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生平及其作品简要介绍
川端康成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 1927年《伊豆的舞女》发表,立刻引起日本文坛 的轰动。一向寂寞的川端康成,一夜之间成文坛 最引人注目的实力派新秀。
“新感觉派”
• “我们的任务是革新文艺”,“是对自然主 义最初的,也是正当的一个反动”,“是新 作家对老作家的一个挑战,可说是破坏现有 文坛的运动。” ——《文艺时代》发刊词。
• 川这端些康都成是成典功型地的找日到本了传东统西美方。文在化手和文学 的接法合上点,,川从端而则创借造鉴出了了西既方具现有代民主族义性, 又具如有意世识界流性、,心既理具分有析传等统方精法神,,融又合具有 现代到化气具小派有说的自的独己细特民 腻的族 笔文传 法学统 中。的 去散 。文化、诗
幽玄
▪表现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 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 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融会 贯通日本式的“物哀”精神 和“余情美”。
(二)川端文学的美学特色
• 川端康成的清寂、幽玄、和敬、蕴含了日 本文学自《源氏物语》以来的禅宗意识, 并与海岛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艺术风格。
• 1、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结合。 • 2、崇尚女性美。 • 3、具有悲哀美 。 • 4、崇尚虚无美 。 • 5、表现颓废美。
东西合璧
• 如在果内说容,上西以方描文写学丽对女他怨的愫影和响恋多情在纠手法 技巧葛方、面心,理那抑么郁日或本变文态学为和主东,方在文情学调对他 的影上响则则追主求要一在贯精的神朦气胧质、方幽面玄。、清丽,
对那里的女侍、少女千代产生了爱慕之情,并订 婚,但后来千代突然毁约。 • 后来,结识了温柔贤慧的秀子,他决定结束自己 的感情流浪,于是便与秀子开始了共同生活。
恋爱情结
川端康成生平及作品介绍
川 端 康 成 个 人 简 介
壹
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 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 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 成。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 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 鹤》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 项的日本作家。 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 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评 价 川 端 康 成
肆 《雪国》
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 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 惆怅不已。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 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舞 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 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 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 劳……
川 端 康 成 个 别 作 品 赏 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伍
听说川端康成,是因为诺奖和《伊豆的舞女》,而把川 端康成记在脑子里,却是因为《睡美人》。 记得那时候我还是个迷恋越前龙马、流川枫的傻姑娘, 因为喜欢日本的动漫,爱屋及乌的看了不少日本的小说。在 我的印象中,日本小说的风格一直都是那种淡淡的风格,像 是春日午后的晴天或者是暗恋却不说口的那种温暖——《伊 豆的舞女》也是那种云淡风轻的爱情。 那时候的我看见小说里面男女主角亲个嘴还要脸红心跳 上半天,所以当我看到《睡美人》这种老头子猥亵昏迷少女 的戏码时,是完完全全的惊呆了,这样的剧情搭配这样一个 童话般的书名还真是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感!出于新奇和某种 我认为是青春期的萌动之类的情绪,我把这本‚禁书‛推荐 给了班里的同学们,于是川端康成就被我宣传成了一个写小 黄书的猥琐老头子,没准就跟书里的那些变态老头一样。
川端康成
•
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 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 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另一类 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 (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 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 《 招魂节一景 》、《 伊豆的舞女 》、和《雪 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雪国 》的内容背景
• 故亊収生在新潟xi县南鱼沼郡汤泽町,但小说中没有点明。 这里位二三国山脉北麓,面向日本海。每年冬季仍日本海来 的湿润气流叐山岳的阻挡而上升,在这里造成大量积雪。川 端康成在创作《雪国》乀前和期间先后五次到汤泽。 • 这里著名的温泉区建了徆多旅馆。来这里旅行、度假 的单身男子可以享叐异性伴游的服务。这些伴游的“五等艺 妓”幵丌是像京都的高级艺妓一样接叐大量的艺术、交际方 面的训练,而基本上就是性工作者。她们短暂的职业生涯只 会是每况愈下,而选择以此为职业的人作为女主人公加重了 小说的宿命氛围。
• 叶渭渠同一段的译文(2002年《雪国》) • “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幷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 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赸脱人世的象征的世 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只有身 影映在窗玱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 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丌断地移劢,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 明的。是丌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仍姑娘面影 后面丌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仍她脸的前面流过。……这 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 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乀中。”另外韩侍桁的译文被徆多人 认为最有川端康成的神韵。
