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论文(全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论文
一、横向打通文论要点与
柏格森认为笑是“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某种机械刻板的东西”,介绍他的生命哲学,“笑”的理论更易吃透。

讲“精神分析学说”的文论,就必须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人格是一个整体,指人的个性构成,与通常所指的人的品质有所区别。

人格整体包括3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中的3个部分彼此交互影响,在不同时间内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支配作用。

与本我、自我、超我相对应的是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理想原则。

如果只介绍“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或者梦的理论,没有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介绍就显得很突兀。

对荣格“原型”理论的认识必须在弗洛伊德个人“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引进“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分析心理学”的“原始意象”、“自主情结”等文论要点就会迎刃而解。

再如,解构主义文论,罗兰·巴特是从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反思走向解构主义的。

他在《S/Z》中开宗明义:“从每个故事里抽取出它的模型,以这些模型再建立一个巨大的叙述结构,然后(为了验证)又回到任何一部作品上去:这件任务使人力倦神疲,而且索然寡味,因为文本因此而失去了差异。

”而德里达是从语言学出发,反对逻各斯(语言)中心主义,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

这里须适当介绍索绪尔的语言学知识。

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就具体语言符号而言,能指是随意的,与所指没有必定的联系。

任意性、
差别性局限于能指领域。

语言优于文字,文字的首要用途是记录语言。

德里达认为“所指”领域同样存在任意性和差别性,语言并不优于文字。

为此,他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达到反传统的目的,说明“所指”世界构成一个流动的意义指涉过程,它也是不确定的。

至此,德里达在深广的背景下,打开了解构主义的大门。

“言虽不能言,非言无以传”,他后来自造“分延”(differnce)、“播撒”(dissemintion),“踪迹”(trce)等新词也正是以自己的理论为基础的。

二、纵向梳理相关文论流派的进展
脉络,抓住不同流派嬗变的联结点20世纪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激变的世纪,具有鲜亮的反传统倾向。

在传统的权威之下,人们充满了影响的焦虑。

每一个流派都试图在前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

要讲透西方文论的知识点,就必须把握好各流派之间嬗变的联结点。

就20世纪盛行的文本批判而言,它发端于俄罗斯形式主义文论,重点是什克罗夫斯基等人对“陌生化”的研究,雅各布森对隐喻和换喻的探究。

另外还有普罗普对童话形态的研究,他从童话中总结出31个要素。

形式主义文论打破了传统内容和形式的二分法,认为文学形式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的系统,形式与形式相比较而存在,传统的内容,比如情节的安排是有机形式的重要部分。

文学研究的重点是研究文学性。

后来的英美新批判、结构主义是对形式主义文论的深入进展。

布莱希特汲取什氏理论的精髓,综合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社
会批判理论,提出了自己的“间离效果”(也译为“陌生化”),他侧重在叙事剧领域倡导文学手法的革新,使演员和观众都能跳出单纯的情境幻觉、情感体验,以“旁观者的”目光来进行理性反思,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作用。

同是“陌生化”,一个脱离社会现实,认为:“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

”一个讲究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功能。

后者虽然受到前者的影响,其本体论精神实质却是迥异的。

雅各布森的两个概念,与汉语中的比喻和借代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对此的讲解可以联系语言学纵向聚合与横向组合,共时性与历时性,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凝缩”与“移置”机制,欧洲文学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思潮,原始巫术的相似律与相关律,现代科学中右脑与左脑的主要功能,以及电影的蒙太奇、长镜头等知识点,把它们放在一起考察,可以看出这些两两一组的概念中相似性和相关性是核心。

文艺概念蕴含着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宏观梳理,易于阐明。

结构主义学者格雷马斯等对神话的探究发端于普罗普的理论,他把31个要素概括为7个主要因素,重点研究神话,提出关于人类起源于大地或交媾的二元理论,这又是后来解构主义的分析目标。

