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课堂检验
2024最新-《分香蕉》课堂实录【优秀9篇】
《分香蕉》课堂实录【优秀9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的《分香蕉》课堂实录【优秀9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分香蕉》课堂实录篇一《分香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平均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
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
首先利用“分香蕉” 的具体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由于有了分东西的基础,学生很快分出结果,这时我问:“你能不能用一个简洁的算式来表示?”学生很快说出算式,教师写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看书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
在练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部分的意义。
可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问题:像我班韩子宣,万雄飞等同学会摆、会列式,但却不会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还有的学生不知除数是谁?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他列式:12÷4=3,学生知道每份是4根,可是动笔列式时不知除以哪一个数,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个别指导。
《分香蕉》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
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分香蕉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在本节课的结束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
在情景创设中,我会扮演一个“香蕉商贩”的角色,向学生展示一系列香蕉分配的场景,如将香蕉分给不同数量的小朋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香蕉。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将提出一系列与香蕉分配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香蕉分配活动,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公平正义的意识,懂得珍惜和感恩。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以“分香蕉”为主题,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景。我会准备一些真实的香蕉,让学生亲眼看到香蕉的分配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他们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体验和收获,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以“分香蕉”为主题,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分香蕉》教学反思。
通过对前面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认识除法。
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
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
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依据分香蕉的活动,解决可以怎样分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以“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
这里,注意对照平均分香蕉活动揭示12 2=6的实际含义。
使学生在动手、动口中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他分法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呢?让学生在动手分的基础上,写出算式。
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当然,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
在作业反馈时,还有几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
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分香蕉》教学反思〕附送:《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实际问题,与学生在这之前所采用的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以四则运算和常见数量关系为基础,都需要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思考方法不同。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时,未知数能以一个字母为代表和已知数一起参加列式运算,解决了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局限性较大的缺点。
二年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年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学具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
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
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4、你真了不起。
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叫什么名字?除号长什么模样啊?(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
领学生读2遍——“除号”)4、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
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
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
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
(跟读2遍。
)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
《分香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
(4)全班交流,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根香蕉?如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香蕉”这一内容主要是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发现什么规律?
(1)学生观察后回答,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
(2)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3)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被除数表示要平均分的总数,总数不变,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量就越少;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少,每份的数量就越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分香蕉,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同时,通过交流汇报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分一分,填一填。
(1)教师出示题目:把18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2)学生用小棒或画一画的方法进行分一分,然后填写除法算式。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图文稿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香蕉》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二探索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师:请回答。
(并请他上台演示。
)师: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你知道怎样表示吗(师板书:10÷2=5(根))师:10,2,5分别表示什么生:10表示有10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5表示每只分得5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师板书:“10÷2”读作“10除以2”。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
(生跟着读)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生:10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5叫做商。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10÷2=5(根)) 被除除商除数号数师:真能干!你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2 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
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分香蕉》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分香蕉》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社会活动教学,让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会分享、合作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同时能够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分香蕉玩具两个•奖励物品•角色扮演道具,如香蕉、防护手套等•背景音乐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首先,老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告诉他们今天要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分香蕉》。
第二步:规则介绍1.孩子们分几组,每组两人,每组有两根香蕉。
2.活动开始时,每组分配一个角色——一个孩子扮演分香蕉的人,另一个孩子扮演领香蕉的人。
3.分香蕉的人需要把两根香蕉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领香蕉的人根据分好的香蕉,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