人物形象分析
•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 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最 著名的代表作。凭借这篇 作品,他曾获得诺贝尔文 孥奖。作品丌仅集中反映 了作者创作的复杂性,也 涉及到日本现代许多复杂 的问题。因此,对《雪国》 迚行探究和人物形象的分 析具有特殊的意丿。
著名诗人川端康成人物简介
川端康成文学纪念馆
• 在川端康成故乡建立了文学纪念馆
• 展示了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和生平事迹
川端康成研究学会
• 成立川端康成研究学会,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
• 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推动川端康成研究的发展
川端康成的研究与传承
01
川端康成作品的研究
• 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 对川端康成的创作背景、文学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文学的思想和手法
川端康成的文学主题与思想
01
爱情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以爱情为主题
• 通过描绘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来探讨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02
生死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探讨了生死主题
• 通过描绘人物的生死经历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03
美学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关注美学主题
优美的意境创造
• 川端康成的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
•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心理来展现美的魅力
川端康成诗歌的主题与思想
爱情主题
⌛️
• 川端康成的诗歌以爱情
为主题
• 通过描绘各种各样的爱
情故事来探讨人性的复杂
和多样
美学主题
• 川端康成的诗歌关注美
生死主题
学主题
• 通过描绘美的自然景观
和人物心理来探讨美的意
Docs
• 翻译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 对日本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翻译活动的晚期
• 翻译作品数量减少,但质量依然很高
• 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川端康成与跨文化交流
与西方文学的交流
雪国川端康成
雪国川端康成引言:雪国,是一片被晶莹的白雪覆盖的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交织的地方。
川端康成以他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赞誉。
他的作品《雪国》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川端康成和他的作品《雪国》。
一、川端康成的生平川端康成(1899年-1972年)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
他出生于日本北海道的一个小渔村,成长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川端康成在上京念书期间,开始发表诗歌和小说作品,并且很快就吸引了文学界的注意。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人性的独特洞察力而广受赞誉。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
二、《雪国》的背景《雪国》是川端康成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以北国的冬季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之间复杂的爱情关系。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村庄,被深雪所覆盖。
主人公是一位东京的男人,他来到这个雪国小镇以寻找另一位女性。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年轻的美丽寡妇,这引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冲动。
然而,这位寡妇的冷淡和神秘性,使得男主人公陷入了困惑和痛苦之中。
三、情感与冲突小说中的情感丰富而复杂。
男主人公对这位神秘寡妇的吸引力,体现了他对未知的向往和对禁果的渴望。
然而,这种欲望同时也暗示着痛苦和痛苦的可能性。
男主人公在爱情和责任之间犹豫不决,他迷失在雪国的美丽和寂寞之间。
在小说中,雪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元素。
作者运用雪作为一个隐喻,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雪的洁白和无边无际的美丽,与人们的内心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川端康成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了他对人性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四、川端康成的独特风格川端康成的写作风格独特而富有诗意。
他善于运用象征主义和意象,将雅致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相结合。
他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日本文化和精神的独特之处。
川端康成的作品在描写细节上非常注重,他通过精确的语言和情感的细腻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资料
“新感觉派”
