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会“跳”的豆子
中班科学会跳的豆子教案
中班科学会跳的豆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会跳的豆子”。
详细内容包括:观察豆子的外部特征,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探索豆子在水中的浮力现象,以及进行简单的豆子种植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豆子的基本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记录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引导学生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学会关爱植物,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豆子在水中的浮力现象解释,以及豆子种植实践。
教学重点:观察豆子的外部特征,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水、容器、放大镜、种子生长观察记录表、教学PPT 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种子生长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颗豆子,引导学生观察其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豆子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分发豆子,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豆子,并记录下来。
4. 探索豆子在水中的浮力现象:将豆子放入不同浓度的盐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5. 豆子种植实践:分发豆子种子,教学生进行种植,并记录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豆子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大小等。
2. 豆子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3. 豆子在水中的浮力现象: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豆子的生长过程,为期一周。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种子生长观察记录表,包括日期、生长情况、观察心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如浮力、重力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种植豆子,体验植物生长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豆子在水中的浮力现象解释。
2. 豆子种植实践的教学指导。
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记录表。
中班科学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章节为“会跳舞的豆子”。
详细内容包括:观察豆子的基本特征,探索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了解简单的物态变化和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豆子的外部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索豆子在水中、盐水中的变化,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帮助幼儿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豆子在不同环境下变化的原理。
重点:观察豆子的外部特征,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豆子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水、盐水、透明的玻璃杯、放大镜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你们知道豆子会跳舞吗?”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豆子的外部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豆子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同时,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豆子。
3. 实验操作(10分钟)将豆子分别放入水中和盐水中,让幼儿观察豆子的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彩笔在观察记录表上画出豆子的变化过程。
5. 讲解原理(10分钟)解释豆子在不同环境下变化的原理,如浮力、密度等。
六、板书设计1. 豆子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大小2. 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水中、盐水中3. 科学原理:浮力、密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豆子,记录它们在水、盐水中的变化,并画出变化过程。
2. 答案:豆子在水中浮起来,而在盐水中沉下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豆子的变化,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但在讲解科学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难以理解。
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用更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原理。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里尝试其他物品的实验,如浮沉子、橡皮泥等,观察它们在水、盐水中的变化,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中班科学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科学现象》第四章第一节《会跳舞的豆子》。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豆子的基本结构、豆子在水中的浮力现象以及如何让豆子“跳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子的基本结构,认识豆子的浮力现象。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豆子浮力现象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豆子在不同水层中的浮力表现,学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让豆子“跳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子、水、透明玻璃杯、吸管、食用色素、滴管、实验操作台。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豆豆历险记》引起孩子们对豆子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观察豆子的外观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豆子的基本结构,介绍浮力概念,展示如何用实验让豆子“跳舞”。
3. 实验操作(15分钟)a. 将豆子放入不同水层,观察豆子的浮力表现。
b. 利用食用色素和滴管,观察豆子在不同颜色的水中“跳舞”。
c. 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实验心得。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用实验操作台上的材料,尝试让豆子“跳舞”。
六、板书设计1. 《会跳舞的豆子》2. 内容:a. 豆子的基本结构b. 浮力现象c. 豆子“跳舞”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豆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浮力表现。
2. 答案提示:a. 准备一个透明玻璃杯,加入不同水层的豆子。
b. 观察豆子在水中浮沉情况,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c.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实验,引导孩子思考实验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对豆子浮力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孩子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开展家庭科学实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5篇
【导语】科学,是已系数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包括⾃然语⾔与数学语⾔。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幼⼉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 活动⽬的: 1、在学习操作中,探究⾖⼦在瓶中越少,它的声⾳越⼤;⾖⼦越多,它的声⾳越⼤;根据⾖⼦的软硬、⼤⼩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也有所不同。
2、学习运⽤⽐较的⽅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4、发展合作探究与⽤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
5、培养探索⾃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瓶⼦,花⽣、绿⾖、红枣、⽶、汤匙、纸张、盘⼦等。
知识准备: 1、幼⼉对所提供的农作物已认识,能说出名称。
2、请家长与幼⼉查阅资料或与幼⼉⼀起做实验。
活动过程: 1、以问题“⾖⼦装在瓶⼦⾥,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有的声⾳较⼤,有的声⾳较⼩呢?”引⼊,请幼⼉谈谈⾃⼰回家寻找的答案。
