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点练习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中考化学总复习《燃料及其利用》专题训练(附有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燃料及其利用》专题训练(附有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燃料及其利用》专题训练(附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能源问题的说法错误是..A.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 推广太阳能、风能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C. 目前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D. 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2. 能源是为人类提供所需能量的资源。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 煤B. 石油C. 酒精D. 天然气3. 生产、运输、使用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以下行为:①携带鞭炮进车站②在面粉厂车间吸烟③店铺开张时大量悬挂氢气球④在煤矿井内打电话,涉及违章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4. 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志!下列化学品与所贴警示标志不符合的是警示标志化学品 A.黑火药 B.浓硫酸 C. 汽油 D. 乙醇5.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火炬首次采用“绿氢”作为火炬燃料,其储存采用了高压储气的方式。

下列关于该储气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氢分子的体积变小B. 氢分子的质量变小C. 氢分子的数目变少D. 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6. 课堂上,老师用玻璃棒蘸取混有少许浓硫酸的高锰酸钾固体去接触酒精灯灯芯,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这就是神奇的化学魔术“魔棒点灯”。

在此过程中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及其它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放出的热使玻璃棒点燃了酒精灯B. 二氧化锰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C. 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D. 灯芯和酒精都是可燃物7.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一种燃料)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B.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D. 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8.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毒害作用很大的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C.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发生爆炸D.化学变化伴随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所以有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解析:CA、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是非金属,也能导电,故错误;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错误;C、可燃物与助燃物的混合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可能发生爆炸,CH4为可燃物,O2为助燃物,在其爆炸极限范围之内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故正确;D、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无色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快慢,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的木炭从瓶口缓慢伸入瓶底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将点燃的红磷快速伸入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C.阶梯蜡烛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快速将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上下两根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C解析:CA、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有利于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此选项正确;B、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如果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瓶口附近的气体因受热膨胀而逸出集气瓶,会导致瓶中空气减少,气压减小,反应后水倒吸的多,测量结果偏大,此选项正确;C、探究CO2性质,应将CO2从下层蜡烛的一端缓慢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此选项错误;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并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此选项正确;故选C。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完全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所以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A解析:A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则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硫在氧气中燃烧C.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解析:AA.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相同,两种物质质量相同,故可以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故该实验方案设计正确;B.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内应放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C. 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D.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内外不能形成明显的压强差,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

故选:A。

3.下图是同学们学习化学后,对部分实验的再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D.探究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解析:DA、木炭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红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气体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从玻璃管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能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变红,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一种化合物,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4B.该物质化学式为C5H4C.该物质由5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D.该物质燃烧产物一定是二氧碳和水B解析:B【分析】由该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其化学式为C5H4。

A、由化学式可知,C5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4)=15:1≠5:4,故错误;B、该物质的1个分子由五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化学式为:C5H4,故正确;C、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D、该物质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还会生成一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B。

2.中国正在准备建设空间站,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K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套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不可以循环使用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太阳光C.燃料电池水电解系统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作为燃料使用D.水电解系统中的溶液采用KOH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A解析:AA、由图可知,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时又能生成水,故水在电解时作为反应物,在燃烧时又成为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选项A错误;B、由图可知,光电转换器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太阳光,选项B正确;C、燃料电池水电解系统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为燃料使用,选项C正确;D、水的导电性很差,KOH溶液的导电性很强,故水电解系统中的溶液采用KOH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选项D正确。

