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6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2010年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并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
(一)国内贸易 1、西周:在市场上,一束丝加一匹马可以换五个奴隶。
2、商朝:南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以朋为单位;商前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夏朝交通运输有一定规模,交通工具种类很多;西周交通发达,从镐京到全国有几条宽广的大道,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3、春秋战国: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
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
交换的商品大多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是很密切。
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民。
4、两汉:官营和民营商业遍及中原和周边地区。
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如长安有东、西等九市。
市内商肆按行业排列,整齐有序。
汉代的货币,继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要货币。
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株钱,才稳定来。
除长安外,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和宛五大名都,当时称“五都”;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大量丝帛锦绣沿着丝绸之路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
5、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蜀国的蜀锦行销魏吴;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
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
6、隋唐时期商业:(1)隋唐时期的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
交通要道上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运河、长江上商船往来不绝。
(2)隋朝的货币是五铢钱。
唐高祖以后,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
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3)隋唐的市场较前代发达:长安“坊”、“市”分开,城市里有固定的贸易场所――市, 东市、西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法家:韩非主张君主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的法治观;“事异则备变”的改革观。
意义
见右边栏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1)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2.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诸侯兼并、社会动荡,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3.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士”阶层地位提高,四处游说,传播思想文化。
4.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程。
意义:①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③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④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理学的创立
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哲学思想
朱熹的哲学思想
1.理气关系:理一气二;
2。理学修养论: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追求“仁”,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朱熹的哲学地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后,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概况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
“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2、太学的出现
汉武帝创建太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创办的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汇总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文书,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你有准备自己的教案吗?下面是本店铺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精品]新高考历史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史古代世界及答案
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指导思想: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史观,以史为鉴,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原则:纵横比较,点线面体;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注意问题:一、横向:阶段特征的整合横向整合即以纵向时间为依据,将教材内容中交叉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横向的链式结构,在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它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而是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横向整合,首先要正确划分历史分期①按照时间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三阶段(古代、近代、现代),史界通行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中国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840年,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现代史从1949年至今;世界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640年,近代史从1640年到1917年,现代史从1917年至今。
②按照生产关系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③按照生产力的标准,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然后根据历史阶段划分,从政治、经济、文等方面归纳相应阶段的具体史实,分析各方面特征,最后归纳历史阶段特征。
要特别关注中外历史上几个社会转型和巨变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前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世界的16—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后、二战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二、纵向:专题线索的整合按照内在知识的点联系,从纵向专题的角度清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演进线索整合为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强,元朝—健全,明清—顶峰;再由此升华整合政治文明的演进线索:从奴隶制时代的血缘政治、贵族政治(中国)和直接民主(希腊),到封建时代的官僚政治、专制政治、教权主义,到近代三、类比:中外历史的整合从全球史的视角,将历史事物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是2013年山东卷的新视角之一。
201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设计参考答案
201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设计参考答案
陈伟国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17.(1)军事(最早的君主由军事首领转化而来,军权是王权的主要构成)。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天命和鬼神观念盛行。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氏族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总页数】6页(P40-45)
【作者】陈伟国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2010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2.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二轮复习方法
3.2010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4.全国卷高考背景下的历史二轮教学建议及复习对策——从2016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历史部分)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看
5.浅谈高考二轮复习的新奇感与难度感——对高考二轮复习的反馈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10篇)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10篇)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篇1一、教学任务根据上学期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再进行两轮复习,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实行每周一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二、情况分析: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
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总体措施第二阶段,即完成各知识点专题的教学和第二轮复习(“二模”之前),巩固其考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后阶段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
第三阶段,即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四、教学要求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
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五、教学安排(一).2.24~.4月底(第二轮复习)1、完成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对知识点按章节体系、专题体系进行系统复习,并注重进行综合测试,巩固学生所掌握的考试要点。
2、做好高考综合练习卷以及历年的高考试题,让学生熟悉“高考模式”。
3、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优秀生的成绩及班级整体实力。
(二).5.1~高考前(第三轮复习)1、全面复习巩固,完善知识体系,把握高考思路。
2、查漏补缺(集中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挖掘学生潜能。
3、进行各种综合能力测试,加强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篇2学情分析一轮复习已完成,从区统考成绩看还可以,平均分区第一。
但是高分没有突破,个别学生分数还偏低,尤其是应届生成绩还须下大功夫。
整体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记忆处于模糊状态,对史实的掌握基本上是似是而非的状况。
女同学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僵化,效率不高。
男生用功程度还需加强。
2010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教案教学设计_9
世界现代史(二)(二战后的世界)第1课时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涉及章节2.7.3)一、课前预习1.1953年斯大林逝世,稳固地位后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在“苏共二十大”闭幕前夕作了《》的“秘密报告”。
会后,苏联在爱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斗争,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活动。
2.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提高的收购价格,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以提高粮食产量。
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扩大了。
3.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改革中提出用“”思想,代替“”,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
1990年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4.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苏联实际上解体。
