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与检查诊断及质量控制实用手册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管理质量控制教案课件

医学影像管理质量控制教案课件

评估标准:准确性、 及时性、完整性、 规范性
评估方法:定期检 查、随机抽查、患 者反馈、同行评审
改进措施:加强人 员培训、优化工作 流程、提高设备性 能、加强质量管理
持续改进:定期评 估、持续改进,确 保医学影像诊断与 报告质量不断提高
医学影像管理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06
医学影像管理质量控制的监测与评估
医学影像报告的撰写与审核
报告撰写:详细、准确、客观地 描述影像学发现
审核标准:参照相关指南和规范, 如《医学影像报告书写规范》等
Hale Waihona Puke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报告审核: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 生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 和完整性
审核流程:初审、复审、终审, 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学影像诊断与报告质量的评估与改进
监测方法: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持续跟踪 评估指标: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患者满意度 评估流程:制定标准、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流程,确保质量持续改进
医学影像管理质量控制的改进措施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 准,确保影像质量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影像 诊断水平
医学影像诊断的规范:包括影像采集的标准化、影像处理的规范化、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报告撰 写的完整性等要求。
医学影像诊断的质量控制:包括影像采集的质量控制、影像处理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的质量控 制、报告撰写的质量控制等环节。
医学影像诊断的质量保证:包括影像采集的质量保证、影像处理的质量保证、影像诊断的质量保 证、报告撰写的质量保证等措施。
06.
医学影像管 理质量控制 的持续改进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一、背景介绍影像科作为医疗机构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提供各类影像学检查服务,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为了确保影像科的工作质量,提高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完善的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意义1. 确保影像科工作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2. 提高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保障患者的权益,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4. 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水平。

三、质量控制流程1. 影像设备校准与维护影像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包括像素校准、对照度校准、灰度校准等。

维护包括清洁设备、更换损坏配件等。

2. 影像科人员培训和考核影像科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和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包括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影像学解剖学知识、病理学知识等。

定期进行人员考核,评估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 影像学检查流程控制影像科建立标准化的影像学检查流程,包括患者的接待、检查准备、影像采集、影像解释和报告等环节。

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

4. 影像学检查质量评估定期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质量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图象清晰度、解剖结构显示、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等。

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影像学检查结果审核影像科设立影像学结果审核岗位,负责对每一个检查结果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影像学表现的准确性、病变的描述是否清晰等。

确保每一个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不良事件管理和教训总结影像科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

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向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四、质量控制指标1. 影像设备的校准合格率影像设备的校准合格率应达到100%,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影像科人员的培训合格率影像科人员的培训合格率应达到100%,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医学影像学影像质量手册

