁评估不足及缺乏有效的沟通㊂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的风险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㊂同时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护理风险㊁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㊂ ʌ关键词ɔ 产科; 产妇安全事件; 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5.20.045基金项目:广东省潮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编号201215)作者单位:521000广东省潮州巿中心医院产科产科护理安全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㊁用错药㊁误吸或窒息㊁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㊂产科护理安全事件包括重度会阴裂伤㊁缝针丢失㊁纱布遗留阴道内㊁婴儿身份识别错误等㊂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㊂本文对我院护理系统非惩罚性自愿呈报的安全事件原因及特点进行回顾性探讨如何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产科护理安全的有效管理及实施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2年以来,我院产科护理人员通过非惩罚性自愿呈报的患者安全事件94起㊂护理安全事件分为迹近事件和不良事件,迹近事件是在执行前被制止,发生例数56例;安全事件是事件已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或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发生38例㊂安全事件涉及助产人员12名,其中初级护理人员9名,中级护理人员2名,高级护理人员1名㊂主要涉及事件是患者信息错误(包括患者姓名㊁新生儿出生时间等)㊁标本采集送检迟缓㊁产包器械准备不足㊁婴儿手腕带丢失㊂上述情况均在当班护士或巡回护士查阅患者信息时被发现,登记为迹近事件;导致分娩中物品准备不足或缝针丢失㊁纱布遗留阴道内相关的因素为当班护士评估欠缺或与巡回护士沟通欠佳㊂1.2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2~2013年我科上报的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㊂2 结果2.1 安全事件的分类及产妇的损伤见表1㊂2.2 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见表2㊂表1 94起安全事件分类情况分类次数构成比(%)造成损伤患者信息错误3840及时纠正,未造成不良后果标本申请单信息错误或漏送2223及时纠正或延缓诊断护理文书书写涂改和捏造1314病历质量差护患沟通欠缺1112不良的心理刺激剖腹产术后护理不当33尿潴留忘记取出阴道填塞纱布33造成恶露不尽感染会阴侧切术施行不当33增加病人痛苦保护会阴时机不当11造成会阴严重裂伤表2 94起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原因次数百分比(%)风险意识淡薄4840沟通欠缺2017护理人力不足1613专科知识㊁专业能力缺乏1513违规操作108培训不到位65超负荷工作433 讨论3.1 护理系统呈报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对于医疗系统中安全事件的发生,过去强调对个人进行批评和惩罚,现在认为安全事件多是机构上的问题,个人只是复杂系统中与其他人员相互作用的个体﹝2﹞㊂建立非惩罚性自愿内部呈报安全事件系统,目的是一方面从经验中学习,另一方面集中分析揭示危险因素和事态发生发展的趋势㊂3.2 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㊁特点本文安全事件分析显示,产妇的信息错误及标本申请单信息错误标本采集送检迟缓,涉及人员包括医生㊁助产士㊁病房护士,产妇信息92%在病房首诊护士与产房护士交接产妇,以及邀请产妇一同参与时能被更正,8%在进入产房后被助产士查出并及时更正(如产妇实际年龄㊁姓名的同音异字㊁贴错化验单告示等),对于错误的信息与医生㊁助产士㊁病房护士反馈后,均能及时更正,但无逐月减少的趋势,而产妇标本采集错误或漏送是建立在产房助产士送标本前再次双人核对时检查出来㊂可见,部分医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基于基层医院医疗状况及医务人员素质,有必要对全员进行风险教育,提高风险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㊂会阴侧切术施行时机不当,其原因特别是第二产程护士没能掌握好时机过早行会阴侧切术,而产妇丧失信心,改成剖宫产,或过早行会阴侧切致产后切口感染㊂年轻护士疏忽大意,留下后患,会阴伤口缝合后忘记取出阴道填塞的尾纱,造成产后恶露不畅及产褥感染㊂随着现代学科的不断发展,产科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产科护士向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方向发展㊂分娩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及易发的纠纷,其原因:①对产妇宣教指导不够,特别是第二产程,护士如果没能及时指导并教会产妇正确屏气用力,则易导致产妇体力衰竭而丧失信心,致使宫缩乏力而使产程延长㊂②与产妇沟通不够,不了解产妇心理,一些产妇特别注重新生儿性别,当事与愿违时,立马情绪低落,继而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大出血㊂已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从护理安全事件登记记录表及当事人叙述分析,其共同特点为风险意识淡薄㊁沟通欠缺㊁缺乏责任心㊁专科知识专业能力缺乏㊁违规操作㊁培训不到位㊁超负荷工作㊂3.3 对策3.3.1 加强制度化管理发生护理缺除护士自身原因外,还与护理管理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或不落实有直接关系﹝3﹞㊂产科工作在产妇整个住院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医生㊁助产士及病房护士的共同配合,在工作中加强沟通,落实双人查对制度,许多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可以通过各个环节的严密把关,严格落实医疗行为规范得以事先控制,在执行前被制止㊂因此,完善规章制度是预防护理缺陷发生的关键㊂在护理管理中,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从事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有效减少护理缺陷,使医疗质量得到保证㊂3.3.2 