4.如果两个部分不相等,分香蕉的人将会惩罚。
5.每个孩子分别扮演分香蕉和领香蕉的角色,玩一轮后换一组继续游戏。
第三步:操作练习在规则介绍之后,老师为孩子们展示如何正确地分香蕉。
在平台上放好香蕉,老师手持防护手套演示如何使用分香蕉的工具将香蕉横向分成两个部分。
在演示完毕之后,请幼儿们自己操作分香蕉玩具,让他们练习如何将香蕉平均地分成两个部分。
第四步:角色扮演分好了香蕉之后,老师安排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让每个孩子轮流扮演分香蕉和领香蕉的角色。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孩子们理解游戏规则,并且教他们如何沟通、分享和合作。
第五步:与评价当游戏结束后,老师会与幼儿们一起学习过程,询问孩子们在游戏中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
同时,老师也会给孩子们一些奖励物品鼓励他们的表现。
活动效果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能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分享、沟通和合作,并且也发掘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此外,通过分香蕉的操作,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最重要的是,幼儿在玩中学,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知识积累,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分香蕉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分香蕉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工作室的磨课活动,执教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一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在其他数学教师的指点和帮助下,通过两次执教,使我深刻感受到了群体研究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1、在教学中要依靠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本节课教材中在讲述了除法的两种意义后,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弄清12根小棒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我第一次执教时,是严格按照教材,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分法,学生往往是会分,但不能说清过程与道理,没有真正理解除法的意义;通过其他数学教师指点后,第二次执教时,我做了改动,在讲述了除法的两种意义后,我安排了两组对比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两种意义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不同的分法,学生既会分也能讲述分的过程,效果要好多了。
2、要正确处理教师讲与学生探的关系。
本节课中对除法这种运算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揭示,第一次执教时我是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表面上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既浪费了时间,教学效果也不够好。
这些属于概念性的教学,学生是初次接触,教师应该直接揭示,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
如:在学生理解平均分后,教师直接揭示:像这种平均分的过程可以列一个除法算式。
3、要正确把握学生讨论的时机。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范例
2024年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分香蕉》这一主题,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数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表达分数,并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表达分数。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数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表达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香蕉模型、分数卡片、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香蕉模型,讲述小猴分香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香蕉的分配问题。
2. 讲解分数含义(10分钟)通过PPT展示,解释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表达分数,如何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
5.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香蕉模型,让学生进行分数表达和计算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猴有5根香蕉,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根香蕉?(2)小猫有8根香蕉,它要把这些香蕉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根香蕉?2. 答案:(1)每个小朋友能得到5÷3=1.67(根),即每个小朋友得到1根香蕉,剩下2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再得到2÷3=0.67(根)。
(2)每个小朋友能得到8÷4=2(根),即每个小朋友得到2根香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分数的存在,如食物分配、时间分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运用。
【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
【精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分香蕉》(自主学习)。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时内容,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本节课是通过分香蕉的实例,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在解决平均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不仅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问题,而且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完“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再进行学习本课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1.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
3.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小棒、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任务单、导师录课视频、练习本。
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探究环节主讲教师活动实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生活现象——情境导入,感知概念师:同学们,今天小猴子的外婆给它带来了一些礼物来,我们一起看看。
(播放“分香蕉”情景视频。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你从图中播放“分香蕉”情景视频。
播完视频,出示课题。
暂停一下录课视频,指名回答。
观看视频。
汇报信息。
创设“分香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二)个别探究——问题驱动,抽象概念1.分一分。
师:那如何做到每份分得同样多呢?请同学们用12根小棒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师:同学们只要是平均分就对了。
还有其他分法吗?师:同学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想出了这么多分法。
2.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一分,说一说后,你能完成个别探究单的内容吗?独立思考后再填写。
第三册数学《分香蕉》课堂实录
第三册数学《分香蕉》课堂实录第三册数学《分香蕉》课堂实录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师:昨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生答:(分桃子、一样多、平均分)师:学得咋样?生:好。
师:淘气今天可要考考你。
出示课件:考考你1.填空:二六()()十二三六()()十八3 ()=_ () 5=_ 5 ()=30 () 4=_ () 6=_ () 9=9 2.☆☆☆☆☆☆(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个。
(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
(生:可以分给2个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班级回报)(由考考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课题引入师:(出示课件)看,老师今天带谁来了?生:小猴子师: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生:香蕉师:板书课题:香蕉(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问题探究1、看一看、找一找师:(课件演示:我能行)认真看图,找一找有哪些数学信息?生1:_根香蕉。
生2:2只小猴、一只猴妈妈。
师:看得真仔细。
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猴妈妈可犯愁了,怎样分才公平呢?你们能帮帮它吗?生:能,平均分。
(师补充课题:分香蕉)2.圈一圈,说一说。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生:圈一圈。
师:每只小猴分得几根?生:6根。
师:对不对呢?火眼金睛的大圣来了,请他做裁判。
(演示课件)生:对。
(拍手表扬)3.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_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用圈一圈的办法知道每份是6根。
笑笑可不同意这种办法。
你们想知道笑笑有什么好办法吗?生:想。
(演示课件:_ 2=6(根))师:_,2,6分别表示什么?生:_表示有_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 _ 2 读作 _除以2 。
)师:我们看笑笑是怎么读的。
