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锦集6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1
接到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任务后,我一直在想:今天这个场合我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好记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但“好故事”应该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动自己,其次这些故事能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一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从业15年,一直工作在新闻一线,接触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许多事,但是真正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采访是2021年甘肃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
为期10多天的采访让我对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力量和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21年8月8号凌晨,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作为甘肃广电总台广播应急报道组成员,我于当天凌晨5点从兰州出发。
到达舟曲后,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整个县城被几百米宽的泥石流给“豁”开了个大口子,临河建筑的二楼以下全部被水浸泡,县城很多街道塞满了淤泥
当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现场,我采访到了武警舟曲中队副中队长王伟。
这位后来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武警军官全家5口人遇难,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还未出生的孩子。
当晚那场罕见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袭来时,王伟带领战友舍生忘死,第一时间奋力抢救出23名遇险群众,但是他却没能回去看看离他们救援地点仅有500多米的家。
我采访他时,这位七尺男儿几度哽咽,采访过程中他接到了陕西老家姐姐的电话。
电话中,王伟一直叮嘱姐姐,千万不要让妈妈知道,能瞒一天是一天。
王伟告诉我,父母一直盼着能抱上孙子,妻子怀孕的时候就给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头鞋。
母亲心脏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后会受不了。
王伟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他说:“当晚泥石流发生前我媳妇打给我的那个电话我没有接到,这是我终身的遗憾,现在我手机24小时开机,真希望有一天手机会响起来,而电话那头是我的家人。
”说完他擦去眼泪,转身又钻进了身后的废墟。
事后,我不止一次在想,从人性的角度、从感情的角度出发,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乡亲,直接奔回家里救援,毕竟只有500多米,那么被他一趟趟背出来的可能就是他怀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
但是短短的500多米,王伟没有迈出脚步。
军人的职责,让他义无反顾地先抢救身边的遇险群众。
当时在现场指挥的甘南支队的支队长让王伟下去休息,王伟说:“队长,你就让我在现场参与救援吧,能多救一个老百姓我心里就好受一些”
之后两年我又先后3次采访了王伟,其中有一次我和王伟一起去舟曲的追思园,1000多名遇难者的名字都刻在一面墙上,王伟妻子的名字在最下面一排,但是字体颜色和别的名字都有些不一样了。
后来我才知道,王伟一有空就来到这里跟妻子说话,不停抚摸妻子的名字。
铁骨铮铮的背后是一份深深的男儿情怀
舟曲县月圆村,这是一个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村落,整个村庄被泥石流夷为一片平地。
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学的,总共幸存59人。
老党员何建舟的妻子、两个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亲人遇难。
他强忍悲痛带领全村幸存群众冲上救灾第一线。
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干,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来为止。
他说这样才能暂时忘记失去亲人的痛苦。
一周后,在村委会的废墟上,何建舟带领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时,在场的11名党员全都泪流满面,因为他们家家都有亲人遇难。
在现场我采访了入党积极分子李彦平,我问他为什么要入党?李彦平说:“没别的,这些老党员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我想跟着他们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道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党员永远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辉所感动,也被各种场景所震撼。
在三眼峪,近2万人的救援场面让我震撼;在白龙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墙让我震撼;在县城外,各种救援车辆排了十几公里的场景让我震撼。
子弟兵的绿色、消防战士的橙色、防疫人员的白色、特警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蓝色,还有国旗、党旗、军旗、团旗、党员的袖章、志愿者的丝带这些在灾区随处可见的红色,在这个时候显得那么鲜艳。
在救灾现场我看到了从兰州赶来的回族群众,也见到了从甘南周边县区寺庙里前来救灾的藏族僧侣,还有那些每天来回奔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说到志愿者,我给大家讲述一个来自重庆的22岁志愿者的故事。
在舟曲,有一天已经凌晨1点多了,我写完稿件去上卫生间,在走廊过道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瘦弱的小伙子,地上铺着两张报纸,他卷着裤管、光着脚在那坐着。
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个志愿者,当我想采访他时,小伙子很抵触:“我刚到,什么都没干,你别采访我。
”我说那你讲讲你是怎么到舟曲的吧。
小伙子告诉我,他来自重庆,是一个汽车厂的装配工,2021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灾区当志愿者,家人极力反对没有去成。
2021年4月玉树地震,他们的车到西宁又被劝返。
小伙子说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愿者!他从网上约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当车行至四川北部时突遇暴雨,许多道路被冲毁,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
但是小伙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翻山!他走进大山一天一夜,绕过那段被冲毁的道路,然后又搭了6趟顺车来到舟曲两河口镇。
当时因为交通管制,非救援车辆不让进城,小伙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进了舟曲县城。
当晚我见到他时,他因为脚疼得睡不着,所以才坐在那里。
听完他的叙述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常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没有长大的一代,可我想说的是,80后、90后一样能挺起中国的脊梁!