(由于是幼⼉⾃⼰提出的问题,所以许多幼⼉回家后都很积极的寻找答案,有的问⽗母,有的是和⽗母⼀起做起了实验。
当然,⽼师在其中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把今天的发现让⽗母做⼀个了解,以便⽗母针对性的进⾏指导。
) 重点指导幼⼉⼤胆完整地表达⾃⼰的发现。
2、向幼⼉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进⾏操作,验证幼⼉的答案。
①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幼⼉感知⾖⼦的软硬、⼤⼩。
②根据幼⼉提出的⽅法,请幼⼉选择⼀种⾖⼦进⾏操作。
师:⼩朋友说出了⾃⼰的想法,那这些⽅法到底⾏不⾏了,我们⼀起来试试吧! ③重点在幼⼉进⾏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学习运⽤⽐较的⽅法,探索⾖⼦的软硬、⼤⼩、多少在瓶中产⽣声⾳的⼤⼩的关系。
(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有了新的问题的提出:怎样才能更好地⾖⼦装到瓶⼦⾥,⽽不让⾖⼦掉下来呢?) 3、请幼⼉与同伴交流⾃⼰的实验结果。
请幼⼉把⾃⼰装好的瓶⼦与同伴进⾏交流,⿎励幼⼉与同伴交换瓶⼦,试试对⽅的瓶⼦,并能把⾃⼰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中班科学会跳舞的豆子教案
中班科学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会跳舞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的沉浮现象,引导幼儿探索物体密度与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子的基本特性,知道物体密度与水的浮力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密度与水的浮力关系。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材料(豆子、水、盐、糖、色素等)、演示用豆子、实验器材(量杯、搅拌棒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水、盐、糖、色素的量杯,让幼儿观察并猜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将豆子放入不同密度的水中,观察豆子的沉浮情况,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豆子在清水、盐水、糖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讨论原因。
5.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实验示意图,标注豆子在清水、盐水、糖水中的沉浮情况。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思考哪些物品会在水中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
2. 答案: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结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发现部分幼儿对物体密度与浮力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科学小制作活动,让幼儿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简易的浮力玩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板书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幼儿熟悉的物品,如水、盐、糖等,使幼儿感到亲切。
2. 创设悬念,引导幼儿观察、猜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 注重与幼儿的互动,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教学对象为年龄在4-5岁的中班幼儿,本教案是以“豆子”的成长根系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幼儿对“豆子”的生长变化、地下根系、根、茎、叶的功能及相互作用等方面有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生长变化、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地下根系的组成。
2.知晓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功能,能根据叶片形态判断植物的类型。
3.了解植物生命的需要、光、水和空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运用豆子的生长特点,结合跳舞的动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课前情境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花开的过程,充分启发幼儿对花开的认识,让幼儿了解到花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物体,而需要营养和水分的支持,也引导幼儿学习了解生物的坚韧生命及其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顺应、适应和自我调节等行为。
教学过程1.幼儿与教师共同观察豆子,用放大镜观察豆子的外部样子,引导幼儿描述豆子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2.激发幼儿想象,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豆子在地下往下延伸出它们的“根”,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的奥妙,并引导幼儿讨论什么(光、水和空气)对豆子的生长生命力是必要的,可以使植物健康成长。
3.运用跳舞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幼儿体验豆子的生长过程。
教师按照豆子生长过程的阶段,规划了轻快的、伸展的、旋转的、摇摆的、有节奏的、踏实的等舞蹈动作,让幼儿可以身体转化为一个豆子的小生命,在运动中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自然界的神奇,同时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和肢体协调。
4.运用画画的形式,巩固豆子植物的基本结构,营养器官结构和功能。
让幼儿观察和绘制豆子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地下根系,并以此为基础,让幼儿重新认识植物的营养器官,了解植物生活的基本需要和机制。
课后延伸让家长帮助幼儿收集花草植物样本,通过对这些植物进行观察和比较,增强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的安静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设计主题突出,目标清晰明确,环节有机衔接,关注到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认识深度。
中班科学《会跳舞的豆子》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会跳舞的豆子》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植物世界》第三节《会跳舞的豆子》。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豆子的结构、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探索豆子在水中的变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能够认识豆子的结构,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让幼儿学会探究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豆子的结构,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
难点:探索豆子在水中的变化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放大镜、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一颗豆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豆子的外观特征。
(2)邀请幼儿猜测豆子在水中的变化,引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豆子的结构,讲解豆子的生长过程。
(2)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展示实验器材,讲解实验步骤。
(2)教师示范实验过程,让幼儿观察豆子在水中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5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豆子在水中的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2)讨论豆子在水中的变化原因,激发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豆子的结构:豆皮、豆肉、豆芽2. 豆子的生长过程: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3. 豆子在水中的变化现象:吸水膨胀、发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豆子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充分认识豆子的结构、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的情感。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跳的豆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跳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会跳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让幼儿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子的基本特征,知道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原理。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水、盐、糖、杯子、尺子、放大镜等。
