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1
管理学原理(1)
A.正确 B.错误
2B
导。( )
韦伯主张
权力有三
种合法的
纯粹的形
3
式,即合 法的权力
A.正确 B.错误
2A
、传统的
权力和神
授的权力
。( )
总体说来
个人目标
3
与组织目 标无法协
A.正确 B.错误
调。(
)
A、易导
致员工的
厌烦和不
满情绪
B、易增
加因工作
专业化分 变换而损
2
工的缺点 有(
失的时间 C、减少
4B
充分运用
了非正式
沟通渠道
的作用,
促进了信
息的传递
A、对于
具体的个
人来说,
其行为主
要受主导
需求的影
响B、越
是低层次
的需求,
其对于人
1
根据马斯 洛的需求 层次理 论,可得 如下结 论:( )
们行为所 能产生的 影响也越 大C、任 何人都具 有五种不 同层次的 需求,而
4A
且各层次
的需求强
度相等D
、层次越
没有反映 型结构
出管理专 B、直线
1
业化分工 的组织结
制结构C 、事业部
4B
构为( 制型结构
)
D、矩阵
型结构
领导者采
用何种领
导风格,
应当视其
下属的“
成熟”程
度而定。
当某一下 A、命令
属既不愿 型 B、
1
也不能负 担工作责
说服型 C、 参与
4A
任,学识 型 D
和经验较 、授权型
少时,领
导对于这
管理学原理重点总结1
一.管理的实质是什么?答: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全过程。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二.南辕北辙的故事给你什么管理学启示?决策方向错误,偏离目标过多,目标无法实现,且离目标越来越远。
效率只能在程度上决定事件发展的程度,效果却决定着是事件发展的最终结果,决策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战略性决策是有关组织活动的长期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
战略性决策应当科学正确,如果错误,就会发生类似"南辕北辙"的错误和悲剧!因此,在管理中,先要确定正确的战略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谈如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才是有意思的三,解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所谓计划,就是依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权衡主观与客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与决策等,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所要达到的任务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和程序。
组织:组织有两层含义,作为一个名词,组织泛指各种各样的社团或单位。
如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
作为一个动词,系指一种活动,是管理的一个基本职能,在管理上组织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为了完成一定的目标和任务,把企业资源加以划分和配备,以组成一种有序的权责结构。
领导:领导活动既包括领导者个人的表率示范作用,也包括对下属的指导、激励作用。
简单来说领导就是领导者运用自己的权力与地位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以引导和促使成员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控制: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指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活动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的管理活动。
四.你认为给你们上“管理学”课程的大学老师是在从事管理工作吗?我认为管理学老师是从事管理工作,管理的定义;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激励、控制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
管理学原理讲义--一二章
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0001 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一、管理的产生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活动;二是使这种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活动——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相伴而生,并使作业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
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越来越复杂,组织的形态千变万化,协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加大,而且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因而,管理更显其必要性。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0002 管理的概念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给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就是“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在泰勒看来,管理就是要事先安排工作,指挥他人用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
亨利·法约尔是对管理概念有重大影响的人。
他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一观点强调,当一个人在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时,他便是在做管理工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强调,决策贯穿与管理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任何工作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决策才能完成,管理者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在做各种各样的决策。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经由他人的劳动,以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哈罗德·孔茨等人的观点是: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
他们认为,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求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是各类企业中各级主管人员的一项基本任务。
管理学原理1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学原理1管理与管理学《管理学原理 1 管理与管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管理”这个词无处不在。
小到个人的时间管理,大到企业、政府的运营管理,管理的身影贯穿于各个领域。
那么,究竟什么是管理?管理学又是什么呢?管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决策,使得一个组织或者个人能够有效地实现其目标。
它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方法。
比如,一个公司的经理要制定发展战略,安排工作任务,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这些都是管理的范畴。
再比如,一个家庭主妇要合理安排家庭预算,安排家人的饮食起居,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种管理。
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一个组织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就会出现混乱、效率低下、目标无法实现等问题。
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使得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它可以协调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工作,避免冲突和重复劳动。
同时,管理还可以激励员工发挥其最大的潜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学则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对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为管理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原则、管理的方法、管理的组织、管理的决策等等。
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来源于一些实践经验和观察,如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学不断发展和完善,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如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等。
管理的职能通常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确定了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组织则是根据计划的要求,将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组合,形成一个有效的工作系统。
领导是指管理者通过激励、沟通等方式,引导和影响员工的行为,使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管理学原理 王光健版
1.《管理学原理》管理的内涵;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下,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对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对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5)管理的手段是各项职能活动。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7)管理活动存在于一定的组织环境中。
管理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案组织: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整体。
2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来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领导: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贡献控制:监督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计划保持动态一致的过程。
周全的计划、严密的组织和杰出的领导,并不能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控制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职能,因为它的存在可以确保组织朝其目标迈进。
管理具有两方面的性质,即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外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管理的共性。
它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不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的。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二重性理论,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有利于结合我国国情学习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管理者;管理者就是在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全体人员。
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按照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可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职能管理人员。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管理概述
2.组织的绩效目标
对组织所取得的成果与所运用的资源 之间转化关系
的一种更全面的衡量。效率:资源的利用率高低; 效果:
产出合乎要求否?