医学影像学影像质量手册

医学影像学影像质量手册第一章影像质量概述 (2)1.1 影像质量的概念 (2)1.1.1 视觉效果 (2)1.1.2 信息含量 (3)1.1.3 清晰度 (3)1.1.4 稳定性 (3)1.2 影像质量的重要性 (3)1.2.1 医疗领域 (3)1.2.2 安全监控 (3)1.2.3 娱乐产业 (3)1.2.4 科研领域 (3)第二章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3)2.1 国际标准 (3)2.2 国家标准 (4)2.3 行业标准 (4)第三章影像设备与影像质量 (4)3.1 影像设备分类 (5)3.1.1 医学影像设备 (5)3.1.2 工业影像设备 (5)3.1.3 科研影像设备 (5)3.1.4 民用影像设备 (5)3.2 设备功能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5)3.2.1 分辨率 (5)3.2.2 动态范围 (5)3.2.3 信噪比 (5)3.2.4 采样频率 (5)3.3 设备维护与影像质量 (6)3.3.1 定期检查与保养 (6)3.3.2 清洁保养 (6)3.3.3 环境因素 (6)3.3.4 软件更新 (6)第四章影像技术参数与影像质量 (6)4.1 曝光参数 (6)4.2 空间分辨率 (6)4.3 时间分辨率 (7)第五章影像处理与影像质量 (7)5.1 影像增强 (7)5.2 影像重建 (7)5.3 影像压缩与传输 (8)第六章影像质量控制方法 (8)6.1 影像质量检测 (8)6.2 影像质量评价 (9)6.3 影像质量改进 (9)第七章影像诊断与影像质量 (10)7.1 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 (10)7.2 影像质量对诊断的影响 (10)7.3 影像诊断的误差分析 (11)第八章影像存储与归档 (11)8.1 影像存储介质 (11)8.2 影像归档管理 (11)8.3 影像数据备份与恢复 (12)第九章影像传输与远程诊断 (12)9.1 影像传输技术 (12)9.2 远程诊断系统 (13)9.3 影像传输安全与隐私保护 (13)第十章影像质量教育与培训 (14)10.1 影像质量意识培养 (14)10.2 影像技术培训 (14)10.3 影像质量控制培训 (15)第十一章影像质量法规与政策 (15)11.1 影像质量相关法规 (15)11.2 影像质量政策制定 (15)11.3 影像质量监管 (16)第十二章影像质量改进案例 (16)12.1 典型案例介绍 (16)12.2 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 (17)12.2.1 案例一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 (17)12.2.2 案例二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 (17)12.3 经验总结与启示 (17)第一章影像质量概述影像质量是评价和衡量图像好坏的重要标准,它涉及到图像的视觉效果、信息含量和可用性等方面。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CT室、核磁室)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CT室、核磁室)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5.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过程有记录和讨论。
现场检查。
现场询问。
查相关记录。
未落实,一项扣3分。
落实、记录不规范,一项扣1分。
提问回答不规范一人扣
1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岗位职
责,开展质量控制
10
1.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2.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医院医学影像科质量考核标准
受检科室:放射科、
考核项目
分值
考核标准
考核方法
扣分标准
得分
疗标分医指10
医学影像资料质量
5
CR摄片甲级率≥70%°
CT、MRl检查阳性率≥60%.
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N50%。
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90%.
随机查阅CT、MRI、X光片等。
并查看统计与分析评价记录。
甲级片率、阳性率、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不达标各扣1分,无统计与分析各扣1分。
5.通过重点病例随访分析评价,改进诊断工作,提高诊断质量。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参加人员覆盖科室80%人员。
现场检查。
查相关记录。
未落实,一项扣3分。落实、记录不规范,一项扣1分。
未体现持续改进扣2分。
有受检者和工作人护用品,保障医患防护需要。
现场检查。
现场询问。
10
1.有科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有科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具体工作。
3.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教育、培训计划,质量与安全指标。
4.有质量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常规。
5.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关于影像科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关于影像科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关于影像科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目的探讨影像科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实施影像诊断质量控制的方法。

结果笔者所在科通过对质量管理使很多影像质量及诊断质量造成的问题得到解决,从10次以上的设备年平均故障量下降至6次以下;从98.0%的体检合格率上升至100.0%,从5.0%以上的废片率下降到2.5%以下;数字化储存率达到100.0%以上,诊断报告书写合格率从90.0%上升至98.0%;对像质在造成影响的格斗因素中已经基本解决设备、材料、胶片处理3项所涉及的问题。

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放射科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由此而适应社会和医院发展的需求。

标签:影像科;管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医学影像诊断价值随着迅速发展的医学影像技术其在临床诊断中越来越重要。

如何使影像质量的诊断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得到进一步减少,诊断质量的有效性、稳定性以及长期性得到进一步的控制与保证,这是影像科管理工作中急需思考的问题。

1实施影像诊断质量控制1.1科室基本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影像科的主要设备包含PACS系统、AGFA5500激光相机两台、柯达8900激光相机两台、锐柯6850激光相机两台、移动床边X光机三台、乳腺钼靶机一台、岛津普通X光拍片机一台、数字化X 光机(DR)四台、数字胃肠机一台、GE螺旋CT一台、柯达8500 CR一台、曲面断层机一台、核磁共振(MRI)一台。

主要工作人员包括:诊断医师、护士、技师和登记室工作人员。

科室主要采用双反馈形式作为X线照片质量评定标准,主要分为7项指标及甲、乙、丙、丁4个等级。

1.2管理程序(1)为进一步加强科室质量控制,科室对各级人员职责进行相关制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组建合理的质量管理小组,并对科室领导作为质量管理小组负责人进行强调;(2)对像质和诊断水平造成的因素通过读片中发现时,采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中的PDCA循环对该问题进行解决。

医学影像技术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要点

医学影像技术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要点

医学影像技术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要点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医学影像技术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角度探讨医学影像技术的要点,以提高其诊断效果和安全性。

1.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广泛,但若质量不过关,则可能导致误诊、漏诊等严重后果。

