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世界森林面积逐渐消失图,完成1~3题。
1.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多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可以()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④维持生物多样性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保护臭氧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3.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
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较强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土壤肥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题,读图,结合图例判断,亚洲消失森林比重最大,亚洲面积最大,因此亚洲是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多的大洲,C项对。
第2题,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①对;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②对;有繁衍物种功能,③对;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④对;森林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⑤对;森林与保护臭氧层关系不大,⑥错。
A项对,B、C、D三项错。
第3题,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热带雨林分布区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较多,光合作用较强,①对;水热条件充足,生物循环旺盛,②对;雨林群落的物种多样,生长旺盛,生产力高,③对;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差,多酸性土壤,④错。
B项对,A、C、D三项错。
2.A
3.B
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
下表为1987—2005年间七里海古潟湖湿地面积变化数据。
据此完成4~5题。
时间七里海古潟湖湿地面积/km2
天然湿地人工湿地
4.七里海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提供农副产品
B.提供水源
C.旅游功能
D.维持生物多样性
5.关于七里海古潟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湿地开辟使湿地总面积增加
B.湿地面积的变化仅由人为因素造成
C.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
D.人工湿地变化使净化水质功能增强
4题,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主要生态功能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第5题,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符合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5.C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
下图为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
读图,完成6~7题。
6.读图可知,我国农产品虚拟水()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国际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
7.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
A.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
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
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农产品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
D.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6题,从图中数据看,东北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调出量为69亿立方米,国内调出量为258亿立方米,是图中各区域中总体调出量最多的,故选A项。
第7题,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减轻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当地农产品生产量不能满足消费量;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北方农产品虚拟水调出量较多,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状况,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C
读东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湿地和农田面积对应左侧纵坐标,建设用地面积对应右侧纵坐标)。
据此完成8~9题。
8.该区域用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是()
①降水量增加②气温变化幅度增大③土地退化明显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当地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最需要()
A.积极进行退耕还湿
B.大力建设人工湿地
C.大幅减少建设用地
D.关停高耗水工业
8题,读图可知,该区域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再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可推知该区域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①错误;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温变化幅度增大,②正确;加速土地退化,③正确;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正确。
②③④正确,故选B项。
第9题,据图可知,该区域湿地的面积变化与农田、建设用地的面积变化呈负相关,说明当地湿地面积减少主要是开垦耕地及建设用地占用,因此当地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必须因地制宜,积极进行退耕还湿,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A项正确;大力建设人工湿地成本高,而且其生态功能较弱,B项错误;建设用地转变成湿地较为困难,故不适合大幅减少建设用地,C项错误;该地湿地减少的原因不是高耗水工业的发展,D项错误。
故选A项。
9.A
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
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 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
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1亿人。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10~11题。
10.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
B.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C.气候变化
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11.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
A.减少浪费和污染
B.加强海水淡化
C.发展生态农业
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10题,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全球性水资源紧张则主要是由
于生产、生活对水的需求增长过快。
第11题,目前条件下缓解水资源紧张重点放在节流上,即减少浪费和污染。
11.A
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是我国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
由于长期来的滥捕和海洋污染,渔业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据此完成12~13题。
12.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与舟山渔场形成无关的是()
A.寒暖流交汇
B.大陆架广阔
C.钱塘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杭州湾潮汐显著
13.为防止舟山渔场渔业资源枯竭,实施“休渔期”,这一时期最可能选择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题,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处于北上的暖流与南下的沿岸冷水流交汇之地,这是舟山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舟山渔场附近海域以大陆架为主,从海面到海底都有较为充分的阳光透射,还有从钱塘江带来的各种营养物质,是鱼、虾、贝类等动物的繁殖、获取饵料和越冬的良好场所,因此大陆架广阔、钱塘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也是形成舟山渔场的原因,B、C两项不
