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指导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指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指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1.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2.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题解】: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

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

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3.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1〕,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2〕。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选用的诗词都是经典的古诗词,包括《登鹳雀楼》、《乌衣巷》、《凉州词》、《过零丁洋》等。

这些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一些常见的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深入挖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理解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理解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

2.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经典诗词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所学的古诗词,了解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准备相关的讲解和解释。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所学的古诗词,尝试朗读和背诵,对中的生僻词语进行查找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难点: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古诗词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词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总结诗词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鉴赏训练:选取相似题材或风格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

6.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提高朗读与背诵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本节课所学的古诗词。

3. 预习下节课的古诗词,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六、第六课《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掌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领会作者运用景物描绘来表达情感的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人教版九年级 语文上册教案:9课外古诗词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语文上册教案:9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外古诗词《观刈麦》《南乡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雁门太守行》重备人:闫翠梅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⑴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古诗文篇目的学习要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主。

课外古诗词二十首中有三首在课标内,分别是《观刈麦》《南乡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雁门太守行》 3.中招考点几年,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范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

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但对于常考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很陌生。

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

实际上,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作品数量的增多而导致记忆的混乱,出错率也比较高。

二、学习目标1.能说出重点词语意思并能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能总结出“古诗文默写”的答题方法。

2.能说出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总结出古诗文阅读考点“主旨情感”的答题方法。

3.能说出古诗文“品味炼字”的答题方法。

三、评价任务1. 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重点词语意思并能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能总结出“古诗文默写”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反复诵读,能说出诗歌大意及主旨,能总结出古诗文阅读考点“主旨情感”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味诗句中关键字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古诗文阅读考点:“品味炼字”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目标目标1.能说出重点词语意思并能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能总结出“古诗文默写”的答题方法。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2.采用诵读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研究《月夜忆舍弟》【教学过程】一、解读文题,了解背景1.解读文题师:同学们,在古典诗歌中,思亲XXX是常见的题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XXX的《月夜忆舍弟》,研究诗人如何匠心独运地表达这份深挚的情感。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预设: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诗人想起他的弟弟。

教师补充: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舍妹、舍侄。

题目中的“舍弟”就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2.了解背景课件出示: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

XXX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他几个弟弟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设计意图】创作背景,是作品生长的土壤,是作品内容的底色。

读背景,知文识人,有助于下一个板块学心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

解题,了解“舍弟”一词属于谦辞,复1古代的称谓,也能初步感受诗人所写之情。

二、描画诗境,感悟诗情1.诵读想象,指导学生走进诗人的糊口师:同学们,秋夜本来是美好的,但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糊口中,诗人在秋夜又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心朗读,睁开想象,描述看到的内容。

(1)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自由读—分组诵读—指名诵读)。

(2)想象描述。

(3)学生分享。

预设:生1:我看到了XXX旁皇在城墙边,望着天上的月儿,泪水涟涟。

我听到,边防驻军的鼓声在夜空回荡,悠远又孤单。

生2:恰逢白露时节,XXX披着衣服走出小院,月光照着几个匆忙赶路的行人,他们是那样的瘦弱和疲惫。

孤雁悲戚的叫声划过天际,边防驻军的鼓声一声声敲击着诗人的心。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咸阳城东楼》并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情感,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水平。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咸阳城东楼》中描绘的历史沧桑与自然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美的感知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唐代诗人许浑的生平及作品背景,增进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等经典名句的象征意义与情感内涵。

•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人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色的感慨之情。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历史感与哲思,体会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体验融入对诗歌的解读中,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咸阳城东楼》原文、注释、背景介绍、配乐朗诵等)•许浑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资料•相关古诗词鉴赏文章或视频资料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多次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与情感。

•讨论法:小组合作,探讨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景与情感。

•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段与咸阳城或唐代历史相关的简短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引出《咸阳城东楼》这首诗。

•设疑激趣:“在历史的长河中,咸阳城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

今天,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许浑的脚步,登上咸阳城东楼,一同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

”2. 新课教学•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停顿,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字词疏通: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扫清阅读障碍。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如“蒹葭”、“杨柳”、“夕阳”等)与人文意象(如“秦苑”、“汉宫”等),分析它们各自承载的情感与象征意义。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教案第一章:《登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高》。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4. 联系作者的生平背景,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中的意象、寓意和修辞手法。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作者生平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2. 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登高》,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翻译:解析诗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全诗内容。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登高》。

