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烘焙技术全解
大红袍制茶工艺流程
大红袍制茶工艺流程
《大红袍制茶工艺流程》
大红袍是中国最著名的岩茶之一,被誉为“岩茶之王”。
大红袍茶树生长在福建武夷山的岩壁上,茶树枝叶肥硕,叶片厚实,香气浓郁,口感醇厚,是茶叶中的珍品。
制作大红袍茶需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以下是大红袍制茶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1. 采摘:大红袍的茶叶在阳光下生长,需等到春季气温回暖时,才能进行第一次采摘。
采摘时需选择嫩叶、嫩芽,且要确保采摘的速度和技巧,避免对茶树造成伤害。
2. 晾凉:采摘后的茶叶需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经过自然晾凉,使茶叶内部的水分蒸发掉一部分,以方便后续的处理。
3. 摊晒:将晾凉后的茶叶摊晒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叶片完全展开,增加叶片的柔韧性,有利于后续的揉捻和烘焙。
4. 揉捻:将晒干后的茶叶放入揉茶机中进行揉捻,使茶叶中的汁液渗透均匀,增加茶叶的香气。
揉捻过程需细心操作,不可损坏茶叶。
5. 烘焙:经过揉捻的茶叶需放入烘焙室中进行烘焙,控制好时间和温度,使茶叶获得均匀的烘制,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6. 包装:经过烘焙后的大红袍茶叶需要进行包装,采用密封包装的方式,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和香气。
大红袍制茶工艺流程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茶艺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所制茶叶的质量。
大红袍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受到茶客的喜爱,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技术
欢迎阅读应用技术中国茶叶加工2009,2,23(2):38-39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技术王文宗李春玲陈诗玲(厦门茗福贸易有限公司厦门361009)摘要:2005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9月,我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我国新一轮“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申请材料,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中国乌龙茶制作技艺”列入其中。
此次申报“中国鸟龙茶制作技艺”为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我国传统手工类,也是茶类第一次申报。
而且,武夷岩荼(大红袍)近年来在八闽内外销量迅速扩大。
本文结合企业生产加工,将其传统制作技术要领作一介绍。
关键词武夷岩茶大红袍品质技术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鲜叶(中开面采3-4叶)萎凋(晒青、晾青、二晒二晾或加温萎凋)一做青(摇青、做手)一杀青初揉一炒熟一复揉一水焙(毛火)一掮簸凉索毛拣足火一(团包)一炖火毛茶。
共十几道工序,生成了武夷岩茶(大红袍)独特的品质特征:条索卷曲肥壮,色泽乌润而碧绿,俗称“青蒂、绿腹、蜻蜒头”;香气馥郁幽雅(岩骨花香)、滋味醇厚甜滑,饮后齿颊留香,独具“武夷岩韵”。
汤色橙红明亮,叶底柔软碧黄,红边明显,为乌龙茶名贵品种之一。
所谓“武夷岩韵”,笔者认为:这是武夷山特定地域环境所产生形成最核心的香、味品质特征。
1鲜叶采摘采摘标准是待新梢生育均臻成熟,呈驻芽(俗称中开面或小开面,即第一叶伸平而第一叶面积小于第二叶)采3~4叶及对夹叶。
如果采摘过嫩,条索瘦小,色泽红褐,灰暗,香低味苦涩,品质差;如果采摘过于粗老,纤维素老化,果胶物质少,条索粗松,色泽枯燥,香味必然粗淡,所以采摘过嫩过老的鲜叶原料均不能制造出品质好的武夷岩茶(大红袍)。
2萎凋(晒青、晾青,二晒二晾或加温萎凋)2.1晒青(日光萎凋):是传统和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方法:将鲜叶薄匀的摊放在水筛上,平排置于晒青架上,让鲜叶均匀地接受日光作用,用光能和热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萎凋过程,其间轻翻一次,两筛并一筛,使晒青更加均匀,操作时手势要轻、细致,不损伤叶子,否则叶子先期发酵,产生“死青”。
武夷岩茶炭焙工艺图解
武夷岩茶炭焙工艺图解焙火(Baking)工艺,如果想让武夷岩茶(大红袍)制成的茶有股火香,温性一点,可拿来用火烘焙。
焙火轻重也可会造成不同的风味,焙火轻者喝来感觉比较生,焙火重者喝来感觉比较熟。
我们从武夷岩茶外观上也能看出焙火的轻重:焙火轻者,颜色较亮;焙火重者,颜色较暗,这颜色包括茶干的颜色与冲泡后茶汤的颜色。
在发酵时:发酵愈轻,颜色愈绿,发酵愈重,颜色愈红。
焙火所影响的是颜色的深浅,也就是明度的高低,焙火愈重,明度愈低,焙火愈轻,明度愈高。
在品饮的口感上,喝轻焙火的武夷岩茶有如吃清蒸清炒的菜,喝重焙火的茶有如吃红烧的。
对身体的效应也有所不同,喝不焙火的茶比较寒,喝焙火的茶就不寒,茶是性寒的食物,焙火可以让它不那么寒,但不致于产生热的效果。
一般我们所谓的生茶与熟茶,主要是指焙火而言,但茶青采得愈成熟,揉捻愈重发酵愈多,也是偏熟的几个因素,茶青愈嫩、揉捻愈轻、发酵愈少,则是偏生的几个因素。
所以要判别那一种茶比较熟,就分析焙火、茶青、揉捻与发酵四个因素,偏熟因素多者就是较熟。
