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一、运动学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涉及的概念有参考系、质点、时刻、时间间隔、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加速度等。
2.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3.质点:o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o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择参考系。
4.时间与时刻:o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
o时间与时刻的联系:可以在时间轴上找到时间和时刻的对应关系。
o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5.位移与路程:o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o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o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6.速度:o定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o定义式:v=Δx/Δt,速度的单位是m/s。
o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大物体运动快,速度小物体运动慢。
o性质: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o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加速度:o定义: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o定义式:a=Δv/Δt,加速度的单位是m/s²。
o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无关。
o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o性质:加速度由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虽然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有联系,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必然联系。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加法与减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功与能:功的定义、功与能的关系;动能定理、势能。
2. 运动学-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
- 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3. 动力学- 重力: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 弹性力:胡克定律,弹性限度。
-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 能量守恒与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能量转化: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5. 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
- 阻尼振动:振幅随时间逐渐减小的振动。
- 波动: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横波与纵波。
- 干涉与衍射:波的叠加原理,干涉现象,衍射现象。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 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7. 电磁学初步-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
-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环路定理。
-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8. 热学基础-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方程。
- 热机:热机的工作原理,效率的计算。
物理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此外,它也强调了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固有属性——惯性,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重力加速度: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大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运动学基本概念:
质点: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用于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关注其质量和位置。
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所参照的坐标系或物体。
坐标系:用于描述物体位置和运动状态的工具。
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表示某一瞬时,而时间间隔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是矢量,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速度: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热现象与热学:包括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等。
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以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其基本理论为分子动理论和能量守恒规律。
除了上述知识点外,物理必修一还涉及许多其他概念和定律,如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等。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物理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必修一课程涵盖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等重要领域。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力学基础1. 运动的描述: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4. 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的规律,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5. 功和能:功的定义,功率的计算,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热学基础1. 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三、电磁学基础1. 静电学: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和电势差。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通量和电磁感应定律。
四、光学基础1.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和曲面镜成像规律。
2.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色散现象。
3. 波动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光的波粒二象性。
五、原子物理学基础1. 原子结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电子的能级跃迁。
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半衰期的概念。
物理学必修一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基础概念和定律,还要求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和习题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推荐10篇)
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推荐10篇)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1篇力的合成和分解1、标量和矢量:(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F、的合力公式:(为F1、F2的夹角)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1-F2|≤F合≤Fl+(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易错现象: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2篇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结版
物理必修一第一、二、三、四章知识点总结补充1: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V.都增大...。
..a.如何变化,⑵若a 与V方向相反.....V.都减小...。
..a.如何变化,....时,不管补充2:直线运动的图象1、从S—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减速...表示加速,.....a<0V)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在t.轴.....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位移为负.....................。
