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合集下载

种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种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种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一、“十二五”工作回顾(一)种植业生产成效显著1、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时刻关注的问题。

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结合县粮食生产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以种子补贴、粮食直补及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粮田示范县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全面推广和普及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小麦、玉米品种实现了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等节本增效的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虽然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仍能实现全县粮食单产逐年提高,粮食总产保持相对稳定的目标,粮食生产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

到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4.5万亩,总产20.7万吨,粮食平均亩产由2011年的392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398公斤,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连年丰产。

在抓好粮食生产、做到自足有余的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我们突出抓了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农业执法大队,并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我们首先狠抓了农产品农资市场管理,清理国家禁用农药和伪冒农资产品,把禁用农药名录张贴于村、发放于户,使禁用农药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组织蔬菜、苹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蔬菜、水果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农产品。

2011-2014年我县送交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农产品样品检测全部合格,未出现农残超标现象。

大吾乡东沿兴西红柿、黄瓜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一坡果园苹果获美国标准有机食品认证,在今年的廊坊农交会上,我县小香米、苹果、黑花生、小杂粮等获特别金奖3个,金奖5个,受到了消费者和客商的广泛好评,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2、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种植业总产值大幅度攀升2013年底,我县实有耕地面积45.1875万亩,种植业总产值为17.77亿元。

村农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村农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园(一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园1.1.2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单位地址:**县开发区(**镇)**村注册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登记注册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1.1.3投资主体与管理机制项目建设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法人主体,在公司董事会统一领导下,建立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建设与经营管理,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董事会、监事会,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建立健全规范运作机制。

鉴于企业经营项目较多,本着高效、精简的原则,公司设立若干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和产业部(车间),由总经理聘任部门经理(主任),全面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

1.1.4 企业主营业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谷物、蔬菜、花卉、水果种植;淡水产养殖;垂钓服务;牛、羊、鹅、驴、孔雀等养殖;有机肥制作储运;加工。

1.1.5 建设地点:**县**镇**村1.1.6 建设规模及内容园区规划建设总面积4200亩,分三期建设。

第一期为核心区建设,面积1500亩;第二期为配套生态种植区扩建,面积1500亩;第三期为生态休闲农业区扩建,以生态设施农业为主,面积1200亩。

本报告主要对第一期核心区建设进行分析评价。

1.1.7建设目标与规模以现有**县开发区(**镇)**粮食生产功能区为基础,通过水旱轮作、稻鳖共生、果基鱼塘、沼气工程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立农牧结合、农鱼结合、农旅结合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发展符合**生态农业产业导向的生态特色养殖业。

第一期核心区,建设总面积1500亩。

年出栏肉黄牛600头,驴200头,山羊6000头,鹅存栏40000羽的大型生态特色畜禽养殖场,占地160亩;配套生态种植区1040亩,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300亩。

1.1.8 建设内容核心区规划建设三个功能区:(1)生态养殖区占地面积160亩。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054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054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054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8.08.10•【文号】农办议〔2018〕184号•【施行日期】2018.08.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054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18〕184号XXX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重庆加快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建议收悉。

现答复如下。

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要求,2016年8月,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启动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共同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台。

2017年6月,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同意,印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评估确定工作的通知》,启动第一批试验示范区评估确定工作。

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作出“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同时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试点先行区”的重大部署。

2017年12月,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评估确定了第一批40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庆市璧山区入选。