• 川端康成主张: 新感觉派 作家要采取一种不同于以往 的思维方法。[1]
•
以前是把眼睛和蔷薇作
为两个东西分开写的,写为
“我的眼睛看到了红蔷薇”
。他则把眼睛和蔷薇合为一
体,写成“我的眼睛就是红
蔷薇”。
“孤儿习性”
• 孤儿体验,内向的性格,畸形的家 境,寂寞的生活,给川端留下了永 远挥不去的人生虚幻感。
பைடு நூலகம்
• 叶子是精神的、 非现实的美,则 始终是不可企及 的,最终还是归 于虚空。作者在 这里表达的是人 生无常、灭我为 无、虚无即是解 脱的思想。
《雪国》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抒情 味浓郁,富有诗意,这是由于作家运用多种艺手 法,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具有日本古典文学的“余
情美”特征的意境。[6]
《古都》在一 幅京都的风俗 画面的背景上 ,描写了一对 孪生姐妹千重 子和苗子悲欢 离合的故事。
《古都》不仅真实的放映 了由于贫富的悬殊所造成 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的 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在 对比中细腻地表现了两个 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微 妙的感情波澜,而这些又 是与作品关于正在衰败中 的京都的景物的描写水乳 交融般地溶为了一体,突 出变现了传统美,自然美 和人情美的旨趣。[7]
川端文学“余情”之美
•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中总是力求以有限的文字表达无 限的意蕴。因此,他对短小的作品情有独钟,只有简 洁的语言和短小的篇章才能为余情提供存在的空间。 •川端康成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追求“文已尽而意有余” 的境界:他的小说似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戛然而止, 同时,任何一个结尾又都暗含着连接续章的空间,埋 伏着继续发展的可能。包括《千只鹤》,川端康成仍 然说:“至今这部作品也未写完。”“从来没有想过 要写首尾完整的作品。”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抑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
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外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
同年10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
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
1935年1月,担任文艺春秋社创设芥川奖、直木奖评选委员。
第一次评选,与落选的太宰治之间发生了龃龉。
1月,《雪国》开始分期连载。
3月,《浅草的姐妹》被改编拍成电影《少女时代的三姐妹》(东宝前身PCL电影制片厂出品),并让梅园龙子初次公演。
9月,赴新泻县汤泽收集《雪国》续篇的素材。
12月,近居镰仓,同月,赴上诹访,搜集写作《花之湖》的素材。
是年,发表了《雪国》(1月至翌年12月连载)、《纯粹的声音》(7月)等。
1936年1月,川端康成成为新创刊的《文艺恳话会》的同人,负责编辑了《日本古典文艺与现代文艺》特辑。
1月,前往伊东温泉搜集《花之湖》的创作素材。
2月,原作《谢谢》改编拍成电影《谢谢先生》并首映。
12月,参加刚成立的镰仓笔会(久米正雄会长)。
是年,发表了《意大利之歌》《花之湖》《花的圆舞曲》《芭茅花》《火枕》(《雪国》续章)《夕阳下的少女》《少女开眼)等。
1968年川端康成以《雪国》一书因其“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当代著名小说家,也是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生平经历川端康成,本名川端康一,1899年6月14日出生于大阪。
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但在川端康一出生后不久就离世了。
他的母亲也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导致他从小就处于孤独和贫困的环境中。
这些不幸的经历对他的性格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8年,川端康考入东京大学,开始接触文学和哲学。
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发表一些诗歌和散文,并逐渐展现出文学才华。
1924年,他从大学毕业,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二、文学作品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川端康成的小说作品以描写人物情感和心理为主,他的描写细腻、真实,充满了诗意。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雪国》、《古都》和《千只鹤》等。
《雪国》描写了一个不幸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悲哀;《古都》描写了一对失散多年的孪生姐妹之间的情感纠葛,表现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千只鹤》则描写了一个茶道世家的兴衰变迁,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
除了小说作品之外,川端康成的散文作品也非常出色。
他的散文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为主,他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其中最著名的散文作品包括《我在美丽的日本》、《伊豆的舞女》和《故都》等。
《我在美丽的日本》描写了日本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作者对日本文化的热爱;《伊豆的舞女》描写了一个年轻舞女和一个青年之间的情感故事,表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复杂;《故都》则描写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变迁,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文学成就川端康成是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学的发展。
川端康成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川端康成
没有过人的口才,却用一首文章传播美;他没 有顺利的人生,却用一生时间追求美。他是 日本文学的旗帜,是大和民族古典美的继承 者,是追求美的领袖。更是他,用有限的生 命,给世界立下了一个惊美的叹号!