.......。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物理必修一计算题专题练习1.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02秒,以飞过来的方向为正方向,求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2.在距离地面2m处A点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上升到最高点B点,距离地面8 m,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在距离地面5m处C点被接住,用时2s(如图所示),以C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线坐标系,竖直向下为正方向(1)求B点的位置坐标(2)求上升过程的总位移(3)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4)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率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速度由20m/s减为5m/s.求10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和加速度.4.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正方向,试求物体在OA、AB、BC、CD、DE各阶段的速度。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 力的合成与分解: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运动的描述-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3.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功与能量-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5. 动量与动量守恒- 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6. 机械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周期性往复运动。
- 波动:能量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包括横波和纵波。
7. 光学基础-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部分光线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波在相遇或通过障碍物时,波前发生叠加或弯曲的现象。
8. 电磁学基础-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的物理场。
-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9.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放射性衰变: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辐射能,转变为更稳定状态的过程。
- 核反应:原子核通过吸收或放出粒子,转变为其他原子核的过程。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1.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在于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
不是物体大就不能当成质点,物体小就可以。
例:公转的地球可以当成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2.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这里都是指“瞬时”,一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
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 3.加速度:0t v v v a t t -∆==∆a ,v 同向加速、反向减速其中v ∆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指v ∆的大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v t∆∆,即a 。
(理论上讲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a ,不过我们现在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只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第二章:1.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常用的3个公式(括号中为初速度00v =的演变) (1)速度公式:0tv v at =+ (t v at =) (2)位移公式:2012sv t at =+ (212s at =) (3)课本推论:2202t v v as -= (22t v as =)以上的每个公式中,都含有4个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
只要物体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上面三个公式就都可以使用。
但是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常见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
所以经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至于具体用哪个公式就看题目的具体情况了,找出已知量,列方程。
有时候得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
在解决运动学问题中,物理过程很重要,只有知道了过程,才知道要用哪个公式,过程清楚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
所以在解答运动学的题目时,一定要把草图画出来。
【免费下载】北京四中物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精华版
北京四中物理组资料(2014年1月1日)高一上学期 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BAB C 图1-1北京四中物理组资料(2014年1月1日)(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第一章机械基础1.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热、电磁等等。
-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分析。
1.2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或物体特性的量,比如长度、质量、时间等等。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1.3 运动与力-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1.4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物体的动能(K)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K = 1/2mv^2。
-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受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
- 功(W)可以通过力(F)乘以运动的距离(s)来计算,即W = Fs。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规律2.1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2.2 抛体运动-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做抛体运动。
- 抛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作为学习物理必修一的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整理了一些必修一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一种物理量,是指使物体发生运动或者改变速度、方向或形状的物理作用。
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其中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作用力,如摩擦力、拉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接触而产生的作用力,如重力、电力等。
2.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等量来描述,其中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
运动可以是匀速运动或者变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而变速运动则是指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同。
3.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定律,它们描述了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三大运动定律分别是:(1)惯性定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动量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二、能量和功1. 定义和分类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它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和物体的速度有关;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处于一定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它和物体的高度有关。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能量不会改变。
当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时,意味着其他物体的机械能减少,因此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3. 功的定义和计算功是指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用于描述力对运动物体所做的贡献。
计算功的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三、电学与磁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指粒子所带的电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之间的作用产生了电场,电场是指在空间中存在的电势差所导致的电力及作用效果。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绘第一节质点、参照质点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系和坐标系响,可把该物体看作一个质点。
参照系定义:用来作参照的物体。
坐标系分类:直线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立体坐标系第二节时间和位时刻和时间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辰用点表示,时间移间隔间隔用线段表示。