为支持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2016年9月,我部会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合印发《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明确对列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县市给予优先扶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中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5、缺乏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鼓励措施
如在税收、信贷、用地、用电、补偿等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 从而导致商品有机肥价格居高不下。国家对畜禽粪便处理的补偿机制和 鼓励措施不足,企业往往因为经费问题而采取回避措施,致使对畜禽粪 便的处理效果不理想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的趋势
1、产业发展(总量增加、规模化水平提升)
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治理缺乏全局性规划和布局,规模畜禽养殖 场(户)的建设发展尚未完全纳入统一的审批管理。农民在缺乏政策导向和 技术引导的情况下,选择在住宅附近和村屯旁边发展畜禽饲养地,导致 农村生态环境较脆弱,另外污染容量较小的地区和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 域也发展畜禽饲养场,给水源地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完成禁养区划定。其中,2013年要力争完成国家水污染防治重
点流域和区域范围内县(市、区)的禁养区划定
污染减排能力建设达标。
全国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2010年分别减少8%、 10%以上。
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备污染防治设施的比例达到 50%以上,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140万吨、20万吨。
3、相应政策和环境管理严重滞后
我国现有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再加上认识、资金、 技术等方面原因,有些规定难以有效落实,现有的政策、法规大多数只 是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4、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落后
虽然我国在畜禽粪污处理技术装备上有一定的研究与创新,但与发达 国家相比还较落后,对畜禽粪污还缺乏经济有效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 用技术,相关配套技术与设施也跟不上;创新技术太少,拥有自己知识 产权的技术、具有很好适应功能和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技术装备则更少。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特点
畜禽粪便产量大,增长快 规模化养殖场分布集中。近80%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 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中部地区数量不到总数的20%,而 整个西部地区仅占总数的1%左右。 畜禽粪便的土地负荷高。从畜禽粪便的土地负荷来看, 我国总体的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达到体系出一定环境胁迫 水平的 对居民影响大。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基本都建于对居 民会产生环境影响的区域范围内,一些地方的规模化畜禽 养殖场甚至就建在居民区内。许多地方已经造成了畜禽养 殖场业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污染纠纷。

“籼改粳”的相对优势及生产发展对策

“籼改粳”的相对优势及生产发展对策

“籼改粳”的相对优势及生产发展对策龚金龙;邢志鹏;胡雅杰;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高辉【摘要】“籼改粳”是目前稻作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

围绕“籼改粳”,阐述了“籼改粳”的概念,回顾了我国“籼改粳”的发展历程,并对“籼改粳”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生产优势以及新时期“籼改粳”的可能性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探讨了促进“籼改粳”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名称】《中国稻米》【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籼稻;粳稻;生产优势;发展对策【作者】龚金龙;邢志鹏;胡雅杰;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高辉【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稻族,分为籼亚种和粳亚种,两者是长期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尤其是温度条件而形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在形态生理特征方面具有明显差异[1]。

在世界产稻国中,只有中国是籼粳稻并存,而且面积很大,地理分布上则形成了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南籼北粳”的种植格局[2-4]。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要求,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实现了由计划供种向市场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为近年来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升。

成功培育并推广了超级杂交稻、紧凑型玉米、优质专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突破性优良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6%,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

二是良种供应能力稳步提高。

建立了一批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农作物商品化供种率提高到60%,其中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全部实现商品化供种。

三是种子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育繁推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种业前5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

四是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公布实施了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绝大部分涉农县(市、区)成立了种子管理机构。

(二)发展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作物种业发展的要求明显提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农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异常激烈。

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已成为突破耕地和水等资源约束、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4.11•【文号】农农发〔2016〕3号•【施行日期】2016.04.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农农发〔20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农垦局(厅、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农业部编制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现予以印发。

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2016年4月11日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

“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调整的主要作物为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饲草作物,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连续三年超过6亿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5亿吨。

同时,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政策性资金

政策性资金

政策支持是旅游业发展的源动力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制度变迁的深度、广度是当今任何体制转轨国家难以比拟的。

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及对宏观环境敏感的中国旅游业,受制度结构与产业政策影响很大。

中国旅游的发展实际上伴随着许多相关制度的演变与创新,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增长,明显地与制度变迁相联系,其释放的能量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和旅游经济差异程度的重要原因。

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和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更是认为制度是重要的,国家基础的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制度框架、制度环境和制度走向决定了它的经济绩效。

因此,完善的制度是中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和重要动力。

一、制度与旅游发展相关研究(一)制度对可持续旅游影响研究《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规定“评估目前关于可持续旅游的法规,并制定促进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政策”对可持续旅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制定可持续旅游计划的优先领域之一。

