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参考
机能学实验报告讨论(3篇)
一、实验背景机能学实验是医学领域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体或动物器官、组织、细胞等生物材料的机能特性进行研究,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探究某种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以及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家兔,体重约2kg;2. 实验材料:小肠平滑肌、台氏液、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等;3. 实验步骤:(1)家兔麻醉后,迅速取出小肠,置于台氏液中;(2)将小肠平滑肌置于张力换能器上,记录其基础张力;(3)分别给予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观察小肠平滑肌张力的变化;(4)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如温度、pH值等),观察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小肠平滑肌张力逐渐降低,直至达到最适温度时张力达到最低点;随着温度的降低,小肠平滑肌张力逐渐升高;2. 乙酰胆碱:给予乙酰胆碱后,小肠平滑肌张力明显降低;3. 肾上腺素:给予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变化;4. 理化环境: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对其舒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1. 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小肠平滑肌张力具有显著影响。
高温使小肠平滑肌张力降低,低温使小肠平滑肌张力升高,这与生理学理论相符。
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影响了平滑肌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而影响其舒缩功能;2. 乙酰胆碱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的M受体,从而降低小肠平滑肌张力。
这与临床应用中乙酰胆碱用于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等疾病的原理一致;3. 肾上腺素对小肠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影响,可能与肾上腺素对不同平滑肌细胞的受体选择性有关;4. 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对其舒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机能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的作用。
2. 观察不同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 分析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调节机制。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肌电图机、肌夹、生理盐水、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显微镜、培养皿等。
实验方法:1. 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其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2.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3. 将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4.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
2. 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家兔骨骼肌的基线收缩情况。
3.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4. 将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将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6. 将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7. 将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8.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9.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1. 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明显的收缩。
2. 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3. 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4. 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舒张。
5. 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对骨骼肌的收缩影响不同,随着浓度的增加,收缩幅度逐渐增大。
实验分析:1. 乙酰胆碱(ACh)是神经递质,可引起骨骼肌收缩,说明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体机能学实验
人体机能学实验第四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目的:1、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2、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加强对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理解,验证心肌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原理:1、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2、心肌细胞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伴随着膜电位的变化,其兴奋性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3、在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收到一次“额外”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以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4、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实验步骤:1、暴露蛙心。
2、用蛙心夹夹住蛙心并通过张力换能器连接BL—420F,记录蛙心的收缩曲线。
实验结果:实验讨论:1、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相比,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心肌收缩活动的舒张早期。
因此,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发生完全直强收缩,心肌收缩活动的舒张早期。
因此,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发生完全直强收缩,而始终进行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从而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