经典语录
1、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 日子里的 2、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 表现持来就不会泯灭。-。-《美的存在于发现》 4、一切艺术都无非是人们 走向成熟的道路。--《纯真 的声音》
5、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 是机缘。 6、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 丽。 7、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 潜伏于生之中。
川端康成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 名小说家。1899年6月 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 有《雪国》、《伊豆的 舞女》等。1968年获诺 贝尔文学奖。1972年4 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 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 国翻译出版。
日本新感觉派
日本“新感觉派”是20世纪初日 本文坛的一个以小说创作为主的 文学流派,由1924年创办的《文 艺时代》的同人形成。他们接受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反对传 统的现实主主义,企图进行一场 文学革新运动。他们主张不再通 过视觉进入知觉、把握客观规律 认识世界,而是通过变形的主观 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 幻想和心理变态;强调艺术至上, 认为现实中没有艺术,没有美, 因而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 美。
自杀
川端康成曾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
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 在1972年4月16日在公寓内口含煤气管自杀。 为艺术家,他觉得“死是最高的艺术,死就 是生”。那么,他是殉职而死,尤其是离开 家,走到工作室去结束生命,更说明了他的 用意之深。
颁奖词
他没有俊俏的面孔,却用一个真心传递美;他
川端康成
• 物哀 隐忧 • 物哀使日本特有的美学概念,主要表达“同情共 感、优美纤细的吝惜之情”。其中对四时风物的 感念,对世事无常的喟叹,更带有悲伤哀婉的内 涵。在平安朝,他成为贵族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 ,也构成日本民族审美思想的基础。所以日本文 学普遍带有悲哀的意蕴,表现出一种悲剧意识。
• 禅宗 虚空 • 佛教禅宗提倡“本心即佛”,不求出家,但重内 在修行,认为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只有内心的 宁静与宇宙融为一体才是人生的永恒。同时认为 ,人人生无常,只有死亡才是生命的解散,只有 死亡,才能达到涅磐。
我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看到的是哲学,是宗教。川端康成曾经坦 言,他从不把佛教的经典“当做宗教教条来看,而是作为文学的幻想 来尊崇”,这就意味着,川端康成的文学自觉地负载着哲学与宗教的 使命,体现了对于人生的察看与审视。
1968年“由于他高超的叙 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
了日本人精神的物质”而获
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 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 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
死就是最高的艺术,死就是生。
•
1968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文 学奖授奖仪式上,川端康成作为获奖人所作的演讲“日本 的美与我”,已在无意之中表明:川端康成的一生,是发 掘“日本美”的一生;川端康成的文学活动,一直都在毫 不懈怠地表现着“日本的美”。
川端康成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1899 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 作有《伊豆的舞女》、《雪 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 川端康成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 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 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国》、《千只鹤》等。
• 川端康成幼年丧父母、祖母,由外祖父、舅父抚养,在孤 独中长大。他的一生都徘徊在深刻的无法克服的忧郁和悲 哀中,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不断涌现在他的意 识里,最终以自杀(尽管他在随笔《临终的眼》中写道: “无论怎样厌世,自杀不是开悟的办法,不管德行多高, 自杀的人想要到达圣境也是遥远的)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川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中坚作家,作品有“高超的技 巧”(诺贝尔颁奖语),其中,深层心理学的原理渗透到 大量作品的创作,这种深层心理学除了西方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法、乔伊斯的意识流外,还有东方的精神主义—— 禅。
川端康成
二、创作时期
早期: 《十六岁的日记》《参加葬礼的名人》
记录作家自己早年坎坷的人生经历
《浅草红团》《伊豆的舞女》
描绘生活在底层的妇女,包括艺妓、 女艺人、女侍者凄惨的生活境况
中期:以下层妇女及其生活命运为主题
《雪国》 “日本文学中不可多 得的神品”
“精纯的珠玉之作”
“堪称绝唱"
后期
创作多样化 创作思想呈现不同的倾向性
主要作品:《舞姬》 《千只鹤》 《名人》 《古都》
三、掌篇小说
(一)小说内容
1.描写自己孤儿时期的生活和初恋的失 意,集中表露其孤寂的心灵和悲哀的 情绪。 如:《拾骨》、《向阳》、《母亲》 《走向火海》、《雨伞》
2.描写童工、劳工、女艺人、乞丐、穷学生 等渺小人物的悲苦生活,表现对下层人物 的同情和哀怜。 如:《玻璃》、《海》、《结发》、《 母亲的眼睛》、《偷茱萸菜的人》
