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相遇了》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大象版二年级上册科学3.3《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

(完整版)大象版二年级上册科学3.3《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磁针与南北第三课两极相遇了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2.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3.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两极相遇了》,内容呈现方式以游戏活动为主,首先以“磁铁长龙”的活动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磁铁的两极相遇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紧接着通过“磁铁对对碰”的活动让学生搜集证据,从而在观察、比较、归纳中得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最后通过“寻找丢失的名字”活动,拓展学生思维,迁移应用本节所学。

学生分析:在探究能力上,二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科学学习,对发现问题—猜想验证—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探究流程已经比较熟悉,为本节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在生活经验上,二年级学生知道磁铁有相互吸引和排斥的现象,但不会用科学术语表述,更不清楚该现象与磁极的关系,甚至很多学生有“磁铁相吸、相斥现象与颜色有关”的错误概念,尚需本节课探究解决。

二、学习目标:1.按要求操作实验活动,并及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2.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3.运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解释磁悬浮现象等生活中的问题。

三、学习重点: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四、学习难点: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与颜色无关。

五、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条形磁铁、环形磁铁、U形磁铁。

六、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图片展示磁悬浮汽车、磁悬浮花盆、磁悬浮地球仪等磁悬浮产品,组织学生尝试解释。

观察磁悬浮汽车、磁悬浮花盆、磁悬浮地球仪等磁悬浮产品,根据已有经验尝试解释。

1.考察学生的前科学概念。

2.引入课题。

活动一:磁铁长龙准备不同颜色的磁铁,组织学生将所有的条形磁铁排成一列纵队。

以小组为单位,将不同颜色的磁铁排成一列纵队。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1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1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磁针与南北第三课两极相遇了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2.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3.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两极相遇了》,内容呈现方式以游戏活动为主,首先以“磁铁长龙”的活动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磁铁的两极相遇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紧接着通过“磁铁对对碰”的活动让学生搜集证据,从而在观察、比较、归纳中得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最后通过“寻找丢失的名字”活动,拓展学生思维,迁移应用本节所学。

学生分析:在探究能力上,二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科学学习,对发现问题—猜想验证—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探究流程已经比较熟悉,为本节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在生活经验上,二年级学生知道磁铁有相互吸引和排斥的现象,但不会用科学术语表述,更不清楚该现象与磁极的关系,甚至很多学生有“磁铁相吸、相斥现象与颜色有关”的错误概念,尚需本节课探究解决。

二、学习目标:1.按要求操作实验活动,并及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2.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3.运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解释磁悬浮现象等生活中的问题。

三、学习重点: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四、学习难点: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与颜色无关。

五、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条形磁铁、环形磁铁、U形磁铁。

六、学习过程: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天气的影响》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变幻的天气第二课天气的影响一、目标指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天气的影响》,学生通过观察照片,发现并描述天气现象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通过交流讨论搜集更多的事实证据得出结论,最后通过中国古老的谚语加深理解天气变化的影响以及先人的科学智慧。

《两极相遇了导学案》

《两极相遇了导学案》

《两极相遇了》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南北两极及其特点
2. 掌握南北两极的气候、动植物资源等情况
3. 知晓南北两极的环境问题及珍爱措施
二、导学内容
1. 南北两极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南北两极的气候、动植物资源
3. 南北两极的环境问题及珍爱措施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极地探险家的探险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南北两极的奇奥与美丽。

2. 进修内容:
(1)南北两极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南极位于南半球,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地区,主要由南极洲组成;北极位于北半球,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地区,主要由北冰洋和周围陆地组成。

两极地区气候寒冷,冰雪覆盖,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

(2)南北两极的气候、动植物资源
南极气温极低,几乎没有陆生植物,但水下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如企鹅、海豹等;北极气温相对较高,有些地区有少许陆生植被,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如北极熊、海象等。

(3)南北两极的环境问题及珍爱措施
南北两极地区受到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需要加强环境珍爱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破坏,珍爱极地生态系统的完备性。

3.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南北两极的比较钻研,了解两极在气候、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差别和联系。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对南北两极的地理位置、特点、气候、动植物资源以及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南北两极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应当积极参与珍爱极地环境的行动,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故里。

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5篇

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5篇

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5篇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教学反思模板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篇1】一学期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期,对本学期的教学反思如下: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

例如我在上《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在开场白中引用了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让学生猜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两极相遇了》 教学设计