2、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的兴奋而收缩;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以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3、如图,期前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如果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
因此,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如图期前收缩后的一段趋近水平的曲线,是由于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实验结论: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完全直强收缩,有期前收缩和代谢性间歇的性质。
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机械收缩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机能实验——精选推荐
机能实验1. 家兔重2.4千克,⽿缘静脉注射1%盐酸吗啡15mg/kg,应注(3.6ml )毫升。
2. 肺⽔肿家兔肺的特点是( 切⾯有⽩⾊或粉红⾊泡沫流出 )、( 表⾯饱满光滑,红⽩相间 )、( 有握雪感 ),兔的特点 ( 呼吸浅快)、( ⼝唇粘膜青紫 )、( 肺内哮鸣⾳,⼤量⽩⾊或粉红⾊泡沫样痰 )。
3. 将沾有利多卡因的⼩滤纸贴附神经⼲上,利多卡因通过( 阻断Na+通道 ) 作⽤使动作电位( 传导受阻 ) 。
4.家兔静脉⿇醉最常⽤药物( 乌拉坦 ),浓度及给药量分别为( 20% ) 、( 5ml/kg )。
5. ⼩⿏缺氧实验中复制低张性缺氧动物模型时,在⼴⼝瓶中加⼊钠⽯灰的作⽤是( 吸收⼆氧化碳),复制⾎液性缺氧动物模型的⽅法有( ⼀氧化碳中毒 )和( 亚硝酸钠中毒 )。
6. 常⽤的两栖类动物的⽣理代溶液是( 任⽒液 ) ,其主要成份为( Nacl ) 、( Cacl2 ) 、( Kcl ) 和 ( NaHCO3 )。
其所含阳离⼦有维持细胞的(兴奋性)和 (收缩性 ) 的功能;阴离⼦有维持细胞的 ( 酸碱平衡 ) 的功能。
7. 在⼼电图描记中,P波反映 ( 两⼼房去极化过程 )、QRS波群反映( 两⼼室去极化过程 ) 、T波反映( ⼼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反映 ( 兴奋由⼼房传导⾄⼼室的时间 ) 、ST段反映( ⼼室各部分⼼肌细胞均处于动作电位平台期 ) 、QT间期反映( 从⼼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化所经历的时间 ) 。
8. 在⾎管插管试验中肝素化的⽬的是( 抗凝,防⽌⾎液堵塞管⼝ ),插管后进⾏的三步结扎法是指第⼀步结扎( 远⼼端结扎),第⼆步结扎(近⼼端结扎 ),第三步(远⼼端和近⼼端对扎 ) 。
9. 运动对⾎压的影响是使( 收缩压 ) 升⾼,主要原因是 (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加 )。
10. 在抗B⾎清上滴加受试者⾎液,数分钟后出现凝集,抗A⾎清未发⽣凝集,受试者的⾎型为( B型 ) 型。
机能实验设计样本
机能实验设计(一)课题名称:新斯明对筒箭毒和琥珀胆碱肌松作用影响(二)选题目和思路1、实验目通过观测新斯明如何影响筒箭毒和琥珀胆碱对蟾蜍离体腹直肌肌松作用,分析药物互相作用机制。
2、设计思路乙酰胆碱可以激动骨骼肌上N2胆碱受体,是骨骼肌收缩;筒箭毒为非去极化型N2胆碱受体阻断剂,通过与乙酰胆碱竞争骨骼肌N2胆碱受体,而引起肌松作用。
琥珀酰胆碱为去极化型N2胆碱受体阻断剂,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去极化作用,但不易被胆碱酯酶水解,妨碍了复极化,而引起肌松作用。
新斯明重要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破坏,使乙酰胆碱积累,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竞争受体,从而恢复正常神经肌肉传递。
新斯明抗胆碱酶活性使琥珀碱胆碱更难水解,加重其肌松作用。
本实验通过新斯明和琥珀酰胆碱,新斯明和筒箭毒同步作用于蟾蜍腹直肌而产生抗肌松作用,探究新斯明对筒箭毒,琥珀酰胆碱肌松作用影响。
(三)实验动物生长状况,体型相称蟾蜍60只(来自动物房)(四)实验材料1、试剂(由医学院实验室提供)10-3氯乙酰胆碱溶液,10-3氯化琥珀酰胆碱溶液,2X10-4氯化筒箭毒碱溶液,任氏液,O2。
2、器材(由医学院实验室提供)生物信号解决系统,张力换能器,蛙类手术器械,蛙板,蛙钉,麦氏浴槽,铁支架,双凹夹,培养皿,烧杯,丝线,注射器,滴管等。
(五)观测指标蟾蜍腹直肌活动曲线。
(六)实验环节与办法1、动物解决将60只蟾蜍随机分为6组,为甲A,甲B,甲C,乙A,乙B,乙C。
每组10只。
2、实验操作a对6组蟾蜍分别制备离体腹直肌标本。
b实验装置将张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解决系统相连,并通过双凹夹固定在铁支架上,麦氏浴槽内加入50ml常温任氏液。
c仪器准备MSP-007生物信号解决系统:信号选取:张力;控制:增益4、纸速1mm/s;滤波:50Hz。
d标本连接将张力换能器一段连接离体腹直肌标本,另一端与通氧气钩连接,使其置于50ml常温任氏液麦氏浴槽内,打开氧气,调节气流使其不影响标本。
人体机能实验报告范文
人体机能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了解人体的基本机能并掌握相关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1. 呼吸机能: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吸入肺部,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心血管机能:心脏以正常的频率和力度将氧合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到肺部进行排出。
3. 消化机能:通过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将食物分解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同时排出未消化的物质。
4. 泌尿机能:通过肾脏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废物,保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5. 运动机能: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实验材料:实验用电子秤、血压计、心电图仪器、用于呼吸实验的气体或容器。
实验步骤:1. 呼吸机能实验:a. 受试者收集新鲜空气于一个容器中。
b. 受试者深呼吸2分钟,然后将呼出气体通过吗啡稀释计出样品的氧气含量,并做相应计算得出呼出气体的总量。
c. 重复以上步骤5次,取平均值。
2. 心血管机能实验:a. 受试者休息15分钟,然后用血压计测量其血压,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
b. 采集受试者的心电图,并分析心脏的正常节律和异常现象。
3. 消化机能实验:a. 受试者进餐后1小时用电子秤测量体重变化,记录下食物的摄入量。
b. 受试者在排空膀胱后,采集尿液样本,检测其中的代谢产物。
4. 泌尿机能实验:a. 受试者饮水后,记录其饮水量和排尿量。
b. 采集尿液样本,进行尿液分析,包括比重、pH值、蛋白质、尿酸等指标。
5. 运动机能实验:a. 受试者进行标准的运动项目,如跑步、举重等。
b. 通过心率的变化和肌肉的疲劳程度评估受试者的运动机能。
实验结果:1. 呼吸机能:测量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可计算出呼出气体的总量。
2. 心血管机能:记录舒张压和收缩压,观察心电图检查是否有异常现象。
3. 消化机能:测量进食前后的体重变化,检测尿液中的代谢产物。
4. 泌尿机能:记录饮水量和排尿量,检测尿液中的比重、pH值、蛋白质、尿酸等指标。
机能实验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实验报告机能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机能实验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探究事物的性能和功能的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物体的测试和观察,了解其机能特点,并探讨其应用领域。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机能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物体的机能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 探讨不同物体的应用领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手机、电饭锅、电风扇、手表等。