因此,质量控制是保证医学影像技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质量控制包括设备的校准、操作规范、图像质量评估等方面,旨在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标准化的必要性医学影像技术的标准化是为了实现不同设备、不同医院之间的影像数据的互通和比较。

标准化可以提高影像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此外,标准化还有助于建立大规模的影像数据库,为医学研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 设备校准与维护医学影像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是保证影像质量的基础。

首先,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设备的维护包括定期的清洁和保养,以延长设备的寿命并减少故障的发生。

此外,设备的升级和更新也是保持影像质量的重要手段。

4. 操作规范与培训医学影像技术的操作规范对于保证影像质量至关重要。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规范操作设备。

此外,操作人员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

只有操作规范和培训相结合,才能提高影像质量和减少人为误差。

5. 图像质量评估与质量指标图像质量评估是衡量医学影像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方法,可以评估图像的分辨率、噪声、对比度等指标,从而判断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此外,还可以制定一些质量指标,如图像噪声限值、对比度要求等,作为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

6. 影像数据的标准化影像数据的标准化是实现影像互通和比较的关键。

首先,影像数据应采用标准的格式和编码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兼容性。

其次,影像数据应包含足够的元数据,如患者信息、设备参数等,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管理。

最新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QM)及质量控制(QC)-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QM)及质量控制(QC)-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 数字图像的显示媒介是电视荧屏,荧 屏图像再经多幅摄像机或打印机将图 像记录在胶片上,获得高质量的荧屏 图像至关重要。荧屏图像的质量取决 于最佳成像技术参数和后处理技术。 后处理技术系指借助计算机功能对获 取的原始影像作进一步的完善。后处 理技术一般有:①窗口调节;②边缘 调节;③局部放大和位移;
• 计算机X线摄影影像的锐度基本上是由 成像板自身的特征与读出系统的电子 和光子特征决定的,尤其是与二次激 发使用的激光束光点的直径和激光光 线在成像板荧光体内的散布有关。计 算机X线摄影系统设计上已根据成像要 求使激光束的光点足够小,并使激光 光线在成像板的荧光体内的散布尽可 能少 。
•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可对每一个投 照部位和每一个投照方法提供适当 的补偿,在额定、但较宽的范围内 影像的质量不会因像素的大小、扫 描成像板的激光能量、激光束的直 径和读出速度等因素而改变。
•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当前主要的不足是 时间分辨力较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 和结构的显示。此外,在细微结构的 显示上,与常规X线检查的增感屏/胶 片组合系统相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系 统的空间分辨力有时还稍嫌不足,但 很多情况下可通过直接放大摄影方式 弥补。
• CR系统影像转换过程较复杂,难免有 信息丢失,影响空间分辨率。直接数 字化成像空间分辨率为5LP/mm,高 于CR成像空间分辨率(3LP/mm),也 高于CT的分辨率(1.5~2.2LP/mm)。 对某些部位病变的显示(如骨骼等)不及 平片。另外CR照射剂量与普通感绿屏 /片组合剂量相比,有增无减。
• QM一词出自于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由于数字化影 像信息的出现,1998年ISO的技术委员 会(Technical Committee,TC)提出了涉 及医学影像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ISO/ TC215文件,提出了有关QM的理念、 标准和方法。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医院的医学影像诊断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订立本《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管理制度)。

全部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确保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掌控组织与职责2.1 质量掌控委员会医院成立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委员会(以下简称质控委员会),负责全面统一管理和监督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工作。

质控委员会的职责包含但不限于:•订立医学影像质量掌控标准和流程;•监督和评估医学影像质量;•组织医学影像质控培训和连续教育;•提出改进和优化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的建议;•处理医学影像质量纠纷等问题。

2.2 质量掌控部门医院设立医学影像质量掌控部门(以下简称质控部门),负责具体执行质控委员会的决策和要求,协调医学影像科和其他相关科室之间的工作,并负责对医学影像质控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质控部门的职责包含但不限于:•订立医学影像质量掌控工作计划;•监督和检查医学影像质量掌控工作的执行情况;•组织医学影像质量掌控人员参加培训和考核;•统计和分析医学影像质量掌控工作的数据;•定期向质控委员会汇报医学影像质量情况。