《两极相遇了》 教学设计

《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两极”的概念,包括地理、性格、观点等方面的极端差异。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对比的能力,能够找出两极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理解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和理解“两极”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差异的价值,培养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2)怎样设计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和体会两极相遇时产生的碰撞和融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单明了的讲解,让学生对“两极”有初步的认识。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思维的碰撞。

3、案例分析法展示实际的案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两极现象和解决方法。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两极相遇时的情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的南北极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两极的地理特征,如寒冷、极端的气候等。

然后引申到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两极”,如性格的内向和外向,观点的保守和开放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极相遇了。

2、知识讲解(10 分钟)(1)明确“两极”的定义,可以是完全相反的特点、观念、行为等。

(2)举例说明,如在性格方面,有的人非常勇敢果断,而有的人则比较胆小犹豫;在学习方法上,有的人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而有的人则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5 人,给出以下讨论话题:(1)你们能想到生活中哪些两极的例子?(2)两极相遇时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两极的融合?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两极相遇了》 教学设计

《两极相遇了》 教学设计

《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两极”的概念,包括地理上的两极和抽象意义上的两极。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两极相遇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全球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两极”的不同含义,并能够区分和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探讨两极相遇的可能性和方式,以及其可能产生的结果。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思考两极相遇所引发的深层次问题,如文化冲突与融合、资源分配与共享等。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两极相遇这一现象,形成客观、全面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两极”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极相遇的情景和可能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案例,如南北极的科学考察合作、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极端环境中的相处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两极相遇。

4、写作法要求学生以“两极相遇了”为主题进行写作,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南北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两极的兴趣,提问:“你们对两极了解多少?”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想法。

2、知识讲解(15 分钟)(1)讲解地理上两极的特点,包括气候、环境、生物等方面。

(2)引入抽象意义上的“两极”,如性格、观点、文化等方面的极端差异。

3、小组讨论(2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两极相遇?(2)两极相遇会带来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3)如何应对两极相遇可能带来的挑战?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4、案例分析(15 分钟)呈现几个具体的案例,如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南极共同进行科研项目,不同文化背景的志愿者在北极共同保护环境等。

分析这些案例中两极相遇的具体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5、写作练习(20 分钟)布置写作任务:以“两极相遇了”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两极相遇的情景,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两极相遇了》 教学设计

《两极相遇了》 教学设计

《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两极”的概念,包括地理、性格、观点等方面的两极。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两极相遇时可能产生的冲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包容和理解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不同类型的“两极”,以及它们相遇时的表现和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两极相遇的现象,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写作训练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指出北极和南极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两极地区的极端环境和独特特点,如寒冷、极昼极夜等。

然后提问:“如果北极和南极相遇了,会发生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两极相遇。

2、知识讲解(20 分钟)(1)解释“两极”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地理上的两极,还可以是性格上的内向与外向、观点上的保守与激进等。

(2)通过具体的例子,如两个人在对待某个问题上的完全相反的看法,或者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习俗,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两极的存在。

3、小组讨论(2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两极”相遇的情况?(2)这种相遇带来了什么样的冲突和问题?(3)又是如何解决或者化解这些冲突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

4、案例分析(20 分钟)展示一些关于两极相遇的案例,如不同国家在环保政策上的巨大分歧,或者企业中创新派和保守派在发展策略上的争论。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两极相遇的原因、表现和可能的结果。

5、写作训练(20 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关于“两极相遇”的短文,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或者事件,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教师给予总结和指导。

7、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理解和包容两极相遇时的差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不同观点和性格的人。

《两极相遇了作业设计方案》

《两极相遇了作业设计方案》

《两极相遇了》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本次作业设计主题为《两极相遇了》,旨在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相遇与交流,增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3. 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进他们主动进修和探究。

三、设计内容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了解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习俗、宗教崇奉等。

2. 每组根据所选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设计展示作品,如海报、PPT、手工制品等,展示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魅力。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所选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交流彼此的见解和体会。

4. 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舞蹈表演、民俗游戏、美食品尝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5. 结合教室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挑战,探讨解决方案。

四、设计步骤1. 学生分组,选择钻研的国家或地区。

2. 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所选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资料。

3. 设计展示作品,展示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

4.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钻研效果。

5. 开展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

6. 总结交流活动,反思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五、评判方式1. 展示作品评选:评选最具创意、最具代表性的展示作品。

2. 小组讨论表现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思维深度等。

3. 文化体验活动评判:评估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六、作业要求1. 每组至少包含3名成员,每位成员需积极参与。