2. 实验方法:对每个物体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记录其机能特点,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手机:通过实验发现,手机具有通话、短信、上网等多种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手机内部的电路和软件系统。
手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通信,还可以用于娱乐、学习等方面。
2. 电饭锅:实验中发现,电饭锅具有煮饭、保温等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电饭锅内部的加热装置和控制电路。
电饭锅主要应用于家庭和餐饮行业,方便快捷地煮饭。
3. 电风扇:实验中观察到,电风扇具有送风、调节风速等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电风扇内部的电机和控制电路。
电风扇主要应用于室内通风,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4. 手表:通过实验发现,手表具有显示时间、计时等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手表内部的机械装置和电池。
手表的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还可以用于运动和时尚领域。
五、实验结论1. 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机能特点,这取决于其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机能特点决定了物体的应用领域,不同物体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机能实验是了解和探索事物机能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应用。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机能实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物体的机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七、参考文献无以上是本次机能实验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我们对不同物体的机能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探讨了其应用领域。
创新性机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机能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在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本实验设计了一种创新性机能实验,旨在探究新型药物对特定生理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究新型药物对小鼠体温的影响;2. 分析新型药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3. 通过创新性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利用新型药物对小鼠体温和自主活动的影响,通过生理学、药理学等方法,研究新型药物的作用机制。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2. 实验药品:新型药物;3. 实验仪器:电子体温计、小鼠活动箱、药液注射器、电子天平、秒表等。
五、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前准备:实验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适应环境。
3. 实验操作:(1)实验组:将新型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中,按一定剂量对实验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2)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观察指标:a. 体温:在注射药物前后,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小鼠体温,记录数据;b. 自主活动:将小鼠放入活动箱中,记录小鼠在一定时间内自主活动次数;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体温、自主活动次数的差异。
六、实验结果1. 体温:实验组小鼠注射新型药物后,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自主活动:实验组小鼠注射新型药物后,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七、实验分析1. 新型药物对小鼠体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药物能够降低小鼠体温,这可能与药物具有解热作用有关。
2. 新型药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药物能够降低小鼠自主活动次数,这可能与药物具有镇静作用有关。
机能学实验报告可能(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传导特性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 观察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掌握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传导特性的实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机能学实验室实验对象:家兔心脏实验器材:1.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2. 心脏切片机3. 恒温浴槽4. 滑动电极5. 滤纸6. 电极7. 持针器8. 指尖镊9. 刀片10. 移液器11. 滴管12. 药品: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任氏液等实验步骤:1. 心脏取材:将家兔麻醉后,迅速打开胸腔,取出心脏。
2. 心脏切片:将心脏置于冰冷的任氏液中,用心脏切片机将心脏切成薄片。
3. 制备标本:将心脏薄片放置于恒温浴槽中,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将滑动电极放置于标本上。
4. 记录动作电位:打开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调整电极位置,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5. 改变条件:在记录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逐步改变标本的温度、离子浓度等条件,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
6.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传导特性。
实验结果:1. 正常条件下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正常条件下,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呈尖峰状,具有快速上升和下降的特点。
2. 温度变化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减小。