2. 写一篇关于《登高》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第二章:《使至塞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4. 联系作者的生平背景,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中的意象、寓意和修辞手法。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作者生平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2. 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使至塞上》,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翻译:解析诗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全诗内容。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第三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

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5.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6.体会《行香子》中动静结合、白描和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

7.体会《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词人浓墨重彩的“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四首古诗词的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咸阳城东楼一、导入新课,走近诗歌教师:咸阳在古时候叫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

)教师:当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咸阳城东楼》。

想要对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板书课题:咸阳城东楼(出示课件3)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有一位唐朝的诗人,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他是谁呢?预设:(出示课件4)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的美名。

2.背景资料教师:了解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预设:(出示课件5)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熟练背诵默写诗词。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词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研究《咸阳城东楼》作者简介XXX(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朝墨客,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墨客之一,其终身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XXXXXX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XXX终身愁"评判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XXX"。

XXX误入XXX集者甚多。

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写作配景此诗大约是XXX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朗读诗词咸阳城东楼XXX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XXX似汀洲。

XXX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XXX。

行人莫问当年龄,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诗句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背面。

XXX即将降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咸阳城东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诗人师:咸阳在古时候叫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师:当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咸阳城东楼》。

想要对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著有《丁卯集》。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他。

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夕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设计意图】解读题目,了解作者,熟悉背景,这是理解诗歌的三个基础要素。

通过这三个要素,学生对诗人和诗歌有了一个整体印象,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熟读古诗,明白诗意1.读通顺,读准字音节奏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学生自主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预设:蒹葭..(tīnɡzhōu)绿芜.(wú)秦苑.(yuàn)..(jiānjiā)汀洲2.找意象,明确特点,发挥想象,生动描绘句意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一)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一)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2.培养朗诵能力。

3.积累羁旅诗相关知识。

4.掌握羁旅诗相应的赏析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学会羁旅诗相应的诗歌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羁旅诗相应的赏析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铺垫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明珠,历史上的佳作更是灿若星河。

在座的同学们一定也掌握了不少诗词名篇,那么,我们来一场温故知新的诗词大抢答,同学们敢迎战吗?通过四首学过的诗词的回顾引出——羁旅诗。

下面就以《商山早行》为例来了解一下羁旅诗。

展示羁旅诗的概念: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情感的诗歌。

明确学习目标1、知人论诗,整体感知,读懂诗意。

2、深入理解,赏析诗歌,领会情感,学习方法。

一、犹抱琵琶半遮面——了解作者温庭筠,代、。

本名,字,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其他方面由同学补充)写作背景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明确两点:1.作者认为杜陵是故乡2.宦游表明作者仕途之路不顺二、与君山中初相逢——读一读、译一译1、初读,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自由读,注意字音、节奏3、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

4、全班齐读。

5、结合注解翻译诗歌。

三、淡妆浓抹总相宜——赏你之妙赏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2.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补充)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檞树很多。

檞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3.首联“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4.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指导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指导课件
理解这句诗的? “月是故乡明”虽是写景,却与上句“露从今夜白”略有不同。作者 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主观感情的心中之 景。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 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
10
教材分析 精讲精练
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 作者的怀家愁和忧国难之情。
因思杜陵④梦,凫⑤雁满回塘⑥。
30
教材分析 精讲精练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 801—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精通音律,工诗, 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31
教材分析 精讲精练
写作背景: 此诗当是温庭筠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
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但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 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 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14
教材分析 精讲精练
注释: 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②栖迟:居留。 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公元前
180—前157年在位。 ⑤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15
教材分析 精讲精练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留三年,
万古只留下他客居楚地的悲哀。 我在秋草中独自寻觅他的足迹, 寒林里只见夕阳缓缓倾斜。
27
教材分析 精讲精练
主旨点拨: 通过描绘“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云雪茫茫、
道路险恶的孤寂画面,表现了作者忠而遭贬的悲愤忧 伤。
28
教材分析 精讲精练
中考在线: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

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的诗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2)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2)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4.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这四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月夜忆舍弟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谁吗?预设:杜甫(出示课件4)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为“诗圣”。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因此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2.诗歌背景教师:了解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诗背景吧。

预设:(出示课件6)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客居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下面我们把诗歌疏通一下,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停顿。

)朗读提示: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诗歌大意。

)(出示课件7)月夜忆舍(shè)弟①杜甫戍(shù)鼓②断人行③,边秋一雁声。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这些问题将围绕古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展开,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等,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古诗词的内涵、审美特点等,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同时,组织小组间的竞赛、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表现力。
4.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诗词进行表达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3.创设诗词鉴赏、背诵、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性化、关爱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成为具有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个性化关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需求等,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关爱。这种关注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诗词阅读指导(九年级上册)