故选A。

3.临近期中考试,箫明同学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一些总结 ,其中正确的有()①进行实验时如果酒精灯翻倒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火焰②在微粒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③工业制氧气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④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的水是软水⑤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使固体受热均匀⑥对着镜子哈气,可以证明呼出气体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的多⑦木炭、硫粉、镁条、石蜡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⑧陕西省内河流众多,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充沛的省份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A.3条B.4条C.5条D.6条B解析:B①进行实验时如果酒精灯翻倒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火焰,正确;②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在微粒中不一定相等,故错误;③工业制氧气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正确;④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的水是软水,产生大量浮渣的水是硬水,故正确;⑤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错误;⑥对着镜子哈气,可以证明呼出气体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的多,正确;⑦木炭、硫粉、镁条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石蜡与氧气的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⑧陕西省属于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水资源较短缺,故错误。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④反应Ⅰ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1B.2C.3D.42.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快慢,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的木炭从瓶口缓慢伸入瓶底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将点燃的红磷快速伸入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C.阶梯蜡烛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快速将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上下两根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3.下面是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关系:金属铜一一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C.物质使用与安全知识:汽车在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使用燃煤取暖——注意室内通风D.试剂(或仪器)与其使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防炸裂,过滤时用的玻璃棒——引流4.住宅着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或氧气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气体5.据报道,天津8.12 爆炸事故现场有剧毒物氰化钠库存,则氰化钠的外包装应有下列哪种标志A.B.C.D.6.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区别硬水和软水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增加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7.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下列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正确的是()A.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等污染物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合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C.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D.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毒气污染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点复习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点复习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点复习试题及答案燃料及其应用单元概述在现代,人们就知道应用火。

火推进了人类的文明,推进了社会的提高和开展。

随着社会的提高,迷信的开展,从最早运用的柴草,到煤、石油和自然气,开展到了明天的许多新型燃料。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看法熄灭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自然现象的探求欲,培育学习化学的浓重兴味;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看法合理开采、浪费运用和综合应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结合化石燃料熄灭对环境的影响,看法运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动力以及维护环境的重要性,经过亲身体验、探求活动来看法化石燃料熄灭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看法。

化石燃料的运用年限课题1 熄灭和灭火自主梳理一、熄灭的条件1.熄灭的定义熄灭是指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发作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猛烈的_______________反响。

2.熄灭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三个条件必需同时具有。

1.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答案:可燃物氧气(或空气) 到达熄灭所需的最高温度(也叫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都能到达灭火的目的。

2.常用灭火器称号和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利用-基础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利用-基础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 油锅着火用锅盖该灭B. 木材着火用水浇灭C.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D. 实验桌上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2.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 森林火灾时砍伐出一条隔离带B. 大火烟雾较多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 室内起火,快速打开门和窗D. 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3.“纸船烧水”的实验中,加了水的纸船比没有加水的纸船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燃烧,是因为()A. 水不是可燃物B. 加了水的纸船着火点更高C. 水会吸收纸上的热量,使其不易达到着火点D. 水隔绝了氧气4.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 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5.自动灭火砖是在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

这种砖建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

其灭火原理是:()A.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B. 清除可燃物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6.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B.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7.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 不小心将酒精洒在桌面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 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D. 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二、多选题8.实验室可用下图发生装置制取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关闭活塞,通过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可检査该装置的气密性B. 若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可使制得的氢气纯度更高C. 旋转活塞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D. 因导管口有活塞,故长颈漏斗下端可不必伸入液面以下9.以前很多浴池用煤球给水加热,现在用煤做成蜂窝状,目的是()A. 降低煤的着火点B. 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C. 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D.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0.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1实验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B. 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C. 图2中水下白磷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D. 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11.下列混合物遇火可能爆炸的是()A. 氢气和空气B. 氧气和空气C. 氢气和氧气D. 氢气和氮气12.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食物腐烂B. 呼吸作用C. 火药爆炸D. 蜡烛燃烧三、填空题13.从环保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___ .写出两种你知道的新能源________ ,________ (写名称)14.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 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________.15.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大多是来自天然气、________和煤等化石燃料,是________(填“可再生”或者“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每小题3分,共36分)1.(山东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禁放烟花爆竹B.废气达标排放C.工地洒水除尘D.秸秆露天焚烧2.(湖北宜昌)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中错误的是(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3.(广东梅州,改编)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4.(江苏连云港)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得更充分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5.(四川南充)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6.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7.如下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 )乙图)燃烧得旺,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火柴梗着火点低8.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下列有关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大降低油料价格B.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C.乙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D.制取乙醇消耗大量粮食,不可取9.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CH4·n H2O。

