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设计的原理
机能学实验报告讨论(3篇)
![机能学实验报告讨论(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5afbb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1c.png)
一、实验背景机能学实验是医学领域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体或动物器官、组织、细胞等生物材料的机能特性进行研究,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探究某种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以及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家兔,体重约2kg;2. 实验材料:小肠平滑肌、台氏液、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等;3. 实验步骤:(1)家兔麻醉后,迅速取出小肠,置于台氏液中;(2)将小肠平滑肌置于张力换能器上,记录其基础张力;(3)分别给予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观察小肠平滑肌张力的变化;(4)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如温度、pH值等),观察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小肠平滑肌张力逐渐降低,直至达到最适温度时张力达到最低点;随着温度的降低,小肠平滑肌张力逐渐升高;2. 乙酰胆碱:给予乙酰胆碱后,小肠平滑肌张力明显降低;3. 肾上腺素:给予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变化;4. 理化环境: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对其舒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1. 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小肠平滑肌张力具有显著影响。
高温使小肠平滑肌张力降低,低温使小肠平滑肌张力升高,这与生理学理论相符。
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影响了平滑肌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而影响其舒缩功能;2. 乙酰胆碱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的M受体,从而降低小肠平滑肌张力。
这与临床应用中乙酰胆碱用于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等疾病的原理一致;3. 肾上腺素对小肠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影响,可能与肾上腺素对不同平滑肌细胞的受体选择性有关;4. 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对其舒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机能实验学》课件
![《机能实验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f87f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b.png)
医学教育
机能实验学在医学教育中 扮演重要角色,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和病 理过程。
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科学研究
在生物学研究中,机能实验学可 用于研究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过
程。
生态学研究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生态系统中的生 物相互作用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 响。
生物技术应用
在生物技术领域,机能实验学可用 于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和产品 。
药理实验
测试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效果,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生物学机能实验案例
总结词
动物生理实验
生物学机能实验案例主要涉及动物生理、 神经生理和免疫等方面的实验,旨在探究 生物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和相互调节机制。
通过观察动物正常生理反应,了解动物各 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相互调节机制。
பைடு நூலகம்
神经生理实验
免疫实验
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信息传递机制,探 究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相互作用。
农业领域的应用
作物生理研究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
农业环境保护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农业环境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提出相应的 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教育
机能实验学在农业教育中也有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 和管理的原理和技术。
04
机能实验学的挑战与 前景
机能实验学面临的挑战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机能实验学产生的数据量大且复杂,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 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是该领域面临的另一 个挑战。
机能实验学的发展前景
替代实验动物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寻找替代实验动物 的方法和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如利用 组织工程、干细胞技术、体外模型等 替代传统动物实验。
机能实验报告分析讨论(3篇)
![机能实验报告分析讨论(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e7663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1.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与原理本次机能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了解和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实验原理基于生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揭示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白鼠(2)实验仪器:生理信号记录仪、手术显微镜、实验台、剪刀、镊子、针头等(3)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若干只。
(2)实验步骤:1. 实验组:给予特定药物刺激,观察生理指标变化。