3.描写男女爱情,尤其是描写少男少女之间 的纯情。 如:《树上》、《秋雨》、《少男、少女 和板车》
(二)小说特色
1.意境美 2.人物感情富有美的内涵
3.语言精练
川端康成(1899—1972)
一、生平
“参加葬礼的名人” “新感觉派”的创办者“自杀而无遗书,是最
文学流派 。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好不过的了。无言的 死,就是无限的活。” 1.新感觉派: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一个现代主义
2.主张:主观即真实,文艺即表现自我; 以感性至上来否定理性; 1968年,《雪国》、《古都》、《千鹤》 表现与感觉即文艺之内容, 无言的死 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感觉是表现的方式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一、作家作品简介1、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日本小说家。
一生创作多部小说,中短篇多于长篇,另有散文、评论等。
成名作为小说《伊豆的舞女》。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4月16日,川端以口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
[1]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
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的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
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且有所发展。
《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2、内容梗概本书包括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国》与《湖》。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
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3、人物评析“驹子”即使是作为艺伎花名也是蕴含着虚无观念的,据川端康成说,驹子睛名取意于中国古代蚕马神话。
驹子开始居住的地方“本来是间蚕忘记你奇怪了吗?”“岛村想着驹子像蚕一样,以她透明之躯,在这居住的情形。
”蚕有作茧自缚的象喻,蚕马的神话则暗示徒劳的空乏,川端康成连“驹子”作为名字也彻底虚无掉了。
相对而言,驹子对应于岛村现世的,官能的、肉体的一面;叶子则对立于岛村传统的、诗意的、精神的一面。
川端康成也说自己在写作中驹子确有原型,而叶子则是他“虚构出来的。
” 她一出场就以“优美而近于愁凄”的声音给人带来听觉上的的美感与联想,又置身于车窗的映衬下,从一个别臻的视点显示出一种“无法形容的美。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
川端康成名词解释一、川端康成的生平简介川端康成(1899年-1972年)是日本著名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
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精致的笔触而闻名于世,作品涵盖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多个领域。
川端康成于1899年出生在日本长崎县一个富裕家庭。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开始创作自己的短篇小说。
1920年代初期,他前往东京大学就读文学专业,并开始积极参与文坛活动。
他以其才华横溢和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追求而受到瞩目。
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1.《雪国》《雪国》是川端康成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与一位在偏远山区度假村中度过冬季的女人之间悲剧性爱情的故事。
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孤独。
2.《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另一部广受好评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个年轻学生在伊豆旅行期间与一位舞女之间发展起来的特殊关系。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心理变化和对社会道德观念冲击的描写,深入探讨了爱情、欲望、道德等主题。
3.《千羽鹤》《千羽鹤》是川端康成最为人熟知的短篇小说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少年为了治愈身患重病妹妹而不懈努力折千纸鹤,并最终实现奇迹般愿望的动人故事。
这个作品以其温暖感人、富有希望和勇气的情节而深受读者喜爱。
三、川端康成对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影响川端康成的作品不仅在日本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性、爱情等主题的深入思考,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格。
川端康成的作品注重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
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情感交织的描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真实而动人。
此外,川端康成还将东方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受到欧洲现代主义作家如卡夫卡、普鲁斯特等影响,将意识流和梦幻现实主义等技巧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
—— 心 灵 的 写 手
川端康成