二、重点归纳与解析2.构建体系背景:农业:赫鲁晓夫改革内容:工业:政治:评价:未能打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措施及影响原因:苏联解体影响:三、活动探究例1.回首苏联历程步骤一:观察风云人物,走近历史。
斯大林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1)上面三位历史人物中在苏联历史上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答案]:斯大林:领导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开创了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率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结果如何?[答案]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农业和政治;失败。
步骤二:整合资料,探究历史真实。
(2)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学家,你觉得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高度集权;未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脱离社会主义方向。
步骤三 反思历史,总结教训。
(3)斯大林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体现?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答案]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个人崇拜盛行;高度集权。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中国政治文明的历程
模块一中国政治文明的历程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产生及维持的原因(1)理论基础: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有利于这一制度的长期维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流派大都强调“大一统”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成功,儒家思想在汉代的胜利,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莫定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2)经济根源: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私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3)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为反对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改革变法,封建制逐渐形成。
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4)地理原因: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
2、演变过程(1)萌芽——战国时期: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主张。
②实践上,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除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
(2)创立——秦朝:①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郡县、颁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③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是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④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注意:秦始皇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历史影响)(3)巩固——西汉:①内容:实行刺史制度;西汉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2010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教案教学设计_12
中国古代历史(秦至元时期)1.考试说明要求及版本内容归纳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构建体系三、活动探究(本课知识点的运用)1.主题:多元化政治制度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步骤一:看一看,形式多样的多元化政治下面三幅图是某同学收集到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成果材料,阅读后回答:① ②(1)填一填:将三幅图所示政治文明成果的代号填入下表中适当的位置。
希腊(雅典) 西周答案:(2)说一说:图②所示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3)议一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③为代表的政治文明成果的看法。
它对近代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留下了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开创了集体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形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但它只是部分人的民主,而广大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民主可言,造成社会不公。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任期制、议会制、少数服从多数等。
步骤二:身临其境,感受“皇帝”风采秦始皇推行一整套措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
(4)下面四幅图画分别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措施?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答案:图一反映秦始皇独揽国家军政大权,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图二反映秦始皇统一货币;图三图四反映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5)假如你坐上他的位置,你最愿意选取他做的什么事?联系今天的形势,谈谈这样做的重大意义。
答案: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实现祖国统一。
2.主题:权力角逐——君权与相权的争斗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常熟市王淦昌中学——毕春勤★课标考纲导航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开辟的主要航线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荷兰的海外殖民扩张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特点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欧盟北美贸易自由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3)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作用(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课标考纲落实一、知识结构构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黄金白银的渴望、商业危机、传播天主教过程葡萄牙——向东探险迪亚士达伽马西班牙——向西探险哥伦布麦哲伦世界意义全球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孤立发展走向整体世界葡萄牙地区:非洲和亚洲方式: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西班牙地区:中南美洲方式:掠夺财富、屠杀印第安人、采用奴隶制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殖民战争、掠夺财物荷兰结果:17世纪上半叶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英国手段:海盗掠夺、商业战争、黑奴贸易结果:18世纪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原因: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由英国向欧美大陆扩展(蒸汽时代到来)影响: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原因:科学成了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在英、德、美等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同时进行(进入电气时代)影响: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1944年,美、英、中等44个战时同盟国的代表布雷顿森林建立:通过《联合国货币基金会议最后议定书》体系的建立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影响: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原因:战后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国际贸易美国凭借经济实力要扩大其商品输出体系形成:1947年美国、中国等23国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目的:实现贸易自由化,促进经济发展作用: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美国拥有特殊地位评价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开始: 1967年欧共体成立建立关税同盟欧洲的经济进程发展: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区域一体化形成欧洲统一大市场加强:欧盟成立:1993年,是区域性组织欧元诞生:2002年正式启用意义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美洲与亚洲经济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成立,只是一种贸易合作伙伴关系 区域集团化趋势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出现贸易全球化 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建立,标志世界贸易进入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表现 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展,世界银行集团形成 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日益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多 经济管理制度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扩展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愈来愈大金融风险加剧问题 经济危机的传播性和破坏性加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评价与 评价: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展望 展望: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实现各国共同繁荣 二、整体框架建立18世纪)商品输出 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19世纪中后期) 资本输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 资本新一轮扩张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 三、基本概念理解1、工业革命(1)概念: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技术革命,后又扩充到其他行业(2)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A、科技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明大多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科学与技术结合取得了巨大成果。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五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第二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要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②二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基础不存在,加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使美苏关系破裂,同时苏联实力的增强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
③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2)形成:①美国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②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经互会”和“华约”。
2.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关系发展的影响(1)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2)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3)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