符合题意;杭州湾潮汐显著与舟山渔场的形成无关,D项符合题意。
故选D项。
第13题,夏季的水温和光照条件较好,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因此夏季是海洋主要经济鱼类繁育和幼鱼生长的最重要时期,为了保护主要经济鱼类繁育和生长,使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休渔期”最可能选择在夏季,B 项符合题意。
故选B项。
13.B
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
下图示意我国风电基地分布。
读图,完成14~15题。
14.江苏沿海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②江苏省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③江苏省常规能源缺乏,而能源需求量大
④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用地条件好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5.发展风电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缓解温室效应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④拉动内需和就业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4题,江苏沿海地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首先是风能丰富,这是资源基础;其次要有充足的土地;再次要求广阔的用电市场和雄厚的技术力量。
题干要求回答社会经济条件,而①④属于自然条件,故排除。
第15题,风能是可再生、清洁资源,缓解温室效应是生态意义,拉动内需和就业属于社会意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经济意义。
15.C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能源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
读某年中国和世界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16~17题。
16.在甲、乙、丙、丁各种能源使用过程中,其产生的气体对矮牵牛叶片伤害最严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7.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A.乙、b
B.丁、c
C.乙、d
D.丙、d
16题,据图和中国能源实际消费情况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
过多燃烧煤炭形成的酸雨对植物有强腐蚀性。
第17题,我国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是石油。
图中乙、d代表石油。
17.C
来自生产、生活污水以及泥沙等的总氮(TN)是反映河流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TN越大,水质越差。
流域的土地利用对河流TN有重要影响。
某科研团队在7月和12月对西南地区某流域(山地、丘陵为主)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河流TN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P值如表所示。
据此完成18~19题。
18.P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贡献的TN主要源自()
A.施用化肥
B.排放污水
C.枯枝落叶
D.大气降水
19.该流域灌草地的P值大于耕地,其原因之一是灌草地的()
A.面积小
B.土层厚
C.坡度大
D.植株密
18题,考查读图表分析能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P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建设
用地,是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对河流贡献的TN主要源自排放污水,B项正确,施用化肥是耕地农业活动,枯枝落叶是林草地产生的,大气降水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不大。
第19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对环境的影响。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灌草地的P值大于耕地,表示灌草地面积与河流TN相关性更大,灌草地面积小,与河流TN相关性就小;灌草地主要分布在坡地上,物质迁移速度更快,土层应该更薄;灌草地坡度大,西南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较严重,TN也大;植株密,不易水土流失,与TN呈负相关,P值应该为负值。
19.C
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
我国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
灾害频发,且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
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
1980年以来,甲湖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
据此完成20~22题。
20.甲湖西部蓝藻多于东部,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湖泊西部水量大
B.湖泊西部河流和城市多
C.湖泊西部水温高
D.湖泊东部有出水口,水体更新快
21.在农业社会时期,甲湖蓝藻易发生在()
A.丰水年份夏季
B.枯水年份冬季
C.丰水年份冬季
D.枯水年份夏季
22.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
B.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C.水质恶化
D.湖口水闸建设
20题,从图中可看出,甲湖西部河流和城市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B项正确;同一湖泊水量、水温和水体更新速度差别不大。
第21题,由材料“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可知,该流域为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
季。
根据材料“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可推测出,丰水年夏季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A项正确。
第22题,修建湖口水闸后,甲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覆盖率大幅度下降,D项正确。
21.A22.D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通常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撑服务和文化服务四大类。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五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动态变化。
据此完成23~25题。
23.图中甲物质可能为()
A.碎石
B.草甸
C.荒漠
D.冰川积雪
24.依图判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
A.水热条件
B.地形地势
C.土壤肥力
D.灌溉水量
25.对于我国西北地区来说,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途径宜为()
A.拓展林草面积
B.建设人工绿洲
C.加大冰川融水
D.减少荒漠化土地
23题,结合图中已知四种物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变化情况,可推导出生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的一般规律,再结合甲物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小且变化不大,可判定甲物质可能为草甸。
第24题,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从冬季到夏季,气温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各种植被的生长加快,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在7月达到最大,故可以判定其影响因素是水热条件。
第25题,我国西北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水源是制约其生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建设人工绿洲,可有效地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
24.A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资源宝库。
2018年9月1日至11月4日,江西省降水量为65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0%,期间平均气温为22.4 ℃,较常年同期偏高
0.7 ℃。
气候变化给鄱阳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问题。
近年来长江上游大型水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显著改变了天然径流的时空分布,给中下游防洪形势带来新变化。