当记者十几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矿难、火灾、毒气泄露、暗访这些采访我都是冲在第一线,常有朋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的热情?我觉得,首先我非常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平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感
悟,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都在滋养着我,让我永远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很
庆幸我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庆幸我从事了一个我非常挚爱的职业,今后再有任何急难险重的事情发生,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冲上第一线,因为我是一名记者!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2
我于1998年12月,从浙江温州入伍,来到驻哈尔滨某部“老虎团”当兵,2021年入党。
在部队期间,任政治处宣传股报道员,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3次荣
立三等功。
2021年,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给我了这名退伍战士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在
每天的奔跑中实践人生的价值。
脱去戎装,端起相机,干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倍感神圣和自豪。
在过去的10年里,不管是寒风暴雪还是骄阳烈日,只要有
新闻,我都会勇往直前。
在任何现场,我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战士。
去年4月的一天,松北区一炼油厂发生爆炸,我急忙驱车赶往事故现场。
当车开到距离爆炸现场一、二公里附近时,道路已经封锁,任何车辆和行人不能通过,我把车停好后,背上相机绕开警戒线,从旁边往现场跑,跑着跑着,听到有人在喊我。
我一回头,看到一个警察在喊,我当作没有听到,继续往现场跑。
但是很不幸,我背的设备太重了,不占优势啊!我被警察一把抓住,问我:“你干啥的?”我说:“哈报的记者着急采访。
”“不行,你不要命啦。
”接着,他连拖带拽把我拉到警戒线外。
这时,我眼前就是多个油管爆炸后产生的数百米浓烟,而我进不去。
真是生不如死啊!我回到车里,穿上消防服,和增援的消防官兵混在一起冲进火
场。
消防官兵在距离熊熊燃烧的油罐不足5米的地方奋力扑救,毫无退缩,他们在用生命捍卫自己职业的尊严和责任。
作为摄影记者的我,一个现场的记录者,我的职责就是用最清晰的画面,最近的距离去纪录他们。
我和他们是一样的,我也在战斗。
在哈尔滨的新闻圈子里,有人给我起个外号――猴子。
不是因为我长得像猴子,而是因为在拍摄大场面时,在没有高点的情况下,我爬过斜拉桥、信号塔、塔吊、烟囱等比较高的建筑物。
2021年7月,黑龙江省铁力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
重大人员伤亡,我第一时间驱车赶到现场。
在现场拍完所有的镜头后,我总感觉有缺憾,没有一个从高点俯拍的救援现场的大场景画面。
这时我又找到距离事故现场300米左右的一个铁塔。
当我跑到铁搭下面时,我犹豫了,塔下面有个红色的警示
标志:“有电!请勿攀爬”。
我当时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爬还是不爬呢? 10多分
钟后,我还是爬上去了。
约一个小时后,我爬到了顶端,这时天空开始乌云密布,下起了小雨。
我拍完满意的照片后从塔顶爬下来,当距离地面还有10米左右时,
附近的一个农夫跟我说:“孩子你爬这么高多危险啊,打雷容易劈着。
”我说:“谢谢,我拍个照片。
”
在救援现场,作为一个记者,你会选择采访拍照片还是去救人?我会选择去救人!