3. 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随着钠离子浓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增大;随着钾离子浓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减小。
4. 传导特性: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心肌组织中呈单向传导,且传导速度较快。
讨论:1.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主要由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引起。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低,导致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负电位。
机能学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离体心脏灌流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离体心脏灌流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观察心脏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生理反应,分析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是通过将心脏从动物体内取出,放置在适宜的生理盐水中,通过灌流泵将生理盐水灌流心脏,模拟心脏在体内的生理活动,观察心脏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一只2. 仪器:灌流装置、生理盐水、氯化钾、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酚妥拉明、量筒、计时器等五、实验步骤:1. 家兔处死后,迅速取出心脏,置于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
2. 将心脏放入灌流装置中,连接灌流泵和生理盐水。
3. 调整灌流泵的流速,使心脏在适宜的生理盐水环境中进行灌流。
4. 观察心脏的跳动情况,记录心跳次数。
5. 分别向灌流系统中加入不同药物,观察心脏的生理反应,记录心跳次数和药物浓度。
6. 比较不同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1. 在正常生理盐水中,心脏跳动正常,心跳次数约为每分钟80次。
2. 加入氯化钾后,心跳次数逐渐减少,直至心跳停止。
3. 加入肾上腺素后,心跳次数明显增加,心跳次数达到每分钟150次。
4. 加入异丙肾上腺素后,心跳次数也明显增加,心跳次数达到每分钟200次。
5. 加入阿托品后,心跳次数逐渐减少,直至心跳停止。
6. 加入酚妥拉明后,心跳次数明显减少,心跳次数约为每分钟50次。
七、实验分析:1. 氯化钾是心脏的抑制剂,可导致心跳停止。
2. 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是心脏的兴奋剂,可导致心跳次数增加。
3. 阿托品是心脏的抑制剂,可导致心跳停止。
4. 酚妥拉明是心脏的抑制剂,可导致心跳次数减少。
八、实验结论:通过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我们了解了心脏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生理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对心脏功能具有不同的影响,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可兴奋心脏,使心跳次数增加;氯化钾、阿托品和酚妥拉明可抑制心脏,使心跳次数减少或停止。
机能实验报告范本
一、实验名称心肺复苏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心肺复苏(CPR)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正确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技巧。
3. 熟悉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
三、实验对象健康成年人,年龄20-40岁,男女不限。
四、实验器材1. 模拟人模型(1台)2. 心肺复苏操作手册(1份)3. 心肺复苏训练假人(1个)4. 心肺复苏评估表(1份)5. 计时器(1个)6. 心电图机(1台)7. 耳塞(1副)8. 检查手套(1副)五、实验方法1. 实验前,所有参与者均需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培训,熟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模拟人模型操作和心肺复苏训练假人操作。
- 模拟人模型操作:参与者按照操作手册的步骤,对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除颤。
- 心肺复苏训练假人操作:参与者对心肺复苏训练假人进行心肺复苏,观察假人胸廓起伏和心脏搏动情况,评估操作效果。
3. 每个参与者完成心肺复苏操作后,由实验指导老师进行评估,并记录操作时间、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和人工呼吸频率等数据。
4. 实验结束后,对参与者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六、实验结果1. 参与者对心肺复苏操作的平均掌握程度为85%。
2. 心脏按压的平均深度为5cm,平均频率为100次/分钟。
3. 人工呼吸的平均频率为12次/分钟。
4. 实验过程中,部分参与者出现了操作不规范、按压深度不够、人工呼吸频率过快等问题。
七、讨论1.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2. 本实验结果表明,参与者在心肺复苏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实践。
3. 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操作,按压深度和频率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抢救效果。
4. 实验过程中,部分参与者出现了操作不规范、按压深度不够、人工呼吸频率过快等问题,这可能与培训时间较短、操作熟练度不足有关。
八、结论1. 心肺复苏操作培训对提高参与者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机能实验报告分析讨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与原理本次机能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了解和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实验原理基于生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揭示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白鼠(2)实验仪器:生理信号记录仪、手术显微镜、实验台、剪刀、镊子、针头等(3)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若干只。
(2)实验步骤:1. 实验组:给予特定药物刺激,观察生理指标变化。
2. 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仅进行基础生理指标观察。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结果(1)肾上腺素组:给予肾上腺素后,实验动物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加快。
(2)乙酰胆碱组:给予乙酰胆碱后,实验动物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呼吸频率减慢。
2. 对照组结果(1)肾上腺素组:实验动物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基本稳定。
(2)乙酰胆碱组:实验动物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基本稳定。