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未来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C.可燃冰(CH4·n H2O)属于冰D.开发利用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10.一种新型绿色电池一一燃料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卫星、军事上。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答案:B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说法不正确;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说法正确。

故选B。

2、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答案:BA、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烷燃烧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才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答案:C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扑灭,是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B、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可以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解析卷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专题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

解析卷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专题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专题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A.二氧化碳通过高温的碳层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生石灰与水反应D.镁条和稀盐酸反应2、“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

下列措施与该战略不相符的是A.冬季燃煤取暖B.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D.严禁乱砍滥伐森林3、“生命只有一次”。

青少年必须珍惜生命,好好学习。

从上层着火的高楼中逃离,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以站立姿势跑出B.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从楼梯跑向室外C.打开窗户跳出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乘电梯下楼4、每一位公民都应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汽车B.煤矿井下停电,要立即点火照明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以做灯火实验检查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来自于化学反应D.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6、下列关于物质及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化学物质B.化学变化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物质C.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能量、间隔、相互作用均不变D.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获得物质和能量7、利用燃烧原理可有效控制燃烧的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家庭用煤将“煤球”改为“蜂窝煤”,可使煤燃烧更充分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8、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可倒入蔬菜,降温灭火B.加油站不应建有围墙C.煤矿井下应保持通风良好,严禁烟火D.夜间闻到“燃气”气味,应开灯及时查明漏点9、据报道,用75%的酒精(乙醇的水溶液)可以很好地杀死新冠病毒,以下关于乙醇(化学式为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B.乙醇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中氢元素的含量最高D.乙醇与甲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相同10、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在锅里着了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B.森林灭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来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北京冬奥会将实现所有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基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酒精是液体B.酒精挥发得太快C.没有与氧气接触D.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答案: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与灭火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其目的是将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答案: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与灭火3.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答案: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与灭火4.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室内液化气起火,立即关闭阀门答案: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与灭火5.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答案: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与灭火6.煤、石油、天然气是生活中常用的化石燃料。

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混合物B.燃烧时都放出热量C.都是可再生能源D.都含有碳元素答案: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料的合理利用及开发7.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增强温室效应C.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D.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蕴藏量比较丰富的国家,因此可以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答案: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料的合理利用及开发8.燃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车用乙醇汽油做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B.所有能量的获得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C.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氢能源还未能广泛应用D.氢气燃烧的热值高,产物是水,它是理想的高能和洁净燃料答案: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料的合理利用及开发9.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A.太阳能B.石油C.核能D.天然气答案: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料的合理利用及开发10.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燃料及其利用》基础加能力测试卷(含答案新人教版)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燃料及其利用》基础加能力测试卷(含答案新人教版)

《燃料及其利用》基础加能力测试卷(含答案新人教版) CO
M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训练卷
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循环”。

例如,燃料(CH4、CH3OH
等) 燃烧产物(CO2、H2O等) 燃料(CH4、CH3OH等),这样既可解决能问题,又能消除污染。

上述构想中的①②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 ) A.均为物理变化 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
C.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 D.均为化学变化
2发热量高、污染少的理想的气体燃料是( )
A甲烷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乙炔(C2H2)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碳燃烧总是生成二氧化碳
B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最重要的矿物燃料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4.自1999年初,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应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5据测定,某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两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B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二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气体一定是碳氢化合物
6.以下关于能和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电池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卷(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C.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发生爆炸D.化学变化伴随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所以有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解析:CA、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是非金属,也能导电,故错误;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错误;C、可燃物与助燃物的混合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可能发生爆炸,CH4为可燃物,O2为助燃物,在其爆炸极限范围之内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故正确;D、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无色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B.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C.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A解析:A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在制作的烟花的时候需要加入镁粉。

故A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

故B错误;C、水可以降低温度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C错误;D、因为高猛酸钾加热的时候会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在氯酸钾中加入高锰酸钾产生的氧气速率加快,是因为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具有催化作用,不是高锰酸钾。