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给世界带来动荡不安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①原因:抗衡美苏的需要;实现欧洲安全的需要;资源共享的需要;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经过: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作用: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提高西欧国家政治地位,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日本经济的崛起:①原因: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美国的援助;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朝鲜战争提供的机遇等。
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
XX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考纲要求考情分析考向预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
XX年全国新程高考试卷共有17个选择题和1个主观题。
命题点主要集中在古代农业和古代商业发展成就、经济重心的转移、古代经济政策等知识点上。
试题呈现方式均是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要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而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此外关注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民生”、“平等”、“市场”、“开放”、“交通”、“经济文明”等都是当前审视古代经济发展的崭新视角。
复习时还要关注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及由来所带来的影响和反映的社会问题【高频考点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高考真题示例1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B【解析】:B。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图片识读能力。
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
故选B项。
【解题技巧指导】图表类选择题的解法:抓图示:仔细看图表,概括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并分析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
看文字:图表类题一般都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说明往往是解题的重要信息,千万不可错漏。
重联系:将图表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对选项逐一斟酌,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教材知识回顾】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高频考点2 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高考真题示例2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D【解析】:D。
2010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教案教学设计_10
中国古代历史(先秦)一、课前预习(核心知识点整理)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二、重点归纳与解析(核心知识点的理解)1.考试说明要求及版本内容归纳2.构建体系三、活动探究 1.活动探究走进西周政治文明步骤一:识读图示,走近西周下面两幅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请判定图一、图二分别指的是哪一制度?并在图中A 、B 两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以完成两图的制作。
图一 图二 答案:图一:分封制;图二:宗法制。
A :异姓功臣贵族;B :诸侯。
步骤二:整合材料,探究内涵对图一所示制度与图二所示制度进行分析比较,进行填空。
⑴分封制:①目的:②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③作用和影响: ⑵宗法制:①目的:②最大特点:③作用:答案:⑴①巩固周王的统治。
②权利:继承爵位、再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义务:诸侯对周天子有朝贡、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③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强国。
同时也为以后诸侯争霸、国家战乱埋下隐患。
⑵①保证王权稳定。
②嫡长子继承制和庶子分封。
③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步骤三:角色体验,感受历史假如你是一位西周的司法官员,遇到如下情况该如何判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先为他生了一个女儿,接着他娶了一个妾,又为他生了个大儿子,之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个三儿子,结果这位官员不幸早逝,于是他的三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王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答案:应该判给小儿子。
这是由宗法制的嫡庶关系决定的,立嫡不立庶。
步骤四:岁月悠悠,对接现实查阅家谱或访问本族中的长者,并结合社会上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现象,了解西周政治制度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
答案:略2.谈古论今,话小农经济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六
专题六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制作人:储德生2014-3-3【知识结构】【主干知识】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义和团运动(1)背景:﹍﹍﹍﹍﹍﹍﹍﹍﹍﹍﹍﹍。
(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作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直接原因:(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3)影响: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辛亥革命(1) 过程1911年10月,﹍﹍﹍﹍﹍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这是中国第一部﹍﹍﹍﹍﹍﹍﹍﹍﹍﹍宪法(2)意义①政治:﹍﹍﹍﹍﹍﹍﹍﹍﹍﹍﹍﹍﹍﹍﹍﹍﹍﹍﹍﹍﹍﹍﹍﹍﹍﹍﹍。
②经济:﹍﹍﹍﹍﹍﹍﹍﹍﹍﹍﹍﹍﹍﹍﹍﹍﹍﹍﹍﹍﹍﹍﹍﹍﹍﹍﹍。
③思想、社会习俗: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①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②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辛亥革命时期③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
④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2.交通事业的进步:2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3.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四、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中国近代文化生活
列强侵略:、、、、
仍占主导地位但已开始解体的
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的
清朝:
经济结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
民国:
出现:
19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发展:
黄金:
衰微:
阶级结构:、、、。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说说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演变情形。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1、近代以来,儒家思想是如何被利用的?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时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
变法的道理。
他著有《孔子改制考》,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主要阵地是《新青年》,主要活动基地是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主要内容是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成为文学革命的先声)。
打倒孔家店是当时响亮口号,儒学受到了严重冲击。
2、近代以来我国文教方面的政策变化情况: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写出《资政新篇》,在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送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变法法令,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游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文化教育方面,学校不败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民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加大初等教育阶段在整个学习年限中的比重,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为基本思想,日语被定为必修课,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
四、本专题你应该通过的测试:
1、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土地纲领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2、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
”为此,他提出的政策是
A.平均地权B.保护工商C.奖励实业D.土地革命
3、中国出现“西学东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宏《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5、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7、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国共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建立时期
8、近代中国人在实践中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始于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后
9、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B.华冠儒服
C.男女礼服D.列宁服
10、下列日常生活所见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乘坐火车②穿机织棉衣③使用塑料水桶④看电视
A.②①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11、下列礼仪体现民主共和精神的是:①三跪九叩②长拜作揖③鞠躬④握手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2、中国近代航空事业起步于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3、下列有关中山装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形成基础是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
B.体现了中国服饰对西装改革的推动作用
C.综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主要特点
D.曾经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广为流行
14、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目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15、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①由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扩展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③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密切相关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下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①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③在当时的教学中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④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③
17、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
特色的新生事物。
以下最具代表性的是
A.旗袍B.铁路C.京剧D.电影
18、“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
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