梁章钜先生曾经称赞岩茶的焙火功夫:“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直到目前为止,中高档武夷岩茶(大红袍)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古法炭焙技术,就目前各大的茶种的焙火技术而言,却是还没有那种茶的焙火能超过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本草纲目拾遗》对武夷岩茶的评价是:“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茶性温不伤胃,凡茶癖停饮者宜之。
”武夷岩茶大红袍碳焙烘焙加工工艺是武夷岩茶的独特工艺,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碳焙对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作用。
中国茶的制作历来重视阴阳五行之道,“以火助水舒枯木,生水走脉展茶性”这一类的描绘似乎蕴含着诸多道家的精神,又有着浓厚的传统。
或许,当初的炼丹与焙茶存在着莫大的关系。
何为炭焙很多茶友对烘、焙、烤常常弄不清楚,在作茶的过程中,烘焙的学问太大了。
根据字意的解释,“烘”是用火或热气烘干湿物,例如烘干衣服;“焙”是用微火烘烤东西,例如焙茶;“烤”则指用火烧熟食物,例如各类烧烤等。
大红袍的加工工序流程
大红袍的加工工序流程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
下面,为大家讲讲大红袍的加工工序流程,一起来了解吧!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
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
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xx年中开面采在5月16日,高山区5月18日后(xx年5月11日开采)。
从采制时间上看,据林馥泉1941年当时记载九龙窠大红袍采制时间是5月17日,xx年的市茶叶研究所按小开面采摘的时间是5月11日,中开面为5月16日,高山茶区为5月18日。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
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
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
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
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
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
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
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
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
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
大红袍花椒的加工方法
372019.04▲大红袍花椒的加工方法农产品增值花椒通常加工成花椒粉或花椒油,大红袍花椒也不例外。
现介绍大红袍花椒干制及花椒粉、花椒油的加工方法。
传统的大红袍花椒干制方法是集中晾晒或在阴凉干燥处阴干,所需时间比较长,一般需6~10天,且在此期间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就容易出现霉变等问题造成损失。
现在多采用人工烘烤方法,可用土烘房或烘干机进行干制。
大红袍经过人工烘烤色泽好、能够很好的保存花椒的各种风味物质。
大红袍花椒干制的具体方法是:花椒采收后,先集中晾晒半天到一天,然后装烘筛送入烘房烘烤,装筛厚度3~4厘米。
在烘烤开始时控制烘房温度50~60℃,2~2.5小时后升温到80℃左右,再烘烤8~10小时,待花椒含水量小于10%时即可。
在烘烤过程中要注意排湿和翻筛。
开始烘烤时,每隔1小时排湿和翻筛一次,之后随着花椒含水量的降低,排湿和翻筛的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花椒烘干后,连同烘筛取出,筛除籽粒及枝叶等杂物,按标准装袋即为成品。
装袋后的花椒应在阴凉干燥处贮存。
花椒粉加工,也就是把花椒粉碎为粉末。
取干制后洁净的花椒,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制,一边炒一边不停的翻搅;或用炒货机在120~130℃下炒制6~10分钟,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用粉碎机粉碎至80~100目,按定量装入塑料薄膜复合袋中,封口即为花椒粉成品。
一般以新鲜花椒为原料。
加工时先把食用菜油放入锅中,加热烧开使油沫散后,停止加热,待油温降至120~130℃(凭经验或用温度计测)时倒入花椒(菜油与花椒的比例为1:0.5),立即加盖密封,以减少芳香物质的挥发散失。
冷却后用离心机在1600~2000转/分的速度下离心除去果渣等杂质,装瓶即为花椒油成品。
用此法加工花椒油时,要严格掌握油温,否则,当油温过高时会使麻味素受到破坏,芳香物质也会迅速挥发;油温过低又不能使麻味素和芳香物质充分溶出,这都将影响产品质量。
(据农产品网)花椒干制花椒粉加工花椒油加工。
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
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
《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