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位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住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省政府提出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下图为江西省简图。
(1)说明鄱阳湖水位超低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5分)
(2)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当地产生哪些有利影响?(5分)
(1)题,湖泊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鄱阳湖水位超低使相应的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甚至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所以该题可以围绕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甚至丧失进行分析。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调节径流、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
鄱阳湖水位超低,会导致湿地萎缩,调节气候功能减弱,旱涝灾害频繁,水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第(2)题,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区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参考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来分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区产生的经济效益。
可从提供水资源、航运、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与发展旅游业等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湿地面积萎缩;调节气候作用减弱,加剧旱涝灾害;湖区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难以维持;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加剧。
(任答三点即可)
(2)为沿湖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水资源;可发展航运、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促进旅游业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有关专家分析,到2025年,全世界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人口数将达到35亿。
材料三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据调查显示,20%的淡水鱼类已濒临灭绝。
在埃及,尼罗河的“清理改造”使得40种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类确确实实被“清理”掉了。
在欧洲,莱茵河河水受到严重污染,44种鱼类中有8种已销声匿迹,还有25种处于濒危状态。
(1)漫画反映了哪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4分)
(2)分析材料二所反映问题产生的原因。
(4分)
(3)如何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4分)
(1)题,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第(2)题,材料二主要反映水资源短缺问题,其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3)题,从减少污水排放量,加强污水净化处理,健全法律、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
问题:水污染、水资源短缺。
后果: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
(2)自然原因: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健全法律、法规,依靠法律、法规进行治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等。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的统称。
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西海固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饮用。
下图示意清水河水系分布,下表是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
(1)概括西海固地区的水资源特点。
(4分)
(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4分)
(3)该地区家家户户在院落里面建有水窖,用来蓄积各种淡水,供人畜饮用。
分析夏冬季节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
(4分)
(1)题,特征描述类题目在答题过程中需先总体概括再具体描述,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材料指出水质的特点。
第(2)题,结合文字材料与图表展开分析即可。
第(3)题,西海固地区夏季降水较多,可蓄积雨水;冬季温度低,可蓄积冰块与积雪。
注意此处为“水窖”,而非“水井”,主要用来储藏从别处运来的淡水。
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少(匮乏);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矿化度高,水质差。
(2)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3)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蓄积雨水;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块融化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
29.(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马达加斯加是一个位于印度洋上“既穷又富”的非洲岛国。
该国“穷”在工业基础薄弱,以采矿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业为主;“富”在地理位置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森林和渔业资源,有众多的旅游胜地;2/5的土地上覆盖着热带雨林,80%的物种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见不到。
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矿产资源滥挖乱掘的现象十分严重。
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的位置、水系及雨林分布。
(1)简述马达加斯加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表现。
(5分)
(2)说明马达加斯加岛生态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5分)
(3)请就如何推进马达加斯加岛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6分)
(1)题,环境问题的表现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方面归纳。
第(2)题,生态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
第(3)题,推进马达加斯加岛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应从教育措施、管理措施、法治措施等方面分析。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薄,肥力下降;大气降水变率增大,旱涝灾害多发;河流流量变化大,含沙量增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有些物种濒临灭绝。
(2)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都会使农作物产量减少;河流暴涨暴落,引起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的稳产和高产;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降低旅游资源价值,直接影响旅游业发展;滥挖乱掘矿产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影响采矿业和加工工业的发展;环境恶化影响居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生活环境质量变差。
(答出四点即可)
(3)将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与实施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采矿,禁止乱采滥挖、破坏性开发资源现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旅游和循环经济,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答出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