四、分析与讨论1. 肾上腺素的作用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具有强烈的生理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可以显著提高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提示其在调节人体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乙酰胆碱的作用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
实验结果显示,乙酰胆碱可以降低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提示其在调节人体副交感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本实验通过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等方法,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五、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肾上腺素可以提高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而乙酰胆碱则具有相反的作用。
这为临床应用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展望进一步研究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人体生理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人体生理活动的奥秘,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机能学实验报告本
一、实验名称:心脏兴奋传导实验二、实验目的:1. 观察心脏兴奋的传导过程。
2. 了解心脏各部位的传导特点。
3. 掌握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三、实验原理:心脏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等。
通过观察心脏各部位传导兴奋的过程,可以了解心脏的生理功能和心电图的形成原理。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心电图机、手术器械、电刺激器、生理盐水、电极等3. 实验试剂:氯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葡萄糖溶液等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家兔麻醉,暴露心脏,并连接心电图机。
2. 心电图描记:将电极放置在心脏表面,记录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心电图。
3. 房室传导阻滞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
4. 室性心动过速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5. 室颤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室颤的心电图。
6. 恢复实验:停止电刺激,观察并记录心脏恢复后的心电图。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QRS波群和T波。
2. 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和QRS波群之间的时间延长,QRS波群形态正常。
3.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连续出现多个QRS波群,QRS波群形态异常,P波与QRS波群无关。
4. 室颤的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和T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波形。
5. 心脏恢复后的心电图表现为正常的心脏兴奋传导。
七、实验结论:1. 心脏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
2.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兴奋传导的过程和特点。
3. 通过观察心电图,可以判断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
八、实验讨论:1. 心脏兴奋传导的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
2.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心电图波形,可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机能实验学实验,探究不同机能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机能的理解。
实验材料,水杯、水、铁球、弹簧、测力计、计时器。
实验原理,机能是指物体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或作用。
在物理学中,机能可以分为力学机能、热机能和电磁机能等。
本实验将重点研究力学机能的特点和作用。
实验步骤:1. 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
a. 将弹簧挂在支架上,挂上一定质量的铁球。
b. 测量弹簧的伸长长度和挂载质量。
c.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2. 实验二,测量水的密度。
a. 用水杯装满水,称量水杯的质量。
b. 将铁球放入水杯中,测量水杯的总质量。
c.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水的密度。
3. 实验三,测量力的大小。
a. 用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力的大小。
b. 记录测得的数据,并分析不同物体受力的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为X N/m,说明弹簧的弹性很大,能够产生较大的恢复力。
2. 实验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水的密度为X kg/m³,与标准值相符,说明实验操作准确无误。
3. 实验三结果,根据测力计测得的数据,不同物体受力大小分别为X N、Y N、Z N,说明不同物体受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机能实验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力学机能的特点和作用。
弹簧具有较大的弹性,水的密度符合标准值,不同物体受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
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理解机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后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
实验总结,机能实验学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机能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实验,不断提高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细胞机能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机能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酶活性、细胞信号转导等细胞机能学实验的操作技术。
3.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对细胞机能学实验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机能学实验主要研究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的功能。