行程和位移行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地点变化。
从初地点到末地点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公式: x= x1 - x2地点和位移第三节运动快慢坐标与坐标公式: t= t 2- t 1的描绘——的变化量速度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x/t单位:米每秒( 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均匀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均匀快刹时速度慢程度。
刹时速度时间间隔特别特别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均匀速度。
速率刹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实验:用打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沟通(6V) ,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火花计时器:低压沟通(220V ),0.02 s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先开启电源,再开释小车用打点计时器丈量刹时速度用图象表示速度—时间图像(v - t 图象):描绘速度 v 与速度时间 t 关系的图象。
斜率表示加快度,面积表示位移。
第五节速度变化加快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快慢的描绘——加间的比值。
速度公式: a=v/ t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m/s 2)加速度方向在直线运动中,假如物体加快运动,则加快与速度方向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同样;假如物体减速的关系运动,则加快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v-t 图象看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能判断加快度的大小。
加快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研究进行实验小车速度随办理数据时间变化的作出速度—时间图象规律第二节匀变速直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快度不变的运动。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宇宙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将学到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1. 运动与力学:运动是物理研究的基本对象,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运动学中,我们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力学中,我们学习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运动中的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并能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2. 力和压强: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和运动。
我们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同的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压强这一概念,它描述了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了解力和压强的作用与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力有关的问题,如物体的平衡问题、斜面上物体的滑动问题等。
3. 动能与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功则是力对物体进行的功率。
我们学习了动能和功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和实验进行了实践。
动能和功联系紧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4. 电学基础知识: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等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性质,如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静电平衡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等概念。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理解电学现象、解决电路问题,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5. 波动与光学:波动和光学是物理的两个重要分支。
我们学习了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如波长、频率和速度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基本现象。
了解波动和光学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理解声音、光线传播的规律,以及光学仪器的使用原理。
以上只是物理必修一中的一些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每个知识点都有更加深入和复杂的内容。
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数学的运算和实验的验证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版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一、运动学的基本看法1、参照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往常以地面为参照系。
2、质点:① 定义:用来取代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能够忽视。
且物体可否当作质点,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状况:(1)平动的物体往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能够忽视时,也能够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当作质点,有时不可以.当物体自己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可以忽视时,不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能够.[ 重点一点 ](1)质点其实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差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辰:时辰是指某一瞬时,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开端时辰到停止时辰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行程:位移用来描绘质点地点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地点指向末地点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行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绘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 1)均匀速度:是位移与经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方向与位t移的方向同样。
均匀速度对变速运动只好作大略的描绘。
(2)刹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辰或经过某一地点的速度,刹时速度简称速度,它能够精确变速运动。
刹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快度:用量描绘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 v。
t加快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同样(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增补:速度与加快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快度没有必定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快度不必定也大;⑵加快度大,速度不必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快度不必定也为零;⑷加快度为零,速度不必定也为零。
北京四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北京四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北京四中物理必修1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物理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运动学1.1. 一维运动: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及关系。
1.2. 二维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概念及相关公式。
1.3. 特殊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的特点与运动规律。
2.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重要基础,包括:2.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2. 牛顿第二定律: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F=ma。
2.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3. 动量与能量3.1. 动量定律:动量守恒和动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3.2. 碰撞: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动能转化和损失。
3.3. 动能与功:动能的计算方法,功的定义与功率的计算。
4. 静电学4.1. 电荷与元电荷:电荷的基本单位及电荷守恒定律。