(1899.6.14—1972.4.16) •1901年,2岁。父亲因肺结核病去世。 •1902年,3岁。母亲染肺结核病去世。 后跟随祖父,祖母生活。 •1909年,10岁。姐姐芳子因热病去世。 未能参加姐姐葬礼。 •1914年,15岁。祖父去世。 从此成为孤儿。 •1968年10月17日,69岁。以《雪国》 《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 •1972年4月16日,73岁。在荣获诺贝 尔文学奖三年之后,川端康成在玛丽娜 公寓的工作室里含煤气管自杀,没有留 下只字遗书。
• 叶子是精神的、 非现实的美,则 始终是不可企及 的,最终还是归 于虚空。作者在 这里表达的是人 生无常、灭我为 无、虚无即是解 脱的思想。
《雪国》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抒情 味浓郁,富有诗意,这是由于作家运用多种艺手 法,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具有日本古典文学的“余 情美”特征的意境。[6]
• 两个倩窦初开的男女之间那种似有似无、 若隐若现的爱情,犹如一曲悠扬飘渺的乐 曲,形成了如诗如画的意境。
• 那真是一幕清清淡淡 、影影绰绰的寻觅, 充满强烈的抒情色彩 。川端康成继承了日 本传统文学中的缠绵 悱恻的哀怨情调,借 旅途漂泊、萍水相逢 中的男女之情抒发了 人生的无常感。
川端式“佛典”文学特征
诺贝尔荣耀
• “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
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 “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
”,以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为氛
围,小说贯穿始终有一种淡淡的
忧伤与凄凉的美丽 ,把以“物
哀”为代表的“余情美”的文学 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8]
散文家:川端康成(日本)人物简介
代表作品之一
川端康成的散
文在国际文学
界也具有一定
的影响力 -他
的作品被翻译
成多种语言,
受到了国际读
者的喜爱
01
02
• 川端康成的散文对日本后世
• 川端康成的散文对世界文学
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03
川端康成散文作品赏析
《雪国》的优美文字与深刻主题
《雪国》是一部优美的散文作品,通过对雪国景物
• 研究内容包括川端康成的生平、创作
• 研究内容包括川端康成的生平、创作
历程、作品主题、风格等方面
历程、作品主题、风格等方面
• 川端康成研究的历史对日本文学史的
• 川端康成研究的现状对日本文学史的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亲情、友情的探讨等
的感情纠葛等
• 这些伦理探讨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
• 这些女性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思考
印象
04
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川端康成与日本文学的传统与创新
川端康成是日
本文学史上具
有重要地位的
作家之一 -他
的作品往往被
看作是日本文
学的代表作品
之一
川端康成在日
本文学史上具
有一定的创新
• 这些优美的文字能够给读者带来丰富
的历史和文化体验
《千只鹤》的伦理探讨与女性形象
《千只鹤》是一部探讨伦理问题的散文作品,通过
对茶道师与两位妻子之间的故事,表现出对伦理关
系的思考
川端康成
美而悲小说艺术的核心内容
• 小说中的女 性形象 • 女性形象的 美和悲 • 虚无与徒劳
形成“美而悲” 形成“美而悲”的小说艺术的原因
一、没落家世 二、孤儿遭遇 三、亡国末世之民观念 四、日本古典文学影响
冷艳悲美的雪国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 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这是《雪国》》(1935-1948)的开头,简单几 句话便把读者带入一种悲哀与冷艳的氛围中,然 后再以和缓、平静的语调叙述了一个已有妻室的 纨绔子弟岛村,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三次来雪国与 山村艺妓驹子厮混的故事。 在这篇八万字的中篇里,意蕴朦胧又含蓄, 神秘冷艳又余情未尽。作品的结尾,岛村离开, 叶子死去,驹子留在命运无可改变的悲伤里,这 种仿佛不经意的情节安排,透露出对人生、对命 运的淡淡忧伤与无奈。
• just reading
蔡 清 2011年 2011年6月8日
美是生命之花 ——论川端康成及其小说艺术 论川端康成及其小说艺术
一、川端康成生平及小说概述
• 为什么中国作家始终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二、“美而悲”的小说艺术
题材划分 核心内容 形成原因
三、冷艳悲美的雪国:拯救与净化
走近川端康成(1899~1972)
1、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 母双亡,一生漂泊。 2、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 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 3、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4、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 推荐《雪国》(1935~1937) 《千只鹤》(1949~1951) 《古都》(1961~1962) 其他作品《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 (1931)、《山之音》(1949~1954)等。 5、研究专著:长古川泉的《川端康成论考》1964年 孟庆枢译 1993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生平经历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生平经历
川端康成编辑词条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世界知名的日本新感觉派作家。
他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日本作家。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名作《雪国》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
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川端康成很受刺激,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