可持续旅游的基本原则对旅游发展是有利的,但真正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背景起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图森以发展中国家土耳其为例,指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片面追求及公共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是旅游不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政治制度应优先考虑制定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政策,这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旅游的重要保证。

布罗曼指出在旅游规划中,需要建立一个鼓励政府和社区积极参与的制度机制,制度创新和战略政策应符合形势变化和东道主社区利益,多考虑长远利益而不能有短视行为。

(二)制度变迁对旅游发展影响研究从旅游外在制度变迁的角度,开展制度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实证意义。

杰克森研究了苏联解体后形成的各个新的独立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制度变迁对旅游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以苏联的爱沙尼亚市为例,指出类似爱沙尼亚的地区应尽快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削除制度变迁对旅游发展的负面效应。

千亩杨梅观光采摘园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千亩杨梅观光采摘园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千亩杨梅观光采摘园项目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市千亩杨梅观光采摘园项目2、项目主办单位:**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建设地址:**市**镇4、项目规模:建设规划总面积1000亩的生态杨梅果园观光采摘园,其中500亩为东魁品种种植园,300亩为黑炭品种种植园,200亩为桃形李种植园。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①硬化道路1500平方米,砂石路3000平方米;②新设置大型宣传拱门1个;③新建接待中心1处800平方米;④新建500平方米停车场2处;⑤新建蓄水池4个;⑥新建维修管理房、仓库一处;⑦新建节水灌溉系统一套;⑧长廊绿化工程300米;⑨项目区土地地平整及果树的种植。

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800万元。

本项目所需投入资金由单位自筹和申请上级扶持资金两部分组成。

其中项目单位自筹600万元,申请上级扶持支持资金200万元。

6、项目建设期:一年。

1.2 项目主办单位概况1.企业名称:**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公司地址:**省**市**镇3.法定代表人:4.联系电话: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要点1.依据农业部发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示范建设项目技术指南》2.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

3.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和《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5.国家有关行业部门颁布的《建设设计规范》6.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7.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9.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1.4.研究要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及预测、项目选址概况、工程方案、配套公用工程、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以及财务评价分析等。

1.5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通过工程的实施,**市千亩杨梅观光采摘园项目,年实现销售收入154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40个。

生态果园采摘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生态果园采摘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与项目建设地点1.1项目名称:慧科生态果园采摘园建设项目1.2项目建设地点:茶陵县马江镇皋芫村2、项目承办单位:湖南慧科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2.1项目法人代表:陈春香2.2公司简介:湖南慧科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创办于2008年,已投资4000余万元,种植各类名优特水果500亩,移栽精品苗木450余亩;新修小Ⅱ型水库和山塘6口300亩,放养各类鱼苗30万尾;园内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修筑水泥硬化沿山公路10公里。

沿水库、山塘建设垂钓、休闲、观光楼阁;兴建办公楼、公司门牌楼、职工宿舍、产品仓储等6栋,建筑面积3000 m2,初步形成了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展现了“中国气派、江南风韵、竞秀天下”的生态园林格局。

2009年被茶陵县确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被列为茶陵县重点管理企业。

3、项目建设目标以慧科生态园为基础,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公司经济结构,坚持走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立体种植稳产高产水果、套种高效经济作物,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特色养殖,实现公司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4、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750亩。

其中:4.1在马江镇皋芫村租赁水田500亩,租赁期30年。

4.1.1建设445亩红心蜜柚园,套种紫山药;4.1.2建设50亩钢塑温室大棚特色水果采摘园,种植樱桃:15亩;黑梅:15亩;巨型葡萄:20亩;地面套种草莓30亩;名贵药材:铁皮石斛20亩;4.1.3辅助设施建设共用土地5亩。