2. 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仅进行基础生理指标观察。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结果(1)肾上腺素组:给予肾上腺素后,实验动物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加快。
(2)乙酰胆碱组:给予乙酰胆碱后,实验动物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呼吸频率减慢。
2. 对照组结果(1)肾上腺素组:实验动物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基本稳定。
(2)乙酰胆碱组:实验动物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基本稳定。
四、分析与讨论1. 肾上腺素的作用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具有强烈的生理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可以显著提高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提示其在调节人体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乙酰胆碱的作用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
实验结果显示,乙酰胆碱可以降低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提示其在调节人体副交感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本实验通过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等方法,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五、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肾上腺素可以提高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而乙酰胆碱则具有相反的作用。
这为临床应用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展望进一步研究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人体生理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人体生理活动的奥秘,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41页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41页](https://img.taocdn.com/s3/m/fe34604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d.png)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41页医学机能学实验是一种通过仪器检测人体生理功能,了解身体机能状态的实验。
在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
下面将分别从这些方面进行讨论。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核心,也是实验进行的初衷。
在医学机能学实验中,实验目的一般是为了探究某一生理功能的特征,评估生理状态的变化,或者研究某些治疗手段的效果等。
在确定实验目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明确研究对象:实验目的应该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例如正常人、疾病患者或特定人群。
(2)确定具体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应该具有明确的实验内容,例如检测某一生理指标的变化、评估某种治疗手段或对比不同人群的生理指标等。
(3)可操作性:实验目的应该能够被实际操作,并得到实验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二、实验对象医学机能学实验对象一般为人体,因此实验对象的选择需要尽可能符合实验目的,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人群年龄范围:根据实验目的需要,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群年龄范围。
(2)身体健康状况:选择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人群,避免个体因身体不适而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对象数量:根据实验目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数量,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4)代表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群作为实验对象,以便将实验结果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三、实验方法医学机能学实验在实验方法上包括多种技术手段,例如测量血压、心率、血糖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前准备:对实验对象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空腹等。
(2)实验仪器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并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3)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个人因素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4)实验过程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包括仪器使用、数据采集等。
四、数据分析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数据分析中,常用到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322327b4daa58da0114a1c.png)
肝性脑病及解救以及不同程度肝损伤代偿能力的比较一、实验目的:①通过对肝脏大部分结扎来复制家兔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用十二指肠灌注复方氯化铵法,观察氨中毒对家兔脑功能影响;②通过对肝脏结扎部分的大小来复制不同程度的肝衰模型,比较在血氨升高时不同损伤程度的肝脏的代偿能力;③用耳缘静脉注射谷氨酸钠法治疗肝性脑病,探讨其治疗机制。
了解降低肠道pH及注射复方谷氨酸钠是针对氨中毒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
二、实验原理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肝性脑病的主要病因为肝硬化、重症病毒性和中毒性肝炎、长期的阻塞性黄疸、肝脓肿,以及门腔静脉分流术都可引起肝功能衰竭(以下简称肝衰)和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多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由某些诱因引起。
正常情况下,体内氨不断产生,又不断被清除,血氨浓度不超过67 μmol/L。
当肝衰时体内产氨过多,肝清除能力下降,都可破坏血氨的相对稳定,使其浓度增高(超过117μmol/L,甚至高达587μmol/L )。
游离状态的氨能透过细胞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诱发肝性脑病。