”三岛由纪夫自杀之后17个月,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
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基本信息姓名
川端康成
职业
作家
外文名
かわばたやすなり
国籍日本。
川端康成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雪国》素材地
第二十六页,共43页。
越后汤泽
(一)遥远的雪国 虚幻 (xūhuàn)的人 ——情节与人物形象
《雪国》写的是来自东京的一位坐食祖产 的中年男子岛村,三年中先后三次来到 北方的“雪国”与名叫驹子(jū zi)的年轻 艺妓见面厮混。他一边迷恋于驹子(jū zi) 美丽的肉体,一边又陶醉于另一个山村 姑娘叶子的超越世俗的美。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岛村
• 岛村坐食祖产,游手
好闲,耽于想象,喜欢
沉溺于非现实世界的幻
想之中去追求和捕捉瞬
间的美感。他在梦幻的
人生(rénshēng)境界
里尽兴地谛观人生
(rénshēng)的。他对
现实人生(rénshēng)
采取的是一种东方式的
虚无态度。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 岛村就是作为一个(yī ɡè)视角人物而设置的, “他似乎只不过是作为一个(yī ɡè)男子存在 罢了,大概只是象映照驹子的镜子那样的东西 吧。”其虚无缥缈的双眼映现着驹子娇美的 外观乃至哀愁的内心世界,也映现着叶子的虚 幻与空灵,叶子和驹子只不过是一个(yī ɡè) 角色、一个(yī ɡè)形象的分裂而已,驹子即 叶子,叶子即驹子,她们在岛村这面镜子的映 射下交相辉映,融为一个(yī ɡè)整体,寓示着 生命本真的生存状态及生死统一的永恒魅力。
第十九页,共43页。
东西(dōngxī)合璧
• 如在内果容说上,以西描方写文丽学女对怨他愫的和影恋响情多纠在手法 技巧葛方、面心,理抑那郁么或日变本态文为学主和,东在方情文调学对他 的影上响则则追主求一要贯在的精朦神胧气、质幽(q玄ìz、hì清)方丽面,。
• 川这 法端些上康都,成是川成典端功型 则的 借地日 鉴找本 了到传 西了统 方东美 现西。 代方在主文手义化和文学 的接如合意点识,流、从心而理创分造析出(了fēn既xī具)等有方民法族,性, 又具融有合世到界具有性自,己既民具族有传传统统的精散神文,化又、具有 现代诗气化派小的说的独细特腻的笔文法学中。去。
雨伞__川端康成
首先,春雨天,小伙子撑一把雨伞来到姑娘家 的门前; 其次,约她去拍分别照,因为小伙子的父亲要携 亲眷赴远地上任; 第三,由于两人内心的胆怯和害羞,虽撑一把伞但仍 保持着很远的距离; 第四,在摄影师的指点下,两人拉近距离,还有小伙 子悄悄的提醒及姑娘快乐的神态,最后两人心 生默契。 最后,从照相馆出来,两人就像夫妻似的消失在雨中。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三、质疑探究
1、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小伙子,姑娘,摄影师
2、摄影师在文中起什么
作用?
对小伙子和姑娘的感情升华起到一个促进 的作用
3、小伙子和姑娘
拍照前后心理有什 么变化?
前:害羞、胆怯、 不好意思 后:大方、坦然
4、找出他们拍照前后心里变化的细节
第一、小伙子把扶在椅子靠背上的手指轻轻地碰着 姑娘的外套。通过手指感觉到她那微热的体 温,小伙子仿佛感受到了紧紧拥抱着姑娘时 的温暖。 第二、小伙子善意的提醒,姑娘害羞的神态。 第三、姑娘去化妆室时欢快的神态。
一、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 1972),出生于日本大阪, 早年丧父母,十六岁后丧 失所有亲人,开始了自己 孤独的生活。1921年开始 发表小说,1926年发表小 说《伊豆的舞女》奠定他 在文学上的地位,1962年 因为《雪国》、《千鹤》、 《古都》获得了诺贝尔文 学奖。
二、梳理故事情节
5、雨伞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它是这对恋人幸福爱情的见证
6、环境描写的作用?
蒙蒙春雨——小伙子撑伞 ——小伙子与姑娘爱情的 见证——《雨伞》
情节
春雨天,小伙子撑一把伞来到姑 娘家的门前,约她去拍分别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介绍
一、作者介绍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
2岁丧父,3岁丧母,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扶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
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
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一生漂泊无着,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
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
1924年毕业。
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
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
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
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只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
于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获此奖项的第一人。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之后,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川端康成未留下只字遗书。
(据说是因为三岛由纪夫自杀事件,刺激过重最终也选择了自杀)二、写作特点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突出地强调:
“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
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
”
“川端康成先生的获奖,有两点重要意义。
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
”
