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简介 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最新)

合集下载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篱。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文学理论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词创作成就卓著,尤以豪放派词风著称,被后人称为“苏门六师”。

他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官员,历任知制诰、礼部员外郎、检校工部侍郎、中书舍人等职,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屡遭贬谪。

苏轼出生于河南省的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苏辙是一位有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苏轼自小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写字。

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文学天赋,曾在当地的诗社中活跃,并结交了许多文友。

在考取进士后,他进入了官场,开始了漫长而波折的政治生涯。

苏轼的文学创作风格清新自然,豪放不羁,其词作多为抒发个人情感,不拘一格,自成一家。

代表作有《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等。

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词作上,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诗歌,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苏轼的书法和绘画也是备受称赞的。

他的书法技艺精湛,尤以行书著称,被誉为“宋代第一行”,影响深远。

他的绘画风格多样,既有工笔写意,也有泼墨山水,作品颇具个性。

苏轼在政治方面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政策过于急功近利,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价值观。

他因此多次遭到贬谪,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屈不挠,成为后人所推崇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总之,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化名人和政治家。

他在文学、书法和绘画等方面的成就都属于一流水平,影响深远。

他的诗词充满个性与感情,色彩丰富,极富艺术魅力。

他的政治思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 1 页共 1 页。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篱,别号铁牛、椰岛居士,北宋文坛巨匠,是唐宋时期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诗、词、散文、书信等各类文体,作品风格自由开放、清新脱俗、真挚自然,成为后世文学史上的典范。

苏轼出生于河南颍州,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洵之子。

天祐七年(1041年),苏轼随父母迁居河东,潜心学习,热
爱诗、书法、绘画。

靖康元年(1126年),苏轼被金人掳去,流放至华北、辽东等地,历经十年之久,期间与书法家黄庭坚交往甚密,共同探讨文学、书法等问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苏轼的文学成就卓著,他的诗词洋溢了浓郁的个性色彩和人文情怀,其散文则以宏阔的视野、独特的思想、豁达的性格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他的创作理念是“通古达变”,即尊重传统,借鉴前人之长,又着眼于时代特点,提出自己的创新思想,使得他的作品古韵犹存,但形式更加多样,并且极具现代意义。

苏轼的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审美理想等在当代文化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他的优秀作品被收入了《全宋词》、《文选》等经典选本,被后人推崇为“文学巨匠”。

关于诗人苏轼的简介

关于诗人苏轼的简介

关于诗人苏轼的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生于公元1037年,逝世于1101年。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文人之一,也是宋代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苏轼才华横溢,早年即以才情出众而闻名。

他以辞章清新、文笔犀利著称,为诗人中的佼佼者。

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倾向于抒写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主题。

他的诗作有激情奔放之处,同时又富有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苏轼的代表作包括《赤壁赋》、《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风明快简练,语言通俗生动,深受后世文人和普通读者的喜爱。

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出色的表现,他还以政治才能而闻名于世。

他进入官场后,多次担任重要职位。

然而,由于他的执政理念与时人的权臣集团相左,苏轼多次受到贬谪之苦。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在文学和政治领域中表达自己的声音。

除了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成就之外,苏轼也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

他的书法擅长楷书和行草,被誉为楷书巨擘。

他的画作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作品充满了灵动与生命力。

苏轼的一生虽经历了风云变幻、荣辱得失,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的性格。

他以才华和机智著称,同时也具备一颗温暖和关怀他人的心灵。

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得他的作品至今仍然为人们喜爱和研究。

综上所述,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和书画家。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出色的成就,在中国的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学习的范本,也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思考的启示。

苏轼-生平介绍

苏轼-生平介绍

著作汇总
文学著作: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大量散文。 成名作:《刑赏忠厚之至论》 诗集《南行集》 诗文《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词》等 书迹《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
《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画迹《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 今传《苏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础上,增益苏 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从宋代开始,苏轼作品的注本不断出现,较著名有: 诗注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 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文注
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苏 轼
基本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享年65岁) 北宋文学家(散文、诗、词、赋)、政治家、
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
东坡”,谥号文忠。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生平家世
苏轼为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祖父:苏序。祖母:史氏。 父亲:苏洵。母亲:程夫人。 姊妹:长兄苏景先、长姐、二姐早夭。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苏:苏洵、苏辙
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欧阳修
苏轼
苏辛:辛弃疾
韩潮苏海
苏黄:黄庭坚 苏陆:陆游
宋四家: 苏黄米蔡
诗书风格
文风: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 巅峰之作:《赤壁赋》
诗风: 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豪放为主 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词风: 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扩大了词的题材 丰富了词的意境 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