4.2. 电场和静电力:电场的概念与计算,静电力的计算和性质。
4.3. 电势与电势能:电势的计算和性质,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
5. 电流学5.1. 电流与电量:电流的定义与计算,电量的守恒定律。
5.2.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的计算与性质,电阻率的定义与计算。
5.3. 欧姆定律: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U=IR。
5.4. 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6. 磁学6.1. 磁场与磁力:磁场强度的计算和性质,磁力的计算和性质。
6.2. 安培定律:电流元和磁场的关系,安培定律的应用。
6.3. 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计算和方向。
6.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和性质。
7. 光学7.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传播、入射角和反射角、折射率的计算。
7.2.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7.3. 光的光谱:光的色散和光谱的组成与应用。
必修一物理经典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一物理经典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物理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包括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重要领域。
以下是对必修一物理经典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力学基础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包括:-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功和能功是力在物体上移动距离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能量是物体做功的本领。
重要的概念包括:- 功:力与位移的点积,公式为 \( W = F \cdot d \cdot\cos(\theta) \)。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 \( E_k =\frac{1}{2}mv^2 \)。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
关键点包括:- 动量: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公式为 \( p = mv \)。
- 冲量:力与时间的乘积,公式为 \( J = F \cdot t \)。
4. 机械振动和波振动是物体或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波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主要概念有:- 简谐振动:物体在回复力作用下做周期性往复运动。
- 波的传播:波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公式为 \( v = \lambda \cdot f \)。
5.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是研究热和功之间转换规律的科学。
基本定律包括:-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即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的功之和。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表明自然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
6. 电场和磁场电磁学是研究电场和磁场的科学。
基础概念包括:- 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对电荷有力的作用。
- 磁场: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对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物理必修一所有知识点和公式全概括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速度速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联系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定义式单位m/s m/s2 m/s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t决定a不是由v、△v、△t决定的,而是由F和m决定。
由v与v0决定,而且,也由a与△t决定方向与位移x或△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v方向一致由或决定方向大小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③x-t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③v—t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2) 位移—时间关系式:(3) 位移—速度关系式: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基础的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物理必修1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力有大小和方向之分,可以通过一个箭头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三类:使物体产生变形、使物体产生速度的变化、使物体发生转动。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使用合力的概念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多个力的矢量和。
合力的方向与向量和的方向相同。
分解力正好相反,它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可以方便地进行力的分析和计算。
三、力的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可以分为平衡位置和平衡条件。
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所受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在平衡条件下力的合力为零。
四、力的测量力的测量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
弹簧测力计是一个利用弹簧变形的原理来测量力的仪器。
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五、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描述。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其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其大小等于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六、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距离相等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七、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增加(或减少)相同量的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八、速度和位移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可以通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进行,即v=d/t。
位移的计算可以通过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来进行,即d=vt。
九、重力和物体的重量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的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学习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时,需要牢记以下重要知识点: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形态、结构、运动和相互作用等方面。
2. 物理量的定义: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表示并能够通过测量来确定的物理性质或现象。
常见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速度、加速度、力等。
3. 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SI)规定了7个基本单位,它们分别是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和发光强度(坎德拉)。
4. 物理量的导出单位:物理量的导出单位是基本单位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单位,如体积、密度等。
5. 物理量的量纲:物理量的量纲是物理量的基本单位之间的组合关系,通常用方括号表示。
如速度的量纲为[LT^-1],表示它可以表示为长度的1次方除以时间的1次方。
6.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测量物理量一般使用仪器设备或人工测量方法。
常见的测量仪器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在测量时需要注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
7. 误差的类型:在测量过程中会产生误差,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
绝对误差是指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标准值之比。
8. 物理量的减法原理:物理量的相减可以通过将其中一个物理量取负数再相加的方式实现,如A-B=A+(-B)。
9. 物理量的乘法原理:物理量的相乘可以将它们的单位直接相乘,如AB=[A][B]。
12. 比例关系:物理量之间具有比例关系时,它们的量纲式相同。
在学习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时,需要认真掌握上述知识点,尤其要学会运用基本单位及其导出单位进行物理量间的换算,熟练掌握量纲式及比例关系的特性。
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后续的物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在于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