提高风险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有必要对各级医疗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增强责任心,责任心是个体对个人行为及服务对象负责的一种自觉意识,也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保证,科主任㊁护士长应引导员工在工作中自觉修正其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减少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㊂3.3.3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因产科工作专业性强,要求妇产科护士业务素质高,应急能力强㊂因此,应定期对护士进行岗位练兵㊁每周业务学习一次㊁每月专科知识㊁技操作考试1次,不合格者不上岗㊂强调细节监控,发挥科室各专科小组作用,根据各专项设立温馨提示卡,粘贴墙上(如各标本采集㊁新生儿身份识别流程表等)㊂3.3.4 建立层级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作为管理者,给予护理人才不同的工作权限,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者㊁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㊂具体加强垂直管理,新老搭配㊁性格搭配㊁能力强弱搭配,一对一帮扶,结构合理形成梯队,层层把关,把差错事故消失在萌芽状态,杜绝事故的发生﹝3﹞㊂3.3.5 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因护理人力不足,而造成安全事件频发,与超负荷工作有关㊂护士长根据当日病人数或工作量,随机灵活安排工作,可改善由于护理人员缺编及结构不合理的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㊂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是一种良好的排班方式,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4﹞㊂3.3.6 规范护理文书产科护理文书要是记录产妇生命体征和产程变化的记录,有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医生掌握产妇的产程情况,这样医生才能对症施治㊂所以,护理记录只有规范合才能作为医疗诊断的依据㊂同时,护理文书也是法律文书,如护理人员与患者出现纠纷,护理文书可作为重要法律依据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书写要严谨,对患者的病情和日常情况要客观㊁详细㊁及时㊁准确地记录下来,使书写的护理文书成为科学规范㊁系统严密㊁全面完整㊁保存完好的护理资料,为医疗事故举证提供重要依据﹝3﹞㊂产科安全事件发生率是医疗护理质量的客观反映数据之一,绝大多数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可以通过各级医护人员通过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提前发现㊂医护人员对风险意识淡薄是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直接因素,而缺乏有效的沟通是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间接因素㊂要改善这些影响因素,首先强化制度管理,发生护理缺陷,不能把全部责任归咎为当事人的责任心不强㊁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应该考虑到除了护士自身原因外,还与护理管理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或不落实有直接关系﹝5﹞㊂所以,行政管理者应从组织系统上建立组织安全文化,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的风险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同时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护理风险㊁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㊂参考文献1 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4-55.2 杨克虎,马彬,田金徽,等.美国医疗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现状及绩效的循证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2006,6 (6):439-448.3 彭刚艺.刘雪琴.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4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4-5,54-55.4 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A):74-75.5 甄丽基.防范医疗护理事故的临床实践与成效﹝J﹞.现代临床护理,2004,3(4):50.(本文编辑:牛铁兵)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率的作用李群香ʌ摘要ɔ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率的作用㊂方法选取2013年4~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留置尿管患者108例为第一阶段研究患者,随之选取2013年7~9月接受治疗的留置尿管患者112例为第二阶段研究患者㊂第一阶段患者实施常规方式护理;第二阶段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㊂对比分析两阶段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㊂结果第二阶段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6.14%)明显低于第一阶段患者(P<0.05),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93.74%)明显高于第一阶段患者的满意度(63.89%)(P<0.05)㊂结论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率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明显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安全可靠㊂ʌ关键词ɔ品管圈; 护理管理模式; 神经外科;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率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C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5.20.046作者单位:561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近几年来,尿路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㊂临床上尿路感染多由于细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常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