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知识点一(六十六)
2018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知识点一(六十五)
六、治疗原则1.青春期患者治疗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2.绝经过渡期患者治疗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血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3.药物治疗(1)止血雌激素——青春期功血,大剂量雌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迅速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
孕激素、雄激素(绝经过渡期)、联合用药(避孕药)(2)调整月经周期——雌孕激素序贯疗法(3)促排卵:枸橼酸氯米芬(CC)3.手术治疗:刮宫术适用于已婚患者,具有诊断和治疗作用。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无生育要求、年龄较大、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患者。
第四十五节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一、病原体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分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种,但通常为混合感染。
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支原体及结核杆菌、绿脓杆菌。
内源性病原体多来自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以需氧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为多见。
二、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
有腹膜炎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脓肿形成时可出现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如膀胱或直肠刺激症状。
患者可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盆腔检查:阴道可见有臭味的脓性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由宫口流出;宫颈举痛(+),宫体压痛(+);子宫两侧可触及有明显压痛的增粗的输卵管;也可触及输卵管脓肿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形成的有压痛的包块。
三、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应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急腹症相鉴别。
因为后者各有其特点,不难鉴别。
四、检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B型超声及腹腔镜均有助于确诊。
同时应明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
五、治疗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辅以手术治疗。
第四十六节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又叫宫外孕。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一、感冒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二)缓解期1.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痨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七、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十、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一)实证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二)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三、泄泻(一)暴泄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二)久泄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3.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银花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十五、便秘(一)实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二)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十六、胁痛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十七、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二)阴黄1.寒湿阻遏:健脾和胃,温中化湿—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十八、头痛(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2.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3.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十九、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二十、中风(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二)中脏腑1.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2)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3)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三)恢复期1.风痰瘀闭: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2.气虚瘀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二十一、水肿(一)阳水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二)阴水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肾阳虚衰:温肾助阳,行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行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二十二、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5.膏淋:清热化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二十三、阳痿1.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2.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3.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4.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5.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二十四、郁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4.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二十五、血证(一)鼻衄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二)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三)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四)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五)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六)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七)紫斑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二十六、消渴(一)上消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二)中消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三)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二十七、内伤发热1.