其中,停车场1500平方米;渠道、道路1743平方米;员工宿舍、工具器材室等共计90平方米;4.1.4给排水工程;排灌系统(喷灌);供电及电气设备等。

4.2在慧科生态园1工区建设白鹅养殖场,占地面积约250亩。

养殖白鹅10000只。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为指导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主要成就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连续8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连续2年超过6亿吨。

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增速连续5年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广实施了一批资源保护及高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农田灌溉水用量占总用水比重由2002年的61.4%下降到2013年的55%,有效利用系数由0.44提高到2013年的0.52,粮食亩产由293公斤提高到2014年的359公斤。

在地少水缺的条件下,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为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先后启动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一批重大工程和补助政策,加强农田、森林、草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强化外来物种入侵预防控制,全国农业生态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地区出现好转。

2013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4.2%。

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标准化规模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村镇、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发展休闲农业,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农药管理及种植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农药管理及种植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业 务精通 、素质 过硬 和装备精 良的种子管 理 队伍。加 强 配肥供肥服务 ,引导农 民按方 施肥。力争到 2 1 年 测土 05 基 层 品种 试验 和种子 质量检 测等公 共服务 设施 建设 ,提 配方施肥 覆盖率 达到 6 % 以上 ,其 中主要粮食 作物 达到 0
高 种子管理 体 系装备 水平和 服务 能力 。修订 完善种 子法 7% 以上 ,主要 经济 作物 达到 3% 以上 。同时 ,实施 好 0 0
建 设棉 花 、油 料 、糖 料 、蔬菜 、水 果 、茶 叶 等工业 原料 产全程 机械 化试 点 ,提高 机械化 水平 。北 方甜 菜产 区重
及 园艺作 物优 势突 出和特 色鲜 明的产 业带 。加强蚕 桑主 点加快 发展订 单生产 ,稳定种植面积 。 产 区优质 茧 生产基 地建设 ,提高 茧 丝质量和 单产 ,促进 蚕桑生 产持续稳定发展 。
设高 产 田 1 亿亩 。重点建 设 田 间排 灌沟 渠及 机井 、小 型
稳定发展糖料 生产 。采取综 合措施 ,大力 发展甘 蔗生
集雨蓄水设施 , 开展土地平整 、 肥设施和机耕道路建设 , 产 ,稳定面积 ,提 高单产 、糖分和效益 。稳定甘蔗面积。 积 落 实土壤 改 良、地力 培肥 等质量提 升措 施 ,建 立耕 地质 甘 蔗产 区应积极 发展 蔗 田套种 大豆 、瓜 类等栽 培模 式 , 量监测预警体 系 ,加快 先进 适用耕 作技术推广应用 。 提 高种 植效益 。深入 实施甘 蔗优 势 区域布 局规 划 ,巩 固
强 化种业科技创新体 系。加大对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 促 进农机 农艺 协调 发展 ,加 快实现 粮食 主产 区、大 宗农 究 投入 ,完 善 国家种质 资源保 存与利 用体 系 ,鼓励 科研 作物 、关 键生产 环节 机械 化 ,提高 农业机 械化 水平 。力 院所 和高 等 院校 开展基 础性 公益性研 究 ,鼓 励种子企 业 争到 2 1 0 5年农业科技进 步贡献率 达到 5 %,农作物耕 种 5 大力 开展商 业 化育种 。支持种 子企业 兼并 重组 ,整 合育 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到 6 %。 0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

城口县巴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城口县巴山镇“十二五”规划编制小组二○一一年六月前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巴山镇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速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落实“314”总体部署、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时期。

因此,认清形势,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未来,编制《城口县巴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勾勒巴山未来五年发展愿景,意义重大,很有必要。

《纲要》提出了巴山镇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生态立镇、旅游靓镇”。

围绕总体思路,《纲要》提出了巴山镇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一)发展背景巴山镇位于城口县西北部,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幅员面积达125.3平方公里。

距城口县城54公里,东接高楠,西邻四川万源市钟亭,北依左岚,海拔在500—2000米之间,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