氨代谢紊乱引起的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三、实验对象:健康家兔四、实验药品和器材:实验试剂:1%普鲁卡因,1%肝素,2.5%复方氯化铵溶液,2.5%复方谷氨酸钠溶液;实验仪器:家兔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10ml 注射器、20ml 注射器及针头,手术剪、手术线,镊子、止血钳、动脉夹、搪瓷盘、细塑料管、棉线若干、婴儿秤、缝针、三通管;生物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血氨测定装置。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分组:cl溶液(3ml/kg/5`)甲组:假手术不结扎肝+复方NH4乙组:肝小部分结扎+N·S溶液(3ml/kg/5`)cl溶液(3ml/kg/5`)丙组:肝大部分结扎+复方NH42、肝衰模型复制方法:(1) 家兔称重、固定、剪毛、局麻(皮下浸润局麻)(1%普鲁卡因)(2) 颈总动脉插管:三组家兔均耳缘静脉注射肝素(1ml/kg)全身肝素化后,颈总动脉插管,采血2ml于洁净试管内做血氨测定,然后关闭三通管;(3)肝叶游离和结扎:三只家兔均进行手术。
机能实验学
![机能实验学](https://img.taocdn.com/s3/m/0d4dc7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a.png)
实验数据的收集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计算法
•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实验仪器与设备直接测量生物体的生理参数 • 间接测量法是通过观察生物体的生理反应,间接推算出生理参数 • 计算法是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数学公式计算出生理参数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法、药物法、基因法等
• 手术法是通过手术操作,改变实验动物的生理结构或功能,制作动物模型 • 药物法是通过药物干预,改变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制作动物模型 • 基因法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实验动物的基因表达,制作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与评估
实验动物模型的评估主要包括模型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实用性
• 实验成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实验结果的评价、实验能力的评价和实验创新性的评价等 • 实验结果的评价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实验能力的评价要求学生评价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 实验创新性的评价要求学生评价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成果
• 实验伦理规范主要包括实验动物的使用规范、实验数据的保密和规范等 • 实验动物的使用规范要求实验人员遵循动物保护法规,合理使用实验动物 • 实验数据的保密要求实验人员保护实验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 实验伦理规范的遵循要求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伦理原则和规范,保证实验的道德性
实验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实验仪器与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实验仪器与设备的正确使用对于实验结果的质量至关重要
•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仪器与设备的说明书,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 使用过程中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对仪器与设备造成损坏 • 使用后应按规定对仪器与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aa798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1.png)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与仪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六、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本次机能实验学的实验设计旨在通过对机能原理的研究,了解机能的基本特性和运作原理,掌握机能的性能表现和使用方法,以及探究机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机能是指物体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
它是物体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机能有许多种类,如力学机能、热力学机能、电磁机能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机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三、实验器材与仪器1. 电动车模型;2. 电池;3. 电线;4. 万用表;5. 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和电动车模型:将正极连接到电动车模型上,负极连接到地线上。
2. 测量电动车模型转速: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动车转速,并记录数据。
3. 观察示波器波形: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动车模型的波形,并分析其特点。
4. 改变电池电压:改变电池的电压,观察电动车模型转速和波形的变化。
5. 改变负载:改变负载,观察电动车模型转速和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电池电压的增加,电动车模型的转速也在增加。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当负载增加时,转速会下降。
这是因为负载增加会导致机能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减慢了机能运作的速度。
此外,在观察示波器波形时,我们发现当机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时,其波形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形态;而当机能处于低速运转状态时,则呈现出较为简单的周期性波形。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我们了解了机能的基本特性和运作原理,并掌握了机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熟悉了一些常用仪器和工具,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性机能实验报告(3篇)
![创新性机能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cd60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2.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机能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在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本实验设计了一种创新性机能实验,旨在探究新型药物对特定生理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究新型药物对小鼠体温的影响;2. 分析新型药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3. 通过创新性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利用新型药物对小鼠体温和自主活动的影响,通过生理学、药理学等方法,研究新型药物的作用机制。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2. 实验药品:新型药物;3. 实验仪器:电子体温计、小鼠活动箱、药液注射器、电子天平、秒表等。