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4.阳虚发热证: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5.气郁发热证: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6.痰湿郁热证: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二十八、虚劳(一)气虚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二)血虚1.心血虚:养血安心—养心汤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三)阴虚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三)阳虚1.心阳虚:益气温阳—保元汤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二十九、痹证1.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4.肝肾亏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三十、痉证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2.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3.阳明热盛证: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4.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三十一、痿证1.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4.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5.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三十二、腰痛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4.肾虚腰痛(1)肾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三十三、乳癖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三十四、湿疮1.湿热蕴肤证: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2.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加减3.血虚风燥证: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加减三十五、痔Ⅰ内痔1.风热肠燥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2.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4.脾虚气陷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Ⅱ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血栓性外痔血热瘀结证:清热凉血,散瘀消肿—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三十六、肠痈1.瘀滞证(初期):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2.湿热证(酿脓期):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3.热毒证(溃脓期):通腑排脓,养阴清热——黄牡丹汤合透脓散三十七、崩漏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2)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3)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证(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三十八、痛经1.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5.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三十九、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四十、带下病Ⅰ带下过多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Ⅱ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四十一、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4.血瘀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四十二、肺炎喘嗽(一)常证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3.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5.阴虚肺热证: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二)变证1.心阳虚衰证: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2.邪陷厥阴证: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四十三、小儿泄泻(一)常证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二)变证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四十四、厌食症1.脾失健运证: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加减2.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异功散加减3.脾胃阴虚证:养阴和胃—益胃汤加减四十五、水痘1.邪伤肺卫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2.邪炽气营证: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
2018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知识点一(一)
中医执业(助理)实践技能考试高频考点精讲◆ 实践技能考试分三站进行 1.第一站:辨证论治——笔试;2.第二站:基本操作——实际操作配以要点说明;3.第三站:临床答辩——口试。
◆ 考试合格标准1.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2.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
第一站 辨证论治【试题内容】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书面完成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中医病证鉴别(限于中医执业医师)、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对于病历书写涉及内容,执业医师考核范围中医病证有53个,西医病种49个,助理医师考核范围中医病证有46个,西医病种42个。
第一站 辨证论治分值比例分布【得分要点】 考生需要在60分钟内完成试题,总分40分。
这部分的题目是整场考试中单项分值最高的题目,考试的疾病主要是中医内科学里的内容,所以建议在完成笔试中医内科学部分之后再复习此类题型。
考试项目评分标准中医执业 中医执业 中医助理 中医助理 学历 师承 学历 师承 主诉 1 1 1 1 现病史 2 2 2 2 既往史 1 1 1 1 体格检查 ∥ ∥ ∥ ∥ 辅助检查 ∥ ∥ ∥ ∥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8 8 8 8 中医病证鉴别 5 5 ∥ ∥ 西医诊断依据 ∥ ∥ ∥ ∥ 西医鉴别诊断∥ ∥ ∥ ∥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5 5 5 5 中医证侯诊断 5 56 6 西医诊断∥ ∥ ∥ ∥ 中医治法 4 4 6 6 方剂名称3 3 3 3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6 6 8 8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 ∥ ∥ ∥ 合计 40 40 40 40 西医内容分值∥∥∥∥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每个系统的开篇也总结了大纲对应疾病的诊断关键词和每个证型的辨证要点,以便节省大家的复习时间,更有利于抓住题眼,轻松解题。
下面逐条为大家分析答题要点:1.主诉(1分)主要是写清楚主要症状(体征)加时间、或加伴随症状,或加症情变化。
2018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知识点一(十二)
1)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
2)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症候改善。
3)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施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有温补肾阳的作用。