2021年冬天,我接到新闻线索,哈尔滨松花江冰面上有人涉险过江被困江面,当我赶到现场,看到江面已经围了上百人,在江北位置有一个模糊的小黑点,就是被困的老人。
我拍完照片后,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救援太慢了。
当时我想,被困老人是从冰面上从江北往江南方向行走被困江面的,我如果沿着他行走的路线去救援他是否更快呢!我立刻叫上一名同伴从滨州铁路桥跑到江北,因为我不会游泳,我还带上从渔民家借的两个游泳圈和一条绳子。
出发前,我把一支钢笔交给我的同伴,这支钢笔是我去当兵时,父亲在温州火车站送给我的,我每天都会把它带在身边。
我跟同伴说:“我要是没有回来,请把这支笔交给我的父亲。
”接着我走上冰面,匍匐前进了40多分钟,终于来到了距离被困老人10多米的地方。
此时,我身体下面的冰面非常薄,不时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
我身上已经湿透了,感觉特别冷。
我非常害怕,需要一种力量支撑我前行。
我想到了在部队常唱的一首军歌――《过硬的连队、过硬的兵》:“过硬的连队,过硬的兵......”我一边唱着这首歌给自己加油打气,一边将冰面踹碎后游向被困老人。
我把绳子系到老人身体上,我陪他在冰水里坚持20多分钟后,对面的救援警察也赶到了,我们一起将老人救上岸。
在这个现场,我没有拍摄到惊心动魄的救援场面,这将是永远的遗憾。
但我不后悔,因为在那个瞬间,我选择了尊重生命,生命是无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我的梦想是从进入“哈报集团”从事记者职业开始的。
我第一年获得“敬业奖”、第二年获得“敬业奖”、第三年获得“敬业奖”,当我连续第四次获得“敬业奖”时,我的“梦想”开始了。
我希望能拿到10个“敬业奖”,这些年,我一直为这个“梦想”奔跑着。
一直以来我把家里最好、最重要的位置留给了我的梦想,我会每年往家里添置一个“奖杯”。
每多一个奖杯,距离我的梦想就更近一步。
去年年底,哈报集团将第10个“敬业奖”颁给我,同时我还获得“中国杰出摄影记者奖”,我终于实现了自己10多年的一个梦想。
请相信我,激情燃烧的岁月才刚刚开始,艰辛求索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会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如既往,当个新闻战线的好兵。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3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桃子的故事。
21年6月,区和新镇永兴村2组的周义芝迎来了家里桃园的第一次大丰收,但她犯了愁,“怎样才能卖完这几千斤桃子?”走进周大姐家中采访,才发现她的不一般:照顾着3年前意外摔倒瘫痪在床的丈夫和长期身患眼疾的八旬老父亲,她
是家中唯一的劳力。
随后,晚报团队发起号召:全城义卖爱心桃。
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不到一天时间,周大姐家的3500斤桃子全部卖出。
21年5月,周大姐家中意外发生了一场火灾。
通过晚报搭建的平台,普通市民、学校师生、公益组织各个渠道的爱心汇集,再次成功地让周大姐家4500斤桃子售罄。
一颗颗小小的爱心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善意和爱心,也告诉全社会:这座城市,不只有经济的繁荣,还有精神的美丽。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4
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
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
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
”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
“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
2021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
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
”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5
2021年9月13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所以,当噩耗传来的时候,我是不信的。
但残酷的新闻迅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平台――重庆电视台的直升机在执行航拍任务时不幸坠毁,机上4人全部遇难!我的同事宋昊恩和蒋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蒋亚和宋昊恩是重庆广电航拍事业中的黄金搭档,有人说,“他们就是为航拍而生的”。
他们多年来所拍摄的《鸟瞰新重庆》,以其超低空穿行、横跨90度的拍摄画面令人惊叹折服,成为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心目中的经典。
每一次航拍对于宋昊恩和蒋亚来说,无疑都是一场战斗。
他们必须透析重庆各种地形地貌,制定详细计划,应对各种气候。
一天可能会飞行9个小时,在狭窄的
机舱里,蜷缩着一动也不能动。
昊恩患有高血压,但降压药有利尿作用,为减少飞机的起降,他在航拍时从不吃药。
蒋亚因为高强度的航拍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一疼就是一整夜。
2021年9月13日中午12点多钟,昊恩给我发了一张他在飞机上拍摄的照片,说天气不理想、有点失落。