如果有就不能,如果没有就可以。
不是物体大就不能当成质点,物体小就可以。
例:公转的地球可以当成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 1.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这里都是指“瞬时”,一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
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 (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2.加速度:0t v v v a t t-∆==∆a ,v 同向加速、反向减速 其中v ∆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指v ∆的大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v t∆∆,(理论上讲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a ,不过我们现在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只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第三章:3.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常用的3个公式(括号中为初速度00v =的演变)(1)速度公式:0t v v at =+ (t v at =)(2)位移公式:2012s v t at =+ (212s at =) (3)课本推论:2202t v v as -= (22t v as =)以上的每个公式中,都含有4个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
只要物体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上面三个公式就都可以使用。
但是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常见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
所以经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至于具体用哪个公式就看题目的具体情况了,找出已知量,列方程。
有时候得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
在解决运动学问题中,物理过程很重要,只有知道了过程,才知道要用哪个公式,过程清楚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
所以在解答运动学的题目时,一定要把草图画出来。
在草图上把已知量标上去,通过草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已知量。
如果已知量不够,可以适当的假设一些参数,参数的假设也有点技巧,那就是假设的参数尽可能在每个过程都可以用到。
这样参数假设的少,解答起来就方便了(例:期中考最后一题,假设速度)。
注:匀变速直线运动还有一些推论公式,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会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4) 还有一个公式s v t∆=∆(位移/时间),这个是定义式。
对于一切的运动的平均速度都以这么求,不单单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也可以(例:跑操场一圈,平均速度为0)。
(5)位移:02t v v s t += 4.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用的推论(一般用于选择、填空) (1)中间时刻的速度:0/22t t v v v v +==。
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类似的题型)。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中间位置的速度:/2s v = 梦梦 (3)逐差相等:221321n n s s s s s s s aT -∆=-=-==-=……这个就是打点计时器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基本原理。
相等时间如果看到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相等的时间,以及通过的位移,就要想到这个关系式:可以求出加速度,一般还可以用公式(1)求出中间时刻的速度。
(4)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分析如果一开始,规定了正方向,把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写成负值,那么公式就跟之前的所有公式一模一样。
但有时候,题目告诉我北京四中物理组教学资料(2014年1月1日)们的是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如:汽车以a=5m/s 2的加速度进行刹车。
这时候也可以不把加速度写成负值,但是在代公式时得进行适当的变化。
(a 用大小) 梦梦速度:0t v v at =- 位移:2012s v t at =- 推论:2202t v v as -=(就是大的减去小的)特别是求刹车位移:直接2002v s a=,算起来很快。
以及求刹车时间:00v t a=这里加速度只取大小,其实只要记住加速用“+”,减速用“-”就可以了。
牛顿第二定律经常这么用。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实验步骤:关键的一个就是记住:先接通电源,再放小车。
常见计算: 一般就是求加速度a ,及某点的速度v 。
T 为每一段相等的时间间隔,一般是0.1s 。
(1)逐差法求加速度 如果有6组数据,则4561232()()(3)s s s s s s a T ++-++= 如果有4组数据,则34122()()(2)s s s s a T +-+=如果是奇数组数据,则撤去第一组或最后一组就可以。
(2)求某一点的速度,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图2-5等于平均速度即12n n n S S v T++= 比如求A 点的速度,则2OA AB A S S v T+= (3)利用v-t 图象求加速度a这个必须先求出每一点的速度,再做v-t 图。
值得注意的就是作图问题,根据描绘的这些点做一条直线,让直线通过尽量多的当向两边延长交于y 轴。
求斜率的方法就是在直线上(一定是直线上的点,不要取原来的数据点。
因为这条直线就是对所有数据的平均,比较准确。
直接取数据点虽然算出结果差不多,但是明显不合规范)取两个比较远的点,则2121v v a t t -=-。
7.自由落体运动a g =(1)最基本的三个公式t v gt = 212h gt =22t v gh = (2)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比例关系(3)一些题型A .关于第几秒内的位移:如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后1秒内的位移是h ∆,求自由落体高度h 。
设总时间为t ,则有2211(1)22h gt g t ∆=--,求出t ,再用212h gt =求得h 。
也可以设最后1秒初的初速度为1v ,则有2112h v t g t ∆=∆+∆(这里t ∆为1s ),可以求出1v ,则212v h h g=+∆ B .经过一个高度差为h ∆的窗户,花了时间t ∆。
求物体自由落体的位置距窗户上檐的高度差h 。
与题型A 的解题思路类似。
北京四中物理组教学资料(2014年1月1日)C .水龙头滴水问题 梦梦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找出滴水间隔。
弄清楚什么时候计时,什么时候停止计时。
如果从第一滴水滴出开始计时,到第n 滴水滴出停止计时,所花的时间为t ,则滴水间隔1t t n ∆=-。
(因为第一滴水没有算在t 时间内,滴出第二滴才有一个时间间隔t ∆,滴出3滴有2t ∆。
)这个不要死记硬背,题目一般都是会变的。
可能是上面滴出第一滴计时,下面有n 滴落下停止计时;滴出一滴后,数“0”,然后逐渐增加,数到“n ”的时候,停止计时;等等建议:一滴一滴地去数,然后递推到n 。
求完时间间隔后,一般是用在求重力加速度g 上。
水龙头与地面的高度h ,如果只有一个时间间隔则22h g t =∆;(t ∆用t 、n 表示即可) 如果有两个时间间隔则22(2)h g t =∆ 以此类推8.追及相遇问题 (1)物理思路有两个物理,前面在跑,后面在追。
如果前面跑的快,则二者的距离越来越大;如果后面追的快,则二者距离越来越小。
所以速度相等是一个临界状态,一般都要想把速度相等拿来讨论分析。
例:前面由零开始匀加速,后面的匀速。
则速度相等时,能追上就追上;如果追不上就追不上,这时有个最小距离。
例:前面匀减速,后面匀速。
则肯定追的上,这时候速度相等时有个最大距离。
相遇满足条件:21s s L =+(后面走的位移2s 等于前面走的位移1s 加上原来的间距L ,即后面比前面多走L ,就赶上了) 总之,把草图画出来分析,就清楚很多。
这里注意的是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前面刹车,后面匀速的。
不能直接套公式,得判断到底是在刹车停止之前追上,还是在刹车停止之后才追上。
例题:一辆公共汽车以12m/s 的速度经过某一站台时,司机发现一名乘客在车后L=8m 处挥手追赶,司机立即以2m/s 2的加速度刹车,而乘客以v 1的速度追赶汽车, 当(1)v 1=5m/s (8.8s )(2)v 1=10m/s (4s ) 梦梦 则该乘客分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梦梦(2)数学公式求解数学公式就是由21s s L =+,列出表达式,代入数值,解一个关于时间t 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进行判断:如果∆>0,则有解,可以相遇二次; ∆=0,刚好相遇一次; ∆<0,说明不能相遇。
求出t 即求出相应的相遇时间。
也可以将方程进行配方。
(s ∆>0)1/2a 20()0t t s -+∆=,说明无法相遇,在0t t =时刻,1/2a 20()0t t s --∆=,说明在0t t =时刻,求出方程等零的解t 即可得到相遇时间(刹车问题这里经常会出错)。
1/2a 20()0t t -=,说明在0t t =时刻刚好相遇一次。
数学方法相对来讲可以解决一大部分问题,但是物理思想比较少,如果一味的套用就容易出错。
就比如上面的那道例题。
推荐使用物理思想解题,别一味的套公式。
把草图画出来,就简洁很多了。
数学的公式自然就列出来了。
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北京四中物理组教学资料(2014年1月1日)(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梦梦9.弹力产生条件:1。
接触 2。
相互挤压(弹性形变)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点点接触,垂直于切面,即弹力过圆心,或其延长线过圆心。
绳子对别人的拉力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
弹簧的弹力拉伸的情况下与绳子一样,但还可以被压缩。
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F kx =,这里的x 是指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
拉伸0x l l =-,压缩0x l l =-。
(即x 为大的减去小的)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