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争论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5争论的故事
一、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师:本日,我们连续学习――
生:争论的故事。

师:“争论”二字要夸大一下,再来!
生:争论的故事。

(“争论”二字明显夸大)
师:同砚们都爱听故事,对吗?关于故事,老师这儿还有个故事的故事,说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印度国王有三个儿子:大傻、二傻和三傻,他们一个比一个傻。

国王着急呀,遍请名师,用各种要领来教诲,都没有效果。

可是,有一个老师却用了一个简略的办法让仨傻不傻。

知道他怎么教的吗?
生:(摇头)
生:讲故事?
师:猜对了,便是讲故事!用故事来启发智慧。

为此,这个别还编了一本书,叫《五卷书》。

这本书后来就流行了整个印度,成了印度人,特殊是青少年的生活教科书。

你看,故事能让人变聪明,故事能让人长智慧!是不是更喜欢故事了?那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打开书。

二、读课文,教给阅读要领
师:故事在课文的2到5自然段。

读故事有个很重要的要领,叫“边读边想”。

(师板书:边读边想)
师:要想当时的情形,想背后的含义。

好,开始默读思考,在书上作出暗记和讲明。

师:好,我们拿起书,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请你来读。

生: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

小村庄里住着以狩猎为生的兄弟俩。

师:读到这儿就可以想:以狩猎为生,说明兄弟俩的箭法一定不错。

生: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

师:“一群大雁”,说明大雁的数量不少,(指课件上的图)见过大雁吗?脑海中展现它们的样子――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嘎嘎”叫着,从兄弟俩的头上飞过。

生: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

师:“很想”,说明他们很饿,急需进食。

凭他们的箭法,这个想法完万能做到,但他们心动了,却没有立即行动。

要读出“很想”的味道。

生: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

(突出了“很想”)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弟弟说:“再好的工具,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哥哥不以为然,高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师:“然”在这儿是“对”的意思,“不以为然”便是不以为是对的。

可以想想哥哥的表情,还可以想想大雁。

生:弟弟很不佩服:“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有个老人议决这里,兄弟俩就找他来评理。

师:这儿要停得长一些,要想到,兄弟俩又把刚才争论的话给老人说了一遍,老人还要思考一下,需要时间。

生:老人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原理,就建议说:“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兼顾其美了吗?”
师:知道什么叫“兼顾其美”呀?
生:哥哥高兴,弟弟也高兴。

师:对!便是双方都满意,也叫“皆大欢喜”。

生: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可是,他们仰面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师:“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你想到了什么?
生:兄弟俩目瞪口呆,都愣住了。

生:兄弟俩很后悔,不该争论,白白浪费了时间。

师:很好,边读边想,就能读出味儿来,还能帮助自己理解。

故事里的兄弟俩为了什么而争论?
生:他们在争大雁怎么吃。

哥哥要煮了吃,可是弟弟却要烤了吃。

师:简略地说,便是为大雁的吃法而争论。

终于呢?
生:终于,等他们去射大雁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师:也便是飞走没吃成。

(在交流中,师板书)
兄――煮
飞走没吃成
弟――烤
师:这是盛老师讲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争论的故事。

有人说,课文的标题也可以叫“盛老师讲故事”,你以为可以吗?
生:我以为可以。

因为这便是盛老师讲的故事。

生:我也以为可以,但我觉得还是书上的标题好。

师:好在哪里?
生:故事讲的是兄弟俩在争论,所以标题就叫“争论的故事”,这样可以吸引读者。

师:是的,课文是屋子,标题是窗子,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屋子”里的工具,这样的标题才好。

三、品争论,明白故事内涵
师:看来,“争论”二字,值得品味。

既是“争论”,肯定离不开人物说的
话,让我们再次聚焦他们的对话。

(出示“争论”部分的文字)
师:男生读哥哥的话,女生读弟弟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师生分角色读)
师:再反过来,女生读哥哥的话,男生读弟弟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师生分角色再读)
师:这样的语言,一读,争论的味道就出来了。

要是弟弟这样说:(出示)鸭子可以烤了吃。

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大雁也可以烤了吃。

师:和原来的句子比比,你觉得怎么样?(出示)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生:我觉得书上的句子像争论,改过的句子不像是争论。

生:我觉得书上的句子争论的味道很浓,改过的句子没有争论的味道,味道不浓。

师:这便是中国语言的特点,同样的意思,说法不同,感觉就不一样了。

玄妙就在那几个问号和感叹号里面,再读一读,领会一下。

(生轻读)
师:既是争论,则不光有它的语言方法,争论的人还有他们特殊的表情和行动,有没有想过他们争论时候的样子?
生:他们皱着眉头,瞪着眼睛。

生:好像要打起来的样子。

师:(出示插图)看看这幅图,这便是兄弟俩争论的环境。

你看,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要知道,这便是在打仗――打口水仗!看到口水了吗?(生笑)
师:读出这种感觉。

同桌再练习一下。

(同桌练读)
师:谁来表演一下?争论也是需要勇气的。

(指名两位同砚到讲台前)
师:怎样读好对话呢?同砚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要注意表情,还要加上行动。

生:语气要是争论的感觉。

师:老师的要领是: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还要注意提示语:“不以为然”,不同意,还有点不屑一顾的意思。