大红袍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产于福建省武夷山。
制作大红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将鲜叶变成香气浓郁的名茶。
以下是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流程:
1. 采摘:大红袍的制作始于采摘新鲜的茶叶。
通常在春季明前,只采摘未展出的鲜嫩叶芽和叶二三片嫩叶,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2. 摊青:摘下的茶叶需要进行摊青,将其散放在竹篾或布袋上,让其自然萎凋。
3. 揉捻:摊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将其放入揉捻机中,通过机器的揉搓和滚压,使其茶汁和叶细胞充分接触,达到发酵的目的。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发酵,将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场地中,让其在适宜的温湿度下进行发酵,让茶叶产生特有的香气。
5. 烘焙:发酵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焙,放入烘茶炉中,进行高温烘烤,使茶叶干燥,去除多余的水分,达到杀青的效果。
6. 包装:经过烘焙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包装,通常以铝箔袋或罐装,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以上便是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流程。
这些工序虽然相对繁琐,但确保了大红袍的优质品质,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名茶中的佼佼者。
即兴解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采用深发酵重焙火做法。
其传统制作技艺流程十分复杂而烦琐,有近二十道工序,概括起来就是为“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
在整个工艺流程中,“两晒两晾”的复式萎洞,长达八个小时的摇筛做青、发酵偏重,叶缘呈朱砂红色;“双炒双揉”;毛茶足火,最后长达7小时左右的低温久烘等,都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所独有的。
难怪清代清代楹联大师s梁章钜发出“武夷焙法,实甲天下”的赞叹。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制作工艺过程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制作工艺过程武夷山大红袍的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
大红袍茶叶制作工序繁复,工艺细致,对不同原料鲜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技术。
其根据为:一是鲜叶含水量多少;二是品种特性;三是鲜叶老嫩程度;四是气候阴晴;五是前工序适度掌握之差异;六是前后工序衔接时间有否矛盾。
焙制工序分: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五大部分,传统工艺则更为复杂。
一、武夷山大红袍采摘工艺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大红袍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
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这步对大红袍茶叶价格也是很关键的。
1、大红袍茶叶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
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
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
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街道上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
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2、大红袍茶叶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4月10日左右(主要为凤凰单枞)开始,至5月20日前全部结束。
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青,则有利于提高茶青质量。
采摘时的气候的影响:晴至多云天优于阴雨天,一天当中,上午9—11时,下午2—5时最佳,露水青最次。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大红袍是一种非常著名的中国红茶,它的制作工艺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和不断改进。
以下是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步骤:
1. 杀青:将新鲜的茶叶在高温下进行杀青,使其停止发酵。
2.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其形成形状,同时让其继续氧化发酵。