2. 展示作品要求清晰、有条理,展示内容要丰富多样。

3. 小组讨论要求有条不紊,每位成员都要有表达机缘。

4. 文化体验活动要求积极参与,体验过程要有深入体会。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在跨文化交流的实践中,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两极相遇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两极相遇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两极相遇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两极相遇了》是一本融合文学和科幻元素的小说,适合初中生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学生可以了解优美的语言表达和科幻故事情节,同时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两极相遇了》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说故事改编或创作。

三、教学内容1.小说《两极相遇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介绍。

2.小说《两极相遇了》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分析。

3.小说《两极相遇了》的文学语言特点和风格。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展示小说封面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2.讲授法:介绍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帮助学生全面理解。

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启发思考。

4.创作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小说故事的改编或创作,提升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展示小说封面,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2.讲授环节:介绍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分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激发创造力。

4.创作实践:让学生进行小说故事的改编或创作,展示成果。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六、评价方式1.口头表达:学生通过口头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想,展示思维能力。

2.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小说相关的书面作业,检验对知识的掌握。

3.小组讨论:对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合作学习。

七、教学资源1.小说《两极相遇了》原文及相关解读材料。

2.教学课件和讲义,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讨论和创作的指导书籍,引导学生独立探究。

八、延伸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小说朗读比赛,展示朗读风采。

2.组织学生进行小说创作比赛,激发创造力。

3.走进图书馆,寻找更多与小说相关的资料,拓展阅读领域。

以上是关于《两极相遇了》作业设计方案的详细内容,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文学情操。

《两极相遇了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两极相遇了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两极相遇了》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南极和北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一、导入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南极和北极的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两极的神秘和壮丽,激发学生对极地的好奇心。

二、模块学习1. 南极与北极的地理位置通过地图展示南极和北极的位置,让学生了解它们分别位于地球的南北两极,并介绍它们的地理环境、冰盖情况等。

2. 南极与北极的气候特点比较南极和北极的气候情况,分析其寒冷、干燥、风大等共同特点,让学生了解两极的极端气候条件。

3. 南极与北极的动植物资源介绍南极和北极的独特动植物资源,如企鹅、北极熊等,让学生认识到两极的生态系统对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南极与北极的科学研究讲解南极和北极的科学研究历史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在极地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南极和北极的纪录片或读取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入了解两极的更多知识。

四、课堂练习1. 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南极和北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列举南极和北极的几种特有动植物,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

3. 选择一个南极或北极的科学研究项目,简要介绍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成果。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对南极和北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地球极地环境的认知,并培养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今天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南极和北极的小议论文,展示对极地环境的认识和思考。

七、反思改进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适时的辅导和指导,不断完善导学案,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学生将充分了解南极和北极两极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拓展视野,培养科学精神,提高跨文化认知能力。

愿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好与智慧,探索未知,勇攀高峰!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通过本文的阅读,了解两极相遇的故事,了解南北极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两级相遇了》教学反思

《两级相遇了》教学反思

《两极相遇了》教学反思《两极相遇了》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是在认识“磁铁有两极”和“两极指南北”两课的学习之后,进一步指向“磁场”教学的第三课。

本节课引导学生进行磁极相接近的实验,发现磁极间相接近的作用规律,即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课的开始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并提出问题:磁铁的两极相遇时,会有几种相遇情况,哪种情况可以使条形磁铁前后相连成一条长龙呢?认真思考,思维较灵活的孩子会提出有3种相遇情况,并认为当南极和北极相遇时可以连成一条磁铁长龙。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验证,初步感知条形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紧接着教师提出进阶问题:“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只适用于条形磁铁吗?引导学生通过“磁铁对对碰”活动,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在磨课时,我发现很多孩子语言表述不规范,会用“吸不上、跑开、跳起来”等口头语来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我当时没想那么多,觉得只要是他们自己的发现,怎样记录都行,但是在交流得出结论时,我发现特别难引导他们规范地表述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因此,在后期磨课时,在实验记录环节,我引导学生自己规范科学用语,并动手实验证明磁极相互作用的主体是一个还是两个,在得出结论时,要不要加上“相互”一词。

最后,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讨论,得出结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对于拓展活动,大部分学生可以想到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知识来辨别磁铁的两极,但是还是有的学生不会学以致用,所以知识的学习还需要不断的深化。

后期评课时发现如果我在学生演示时,可以利用“鸿合多屏互动”这个软件,将学生的演示动作投屏,会更加方便后排学生观看;还可以利用利用鸿合系统设置几个有趣的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次校内研讨课,使我认识到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儿童,并且要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课堂。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