诗词阅读指导(九年级上册)

诗词阅读一、考点分析1.诗意理解。

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

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

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

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4.写法品析。

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

5.情感体味。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

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

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二、考点题型(一)、考查诗文的背诵积累与运用中考“考试目标”:正确默写必学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精彩语句;正确默写古代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

能够结合语境理解和运用名句。

古诗文默写题是中考语文的传统题型,它一直出现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中,且占有一定的比例。

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

1、直接呈现型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

它要求考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其形式为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出下句写上句。

例如:(2010年盐城中考题)①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②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最京》)这类试题的难度较小,只要会背会写即能作答,属记诵考查的最低层次。

答题时注意不得多写、少写、错写或颠倒顺序。

2、理解赏析型这题型一般都给出要求,考生须根据要求作答。

考生不仅要熟悉识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课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要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回答。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3、准确、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一、教学重难点1、自主熟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引导品赏诗歌,探究学习、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3、迁移延伸,激发积累兴趣,养成诵读习惯。

二、教学设想统编教材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以四首诗为一组,配合注释和精要的赏析语段,分置于两个单元之后,是对有限的古诗词课文内容的重要补充。

对于这一板块,本设计试着将第三单元后的四首课外古诗词与第三单元古诗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分散到课内课文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自主发掘每一首古诗与课文的相关点(不作要求,可以是在内容上、情感上、表达技巧上等等各方面),依“读、解、赏、诵、评”五个环节,先自主学习诗歌,再以小组为单位,整合和总结,随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利用课堂或课外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班级小展示。

旨在期望对这些经典的优秀古诗词做不止于简单的积累背诵要求。

我国的古代诗文,无论作者何人,朝代何时,在写作内容、表达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均能找到诸多相通点。

尤其是同一册同一单元的诗文,更容易找到相关之处。

四首诗歌分散教学一则可以减轻集中背诵的压力。

二则为学生构建了更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更利于实行课内外延伸,帮助学生培养积累兴趣和养成诵读习惯。

三则给予一个赏析点,能放中有收,利于学生勾连前后所学,较科学地做整合和总结。

由于第一单元是诗歌探究活动单元,探究活动和背诵任务均较重,而第二单元识记内容相对较少,所以设计从第二单元课文学习开始,布置自主学习任务。

当然,提前到暑假布置也可。

三、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单1、读独立朗读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四首诗歌,不参考任何资料,初步感受音韵和意境之美。

2、解依旁注和赏析短文,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或者网络,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背景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做到准确熟读,力争背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习题
一《观刈麦》
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 《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

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 诗中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8 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二《月夜》
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
虫声新透绿窗纱。

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三《商山早行》
1 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 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 诗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4 诗中“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完美体现的诗句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四《卜算子·咏梅》
1 词中描绘梅花生长的严酷环境的词句是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2 词中写出梅花悲惨遭遇的词句是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3 词中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的词句是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4 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 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 古诗词中有大量受人欢迎的有关“花”的名句,请写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五《破阵子》
1 词中用特定的景物点明时令的词句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 词中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的词句是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3 词中表现采桑女心情的词句是
笑从双脸生。

4 词中与《陌上桑》中的“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意境相似的词句是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六《浣溪沙》
1 词中暗示暮春节令,同时描绘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的词句是
簌簌衣巾落枣花
2 词中以由南到北的空间转换从宏观上描绘乡村繁忙、热闹景象的句子是
村南村北响缲车
3 词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牛衣古柳卖黄瓜
4 词中写行人悠然而行,任意而走,给读者一个意外惊喜的句子是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5 本词中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请你再写出连续两句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七《醉花阴》
1 词中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的句子是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2 词中写词人思念丈夫却又不得团聚,自己独处,寂寞冷清的句子是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 词中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
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 词中暗示饮酒赏花,也难解思念之苦的句子是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 除本词外,请再写出两句表达思念之苦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蒹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 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 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3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九《山坡羊·骊山怀古》
1 曲中点明怀古之地的语句是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2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语句是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3 曲中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的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4 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十《朝天子·咏喇叭》
1 曲中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2 曲中运用夸张手法,对封建社会作了“灰飞烟灭,必然灭亡”的预测的语句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 曲中表现人们对宦官既怕又恨的心理的句子是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