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

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下面是关于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苏轼资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古诗一:《满庭芳·蜗角虚名》年代:宋作者: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二:《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年代:宋作者:苏轼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简介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被称为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以才情出众、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苏洵和兄长苏轼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苏东坡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对文学的热爱。

他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创作诗文,并与当时的知名文人们进行交流。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词、散文和辞章方面。

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自由快活著称,能够随机应变,驾驭各种不同的诗体和题材。

他的诗歌构思独特,用词精准,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真实感人而著称,能够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

苏东坡的作品主题广泛,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有对时事政治的评论和社会抨击的作品。

他的作品里经常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庶民百姓的同情和关怀,被称为“人民的大文豪”。

苏东坡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他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的官职,包括知州、知府等。

他在担任官职期间致力于改革,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反对腐败和贪污,提倡廉洁和公正,为人民谋福祉。

除了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成就,苏东坡还有出色的书法和绘画才能。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主,风格扎实,气势雄浑。

他的绘画作品多取材于自然和山水,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苏东坡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起伏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追求真理和美好。

他深受后世文人和学者的推崇,被尊为文学圣人和国士,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生平个人简历

苏轼生平个人简历

苏轼⽣平个⼈简历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你了解他的⽣平简介吗?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苏轼⽣平个⼈简历”,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更多名⼈简历请关注店铺! 苏轼⽣平个⼈简历 苏轼(1037~1101),字⼦瞻,号东坡居⼠,眉州眉⼭(今属四川)⼈。

他的家庭富有⽂学传统,祖⽗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亲苏洵是古⽂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指导。

母亲程⽒有知识且深明⼤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的事迹勉励⼉⼦砥砺名节。

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

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

既⽽读《庄⼦》,喟然叹息⽈:‘吾昔有见于中,⼝未能⾔。

今见《庄⼦》,得吾⼼矣!’ ……后读释⽒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博辩⽆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亡兄⼦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

他曾说“庄⼦盖助孔⼦者”,庄⼦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阴助之”(《庄⼦祠堂记》)。

他⼜认为“儒释不谋⽽同”、“相反⽽相为⽤”(《南华长⽼题名记》)。

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26岁⼜中制科优⼊三等(宋代的最⾼等),⼊仕后奋厉有⽤世之志。

他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朝政且勇于进⾔。

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厉⾏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为地⽅上多做实事。

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

甚⾄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座。

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有所作为。

然⽽苏轼⼀⽣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

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

晚年更被⼀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芋饮⽔,与黎族⼈民⼀起过着艰苦的⽣活。

苏轼的诗和生平

苏轼的诗和生平

苏轼的诗和生平一、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宋神宗时,苏轼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苏轼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随着新党执政,苏轼又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

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二、苏轼的诗1.《和子由踏青》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2,《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东坡 简介

苏东坡 简介

苏东坡(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篱,又号文山、苏仙,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以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才华而著称。

苏东坡是北宋文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

他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赋、词、文,尤以诗文为盛。

他的诗歌清新豪放,抒发豁达豪放的个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散文作品如《东篱乐府》、《前赤壁赋》等也为后人传颂。

除了文学才华,苏东坡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曾担任过宰相,对政务、军事都有出色的贡献。

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的性格,多次遭到贬谪,被调离重要职务。

尽管历经风波,他一直保持对政治的关切。

苏东坡还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行书被誉为“东坡体”,为后来的书法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他的画作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擅长用墨法表现自然风光和人物生动形态。

苏东坡一生经历坎坷,但他一直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的得失,被后人传颂为“苏文忠公”。

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才华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之一。

苏轼的生平经历介绍

苏轼的生平经历介绍

苏轼的生平经历介绍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苏轼的生平经历,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这两人正锐意诗词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

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东坡生平简介】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生平简介】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生平简介】苏东坡简介苏东坡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简介,供大家参考!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家庭成员家世苏序(祖父)暂无苏洵(父亲)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作《名二子说》说明替儿子命名的来由。

程氏(母亲)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时年十九岁的苏洵。

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

苏轼一生思想深受母亲影响。

兄弟姐妹(史书记载苏洵与程氏共有三子三女,然长子苏景先与长女、次女早夭)苏八娘(姐姐)亦称苏小妹,苏轼之姐,长苏轼一岁,成年后嫁表兄,婚后不得志,抑郁而终。

苏辙(弟弟)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

妻妾王弗(妻)苏轼之妻,十六岁时与年方十九的苏轼成婚,婚后二人恩爱甜蜜。

结婚十一年因病逝世,得年二十七。

苏轼四十岁时曾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亡妻。

王闰之(妻)王弗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后嫁给苏轼。

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得年四十六。

王朝云(妾)原为歌妓。

三十八岁时的苏轼赎十二岁的朝云,后收为侍妾。

苏东坡的旷达人生(苏轼简介)