1.艾条灸(1)悬起灸是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
悬起灸一般用无药艾条,有时也可用药物艾条进行熏灸。
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的皮肤保持2~3厘米距离,使患者局部温热而无灼痛。
每穴灸5~10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对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者,须随时注意局部温热程度,防止灼伤。
近今有各种灸疗架,可将艾条插在上面,固定施灸。
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散开的作用,主要用于病痛局部灸疗及慢性病。
2)回旋灸即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3厘米左右,平行往复回旋施灸。
一般灸5~10分钟。
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呈渐凉渐温互相转化,除对局部病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故对灸点远端的病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艾灸。
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
一般可灸5~10分钟。
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腧穴和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因此适用于灸治远端的病痛和内脏疾病、急性病。
(2)实按灸即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已经正式公布,为帮助广大考生清晰了解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大纲信息,文都医考网整理了考试大纲内容,请参加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一、医患沟通二、临床诊疗思维能力(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二)病证诊断(三)鉴别诊断(四)确立治法(五)选方与用药(六)预防与调护三、中医技术操作技能(一)中医四诊(二)针灸常用腧穴1.尺泽2.孔最3.列缺4.鱼际5.少商6.商阳7.合谷8.手三里9.曲池10.肩髃11.迎香12.地仓13.下关14.头维15.天枢16.梁丘17.犊鼻18.足三里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9.条口20.丰隆21.内庭22.公孙23.三阴交24.地机25.阴陵泉26.血海27.通里28.神门29.后溪31.听宫32.攒竹33.天柱34.肺俞35.膈俞36.胃俞37.肾俞38.大肠俞39.次髎40.委中41.秩边42.承山43.昆仑44.申脉45.至阴46.涌泉47.太溪48.照海49.内关50.大陵51.中冲52.外关53.支沟54.翳风55.风池56.肩井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57.环跳58.阳陵泉59.悬钟60.行间61.太冲62.期门63.腰阳关64.命门65.大椎66.百会67.神庭68.水沟69.印堂70.中极71.关元72.气海73.神阙75.膻中76.四神聪77.太阳78.定喘79.夹脊80.十宣(三)针灸技术1.毫针法2.艾灸法3.拔罐法4.其他针法(1)三棱针法(2)皮肤针法5.针灸异常情况处理(1)晕针(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6)皮肤灼伤及起泡6.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偏头痛(2)落枕(3)中风(4)哮喘(5)呕吐(6)泄泻(7)痛经(8)扭伤(9)牙痛(10)晕厥(11)虚脱(12)高热(13)抽搐(14)内脏绞痛(四)推拿技术1.滚法法2.揉法3.按法4.推法5.拿法6.抖法7.捏脊法12.腹部检查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165)
细目二常用外治法考点一坐浴作用:清热解毒,止带消肿。
适应症:阴疮、阴痒、带下病。
考点二外阴、阴道冲洗作用:清洁阴道,解毒杀虫、止带止痒。
适应症:阴痒、带下病,术前准备。
考点三阴道纳药作用:清热解毒、去腐、收敛、生肌、止血。
适应症:阴痒、带下病。
考点四贴敷法作用:解毒、消肿、止痛、利尿、托脓生肌。
适应症:痛经、慢性盆腔炎、癥瘕、产后尿闭。
考点五宫腔注入作用:活血化瘀通络。
适应症:宫腔、输卵管粘连、痛经、不孕。
考点六直肠导入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通络。
适应症:慢性盆腔炎、癥瘕。
考点七中药离子导入通过直流电场经皮肤粘膜导入。
作用:活血化瘀。
适应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
考点八介入治疗在医学影像设备(X线、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自然孔道至靶器官局部给予介质治疗。
细目三中医妇科急症治疗考点一血崩证1.主证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大量阴道流血可导致亡血厥脱,甚至危及生命。
2.辨证考点辨出血的部位:子宫腔、子宫颈或阴道。
辨别引起出血的病证:月经过多、崩漏、堕胎小产、产后血晕、癥瘕。
辨证则有虚、瘀、寒、热。
3.中医治疗①补气止血;②温经止血;③固涩止血;④凉血止血;⑤祛瘀止血。
4.西医治疗因证情急重,必要时中西药结合治疗。
常用西药止血剂有维生素K、维生素C、安络血、止血芳酸、止血敏。
考点二急腹症1.主证妇科痛症以下腹痛为主要症状。
2.辨证考点寒、热、虚、实3.辨证用药血寒,治宜温经止痛;气滞,治宜行气止痛;血瘀,治宜化瘀止痛;血热,治以清热止痛。
4.针刺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太溪考点三高热证1.主症热证是以发热为主症,体温高达39℃以上。
2.辨证考点热证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之别,还有夹湿、夹痰、兼瘀,以及热毒、湿毒等。
3.治疗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表热证可用感冒清热冲剂、重感灵等中成药口服,柴胡注射液等肌注。
热入气分,则选用清开灵注射液、川琥宁注射液。
如热入营分,清营汤、紫雪丹。
考点四厥脱证中药治疗1.血崩而厥脱:参附注射液、参附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丽参注射液。
2018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知识点一(十五)
二、掌推法【操作方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本法多用于背部、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
2.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本法用于肌腱及腱鞘部位。
3.肘推法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本法用于脊柱两侧。
4.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部位,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也可用于上胸部。
【操作要点】1.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应参考经络走行方向及血液运行方向推动。
3.速度要均匀。
4.掌推法在操作时应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考点五拿法【操作方法】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
【操作要点】1.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2.捏拿方向与肌腹垂直。
3.动作要有连贯性。
4.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5.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捏拿肌腹,指间关节不动。
考点六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使患肢关节、肌肉有松动感,称为抖法。
抖法在临床上常作为辅助或结束手法,有抖上肢和抖下肢之分。
其操作如下:1. 抖上肢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
医者站立于前外侧,上身略微前倾,用双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并不宜握得太紧),缓缓地将其患肢向前外侧方向抬起,约60°~70°;然后医者以腕力为主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并使其抖动如同波浪样地由远端腕部逐步地传递到近端的肩部。
或医者用手掌按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远端的腕部,在腕部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
2.抖下肢患者取仰卧位,下肢放松。
医者站立其足后方,用双手分别握住患者后髁部,先将双下肢徐徐抬起离床面约20~30厘米,然后医者以臂力为主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整个下肢产生舒松感。