3. 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置在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等待发酵,以达到所需的香气和口感。
4. 烘焙:对发酵好的茶叶进行烘焙,同时使其干燥,以便保存和运输。
5. 分级:对烘焙好的茶叶进行分级,将其按照品质、颜色、形状等指标进行分类。
6. 编织:将分好类的茶叶用手织成成品,成品的形状因生产方法不同而异。
7. 包装:将制好的茶叶放入特制的茶袋或罐中,以便保存和销售。
以上就是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步骤,生产过程严格有序,对于大红袍的质量控制非常严格,为了让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使用。
岩茶之冠——大红袍
细讲解一 下其 中的几个重要 的步骤 :
法 ,青变 即变 ,气候 变即变 ,需要变则 变 ,以此来塑造岩
采 摘 :开 采 的 时 间 要恰 到 好 处 ,春 茶 一 般 在 谷 雨 后 立 茶的特有风格和质量要求 。 夏 前 开 采 ,夏 茶 在 夏 至 前 ,秋 茶 在 立 秋 后 。 采 摘 嫩 度 对 岩 炒 青 与 揉 捻 :岩 茶 炒 青 主 要 是 把 前 阶 段 萎 凋 做 青 过 程
做青 :岩 茶制 作过 程 中的特 有精 巧工 序 ,是形 成其
“ 三 红 七 绿 ” 即 绿 叶 红 镶 边 的 独 特 风 格 和 色 、 香 、 昧 的 重
要环节 。费时长 ,要 求高 ,操作细致 ,变化 复杂。从 “ 散
大红 袍 的 工艺
水” 、 “ 退 青”到 “ 青 水 ” 、 恢 复 弹 性 ,时 而 摇 动 ,时 而
天 不 采 , 有 露 水 不 采 , 烈 日 不 采 。一 天 中 最 佳 采 摘 时 间 捻 ,然 后 复 炒 。复 炒 时 间 极 为 短 促 ,是 补 炒 青 不 足 。再 加 在9 ~1 4 时 之 中 。 采 摘 后 的 运 送 中要 保 持 鲜 叶 的 新 鲜 ,特 热 ,促 进香韵和 味韵 的形成 ,复炒 后趁 热适当复揉 ,茶 索
“ 大 红 袍 ” 茶 的 采 制 技 术 与 其 他 岩 茶 相 类 似 ,只 不 静 放 ,动 静 结 合 ,反 复 相 互 交 替 的 过 程 , 既 需摇 动 发 热 促 过更加精 细而 已。每年春天 ,采摘3 —4 叶开面新梢 ,经晒 进 变 化 ,又 要 静 放 散 热 抑 制 变 化 。做 青 的 方 法 是 以 品种 、 青 、 凉青 、做 青 、炒 青 、 初 揉 、 复 炒 、 复 揉 、 走 水 焙 、 簸 萎 凋 程 度和 当 时 温 湿 度 变 化 以 及 后 续 工 序 的 要 求 而 采 取 适 看 青 做 青 ” ,没 有 完 全 相 同 刻 板 式 的 做 拣 、摊 凉 、 拣 剔 、复 焙 、再 簸 拣 、补 火 而 制 成 。 下 面 就 详 当 措 施 ,俗 称 “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技术
工作研究19NEW FARMERS新农民NO.35 2019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技术林彩英(福建省武夷山焦岭关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福建 南平 354300)摘 要:我国茶道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茶艺文化,我国人民在茶艺中体会人生百态,传承优秀的古老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说一说茶的制作工艺,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例,去学习茶的制作工艺。
关键词: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文化;优秀传统;制作工艺武夷岩茶是我国传统名茶,可居十大名茶之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有史记载,武夷岩茶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发展,武夷岩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武夷岩茶是具有岩韵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很多人会认为武夷岩茶是红茶,但实际上武夷岩茶生长于福建闽北特有的地势之上,例如闻名遐迩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总体来说,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茶,制作工艺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在我国千百种茶中尤负盛名,其中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形状也比较独特,叶端扭曲,与蜻蜓头形似,颜色也是特有的铁青带褐色。
1 武夷岩茶制作概述武夷岩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与其精良的制作工序有很大的联系。
上文中我们提到武夷岩茶的制作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而且程序又非常的繁琐,在各个程序之间拥有非常严格的制作要求,每一步都不可出现差错,在制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最终武夷岩茶的质量,比如在采摘阶段,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要求采摘新鲜的叶,武夷岩茶的制作就会从源头上出现问题。