学具:每组一份豆子、水、盐、糖、杯子、尺子、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具,引导他们发现豆子的特点,激发幼儿对豆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豆子在水中会吸水膨胀,加入盐或糖后,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让幼儿动手实验,观察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讲解与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跳的豆子”2. 板书内容:豆子的基本特征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变化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豆子,记录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答案示例:豆子在水中吸水膨胀,加入盐或糖后,豆子会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观察豆子的变化,并将观察结果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幼儿理解程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指导方法5. 讲解与讨论的引导策略6.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的衔接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原理,这一过程需要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中班科学会跳的豆子教案
中班科学会跳的豆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主题为“会跳的豆子”。
详细内容包括:观察豆子的基本特征,探究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以及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豆子的跳跃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豆子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跳跃的原理。
重点:观察豆子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水、盐、糖、实验器材等。
学具:放大镜、小勺、容器、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颗豆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豆子,引导幼儿交流豆子的用途。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豆子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教师演示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在水、盐、糖中的浮沉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豆子,描述其特征。
(2)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简单实验:豆子跳跃(10分钟)(1)教师演示豆子跳跃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原因。
(2)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探讨豆子跳跃的原理。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豆子的基本特征:形状、颜色、大小等。
2. 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浮沉现象。
3. 豆子跳跃原理:力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豆子,记录其特征和变化。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豆子跳跃实验,探讨跳跃原理。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探讨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豆子的基本特征和跳跃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同时,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豆子成长日记”,引导幼儿持续关注豆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章节为《生活中的科学》第四节“会跳舞的豆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豆子的特点,通过实验观察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豆子的特点,通过实验观察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水、盆子、音乐玩具。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豆子、一张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盆子,盆子里装有豆子,让幼儿观察豆子的特点,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然后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通过实验观察豆子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变化。
2. 实验操作(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豆子、一张纸、一支笔。
教师指导幼儿在纸上画出一个豆子的形状,然后用豆子填充在形状里面。
接着,教师让幼儿将豆子放在不同的环境下,如水、沙子、泥土等,观察豆子的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让幼儿观察豆子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变化。
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豆子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变化原因。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将豆子放在不同的环境下,观察豆子的变化,并将其记录在纸上。
5. 音乐玩具(5分钟)教师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音乐玩具上,让幼儿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
然后告诉幼儿,豆子也可以像音乐玩具一样,通过我们的操作,让它“跳舞”。
六、板书设计板书会跳舞的豆子板书内容:豆子的特点:颜色、大小、形状豆子的环境:水、沙子、泥土豆子的变化:膨胀、变形、移动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个豆子,观察豆子的特点,并记录在纸上。
中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豆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豆子一、引言中班阶段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阶段,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
科学教育在中班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堂中班科学教案,以“豆子为主角”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识豆子:通过观察、摸索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豆子的特征。
2. 探索豆子的运动: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幼儿了解豆子的运动特点。
3. 激发科学兴趣:通过豆子跳舞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豆子:储备一些豆子,可以是绿豆、红豆或黑豆等。
2. 音乐:准备一段欢快的舞曲,用于豆子跳舞的环节。
3. 实验器材:储备一些玻璃容器、水杯等,用于实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可以跳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由舞动,调动他们的身体积极性。
2. 激发探索:老师向幼儿展示豆子,让他们一起观察豆子的外貌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回答,鼓励他们互相观察和交流。
3. 实验活动:将豆子倒入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并观察豆子的状态。
提问:“你们觉得豆子会怎么样呢?它们会动吗?”引导幼儿进行预测和思考。
4. 豆子跳舞:在实验活动中,老师将玻璃容器轻轻摇晃,让豆子跳动起来。
同时,播放欢快的舞曲,让幼儿观察和感受豆子的跳动。
鼓励幼儿模仿豆子的跳舞动作,与豆子一起跳舞。
5. 总结归纳:活动结束后,老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活动的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幼儿归纳出豆子的运动特点。
如:豆子会随着玻璃容器的晃动而跳跃、跳动的频率和幅度会随着玻璃容器的晃动力度不同而变化等。
6. 拓展活动: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其他豆子的实验活动,如:在平衡木上放置豆子,让幼儿观察豆子的运动,试验不同形状的容器,观察豆子在不同形状容器中的运动特点等。
中班科学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探索自然”,详细内容为“会跳舞的豆子”。通过该活动,幼儿将探索豆子的浮沉现象,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豆子的浮沉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帮助幼儿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4.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但部分家长可能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群、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指导。