在做抖下肢时可配合作肢体内、外旋转的运动。
对高大重实者可两腿分开操作。
动作要领:①抖动时用力要自然,抖动幅度要小,但频率要快。
2018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知识点一(五)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4.鱼际(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③小儿疳积。
5.少商(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②热病、昏迷等肺系实热证;③癫狂。
6.商阳(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7.合谷(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8.手三里【定位】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9.曲池(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高血压,癫狂;③腹痛、吐泻等胃肠病证;④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⑤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10.肩髃【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②瘾疹。
11.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①鼻塞、鼻衄、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
12.地仓【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面局部病证。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13.下关【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201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备考点
201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备考点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医实践技能考试中常遇到的备考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考生。
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机: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宣温热煮无过。
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上呼吸道感染)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扶正祛邪有奇功。
疳证与食积、厌食进行鉴别疳证食积厌食部位脾胃脾胃脾胃程度重中轻主要特征肚腹膨胀,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烦躁易怒。
腹部胀痛,呕吐酸叟,便臭败卵或便秘,烦躁不安。
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它疾病,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兼证眼疳、口疳、疳肿胀无无小儿泄泻的大便性状辨别病因大便性状伤乳伤食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风寒所伤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黄臭气不重湿热所伤水样或蛋花汤样便,色黄褐,气秽臭。
脾胃虚弱大便稀薄或溏烂,色淡气味不臭。
脾肾阳虚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味。
黄疸阳黄、急黄、阴黄的区别病名病因病机症候特征预后阳黄湿热湿热中阻,胆汁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伴口干发预后良好外溢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急黄湿热疫毒湿热疫毒,郁而化火。
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壮热烦渴,尿少便结,烦躁不安,或见神昏谵语,尿血,舌质红,苔黄褐干燥,脉弦数或洪大。
病情凶险,预后多不量阴黄寒湿寒湿阻滞,胆汁不循常道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伴腹胀、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质淡白,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一般病情缠绵,不易速愈。
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病机: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加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气虚感冒证——参苏饮病机: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选择题:
在中医执业过程中,进行望诊时,观察患者面色黄而鲜明如橘皮色,常提示:
A. 湿热内蕴(正确答案)
B. 寒湿困脾
C. 气血两虚
D. 肾精亏损
问诊中,患者自述时有冷感,形寒肢冷,喜温,常提示:
A. 表证
B. 虚证或寒证(正确答案)
C. 里实热证
D. 阴虚证
切诊时,触及患者脉象浮而无力,应诊断为:
A. 浮紧脉
B. 浮缓脉
C. 浮数脉
D. 浮虚脉(正确答案)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选用毫针进针,最常用的进针方法是:
A. 指切进针法(正确答案)
B. 舒张进针法
C. 提捏进针法
D. 夹持进针法
拔罐疗法中,若需留罐,一般留罐时间为:
A. 5~10分钟(正确答案)
B. 15~20分钟
C. 25~30分钟
D. 35~40分钟
推拿疗法中,治疗颈椎病时常用的手法是:
A. 拿法
B. 揉法(正确答案)
C. 捏法
D. 振法
在进行中药煎煮时,解表类药物一般煎煮时间为:
A. 10~15分钟(正确答案)
B. 20~30分钟
C. 30~40分钟
D. 40~50分钟
中医执业中,对于急性腹痛患者,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 立即给予止痛药
B. 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检(正确答案)
C. 直接进行腹部B超检查
D. 给予抗生素治疗
在处理中医急诊患者时,若患者突然出现昏迷,首先应:
A.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B.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正确答案)
C. 给予强心剂
D. 立即进行针灸治疗。
2018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知识点一(二十九)
考点二显微镜检查1.细胞(1)白细胞大量白细胞出现,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过敏性结肠炎、肠道寄生虫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2)红细胞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见,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痔疮出血、直肠息肉等。
(3)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
2.食物残渣若镜下见较多的淀粉颗粒、脂肪小滴、肌肉纤维、植物细胞及植物纤维等提示消化不良。
3.寄生虫肠道寄生虫的诊断主要靠镜检查找虫卵、原虫滋养体及其包囊。
如蛔虫、钩虫、蛲虫、绦虫、阿米巴滋养体等。
考点三化学检查主要是隐血试验。
当胃肠道少量出血时,粪便外观不显血色,这类出血称为隐血。
正常人粪便隐血试验为阴性。
阳性常见于消化性溃疡的活动期、胃癌、钩虫病以及消化道炎症、出血性疾病等。
消化性溃疡隐血试验呈间断阳性,消化道癌症呈持续性阳性,故本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消化道肿瘤的普查、初筛和监测均有重要意义。
服用铁剂,食用动物血或肝类、瘦肉以及大量绿叶蔬菜时,可出现假阳性。
口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被咽下后,可呈阳性反应,临床应注意。
考点四细菌学检查肠道致病菌的检查主要靠培养分离与鉴定,但有时也做直接涂片检查,如粗筛霍乱弧菌,可做粪便悬滴和涂片染色检查。
怀疑肠结核时行耐酸染色后查找其分枝杆菌。
粪便培养(普通培养、厌氧培养或结核培养)有助于确诊和菌种鉴定。
第六节肝功能检查考点一蛋白质代谢检查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最为常用。
1.参考值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60~80g/L。
白蛋白(溴甲酚绿法):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比值:1.5︰1~2.5︰1。
2.临床意义(1)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 比值减低。