3.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要求3.1 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必需符合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标准,必需获得相关资质证书;•仪器设备必需定期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仪器设备必需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掌控测试,记录和报备测试结果;•仪器设备必需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避开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2 影像质量掌控•影像手记必需依照医院订立的操作规范进行,确保影像的清楚度和准确性;•影像后期处理必需依照医院订立的标准进行,确保影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影像质量必需经过质控人员的严格评估和审核,确保满足诊断要求;•影像质量评估结果必需记录和保管,作为质量掌控的依据;•对于影像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必需立刻采取矫正措施,并向质控部门上报。

医疗影像诊断质量控制制度

医疗影像诊断质量控制制度

医疗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制度1 前言医学影像诊断在医疗工作中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医疗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质量,提高医疗水平,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医疗影像诊断的质量掌控流程、标准和责任分工,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院的声誉。

2 质量掌控目标2.1 提高医疗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确保医院医疗影像诊断采用统一规范和流程。

2.3 加强医疗影像质量监控,避开错误诊断。

2.4 提高医师及技术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服务态度。

3 管理职责和流程3.1 医院影像科负责医疗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

3.2 影像科负责招募、培训和管理医学影像技术人员。

3.3 影像科负责医疗影像诊断的质量掌控和结果审核。

3.4 影像科负责与其他科室进行紧密合作,协调影像诊断的进程。

3.5 影像科负责报告医疗影像诊断质量情况,提出改进看法。

4 影像质量掌控标准4.1 设备标准 4.1.1 医院应配备先进、稳定的医学影像设备。

4.1.2 医学影像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

4.1.3 医学影像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影像质量。

4.2 影像技术标准 4.2.1 影像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4.2.2 影像技术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学术沟通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4.2.3 影像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障影像质量。

4.3 影像诊断报告标准 4.3.1 影像诊断报告应准确、全面,包含影像发现、诊断看法和建议。

4.3.2 影像诊断报告应使用统一的标准格式和术语,避开信息不清楚或误会。

4.3.3 影像诊断报告应及时提交,并确保诊断结果与临床的需要相匹配。

5 质量掌控流程5.1 影像手记 5.1.1 影像技术人员应正确设置和操作医学影像设备,确保影像质量。

5.1.2 影像技术人员应确认患者身份和检查项目,并告知患者相关事项。

5.2 影像审核 5.2.1 影像科负责对影像质量进行初步评估和审核。

5.2.2 影像科应设立独立的质控小组,对影像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抽查。

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质量管理制度

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质量管理制度

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质量,规范临床诊疗流程,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医学影像技术部门职责第二条医学影像技术部门负责医院各类医学影像技术设备的管理、维护和操作培训工作。

第三条医学影像技术部门应当通过质控手段和质量评价,确保影像质量实现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要求。

第三章影像质量掌控第四条影像质量掌控包含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操作规范、影像质量评价和绩效考核等内容。

第五条医学影像技术部门应订立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规范,并定期进行培训,保证技术人员的操作本领符合要求。

第六条影像质量评价应定期对医学影像进行质量抽查,并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

第七条影像绩效考核应依据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和紧要指标订立,严格依照考核规定进行评价。

第四章影像设备管理第八条医学影像技术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影像设备管理制度,包含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和报废等方面的规定。

第九条影像设备的采购应依据医院的需求和相关标准进行,选择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产品。

第十条影像设备验收应严格依照验收标准进行,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规定,并进行相应的验收记录和备案。

第十一条影像设备的维护应定期进行,包含设备清洁、校准、维护和修理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第十二条影像设备报废应遵从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备案,并安全处理。

第五章影像技术人员管理第十三条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养。

第十四条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应依照操作规范进行工作,保障影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第十五条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保守病人隐私和机密信息,不得泄露和滥用。

第十六条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应定期参加绩效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岗位奖惩。

第六章影像质量管理第十七条医学影像技术部门应依据相关国家和地方标准,建立完善的影像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八条影像质量管理应包含对医学影像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符合性和规范性进行评价和监控。

