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闭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闭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D)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A.反映论 B.先验论
C.可知论 D.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D)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实践观点 (D)
5.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 B.先验论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B)
6.唯心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
C.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
D.有些唯心论者是可知论,有些唯心论者是不可知论 (D)
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实践 D.人类认识能力 (C)
8.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
A.起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起重要作用 D.不起作用 (C)
9.认识主体是指
A.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 B.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C.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C)
10.客体指
A.一切客观事物 B.自然界
C.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 D.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C)
11.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
A.是不可靠的 B.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C.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D.是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 (C)
12.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A.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D)
1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D)
14.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D)
15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B)
16.真理是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C)
1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
1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这说明
A.认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客观世界 B.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C.客观事物不能被意识正确反映
D.认识受认识主体状态的影响和制约 (D)
1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和错误没有原则界限 B.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都是真理
C.不同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 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D)
20.假象是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C.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C)
21.认识对实践具有
A.决定作用 B.检验作用 C.指导作用 D.中介作用 (C)
2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C)
23.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 (D)
24.关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B.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
C.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
D.改造客观世界的核心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
25.下列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有
①修身养性②经济体制改革③脱贫致富④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26.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世界观 B.人生观 C.阶级立场 D.价值观 (A)
2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是
A.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然地改造了主观世界
B.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靠自己自觉地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
C.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努力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只有改造好客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 (C)

二、多项选择题
1.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

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己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ACD)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ABCD)
3.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惟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CD)
4.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
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D.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CD)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 (ABCD)
6.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AD)
7.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不需要认识的指导 (ABC)
8.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因为
A.认识对实践不起推动作用
B.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积累感性材料并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BCD)
9.做好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
A.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
B.上级指示和决议不能作为行动的根据
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AD)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AC)
11.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B.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 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克服其盲目性 (ABCD)
12.“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是指精神力量
A.是物质力量的根源
B.可以使物质力量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C.可以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鼓舞作用
D.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CD)
13.割裂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会导致
A.唯心主义 B.教条主义 C.经验主义 D.“左”和右的错误 (ABCD)
1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BCD)
15.真理具有
A.具体性 B.全面性 D.客观性 C.过程性 (ABCD)
16.认识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创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ACD)
17.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存在着“建构”,这说明
A.主体通过思维构造客体原型 B.主体认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C.主体把获得的全部客体信息结合起来,构造出客体的整体形象
D.主体选择、加工客体信息,在思维中重新组合、构造反映客体的观念体系 (BD)
18.真理和错误的相互转化,是指
A.真理被推翻,为错误所代替 B.错误是真理的先导
C.对真理的运用超出了它适用的范围 D.把真理的某一方面加以片面夸大(BCD)
19.逻辑证明
A.是探索论证真理的手段 B.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能指导实践,校正其谬误 D.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ACD)
20.“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A.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错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AD)
21.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ABCD)
22.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ABC)
23.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永恒真理
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CD)
2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

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BCD)
25.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A、必然
B、必然王国
C、自由
D、自由王国 (BD)
26.“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其意思是指
①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不能停止②人们改造人类社会的活动没有止境③人们应当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④人们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改进自己的思维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B)
27.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表现在
A.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B.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C.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D.二者毫无联系 (ABC)
28.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就是要
A.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C.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D.改造自己的思想 (ABCD)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如何?
3、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关系如何?
四、论述题:
1、“东家丧妻母,住祭,托馆师撰文,乃按古本误抄祭妻父者与之。识者看出,主人大怪馆师,馆师曰:‘古本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只怕是他家错死了人。’”从这个故事中,你能想到什么哲学道理?
2、有人说,既然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因此相信真理本质上也是一种迷信。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述。
3、如何理解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是统一的?