A/G比值倒置(A/C<1)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
(2)肝外因素①低蛋白血症: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不良;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消耗增加,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结核等。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知识库及正确答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知识库及正确答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知识库和正确答案。
考生可以参考本文档来备考和提高考试成绩。
考试知识库以下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知识库概述: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经络系统等。
2. 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
3. 中医内科学:包括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4. 中医外科学:包括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5. 中医妇科学:包括中医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6. 中医儿科学:包括中医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7. 中医针灸学:包括针灸的基本理论、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
8. 中药学: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和配伍禁忌等。
正确答案以下是一些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常见问题的正确答案:1. 问:中医四诊中的望诊是指什么?答: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眼底等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2. 问:中医针灸中的"三针法"是指什么?答:三针法是指温针、寒针和热针三种不同温度的针刺方法。
3. 问:何为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答: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求因、辨证施治、辨证分证、辨证论治。
4. 问:中医药治疗中的"清热解毒"是指什么?答:清热解毒是指使用中药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热毒性疾病。
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结合实际考题和考试要求来确定。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知识库和一些常见问题的正确答案。
希望考生能利用此文档来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常考知识点归纳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常考知识点归纳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常考知识点归纳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时间是7月1日~7月15日,对于今年的实践技能考试,大家准备的怎么样了呢?为了帮助医师技能考试考生复习,小编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常考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经过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振水音检查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医生以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震动上腹部,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
也可用听诊器进行听诊。
正常人见于餐后或饮多量液体时。
如果清晨空腹或者餐后6-8小时仍有此音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皮肤的温凉,一般能够反映体温的高低,但需注意热邪内闭时胸腹灼热而四肢额部不甚热,甚至皮肤欠温,皮肤的润燥,能够反映有汗、无汁和津液是否耗伤,如皮肤湿润,多属津液未伤,皮肤干燥而皱缩,是伤津脱液,气阴大伤,久病皮肤十分干燥,触之刺手,称为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
皮肤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肿,皮肤臃肿,按之应手而起者,为气肿,虚胖。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分型颇多,但多数临床资料集中于下列三型:1.湿热内蕴便中夹脓带血,里急后重,身热,胃痞纳呆,肛门灼热,大便秽臭,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2.气滞血瘀面色晦黯,胁腹胀满,粘液脓血便,泻下不爽,腹痛拒按,嗳气食少。
舌紫或瘀斑、瘀点,脉弦涩。
3.脾气虚弱面色少华,腹痛喜按,肠鸣矢气,大便时溏时泻,夹脓带血,月经不调。
舌尖赤,苔薄白而腻,脉缓而虚。
肝硬化腹水辨证分型1.气滞湿阻:此证为本病初起。
腹大胀满,胁肋胀痛,纳呆食少,食后腹胀,嗳气无力,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腹胀按之不坚,胁下痞块。
苔白腻,脉弦缓。
2.湿热蕴结:此证为水湿内蓄而热化。
腹大坚满拒按,脘腹撑胀,烦热口渴,目肤发黄,小便黄赤短少,大便秘结,不欲饮食,嗜卧。
舌红苔黄糙,脉弦数。
3.瘀血阻滞:此证属实胀之重症。
腹大坚满,腹壁青筋暴露,胁腹攻痛,面色黧黑或唇色青紫,颈部胸部可见蜘蛛痣,肝掌,小便不利,大便色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十八节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发生,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
小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
一、病因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细菌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易引起细菌性肺炎;如羊水被胎粪污染,吸入肺内会引起胎粪吸入性肺炎。
如孩子接触的人中有带菌者(比如感冒),轻易受到传染引起肺炎。
二、临床表现1.轻型肺炎(1)发热(2)咳嗽开始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咳嗽时可伴有呕吐、呛奶。
(3)呼吸道症状呼吸表浅增快,鼻扇,部分患儿口周、指甲轻度发绀。
(4)全身症状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
2. 重型肺炎(1)呼吸系统症状呼吸表浅、急促、每分钟可达80次以上,鼻翼扇动,有三凹征,呼气呻吟,颜面部及四肢末端明显发绀,甚者面色苍白或青灰。
两肺可闻及密集的细湿啰音。
(2)循环系统症状婴儿肺炎时常伴有心功能不全。
(3)神经系统症状①烦躁、嗜睡、凝视、斜视、眼球上窜。
②昏睡,甚至昏迷、惊厥。
③球结膜水肿。
④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⑤呼吸节律不整。
⑥前囟门膨胀,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除压力增高外,其他均正常称为中毒性脑病,严重者颅压更高,可出现脑疝。
(4)消化系统症状患儿食欲下降、呕吐、腹泻、腹胀,严重者呕吐物为咖啡色或便血,肠鸣音消失,中毒性肠麻痹以及中毒性肝炎。
(5)酸中毒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等,也可出现混合性酸中毒。
三、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痰涂片、痰培养等。
四、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翻身更换体位,利于排痰。
2.供给充足水分,少量多餐,重症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营养。
3.病因治疗:绝大多数重症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或混合感染,需采用抗生素治疗。
第四十九节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
一、临床表现1.轻型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
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