大象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杜丹丹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大象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8年7月第一版【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7页~29页【主题】两极相遇了【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授课教师】杜丹丹/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基于课程标准思考《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课的要求是:6.5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5.2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属于“物质与科学”领域,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两极相遇了》,学生在学习了《磁铁有两极》《两极指南北》两课后,进一步对磁铁的两极进行深入研究。

内容呈现方式以游戏、活动为主,以“磁铁长龙”的游戏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磁铁的两极相遇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紧接着通过“磁铁对对碰”的活动让学生搜集证据,从而在观察、比较、归纳中得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最后通过“寻找丢失的名字”活动,,学会迁移应用,拓展学生逆向思维。

3.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磁铁的性质(能直接或隔一段距离吸铁和镍)、两极指南北等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发现问题—猜想验证—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流程已经比较熟悉,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为本节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情前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磁铁两极相遇了有吸在一起和弹开的现象,不会用科学术语表述,并且喜欢用颜色来代替磁极进行描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颜色上升到磁极这一科学概念,并能运用科学的语言来准确的表达。

学习目标1.学生在通过观察、交流过程中,发现条形磁铁两极相遇了产生的相互作用现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归纳、总结出条形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

《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

《两极相遇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教材以学生关于磁极相遇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磁铁长龙”游戏。

引导学生通过拼摆磁铁长龙初步感知磁铁的不同两极才能吸引,相同的两极不能吸引。

积累关于磁极相互作用的感性认识,为提出问题与猜想环节做铺垫。

教材通过表格的形式列举出4种两极相遇的情况,引导学生通过“磁铁对对碰”环节多次实验和记录,总结出“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规律。

【学情分析】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关于磁铁两极相互接近的现象,部分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描述常见磁铁相同颜色的两端相互接近会推开,不同颜色的两端相互接近会吸到一起。

但是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认识仍然比较模糊,本节课以此为教学起点引领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概括和归纳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目标】1.进行磁铁磁极相接近的实验,发现磁铁的相同磁极相斥,不同磁极相吸。

2.准确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形成实验结论。

3.感受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磁铁磁极相接近的实验发现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

难点:归纳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个条形磁铁。

喜欢玩磁铁吗?最近探探同学在玩磁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她发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仔细观察。

2.播放视频。

3.提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预设:磁铁一会能吸在一起,一会会推开……)4.提问:观察到吸在一起了,是哪里吸在一起了?(预设:磁极、磁铁两端)5.谈话: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条形磁铁磁力最强的部位在它的两端,我们称为磁极。

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那么磁铁的两极相遇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极相遇了。

6.揭示课题:两极相遇了(板书)。

二、探索研讨:磁极相互作用(一)探究活动一1.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条形磁铁,如果我把这个磁铁的一个磁极,去靠近另一个磁铁的磁极,你觉得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预设:会吸到一起、吸不到一起、会弹开……)2.设计实验方案(1)研讨:那么要把两个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一共有多少种接近的方法呢?小组讨论。

两极相遇了-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两极相遇了-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两极相遇了-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极海洋和南极海洋的特点及生物资源情况。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究和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北极海洋和南极海洋的特点。

2.北极和南极的生命之谜。

3.海洋的重要性及维护海洋生态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3.1 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北极和南极的短片,展现银白色的冰天雪地、可爱的企鹅和生机勃勃的海洋动物,同时让学生品味海洋之美。

3.2 新知探究3.2.1 北极和南极的特点向学生讲解北极和南极的位置,以及两极的气候、景象和生态条件。

可以通过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

3.2.2 生命之谜让学生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带的生物群落分布特点、昼夜变化、食物链等方面。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北极海洋和南极海洋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3.3 实验探究3.3.1 合作探究教师可以让每组学生选择能代表两极地区的自然物品或图片,并从中探究北极和南极两极之间的异同点。

在相互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合作精神。

3.3.2 探索实验通过一系列的简单实验,在生动形象中向学生展示海洋污染、全球变暖等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让学生从实验结果中探究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4 启发思考让学生在对海洋的认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启发学生的思考,如: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如何保护海洋动物和植物?等等。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让学生参与到相关项目中,如制作环保宣传海报、参加环保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科普教学中,我深感教育的力量和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钻研能力,并由此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目地。

本次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视听教学、实验探究、合作探究、启发思考等,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探究了科学知识。

两极相遇了-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两极相遇了-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两极相遇了-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极、南极的位置和特点。

