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历史数据统计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冯磊
(亳州一中南校,电子信箱:fenglei19860222@)
摘要:历史数据统计图不仅有助于师生对教材相关论述文字内容的精确理解,而且还可以代替文字或补助文字内容,使历史知识更加精细的展示出来。

在现实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数据统计图的应用虽然在增加,但还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近几年历史数据统计图在安徽省高考历史卷中频繁出现,该类试题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历史数据统计图历史教学史料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近半个世纪以来,运用自然科学中的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计量史逐渐兴起。

这种研究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数据统计图的广泛运用。

所谓历史数据统计图,就是为了实际需要,把经过调查统计得来的原始历史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从而绘制的能够说明社会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规律的各种数学图形,包括数据统计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网状图、茎叶统计图、直方图、统计地图等形式。

它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点。

从功能上看,历史数据统计图既是一则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史料,也是一种研究过程,更是一种研究方法,它能够达到充分调动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目标。

这既吻合新课改理念中对学生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也符合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能力提出的“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正是基于此,历史数据统计图才正在与历史教学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广泛地运用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历史教学评价体系。

这从高考历史试卷的命题中就可管窥一斑。

近些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地地方卷,都逐渐
加强了对历史数据统计图的考察力度。

现以高考历史安徽卷为例进行说明。

从分值上看,平均每年考察14分,其中2009年考察了18分,2010年考察了4分,2011年考察了14分,2012年考察了24分,2013年和2014年各考察了12分。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每年均有涉及,共考察了12题,非选择题在2009年、2011年和2012年各涉及1题,共考察了3题。

从考察的模块内容上看,安徽卷比较侧重历史数据统计图在经济史中的应用,每年均有所涉及,但也较为注意知识考察的全面性,其中在2009年和2014年各涉及到1题思想文化史,2014年涉及到1题政治史。

从统计图类型上看,安徽卷已经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历史数据统计图形式,包括数据统计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网状图、茎叶统计图、直方图、统计地图等。

2009——2014年高考历史安徽卷对历史数据统计图的考察情况统计表时间题型题序分值模块统计图类型
2009年
选择题第14题4分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折线图
材料题第36题(3)14分必修二经济史条形图2010年选择题第21题4分必修二经济史数据表
2011年
选择题第20题4分必修二经济史条形图
材料题第35题(2)10分必修二经济史数据表
2012年选择题第15题4分必修二经济史统计地图选择题第18题4分必修二经济史数据表选择题第22题4分必修二经济史条形图材料题第36题(3)12分必修一政治史条形图
2013年选择题第12题4分必修二经济史条形图选择题第15题4分必修二经济史扇形图选择题第21题4分必修二经济史折线图
2014年选择题第12题4分必修一政治史数据表选择题第14题4分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条形图选择题第18题4分必修一政治史折线图
然而,与在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中运用的轰轰烈烈、风生水起相比,历史数据统计图在日常历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则显得屈指可数、平淡无奇。

这表现为:
首先,历史教科书对数据统计图的漠视。

安徽地区现行的历史教科书版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新课标教材。

该套教材虽有诸多亮点,但争议亦颇多,本文认为其对数据统计图的漠视也算是其中一项。

从数量上看,本套教材必修部分共计使用6副历史数据统计图,数量严重偏少。

从分布上看,历史数据统计图在本套教材必修各部分的分布严重不均衡,6副统计图全部分布在必修二经济史的部分章节中,而必修一政治史部分和必修三思想文化史部分竟然没有使用一副历史数据统计图。

从形式上看,本套教材所使用的数据统计图形式单调,包括1副扇形图,1副柱状图和4副为数据表,且6副图都比较简单,可获取的历史信息较为有限,很难做到精确分析,以至于这些统计图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次,历史教师对数据统计图的规避。

应该说,绝大部分历史教师对历史数据统计图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有都着清晰的认识,但由于历史数据统计图的获取与整理都比较困难,再加上其本身又比较抽象,理解难度较大,所以大多数教师又都不愿意在其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涉及历史数据统计图方面的内容,即便是有所涉及,大多也都比较简单,与一般史料无异,无法达到历史数据统计图应有的功能。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学生在面对历史数据统计图的时候,形成了一种既轻视又无所适从、既惧怕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学生不愿面对,更不愿创造性地应用历史数据统计图,其结果是造成了历史数据统计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困境,更造成了教与学之间的恶性循环。

那么,在教材与教学环境无法短期改变的情况下,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如何有效利用历史数据统计图,扎实推进历史教学改革与实践呢?本文认为,历史教师可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力:
第一,建立历史数据统计图资源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备课与教学中,如果没有掌握高质量的史料资源,所谓的历史统计图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都将成为空谈。

在备课的过程中,历史统计数据图的查找往往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资源库的建设就势在必行。

历史数据统计图资源库的建设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史学研究成果为参考,以核心史料为主,兼顾对核心史料作重要分析的学术观点。


具体操作层面上,既可以把历史教材、历史研究专著、历史论文、高考试卷上的材料直接收集使用,也可以对原始历史数据统计图进行变形转换,更可以在搜集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研制出原创资源。

第二,加强历史数据统计图在教学中的使用力度。

这既需要历史教师在日常备课、教学中积极加入历史数据统计图的内容,也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数据统计图,厘清学生在认识上的误区。

比如,下图为1985——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走势图,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在这一时期总体上增长较快,但也有波动,联系相关史实,可以得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经济改革的深化与转型的阵痛。

但学生在读图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图形的走势得出中国经济下降等诸如此类的错误结论,那在这时就必须让学生准确理解“增长率”的含义。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命制有价值的历史数据统计图解析题。

在命制这方面题目的时候,讲究四项原则:考察学生高层次的历史思维能力、渗透的史学观念应比较先进、设计思路新颖开放、评分的策略方法科学而富有发展性。

第三,充分研究历史数据统计图的运用策略。

利用历史数据统计图的要诀,首先就是对其结构进行剖析。

从历史的角度看,大体上可以按照史学家们常说的“6W”的法则将其解体成若干部分。

所谓的“6W”就是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内容及结果),How(形式与过程),Why(原因)。

教师面对一则历史数据统计图,最基础的办法就是按照“6W”原则发问,直接利用现有结构进行提取概括,但在教学中一定应注意对限定行为与逻辑语言用词的反复推敲。

然后在此基础上,用已有知识进行解释,把数学语言转化为历史语言。

当然,以“6W”的标准来看,历史数据统计图的结构常常是不完整的,而恰恰是
其不完整也就给教师的课堂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需要利用其专业素养充分挖掘隐藏在其后隐含的重要信息。

另外,历史学科讲究孤证不立,所以在运用历史数据统计图的时候,应该安排旁证材料予以说明。

这些材料既可以是对历史数据统计图的“阐明”,也可以与其发生“冲突”,既可以对其“呼应”,也可以对其“铺陈”。

总之,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历史数据统计图的作用,精心选择引入有关的历史数据统计图服务于课堂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相关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 何成刚彭禹夏辉辉沈为惠等著: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 2009—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安徽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