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科结构 优化专业布局.

合集下载

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总体方案

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总体方案

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总体方案一、实施背景吉林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学科专业门类齐全、质量优良,拥有一批高层次教学科研人才和优秀学生。

近年来,吉林大学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科专业之间布局不够合理、重心分散等。

因此,本次工作旨在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布局,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1.优化学科结构布局,使不同学科能够协调发展,避免重心分散现象的出现;2.通过合理的调整,促进优势学科发挥作用,提高学科整体实力;3.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

三、工作内容1.组织专家进行学科专业布局评估,重点关注各学科专业的发展潜力、竞争力、对社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方面;2.制定学科专业调整方案,重点考虑优势学科和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学院的发展方向;3.对调整后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实施,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配套工作。

四、实施步骤1.制定工作方案。

明确调整学科专业的原则和目标、组织专家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等;2.开展评估工作。

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估,收集资料、开展访谈和座谈会等,形成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的评估报告;3.制定调整方案。

根据评估报告和校方实际情况,制定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方案,明确学院和学科专业的调整方向、调整范围等;4.实施调整方案。

实施调整方案,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配套工作,提高各学科专业的质量和影响力;5.监督评估工作。

对调整后的学科专业布局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弊端,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实施保障1.充分发挥学校有关部门的作用,协调学院和学生的意见;2.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吸收社会需求和反馈,确保调整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3.优化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4.加强对学科专业调整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作按时按质进行。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在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就业工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在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就业工
论园
Q_E A lAU1 N琦 垦r rlC0 G 艏 1笛 l HD

学 围绕 社 会 需 求 转 , 师 围 绕 学 生 成 才 转 ” 有 关 深 化 教 等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促 进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的 重 要 指 示 精 神
加 了 1 5 5 , 长 了 1 35 % 。 2 o ~ 2 1 年 平 均 每 09人 增 7 .5 O0 0O
年 招 生 计 划 增 长 约 1 .4 。 普 通 高 考 录 取 率 稳 步 提 05 %
高 , 校 扩 前 的 1 9  ̄- 高 考 录 取 率 为 3 .% , 年 高 招 99 , 05 去
及 高 云 龙 副 省 长 关 于 高 校 工 作 的 … 系 列 重 要 指 示 精
神 , 据我 省经 济社会 发展 对人 才的实 际需 求 , 合我 根 结 省 高等 教育 发 展的 实际 , 招生 、 业 为突 破 口 , 化 以 就 优 学 科 专 业 布 局 结 构 , 化 高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 力 深 努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力 推 进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 实 现 全 为
委 、 省 政 府 的 正 确 领 导 下 ,在 社 会 各 界 的 关心 和 支 持
标 都 有 较 大 变 化 ,基 本 办 学 条 件 有 了 明 显 改 善 。 截 至

青海教育 2 1 0 0年第 5期
馥l 藤嚣雏蠡l
r 管盲 _ 呈} 1 i 曲
盎 0霆
论园
省 委 十 一 届 七 次 全 委 会 提 出 的 “ 个 发 展 ” 战 略 部 署 四 的
做 出新 贡献 。 刚 才 ,赵 海 平 副 厅 长 就 近 几 年 我 省 普 通 高 校 招 生 计 划 的 落 实 、毕 业 生 就 业 情 况 及 今 年 的 T 作 思 路 作 了 通 报 ,青 海 大 学 和 青 海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就 招 生 和 就 业 工 作 作 了 会 议 交 流 发 言 ,高 云 龙 副 省 长 还 要 作 重 要 讲话 , 们一 定要抓 好贯 彻落 实 。下面我讲 六 个问题 。 我

2022年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报告

2022年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报告

2022年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报告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围绕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不断优化调整专业数量和类别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新增学前教育(国控专业)、大数据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产品开发等8个专业;省级一类品牌专业与第二批二类品牌专业顺利通过验收;完成了第二批专业诊改工作;新增省级高水平专业群6个,校级专业群4个。

一、深化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吻合度建立健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

2016年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移动应用开发2个专业,按照新版目录调整3个专业;2017年新增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其他专业(专业方向)保持稳定;2019年新增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取消影视编导招生;2022年,新增学前教育(国控专业)、大数据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产品开发等8个专业,招生专业达48个,涵盖轻工纺织、资源环境与安全、生物与化工、文化艺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教育与体育八个专业大类。