2.学习大象的外貌、习性、生长环境等知识。

3.理解气温、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对大象生存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象的外貌、习性、生长环境等知识。

2.理解气温、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对大象生存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启发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大象的生存。

2.引导学生探究气温和空气污染对大象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活动导入法:通过展示和讨论北极、南极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大象的耳朵对温度的感应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大象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3.合作探究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探究大象的生长环境和习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北极、南极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2.讨论北极、南极的位置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两极的气候、环境等基本信息。

2. 学习大象知识1.展示大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象的好奇心。

2.讲解大象的外貌、习性、生长环境等知识,让学生对大象有更全面的了解。

3. 探究大象的生存环境1.实验探究大象的耳朵对温度的感应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大象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2.小组合作探究大象的生长环境和习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总结1.回顾学生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2.引导学生总结气温、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对大象生存的影响,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升综合能力。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和探究精神,评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2.对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进行评分,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拓展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大象,进一步了解大象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2.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气候变化和大象数量的关系,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两极相遇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两极相遇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两极相遇了》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两极相遇了》是一部描写极地探险的纪录片,通过讲述极地探险家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这部纪录片的观看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极地探险的历史背景、探险家的精神品质以及极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环保认识。

二、作业目标:1. 了解极地探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掌握极地探险家的精神品质和探险经历;3. 了解极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4.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环保认识。

三、作业内容:1. 观看《两极相遇了》纪录片,并撰写观后感:学生需要观看《两极相遇了》这部纪录片,通过观看了解极地探险家的探险经历和生活状态,撰写观后感,表达自己对极地探险的认识和感悟。

2. 钻研极地探险的历史背景: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极地探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包括第一次南极探险、北极探险的历史事件,以及极地探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3. 分析极地探险家的精神品质:学生需要选择一位闻名的极地探险家,如阿蒙森、斯科特等,对其探险精神品质进行分析,包括勇气、毅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4. 探讨极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学生需要了解极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包括极地动植物的适应性、气候变化对极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同时分析极地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等。

5. 提出珍爱极地生态环境的建议:学生需要根据对极地生态环境的了解,提出珍爱极地生态环境的建议,包括减少碳排放、限制捕鱼和狩猎等。

四、作业要求:1. 观看《两极相遇了》纪录片,并按要求完成观后感;2. 撰写钻研极地探险的历史背景、分析极地探险家的精神品质、探讨极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珍爱建议的报告;3. 作业提交时间为两周后,以电子版形式提交给任课老师。

五、评分标准:1. 观后感内容完备,表达清晰,思想深刻,语言流畅,符合规定字数(20分);2. 钻研极地探险的历史背景准确全面,分析极地探险家的精神品质深入透彻(20分);3. 探讨极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提出珍爱建议合理可行(20分);4. 报告结构清晰,语言规范,无语法错误(10分);5. 提交作业及时,格式规范(10分)。

《两极地区》复习课课后反思

《两极地区》复习课课后反思

《两极地区》复习课课后反思前言在我们的复习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两极地区的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两极地区的特点、气候、生物多样性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等。

这堂课让我对两极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醒了我两极地区面临的环境挑战。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堂课进行一次课后反思,总结我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收获在这堂复习课中,我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 两极地区的特点我了解到两极地区的特点是极端的寒冷和干燥。

两极地区被厚厚的冰层覆盖,陆地上的植被稀少,且动物数量较少。

两极地区的生物适应了这个寒冷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2. 两极地区的气候我学习了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极夜和极昼现象,以及低温和风力的影响。

这些气候特点对两极地区的生物和人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 两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我了解到两极地区虽然植被和动物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却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两极地区的主要动物,如北极熊、企鹅和海象等。

这些动物在两极地区生活并适应了极端的环境。

4. 两极地区的环境挑战这堂课也让我认识到两极地区所面临的环境挑战,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等都对两极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威胁着动植物的生存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不足和思考尽管这堂复习课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但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我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例如,我对两极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了解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学习。

其次,我在自主学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尽管教师在课堂上给了我们很多学习资源和资料,但我还是需要更多的主动性来寻找更多的学习材料,并且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针对以上不足,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首先,我将利用课后时间找寻与两极地区相关的学习资料,尤其是海洋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和学习,加深自己对两极地区的认识。

其次,我将主动参与课堂上的讨论和提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022年二年级科学教案《《3 两极相遇了》