通过相关流派脉络的梳理,在先后映照的关系中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又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要特点是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审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高度重视文学的能动功能,很多理论观点是糅合经典马列文论、心理分析学说、存在主义等流派,结合当代现实条件
下更彻底、更深入,有的也是更偏执的探究。

适当介绍经典马列文论中“异化劳动”,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GJ机器,艺术生产,乃至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等相关理论,更容易切入“西马”重点。

关于艺术起源,马克思、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文艺起源于生产劳动。

卢卡奇从劳动与巫术的相互一体、相互作用出发,认为原始人类的劳动和巫术模仿活动一起对艺术的起源产生决定作用,这一理论,既深化了赖纳等人关于艺术的巫术起源说,又丰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劳动起源说,为艺术发生学做出了新的贡献。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GJ机器(包括宗教、教育、家庭、法律观念、政治、工会、文化传播,具有非强制性)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暴力GJ机器理论的丰富和补充。

马尔库塞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的“消费操纵”把人变成“单面人”,这个命题是“异化”理论的深入进展。

他结合“爱欲”压抑的理论,认为当代艺术能够造就“新感性”,提出艺术的实质是“革命”和“造反”,是游离了经典马列文论,对艺术功能的过度发挥。

本雅明认为古典艺术突出“膜拜价值”,具有独一无二性,当代艺术彰显“展示价值”,带有民主性,古典艺术在当代丧失了一时一地性,消逝了“光晕”,这与当代社会艺术进入了机器复制的时代紧密关联。

这是在现实条件下对艺术的特性的深刻洞察,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的“二重性”理论的制造性发挥。

现象学文论家伽达默尔探究艺术与游戏、艺术与节日的关系,阐明艺术的象征性、特别感受性、无目的性、
共同参与性等特性,努力打通古典艺术与当代艺术的鸿沟,认为无论是古典艺术还是当代艺术,其基础都是人类交往共在的原初要求。

当代艺术努力消除观众群、消费者群以及读者圈子与艺术作品之间保持的对立距离,使观看者和表演者邂逅,为当代艺术寻找合法性。

这是“艺术终结论”在现实条件下激起的深度反思。

总之,抓住文论要点的前后衔接处,对于理解当代西方文论是一把钥匙。

当代西方很多文学名流集评论和创作于一身。

讲解文艺理论既要打通衔接处,又要讲透知识点,即做到横向联结,纵向打通。

与此同时,还要熟悉百余年的西方文学,这样参照文本便可信手拈来。

西方文论不仅理论性很强,而且普适性、可操作性也很强。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研究中外文艺现象的崭新视角。

比如,讲象征主义文论,可以联系波德莱尔《应和》、《忧郁之四》等。

讲荒诞派戏剧可以结合尤奈斯库的《椅子》、《秃头歌女》、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

讲意识流文学可以选讲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等人的创作。

迈克尔·布莱顿用形式主义、性别批判等八种方法解读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用十多种方法来阐释莫瑞森的《蓝色的眼睛》,在评论家笔下文学像红魔方一样展示色彩斑斓的艺术魅力。

又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女性主义文论分析《三国演义》,用结构主义叙事学赏析《祝福》,用原型批判理论分析《雷雨》。

这样便可幸免用生涩的话语讲解外国的文论,达到深入浅出、学以致用的效果。

讲授西方文艺理论在认清理论重心的同时,必须把握学界理论转型和热点。

比如,20世纪后
半期西方文艺理论宏观上出现了反中心、反确定性的特点,这在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批判、酷儿理论等思潮中均有体现,与此同时,当下文论界在文本转向、读者转向后又出现了传播学转向,重点和热点的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打好基础,同时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前我国的教学论中非师范院校的高等教育是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实际上,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教育,各自都需要研究教学论。

本科生、研究生教育需要教师发挥在理论深度上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仅要让学生吃透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理论思维的制造性。

课程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提高。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