5.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时间分配、课堂提问等方面基本合理,但仍需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和概念理解方面的个体差异。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4.家园共育: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科学学习。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讲故事、比喻等,增强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2.语调亲切、充满激情,语音清晰、语速适中,确保幼儿能听懂并跟上教学节奏。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趣味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兴趣。
2.例题讲解:10分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结合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理解。
3.随堂练习:10分钟。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进行分组实验,观察豆子的浮沉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知识总结:5分钟。简洁明了地总结浮沉现象的原因和浮力、重力的概念。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方式:采用开放式和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
2.提问时机:在关键环节和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提问,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3.鼓励回答: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跳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跳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会跳的豆子》。
通过观察、探索豆子的跳跃现象,使幼儿了解简单的物理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子的基本特征,知道豆子会跳跃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豆子跳跃原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观察豆子的跳跃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容器、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装有豆子的容器,提问:“大家猜猜看,豆子会跳吗?”(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让豆子跳跃,观察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豆子的基本特征。
(2)教师演示豆子跳跃实验,引导幼儿观察跳跃现象。
(3)教师解释豆子跳跃的原理,让幼儿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豆子跳跃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1)每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教学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跳的豆子》2. 板书内容:(1)豆子的基本特征(2)豆子跳跃现象(3)豆子跳跃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豆子,记录它们的特点。
(2)尝试用其他物品进行跳跃实验,观察结果。
2. 答案:(1)豆子的特点:圆形、多种颜色、硬度等。
(2)其他物品跳跃实验结果:不同物品跳跃高度和距离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农田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
(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活动,鼓励幼儿探索其他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豆子跳跃原理的解释。
中班科学:会“跳”的豆子
[活动目标]
通过对豆子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试一试。
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数一数,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想一想,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蹦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蹦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会蹦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的特性,让幼儿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子的基本特性,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蹦跳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豆子的特性,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盆子、卡片、实验器材。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来一个盆子,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豆子。
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颜色、形状,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豆子。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一颗豆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然后,教师将豆子放入热水中,让幼儿观察豆子蹦跳的现象,并解释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颗豆子,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然后,将豆子放入热水中,观察蹦跳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观察结果,讨论豆子蹦跳的原理。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创意表达(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豆子蹦跳场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会蹦的豆子》2. 内容:豆子的特征:颜色、形状、质地豆子蹦跳原理:遇热水膨胀,弹跳力增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豆子的生长过程。
2. 答案:观察豆子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分、光照等。
记录豆子每天的生长变化,如高度、叶子数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幼儿的学习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豆子生长观察,增强家庭科学氛围。
开展科学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豆子蹦跳原理的讲解。
中班科学:会“跳”的豆子
中班科学:会“跳”的豆子
简介
在中班科学课上,老师常常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有趣的实验,让他们探索和发
现科学的奥秘。
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实验是关于“会跳”的豆子。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
子们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实验材料
•干净的透明玻璃杯
•一些干豆子
•清水
•镊子或小勺子
实验步骤
1.将透明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向杯中倒入一些清水,水面不要太高,留
出一定的空间。
2.取一些干豆子,用镊子或小勺子将豆子一粒一粒地放入杯中。
3.观察豆子的表现,你会发现有些豆子似乎在杯中“跳跃”,这是为什么
呢?
4.分析实验现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豆子的“跳跃”?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豆子在水中“跳跃”的原因主要是水分子的运动。
水分
子在不断地碰撞和移动,这种不规则的碰撞运动使得豆子看起来像在水中“跳跃”。
虽然看起来豆子在“跳跃”,但实际上是水分子在运动,豆子被带动而产生这种表现。
实验延伸
1.看看在其他液体中放入豆子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2.观察用不同形状、大小的容器放豆子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3.尝试在豆子中加入一些食盐,观察会有什么不同。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简单有趣的实验,中班的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液体的基本特性,同
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希望孩子们在未来的科学探索中保持好奇心,勇于尝试和发现!