五、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前准备:实验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适应环境。
3. 实验操作:(1)实验组:将新型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中,按一定剂量对实验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2)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观察指标:a. 体温:在注射药物前后,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小鼠体温,记录数据;b. 自主活动:将小鼠放入活动箱中,记录小鼠在一定时间内自主活动次数;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体温、自主活动次数的差异。
六、实验结果1. 体温:实验组小鼠注射新型药物后,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自主活动:实验组小鼠注射新型药物后,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七、实验分析1. 新型药物对小鼠体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药物能够降低小鼠体温,这可能与药物具有解热作用有关。
2. 新型药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药物能够降低小鼠自主活动次数,这可能与药物具有镇静作用有关。
机能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47c3d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b.png)
实验名称: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的作用。
2. 观察不同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 分析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调节机制。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肌电图机、肌夹、生理盐水、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显微镜、培养皿等。
实验方法:1. 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其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2.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3. 将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4.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
2. 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家兔骨骼肌的基线收缩情况。
3.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4. 将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将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6. 将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7. 将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8.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9.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1. 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明显的收缩。
2. 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3. 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4. 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舒张。
5. 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对骨骼肌的收缩影响不同,随着浓度的增加,收缩幅度逐渐增大。
实验分析:1. 乙酰胆碱(ACh)是神经递质,可引起骨骼肌收缩,说明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d280f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e.png)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引言:机能实验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事物的内在机能和规律。
本实验报告将围绕机能实验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展开,结合具体实验内容,介绍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和探究事物的机能,了解机能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以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为例,来说明机能实验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本次实验使用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电阻、导线和电流表,通过测量电阻和电压的变化关系,来研究电流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如下:1. 搭建电路:将电源与电阻、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保证电路的闭合。
2. 测量电流:通过调节电压,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并记录数据。
3. 测量电阻:改变电阻的大小,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值,并记录数据。
4. 绘制图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图表,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流与电压之间呈线性关系:当电压增大时,电流也随之增大,呈现出线性变化的趋势。
2. 电流与电阻之间呈反比关系:当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两者呈反比关系。
通过图表的绘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对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四、实验结论与意义: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反比关系。
这些结论不仅对于电路设计和电工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还为实际应用中的电流控制和电阻调节提供了依据。