投入的资源
作业活动
取得的成果 [ 产出 ]
管理对组织目标的促进作用
1、促进组织的产出目标, 如产量与期限 、品种与质 量 、成本花费等。
2、提升组织的效率与 效果。效率指正确地做 事情;效果指做正确的 事情。
• 分粥的人少了,而分粥 的效率还大幅度高了。 从一个简单的分粥行为 就清晰地透露出人性对 利益得追逐,和人性的 贪婪。看来人性的弱点 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完 美的人性, • 只有相对完美的机制。 当然,或许以后还会有 更多的分粥方式演变出 来,而更完美的分粥机 制也会随时应运而生。
第1节 管理的概念、作用和任务
• 大家又苦恼了,怎么办啊?这时,有个和 尚提出了个建议:大家还是轮流分粥,但 是,与原来不同的是,谁分粥,谁最后一 个喝。把粥按人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大家 按顺序挑选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那碗,而取 粥的顺序也要定期调换,最后剩下的那碗 粥就是分粥人的。从此,分粥人就会以最 快的速度,最公正的方法把粥分了。因为 他非常清楚,哪碗粥最少,哪碗粥就肯定 是他的。分得速度慢了,他也要喝凉粥。
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有人提出 来要找个公正的,口碑好的和尚来分粥, 大家一致同意了。张三是这里最德高望 重的和尚,他被一致推选为分粥的理事。 张三的上任果真是立竿见影,粥分得是 既快又平均,不偏不向,让所有的和尚 都非常满意。
大家都认为没有选错了人。日子就 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虽然还 是吃不饱,但大家都是一样的, 同样的待遇,没有差异,心理还 是平衡的。三个月、半年、一年、 三年,都这样过去了。突然有人 发现,张三的粥分得不再是那么 均匀了,他开始给自己分得多了 起来,这下大家可不干了。换人! 可换谁呢?没有比张三资格和口 碑更好的了,何况即使换了人, 又如何能保证他不会变 呢? “我们成立个分粥委员会 吧,再成立一个分粥监督委员 会!”有人提议道。
《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导学重点
《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导学重点《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学习包括六章: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建设第四章:计划概述第五章:计划技术与计划的组织实施第六章:决策第一章管理概述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管理的内涵,熟悉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具有双重属性,即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从理论上讲,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是统一的,互补的,在管理实践中,这两者之间也不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片面强调哪一方面都可能导致管理的失败。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一、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计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计划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定的计划。
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状态,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节管理者一、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二、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2、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解释“管理丛林”现象。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方法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
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第1章 管理与管理者《管理学原理》
2)为什么要管理
(1)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2)管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3)管理活动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
1.1.2 管理的特性
管理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被称为管理的二重 性。通常,我们把上述管理的指挥劳动称为管理的自 然属性。而管理中的监督劳动被认为是社会属性。
管理者的角色
工作内容 执行仪式或象征性的工作 建立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 指挥协调群体的工作 搜寻、接收和筛选信息 传递信息给他人 通过演讲、报告、电视、广播等向外部提供信息
制订计划,建立秩序 解决员工或部门中的各种冲突、问题 在谈判中代表部门或公司 决定资源分配的对象和数量等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是指管理者履行的礼仪性和象征性义务 的角色。它设计管理者与其他人的关系。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从 外界收集和接受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扮演决策指挥者的角色,是指在组织各层次中拥有决策指挥 权的管理者。
3)管理者的领域
管理人员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可以分为综合管 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综合管理人员是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 部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专业管理人员也称为职能管理者,指负责组织中某一专 门管理职能的管理人员
1.2.3 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发现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 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即正式权威和特殊地位产生了人际关系工 作中的角色;获得信息独特地位的信息传递角色和与决策相关的工作 角色。见表1.4。
表1-4
类别 人际关系类 信息类
决策类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 周小虎)第一章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思考题1.所谓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
组织要素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组织资源和组织环境。
2.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开展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4)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3.管理工作涉及一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业务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
原因:组织的性质不同,活动的内容有别,对组织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开展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根据具体对象不同,管理工作可分为以上三个方面。
业务管理是任何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组织在业务活动中要利用诸多资源,其中人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人具有主动性。
最后,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会在财务上得到反映。
4.企业的任务可以从外部要求和内部需要这两个不同角度来考察。
从外部要求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任务与企业存在的社会理由有关,社会之所以允许某个企业存在,是因为该企业提供了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
因此,从外部来看,企业的首要任务先是要满足社会需求。
获取利润,为了实现企业存续和发挥发展的目标,为了使企业职工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一定利润。
5.人本原则即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
实现人本原则,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即组织被管理者参与活动方向、内容以及目标的选择、实施和控制。