五、材料分析题:
1.请看下列材料:
材料一:山东潍坊市的人民素有精扎风筝的悠久历史,不仅风筝的品种、数量众多,而且扎风筝的技艺精湛。过去潍坊人民将风筝作为展品与礼品,就是不作为商品出售。现在风筝不仅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大量生产和出口,而且潍坊市的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以办“国际风筝节”为契机,风筝节搭台,经济发展唱主角。观念的更新,不仅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提高了潍坊市的知名度,同时吸引了不少外商的旅游与经商投资,使该市的外向型经济获得蓬勃发展。
材料二: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倪志钦,曾在跳高运动项目上为国争光作出卓越的成绩。但他担任福建省体委副主任之后,由于放松自己的世界观改造,在具

体经办体育彩票采购中奖物品时,先后两次受贿26万元被群众举报,经检察机关检查核证,后经福建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有期徒刑3年,沦为阶下囚。
请运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的原理,谈谈上述两则材料给你的启示。
答案要点:山东潍坊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过时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在改造客观世界方面取得了外向型经济碰壁发展的新局面,而且解放思想,观念更新,本身与改造主观世界息息相关,正是有了观念的更新,去指导改造客观世界,才有该市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景象。所以,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会带来主观世界的改造;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人是会变化的。在发展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金钱等物质利益的诱惑。如果人们放松自身的世界观的改造,一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的错位,抵御不住种种诱惑,最终将走上歧途。这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注意世界观的改造,是一个十分必要和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之,我们强调改造主观世界,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主观世界,就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做到既改造客观世界又是自身获得完善提高的双重目的。可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2.阅读下列有关认识和实践关系的一组材料:
材料1
观念有三类: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这是按照不同来源而做出的区分,虚构的观念是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天赋的和外来的观念都是由思想以外的原因所造成的。因此上述观念可合并为两种: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和由外部原因造成的。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观念不是真实的,而在外部原因所造成的观念中,有一些是真实的,有一些不是真实的。前者指上帝造成的观念,后者指可感事物造成的观念。
——摘自《西方哲学简史》
材料2
心灵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记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两类:感觉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它是通过外物地刺激而产生观念的过程;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心灵不但消极的接受外物的刺激,它本身就是内部感官,有对刺激进行反作用的主动性。心灵通过感觉而对取得的观念进行反思,从而得到新观念;它还会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反思得到另外一些观念,这些观念多与感情有关。感觉和反省不是相互独立的活动,它们可以共同起作用,因此,有些观念同时有两

个来源。
 ——摘自《西方哲学简史》
材料3
“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
——摘自 《马克斯恩格斯选集》 第3卷
材料4
恩格斯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征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 ”“近代工业不仅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制造成为可能”
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请回答问题:
(1)材料1认为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如何理解“有些观念同时有两个来源”?材料1和材料2所反映观点有什么区别?
(2)如何理解“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说明材料3 在认识论上的基本观点。
(3)根据材料3和材料4说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
(1)材料1认为,观念是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否认了观念是物质世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2 认为观念的来源是经验,他认为认识的来源在于经验,在于有外物的刺激,但是来源有感觉和反省两种,就是说观念的来源既有客观事物引起的,也有心灵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到的。材料1和材料2的区别在于:二者在认识来源的问题上观点不同,材料1认为是天赋观念,是唯心主义认识论。材料2否认认识的来源是天赋观念,但是却认为认识来源有感觉和心灵自发两种,是认识问题上的二元论。
(2)“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在人类改变自然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单独的自然界并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认识。材料3承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当资产阶级工业发展需要科学时,就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近代工业提供了观察材料,丰富了人们的认识,这表明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条件。要检验和判定某种认识是否符合实际,需要一个客观可靠的标准,这个标准也只能是实践,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之,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实践为认识

提供手段和物质条件,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关于真理及其判定方式,不同的哲学家分别有着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斯宾诺莎说:“一个人何以能够确知他具有与对象相符合的观念的问题,我已经屡次说过了,即是:他知道他的观念符合它的对象,即因为他具有一个与对象相符合的观念,或因为真理即是真理自身的标准。”(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2页)
材料2: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真理不是静态的观念或判断,而是一个与人的活动效果相关的过程,“观念之为真,因为它有用”,“观念之有用,因为它真”。(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9-10页)
材料3:俄国的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认为,真理仅仅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所谓具有“普遍意义”,不过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的代名词而已。
材料4:马克思:“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请回答:
(1)材料1、2、3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2)材料3的观点与材料1和2的观点有没有根本区别?
(3)材料4中的观点和材料1、2、3的本质区别何在?



??

??

??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