学校全部专业与区域重点产业直接对接,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为100%。

学校对48个专业全面开展专业调研,形成了48份专业调研报告,深度对接产业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表12016-2022专业动态调整明细序号专业大类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时间备注1资源环境与安全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5208012016.9新专业目录改名2轻工纺织服装设计与工艺5804102016.9新专业目录改名3文化艺术陶瓷设计与工艺6501152016.9新专业目录改名4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5603092016.9新增5电子信息移动应用开发6102122016.9新增6文化艺术展示艺术设计6501102017.9新增7装备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607022019.9新增8财经商贸汽车营销与服务6307022022.6新增9教育与体育学前教育670102K2022.6新增10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5607072022.6新增11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6102152022.6新增12电子信息智能产品开发6101042022.6新增13财经商贸跨境电子商务6308052022.6新增14教育与体育旅游英语6702042022.6新增15旅游大类会展策划与管理6403012022.6新增16装备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5601022022.6新增二、建立健全预警、退出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专业布局建立健全预警、退出机制。

立足学科结构 优化专业布局——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资源深度整合问题初探

立足学科结构  优化专业布局——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资源深度整合问题初探
为 文化 传 播 的 最 直 接 工 具 . 以及 最 重 要 方 面 . 于 当 对
资助项 目 : 陕西理工学院人才 引进科研启动项 目(L Q 0 7 ) S G D 7 3
[ 摘 要 ]本 文通 过 对 陕 西理 工 学 院 管理 类专 业 发展 现 状 的分

济 建 设 创 造 良 好 的 国 际环 境 . 有利 于 推 动 世 界 和 平 与 发 展 。 翻 改革推动合校后 的深度融合 ,以改革促发展 以发展求生存。唯 译 与文化传播 的关系密切 .翻译对 于文化传播 至关重要 所 以 有如此 .才能将 坚持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 研 究 翻译 与 文 化 传 播 .对 于 中 国 当 下
得 尤为必要 ,而且意义重 大。
“ 实力 ”建 设 ,不 但 显 发展 ” 的发 展 战 略 落 到 实 处 才 能 保 证 把 陕 西 理 工 学 院建 成 综 软 合 实 力强 、学 科 专 业 结 构 合理 、质 量 效 益好 、特 色鲜 明 、省 内 外
知 名的多科性大学 的发展 目标顺利实现 .全面贯彻落实 陕西 理工 学院办学指导思想 》 。 本文主要从围绕学科 结构与专业布局 问题 ,以陕西理工学院 管理类专业资源深度整合 问题 为例进行初步探讨 ,以求起到抛砖
前 的中国社会 而言. .显得更为重要 当前 ,随着 中国经济实力 、 综合 国力和 国际影 响力的增强 .中国对外开放 的力度加大 .这
种 情 况 给 中 国文 化 的 国 际 传 播 带来 了前 所 未 有 的 机 遇 。 与 此 同 时 . 中 国威 胁 论 ” 中 国 崩 溃 论 ” 中 国 分 裂 论 ” ” 祸 论 ” 、 、 、 黄 析 认 为应 该 参 照 管理 科 学 的 学科 结构 ,正 视 我 院 学科 分 布 与 专 业 布 局 情 况 的 不足 ,最 大 限 度 整合 原 有 资源 、充 分利 用现 有 资 源

专业建设交流发言稿

专业建设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专业建设的重要议题。

在此,我代表我们学校,就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

近年来,我们学校始终把专业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水平的品牌专业。

一、深化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布局1. 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我们学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增设了一批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优化专业布局,形成特色专业集群。

我们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了以工科为主,文、理、管、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布局,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的品牌专业。

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我们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学校注重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

我们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专业评价与监控,确保专业建设质量1. 建立健全专业评价体系,定期开展专业评估。

我们学校建立了科学、合理、全面的专业评价体系,定期对专业进行评估,确保专业建设质量。

2. 强化专业建设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我们学校建立了专业建设监控机制,对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确保专业建设稳步推进。

总之,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持续改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专业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2.05.18•【字号】闽教高〔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闽教高〔2022〕10号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各普通本科高校: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神,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我省普通本科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办学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引导高校合理确定办学定位,规范设置、合理布局,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科学评价、动态调整,加快构建支撑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和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学科专业体系。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校学科专业体系。