本实验包括以下内容:1.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通过测量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渗透压变化,了解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2. 细胞内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催化反应速率,了解细胞内酶的活性。
3. 细胞信号转导实验:通过观察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响应,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胞悬液、不同浓度的溶液、酶底物、信号分子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细胞培养箱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1)将细胞悬液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分别测定渗透压变化。
(2)计算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渗透压变化率,分析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2. 细胞内酶活性实验(1)将细胞悬液与酶底物混合,测定酶催化反应速率。
(2)根据酶催化反应速率,计算酶的活性。
3. 细胞信号转导实验(1)将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信号分子中,观察细胞对信号的响应。
(2)分析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了解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响应机制。
五、实验步骤1.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1)取一定量的细胞悬液,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分别测定渗透压变化。
(2)计算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渗透压变化率,分析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2. 细胞内酶活性实验(1)将细胞悬液与酶底物混合,测定酶催化反应速率。
(2)根据酶催化反应速率,计算酶的活性。
3. 细胞信号转导实验(1)将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信号分子中,观察细胞对信号的响应。
(2)分析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了解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响应机制。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渗透压变化率不同。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本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2. 掌握瞳孔大小与光反应的关系;3.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瞳孔是眼球的一个重要结构,其大小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在光照条件下,瞳孔缩小,有利于光线进入眼内,提高视力;在黑暗条件下,瞳孔扩大,有利于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适应暗环境。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瞳孔的影响,可以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变化来体现。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瞳孔测量仪、显微镜、放大镜、滴管、玻璃片、棉签、生理盐水、阿托品、毛果芸香碱;3. 实验药品: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将家兔固定在实验台上,用瞳孔测量仪测量其瞳孔直径;2.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生理盐水,观察瞳孔变化;3.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阿托品,观察瞳孔变化;4.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毛果芸香碱,观察瞳孔变化;5. 比较不同药物对家兔瞳孔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理盐水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无明显变化;2. 阿托品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明显扩大;3. 毛果芸香碱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明显缩小。
实验结果表明,阿托品可导致家兔瞳孔扩大,而毛果芸香碱可导致家兔瞳孔缩小。
这是由于阿托品为副交感神经阻滞剂,可抑制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瞳孔扩大;毛果芸香碱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剂,可促进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瞳孔缩小。
六、讨论1. 本实验验证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为临床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操作规范,避免对实验动物造成伤害;3.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浓度、滴药时间、光照条件等,需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
七、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掌握了瞳孔大小与光反应的关系,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与分析能力。
机能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离体心脏灌流实验实验目的:1. 观察心脏在不同灌流液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2. 学习心脏灌流技术,掌握实验操作流程。
3. 分析心脏在不同灌流液条件下的生理变化,探讨心脏的调节机制。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对象:新西兰大白兔实验器材:1. 离体心脏灌流装置2. 电子天平3. 恒温水浴锅4. 血压计5. 胶头滴管6. 秒表7. 记录纸8. 计算器实验方法:1. 将新西兰大白兔处死,迅速取出心脏,置于冰水中清洗,除去血块。
2. 将心脏放入灌流装置中,连接好各个管道,检查装置是否密封良好。
3. 将灌流液(任氏液)预热至37℃,调节流速为1ml/min。
4. 观察心脏在正常灌流液条件下的生理反应,记录心率、血压等数据。
5. 分别更换以下灌流液条件进行实验:a. 高钾灌流液:在任氏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钾,使灌流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升高。
b. 高钙灌流液:在任氏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钙,使灌流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升高。
c. 高钠灌流液:在任氏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使灌流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升高。
d. 高糖灌流液:在任氏液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使灌流液中的糖浓度升高。
6. 观察心脏在不同灌流液条件下的生理反应,记录心率、血压等数据。