实现人本原则,要为人服务,通过管理工作,充分实现组织成员的社会价值,促进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
6.适度原则就是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
管理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适情管理是指管理者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和能力来进行选择;适时管理则要求管理者根据环境和能力的变化来对这种选择进行调整。
管理学原理 完整版
第一章1,.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地(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3、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5.创新4,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社会属性5,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6.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本业务职能人际技能:与他人协作的职能概念技能:从整体上把握组织资源、活动和经济绩效的能力7.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第二章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1)劳动价值理论2)劳动分工理论3)“经济人”观点(2)查理·巴贝奇:1)“边际熟练”原则2)合理化建议制度3)利润分配制度工资收入组成:按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应给予的奖励按在生产中所做的贡献分得的利润(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管理制度:工作定额制度“第一流工人”制度刺激性付薪制度标准化制度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例外管理制度(4)杰布蕾斯夫妇:进行“动作研究”制定出一套砌砖的标准作业方法(5)对泰罗制的评价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提高了生产率,推动生产发展管理职能与职能执行的分离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6)法约尔:六种基本活动是①技术活动;②商业(经营)活动;③财务活动;④安全活动;⑤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会计、核算等);⑥管理活动(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学原理(1)
管理学原理●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效率不是衡量管理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与计划职能联系最紧密的管理职能是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有效的管理是效率与效果的结合●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一般来说,高层管理者更强调概念技能●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系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提出“经济人”和“分工协作原理”‘’观点的是亚当斯密●最早提出管理十四条原则的是法约尔(一般管理之父、经营管理之父)●“合理的日工作量”工作定额原理、差别计件工资制等观点的古典管理理论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生产效率●“法约尔跳板”,是一种把等级制度与横向信息沟通结合起来的“跳板”●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创立了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学说属于行为科学理论,得出了社会人的观点。
●西蒙提出决策“满意标准”(决策理论学说)●组织环境的特点有:客观性、复杂性、关联性、不确定性、层次性●组织既要适应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属于组织的外部环境●技术环境属于企业的一般环境●PEST分析法是分析企业一般环境的方法●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理念层●组织文化反映一个组织的精神风貌,决定着组织内在凝聚力的大小●良好的文化设施、工作环境显现组织文化的象征层●组织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道德的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和原则层次。
●管理道德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道德管理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
●社会责任古典观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管理者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确定型决策的具体方法有:盈亏平衡分析法、内部投资回收率法、价值分析法等●按照决策的表现形式划分,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按照决策方法的不同,可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按照决策的性质,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战略决策一般是非程序化决策●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2、组织文化;3、决策者的个人因素;4、时间因素;5、过去的决策●决策应遵循的原则: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可行性原则;4、系统原则;5、对比择优原则;6、反馈原则●确定目标是决策的前提●盈亏平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决策方法●常用的不确定决策方法:悲观决策法、乐观决策法、折中决策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同等概率法●定性决策法有: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计划工作程序的第一步是评估机会●计划的特点: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适应性、经济性●计划工作的主要原理有: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战略计划的任务是描述组织未来的发展●计划的方法与技术包括:目标管理、甘特图、滚动计划法●甘特图的特点: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滚动计划法的特点:分段编制、近细远粗、长短期计划紧密结合●目标管理特点:员工参与管理、自我管理为中心、强调自我评价、重视评价成果●目标管理的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按照组织目标的不同,可以把组织划分为:盈利性组织、非盈利性组织、公共组织●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学原理1-3章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及其功能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形式与内容形式内容分析吃饭应酬公关协调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开会讨论决策协调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计划组织分配协调组织与资源之间关系与人谈话沟通协调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关系考核奖惩激励协调目标、计划与实绩之间的关系审核签字监督总结:从管理工作的内容来看,不管有多少种表现形式,都是一样的,就是协调。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由于管理协调对象的多样化造成的。
三、管理产生的原因1.产生的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管理的功能: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需求的目的。
四、管理的实质1.规章制度是一种手段,它最终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规章制度的正确设计和我们每一个人对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
2.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良好的管理效果,取决于人们对管理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手段的妥善运用。
3.管理本身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4.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第二节衡量管理的标准1.管理学认为,可以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即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2.效率(efficiency)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常常被说成“正确地做事”;效益(effectiveness)常被称为“做正确的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