二、分类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

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基础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党建等学科联动发展。

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等学科专业。

加快构建以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专业为核心的人文社科学科专业群,推动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发展,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务人才。

(二)持续稳定发展基础学科专业。

职业学校视角下的专业结构均衡与优化

职业学校视角下的专业结构均衡与优化

职业学校视角下的专业结构均衡与优化摘要: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学校专业建设要走产学结合道路,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优势专业群。

本文从学校的视角分析了目前天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客观指出了学校在专业规划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学校在专业动态调整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专业布局区域经?? 专业动态调整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是服务于区域经济。

就学校层面而言,是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的专业设置依据是社会分工,因此要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学校需要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将专业设置优化与调整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学校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就业志趣,积极、稳妥地调整老专业、灵活开设专业方向,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学校需每年进行市场调查,并将调查分析结果作为专业设置与调整、招生计划分配的主要依据,主动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布局。

一、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专业设置缺乏指导近几年,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所以政府对专业申请审批较松,学校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利加大。

但是由于学校仅仅着眼于本校,考虑时缺乏整体性。

地方政府对所管辖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又缺乏总体统筹,未能对区域内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给予指导。

甚至有的学校想开什么专业就开什么专业,自由度很大。

从而导致有些专业招生困难,有些专业毕业生难就业,浪费资源,专业质量问题凸显。

2.缺乏专业建设意识,无中长期规划第一,专业调研不够严谨。

专业调研是学校动态调整专业的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在新增专业、调整已有专业方向时,调研往往过于简单粗糙,流于形式。

过程中存在调研方法不科学、调研不够深入等问题;存在因为生源过度关注家长需求,而忽视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趋势。

例如,有些理工类学校在不具备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的情况下依然开设文体类专业;也有的学校在天津“十三五”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形势下,依然不重视已有物流相关专业的发展等。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0.10.30•【字号】教高〔2020〕403号•【施行日期】2020.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各本科高等学校:为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和《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深化我省本科高校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现就我省本科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主动适应国家和河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以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急需学科专业为重点,以大力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长效机制,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持续提升我省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基本原则(一)需求导向。

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和中原城市群建设,强化学科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力、支撑力和引领力,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提质增效。

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者:赵兵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7期摘要: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

本文试从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和科学合理地修订培养方案三个方面,探讨高等美术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前景,以促进美术人才的塑造和培养。

关键词:高等美术院校;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16-0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之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已日趋激烈。

如何培育符合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摆在每所高校面前的迫切任务,而搞好专业建设则成为各高校在大众化时期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院始终站在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战略高度,全面落实教学中心地位,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入手,着力强化专业建设,形成了系列化、规范化、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体系,使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逐步调整专业布局,完善专业结构学科专业建设是实现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所在。

学院提出要以“丰富专业内涵,拓展应用领域,强化特色作用”为学科发展策略,注重人文专业版块与造型艺术、设计艺术专业版块间的相互渗透、互补,相互促进,形成了与办学定位相吻合,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需要相适应,结构合理、兼容互动、协调发展的本科教育体系。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院仅有6个专业。

从90年代开始,我院依托原有的专业优势,发掘学科专业资源,开始拓展新的专业。

从1998年开始,经过充分论证,分步实施,我院完成了教学基本结构的调整。

首先,在油画系以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划分为基层教学单位,实行工作室制,设置了新写实工作室、新古典工作室、新表现工作室、大型绘画工作室。

其次,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学院推动各专业向多元化扩展,很多系增设了新的专业方向。

第三,加强人文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加强美术理论学科建设,成立了美术史论系,除担任全院艺术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外,培养美术史及美术基础理论人才。

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

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

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学科专业结构是大学的基本架构,是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和长远发展。

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构建与“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科学研究优势突出、服务社会能力强,国内著名、优势学科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决定开展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的功能,按照“以工为主,强化石油石化类优势学科专业,拓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石油装备学科和新工科领域,拓新新能源学科专业,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学科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学科专业定位,以改革为动力,优化调整学位授权点、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专业结构布局,打破学科壁垒,控制学科规模,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加快学科升级转型,突出学科建设重点,探索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学科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