机能实验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机能和规律,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掌握了一种基本的实验方法,还培养了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机能学实验设计》课件
![《机能学实验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48b0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6.png)
实验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性实验设计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性,尝试新的实验方法、技术和手段,以拓展实验领域和推动学科发 展。
实验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实验设计将向更加精细化、综合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以满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需求。
THANKS FOR WATCHING
实验操作规范
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减少操作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数据处理的严谨性
对实验数据进行严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如数据筛选、异常值处理、统计检验 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实验设计的类型
单因素实验设计
总结词
通过单一变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单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详细描述
单因素实验设计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控制单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设计方法 简单明了,易于操作,适用于初步探索某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多因素实验设计
总结词
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VS
详细描述
多因素实验设计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实验设 计方法,它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种设计方法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实验结果 与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适用于需要探究 多个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实验。
析因实验设计
总结词
通过控制所有潜在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之 间的因果关系。
详细描述
析因实验设计是一种较为严格的实验设计方 法,通过控制所有潜在影响因素,分析各因 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准确 地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适用于需要 探究复杂因果关系的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
机能学实验设计
![机能学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aa4a1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a.png)
机能学实验设计不同药物对局部麻醉药作用效果的影响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小鼠的腹腔注射法,观察不同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酚妥拉明)对局部麻醉药(本实验使用的是普鲁卡因)作用效果的影响,并掌握上述药物影响普鲁卡因作用的原理及机制。
二、实验原理局部麻醉药(localanaethetic)简称局麻药,是一种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能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起局部感觉(痛觉、压觉、温觉等)丧失的药物。
常用的局麻药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普鲁卡因(procaine)为酯类局麻药,其盐酸盐为奴佛卡因(novocaine),能暂时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而具有麻醉作用。
本品对皮肤、粘膜穿透力弱,不适于表面麻醉。
普鲁卡因能使细胞膜稳定,降低其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神经冲动达到时,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膜产生去极化和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局麻作用。
在临床多把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药物使用,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普鲁卡因对周围血管有明显的直接扩张作用,容易被吸收进入血液,且麻醉持续时间短,为减少吸收延长药效,减少毒副作用,临床上常加入少量的肾上腺素(1∶200000~500000),时效可延长20%。
肾上腺素(adrenaline,AD/epinephrine)为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作用广泛而复杂。
其在血管方面主要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皮肤和黏膜血管α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对其呈显著的收缩反应;而骨骼肌血管以β2受体为主,呈舒张反应。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norepinephrine,NE)为α1、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对两者无选择性。
去甲肾上腺素可激动血管的α1受体,使血管(尤其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对全身各部分血管收缩作用的程度与其含α受体的密度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有关: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再次是脑、肝、肠系膜、骨骼肌血管等。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https://img.taocdn.com/s3/m/6589abccf90f76c661371a9e.png)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专业:14级临床七年制一系组员:甘茂程洛崔文昊陈仁杰陈勇强【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原理】心肌细胞在发生兴奋之后,膜电位变化,Na+通道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实验步骤】○1坏蟾蜍脑和脊髓,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2固定蛙心及实验仪器。