常急性起病,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1)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2)水、钠平衡紊乱1)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
2)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
3)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脱水临床表现与分度(3)钾平衡紊乱正常血清钾:3.5~5.5mmol/L,<3.5mmol/L为低钾血症。
(4)低钙、低镁血症。
(5)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呼出气体有丙酮味等症状,但小婴儿症状可不典型。
3.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
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
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
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大便显微镜检查偶有少量白细胞。
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可用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和抗体。
(2)诺沃克病毒性肠炎:主要发病季节为9月到第二年4月,多见于年长儿和成人。
可有发热、呼吸道症状。
腹泻和呕吐轻重不等,大便量中等,为稀便或水样便,伴有腹痛。
病情重者体温较高,伴有乏力、头痛、肌肉痛等。
粪便及周围血象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
(3)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多发生在夏季,起病较急。
轻症仅大便次数稍增,性状轻微改变。
重症腹泻频繁,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样混有黏液,镜检无白细胞。
伴呕吐,常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侵袭性细菌(包括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杆菌等)引起的肠炎: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季。
起病急,高热甚至可以发生热惊厥。
腹泻频繁,大便呈黏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
常伴恶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可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至感染性休克。
大便显微镜检查有大量白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粪便细菌培养可找到相应的致病菌。
(5)抗生素诱发的肠炎: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
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不同程度中毒症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休克。
典型大便为暗绿色,量多带黏液,少数为血便。
大便显微镜检查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革兰阳性球菌,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
②假膜性小肠结肠炎: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
除万古霉素和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外,几乎各种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
可在用药1周内或迟至停药后4~6周发病。
表现为腹泻,轻症大便每日数次,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
重症频泻,黄绿色水样便,可有假膜排出。
黏膜下出血可引起大便带血,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伴有腹痛、腹胀和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休克。
对可疑病例可行结肠镜检查。
大便厌氧菌培养、组织培养法检测细胞毒素可协助诊断。
③真菌性肠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
病程迁延,常伴鹅口疮。
大便次数增多,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菌落)。
大便显微镜检查有真菌孢子和菌丝,应进一步以沙氏培养基作真菌培养确诊。
4.迁延性和慢性腹泻(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为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
(2)大便有较多白细胞者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必要时应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测。
二、检查1.病原学检测以明确病因,如血清抗体、大便培养、病毒抗原检测等。
2。
血生化检测与血气分析,以明确脱水的性质,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
三、治疗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
1.急性腹泻的治疗(1)饮食疗法: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
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
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好转后继续喂食。
病毒性肠炎多有继发性双糖酶缺乏,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类、淀粉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减轻腹泻。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1)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
新生儿和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不宜采用口服补液。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第一天的补液:①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轻度脱水约为90~120ml/kg、中度脱水约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为150~180ml/kg。
②溶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分别选用,一般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
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③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对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容,20ml/kg等渗含钠液,30~60分钟内快速输入。
累积损失量(扣除扩容液量)一般在8~12小时内补完,约每小时8~10ml/kg。
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时速度宜减慢,于12~16小时内补完,约每小时5ml/kg。
④纠正酸中毒:因输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输液后循环和肾功能改善,酸中毒即可纠正。
也可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血气测定结果,另加碱性液纠正。
对重度酸中毒可用1.4%碳酸氢钠扩容。
⑤纠正低钾血症:有尿或来院前6小时内有尿即应及时补钾;浓度不应超过0.3%;每日静脉补钾时间不应少于8小时。
⑥纠正低血钙、低血镁:出现低血钙症状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ml/kg,最大量≤10ml)加葡萄糖稀释后静注。
低血镁者用25%硫酸镁按每次0.1mg/kg深部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主要是补充继续损失量(防止发生新的累积损失)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
生理需要量用1/3~1/5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是按“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的原则,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仍要注意继续补钾和纠正酸中毒。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