二、工作目标:通过凝练学科专业方向、优化学科结构,调整学科布局,明确学科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建设任务,进一步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实现“发展规模适度、结构布局合理、建设层级清晰、竞争优势持续”的学科优化调整目标,基本使学校一级学科整体规模控制在20个左右,本科专业控制在55个左右。

三、工作思路:在全面调研学校学科建设情况基础上,经过深入分析和论证,学校将坚持“规模控制、培育新兴、强化特色、打造一流”的原则,按照“广泛调研、顶层设计、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遵循“坚决、积极、稳妥”的工作要求,分三个阶段实现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目标。

第一阶段:2019年1月-2019年12月,以我校专业评估和国家专业学位点领域变更为契机实现学科专业整合调整和新工科建设;第二阶段:2020年1月-2025年12月,以学科排位评估和二级学科转升一级学科结果为参考,实现学科布局优化,全面建设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石油装备学科。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一、引言:现状与挑战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和交叉融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面对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高校需要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科专业品质,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有助于拓展学术研究领域,提升学术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重要性
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2.提升学科竞争力:加强优势学科,扶持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科,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3.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教育成本。

三、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策略与方法
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的政策,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支持。

2.提升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具有跨学科研究背景的教师,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3.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促进学科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实践案例及启示
1.案例一:某高校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水平。

2.案例二:某高校开展产学研项目,推动学科专业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五、结论:面向未来的学科专业发展
总之,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专业建设标准,促进专业结构优化

专业建设标准,促进专业结构优化

专业建设标准,促进专业结构优化一、引言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为了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高校需要组建专业建设标准,从而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专业建设标准和专业结构优化展开探讨。

二、专业建设标准的重要性专业建设标准是对高校专业设置与管理进行规范的重要依据。

通过制定科学的标准,可以推动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专业建设标准还能够引导高校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专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建立专业建设标准对于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和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专业建设标准的内容及要求1. 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标准应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与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专业建设与高校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

2. 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标准应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调整,充分挖掘专业特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 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标准应指导高校建立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引导高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4. 教学资源配置专业建设标准应要求高校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设施建设,确保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

5. 质量评价与保障专业建设标准应明确专业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四、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专业结构优化是指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对高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与优化,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专业结构的优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科整体水平,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五、专业结构优化的原则与方法1. 需求导向专业结构优化应以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推动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推动院校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推动院校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推动院校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设置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众多院校纷纷启动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一改革方案的推动过程及具体措施。

一、改革背景1.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

为满足这一需求,高等教育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专业设置重复、结构不合理、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有必要对学科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优化。

二、改革目标1.优化专业结构:减少重复设置的专业,加大对新兴、交叉、边缘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提高教育质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改革措施1.开展专业评估:对现有专业进行全面评估,淘汰落后、过剩的专业,为新兴、优势专业腾出空间。

2.优化专业布局:结合院校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布局,打造特色专业集群。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5.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四、改革成效1.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通过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使毕业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率。

2.培养高素质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打造特色专业,提高教育质量,提升院校整体实力。

总之,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是推动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学科是高校的核心和灵魂,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高校专业发展的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学科建设是高校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优秀的学科是高校吸引顶尖人才和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校声誉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学科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学科建设还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

优秀学科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1. 优化学科布局。

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战略定位,合理规划学科布局。

重点发展符合国家需求和学校特长的学科,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

2. 强化学科建设。

高校要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投入,优化学科组织、人才队伍和科研条件。

通过引进人才、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实验室设施等手段,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

3. 加强学科交流合作。

高校应积极开展学科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学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同时,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等形式,提升学科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三、高校专业发展的策略1. 关注市场需求。

高校要密切关注社会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

通过市场导向的专业设置,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 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加强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

3. 推进跨学科专业发展。

高校要鼓励跨学科专业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强化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推动创新和学科交叉应用。

4. 加强产学研合作。

高校应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优势,提升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任务,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学科建设,加强学科交流合作。

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

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

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摘要】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背景情况,指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接着对高校专业结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了调整的必要性。

重点探讨了高校专业建设的方向和调整策略,并分析了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结论部分强调了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建设、现状分析、必要性、重点方向、策略、挑战、机遇、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不断调整专业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专业设置的日益多样化,一些专业的就业率逐渐降低,人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不得不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旨在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调整的必要性和重点方向,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为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校专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促进就业市场的供需平衡。