医学影像与诊断技术作业指导书

医学影像与诊断技术作业指导书

医学影像与诊断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医学影像技术概述 (3)1.1.1 医学影像技术的分类 (3)1.1.2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 (3)1.2 诊断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4)1.2.1 图像采集 (4)1.2.2 图像处理 (4)1.2.3 图像分析 (4)1.2.4 图像解释 (4)第2章 X射线成像技术 (5)2.1 X射线成像原理 (5)2.2 X射线检查方法 (5)2.3 X射线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5)第3章数字X射线成像技术 (6)3.1 数字X射线成像原理 (6)3.2 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 (6)3.3 数字X射线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6)第4章计算机断层扫描(CT) (7)4.1 CT成像原理 (7)4.2 CT扫描技术 (7)4.3 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7)第5章磁共振成像(MRI) (8)5.1 MRI成像原理 (8)5.1.1 核磁共振现象 (8)5.1.2 成像过程 (8)5.2 MRI扫描技术 (8)5.2.1 射频脉冲序列 (8)5.2.2 梯度磁场 (9)5.2.3 空间分辨率和信号噪声比 (9)5.3 MRI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9)5.3.1 中枢神经系统 (9)5.3.2 脊柱和关节 (9)5.3.3 胸部 (9)5.3.4 腹部和盆腔 (9)5.3.5 血管成像 (9)5.3.6 功能成像 (9)第6章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10)6.1 PET成像原理 (10)6.1.1 示踪剂的选择与注射 (10)6.1.2 正电子湮灭反应 (10)6.1.3 光子检测与成像 (10)6.2 PET扫描技术 (10)6.2.1 扫描设备 (10)6.2.2 图像采集与处理 (10)6.2.3 图像质量评价 (10)6.3 PE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1)6.3.1 肿瘤诊断与评估 (11)6.3.2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11)6.3.3 心血管疾病诊断 (11)6.3.4 传染病与炎症性疾病诊断 (11)6.3.5 个性化治疗与药物研发 (11)第7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11)7.1 SPECT成像原理 (11)7.2 SPECT扫描技术 (12)7.3 SPE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2)第8章超声成像技术 (12)8.1 超声成像原理 (13)8.2 超声检查方法 (13)8.3 超声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3)第9章核医学成像技术 (14)9.1 核医学成像原理 (14)9.1.1 放射性核素的发射 (14)9.1.2 探测与信号转换 (14)9.1.3 图像重建 (14)9.2 核医学成像设备 (14)9.2.1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14)9.2.2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15)9.2.3 γ相机 (15)9.3 核医学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5)9.3.1 心血管系统 (15)9.3.2 神经系统 (15)9.3.3 肿瘤诊断与分期 (15)9.3.4 甲状腺功能检查 (15)9.3.5 其他 (15)第10章医学影像诊断与分析 (15)10.1 影像诊断方法 (15)10.1.1 X线诊断 (15)10.1.2 CT诊断 (15)10.1.3 MRI诊断 (16)10.1.4 超声诊断 (16)10.1.5 核医学诊断 (16)10.2 影像数据分析与处理 (16)10.2.1 图像处理基础 (16)10.2.2 特征提取与识别 (16)10.2.3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16)10.3 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实例 (16)10.3.1 脑血管疾病诊断 (16)10.3.2 胸部疾病诊断 (16)10.3.3 腹部疾病诊断 (16)10.3.4 骨骼疾病诊断 (16)10.3.5 妇产科疾病诊断 (16)10.3.6 肿瘤诊断与评估 (16)第1章绪论1.1 医学影像技术概述医学影像技术是指运用各种成像设备和方法,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无创或微创性观察和描绘的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与解读质量管理制度

医学影像检查与解读质量管理制度

医学影像检查与解读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学影像检查与解读的流程,确保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准确可靠,保证医学影像诊断的质量和安全。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卫生行业标准和医院管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医学影像科,以及与医学影像检查与解读相关的其他科室和人员。

第三条定义1.医学影像检查:指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对患者进行身体部位的检查,如X光、CT、MRI等。

2.医学影像解读:指医生依据医学影像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解释。

3.质量管理:指全面保证医学影像检查与解读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质量管理要求第四条组织机构和职责1.设立医学影像科,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医学影像检查和解读工作。

2.由专业医师担负医学影像科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管理医学影像科的工作。

3.医学影像科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促进影像检查结果的及时传输和解读。

第五条设备设施管理1.医学影像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检查的质量。

2.医学影像设备应定期进行质量掌控,确保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3.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应进行必需的检查和准备工作,确保设备参数设置正确。

4.检查室和诊断室应保持干净乾净,保持适合的温湿度和光线环境。

第六条人员管理1.医学影像科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2.医学影像科人员应接受规范的培训和连续教育,不绝提升专业水平和技术本领。

3.医学影像科应订立岗位职责和工作操作规范,明确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检查和解读质量掌控1.影像检查应依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包含患者准备、设备操作、图像手记等环节。