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来详细叙述一下武夷岩茶的制作。
2 武夷岩茶具体的制作步骤2.1 制作前提——高标准采摘武夷岩茶最后制作成精良的茶叶的前提是高标准的采摘要求,首先我们要聘用专业的采茶人员进行采摘,采摘标准是在新梢叶生育均趋向成熟的情况下,也就是茶叶的第一叶伸平但是第一叶面积略小于第二叶,采3~4叶以及对夹叶,即3叶中开面,在采摘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在采摘完成后要对采摘结果进行筛查。
大红袍的焙火与口感
大红袍(武夷岩茶)的焙火与口感本文由大红袍网提供大红袍(武夷岩茶)的制作,除了做青以外,焙火工艺最为关键,技术性最强。
是形成大红袍(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形成大红袍(武夷岩茶)的独特的茶汤口感风韵,令人一饮难忘。
在焙火上,根据毛茶焙火的程度可分为轻火、中火、重火三类,所谓焙火程度系指在烘焙时间的长短及温度高低综合而言,相互联系作用而形成。
其火功高低,主要还看茶汤和叶底表现。
清香型岩茶(轻焙火)的表现特点:香气清远、高而幽长,鲜爽。
滋味甘爽,但带稍带微涩。
品种特征明显且易鉴别。
汤水橙黄至黄色,较淡。
叶底鲜活,看相好,三红七绿,赏心悦目,但韵味较弱,香气与传统型(中,足火茶)比不耐储藏,品质易变。
该类型相对适合于接触大红袍(武夷岩茶)的新消费群体。
相对比较适合女性、现代派、年轻一族,或者口感清淡者。
传统型岩茶(中、重焙火)的特点:制作时发酵程度适度(半发酵),焙火程度中,足火。
其香气浓郁而平稳,杯底香(挂杯香)好。
上品带有花果蜜糖香。
滋味醇厚、顺滑,岩韵强而耐泡,。
茶性较温和、不伤胃。
叶底相对无看相,大多是起“蛤蟆皮”。
没有太多欣赏的价值。
保管妥当,储存时间较长。
如果是陈放饮用,必须使用此类岩茶。
根据焙火程度的不同可分为:1、欠火2、轻火3、中火4、足火5、高火6、病火。
1、欠火:干茶用手捻碎后不是粉末状而是片状或颗粒状,茶多表现为清香,细闻还夹杂有青味或其他的杂味,多见于只经过走水焙的毛茶或因为发酵不足、不敢深焙的茶,为不合格的火。
2、轻火:茶多表现为花香,香气高扬,多见于黄观音等清香品种中,汤色多为淡黄色,叶底可见明显的“绿叶红镶边”,适合原来是喝绿茶、花茶等茶类的茶友转向接触岩茶的茶友。
3、中火:茶多表现为花香和果香的复合,见于肉桂等传统高香品种,汤色多为蛋黄色,叶底隐约可见“绿叶红镶边”,适合已经品饮过一段时日岩茶的茶友。
4、足火:茶多表现为果香,见于水仙等传统耐火品种,干茶时可见叶脉突出俗称“露白骨”,冲泡至叶面舒展开后可见叶片上有很多突起的泡点,俗称“蛤蟆皮”或“起泡”,汤色多为金黄色,适合有一定岩茶茶龄的茶友。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其制作工艺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走水焙—烘干—毛茶。
萎凋: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
做青: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首先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其次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做青在岩茶制作中占有特殊地位,费时最长,一般需要8~12h。
杀青: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复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走水焙: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
簸扇、凉索与拣剐: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
大红袍烘培的工艺流程
大红袍烘培的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大红袍烘培工艺流程。
1. 采制。
选择合适成熟度的大红袍鲜叶,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
大红袍的制作方法
大红袍的制作方法
大红袍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叶,是最著名的武夷岩茶之一。
以下是大红袍的制作方法:
1. 采摘:大红袍的采摘通常在春季,选择壮实的老茶树,采摘芽头,要精细地选择茶叶的芽头嫩叶,避免伤害到茶树。
2. 水洗:将采摘的茶叶放入清水中浸泡,去除茶叶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3. 晾干:将水洗后的茶叶晾干,通常是在室外的竹席上或露室中进行,待茶叶水分完全蒸发。
4. 烘焙:将晾干的茶叶放入烘焙锅或炉中进行烘焙。
烘焙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茶叶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温度会逐渐升高,以使茶叶逐渐变得香气浓郁。
5. 揉捻:烘焙后的茶叶通常会成为条索状,需要通过揉捻来整形。
揉捻的过程中要轻柔地进行,以不破坏茶叶的结构和形状。
6. 再次烘焙:揉捻后的茶叶再次放入烘焙锅或炉中进行烘焙,以进一步调整香气和口感。
7. 分级:经过再次烘焙后的大红袍茶叶通常会根据质量进行分级,将茶叶进行分类,以供市场选择和品饮。
8. 包装和保存:分级后的大红袍茶叶将被包装并储存。
为了保持其新鲜和口感,一般将茶叶密封包装,并储存在干燥、通风和避光的地方。
这是大红袍的一般制作方法,不同的茶园和加工厂可能会有不同的工艺和技巧。
制作大红袍需要经验和技巧,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