效率和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
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好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做好对的事。
第三节管理的职能与管理过程一、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2)第一节,管理活动 (2)管理的定义 (2)定义的解释 (2)管理的职能 (2)各种职能的相互关系 (2)管理者的角色 (2)管理者的技能 (2)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2)中国早期管理思想著作 (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2)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3)一,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 (3)二,其他人的贡献 (3)一,法约尔的贡献(被公认为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3)二、韦伯的贡献 (4)三、巴纳德的贡献 (4)一、梅奥机器领导的霍桑实验 (4)人际关系学说: (4)行为科学 (4)数量管理理论 (4)一、运筹学: (4)二、系统分析: (4)三、决策科学化: (4)系统管理理论 (4)一、定义: (4)二、组织 (4)三、系统 (4)权变管理理论 (4)一、核心: (4)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理论) (4)一、本质: (4)二、包括: (4)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4)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 (4)思考题 (4)总括 (5)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定义的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动资源;4、管理的职能包括信息、策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各种职能的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3、创新贯穿于管理的职能的各个组织层次之中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这角色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练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扔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只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中国早期管理思想著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外国早期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1、分工可以是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有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是劳动简单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2、在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下制度;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定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4、在工作研究方面,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支付办法;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来管理医疗费制度等福利制度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分离对管理的重要意义: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得到了正式的承认;2、横向的分工开始出现;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四、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管理学原理(初级)考核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初级)考核知识点本文依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管理学原理(初级)》2023年白瑷峥版和管理学原理(初级)(课程代码13126)自学考试大纲编写。
作者分析历年真题整理出了考核知识点并标记了重点,供大家参考。
1.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管理概述★★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动态过程(4)管理的实质是协调1.2.管理的职能★★(1)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
(2)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
(3)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4)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1.3.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
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1)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不可缺少的活动。
(3)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
总之,无论从宏观的国家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方面考虑,管理都有其重要作用,忽视管理就不可能有效率和效果。
所以,管理成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重要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1.4.管理的特征★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5.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1)按管理者所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①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人员,例如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或者总经理及其它高级经理人员。
②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
管理学原理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是指在管理实践中所运用的基本原则、概念和方法,它以组织的目标为核心,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达到使组织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职能、管理学的方法和管理学的实践应用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目标原则:目标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者应该明确组织的目标,并指导员工一起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效率原则:当资源有限时,应该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3.合理组织原则:将工作分解、分类、分工和分层,使之形成有机的组织,从而使组织运行高效且秩序井然。
4.权责相关原则:权力与责任应当相互匹配,在分配职责和权限时应注重平衡。
5.控制原则:管理者应对组织运行的情况进行不断监控与调整,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6.合作原则:协调各种不同意见,合作和协同工作来解决问题。
7.适应原则:管理者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和创新。
二、管理学的职能管理学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1.计划:即确定目标和选定达成目标的途径,制定计划是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
2.组织:将具有相互关联的各种工作活动组合成整体,达到全面协调和有效管理目的。
3.领导:管理者应对组织成员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激励,使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化。