(全班同学跟笑笑一起读)师:(演示课件)淘气又给我们带了一个问题:_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4分香蕉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4课时分香蕉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分的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加强实际经验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沟通。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两种分法的要求,正确写出对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棒、圆片。
让学生拿出小棒实际分一分,边分边说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交流汇报,结合学生的回答有意将两种分法(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根一份)进行对比。
如学生说出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12根香蕉每6根一份,可以分成2份,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2认一认,想一想。
(1)出示智慧爷爷说的话:上面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列成除法算式。
12 ÷ 2 = 6 读作12除以2等于6被除除商除号数数(3)对照分香蕉的过程,说说除法算式中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64页“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12”指的是12根香蕉,“2”指的是平均分给2只猴子,“6”指的是每只猴子分到6根。
3小练习:把教材第60页问题一和问题二用除法算式表示,并和同伴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小结:(1)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2)根据平均分的分法写算式时,先写被分的总数,接着写除号(÷),再写要平均分的份数或每份要分的个数,最后在“=”的后面写出平均分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6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最后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65页“练一练”第2题。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小棒,分一分。
学生写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读算式。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8《分香蕉》.它的具体内容为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它不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册书的教学难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和等分活动之间的关系.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下面我就谈谈,我是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的.首先,我在教学中利用了教材中的图画,创设亲切可爱的情境,比如我在一开始讲述猴子妈妈分香蕉的故事,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在“你还能怎样分12根香蕉”的活动中,有的学生想到“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这对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说“把10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还剩1个”.这种分法,就与大部分同学的要么只分给3个男孩,要么只分给2个女孩这些分法,就显得更有创意了.这都说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开动了脑筋,他们“喜学”、“乐学”、“善学”,并实现了“创造性的学”.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核心就是“培养创新人才”.这与课程改革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既要关注学生水平,更要关注其情感、态度等的发展.”是一致的.本节课为新教材教学,对教材内容、方法、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留有很大的余地.如在授新课中,教材中形成除法算式的表达,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学习,分别分布在学生列出两个除法算式之后.(包括12除以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12除以3,把12根香蕉平均每3个分成1份).我对此的处理方式是把“教材重组”,并在随后安排了“我会读”和“我会说”这两个练习环节,及时反馈,使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得到及时、迅速的突破.那么,学生在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之后,即可以不统一分法,自主、合作的分.让学生在更多的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另外,我还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的过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感悟“分香蕉”的多种灵活的分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动态中渗透了“平均分”的数学思想.这节课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如果能用上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分香蕉”的多种方法,那效果更加理想,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一定会更精彩.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分香蕉》教学实录及反思(含试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分香蕉》教学实录及反思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分香蕉》教学实录及反思大庆市庆风小学郑颖一、教学内容:《分香蕉》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本节分香蕉之前教材创设了三个“分一分”的实践活动。
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
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法与学法:在教学方式上,我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通过课件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篇一:《分香蕉》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物角色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
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
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
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
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正确把握学生讨论的时机。
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
我在这次教学时,因为学生还没有深刻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往往学生是无话可说,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其次,没有讲清讨论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有组织、有序的开展讨论;再次,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真正使讨论能够帮助、促进本节课的教学。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名师]
《分香蕉》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材分析〗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班学生全部来自于学校周围的农村家庭,家长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教育意识也相差很大。
但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欢动脑筋,愿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力较强,喜欢听故事,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而且经过一年的学习,多数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方法。
由于学校是农村的一所中心校,没有多媒体,只有投影仪和学具,学生对动态的东西感受较少,只能借助一些操作,但要将全体学生的操作过程展示出来是很难实施的,而且学生的操作能力、抽象概括和表述能力也高低不一,这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课堂实录〗(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1.填空:三()十二()六十二()()十八()()十八2.☆☆☆☆☆☆(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个。
(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
(生:可以分给2个人。
)(由练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
(出示图)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生:12根。
师: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生:平均分。
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师:请李齐回答。
(并请他上台演示。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分香蕉|北师大版(2014秋) (2)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分香蕉》教学实录及反思第五小学廉秀颜一、教学内容:《分香蕉》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本节分香蕉之前教材创设了三个“分一分”的实践活动。
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
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
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法与学法:在教学方式上,我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通过课件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