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大红袍是一种高档名茶,也是中国名茶中的一支。
大红袍制作工艺从采摘到制作经历了多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细致的操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
首先,大红袍采摘时间通常为清明前后的3月上旬至4月中旬,此时的茶叶嫩芽含水分较多,品质最佳。
采摘时,只选择适合制作大红袍的茶树嫩芽。
采摘下来的嫩芽要迅速送到制茶厂进行处理。
第二步,采摘回来的嫩芽需要经过摊凉、松叶、杀青和揉捻等步骤。
首先,将刚采摘回来的嫩芽摊放在竹箩中晾凉,使其内外温度均匀。
然后,将茶叶摊开,轻轻拨去叶子上的茶梗,使之更加整齐。
接下来,茶叶经过杀青,即将其放入烘焙锅中,以高温烘烤,完全杀死茶叶中的酶活性,防止茶叶的变质。
最后,经过揉捻,将茶叶揉成条状,增加茶叶的香气。
第三步,经过以上步骤的茶叶需要经过精制和发酵。
首先,将茶叶放入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过精制,即经过3至4次的烘焙、卷曲和揉搓等步骤,将茶叶包覆的微生物杀死。
然后,将茶叶放入竹篮中,经过发酵过程。
发酵过程持续一段时间,茶叶的颜色由绿色慢慢变为红褐色。
第四步,经过精制和发酵的大红袍需要经过炒茶和干燥等步骤。
首先,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入炒锅中进行炒制,炒制的时间和火候需要掌握得当,以保证茶叶的颜色、香气和味道。
接着,将炒制后的茶叶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增加茶叶的质量和保存期。
最后,经过以上步骤的大红袍制作完成。
接下来是品鉴与保存。
大红袍通常品饮时选用盖碗或大杯,可闻其香气、观其色泽,品其滋味。
大红袍的保存则需要将其放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以免受潮、受异味影响。
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十分繁琐,需要经验丰富的茶艺师傅来制作。
只有严格按照流程来进行制作,才能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大红袍茶叶。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细致的处理,以保证制作出的大红袍茶叶能够体现其独特的品质和韵味。
大红袍烘焙技术全解
大红袍烘焙技术全解乌龙茶香高幽雅,茶汤浓厚,回味甘甜,耐于冲泡。
而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因素在于品种的优良和初、精制精湛的工艺。
制造过程中由于气候或制茶技术的影响。
再加上包装贮存过程中,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味的特性,初制茶叶经拣梗、筛分及拼配掺和后,茶叶烘焙是一道必经的工序。
烘焙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
因此,茶叶烘焙包括去异、去水及产生茶叶香气滋味等,应依据茶叶消费市场导向,销区不同口味,决定烘焙程度;而烘焙程度视烘焙温度及时间而定。
乌龙茶烘焙从大批量上还发挥四种作用:脱水糖化作用(熟化)、异构化作用、氧化作用及后熟作用。
后熟作用的好坏与茶叶含水量、储藏条件和茶中有效化学成分变化有密切关系,一般后熟作用在特殊品种高级茶方面效果较好,尤其是高级武夷岩茶和佛手茶效果较突出。
焙茶要分两阶段:一是先烘焙出茶叶里面的水气及青臭味,保留鲜味;二是等茶叶里面的水气和杂味去除后香气及滋味自然提高,再烘焙客户市场喜欢的火候及口味。
因此有香的茶要焙到香,一般茶要焙到味清水亮,没香的茶叶如何烘焙、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如何掌握,是近年来茶叶生产经营者讨论的热门话题。
由于茶树品种、茶园管理、采摘方法、季节气候、制造技术及茶叶品质等因素的影响,烘焙技术难以掌握。
其实,茶叶烘焙技术取决于二个方向,即看青做茶、看茶焙茶(清香型茶焙火程度应低些、干茶水分含量稍高,可保持喜人的青绿色泽,且干茶容易显出类似兰花的幽香。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优质观音都是轻焙火茶;浓香型茶焙火程度较高且反复多次、干茶火香明显,但色泽多灰黑、汤色深黄到橙红色,带苦涩);依消费市场需求性,决定烘焙程度。
看茶焙茶指依初制茶品质决定烘焙温度高低及时间长短,其中茶叶品质包括含水量、茶青采搞标准及嫩度、形状紧结度、香气高低及滋味浓淡等因素。
武夷岩茶炭焙工艺技术要点分析
武夷岩茶炭焙工艺技术要点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1T06:00:10.669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3期作者:陈继勇[导读] 梁章钜先生曾经称赞岩茶的焙火功夫:“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这里的焙法指的是传统炭焙法。
武夷山宣夷堂茶业有限公司摘要:梁章钜先生曾经称赞岩茶的焙火功夫:“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这里的焙法指的是传统炭焙法。
至今,中高档武夷岩茶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古法炭焙技术。