森林茂密,林业资源丰富,原始生态植被保存较为完好。

辖区内有丰富的钡矿资源,属亚洲第一大钡床。

巴山镇辖区内有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4万,其中农村人口1.34万,全镇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6900人,其中:男性3714人,女性3134人;劳动年龄内6858人;平均受教育年限7年。

(二)现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巴山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五年奋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到2010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1785.33 万元,财政收入达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200 元,粮食产量6200 吨,山地鸡出栏12万羽,生猪出栏6000 头,牛100头,羊6000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0.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0万元。

十二五计划全文

十二五计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2015年甘草文冠果皇冠梨枸杞农产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甘草文冠果皇冠梨枸杞农产品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甘草文冠果皇冠梨枸杞农产品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1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2、主要法律法规 (4)3、行业的主要发展规划与政策 (5)(1)林业发展规划及政策 (6)(2)养殖业发展规划及政策 (7)(3)生物质能源(文冠果种植加工)的发展规划及政策 (8)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规模 (9)1、甘草种植、加工、发展现状 (10)2、枸杞种植、加工、发展现状 (11)3、文冠果种植、加工、发展现状 (12)4、羊肉行业的发展现状 (13)三、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4)1、有利因素 (14)(1)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14)(2)行业发展环境良好 (14)2、不利因素 (15)(1)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 (15)(2)研究滞后,创新能力不强 (16)四、行业壁垒 (16)1、自然条件壁垒 (16)2、种植、养殖技术壁垒 (16)3、人力资源壁垒 (17)五、行业风险特征 (17)1、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17)2、自然条件风险 (18)3、突发疫情风险 (18)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我国对农林牧渔行业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国务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行业结构与布局调整、组织拟定行业标准与行业规划、专业生产许可的管理等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具体来讲,该行业的国家主管部门为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其中,甘草、枸杞种植业务的主管部门为农业部种植业司,甘草羊等养殖业务主管部门为农业部畜牧业司;林木种植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林业局。

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初加工受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的管理。

2、主要法律法规为加强农林牧渔业的管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更好的促进农业、林业、畜牧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规范农林牧渔业的法律法规,具体如下:。

十二五蔬菜、水果发展规划

十二五蔬菜、水果发展规划

“十二五”蔬菜、水果发展规划“十二五”蔬菜、水果发展规划,突出我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在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建立农民全面参与的体制和机制,引领项目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建设、休闲旅游各方面的全面改善和提高,使示范片成为现代农业的集聚区,农业产业化的增长点,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规划以交通、白马、永安、凌家、朝阳、沱江、靖民镇7个镇乡的41个村为核心示范园区,以路、水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基础设施为建设重点,规划建设35万亩蔬菜、6.4万亩水果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

2011年蔬菜面积达到27.1万亩,新增面积1.5万亩,总产量达到45万吨,总产值达6亿元;水果面积达到6万亩,新增面积0.2万亩,总产量达到5.2万吨,总产值达1.1亿元。

2012年蔬菜面积达到29万亩,新增面积1.9万亩,总产量达到48万吨,总产值达8 亿元;水果面积达到6.1万亩,新增面积0.1万亩,总产量达到5.4万吨,总产值达到1.15 亿元。

2013年蔬菜面积达到31万亩,新增面积2万余亩,总产量达到52万吨,总产值达8.8亿元;水果面积达到6.2万亩,新增面积0.1万亩,总产量达到5.6万吨,总产值达1.18 亿元。

2014年蔬菜面积达到33万亩,新增面积2万余亩,总产量达到56万吨,总产值达9.6亿元;水果面积达到6.3万亩,新增面积1.9万亩,总产量达到5.8万吨,总产值达1.22亿元。

2015年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新增面积2万余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总产值达11.7亿元;水果面积达到6.4万亩,新增面积1.9万亩,总产量达到6万吨,总产值达1.26亿元。