苏东坡的旷达人生(苏轼简介)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杭州西湖·三潭映月
苏轼的旷达人生
此岭万变自常 定
心梅里清作羡 安香归凉清人 处
吾问愈 皓玉
乡岭少 齿郎
。南, ,, 应微 风天
不笑 起教
好, ,分
,笑 雪付
却时 飞点
道犹 炎酥
,带 海娘

日罗 惠
啖浮 荔山

枝下 一
三四 绝
百时
颗春
,,
不卢
辞橘
长黄
作梅
岭次
南第
人新
。。
杭 州 通 判
密 州 知 州 今 山 东 诸 暨
徐 州 知 州
湖 州 知 州 今 浙 江 湖 州
103
乌 台 诗 案 入 狱 天
贬 黄 州 团 练 副 使 八 品 湖 北 黄 冈
量 移 汝 州 团 练 副 使 今 河 南 汝 州
登 州 知 州
今 山 东 蓬 莱
三 还品 朝 礼 部 郎 中 六 品

事 今 安 徽 阜 阳
苏轼的旷达人生
主讲:XXX XXXX年XX月
其人 其事 其文
苏轼的旷达人生
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画“宋四家”之一; 美食 东坡肉 东坡饼 东坡肘子等。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宋史》: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

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

”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

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

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

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

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

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

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

”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29] 赵祯: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刘安世: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

[30]黄庭坚:①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

余则以为不然。

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31]②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32]③真神仙中人。

[33]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34]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

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王直方: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寄语: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苏轼生平简介由收录,欢迎阅读。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苏轼的介绍

苏轼的介绍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一、出身与家庭: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奋”的“苏老泉”,发奋虽晚但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还有个弟弟苏辙,也是著名的文学家,父子三人被合称为“三苏”,均位列“唐宋八大家”。

二、生平经历:早年成名: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

嘉祐二年(1057年),他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本应列为第一,但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苏轼只得第二。

从此,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仕途坎坷:苏轼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他曾一度被起用,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但晚年又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北归离世:宋徽宗时,苏轼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三、文学成就:1.诗词方面: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诗反映了社会现实、人生思考等诸多方面,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富含哲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西湖美景,意境优美。

在词的创作上,苏轼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他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中国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史学家等多方面才能出众的综合性文化名人。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和骈文作家,也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巨擘。

苏轼的文学成就在早期宋代文学浪潮中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

同时,苏轼的政治活动和对社会状况的忧虑也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

他多次以严正直言的精神揭露社会弊端,批评无能的政府官员,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以自己的业绩展现出其儒学思想的持久影响力。

苏轼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家境优越,家族世代敦良田地。

幼年时期,他接受了家教和私塾教育,师从家中的教师王祯和地方学者朱弁等人。

苏轼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特别是在文学和书法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自幼之时,他就非常喜好书画,并且对古代文学和历史文化有着广泛的兴趣。

此外,苏轼还受到了父亲对儒学教育的熏陶,培养了他对于社会公义和良知道德的重视。

苏轼于1057年进入国子监学习,此后开始了他的官僚生涯。

他在国子监就读期间,结识了许多文人学士,形成了一股文人的氛围,同时也结下了许多贵重 friendships.。

在官场上,苏轼以才华、正直和直言不讳而著称。

他在1071年考取进士,成为官员。

此后,他历任江宁府、杭州、绍兴等地的官职,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务。

他在政府职务中积极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尝试着改变官僚体制和地方政治制度,以改善人民生活。

然而,苏轼的政治理念和才华并未得到当时政府的认同,反而因其直言不讳而经历了多次的流放和贬谪。

1079年,苏轼因与贾似道等人关联被贬黄州,开启了他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

期间,他先后被流放到了黄州、岳州、婺州等地。

流亡期间,苏轼与当地士人交流,并发展了丰富的创作和文化活动。

他在这段时间创作了如《江淹漫志》、《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不朽的作品。

1086年,苏轼在岳州任职期间,遭受到党争的牵连被贬谪到潮州。

苏东坡总结概括

苏东坡总结概括

苏东坡总结概括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饮食家。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才华横溢,其诗文深受后人的推崇和喜爱。

他的作品含有丰富的思想,饱含情感,深入人心。

1. 文学成就苏东坡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作品涉及詩、詞、書法、散文等领域。

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诗受到了唐代诗人的影响,性格豪放,感情真挚。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怀诗,又有描写风景的山水诗。

他的词作也非常出色,有深情、婉约之美。

同时,苏东坡还以他的书法艺术而闻名,他的字字精细,气韵生动。

2. 政治才能苏东坡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极具才华,在政治上也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他先后担任过主管水利的江宁府知府、知制诰、知谏院检正、权湖州刺史等职务。