就目前各大的茶种的焙火技术而言,确实还没有哪种茶的焙火技术能超过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大红袍炭焙烘焙加工工艺是武夷岩茶的独特工艺,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草纲目拾遗》对武夷岩茶的评价是:“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茶性温不伤胃,凡茶癖停饮者宜之。
”炭焙,顾名思义,指利用上等好炭的余火持续焙茶。
关键词:传统炭焙;武夷岩茶;烘干技术武夷山春茶的初制告一段落,捡剔和初焙过后的武夷岩茶可还是走水茶哦,武夷岩茶最具魅力的炭焙工艺才刚刚登场,炭焙可是一门学问很深的功课。
春茶中的品种茶高香茶适合早焙轻焙,肉桂和水仙这类叶底厚实的则适合走水后间隔的时间宜长些再复焙,所以茶友们想要喝到今年的肉桂水仙大约要到下个月了,需要耐心等待。
总结今年的茶品和去年的区别在于,2016年雨水较多,茶叶焙火后极易返青,焙不透,难焙透,2017年的春茶正常焙火后汤水都能很透。
2017年的春茶正常焙火后汤水都能很透,预计2次焙火后就能易于保持。
所以今年很多焙茶师傅都感慨去年累个半死焙出的茶品一个月就返青,又得复焙,客户还埋怨。
今年的茶品在焙茶上应该会好一些了。
炭焙时,焙笼中的温度约在120度左右。
一起来看武夷岩茶的焙火过程:一.武夷岩茶传统炭焙工艺,打焙流程8个环节.1.整理焙窟;准备木炭每窟大概100斤左右2.焙窟加木炭;木炭以果木炭,杂木炭为上,机制竹碳不宜。
3.整平木炭点燃;4.火烧旺,再盖上木炭;5.木炭基本烧红透后用长柄铁铲打紧木炭,一层一层重复烧炭打紧堆满;6.在打紧红透木炭上覆盖细木炭;7.到细炭红过2/3后,盖筛好的炭灰;根据需要的温度调整炭灰厚度整形。
大红袍的制作方法
大红袍的制作方法引言大红袍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产于福建省武夷山。
它是乌龙茶的一种,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大红袍的制作方法,以帮助茶叶爱好者了解该茶的制作过程,并能够在家中制作出高品质的大红袍茶。
材料准备在制作大红袍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鲜叶:新鲜的大红袍茶叶是制作高品质茶叶的关键。
要选择叶片肥厚、饱满的大红袍茶树,鲜叶要经过晾凉,确保不带水分。
2.烘焙设备:烘焙是制作大红袍的重要步骤,所以需要准备一个烘焙设备,可以是电烤箱或者瓷炉等。
3.碳或木炭:用于烘焙过程中提供热源。
4.筛子:用于筛分茶叶。
制作步骤第一步:杀青1.将新鲜的大红袍茶叶放入沸水中,煮沸后搅拌均匀。
2.锅中的茶叶要随时搅拌,以免煮焦。
3.维持煮沸状态持续1-2分钟,直到茶叶表面变绿。
然后将茶叶捞出,立即进行冷水漂洗。
第二步:晾凉1.将杀青的茶叶摊放在凉爽通风的地方,让其在自然环境下晾凉。
2.在晾凉过程中,有一定的时间需要翻动茶叶,以保证其均匀干燥。
第三步:揉捻1.在晾凉后的茶叶中,选出质量较好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2.将茶叶放在揉捻台上,由顶部向下平铺,使用手掌揉搓茶叶。
3.揉捻的目的是使茶叶细胞破裂,释放茶汁,同时也有利于茶叶形状的塑造。
4.揉捻的时长通常为20-30分钟,直到茶叶慢慢变成条索状。
第四步:晾干1.揉捻后的茶叶需要继续晾干。
2.将茶叶均匀摊放在晾茶盘上,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晾干。
第五步:烘焙1.注重烘焙的温度和时间,这是制作大红袍的最关键步骤。
2.使用烘焙设备,将茶叶放入预热至180°C的烤箱中。
3.烤箱门要略微开着,确保茶叶干燥的同时,也保证茶叶中的一些湿气能够顺利散发。
4.烘焙的时间通常为15-20分钟。
茶叶会逐渐变成深绿色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第六步:筛分和包装1.烘焙完成后,将茶叶放入筛子中,轻轻摇晃,筛分出不同粒度的茶叶。
2.将不同粒度的茶叶分别装入密封容器中,用于不同方式的冲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红袍烘焙技术全解
乌龙茶香高幽雅,茶汤浓厚,回味甘甜,耐于冲泡。
而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因素在于品种的优良和初、精制精湛的工艺。
制造过程中由于气候或制茶技术的影响。
再加上包装贮存过程中,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味的特性,初制茶叶经拣梗、筛分及拼配掺和后,茶叶烘焙是一道必经的工序。
烘焙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
因此,茶叶烘焙包括去异、去水及产生茶叶香气滋味等,应依据茶叶消费市场导向,销区不同口味,决定烘焙程度;而烘焙程度视烘焙温度及时间而定。
乌龙茶烘焙从大批量上还发挥四种作用:脱水糖化作用(熟化)、异构化作用、氧化作用及后熟作用。
后熟作用的好坏与茶叶含水量、储藏条件和茶中有效化学成分变化有密切关系,一般后熟作用在特殊品种高级茶方面效果较好,尤其是高级武夷岩茶和佛手茶效果较突出。
焙茶要分两阶段:一是先烘焙出茶叶里面的水气及青臭味,保留鲜味;二是等茶叶里面的水气和杂味去除后香气及滋味自然提高,再烘焙客户市场喜欢的火候及口味。
因此有香的茶要焙到香,一般茶要焙到味清水亮,没香的茶叶如何烘焙、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如何掌握,是近年来茶叶生产经营者讨论的热门话题。
由于茶树品种、茶园管理、采摘方法、季节气候、制造技术及茶叶品质等因素的影响,烘焙技术难以掌握。
其实,茶叶烘焙技术取决于二个方向,即看青做茶、看茶焙茶(清香型茶焙火程度应低些、干茶水分含量稍高,可保持喜人的青绿色泽,且干茶容易显出类似兰花的幽香。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优质观音都是轻焙火茶;浓香型茶焙火程度较高且反复多次、干茶火香明显,但色泽多灰黑、汤色深黄到橙红色,带苦涩);依消费市场需求性,决定烘焙程度。