7. 对比分析心脏在不同灌流液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实验结果:1. 正常灌流条件下,心脏心率约为80次/min,血压约为100mmHg。
2. 高钾灌流条件下,心脏心率明显减慢,血压明显下降。
3. 高钙灌流条件下,心脏心率无明显变化,血压无明显变化。
4. 高钠灌流条件下,心脏心率无明显变化,血压无明显变化。
5. 高糖灌流条件下,心脏心率无明显变化,血压无明显变化。
实验分析:1. 高钾灌流液使心脏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可能是由于高钾浓度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导致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升高,心肌兴奋性降低。
2. 高钙灌流液对心脏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说明钙离子在心脏调节中的作用不大。
3. 高钠灌流液对心脏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说明钠离子在心脏调节中的作用不大。
机能学实验报告牛蛙
实验名称:牛蛙神经-肌肉兴奋性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生理学实验室实验者:[姓名] [学号]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牛蛙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基本特征。
2. 探究神经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分析神经-肌肉兴奋性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实验材料:- 牛蛙- 刺激电极- 电刺激器- 肌肉夹- 任氏液- 滤纸- 记录纸- 针- 麻醉剂实验步骤:1. 麻醉与解剖:- 将牛蛙置于麻醉剂中,待其麻醉后,用针进行解剖,暴露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 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用滤纸吸干水分,以备实验使用。
2. 连接刺激电极:- 将刺激电极分别连接到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 调整电刺激器,设置合适的刺激强度和频率。
3. 观察肌肉收缩:- 激活电刺激器,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
- 记录肌肉收缩的幅度、速度和持续时间。
4. 改变刺激强度:- 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
- 记录不同刺激强度下肌肉收缩的幅度、速度和持续时间。
5. 改变刺激频率:- 调整电刺激器的频率,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
- 记录不同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的幅度、速度和持续时间。
6. 观察神经-肌肉兴奋性变化:- 在不同条件下(如温度、pH值等),观察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变化。
- 记录不同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幅度、速度和持续时间。
实验结果:1. 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牛蛙腓肠肌产生明显的收缩反应。
2.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但超过一定强度后,肌肉收缩幅度趋于稳定。
3.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速度逐渐加快,但超过一定频率后,肌肉收缩速度趋于稳定。
4. 在不同条件下,神经-肌肉兴奋性发生相应变化。
如温度升高,肌肉收缩幅度增大;pH值降低,肌肉收缩幅度减小。
实验分析:1. 本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刺激可以引起牛蛙腓肠肌的收缩,说明神经-肌肉兴奋性是肌肉收缩的必要条件。
2.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说明肌肉具有适应性。
但当刺激强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肌肉收缩幅度趋于稳定,这可能是因为肌肉疲劳或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讨论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哺乳动物离体肠标本制备及灌流方法。
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某些因素对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和骨骼肌、心肌一样,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有些也具有自律性。
相比之下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低,收缩慢,伸展性大,具有紧张性收缩,对化学物质、温度变化及牵张刺激较敏感等特性。
小肠离体后,置于适宜的溶液中,观察其收缩活动及环境变化的影响,观察分析上述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家兔 2、器械、药品:电热恒温水浴锅、浴槽、张力换能器(量程为25g以下)、BL-410生物记录系统、L型通气管、道氏袋、注射器、培养皿、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台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标本制备流程 2、仪器安装及调试 3、观察项目现象及解释1、标本制备流程:①击昏家兔→②剖开腹腔快速取出肠管→③制作离体肠标本①击昏家兔:用木槌猛击兔头枕部,使其昏迷。
②剖开腹腔快速取出肠管: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快速取长20~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肠系膜沿肠缘剪去,置于供氧台氏液中轻轻漂洗,把肠内容物基本洗净。
③制作离体肠标本:将肠管分成数段,每段长2-3cm,两端各系一条线,保存于供氧的38℃左右的台氏液中2、仪器安装与调试实验安装(如图):恒温水浴锅控制加热,恒温工作点定在38℃。
将充满氧气的道氏袋与通气钩相连接,将肠段一端系在通气管钩上,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控制通气量,使氧气从通气管前端呈单个而不是成串逸出。
仪器调试:BL-410系统的使用,选择“实验项目”中的“消化实验”选中“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
相关参数设置的参考值:时间常数t→DC,高频滤波F→30Hz,显速→4.00s/div,增益→100g。
用鼠标左键单击工具条上的“开始”按钮,调节参数至波形幅度、密度适当,待收缩曲线稳定后,单击记录按钮。
观察项目现象及解释 1.待标本稳定后,记录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对照曲线。
2.乙酰胆碱的作用用滴管吸入0.01%乙酰胆碱向灌流浴槽内滴1~2滴。
观察到明显效应后,立即从排水管放出浴槽内含乙酰胆碱的台氏液,加入新鲜温台氏液,由此反复3次,以洗涤或稀释残留的乙酰胆碱,使之达到无效浓度,待小肠运动恢复后进行下一项。
3.肾上腺素的作用按上述方法将0.01%肾上腺素加入浴槽内1~2滴,观察小肠运动的反应。
当效果明显后,立即更换台氏液。
4.氯化钙的作用加2%CaC12溶液2~3滴入灌流浴槽内,观察其反应,效果明显后迅速冲洗。
5.盐酸的作用加1~2滴1mol/L HCl溶液入浴槽内,观察其反应。
6.氢氧化钠的作用在(5)基础上加等容量的1mol/L NaOH溶液入浴槽内,观察其反应。
按上述方法更换台氏液,反复冲洗。
7.温度的影响将浴槽内台氏液放出,注入25℃台氏液,观察平滑肌收缩有何改变,当效应明显后再换入38℃台氏液,持续一段时间后,再换入42℃台氏液,观察收缩活动的变化(亦可根据室温的具体情况选做其中的一项)。
五、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标本的供氧(通气)及浴槽内台氏液的恒温(38℃),以维持标本活性。