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

在任职期间,他以顾全大局为准则,力求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

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政策和主张,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对饮食的热爱苏东坡对饮食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他热爱烹饪,并且擅长创作独特的菜肴。

他对于食材的选用非常讲究,追求新颖与美味的结合。

苏东坡将自己的热爱融入诗文之中,成为他作品中独特的一部分。

他的饮食作品在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如《东坡肉》等佳肴,至今仍享誉盛名。

4. 思想与境界苏东坡无论在文学、政治还是饮食方面,都体现了他卓越的思想和哲学境界。

他的作品思想深邃,跳脱尘世的平凡。

他总结经验,提出了许多令人思考的观点和见解。

他的诗文流露出对人生、自然、人情的思索与领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象的认识。

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化界,并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5. 影响与价值苏东坡作为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思想和境界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使他成为文坛巨擘,他的诗词被后人广泛传颂。

他的政治才能和思想观点也为后来的政治家、学者提供了许多经验和启示。

人物篇《苏轼》文档

人物篇《苏轼》文档

人物篇之苏轼一、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二、作品风格苏轼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他的文艺散文,以隽婉的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显示出诱人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

具体表现为:(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苏轼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场景壮美、境界雄浑。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直抒胸臆,自由豪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

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校园广播站准备好报道稿了吗?下面是关于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1
激动人心的边面接力赛》
最后一个项目是接力赛,也是最容易得分的一项,赛前各班都在十分认真地练习,看!这班在练习接棒,另一班又在练习伸棒。

突然,广播里响起了声音:“各位班主任,三年级接力赛马上开始,请做好准备。


我们刚刚排好队伍,裁判手中的枪响了。

这时操场可热闹了,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在赛场上的同学们更是不用说,老师帮忙指挥,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最后6班得了第一,7班得了第二。

可惜,7班和6班就相差几步。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拼搏,拼搏会给我们带来力量,本次播报到此结束,再见!
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2
《运动的风采》
美丽的花环是用荆棘编成的。

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斗志激昂、群策群力,但我们始终坚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我们会积极拼搏,赛出成绩,赛出风格,用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崭新的未来!挑战运动极限,演绎健康风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3
看看那个领域的运动员,他们都在擦肩而过,毫不示弱。

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跳远运动员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即使失败了也绝不放弃。

他们朝着目标迈出坚定的一步,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跳跃。

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不仅是个人的
巨大财富,更是未来走向更高更远的坚实基石。

在铅球比赛中,运动员互相竞争,得分越远,铅球就越远。

手中的投篮似乎变成了一个充满期待的许愿球,不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游戏展示了学生们年轻的风采,测试了他们的身心能力。

它锻炼身体力量,激活生命,提升个性和青春活力,收获笑脸和精神面貌。

所有的参赛者都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们发扬了友谊第一、竞争第二的精神。

他们在竞争中发现了更多的才华和梦想,在竞争中创造了更多的完美和才华。

在享受奋斗和快乐的同时,学生们学会了竞争、合作和交流。

在运动会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不是排名和荣誉。

有些可能比另一些更有价值和价值,如友谊,帮助和真诚。

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4
理想毕竟不同于现实。

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

没有人可以选择和拒绝它。

人生要奋斗,要奋斗,在风雨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在每一个站的募捐中留下一段不悔的回忆。

眼泪不是失落,流浪不是迷茫。

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坚持不懈,敢于追求梦想的人。

加油,运动员!
广阔的绿地是你的舞台。

宣传,年轻的心,我们将永远为你加油!
温暖的阳光洒在赛场上,男子B组标枪比赛即将开始。

在球场上,美丽的弧线将照亮天空。

运动员用标枪挑战距离的权威。

标枪在空中轻盈的姿态是运动员强壮的力量和娴熟的技术的结合。

谁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还有待分晓。

让我们为他们呐喊助威。

只有把力量和技巧结合起来的人才能赢得胜利的桂冠。

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5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魅力来自精神。

”因此,真正的体育风格应该来自于拼搏精神,不断超越自我,“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品质。

还记得奥运会的口号吗?更高、更快、更强。

正因为有了这种力量,我们的运动才变得精彩、华丽和有吸引力。

每个人都永远记得最优雅的一面,乔丹的蓝调,巴乔的射门。

这一切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存在,那就是攀登高峰的精神,那是不断超越的精神,更是人类挑战极限的精神。

除了超越的精神,还有一种风格感动着我们。

它是体育运动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类在比赛中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表达。

它是一种团结进取的精神,这使得原本残酷的竞争给人带来了人为的印象,带有一丝真情。

它使运动成为一种成就之外值得赞扬的品质。

我相信这是最感人的事情。

它有着悠久的体育历史,在我们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