看茶焙茶指依初制茶品质决定烘焙温度高低及时
间长短,其中茶叶品质包括含水量、茶青采搞标准及嫩度、形状紧结度、香气高低及滋味浓淡等因素。
下面笔者就如何调控烘焙做些技术总结。
(大红袍)
1 含水量:茶叶烘焙首要工作是降低茶叶含水量至安全范围(4%—6%),延缓茶叶后氧化作用,并能延长茶叶贮藏寿命;茶叶水分达到8.8%,霉菌开始出现;水分达到12%以上,就会逐渐变质。
而含水量不同的茶叶,烘焙条件也不同,一般而言含水量高的茶叶,最初阶段其烘焙温度应高些(约95℃-100℃),时间要延长;若继续烘焙三个小时以上时,必须调低温度至85℃左右,徐徐入火,烘焙出茶叶甘醇之滋味。
含水量高的茶叶应摊薄些,否则易导致闷变而降低茶叶品质。
2 原料老嫩度:烘焙较粗老的茶叶,需中温(85℃-90℃)烘焙,烘焙时间则视茶叶需求而在4h-10h作弹性选择。
原料粗老而带微香的茶叶,烘焙时间宜缩短。
幼嫩茶叶烘焙温度比粗老的茶叶微高,先中高温(90℃-100℃)烘焙,时间约4h-10h,再以(80℃-85℃)烘焙2h-4h,以确保茶汤滋味甘醇不苦涩而保留香气及原则茶叶加盟。
3 形状紧纬度:外形紧结的茶叶则较耐烘焙,宜采用中低温(85℃-90℃)而较长时间烘焙,反之外形松散的茶叶宜采用中温(100℃)而短时烘焙。
4 香气:香气是乌龙茶的主要灵魂之一。
茶叶香气属挥发性物质,烘焙过程中香气成分易逸失,因此,一般清香型品质好的茶叶应低温短时烘焙;香低中等茶叶,可采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烘焙;陈茶而异味重的茶叶,以去除异味和降低含水量为主,应先高温短时烘焙,次日再80℃2h→90℃2h→ 100℃循序烘焙;依消费者市场需求而定烘焙程度。
漳平水仙茶饼香气清幽似兰花或桂花,馥郁持久,滋味醇厚活泼而又润滑回甘,经久耐泡,汤色金黄或橙黄明亮。
此种独特风格的形成,不仅与其初制加工技术有关,还与烘焙技术有着密切关系。
空调做青的乌龙茶,为了保持其翠绿的色泽和高锐的香气,应采用(60℃-70℃)的低温烘焙至足干,使茶叶含水率在5%-6%,及时真空密封包装,以免香味散失。
5 滋味:滋味甘醇的茶叶,先中温(80℃-85℃)烘焙4h-6h,次日再以(75℃-80℃)烘焙2h-3h,防止高温使茶叶带熟味或火味而降低茶叶品质。
6 火候的把握:火候的实际作用是使茶叶内产生热物理化学变化的程度。
火候能影响茶叶的外形色泽及叶底汤色等,火候掌握适应可以弥补茶叶品质的某些不足,掌握不当会降低品质。
特殊品种的茶叶,火候掌握恰到好处,能衬托特殊的香韵特征,俗称“茶为君,火为臣,君臣佐使。
”就是这个道理。
茶叶的品种不一样,耐火程度也不一样,如铁观音、大叶乌龙、梅占就较为耐火,黄旦、奇兰等香气较外露的品种较不耐火。
总之,茶叶的品质等级越高,温度就要略低,烘焙时间略短,方能保留香味;茶叶的等级越低,就要通过烘焙火功,让滋味较为醇厚,温度就要略高,烘焙时间就要略长。
福建乌龙茶精制加工讲究火功。
火功是促进福建成品乌龙茶汤叶醇厚耐泡香韵崭露的关键性工艺;福建精制乌龙茶火功的掌握应沿承发扬传统工艺,重视和研究烘焙工艺要素。
乌龙茶“吃火”过程,低温长焙能产生多种具高香的萜烯类化合物,从而构成乌龙茶的优雅香气。
同时文火慢焙还能使成品香气敛藏,滋味醇厚,色泽油润,外表“起霜”,尤其以炭火低温长时间烘焙,对提高优质乌龙茶品质,有极佳效果。
烘焙时火候的处理要注意:火候要均匀平稳,不得猛火、老火以及烟焦异味;不得闷烘郁熟,以免色泽枯燥失鲜,香味郁闷不爽;烘后要摊凉散热,摊凉时间不宜过长;摊凉适度后立即装箱,防止回潮失味。
在烘焙过程中,应勤翻拌,确保同批茶叶品质均匀一致。
在烘焙时,焙房应干净、清洁、防止烟味、异味被茶叶吸收。
烘干后的茶叶,稍经摊凉后,才可装入茶缸,妥善保管,保持其特有的品质特征。
7 新技术的运用:烘焙是乌龙茶精制的一道重要工序。
同一花色品种茶叶的烘焙温度受到人工调节控制误差等的影响,同一批茶叶前后烘焙过程中的温度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茶叶
的品质也受到影响。
烘焙过程火候是否稳定,对茶叶品质有很大影响。
因烘焙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人工调节的烘焙温度和时间不一定是最佳值。
采用乌龙茶烘焙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但能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且能直观准确地反映生产过程中火候控制的各种数据,对于提高生产的现场管理有很大帮助。
同时,通过操作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对茶叶的烘焙过程进行计算机优化控制,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和控制干燥时间和温度,改善和提高茶叶的品质。
乌龙茶烘焙后采用快速冷却能达到保香、消除闷味的良好效果,茶叶品质也有明显提高。
该工艺技术较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中、低档乌龙茶产品的企业采用。
这样有利于解决中、低档乌龙茶的火候品质、口感质量及产品出路问题,最终促使生产企业的综合效益有效提高。
微波加热技术相对于其他干燥技术具有中热均匀、时间短、热效率高、没有环境温升、便于自动控制及连续生产等优点。
同时它还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因而在茶叶加工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微波与真空、冷冻技术相结合的真空微波干燥、微波冷冻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比以往的干燥技术更有着时间短、工效高、制茶品质优的特点,它们正被人们逐渐接受和使用。
科技的日益进步,科学、便捷、高效的新技术、新设备将更多的运用于乌龙茶烘焙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