2022年二年级科学教案《《3 两极相遇了》

第三单元磁针与南北
第三课两极相遇了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2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拟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3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两极相遇了?,内容呈现方式以游戏活动为主,首先以“磁铁长龙〞的活动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磁铁的两极相遇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其次通过“磁铁对对碰〞的活动让学生搜集证据,从而在观察、比拟、归纳中得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最后通过“寻找丧失的名字〞活动,拓展学生思维,迁移应用本节所学。

学生分析:
在探究能力上,二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科学学习,对发现问题—猜测验证—制定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探究流程已经比拟熟悉,为本节探究活动奠定根底。

在生活经验上,二年级学生知道磁铁有相互吸引和排斥的现象,但不会用科学术语表述。

二、学习目标:
1按要求操作实验活动,并及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2运用观察、比拟、归纳的方法得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3运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解释磁悬浮现象等生活中的问题。

三、学习重点:
运用观察、比拟、归纳的方法得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四、学习难点:
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与颜色无关。

五、教学准备:条形磁铁、环形磁铁、U形磁铁等。

六、学习过程:
稳固练习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二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 两极指南北 大象版

二年级上册教案(含反思) 两极指南北 大象版

2 两极指南北【教学分析】本课通过辨别方向的实际问题引出指南针的运用。

学习正确使用指南针后引发研究问题,指南针中的小磁针为什么能指示南北。

教师带领学生取出指针并验证指针的磁性,进而教师提出用条形磁铁试试能否指示南北。

教师提出并演示三种方法,旋转法、悬挂法和水浮法,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的有效证明,充分说明了磁铁具有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指南针的指针,为人们提供了方便。

最后可以进行指南针发明与发展的简介,运用图片和视频都是较好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测定方位,发现小磁针是磁铁,能指示南北。

了解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历程。

(2)通过水浮法、悬挂法、旋转法测试条形磁铁能指示南北,提高得出结论的能力。

(3)在参与活动时勤于动脑,乐于动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为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感到自豪。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指南针、曲别针、旋转架、水槽、泡沫板、支架、细线、视频资料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师:大家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吗?谁来指一指。

学生分别指示方向并出现各种情况。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谁说的方向是正确的,怎样才能及时测定出正确的方向呢?生:用指南针来测。

师:这就是一个指南针,我来教大家正确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第一步:选择一块平稳和远离磁铁的地方,将指南针水平放置。

第二步:我们会发现指南针中的小指针会摆动,过一会儿会停止摆动。

第三步:小磁针停止摆动后,轻轻地转动刻度盘,会发现刻度盘的转动不会改变小指针的指向。

将刻度盘上的文字“北”(或“南”)与红色指针重合(按照指针红色一端所代表的方向来具体处理),这时刻度盘上东、南、西、北所指示的方向就是该位置的具体方向。

(学生学习并分别测试,正确指示出教室里的方位。

教师巡视检查。

)师:指南针中的小指针这么神奇,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师:我们可以用磁铁或者大头针分别来试一试,小指针是不是磁铁制成的?学生使用磁铁和大头针分别检验,发现小指针有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文档
(两级相遇了)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对于磁铁两极的相遇现象,大多数玩过磁铁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觉。

这是两个幼儿园孩子关于磁铁相遇的感受:“磁铁能吸上,要是反着就不会吸上〞;“磁铁正极对负极可以吸在一起,但是正极和正极不能吸在一起,如果正极和正极对一块儿两个头就会掉头〞。

可以发觉学生有着很多的生活经验,教师就以此为根底直接引入“磁铁长龙〞的游戏。

初次的拼摆后会发觉磁铁的两极不同才能吸引,相同的两极是不能吸引的。

此时的提出问题与猜测就更加具体和有效,教师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列举出4种两极相遇的情况,并请学生屡次实验和记录。

精确地描述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是实验的关键,并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的规律。

最后的拓展可使学生对磁铁的这一性质掌握得更加深刻和灵敏。

(教学反思)
教学中对实验现象的精确描述是教师需要抓牢的地方,吸不上、掉头等口头言语与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要求还有肯定距离,“相互〞的描述是既精确又形象和便于学生理解的。

理解到相互的排斥力和相互的吸引力对孩子今后掌握能量的上位概念具有支撑作用。

同时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不断地练习和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才会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

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的追问很多,引导也比拟到位,这是对于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训练。

科学、精确的描述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透过复杂的现象看本质,总结提升现象背后的规律是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要素。

教学中可以在这两个环节放开些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提升和锻炼。

最后的拓展环节也是反向思维能力训练的恰当时机,教师应尽量多地让每一名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推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