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通过对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可以促进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目录一、内容概括 (2)(一)背景分析 (3)(二)目的意义 (4)(三)基本原则 (4)二、现状评估 (5)(一)专业设置总体情况 (6)(二)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7)(三)原因分析 (8)三、调整优化目标与任务 (9)(一)调整优化目标 (10)(二)重点任务 (11)四、具体调整优化措施 (12)(一)专业增设与退出机制建设 (13)1. 增设专业标准 (15)2. 退出机制建立 (16)(二)专业布局优化 (16)1. 调整专业结构 (17)2. 优化学科布局 (18)(三)专业内涵提升 (19)1. 提升师资水平 (20)2. 改进教学内容方法 (2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3)(四)加强专业动态调整 (24)1.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25)2.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26)五、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26)(一)实施计划 (28)1.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29)2. 分阶段推进实施 (30)(二)保障措施 (30)1. 组织领导保障 (32)2. 制度政策保障 (32)3. 资源条件保障 (33)4. 监督评估保障 (34)六、结论与展望 (35)(一)主要结论 (36)(二)未来展望 (37)一、内容概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决定对专业设置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

本方案旨在明确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以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们将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明确专业设置调整的总体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制定具体的专业设置优化方案,包括调整或增设的专业方向、优化现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

我们将加强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保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助推高教强省建设

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助推高教强省建设

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助推高教强省建设曲永军2011年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提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所选择的五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2013年7月1日,吉林省委正式出台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也明确提出了“按照‘择需、择优、择特’的原则,统筹推进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吉林品牌专业。

”因此,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大专业建设力度,科学合理设立专业方向,推动吉林省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助推吉林高教强省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主要是指各类高校及其具体的学科专业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包括不同科类高校和学科专业的数量、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在本质上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分工、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结构状况决定的,集中反映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种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根本要求。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策略,以助推吉林高教强省建设。

第一,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专业调整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对专业结构进行整体优化。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设置和调控高校本科专业的制度体系和机制,以指导、检查、监督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从而确保专业的良性运行。

具体可以采取个别咨询或专题报告等方式,为高校解决政策层面、实施层面或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促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高校与市场之间的良好互动,鼓励不同高校形成学科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达到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避免专业重复建设与同质化发展,提高专业设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实施特殊政策,支持高校基础学科专业的发展;实施必要的限期整改或专业的淘汰与退出机制。

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

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

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沪教委职〔2009〕30号)文件精神,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职〔2009〕40号)的文件要求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有关标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进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更好地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保证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特制定我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上海和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扣现代服务业这一主题,以集思广益、注重基础、分类调控、坚持导向、突出重点、择优建设、强化成效、适度超前为原则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充分体现区域经济特色、专业建设特色和学校发展特色,保证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可持续发展。

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完善学校各项教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目标是,根据上海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等特点,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基础条件好、综合实力强、师资队伍优、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广、专业特色明的要求,着力创建专业教学特色,打造特色精品专业,逐步形成以酒店服务与管理、金融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纽带,延伸专业为支撑,与区域经济匹配程度高、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和信息技术类四大专业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学科结构优化专业布局
[摘要] 本文通过对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应该参照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正视我院学科分布与专业布局情况的不足,最大限度
整合原有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大力开发未来资源,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挖潜式改革推动合校后的深度融合,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生存。

[关键词] 学科建设专业结构教学改革
2001年,经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汉中师范学院和原陕西工学
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

在合校之初,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学
校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原汉中师范学
院和陕西工学院的学科与专业进行了整合与调整,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
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现有8
个二级学院、11个系、1个教学部、2个中心,共22个教学单位,52个本科专业,省级名牌专业3个。

陕西理工学院已经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工程教育类
为主体,理、工、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强,教学质量高,具
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科性大学。

但是,面对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挑战,面对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改革趋势,审视我院学科分布与专业布局
情况,迫切需要我们最大限度整合原有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大力开发未
来资源,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挖潜式改革推动合校后的深度融合,以改
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生存。

唯有如此,才能将“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地
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把陕西理工学院建成
综合实力强、学科专业结构合理、质量效益好、特色鲜明、省内外知名的多科
性大学”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全面贯彻落实《陕西理工学院办学指导思想》。