4.协调:促进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从而最大化效率和提高质量。
5.控制:对组织运行的情况进行监控,包括各项指标的跟踪,对运行情况出现问题时进行调整,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三、管理学的方法管理学的方法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五项管理职能所用到的相关技术和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方法:SWOT分析、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等。
2.组织方法: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分工细化、优化整合等。
3.领导方法:灵活的激励机制、良好的团队氛围,领导者的能力与知识等。
管理学原理1-9章重点知识、大全
(一)管理与管理学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管理的必要性:1.合理的配置有限的资源 2.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 3.协调各种关系4.将局部目标引向整体5.管理质量的提高是工作生活服务质量提高的前提管理者是通过协调与监督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人。
管理的定义: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定义的内涵:1.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是组织目标的实现2.管理的必要条件是特定的时空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为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基本职能:1.决策2.组织3.领导4.控制5.创新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2.管理是社会劳动中的特殊职能3.管理是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师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国家的管理,企业的管理以至于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概莫能外。
与管理的社会属性有关的四点变化:1.企业的终极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2.社会财富的占有呈橄榄枝结构3.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或正在进入市场经济轨道4.用户更加挑剔,对环境保护要求更高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新时代的四大发展趋势: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管理者必须培育的五大能力:1.获取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2.集成多种知识流派的能力3.跨越文化和地域局限的能力4.学会遗忘的能力5.跨越业务边界进行竞争的能力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在管理学研究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归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1管理理论考试重点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管理有效性的衡量,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霍桑试验的结论,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道德的影响因素,培育管理者道德的途径。
一、简答管理的产生 P351.管理产生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稀缺和有限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需要协调。
通过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更高的目标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人类有群体活动,就必须协调群体的活动,以便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进而实现每个人的目标。
此时,协调人类群体活动的管理就产生了。
二、简述管理的必要性。
P36-37有人类群体活动或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群体活动和组织如影相随。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资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总之,无论才宏观的国家的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考虑,管理都有其作用作用。
所以,管理成为社会基本、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主要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三、简述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P41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1.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例如,设备利用率、公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以及单位生产成本等,这些是对组织效率的具体衡量。
企业组织有更多超过产出,就有了较高的效率。
2.效果,是指目标达成,涉及活动的结果。
衡量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额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利润率是衡量效果的客观指标。
管理有效性既追求效率更追求效果,就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四、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是什么? P441.高层管理者:注重掌握概念技能,即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因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2.中层管理者:注重掌握人际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3.基层管理者:注重掌握技术技能,即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五、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 P43管理者通过在组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履行来完成自己的职责。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管理者在处理与人的关系时便扮演这种角色,即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管理者是组织信息中心,不断从内外部获得各种信息,扮演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的角色;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管理者是组织重要的决策者,扮演着企业家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六、古典管理理论导学1.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管理思想的奠基阶段;2.古典管理理论的构成: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
3.造就管理学界的三大巨头: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行政组织之父七、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P571.美国学者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形成科学管理理论,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2.科学管理的主题思想是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工作,制定各种标准操作方法和制度,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质是“心理革命”3.内容: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八、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P591.一般管理理论(经营管理理论),是法约尔1916年出版的著作《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
2.理论特点:从企业管理的整体出发,着重研究管理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的协调等问题,探索管理组织结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合理化。