我万万没有想到,那竟成了他留给我最后的聊天记录。
十几分钟后,飞机失事了。
有着雄鹰梦想的昊恩和蒋亚,将他们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云层之上。
最初看他们留下的最后的影像时,这画面上写着美,写着国家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
而现在,我看到这画面上分明写着记者的责任和担当。
而在中国,用生命践行承诺、用忠诚守护使命的记者又何止宋昊恩和蒋亚
20多年妙手著文章、创新做公益的俞佳友,18年始终冲在新闻第一线的高思杰,历时9年写数篇内参为一起冤案平-反坚持不懈的汤计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人生高度,是因为他们把根扎在了最厚的.土壤里。
新闻界前辈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为人民在哪里,新闻就在哪里!做记者27年,我深深地知道,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无数的新闻在前面等着我们。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6
我202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要做“3・15消费维权”节目。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爱做调查节目?为什么喜欢暗访?我说,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因为,我明白我是谁,知道为了谁。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与灵魂,也是新闻传播的基石,而3・15维权节目,正是最要求用事实说话的节目。
从2021年至今,我拍摄播出曝光类节目120余个,从2021年到2021年连续8年参加3・15晚会。
我和同事们一起寻找事实、揭秘真相。
当然,这个揭秘的过程,也是一段危险的旅程。
你砸别人饭碗,别人就要你的命。
我曾接到过这样一个选题――“调查地下人工授精”。
地下授精是用没有经过检测甚至不知道来源的精子,通过个人或没有这方面资格的医院进行的授精手术。
赶到河南驻马店,我发现这件事是某些医生为了牟取暴利,雇佣了几个穴头拉生意,非法提供人工授精服务。
这些人行事卑劣、极为隐蔽。
为了拍到事实真相,我只能亲身与不法分子接头,获取他们的信任,再体验人工受精的全过程。
前面的环节,我可以和摄像一起完成,可是最后一个环节,拍摄人工受精的过程,我必须独自完成。
要进行人工授精,得等到母体卵泡成熟,于是我在三天内做了7次B超。
驻马店是贫困地区,上蔡县有个艾滋病村,而进行手术的地方是一家偏僻破落的小旅馆。
在门口,我真的犹豫了,因为进了旅馆,就没人可以帮我,我必须独自面对接下来所有的未知和危险。
房间内灯光很昏暗。
我趁他们没注意,调亮摄像机进行拍摄。
在医生做准备工作的时候,我连续问了几个重要问题,医生被问得有些不耐烦。
只见,她拿出了一个止血钳,然后又拿出一瓶没有任何标签的试管,将里面不知道来源的精子抽到了针管里,然后对我狠狠地说了声:“躺下!”我一边假装配合她一边又露骨地问了几个关键问题,而那个医生一边交待着事实,一边拿着装着精子的针管向我走过来。
我知道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离开这儿。
我胡乱找个借口,没等她回答,拉开门就走。
那个医生在后面叫着,立刻惊动了门口和楼下的黑哨。
他们看我慌张地跑出来,马上跟了上来,不敢想像被他们堵到会是什么后果。
我用最快速度跳上了一辆出租车,围着县城转了三圈才甩掉了跟踪我的人。
就这样,我拿到了最真实的影像、最有力的证据。
其实,像这样危险的拍摄,我经历了不止一次两次,每一次都让我心有余悸。
有时我也会跟老公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哪天我真的出了事,你也别着急,我没有外债,没攒过私房钱,咱家就放着我那张银行卡,密码是你的生日,钱留给孩子!”
坚持,咬着牙“顶住”。
2021年的“3・15”,为了拍摄锦湖轮胎偷工减料的事实,我的同事从市场上买来假工作服,在半夜时分混进工厂内部;2021年的“3・15”,为拍摄到家乐福超市违法违规经营的内幕,我的同事只身一人在超市里砍了六个月的牛棒骨。
为了取证,他们有的半夜爬过墙头;有的被非法拘押;有的被黑道追杀,就连一米八几的大个,在侥幸逃过一劫后,都哭得泣不成声。
而在这个揭秘真相的征途上,我们唯一要做的还是坚持。
2021年的“3・15晚会”拍摄期间,我的同事小王,在老婆怀孕的情况下到一家公司作卧底,调查某公司大量销售过期烘焙食品原料的事情。
一进公司,他就卸货、装货,几十斤的大包,一扛就是上百袋。
接下来,他又刷洗一人多高,三人多粗的大塑料筒!他干了两天不到,就满手起水泡。
水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最后两只手都布满了老茧。
为了拍到真相,小王咬紧牙坚持。
终于,一个月后,他被安排接管一个仓库,这里,储藏着过期食品原料。
可就在他接近真相的时候,公司一名员工发现了他。
为了稳住这名员工,追查更多证据,小王把他拉出工厂,开诚布公地谈了五个小时,他终于答应暂时保密。
就这样小王坚持了下来,拍到了大量过期食品原料以及公司修改日期的方法,以及一幕幕让人震撼的场景。
我们“3・15”团队从2021年开始,已经制作了一千多期调查类节目,曝光了数百家违法、违规企业以及个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受过无端的诬陷,生命受到过威胁,更有胆大妄为者叫嚣着要买记者的人头。
面对危险、辛苦,我们也曾灰
心、难过、害怕过,但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为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