2.影像检查结果应进行双盲评价,并由专业医师进行审核和解读。

3.影像解读应准确及时,符合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要求。

4.影像科应建立图像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检查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和质量掌控。

第三章质量管理措施第八条质量评估与监控1.影像科应建立影像检查和解读质量评估制度,定期评估医学影像检查和解读的质量。

医学影像技术与检查诊断及质量控制实用手册

医学影像技术与检查诊断及质量控制实用手册

医学影像技术与检查诊断及质量控制实用手册作者:陈远清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册数规格:全三卷+1CD 16开精装
定价:¥790元优惠价:¥350元
详细目录
第一篇医学影像综述
第一章医学影像的定义
第二章计算机与医学影像
第三章医学影像行政管理
第二篇X线技术与检查诊断
第一章X线成像原理
第二章X线检查方法
第三章X线检查摄影
第四章X线机的使用与维护
第五章X线技术与检查诊断标准规范
第三篇CT技术与检查诊断
第一章CT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第二章CT图像处理技术
第三章CT检查技术
第四章CT介入放射学
第五章CT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四篇磁共振技术与检查诊断
第一章磁共振技术原理
第二章磁共振检查方法
第三章磁共振技术与检查诊断标准规范
第五篇超声波技术与检查诊断
第一章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第二章超声诊断技术
第三章介入性超声技术
第四章超声波技术与检查诊断标准规范
第六篇医学影像检查的安全防护
第一章医用电离辐射的安全防护
第二章介入放射学的安全防护
第三章医用X射线的安全防护
第四章医学影像非电离辐射安全防护
第五章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第六章医学影像检查的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第七篇医学影像检查诊断质量控制
第一章医学影像检查诊断质量控制概述第二章X线成像质量控制
第三章CT扫描的影像质量控制
第四章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的评价
第八篇医学影像相关法律法规。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
1、在院委会领导下,科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各种质量考核监督检查,实行“三全”多因素质控方案,即: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面质量把关,包括:技术质量控制、摄影技术质量控制、诊断报告质量控制等。

(1)技术质量控制:参考设备管理制度;
(2)摄影技术质量控制:查看废片率;
(3)诊断质量控制。

查看阳性率、诊断正确率等。

2、工作考核包括检查项目和件数,阳性率、诊断正确率、优质照片率、随访率、漏诊率、设备利用率等,逐项均应严格登记,积累资料。

3、科质管组每月底进行一次严格考核,并记录在案。

4、坚持每周阅片制度,以保证报告诊断质量。

5、报告实行双签字,低年资住院医师报告由主治以上医师审核签发,疑难病例讨论后或由科主任医师审核签发。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控制制度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控制制度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医学影像诊断过程中的质量,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在医院内建立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遵从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依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订立和实施。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的人员,包含医生、技师、护士等。

第三条【责任和权利】医院负责人对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掌控制度的执行负最终责任,并委托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人员须依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享有应有的权益。

第二章岗位责任第四条【医生职责】1.医生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对患者的医学影像进行准确分析和诊断。

2.医生须依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诊断,及时、完整地填写诊断报告,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医生须依据患者病情和医院的工作布置,保证先进的设备能够及时供应服务。

4.医生须不绝学习和更新医学影像诊断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第五条【技师职责】1.技师须娴熟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方法,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设备。

2.技师须依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拍摄和处理医学影像,并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要求。

3.技师须依照操作规范和标准流程进行工作,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技师须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护士职责】1.护士须熟识医学影像诊断工作流程,帮助医生和技师进行工作。

2.护士须保持医学影像设备的清洁和卫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护士须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供应给医生和技师参考。

4.护士须参加医学影像诊断的质量评估工作,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第三章规范操作第七条【设备操作】1.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技师操作,并依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

2.拍摄时应选择适当的位置和角度,并使用合适的曝光参数,确保影像质量。

3.在无损伤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接受辐射的剂量,保护患者的安全。

第八条【诊断流程】1.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合理选择医学影像诊断的方法和设备。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计划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计划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计划(一)科级质量控制指标:1。

照片质量:优良率≥95%优级率≥60%良级率≥35%废片率≤2%2。

片合格率≥95%(二)检测计划:1。

照片质量监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按技术读片、评片制度进行读片,及时统计照片质量,查找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并整改。

2。

设备因素监测:(1)电源条件:认真检查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

(2)X线机及CT机、核磁机等:请医疗设备科于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保持误差小于标准数值。