○3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观察及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及分析】A B C D图 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实验分析:刺激A 、B 、C 落在收缩期,未引起反应;刺激D 落在舒张中晚期,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思考题】(1) 解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代偿期前答: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f9dc7bf524ccbff02184ba.png)
实验设计报告封面:08级临床6班第一大组 1小组成员:王耀金郭世超王宇楠张正恺张友恒实验目的:学习氯化钡又发家兔心律失常的方法,观察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原理:氯化钡能增加浦氏纤维Na+内流,提高舒张期去极化的频率,从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胺都是钠通道阻滞药,可降低自律行,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改变传导速度。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也常用语防治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电转律后等原因引起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动物:家兔(2.5-3.0kg),雌雄均可药品:20%乌拉坦、0.4%氯化钡、0.5%利多卡因、0.1%普鲁卡因胺、生理盐水。
器材:心电图机、兔手术台、注射器、婴儿称、棉球、秒表等。
方法与步骤:取家兔两只,称重,耳缘静脉注射20%乌拉坦5ml/kg,麻醉后将家兔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讲心电图机的针形电极插入家兔四肢皮下(红色电极-右前肢,黄色电极-左前肢,蓝色电极-左后肢,黑色电极-右后肢),选择Ⅱ导联,描记正常心电图(标准电压1mv=10mm,纸速50mm/s),一只家兔耳缘静脉注射0.5%利多卡因1ml/kg 记为1组。
另一只家兔耳缘静脉注射0.1%普鲁卡因胺记为2组。
记录两组的心电图。
5min后耳缘静脉注射0.4%氯化钡0.25ml/kg 致心律失常,立即描记心电图,以后每隔1min 再次描记心电图,观察10min,是否出现心律失常。
另取一只家兔,称重,麻醉并固定。
同上法描记心电图,一等容量生理盐水取代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胺耳缘静脉注射对照,再以灯亮氯化钡致心律失常,以心律失常是否出现或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长短为指标,比较普鲁卡因胺和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结果记录:粘贴心电图,标明给药时间。
讨论普鲁卡因胺和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作用。
注意事项:1:利多卡因拮抗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奏效几块,用药后5min便可起作用。
2:普鲁卡因静脉注射可引起低血压,注意3:心电图机的针形电极必须插入动物四肢皮下,不要插入肌肉,以免肌电干扰。
设计机能学实验报告
![设计机能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2bfa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7.png)
实验名称:神经干、肌膜动作电位和骨骼肌收缩同步观察实验目的:1. 理解神经干、肌膜动作电位和骨骼肌收缩之间的关系。
2. 学习观察和分析神经干、肌膜动作电位和骨骼肌收缩的同步性。
3.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神经干、肌膜动作电位和骨骼肌收缩是人体运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理现象。
神经干负责传递神经冲动,肌膜动作电位是神经冲动在肌细胞膜上的表现形式,而骨骼肌收缩则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表现。
本实验通过同步记录神经干、肌膜动作电位和骨骼肌收缩,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人体运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家兔2. 实验器材: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手术显微镜、神经干刺激器、肌电图仪、手术器械、生理盐水等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固定于手术台上。
2. 暴露神经干,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
3. 暴露肌肉,记录肌膜动作电位。
4. 激活神经干,观察骨骼肌收缩。
5. 分析神经干、肌膜动作电位和骨骼肌收缩的同步性。
实验结果:1. 神经干动作电位:记录到明显的动作电位波形,峰值为-70mV~-90mV。
2. 肌膜动作电位:记录到明显的动作电位波形,峰值为-90mV~-100mV。
3. 骨骼肌收缩:激活神经干后,观察到骨骼肌收缩。
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同步记录了神经干、肌膜动作电位和骨骼肌收缩,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同步性。
2. 神经干动作电位是骨骼肌收缩的先导,肌膜动作电位是骨骼肌收缩的直接原因。
3. 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干、肌膜动作电位和骨骼肌收缩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具有密切的关联。
实验结论:1. 神经干、肌膜动作电位和骨骼肌收缩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具有密切的关联。
2. 本实验为研究人体运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动物生命体征的稳定。
2. 激活神经干时,避免过度刺激,以免造成动物痛苦。
3. 实验结果分析时,注意观察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1. 《生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范本模板】
![机能学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b2eb223bb4cf7ec4bfed000.png)
实验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专业:14级临床七年制一系组员:甘茂程洛崔文昊陈仁杰陈勇强【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原理】心肌细胞在发生兴奋之后,膜电位变化,Na+通道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实验步骤】○1坏蟾蜍脑和脊髓,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2固定蛙心及实验仪器。
错误!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观察及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及分析】A B C D图 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实验分析:刺激A 、B 、C 落在收缩期,未引起反应;刺激D 落在舒张中晚期,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思考题】(1) 解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答: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人体机能学实验原理