本文主要从围绕学科结构与专业布局问题,以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资
源深度整合问题为例进行初步探讨,以求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
管理科学诞生于西方,并在19世纪末期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泰罗(Fredrick.W.Taylor)等人强调的是科学管理,其中心是以劳资合作取代劳资对抗、以科学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雇主的低成本要求与工人的高工资要求
之间的平衡。

而梅奥(Elton Mayo)等人则着重于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种管理学派纷纷涌现,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孔茨(Harold Koontz)所谓的“管理理论的丛林”。

据孔茨统计,到1980年时已有11个学派,其中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决
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等。

这些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系统,但彼此之间也有交叉,例如卡
斯特(Kast F.E.)既属于系统管理学派,又属于权变理论学派。

如果再考虑到
欧洲和日本的管理科学家的观点,可以认为目前国际管理科学界对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并未取得比较一致的共识。

由于管理科学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直到几年前才被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来对待,再加上管理科学本身又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特点,经常游走于科学与艺术之间,所以我国学术界在其学科范围和学科结果方面也存在着较多的意见分歧。

然而,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的成思危先生, 在总
结国际管理科学的发展潮流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
“三个基础,三个层次及三个领域”的学科结构的观点,在较大范围内得到了公认。

成思危先生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1.管理科学的三个基础——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
其中数学是管理科学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最常使用的是统计学、组合数学、数学规划、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及模糊数学等。

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中各类
决策的出发点和依归,最常使用的是理论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
济学)、应用经济学(例如工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及计量经济学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它是管理
科学中研究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依据.最常使用的是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等。

2.管理科学的三个层次——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
基础管理是管理中带有共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主要包括管理数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管理会计学、管理组织学,管理决策学、管理史学等。

职能管理是将管理基础与特定的管理职能相结合,例如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科技管理、国际贸易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等。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它不但要以管理基础和职能管理为基础,还要包
括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3.管理科学的三个领域——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企业与事业单位管理、
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
管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哲学、决策理论、组织理论等;管理方法则既包括预测、评价、优化等基本技术,也包括企业重建、战略制定、成本控制等基本方法,还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基本手段。

企业管理包括我国各种各类企业的管理,大体上相当于国外的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事业单位管理则主要指我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类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国外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有所不同。

宏观管理在我国主要是指政府机构对国家
及地方事务的管理,大体上对应于国外的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我国通常所说的政策研究则大体上对应于国外的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研究。

成思危先生关于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的论述,为我们进行管理学科建设和
管理类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即我们应该围绕管理科学的三大基础,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围绕基础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设置管理类各专业核
心课程;围绕特定的管理职能设置具体专业及或专业方向;围绕管理科学的基
本领域对专业进行集成管理与合理布局。

二、陕西理工学院管理类专业的发展现状
1.陕西理工学院专业设置总体情况
2006年,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社会发展需求,以省、校级重点学科或优势
学科作为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依托,完成了学科专业调整。

通过加强专业内涵
建设,强化专业优势,建设名牌专业,完善专业管理机制,优化专业办学条件,积极稳妥地增设新专业等方法措施,形成了以教师教育、工程教育为主体,涵
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格局。

52个本科专业中,教师教育类11个,占21.15%;工程教育类21个,占40.38%。

按授予学位类别分,工学21个,占40.38%;理学8个,占15.38%;文学7个,占13.46%;管理学8个,占
15.38%;经济学2个,占3.85%;教育学3个,占5.77%;法学2个,占3.85%;
历史学1个,占1.92%。

彰显了学校“教师教育、工程教育为主体”的专业结
构特色。

2.管理类专业设置与分布情况
根据2005年12月陕西理工学院全校性学科调整的结果,目前我校管理学科门类下共有工业工程、会计学、物流管理等10个本科专业,涉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图书档案3个大类,分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管理系、
经济贸易系、经济与法学学院和历史系等5个教学单位(见表1)。

在这10个
专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会计学专业创办已有10年,历史最短的要数物流管理专业2006年才开始招生,属于新办专业的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图书馆学等,毕业生尚未超过
两届。

在专业分布方面,大部分专业属于各院系自行创设,少数专业随着学科
整合和院系调整进行了划转。

例如图书馆学专业由信息管理系(合校之初成立,2005年已撤销)划归历史文化系(原文化传播系)、工商管理专业由管理系
(原管理工程系)划到经济贸易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由信息管理系划归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本站关键词:毕业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