每年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

3。

激光相机监测:(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

在每次相机大保养时均要求工程师进行检测。

及时调整X线机曝光条件表,确保各项指标均在达标范围。

(2)相机性能的控制:根据胶片的性能差异,及时调整激光相机的参数并打印测试片。

4.自动洗片机:参照使用说明书内容要求.影像学检查照片质量等级标准(一)甲级片标准:1。

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其余具体请参照我院《锡盟医院医学影像科技术操作规范》。

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

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3。

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渍、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

4。

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

5.造影片造影剂填充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要求。

(二)乙级片标准:以上1~5项一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乙级片。

(三)丙级片标准:以上1~5项两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丙级片。

(四)废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照片无法诊断则定为废片。

产生废片必须登记片号和废片现象,及时分析产生废片的原因,及时整改.。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第一节概述医学影像检查的最终诊断结果体现在诊断报告及影像介质(胶片、光盘)上。

诊断报告是临床医师医疗处理的客观依据,对医疗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诊断报告的质量,直接体现医疗技术的水平和质量。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是放射科医师与临床医师之间互相沟通并负有一定医学法律责任的一份文件。

放射科医师观察图像中呈现的各种正常解剖结构和异常情况,分析异常征象,获得诊断依据,得出正确的阅片结果。

一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相当于一篇论文,描述部分是论据,诊断意见是论点,不仅反映报告书写者的诊断能力,更体现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深厚的临床基本功。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应该由具备资质要求的专业医师完成,书写过程应遵循一般规律和专业要求,客观分析受检者的影像所见,最大限度地运用专业的知识,提供完整的、专业的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应紧密结合临床,要经常与受检者面对面交流,询问病情或治疗过程,检查受检者体征,客观分析、参考受检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特别要结合其他的临床检查结果,如实验室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甚至病理学的检查结论,进行参考和综合分析,以利于正确诊断。

诊断报告的征象描述和诊断结果都必须遵循“循证影像学”的原则和方法,力求准确、清晰、简明、中肯。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是通过影像医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发现和分析图像上的各种影像表现,并结合受检者的具体情况来做出判断的结果,所以必须承认知识差距和医师认知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由于受检者个体差异和同一疾病不同时期征象不同及某些影像表现对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不足等情况,医学影像诊断不可能达到符合受检者最终手术或活检病理、细胞学或细菌学确切诊断的要求。

第二节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格式和内容的基本要求无论是用结构式报告( structural report)模板,还是用自由式报告( free text report)的方式书写报告,给送检医师和(或)受检者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都应包括以下项目:受检者人文资料(demo-graphic data)、临床诊断、检查要求或目的、检查部位和名称、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包括报告书写医师的建议)。

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医学影像科。

二.医学影像科“X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保证管理小组”(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管理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

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

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

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医学影像科分为普放、CT、MR、介入四个个组。

MR、CT室由从事多年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各专业组每天各由一名医师值班。

六.CT及MR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

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不能确定的病例,应及时请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技术与检查诊断及质量控制实用手册作者:陈远清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册数规格:全三卷+1CD 16开精装
定价:¥790元优惠价:¥350元
详细目录
第一篇医学影像综述
第一章医学影像的定义
第二章计算机与医学影像
第三章医学影像行政管理
第二篇X线技术与检查诊断
第一章X线成像原理
第二章X线检查方法
第三章X线检查摄影
第四章X线机的使用与维护
第五章X线技术与检查诊断标准规范
第三篇CT技术与检查诊断
第一章CT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第二章CT图像处理技术
第三章CT检查技术
第四章CT介入放射学
第五章CT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四篇磁共振技术与检查诊断
第一章磁共振技术原理
第二章磁共振检查方法
第三章磁共振技术与检查诊断标准规范
第五篇超声波技术与检查诊断
第一章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第二章超声诊断技术
第三章介入性超声技术
第四章超声波技术与检查诊断标准规范
第六篇医学影像检查的安全防护
第一章医用电离辐射的安全防护
第二章介入放射学的安全防护
第三章医用X射线的安全防护
第四章医学影像非电离辐射安全防护
第五章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第六章医学影像检查的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第七篇医学影像检查诊断质量控制
第一章医学影像检查诊断质量控制概述第二章X线成像质量控制
第三章CT扫描的影像质量控制
第四章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的评价
第八篇医学影像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