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C解析:C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伴随着能力的变化,但不一定有放热现象,故选项错误;B.在化学反应中不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如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故选项错误;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正确;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太阳能,故选项错误;故选C4.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红磷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点复习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点复习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点复习试题及答案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概述在古代,人们就知道利用火。

火推动了人类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从最早使用的柴草,到煤、石油和天然气,发展到了今天的许多新型燃料。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亲自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化石燃料的使用寿命课题1燃烧和灭火独立梳理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反应。

2.燃烧条件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1.答案:可燃氧发光、加热和氧化2.答案: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二、灭火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常用灭火器名称和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点练习试卷及解析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概述在古代,人们就知道利用火。

火推动了人类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从最早使用的柴草,到煤、石油和天然气,发展到了今天的许多新型燃料。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亲自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课题1 燃烧和灭火自主梳理【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1.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答案:可燃物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常用灭火器名称和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答案:泡沫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3.答案:Na2CO3+ 2HCl====2NaCl+H2O+CO2【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在_______________内,如果发生_______________,短时间聚积_______________,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就会发生爆炸。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3.在生活中你注意到了吗?在加油站一般要设置什么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医院一般要设置什么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在生活中注意到哪些地方设置安全标志,设置什么样的安全标志,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有限的空间急速的燃烧大量的热迅速膨胀2.答案:生产运输使用贮存3.答案:禁止烟火禁止吸烟在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设置严禁烟火标志师生互动【一】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根据日常生活的现象和有关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可逐步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如煤在空气中一般不会自动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没有足够高的温度,因此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有些物质(如石头、砖头、水等)即使在足够高的温度下,且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时,也不会燃烧,这是因为这些物质不具有可燃性;酒精灯的熄灭方式是用灯帽盖灭,那是因为没有了氧气。

这样就可以归纳出燃烧的条件了,即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例题1】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以下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燃烧应具备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⑤燃料),(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通风口),(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①压电陶瓷),应选A。

答案:A绿色通道:解答这一问题要从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入手,只要同时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燃烧就可以发生。

针对训练: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

解析:火箭为木船提供了热量,使温度达到了木船的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满足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木船起火燃烧;部分船只逃脱是由于它们隔离了可燃物;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东风为木船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火势更旺。

答案:(1)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2)移走可燃物(3)充足的氧气【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探究: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灭火时,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即可:移走可燃物;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由于着火的原因、环境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灭火方法,不能盲目照搬教材知识。

同时要注意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在灭火时,只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着火点。

【例题2】2019年8月,希腊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至少造成六十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仅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据说就有三千人无家可归。

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根据灭火的三种方法:①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森林发生火灾,开辟防火带是为了将可燃物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答案:B黑色陷阱:解答此题时,很多同学易错选答案A,出错原因是误解了题目所考查的意图,即灭火的三个原理,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从这三个原理中寻求答案。

针对训练:2.以下关于灭火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答案:B 解析:用水灭火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是利用水蒸发时从环境中吸收热量,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错误;A、C、D三项采取的灭火方法与其对应的灭火原理均正确。

3.2019年3月底,邻近昆明市郊的安宁突发森林大火,在灭火中消防官兵们使用各种灭火措施,其中在山高坡陡的火场使用了灭火弹。

灭火弹是一种无雷管、无炸药的安全消防器材,以超导材料引燃,使用时,揭开上端封皮,使超导热感应材料外露,用力投入火场,遇火瞬间,弹体裂开,释放出超细干粉高效灭火剂。

灭火剂的有效成分是碳酸氢钠,其受热即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有碳酸钠和水生成。

(1)灭火弹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灭火中,消防队员还使用了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以汽油为燃料,喷出类似十二级风的高速气流,将火吹灭。

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消防队员在灭火中常被烤得难以忍受,需要不断往身上浇水。

浇水能降温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灭火弹的原理可从信息中获取,关键是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可联想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风力灭火机是通过高速的风流带走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水较易蒸发,在蒸发时从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答案:(1)灭火弹产生的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覆盖在燃烧物上,隔绝了空气(2)大量冷风带走热量,使燃烧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水蒸发吸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