具体布局以市场为导向,兼顾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按照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基地的要求,将全区蔬菜具体布局为:以交通乡、四合乡、永安镇、朝阳镇等优势区域发展生产基地为中心的发展设施栽培蔬菜,增加反季节蔬菜产量,鲜销时令蔬菜示范基地20万余亩,确保城市蔬菜供应;以沱江乡、永安镇、伏龙乡、靖民镇为中心的萝卜、榨菜、辣椒等加工原料基地15万余亩。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政策导向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家庭农场项目策划书

家庭农场项目策划书

成都市()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文井结构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建议书二0一三年十二月二日第一章项目概述项目名称文井乡1100亩结构农业开发综合示范区项目项目建设地点新津县文井乡项目用地规模:流转及配套土地1100亩项目建设单位及概况建设单位:投资人:拟投资:2000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流动资金万元。

成都( )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对外投资业务,主导资源与资本相结合。

全资子公司有四川( )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成都( )贸易有限公司、成都( )贸易有限公司、成都( )贸易有限公司,公司下设部门有:融资理财部、项目投资部、市场策划部、行政管理部、财务部等。

目前投资领域涉及旅游产业、酒店、建材、商业地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众多领域进行投资合作。

公司坚持合作、分享、共赢的企业理念和客户至上、诚信经营、规范管理、协调发展的经营宗旨,秉承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发展,细节决定成功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投资操作流程和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本着求实创新,以资源和资本相结合的方针,对团队坚持“专业化、职业化、精英化、精细化的人才管理理念,组建了一批具有金融、管理、法律财务及经济领域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精英人才团队。

内部机制健全,机构设置合理、管理体制灵活、发展思路明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设规模和内容一期:建成800亩生态种养结合体验农场示范基地,建成100亩CSA 示范农庄;有机(生态)蔬菜农场:该农场占地400亩,规划设计由400个农场组团(每个组团是1亩为一个单元)形成,用于立体农业蔬菜种植。

养生颐养农场:该农场占地200亩,规划设计由50个农场组团(每个组团是4亩为一个单元)形成。

该农场占地200亩,规划设计由50个农场组团(每个组团由4亩为一个单元)组成。

CSA示范农场:该农场占地100亩,规划设计由2个50亩农场组团形成。

二期:建成100亩农业休闲观光、商务接待、技术研发、科普教育、农耕文化展示中心;三期:建成占地100亩的果蔬加工、储藏、配送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日期:2011-09-20 16:19发布单位:来源: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种植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必须加快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加强设施装备建设,优化种植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一、“十一五”种植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十一五”期间,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把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各项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有效应对极端天气等多种自然灾害,粮食连年增产,种植业稳定发展。

这为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取得的成就1.粮食连年增产,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粮食生产经受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异常波动的农产品市场、异常复杂的外部环境等严峻考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粮食连续5年增产,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2010年粮食总产量54647万吨、平均亩产331.5公斤,总产单产双创历史新高,分别比2005年增加6245万吨、提高22.1公斤。

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生产总体呈稳定发展态势。

2010年棉花总产量596万吨、平均亩产81.9公斤,分别比2005年增加25万吨、提高6.6公斤;油料总产量3230万吨、平均亩产155.0公斤,分别比2005年增加153万吨、提高11.7公斤;糖料总产量12008万吨、平均亩产4202.4公斤,分别比2005年增加2556万吨、提高174.7公斤;桑蚕茧总产量386万吨,比2005年增加62万吨。

园艺作物生产快速发展,产品数量充足。

2010年蔬菜总产量65099万吨、平均亩产2284.2公斤,分别比2005年增加8648万吨、提高160.4公斤;茶叶总产量147万吨、平均亩产49.7公斤,分别比2005年增加53.5万吨、提高4公斤。

2010年园林水果总产量12865万吨、平均亩产743公斤,分别比2005年增加4030万吨、提高156公斤。

2.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域基本形成。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深入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提升,形成了一批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产业带。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形成14个产业带,生产集中度分别达到98%、88%、99%和81%。

13个粮食主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5.4%左右,比“十五”期末提高2.2个百分点。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优势棉区生产集中度达到99%,长江流域油菜优势产区生产集中度达到85%以上,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甘蔗优势产区生产集中度达到93%以上,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优势产区生产集中度达到87%以上。