2. 灌流浴槽内的液面高度应保持恒定。
3. 放大器零点调好后不要再移动旋钮,以免影响基线。
4. 上述各药液加入的量系参考数据,效果不明显者可以添加。
5. 每次实验效果明显后立即放掉含药液的台氏液,并冲洗多次,以免平滑肌出现不可逆反应。
6.各项处理必须有处理标记。
六、相关知识家兔小肠平滑肌以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的肠管活动最好,对生物化学因素也较敏感,所以选取用此处肠管作标本。
七、作业 1.从记录曲线中观察比较小肠平滑肌与心肌、骨骼肌的收缩特性有何不同?说明其原理。
2.通过观察分析记录曲线变化,阐明各项处理引起的收缩频率、收缩强度和张力变化的机理。
3.结合本章的实验内容,谈谈观察与思维在实验研究中作用与体会。
八、实验讨论: 1、正常情况下,我们观察到离体小肠平滑肌在台氏液中可以自动地、缓慢地收缩,但其节律性很不规则。
小肠平滑肌自律性产生的离子基础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它的产生可能与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的活动具有波动性有关,当钠泵的活动暂时受抑制时,膜便发生去极化;当钠泵活动恢复时,膜的极化加强,膜电位便又回到原来的水平。
2、在浴槽中加入0.01%乙酰胆碱(Ach )2滴(约0.2ml)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增强,描记曲线出现收缩频率变快,幅度增加。
出现上述现象的机理,目前认为与消化道平滑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是Ca2+的内流有关。
乙酰胆碱可与肌膜上的M受体结合,使得两类通道开放:一类为电位敏感性Ca2+专用通道,另一类为特异性受体活化Ca2+专用通道。
前一类通道对Ach敏感,小剂量Ach即引起开放;后一类通道对Ach相对不敏感,只有大剂量Ach才会引起开放。
这两类通道开放都使得肌浆中Ca2+增高,进而激活肌纤蛋白—肌凝蛋白—ATP系统,使平滑肌收缩,肌张力增加。
3、在浴槽中加入0.01%肾上腺素2滴(约0.2ml)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减弱,描记曲线出现收缩频率变慢,幅度减小以及基线下移。
出现上述现象的机理,目前认为与肠肌细胞膜上存在α和β两中受体,α受体又分为α抑制型受体和α兴奋型受体有关。
肾上腺素作用于α抑制型受体,引起肠肌膜上一种特异性受体活化,使K+外流增多,细胞膜发生超极化,肠肌兴奋性降低,肌张力下降。
同时,肾上腺素还作用于β受体,①它的激活引起肠肌细胞膜中的cAMP合成增多,cAMP激活肠肌膜及肌浆网上Ca2+泵活动,使肌浆中Ca2+浓度降低,亦使肌张力降低;②β受体激活后还促使K+及Ca2+外流增加,加速膜的超极化,促进了肠肌肌张力的减低。
4、在浴槽中加入2%氯化钙溶液2滴后,离体肠管活动增强,描记曲线出现收缩幅度增加。
这是因为加入氯化钙后,细胞外液Ca2+浓度升高,则Ca2+内流增加,使得细胞内液中Ca2+浓度升高,Ca2+与钙调蛋白结合增加,促进了横桥的激活。
因而收缩力增加。
5、在浴槽中加入1mol/L盐酸溶液2滴后,离体肠管活动减弱,描记曲线出现收缩幅度降低,频率变慢。
出现这一现象,目前认为其原因在于:①细胞外H+升高时,Ca2+通道的活性受到抑制,使得Ca2+内流减少。
② H+升高能干扰肌肉的代谢和肌丝滑行的生化过程: H+能与Ca2+竞争钙调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使肌球蛋白ATP酶活性降低(近期有理论认为是直接抑制作用而非竞争作用);使肌原纤维对Ca2+的敏感性和Ca2+从肌质网的释放量减少。
6、在加盐酸使平滑肌收缩减弱的基础上,再加2滴NaOH于浴槽中,则肠管活动出现相反的情况,即肠管活动增强。
原因在于NaOH可以中和H+,改变了细胞外液的PH值,PH过高、过低,收缩幅度及张力都会降低,最适PH时收缩效果最好。
7、浸浴小肠肠管的台氏液温度以38℃~40℃为宜,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会影响结果。
因为肠管平滑肌对温度改变极为敏感,当温度降到30℃以下时,由于代谢水平的降低,兴奋性减弱,可出现收缩曲线基线下移,频率变慢,收缩幅度变小。
有时可能会见到基线先上移后下降的现象。
这是因为降温本身对肠管是一种刺激,也可短暂地加强代谢活动,所以肌张力升高。
当温度高于40℃时,由于酶活性提高,各离子通道活性增加,使得基线上移,收缩频率增高,幅度增加。
当然,如果台氏液温度过高(50℃以上),可因蛋白变性,使肠管收缩功能消失。
结论: 1、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律性,但其收缩缓慢,节律性不规则。
2、消化道平滑肌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3、消化道平滑肌的活动易受温度、PH值及其它化学因素、药物因素的影响。
低温、局麻药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影响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细胞外电刺激诱发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方法。
2.观察分析低温、局麻药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影响。
3.掌握生物电记录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神经纤维静息时,处于细胞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
将两个刺激电极与神经干接触,当刺激器发出脉冲刺激时,负电极处发生去极化,去极化达阈电位时爆发动作电位,使负电极处发生内正外负的倒极化,使已兴奋的电极处电位低于邻近未兴奋处而出现电位差而产生局部电流。
此局部电流依次扩布引起整个神经纤维的兴奋。
依据这样的原理推论,发出刺激脉冲时,细胞膜发生去极化兴奋的部位在负电极处,而正电极处则发生膜的超极化。
这样就造成两电极间存在电位差。
而且随着兴奋在神经干的扩布,放置在膜外的两电极可记录出电位差的动态变化。
如图所示。
本实验方法为细胞外记录法。
若把微电极插入细胞内记录单细胞动作电位,为细胞内记录法。
两种方法记录的动作电位波形有所不同。
蟾蜍坐骨神经干由众多的神经纤维组成。
不同的纤维其兴奋性不尽相同,当给予神经干一个电刺激时,刺激强度不同会引起一个至多个纤维兴奋,记录电极会把多个动作电位同时记录下来,形成的动作电位图形,称为复合动作电位。
学习和掌握低温、局麻药对动作电位幅度、时程、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影响,对从事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蟾蜍(身长约15cm) 2、器械、药品: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蛙板、刺蛙针、玻璃分针、锌铜弓、眼科剪、眼科镊(直、弯)、手术剪、中式剪刀、组织镊、神经标本盒、滴管、培养皿、丝线、室温及低温任氏液、2%普鲁卡因。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a)、标本制备流程 b)、仪器安装及调试 c)、观察项目现象及解释a)标本制备流程:①坐骨神经干标本制备→②备好神经标本屏蔽盒→③将神经放于盒内电极上坐骨神经干标本制备: 1.破坏脑脊髓左手握蛙,用拇指按压背部,食指按压头部前端,使头前俯;用右手食指的指甲由头端沿正中线向下滑动,至耳鼓膜后缘连线前约3 mm处可触及一横沟,其中点相当于枕骨大孔位置。
用探针由此处垂直刺入枕骨大孔,折入颅腔,左右捻转探针,以破坏脑组织;其后,将探针退至枕骨大孔,将针头转向后,刺入椎管,以破坏脊髓。
此时,如蛙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明脑和脊髓已完全破坏。
2.除去躯干上部及内脏用中式剪刀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坐骨神经起始处上缘1cm处剪断脊柱,左手捏住脊柱下方断端,注意不要损伤腹侧面两侧的坐骨神经干,使蛙头和内脏自然下垂,右手持中式剪刀沿脊柱两侧剪除一切内脏及头胸部,留下后肢、骶骨、部分脊柱及紧贴于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
3.剥皮、分离两腿先剪去肛周一圈皮肤,然后一手捏住脊柱断端,另一只手捏住断端边缘皮肤,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皮肤。
再用粗剪刀将脊柱沿正中线剪开分为两半,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