![人体机能学实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61e0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0.png)
人体机能学实验原理人体机能学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规律。
人体机能学实验旨在揭示人体生理和心理运行的机制,为保持和促进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人体机能学实验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方法。
一、人体机能学实验的原理1.刺激-反应原理:人体机能学实验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特定刺激,观察和记录人体机能的反应来研究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
2.影响因素原理:人体机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心理状态、年龄、性别、体质等。
人体机能学实验通过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研究它们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程度和机制。
3.功能性原理:人体机能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明确的功能,如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认知功能等。
人体机能学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的变化规律,了解人体机能的特点和调节机制。
二、人体机能学实验的研究方法1.环境刺激法:通过控制实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光照等因素,观察人体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
例如,研究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可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量体温、心率、汗腺分泌等指标。
2.运动负荷法:通过让被试进行不同强度和时间的运动,如步行、跑步、骑车等,观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运动对心血管适应性的影响,如心率、血压的变化。
3.认知功能测试法:通过给被试进行各种认知任务,如记忆、注意力、思维等,观察被试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例如,通过记录大脑电图、眼动等指标,了解认知任务对大脑活动的影响。
4.药物刺激法:通过给被试服用药物,观察药物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例如,可以给被试服用兴奋剂或镇静剂,观察它们对心率、血压、注意力等的影响。
5.心理刺激法:通过给被试看特定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刺激物,观察被试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例如,研究恐惧和压力对心血管和皮肤的反应,可以在实验中让被试看恐怖的电影片段或进行应激性任务。
总结:人体机能学实验通过控制和调节环境和刺激,观察和记录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揭示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和调节机制。
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9e08e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5.png)
机能学实验设计1.1实验题目:中药复方制剂(川芎,冰片)对抗心肌缺血的协同作用1.2实验目的:川芎与冰片是人们熟悉的两种中药,其各自的药理作用也被人熟知,本实验旨在探索该复方制剂(川芎,冰片)是否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更强的抗心肌缺血的功效。
1.3实验原理:《本草纲目》称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上达颠顶,下通血海,中开郁结”;《本草正义》称川芎“血之行气,为之疏通”。
这充分说明川芎辛温走窜、活血化淤的功能。
冰片味辛、苦,性凉,入心肺经,“性善走窜开窍,无往不达,芳香之气能解一切邪恶”,具有开窍醒神、辟秽化浊的作用。
两药合用,相得益彰,能起到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化淤开窍,使心脉通畅。
2.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2.1动物:成年发育良好大鼠(1-2只)200-400g2.2药品及器械:川芎,冰片,生理盐水,酒精棉,手术刀,止血钳,动物呼吸机,丝线等,大鼠固定器,氯胺酮(8 mg/100 g)、垂体后叶素,异丙肾上腺素3.实验方法3.1.抗心肌缺血的病理模型的制备:实验动物大鼠实验方法有多种,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实验方法、冠状循环实验方法、阻断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缺血实验方法。
冠脉结扎法结扎动物冠脉的一个分支,如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实验性心肌梗塞。
根据心电图ST 段和Q波标测或硝基四氮唑蓝大体标本染色,判定病变程度及范围大小3.2制备模型对照组(灌服蒸馏水)3.3药物实验组①复方制剂(川芎30g+冰片0.1g)高剂量组②复方制剂(川芎20g+冰片0.06g)中剂量组③复方制剂(川芎10g+冰片0.04g)低剂量组④川芎组⑤冰片组3.4实验过程将冰片与川芎碾碎,稀释,做成汤剂。
按照如下对比分组,对小鼠腹腔注射药剂。
然后进行对比。
①模型对照组(灌注蒸馏水)和分别和加入复方制剂(川芎30g+冰片0.1g)高剂量组,复方制剂(川芎20g+冰片0.06g)中剂量组,复方制剂(川芎10g+冰片0.04g)低剂量组于灌流液中,进行对照可以判断该复方制剂是否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能学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实验设计的原理机能学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生理教研室白瑞樱
xx-10-29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白瑞樱助教
新乡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xx.10.29
机能学实验设计与方法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及要素。
2.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完成实验设计,分辨出三种药物乙酰胆碱、新斯的明和毛果芸香碱。
【实验原理】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立题、设计、预备和正式实验、实验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撰写等方面。
立题要注意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1)阴性对照:1)空白对照;
2)实验对照;
3)安慰剂对照。
(2)阳性对照
(3)自身对照
(4)相互对照
2.重复原则:
3.随机原则:(1)完全随机
(2)均衡随机