安德斯·奥斯特林最后宣读了奖状题词:“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
物哀是日本文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观念。
所谓“物哀”,大意是指由客观的外在环境所触发而产生的一种凄楚、悲愁、低沉、伤感、缠绵悱恻的感情,具有“多愁善感”、“感悟兴叹”的意识。
物哀比悲哀恬淡,恬淡到“静寂”、“闲寂”、甚至“空寂”的地步。
川端康成写《伊豆的舞女》,其中大学生“我”与舞女薰子两人邂逅之后,至始至终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一句爱慕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察觉又非察觉之间。
作者有意识的将似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
叶渭渠说:“物哀作为日本美的先驱,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地形成‘哀’中所蕴含的静寂美的特殊性格,成为‘空寂’的美的底流。
”物哀的表现形式若十分强烈,那它就是“悲哀”而不是“物哀”了。
首先,物哀是一种审美意识。
川端康成多次强调:“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
”“悲与美是相通的。
”他写《伊豆的舞女》时,把主人公“两人的悲从属于美,又使美制约着悲,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悲哀美的抒情世界”。
日本国民的特点——更爱残月、更爱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儿,因为他们认为残月、花蕾、花落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会增加美感。
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物哀美”的精髓。
其次,物哀是一种生死观。
其主体追求瞬间美,在美的瞬间求得永恒的静寂。
川端康成既认为“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也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
……认为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
叶渭渠更指出:
“日本人的美意识中存在这一种‘瞬间美’的理念,即赞美‘美之短暂’。
”古代日本人更以樱花自比,将那“瞬间美”的观念转变为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行为。
他们的瞬死,其意义在于追求瞬间的生命的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
因此,追求生命的一瞬闪光,是物哀的重要特质。
物哀的感情是一种超越理性的纯粹精神性的感情,一定程度上是个体体验,可以意会,难以言传。
“物哀美”是一种感觉似的美,它不是凭理智、理性来判断,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即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的美。
三、代表作《雪国》
《雪国》写的是岛村、驹子、叶子的情爱故事。
岛村优游岁月,三次去多雪的北国山村,和艺妓驹子邂逅而相爱,同时对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也流露出若有若无的倾慕之情。
岛村在初夏的一天来到雪国,偶遇年轻貌美的驹子,因谈话投机而相互产生好感,相处了几天后,岛村匆匆返回东京。
这年初冬季节,岛村又来同驹子幽会。
在来雪国的火车上,岛村又被同车厢的叶子深深吸引。
在与驹子的第二次接触和对叶子的幻想中,雪国让岛村感到无比留恋,故在翌年秋季第三次来到雪国。
而这时的雪国已失去往日的繁荣景象,驹子身边的人如行男和师傅等人相继故去。
岛村通过与驹子的进一步接触,反思再三,决计离开雪国。
但就在临行前,一场大火无情地吞噬了叶子,驹子也随之疯癫。
如此幽婉、凄美的情爱故事让人经久难忘,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文学“物哀”之美。
《雪国》里驹子的爱情:徒劳而哀伤
《雪国》里岛村生活从容富足,无所用心,什么都满不在乎,认为一切都是“徒劳”,对人生持虚无态度,玩世不恭。
即便对他爱恋的驹子,也缺乏真情实意。
他无法理解驹子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爱情的追求,更不要说领悟叶子为自己的所爱做出牺牲的那种“认真”与一往情深。
岛村多次前往雪国会见驹子,但对她却不能有所帮助。
当叶子求他好好对待驹子时,他明白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使得叶子大失所望。
当他说驹子是好女人而惹得她生气时,他只能“闭目沉默”,既不能安慰驹子,又不肯多予解释,充其量只能对她表示怜悯。
在岛村眼里,驹子读小说、记日记和练三弦等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是空虚的、徒劳的,甚至驹子、叶子与行男之间的三角关系也只能引起他的一点儿好
奇,并未引起他更多的关心。
岛村认为驹子迷恋他是一件可悲的事。
即使他也曾因自己轻而易举就得到纯洁的驹子而心感愧疚,但后来随着驹子对他的爱日益加深,他终于决定自己既然挽救不了驹子的命运就该离开雪国。
一方面与驹子来往,同时又为叶子所吸引。
叶子“清冷刺人的美质”,多次使岛村感到吃惊。
驹子把岛村引为知音,和他谈论日本舞蹈,谈自己的过去,为岛村弹三弦,视他为最好的听众。
她用“纯粹是女子纯洁的心灵在呼唤自己男人的声音”大呼唤岛村。
为了岛村,她宁愿忍受“一年一次也好,请一定一年来一次啊”这样的感情煎熬。
在岛村看来,驹子这种生活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也可以说是对未来憧憬的悲叹,在驹子身上散发出的奔放的热情,使岛村觉得她格外可怜。
她之所以能把岛村从老远的东京吸引到雪国来,正是因为她身上蕴藏着这些令人深深同情的东西。
爱情的无望,尤其加剧她“难以抑制的悲哀”,她只好“竭力掩饰这种无所依托的情怀”和“说不出的孤独感”。
三位主人公最终都以不同的形式走向了自我的毁灭。
岛村回到了繁华的都市东京,驹子也离开了岛村回到了从前的生活中,而叶子的死,则成为小说中对于“美”和“毁灭”最为集中的体现。
在雪与火的交融中,“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
”雪一般纯洁的叶子融化在了火一般的死亡之中,形成了一种极具张力的美感。
叶子的死洗涤了岛村的心灵,净化了驹子的情念,小说也在这纯洁的雪的死亡中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