这就是“会跳”的豆子的实验内容,希望孩子们喜欢这个有趣的科学项目!。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会“跳”的豆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会“跳”的豆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会‘跳’的豆子”。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弹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知道豆子“跳”起来的原因;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幼儿探索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弹力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感受弹力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豆子、小皮筋、塑料杯等)、教学课件;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豆子“跳”起来的视频,引发幼儿兴趣;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豆子为何会“跳”。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弹力概念,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幼儿感知弹力;分组讨论,让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弹力现象。
3. 实验操作(15分钟)指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豆子在不同情况下的“跳跃”;鼓励幼儿记录实验过程,用画笔描绘观察到的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小皮筋、塑料杯等材料进行弹力实验;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实验结果,并与同伴分享。
提问幼儿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力,引导幼儿关注生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跳”的豆子2. 内容:弹力:物体因受到外力作用而变形,去掉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力;豆子“跳”起来的原因:受到弹力的作用;实验过程:观察豆子在何种情况下“跳”起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弹力现象请幼儿观察家里或幼儿园里的物品,找出具有弹力的物体,并记录下来;提交记录表,分享观察结果。
2. 答案示例:弹簧床:当我们躺下去时,床会凹下去,起来后床会恢复原状;橡皮筋:拉伸橡皮筋后,去掉外力,橡皮筋会恢复原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弹力现象,但在讲解弹力概念时,部分幼儿理解较困难,需要进一步简化教学语言;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弹力现象,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中班科学教案会跳的豆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跳的豆子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种子(黄豆、绿豆等)2. 水杯3. 小铲子4. 湿润的毛巾5. 能装水的盆子6. 瓶子7. 贴纸8. 彩色纸9. 剪刀、胶水、彩色笔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与豆子有关的视频或唱一首与豆子有关的歌曲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2. 探究(15分钟)准备一些黄豆或绿豆,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观,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这是一种种子,并和幼儿一起讨论种子的特点和作用。
3. 实践(30分钟)(1)种子发芽的实验将一些黄豆或绿豆泡在水中数小时,然后让幼儿将它们小心地放在湿润的毛巾上,再用另一块湿润的毛巾盖住。
将毛巾放入盆子里,每天拿出来观察一下豆子的变化。
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下种子发芽的过程。
让幼儿知道,在适宜的环境下,种子会发芽生长。
(2)悬挂豆子的实验将一颗放在瓶子里,每天为其浇水,并观察它的生长情况。
幼儿可以经常观察豆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体验到给豆子提供养分和适合生长环境的重要性。
4. 总结(10分钟)引导幼儿回顾并总结豆子发芽的过程,让幼儿认识到种子需要水和适宜的环境才能生长。
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能够理解发芽的原理和过程,并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5. 创作(30分钟)(1)种子的艺术创作给幼儿提供彩色纸、剪刀、胶水和彩色笔等材料,让幼儿用纸做成豆子的模样,并可以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或粘贴贴纸。
(2)团队合作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给每个幼儿分配几颗豆子,并要求幼儿团队合作,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制作豆子的发芽装置。
比如建造小花园,使用土壤和种子,搭建支架等等。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和合作。
6. 展示(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分享他们发芽豆子的心得和体会。
通过展示和分享,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
中班科学会跳的豆子教案
中班科学会跳的豆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会跳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让幼儿了解简单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原因。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子、水、杯子、沙子、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具中的豆子,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豆子会跳吗?”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观察豆子在水中、沙子中的变化,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在水中会吸水膨胀,在沙子中不易发芽等。
分析变化原因,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环境,让豆子更好地生长。
5. 活动延伸(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豆子生长日记”活动,观察并记录豆子的生长过程。
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种植豆子,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跳的豆子2. 内容: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变化原因观察和思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豆子在家中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和了解了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继续关注豆子的生长过程,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原因。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中班科学《会跳舞的豆子》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会跳舞的豆子》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中班科学教材《探究与发现》第二章第五节《会跳舞的豆子》。
该章节主要围绕豆子的生长过程以及豆子跳舞的现象进行探究。
具体内容包括:豆子的生长过程、豆子跳舞的原因以及如何让豆子跳舞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探究豆子跳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豆子的生长过程、豆子跳舞的原因以及如何让豆子跳舞。
难点:豆子跳舞的原因以及如何让豆子跳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水、盆子、音乐。
学具:豆子、水、盆子、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豆子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豆子会跳舞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讲解豆子跳舞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观察豆子在音乐声中跳舞的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豆子跳舞呢?”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选取部分方案进行实践,观察豆子跳舞的效果。
5.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讨论的方案,让豆子跳舞。
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评价。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豆子的生长过程和跳舞原因。
7.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学生描述豆子的生长过程,并解释豆子跳舞的原因。
答案:豆子的生长过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豆子跳舞的原因:豆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音乐的刺激,会不自觉地跳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豆子的生长过程和跳舞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会“跳”的豆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对豆子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试一试。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数一数,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想一想,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