(三)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
2.确定实验方法和指标强调客观性、特异性、重现性和灵敏性
3.选取实验样本要注意选择接近于人类而又经济的动物,动物年龄、体重、性别最好一致,并且实验样本要根据实验目的、方法和指标而定。
(四)三种药物乙酰胆碱、新斯的明和毛果芸香碱的药理学特性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是胆碱能神经递质,化学性质不
稳定,遇水易分解。
由于作用十分广泛,且在体内为胆碱酯酶迅速破坏,故除作为药理学研究的工具药外,无临床实用价值。
1.M样作用静脉注射小剂量Ach即能激动M胆碱受体,产生与兴奋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相似的作用,引起心率减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兴奋,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以及腺体分泌增加等。
舒张血管可能是激动血管内皮细胞的M受体使内皮细胞释放依赖性舒张因子所致。
2.N样作用剂量稍大时,Ach也能激动N胆碱受体,产生与兴奋全部植物神经节和神经相似的作用。
还能兴奋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组织(此组织在胚胎发育中与交感神经节的相同,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使之释放肾上腺素。
许多器官是由胆碱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双重支配的,通常是其中一种占优势。
例如,在胃肠道、膀胱平滑肌和腺体是以胆碱能神经占优势,而心肌收缩和小血管方面则以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占优势。
故在大剂量Ach作用下,全部神经节(具N1胆碱受体)兴奋的结果是胃肠道、膀胱等器官的平滑肌兴奋,
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Ach 还激动运动神经终板上的N2胆碱受体,表现为骨骼肌兴奋。
过大剂量的
Ach很易使神经节从兴奋转入抑制。
毛果芸香碱:又名匹鲁卡品(pilocarpine)是从毛果芸香属
(pilocarpus属)植物中提出的生物碱,基水溶液稳定,也能人工
合成。
能选择性地激动M胆碱受体,产生M样作用。
对眼和腺体
的作用最明显。
1.眼滴眼后能引起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等作用:
(1)缩瞳虹膜内有两种平滑肌,一种是瞳孔括约肌,受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胆碱能神经)支配,兴奋时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另一种是瞳孔开大肌,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兴奋时瞳孔开大肌向外周收缩,瞳孔扩大。
用毛果芸香碱后,可激动瞳孔活约肌的M胆碱受体,表现为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房水是从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及血管渗出而产生,经瞳孔流入前房,到达前房角间隙,主要经小梁网(滤帘)流入巩膜静脉窦,最后进入血流(图6-1,6-2)。
毛果芸香碱可通过缩瞳作
用使虹膜向中心拉紧,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在虹膜周围部分的前
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通过小梁网及巩膜静脉窦而进入循环,结果使眼内压下降。
(3)调节痉挛使晶状体聚焦,适合于视近物的过程,称为调节。
眼睛的调节主要取决于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晶状体囊富有弹性,使晶状体有略呈球形的倾向,但由于睫状小带(悬韧带)向外缘的牵拉,通常使晶状体维持于比较扁平的状态。
睫状小带又受睫状肌控制,睫状肌由环状和辐射状两种平滑肌纤维组成,其中以胆碱能神经(动眼神经)支配的环状肌纤维为主。
动眼神经兴奋时或用拟胆碱药如毛果芸香碱时使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结果使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只适合于视近物,而看远物则难以使其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故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
拟胆碱药的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挛。
睫状肌的辐射状肌纤维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但这在眼睛调节中不占重要地位,故拟肾上腺素药一般不影响调节。
2.腺体吸收后能激动腺体的M胆碱受体,汗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加最明显。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prostigmine)是人工合成品。
化学结构中具有季铵基因,故口服吸收少而不规则。
一般口服剂量为皮下注射量的10倍以上。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无明显的中枢作
用。
溶液滴眼时,不易透过角膜进入前房,故对眼的作用也较弱。
新斯的明能可逆地抑制胆碱酯酶,表现乙酰胆碱的M和N样作用。
新斯的明对心血管、腺体、眼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弱,对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而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因为它除通过抑制胆碱酯酶而发挥作用外,还能直接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2胆碱受体以及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实验对象】小白鼠、蟾蜍、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
1.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套、1ml注射器、三角板、BL-41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恒温平滑肌槽、张力换能器、铁架台、双凹夹、螺旋夹、麦氏浴槽
2.药品任氏液,生理盐水,乙酰胆碱、新斯的明和毛果芸香碱
【方法与步骤】
1.取3只小白鼠,分别称重,按0.1ml/10g,腹腔注射A、B、C 三种药物,反应。
2.取2只家兔,先用三角板测量瞳孔直径,分别在4只眼睛中滴生理盐水,A、B、C三种药物,观察反应。
3.取1只蟾蜍,破坏脑和脊髓,制备腹直肌条,悬挂于麦氏浴槽中,连接到BL-41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分别加入生理盐水,A、B、C三种药物各0.2 ml,每次加药要冲洗麦氏浴槽一次,做好标记,观察张力曲线的变化。
【实验结果】
1.小白鼠腹腔注射现象:
毛果芸香碱会使动物出现:唾液分泌增加,泪腺分泌增加,大便失禁;新斯的明会使动物出现:肌肉震颤;
乙酰胆碱会使动物出现:扭体反应。
2.家兔滴眼反应:
毛果芸香碱会使家兔瞳孔明显缩小;
新斯的明和乙酰胆碱缩瞳效果均不明显。
3.蛙腹直肌收缩反应:
毛果芸香碱不会引起肌肉的收缩;
新斯的明会使肌肉发生较微弱的收缩;
乙酰胆碱可以使腹直肌明显收缩。
综上所述,由以上的现象区分出三种药物。
【注意事项】
1.家兔瞳孔观察时,注意要在同等的光线条件下观测;
2.给小鼠腹腔注射时注意要避开肠管;
3.腹直肌标本制作时避免用金属器械及手碰触、用力牵拉肌肉;
4.腹直肌收缩观察时,每次加药前将浴槽用任氏液反复冲洗3~4次,
尽量排除药物间的相互干扰。
【思考题】
1.新斯的明为什么对离体腹直肌的作用不明显?
2.腹腔注射的乙酰胆碱为什么对机体作用不明显?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