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浙-闽-粤、鄂西—湘西四个柑橘产业带和一批特色柑橘基地发展强劲,长江上中游与华南冬春蔬菜基地、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基地、沿海与沿边地区出口蔬菜生产基地、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基地迅速发展。

2010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综合优质率达到71.9%,比“十五”期末提高19.9个百分点;优质棉面积达到84.4%,提高4.4个百分点;“双低”油菜面积达到87%,提高9.7个百分点,含油率提高1个百分点。

3.科技支撑得到强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标准园创建,构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大宗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强化种植业科技支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比“十五”期末提高4个百分点。

良种覆盖率达到96%,提高1个百分点。

商品种子供应率达到63%,提高13个百分点。

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超过10亿亩,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场),累计减少不合理氮肥施用量430万吨(折纯),减少氮、磷流失6%-30%,粮食作物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工业原料和园艺作物亩节本增效80元以上。

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年均4亿多亩,灌溉水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

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5.1亿亩,占12%;绿色防控面积4.2亿亩,占10%。

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2亿千瓦,比2005年增加34.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提高16个百分点,小麦耕种收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栽插、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取得积极进展。

建设粮棉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8200个,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

推广超级稻面积8500万亩,比“十五”增加近一倍;推广高产耐密玉米品种面积超过1亿亩,占玉米总面积的1/4;推广12个优质高产小麦主推品种面积达1.1亿亩,占小麦总面积的1/3。

同时,水稻旱育稀植、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氮肥后移、玉米密植、地膜覆盖等高产实用栽培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深入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建设819个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园艺产品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2010年园艺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4.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家不断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实施各类涉及农田等基础建设的重大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2010年,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8.98亿亩,占耕地面积的49.4%,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

种植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种子、植保(农药)和土壤肥料等监管体系逐步健全,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2010年底,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机构约5.1万个、在编人员约40万人,其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约5万个、人员约37万人。

(二)经验启示1.坚持把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种植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是最大的民生。

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趋势,鲜明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鲜明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鲜明提出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明确要求。

依据这些重要判断和要求,中央连续下发7个1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必须坚持把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加强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种植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必须切实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集成创新,科学配置资源,优化种植结构,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走内涵提升式发展之路。

3.坚持把完善政策体系作为种植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央不断完善强化农业扶持政策。

做尽“减法”,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

做足“加法”,逐步建立对农民种粮补贴制度,实行“四补贴”和产粮、产油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土壤有机质提升、水稻大棚育秧等技术推广补助。

做好“乘法”,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和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

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政策实现了从“取”到“予”质的转变,实现了范围从少到多、支持力度从小到大,实现了从零散支持到系统支持的跨越,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必须努力做到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健全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为促进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4.坚持把优化区域布局作为种植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调整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粮、棉、油、糖、果、菜等农作物优势区域布局,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立足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加快实施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种植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5.坚持把加强防灾减灾作为种植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困难。

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形势,必须一手抓生产技术的推广,一手抓防灾措施的落实,实行主动避灾,推进有效防灾,开展积极救灾,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同时,要坚持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力控制病虫害发生和流行。

二、“十二五”种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

总的看,种植业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扶持政策更加有力,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科技支撑继续强化,利于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基础设施装备逐步加强,利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利于形成良好发展环境。

但应看到,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快速推进,种植业发展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供求形势看,突出表现为“三个难度越来越大”。

一是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难度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呈刚性增加态势。

在18亿亩耕地上,既要发展粮油生产、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又要发展棉糖等工业原料产品、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还要发展园艺作物、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发展的难度不断增大。

二是保持粮食区域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

随着东南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区域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主产区调出能力减弱,平衡区自给水平下降,主销区产需缺口加大。

2010年,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7个北方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91年的36.2%提高到44.9%;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6个南方主产区,粮食产量比重由36%下降到30.5%;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主销区,粮食产量比重由12.2%下降到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