3.理论要点:明确经营与管理的区别;提出管理的五大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提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P60九、法约尔:管理的十四条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欲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要公正;8.集中于分散;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十、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P611.马克斯·韦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誉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2.理论要点:韦伯的“理想的性质集权制”(官僚集权模式),是通过职位或职务来实现管理职能的一套管理体系。
理想的组织形态:超凡权力/神秘化组织;传统权力/传统组织;法定权力/法律化组织。
?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十条准则。
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三个层次:最高领导层/行政官员(中层)/一般工作人员。
大型组织稳定/严密/高效/理性体系十一、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什么? P651.工人是“社会人”,金钱并非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构成的动力,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2.认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士气”是由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所决定的;3.企业中存在着有特殊感情规范和倾向的“非正式组织”,它能左右员工的行为;4.新型的领导能力对两类组织的经济和社会需求保持平衡,通过对职工的满足度激励职工的士气,提高领导生产率。
韦伯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产生了人际关系理论,奠定了“行为科学”发展的基础。
十二、谈谈行为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P66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跨学科讨论会正式提出“行为科学”,研究为四大领域:1.动机激励的理论:最基本的理论核心。
实质:根据不同需要激励不同动机引导正确行为马斯洛/需求;赫茨伯格/双因;麦克利兰/成就需要;斯金纳/强化;弗鲁姆/期望2.企业管理中“人性”理论:该理论基础。
麦格雷戈/XY;阿基里斯/成熟;莫尔斯/超Y 理论3.领导方式的理论:动机激励是通过领导方式体现的。
坦南鲍姆/领导方式连续统一理论列克特/支持关系;斯托格第和沙特尔/双因素模式;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
4.组织与冲突理论:个体行为是基础,群体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卢因/团体力学理论;莱维特和克里特/意见沟通理论;布雷福特/敏感性训练;勃朗/群体冲突理论。
十三、谈谈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的理论要点。
P67--711.管理过程学派 P67-682.社会系统学派 P68-693.决策理论学派 P694.系统管理学派 P69-70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P69-706.经验主义学派 P707.权变理论学派 P70-718.经理角色学派 P719.管理科学学派 P71十四、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P80(一)环境对组织的影响1.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时而生;因需筹资;因品聚财。
2.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3.环境制约组织的管理过程和各类效率(二)组织对环境的影响1.适应环境,改变自己;2.影响环境;3.选择新环境。
十五、影响管理道德的影响有哪些? P96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一般受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有关:1.道德的发展阶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道德就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2.个人特征:自我强度高,克服冲动遵守内心信念;控制中心强;掌握命运3.组织结构变量:组织结构设计有助于道德行为产生;要做典范,上行下效4.组织文化:先进的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管理者高尚的道德行为5.问题强度:道德问题强度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强度大时会采取行动十六、培育管理道德的途径有哪些? P98改善管理道德行为,提升管理道德水平是综合性的、长期的工作。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管理者;2.做好管理道德的教育工作;3.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4.管理道德行为列入岗位考核内容;5.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一、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 P81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评价这些因素对政治的影响:1.政治因素:是一种不可控的强环境,任何组织只能适应,是最重要的因素2.经济因素: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决定和影响组织战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社会因素:文化传统和教育程度,会改变社会习惯和价值观,影响产品;4.技术因素:新技术新工艺对管理有重要影响,信息技术改善组织管理水平二、组织环境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 P841.SWOT分析是在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将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和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方法。
2.作用:是编制战略计划的重要步骤,帮助组织将精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
3.基本步骤:分析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外部机会与威胁;匹配-发展战略。
4.类型组合: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弱点--威胁(WT)组合三、组织文化的功能 P89组织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组织中影响和渗透的结果。
1.导向功能:组织的软约束,通过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实现组织目标;2.凝聚功能:培育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成向心力自觉为组织工作;3.激励功能:员工做出符合组织利益的决定,就会得到组织的认同和鼓励;4.调试功能:改变员工陈旧观念,建立新的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5.辐射功能:文化的学习性分享性和传递性,为员工共同体验,向外传播。
四、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P90组织高层管理者的一个职责就是创建和驾驭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升华、提炼,实现对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传递。
1.确立合适的价值观标准:组织价值标准要清晰真实可行,是塑造文化的首要工作;2.选择与组织价值观相融合的应聘者:组织招聘时,要考察个人价值观与组织战略融合;3.强化员工的认同感:组织文化要得到群体的认同,坚持宣传和持续熏陶,榜样的影响;4.建立符合组织文化要求的奖励系统:对员工的认同和创新意识行为建立奖励奖励机制;5.不断丰富和完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提升丰富,适应外部环境。
五、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P1021.对员工的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员工合法利益,和谐发展;2.对顾客的责任:提供安全的产品、售后服务和指导,赋予顾客选择权利;3.对竞争对手的责任:竞争是市场永恒得到主题,与对手共创更大的蛋糕;4.对环境的责任:组织应进行环境保护,自觉纳入经营决策,可持续发展;5.对社会发展的责任:组织对社会的贡献,是用合适的方法回报社会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