“高声争辩”,声音要高起来。

“很不佩服”――做个不佩服的样子我看看。

(生学不佩服样。

众笑)
师:读的时候,提示语不读,但要把它的意思放在自己的话里表现出来。

生1: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生2:再好的工具,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生1: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
道?
生2: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看看,熊老师现在看你们的目光是什么目光?
生:赞许的目光!
师: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们读得好!
师:是的,读得真好!我都想试试了,谁愿意跟我合作?(指名一举手男生上台)看看我们哥俩是怎样激烈地争论的。

谁先来?
生:我先来。

师:女士优先,还是让我当哥哥吧。

(生笑)
师:我现在是谁?
生:哥哥。

师:固然,你便是弟弟了。

(转向学生)你们干吗?
生:看!
师:对,坐山观虎斗,看我们争论,打嘴仗。

师: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满怀向往)
生:再好的工具,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很有主见的样子)
师:(进步嗓门)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生:(很不佩服,也进步嗓门)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师:固然不行,跟你说了,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不好!(稳固起来)生:……
师:大雁煮了吃好。

生:大雁烤了吃好。

师:(语速加快)煮了吃!
生:烤了吃!
师:煮!(态度坚定)
生:烤!(更坚定)
师:(挥着拳头)就煮就煮就煮就煮!
生:(也挥着拳头)就烤就烤就烤就烤!(生鼓掌大笑)
师:这就叫什么?
生:争论!
师:要是不是有个老人议决这里,我们还要不停地争论下去,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便是――
生:争论不休!
师:兄弟俩争得不可开交,争得热喧哗闹,哪知道――(出示,齐读)
他们仰面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师:这是个古代的笑话故事。

你觉得,兄弟俩可笑吗?
生:我觉得他们挺可笑,不去射大雁,老在这儿争论,终于大雁飞了。

生:他们很可笑,大雁还没得手呢,就想着怎么吃。

生:他们白白让大雁跑了,失去了射大雁的机会。

师:是的,机会对我们每个别来说太重要了。

这机会就像大雁,一转眼就飞走了。

你觉得机会还像什么?
生:机会像小鸟,一下就飞走了。

生:机会像天上的白云,很快就随风飘散了。

生:机会就像一匹奔驰的骏马,转眼就奔向远方了。

师:还有人说,机会像小偷,来的时候悄无声息,走的时候才发觉损失沉重。

所以,机会来了,要一下能够抓住它。

因为,机不可失――
生:时不再来!
师:在书上记下这句话。

记下这句话,这故事就读出味了。

师:读过之后还能有所思考和启发,这便是故事能让人长智慧、变聪明的原因。

看看,盛老师班上的同砚是怎么说的。

(出示课文后面部分)“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要害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同砚们的话没有提示语?
生:同砚们都抢着说,七嘴八舌的,来不及写提示语。

(笑)
生:这样写可以帮助我们思考。

生:说的人太多,不知道是谁说的,就不写提示语了。

(笑)
师:是的,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说了什么。

写人物的对话要相符当时的情境才好。

师:这十二个小圆点表示什么?
生:表示同砚们说了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写下去了。

师:是的。

这十二个小圆点表示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

十二个小圆点让我很羡慕,也很敬佩。

盛老师的学生太会说了,太能说了,难怪盛老师不时地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就像我看你们一样。

四、读原文,拓展阅读视野
师:兄弟争雁的故事出自清代的笑话集《笑林广记》,原文是这样写的:(出示)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pēng)。

”其弟争曰:“宜燔(fán)。

”竞斗而讼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师:这是一段小古文,读小古文的时候,一开始的速度要慢一些,这样就简略读出停顿和节拍,先自己轻轻地读一遍。

生:(轻声朗读小古文)
师:听老师读一遍: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宜燔。

”竞斗而讼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师:明白小古文的意思吗?能说说这里的“烹”和“燔”是什么意思吗?
生:“烹”便是煮的意思。

“燔”便是指烤。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根据课文中的故事来理解的。

生:还有,“烹”下面的四个点,表示把锅放在火上煮。

而“燔”左右是火字旁,便是把食物放在火上直接烧烤的意思。

师:看来小古文也难不住充满智慧的你们。

昔人说话写文章就这么简洁但却不失生动,读起来还显得特殊有文化。

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五、读“快板”,深化故事理趣
师:昔人说得文乎,老师也不含糊。

老师把这两个傻兄呆弟的故事编成了“天津快板”,送给大众好吗?没有板儿,可以击掌,也可以轻轻拍打桌子。

要读得滑稽幽默,具有讥刺意味。

(播放伴奏,师生同唱)
兄弟去射雁,群雁在蓝天。

老大张弓搭上箭,未射先开言:
“射下雁一只。

煮汤解解馋。


老二急忙说:
“煮汤不好喝,烧烤味最鲜!”
谁也不服谁,争得红了脸。

老农出主意:
“一人分一半,煮吃烤吃各自便,岂不美兼顾?”
兄弟齐说好,搭箭再向天,
咦?雁呢?
早已飞得看不见,看不见。

哈哈……
师:老师把小古文和改编的天津快板发给你们,喜欢的话可以多读读。

回去把“兄弟争雁”的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和家人听,你可以说书上的故事,可以用小古文说,也可以用快板说唱,好吗?
生:好!
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